数学三下集体教案备课6-9单元_第1页
数学三下集体教案备课6-9单元_第2页
数学三下集体教案备课6-9单元_第3页
数学三下集体教案备课6-9单元_第4页
数学三下集体教案备课6-9单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年、月、日

第一课时认识年、月、日

课题认识年、月、日学科数学主备课人xxx

课时1课型新课班级授课教师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的知识,记住各月的天数。

2.使学生会判断大、小月。

3.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的时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渗透科学的思想方法。

4.渗透珍惜时间的观念。

教学重点探究发现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发现并掌握大月、小月的判断方法

教具准备主题图

教学设计我的想法

一、学前准备

1.填空。

1时=()秒240分=()时

1分25秒=()秒82分=()时()分

2.提问。

(1)时、分、秒都是什么单位?(时间单位)

(2)关于时间单位你还知道哪些?(年、月、日、

季度、世纪等)

(3)那么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你想知道些什

么?(学生自主提问)

教3.导入新课。

学课件演示:地球绕太阳转一周,月亮绕地球转一周,地

过球自转一周。

程讲述后引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年、月、日

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年、月、日。

(1)出示探究材料。

提问:以前我们用钟、表来研究时、分、秒,那么

年、月、日我们可以用什么来研究呢?(年历卡)

(2)观察手中的年历卡,看看这是哪一年的年历。

(3)分别找到10月1日,7月13日,看一看,各是

星期几?

(4)合作探究。

观察: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的天数一样吗?哪几个月

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

1

再看一看,是不是每年的4、6、9、11月的天数

都是30天。(是)

(5)认识大月、小月。

讲述:通过同学们认真仔细地观察,我们已经知

道了不管哪一年,1、3、5、7、8、10、12这7个月都

是31天,4、6、9、11这4个月都是30天,它们是不

会发生变化的,我们把每月天数是31天的这几个月叫

做大月,把每月的天数是30天的这几个月叫做小月。

(并随之板书:大月、小月)

,二月的天数比大月、小月的天数要少,所以二月

是一个特殊的月份。

2.记住大月、小月。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一年有12个

月,7个大月,4个小月和1个特殊月。那怎样记住一

年中的大、小月呢?教材上介绍了一种左拳记忆法,应

该怎么数呢?

(1)投影出示左拳图。

(2)再介绍一首儿歌,加强记忆。

七个大月心中装,七前单数七后双。

二月是个特殊月,其他各月是小月。

三、课堂作业设计

观察今年的年历。

(1)一、二、三月一共有()天。

(2)六一儿童节是星期()。

(3)四月份有()个星期零()天。

板书设计:

认识年、月、日

一年有12个月,把天数是31天的月份叫做大月,

把天数是30天的月份叫做小月。一年中有7个大月,4

个小月,一个特殊的2月。当2月份有28天时,全年

共365天;当2月份有29天时,全年共366天。

教学反思

2

第二课时认识平年、闰年

课题认识平年、闰年学科数学主备课人xxx

课时2课型新课班级授课教师

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平年、闰年的知识,记住闰年的判断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

教学重点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

教具准备2012-2020年的年历各一张。

教教学设计我的想法

3

学一、学前准备

过1.提问:一年中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

程2.请大月出生的同学举左手,请小月出生的同学举右

手。

3.提问:为什么有的同学不举手?你的生日在哪月哪

日?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平年、闰年。

讲述: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每年中大月、小月的月份和

天数都是固定不变的,只有二月的天数,有时是28天,

有时是29天。当二月是28天时,这一年就是平年,当

二月是29天时,这一年就是闰年。

2.计算全年天数。

(1)投影出示2011年和2012年的年历。

(2)计算2011年全年有多少天?看谁的算法简便。

方法一:根据原有知识,直接说出2011年有365天。

方法二:31×7+30×4+28=365(天)

方法三:30×12+7-2=365(天)

(3)提问:想一想,2012年一年有多少天,为什么。

板书:365+1=366(天)

(4)小结:平年一年有365天,闰年一年有366天。

3.判断平年、闰年。

(1)谈话:如果要知道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可以怎

样判断呢?

(2)学生考教师。请学生用手中的年历卡考考老师,学

生只要告诉老师哪一年,老师很快就能说出它是平年

还是闰年。

在学生觉得神奇而又意犹未尽时,教师向学生说

明:这里面有窍门儿,你们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共同来

看一下。

(3)投影出示2012-2020年各年份2月的月历。

(4)观察。

(5)提问:你发现了什么?(每4年中有一个闰年)

闰年年份与4有什么关系呢?

(6)分组计算:

一组:2000÷4二组:2004÷4

三组:2008÷4四组:1900÷4

(7)交流结果。

提问:一、二、三组的计算结果有余数吗?(没有)

这也就是说闰年的年份正好是4的倍数。所以,

要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就看这一年的年份数

是不是4的倍数。一般情况下,如果是4的倍数这一年

就是闰年,不是4的倍数这一年就是平年。

(8)阅读教材第79页下边的内容。

4

(9)明确什么是公历年份。

(10)理解“一般”和“必须”。

提问:四、五组,1900÷4有余数吗?(没有)但它不

是闰年,这是一种特殊情况,所以书上用了“一般”和

“必须”这两个词,通常当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时候,

年份数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11)想一想:为什么每4年就有一个闰年,为什么

整百年的时候要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呢?

三、课堂作业设计

1.平年1年有多少天?是多少个星期零几天?

(1)先指名学生回答:平年1年有多少天?1星期有几

天?

(2)算一算,平年1年有多少个星期零几天。

(3)交流结果。说一说你的计算过程。

2.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

(1)提问:小强是哪一月哪一日出生的?(2)说明理由。

3.中华人民共和国是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到今年

10月1日是多少周?(口答)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24时计时法

5

课题24时计时法学科数学主备课人xxx

课时3课型新课班级授课教师

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的意义,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2.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教学难点24时计时法和12时计时法的转化

教具准备钟表,课件

教学设计我的想法

一、学前准备

1.口答。一年有几个月?哪几个月是大月?大月有多少

天?哪几个月是小月?小月有多少天?每年二月有多少

天?闰年全年有多少天?

2.填空。

(1)90分=()时()分(2)2时=()分

(3)1998年是()年,有()天。

3.导入新课。

提问:时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多少小时?1天有多少

小时?

讲述:在一天的时间里,钟表上时针正好走2圈,共

24小时;也就是1日=24时。

说明:按照这种普通计时法,一般要指出是上午、中

午、下午、晚上。

二、探究新知

教1.投影出示主题图。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21:00是几时?

程(2)猜一猜,说明理由。

(3)说一说,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种计时方法。

2.讲述24时计时法。

(1)教师演示。

1日里时针正好走两圈,从夜里0时开始到中午12时,

时针走1圈是12小时;从中午12时再走到夜里0时,

时针又走1圈,也是12小时,一共是24小时,也就是1

日=24时。通常我们把这种计时法叫做24时计时法。

(2)学生动手操作,感受一天有24小时。

3.操作感知。

4.解决问题。

(1)从0时到中午12时,经过了12小时。

(2)从中午12时再到0时,又经过了12小时。

(3)一天是24小时,经过一天,钟表上的时针转了两

圈。

三、课堂作业设计

1.连一连。投影出示。连一连。

6

15:3012:0021:00

2.照样子,填一填。

18:0623:38

下午6:06晚上8时凌晨4:45

教学反思

7

第四课时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课题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学科数学主备课人xxx

课时4课型新课班级授课教师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计算一日以内经过的时间。

2.能够认识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教学重点区别时间与时刻。

教学难点计算一日以内经过的时间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我的想法

一、学前准备

1.口答。

(1)平年全年有多少天?1天有多少时?

(2)17时是下午几时?22时40分是晚上几时几

分?

2.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

晚上11时是()时中午12时是()时

上午8时是()时下午3时是()时

教二、探究新知

学1.创设谈话情境。

过(1)了解学生外出旅游所乘坐的交通工具。

程(2)出示一张飞机票和一张从北京到石家庄的火

车票。

(3)观察机票和火车票上的时间,你发现了什么?

2.学习教材第84页例3。

(1)观察情境,你能知道哪些信息?你还想了解哪

些信息?(坐火车到奶奶家要用多长时间)

(2)教师说明,火车9:00出发,下午6点到达奶奶

家。

(3)提问:你能回答中途经过多长时间吗?

教师:怎样来计算经过的时间呢?

8

探究方法。(1)直接在钟面上数一数。

用钟表来表示两个时间。

通过说一说,可以知道坐火车到奶奶家要用9小时。

(2)用计算的方法。

教师:这两个时间的表示方法不同,能直接计算

吗?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表示方法不同,不能直接计

算,要把时间都转化成24时计时法。

将下午6点转化成24时计时法,即18时,用到达

时刻减去开车时刻就是所经过的时间。18-9=9(小时)

三、课堂作业设计

1.教材第85页练习十八的第3题。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阳阳晚上9时睡觉,第二天早上6时起床,她

一共睡了()小时。

(2)课外小组14:30开始活动,经过1小时20分

结束,结束时间是()时()分。

3.观察下表,计算出火车运行的时间并填在表

中。

终点运行时

车次始发站开点到点

站间

沈阳

711北京10:22当天19:29

721北京18:00上海第二天8:00

T42西安17:48北京第二天7:23

4.一场排球赛,从19时30分开始,进行了155分

钟。比赛什么时候结束?

(1)读题,理解题意。

(2)分析数量关系。

(3)提问:怎样看这155分钟?(要先把经过时间

155分钟改写成2时35分)

(4)学生独立解答。

教学反思

9

课题制作活动日历学科数学主备课人xxx

课时1课型新课班级授课教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年、月、日的知识,并能灵活运用。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的有序性。

3.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制作年历的方法

教学难点制作年历的方法

教具准备整本年历、单张年历、台历、书历各一份,硬卡纸,彩色笔。

教学设计我的想法

一、学前准备

1、调查。

(1)提问:你都见过什么样的日历?

(2)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日历:整本、单张、台历、书历。

学(3)思考:这些日历都是怎样做的?

(4)设问:你们想自己做一个活动日历吗?

2.讨论:

制作一个活动日历,需要有哪些步骤?

(1)准备4个小正方体木块(或纸盒)和一个底座。

(2)我们可以用一个木块表示1-12个月,一个木块表示

10

星期几。

(3)用另外两个木块表示1-31天。

二、制作活动1.分组合作。2.教师进行指导。

三、展示与交流1.各组交流制作方法。2.引导发现各组制作

日历的优点。

四、运用想一想,你们的日历还能做什么。

教学反思

整理与复习

课题年、月、日学科数学主备课人xxx

课时1课型复习班级授课教师

教学目标1.充分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方

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2.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进一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

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时间,灵活运用方法解决问题。

1.掌握年、月、日等方面的知识。

教学重点

2.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间。

11

1.简单的判断方法。

教学难点

2.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我的想法

一、自主复习

1.出示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快速浏览教材第

76页——88页内容;并完成复习提纲问题,将不会

的问题做出标注)

(1)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看谁整理得既全面又准

确。

(2)年、月、日的基本知识。

2.填空。

(1)一年有()个月,其中()个大月,

()个小月,大月有()月、()月、()

月、()月、()月、()月、()月,都有()

天;小月有()月,()月、()月、()月,都

有()天;平年二月有()天,闰年二月有()

天。

(2)公历年是()的倍数一定是闰年。平年全年

有()天,闰年全年有()天。

教(3)公元2000年共有()天,这一年共有()

学个星期零()天。

3.学生自主复习:对照复习提纲自主复习,将不会

的问题做标注。

4.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

记好,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5.师生互探

(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

(2)教师有针对性地讲解题思路方法。

二、典例示范

例1: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

上午7时:()中午12时:()

下午4时:()晚上10时:()

晚上12时:()凌晨2时:()

例2:用普通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

9时:()12时:()24时:()

21时:()13时:()11时:()

让生比较两种计时法的相同点、不同点。

相同点:凌晨、上午、中午时数相同。

不同点:下午、晚上时数不相同,要把时数加12

就是相对应的24时计时法的时数。

13时至24时的时数减去12就是普通法的时数,但

要加上“上午、下午”等词。

12

三、出示检测题

(1)填空

3年=()个月,28天=()个星期,36小时=()

天()小时,2000年是()年,全年共有()

天,合()个星期零()天。2011年2月有()

天。采用0到24时的计时法通常叫做()。

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转换。

16:00()7:00()14:00()

(2)我来当裁判。(对的打√,错的打╳)

小东出生于1998年2月29日。()

爸爸出差到9月31日才能回来。()

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定是闰年。()

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1.认识小数

13

第一课时认识小数

课题认识小数学科数学主备课人xxx

课时1课型新课班级授课教师

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能识别小数,会读、会写小数。

教学重点知道小数的实际含义并会读、会写小数。

教学难点知道小数的实际含义并会读、会写小数

教具准备米尺,同学们收集的超市收款凭证小票。

教学设计我的想法

一、学前准备

让学生说一说学过的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

邻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分

米、厘米,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10)

二、探究新知

1.引入小数。

同学们经常和爸爸妈妈去超市购物,爸爸妈妈到

收银台付完钱以后,售货员阿姨就会给爸爸妈妈什么

呢?(收款凭证)哪些同学把这些收款凭证小票带来

了?你能向大家展示一下吗?

45元书包

18元文具盒

教3元日记本

学0.5元铅笔

过0.15元橡皮

3.5元圆珠笔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不能把这些标价牌中的数分

一分类?怎么分?(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移动磁性黑

板上的文具标价牌,将其分成两类)

45元书包0.5元铅笔

18元文具盒0.15元橡皮

3元日记本3.5元圆珠笔

左边这组数是45、18、3,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

右边这组数有什么特点呢?(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

小圆点叫做小数点)像这样的数叫做小数。今天我们

就要学习一些关于小数的初步知识。(板书题目:认识

小数)

2.认识小数。

同学们,你们会读小数吗?(让学生读文具标价牌上的

三个小数和学生拿的凭证小票)

14

引导学生认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让

学生看圆珠笔、铅笔、橡皮的标价牌,说一说,它们分

别表示多少钱。(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元角分

3503元5角

0505角

0151角5分

3.学习教材第92页例1。

出示例1情景图,让学生观察图意和图中同学们

提出的问题。

出示米尺,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教师提

问: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1米平均

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

教师总结: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1

分米也就是10份中的1份,所以1分米也可以表示为

1/10米,还可以写成0.1米。

教师提问: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还可以写成零点几

米?(3分米是3/10米,还可以写成0.3米)。

4.完成“做一做”。

三、课堂作业设计

1.教材第94页练习二十的第1、第3题。

2.填单位名称。

8.37元=8()3()7()

2.65米=2()6()5()

0.24米=2()4()

3.40元=3()4()

3.填适当的数。

0.25米=米=()厘米0.73元=()角()分

2.92米=()米()厘米=()厘米

板书设计:

认识小数

概念:像3.45、0.85、2.60、36.6、1.2和1.5

这样的数叫做小数。“.”叫做小数点。

意义: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

几。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认识小数

15

课题小数比较大小学科数学主备课人xxx

课时2课型新课班级授课教师

教学目标由生活实例加深对小数内在含义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比较小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会比较小数的大小,并理解小数大小的实际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大小的实际意义

教具准备学生收集的各自跳高的成绩

教学设计我的想法

一、复习引入

1.读出下面各小数。

5.280.723.940.7

0.723.050.912.5

2.说出下列小数的实际含义。

0.3米0.72米23.05元7.20元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93页例2。

教师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在体育课上有没有进

行过跳高这项运动呢?你能把你的跳高成绩向同学们

汇报一下好吗?(学生一一作答)老师这里有一份跳高

成绩表,你们看一下。

投影出示成绩表:

教姓名小明小刚小强小林

成绩/米0.81.21.10.9

让学生把成绩单读一下。这是四名男生参加跳高

比赛的成绩,今天,请同学们帮忙把这四名同学比赛的

名次排出来。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或用手

中的盒尺,动脑筋,想办法把四名同学比赛的名次排列

出来,看哪一组排列得又对又快。

学生合作学习后,让各组汇报排名的情况,教师把

学生几种不同的情况分别板书在黑板上。

1.2米>1.1米>0.9米>0.8米

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

小刚小强小林小明

让学生在教材上,把四个同学的名次填写出来。

2.完成“做一做”。

请同学们看第93页的“做一做”。引导学生看图

说一说,一个正方形表示多少?(一个正方形代表“1”)

然后让学生看图在教材上完成“做一做”。

三、课堂作业设计

16

1.教材第94页练习二十的第5、第6题。

2.把下面四件商品的单价按要求填在括号里。

3.8元4.2元15.1元2.6元

()元>()元>()元>()元

3.看图比大小。

A是()厘米,B是()厘米。A○B

四、思维训练

1.比较下列数据的大小。

7厘米0.53米3分米7厘米1.03米

()<()<()<()

2.比较大小。

0.5○0.75○8.15.4元○4元6角

3.3○2.96.1○24.7米○5米1分米

板书设计:

小数比较大小

先比较小数点前面的部分,小数点前面的部分大

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小数点前面的部分相同,就比较

小数点后面的部分,小数点后面的部分第一位上的数

大的那个数就大……

教学反思

2、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17

第三课时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课题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学科数学主备课人xxx

课时3课型新课班级授课教师

教学目标1.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提倡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小数加、减法,进而解决实际问题并从中体会和感悟

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重点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知道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教学难点在计算过程中体会算理,加深对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理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我的想法

一、学前准备

1.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做整数加、减法的。(学生

可以根据自己做题的经验来回答)

2.笔算下列各题。

32+54=68-27=48+9=25-17=

教师总结:①做整数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

起相加、减。②哪一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

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再减。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96页例3(1)。投影出示教材第96页主题

图,教师提问:通过观察你能说一说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

教吗?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引出主题,如果一个

学同学买了一个卷笔刀和一支铅笔,我们可以提出什么问

过题呢?教师肯定他们的说法后,问:你们会列式吗?(学生

回答,教师板书列式)0.8+0.6=0.8-0.6=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想的?

教师总结并板书:

0.8+0.6=1.4(元)0.8-0.6=0.2(元)

方法一:8角方法二:元角

+6角0.8

1元4角+0.6

1.4

方法一:8角方法二:元角

-6角0.8

2角-0.6

0.2

答:一共1.4元,一个卷笔刀比一支铅笔贵0.2元。

教师说明:在用小数直接加减时,在竖式的上面也可

18

以写上单位,目的是要将相同数位对齐,这和整数加、减法

的道理是一样的。

2.学习例3(2)。

教师引导:如果我们要求带橡皮的铅笔比不带橡皮的

铅笔贵多少元,如何列式呢?(学生口答,教师板书)学生可

根据学习例3(1)的经验,试着自己独立完成。学生完成后,

说一说他们的不同做法。(教师总结并板书)

1.2-0.6=0.6(元)

方法一:1元2角方法二:元角

-6角1.2

6角-0.6

0.6

(方法一是把1元看成10角,加上原来的2角,用12

角减去6角是6角。方法二仿照整数加、减法计算,小数

部分第一位的2减去6不够减,从个位借1当十,在小数部

分第一位上加10再减,也就是12个0.1,减去6个0.1)

3.学习教材第97页例4。

投影出示例4。

教师:请同学们读题,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

说一说。

学生:根据题意可知,小丽有10元钱,买一个文具盒花

去6.8元后,她还想用剩下的钱买一个笔记本和一支铅笔,

求小丽剩下的钱够不够买这两样文具。如果小丽想把不

带橡皮的铅笔换成带橡皮的铅笔,她的钱够不够。

教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要求小丽剩下的钱是否够买笔记本和铅笔,首先要求

出小丽剩下的钱是多少,再计算出笔记本和铅笔的价钱,

然后用小丽剩下的钱与笔记本、铅笔的总价进行比较,最

后判断出小丽剩下的钱够不够买这两样文具。求小丽剩

下的钱是否够买笔记本和带橡皮的铅笔的方法与前面相

同。

师生共同探究解题方法。

方法一:10-6.8=3.2(元)2.5+0.6=3.1(元)

3.1<3.2,所以买铅笔够。

如果把换成,2.5+1.2=3.7(元)

方法二:10-6.8=3.2(元)3.2-2.5=0.7(元)

0.7>0.6,买够了。0.7<1.2,买不够。

3.7>3.2,所以钱不够。

4.对比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复习内容和例3、例4,看它们有什

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1)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从

低位算起。(2)都是满十进1,退1当十。不同点:教师引导

学生观察例3、例4,做小数加、减法时,只要小数点对齐,

19

相同数位就对齐了〕

结合第97页的“做一做”,让学生说一说还可以提出

什么问题。(学生边提出问题边解答,师生互动,发现问题及

时纠正)

同桌互相合作,用手中的学具进行估价编题,并说出

解题过程。(也可以估计课桌、黑板的长、宽进行编题计

算)

三、课堂作业设计

1.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

2.46.5

+4.9+0.8-

2.把下面三件商品的单价按要求填在括号里。

7.8元3.7元5.2元

(1)买一个魔方和一个小布熊一共花()元。

(2)买一个魔方和一个布娃娃一共花()元。

(3)买一个布娃娃比买一个小布熊贵()元。

3.写出竖式,并计算。

4.8+5.65.6-4.85.6+5.25.6-5.2

板书设计: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先把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

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得数的小数点要与加数

(或减数、被减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学反思

20

第四课时练习二十一

课题练习二十一学科数学主备课人xxx

课时4课型练习课班级授课教师

教学目标1.巩固复习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2.把所学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灵活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正确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正确运用所学知识。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我的想法

一、基本练习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2.4+3.4=5.3-4.6=35.2-7.8=2.8+6.2=

(在订正时,教师要强调,计算时要把小数点对齐,

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也就对齐了)

2.学生打开教材第98页看第1题,要求学生先说

一说题意,然后在教材上完成,学生在计算时可以口算,

也可以用竖式计算。

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

1.引导学生看第98页的第2题。让学生读题,并

解答教材上所提出的问题。①《动脑筋》比《童话故

事选》便宜多少元?②各买1本书,10元钱够不够?(解

教答第一问时,让学生说一说如何列式,然后在练习本上

学完成。在解答第二问时,首先让学生弄清题意,并且说

过一说,怎样才能知道10元钱够不够,计算时可以估算,

或者口算,也允许学生列竖式计算。最后把第二问的结

果在教材上答出来:各买1本书,10元钱不够)

2.引导学生看第99页的第7题,说一说,你都看到

了什么。(同学们可以说我看到了一个站牌,它是1路,

车从儿童乐园到省博物馆,共24站。每两站相距约1

千米,10千米以内票价1元,每增加1千米增加0.5元)

教师:那么小丽要从儿童乐园到光明街,车票要多少钱

呢?为什么?让学生讨论后回答。(从儿童乐园到工人文

化宫是1元,再从工人文化宫到光明街又坐了2站,每

站加0.5元,应加1元,小丽要花2元买车票)

让学生小组合作,一人当售票员(售票员可轮流

当),其他学生当乘客,做乘车游戏,目的是让学生能对

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练习。

下面是小明的体重统计图。

21

(1)小明从7岁到10岁,体重增加了多少千克?

(2)哪一年比上一年增加得最多?增加了多少?

四、课堂作业设计

1.连线。

5.3+2.78.6

3.6-2.11.5

12.6+4.78

7.6-6.90.3+0.2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13.5-9.230.7-1.817.6+14.745.3+16.9

3.下图是某年“十一”期间北京主要景点接待游

人情况统计图。

看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你能解答吗?

五、思维训练。

1.日记本8.1元/个,文具盒5.1元/个,墨水10.8元/瓶。

小明想买以上三种文具,付20元够吗?

2.用1、2、3、4写出大于3的三位小数和小于2的三

位小数。(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

教学反思

22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二)

第一课时初步感受简单事物的排列数

课题初步感受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学科数学主备课人xxx

课时1课型新课班级授课教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

意识。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找到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我的想法

一、学前准备

1.十位上是“2”的两位数共有多少个?

2.个位上是“0”的两位数共有多少个?

3.拿出准备好的数字卡片7、3、9。

二、探究新知

1、

.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

(1)怎样摆能保证不重不漏?

(2)你们一共摆出了几个两位数?是怎样摆的?

学(3)用什么方法记录既清楚明了又不重不漏?

过2、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教师巡视、指导。汇报:

程(1)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摆就能保证不重不漏。

(2)

十位如果是1,可以摆出10、13、15;

十位如果是3,可以摆出30、31、35;

十位如果是5,可以摆出50、51、53。

(3)按照一定的顺序记录,就能保证不重不漏、清

楚明了。

如:

三、课堂作业设计

23

1.教材练习二十二第1题。

(1)小组活动:找四个人扮演四位师徒,一个人记

录。

(2)怎样交换位置更清楚明了?

(3)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2.教材练习二十二的第2题。

3.教材练习二十二的第3题。

四、思维训练

从写有1、2、3、4的四张卡片中任意选出2张,

做一位数的乘法计算。共能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乘法算

式?共有多少个不同的积?写出这些算式。

板书设计:

事物的排列数

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应用排列知识来解决问

题。如邮政编码、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等各种编号。

排列与组合的区别:排列与事物的顺序有关,而组合

与事物的顺序无关。可以通过摆一摆或列表的方法,

先确定第一个位置,再确定第二、第三的位置,看有几

种可能的情况。

教学反思

24

第二课时初步感受简单事物的组合数

课题初步感受简单事物的组合数学科数学主备课人xxx

课时2课型新课班级授课教师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数。

2.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我的想法

一、学前准备

六一儿童节到了,小芳从衣柜中找出了自己喜欢

的两件上衣、一条裤子和两条裙子,你们看:

(出示教材第102页例2的情景图)

小芳可能穿哪两件呢?请你猜一猜。有多少种不同

的穿法?

二、探究新知

小组合作:动手摆一摆,可以怎样穿?

思考:怎样记录不同的穿法比较清楚?

程报:

想一想: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