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相关法律_第1页
税收相关法律_第2页
税收相关法律_第3页
税收相关法律_第4页
税收相关法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税收相关法律第1页/共266页章节内容课时数

周次引言税务学生专业知识体系构建21第一章行政法基础理论62-4第二章行政处罚法(处罚听证)85-8第三章行政复议法69-11第四章行政诉讼法412第五章债权法第六章合同法11-12第七章破产法第八章刑法(危害税收征管罪)613-15第九章刑事诉讼法216复习考试417-18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第2页/共266页第一章行政法基础理论一、行政法的概念及特征二、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三、行政法的渊源及效力(税法)四、行政(税收)法律关系五、行政主体与行政行为六、行政行为程序与行政程序法(税收征管法)第3页/共266页一、行政法的概念及特征

(一)行政法的概念(administrativelaw)

行政法是关于行政权力的授予、行使以及对行政权力进行监督和对其后果予以补救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调整在行政权力的授予、行使以及对其监督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尤其是行政权与其他国家权力和个人(泛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权利之间发生的社会关系。

行政权是行政法的核心范畴,从某种意义上讲,行政法就是“行政权力法”。第4页/共266页

如何理解:

1.授权:授予对象/权限范围/权力之间的界限。

2.权力行使和运用的规范:规则的设定

3.监督:行政监察/审计/上下级行政机关的监督(执法检查)贵阳案

4.对行政权力产生的后果的补救:复议/诉讼/国家赔偿

注意: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行政关系及监督行政关系,是因国家行使其职权而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第5页/共266页1.行政法是设定行政权力的法。行政法是用来设定行政权力的法律规范,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权力主体,行政权必须授予一定的载体,并形成一定的体制,以及这些权利组织内部活动的各种规则;二是权力内容,规定各行政组织享有何种行政权力、权力的范围有多大、权力之间界限如何等问题。在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创设和规定行政权力的法律规范均属于行政法范畴。这类规范有不同的存在形式:一种是统一规定于某一法律,如《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了行使行政权力的地方各级政府的设置、体制、职权等;另一种是分散在各单行法中,如《行政强制法》等。第6页/共266页2.行政法是规范行政权力实施的法行政机关或某一组织依法取得行政权并不意味着能够顺利有效地行使该权力。为防止出现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现象,还需要一整套规范行政权运用及行使的规则。规则分为两类:一类是分散在各个特别法、部门法中的规则,如《税收征收管理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分别是规范税收权力、警察权力行使的具体规则;另一类是统一规定于某一法律,各行政机关普遍适用的规则,如《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等,这类法律统一规范行政权力的运用及行使。第7页/共266页3.行政法是监督行政权力的法国家权力机关对行政权力的监督由宪法规定;司法机关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是由《行政诉讼法》规定的;行政机关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是通过行政监察、审计及上下级行政机关之间的监督如行政复议、行政执法检查等方式进行的。诸如此类的监督规则均是行政法律规范。4.行政法是对行政权力产生的后果进行补救的法行政权力是国家公共权力,享有个人权利无法比拟的特权。行政权的存在必然要给权力的服从者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人身、财产权利造成影响。如果发生违法行使行政权力的结果,那么相对人遭受的损害就可能更大。为此,必须对行使行政权力产生的后果予以补救。行政法正是对行使行政权力产生的后果予以补救的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等均属于此类规范。第8页/共266页

(二)行政法的特征

1.行政法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数量多

2.行政法内容广泛,易于变动

3.行政法中往往包含实体与程序两种规范

行政实体法主要规定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方实体的职责、权利与义务;行政程序法主要规定行政主体为实施行政管理目标而作出行政行为所遵循的方式、步骤、顺序和时限。第9页/共266页1.行政法在形式上的特征(1)行政法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没有如刑法、民法典那样系统、完整的行政法典。(2)行政法数量多,具有多种法律渊源。2.行政法在内容上的特征(1)行政法内容广泛,从行政组织、行政管理到行政救济,从税务管理、公安管理、民政管理到卫生管理,包罗万象,从传统的治安、国防、税收、财政、外交等领域,到工商、卫生保健、劳动保护、妇女、儿童保障、社会福利等几乎所有的社会生活领域。(2)行政法易于变动,在行政法规范中,以行政法规、规章形式表现的具体规法的稳定性相对较差。(3)行政法中往往包含实体与程序两种规范。第10页/共266页二、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即行政法制原则,它对行政主体的要求可概括为依法行政,具体可分解为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行政应急性原则。

行政法基本原则是指贯穿于行政法律关系和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之中,指导行政法的制定、修改、废除并指导行政法实施的基本准则或原理。

现实作用:有助于我们理解行政法或对行政法进行解释,还可弥补行政法规范的漏洞。第11页/共266页

(一)行政合法性原则(税务机关的职权)是指行政权的存在、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包括两方面内容:

1.行政职权的存在须有法律依据。

2.行政职权的行使必须依据法律、遵守法律。

3.行政职权的授予、委托及其运用都须具有法律依据。

4.任何违反上述三点规定的行政活动,非经事后法律认可,均为“无效”。(应急性)第12页/共266页

(二)行政合理性原则是指行政行为的内容要客观、适度、符合理性。(主要适用于自由裁量领域。自由裁量权指行政机关的自行决定权,即对行为的方式、范围、种类、幅度等的选择权。)

1.行政行为应符合立法目的

2.行政行为应建立在正当考虑的基础上

3.行政行为的内容应合乎情理(公正、合理)第13页/共266页

(三)行政应急性原则是指在特殊的紧急情况下,出于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可以采取没有明确法律依据的或与通常状态下的法律规定相抵触的措施。行政应急权力的行使应符合四个条件:1.存在明确无误的紧急危险或危害;2.非法定机关不得行使应急权力,否则无效,除非事经有权机关做出特别决定追认;3.行政机关做出应激行为,应接受有权机关的监督,尤其是权力机关的监督;4.权力行使适当,应将负面损害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第14页/共266页三、行政法的渊源及效力(税法)(一)行政法的渊源行政法的渊源,是指行政法律规范的外部表现形式和来源。我国行政法的来源广泛,主要是各类国家爱机关所创制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一般来讲,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及行政法的其他渊源等。第15页/共266页

税法的渊源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地方人大及常委会国务院国务院各部委地方人民政府1.税收法律2.授权立法3.税收行政法规

5.税收部门规章4.税收地方性法规

6.税收地方规章三、行政法的渊源及效力(税法)第16页/共266页

(二)税法适用原则

1.层次高的法律优于层次低的法律;

2.同一层次的法律中,特别法优于普通法;

3.国际法优于国内法;

4.实体法从旧,程序法从新。第17页/共266页附:我国现行税法体系(一)税收实体法(二)税收程序法(三)税收处罚法(四)税收争讼法1.流转税类2.所得税类3.财产税类4.行为税类5.资源税类6.进出口关税税则1.税收征管法2.税务登记管理办法3.发票(减免税)管理办法1.税收征管法2.刑法(危害税收征管罪)3.行政处罚法1.行政复议法2.税务行政复议规则3.行政诉讼法第18页/共266页

(三)税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1.税法与宪法

(1)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2)税法是依据宪法的原则制定的

2.税法与民法

(1)区别①调整对象不同民法: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税法:国家和纳税人之间的征纳关系②调整方法不同民法:平等、等价、有偿税法:不对等、强制、服从、命令

第19页/共266页

(2)联系①税法与民法规范基本相同时,税法一般援引民法条款。②税法与民法规范不相同时,按税法规定。

3.税法与刑法的关系

(1)区别:调整的范围不同。

(2)联系:违反了税法但未构成犯罪的,按税法规定处罚;违反了税法构成犯罪的,按刑法规定处罚。第20页/共266页四、行政(税收)法律关系

行政法律关系是指由行政法调整形成的权力与义务关系。包括行政法律关系和监督行政法律关系。

(一)行政法律关系

1.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1)当事人一方必须是行政主体(2)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义务不对等(3)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是法定的

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之间通常不能相互约定权利义务,不能自由选择权利义务,必须依据法律享有权利,承担义务。(4)争议一般由行政机关和行政裁判机构以行政程序或准司法程序解决。(法定情形下可司法程序)

第21页/共266页2.行政法律关系的要素(1)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当事人)

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权利与义务的享有者和承担着,包括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2)行政法律关系客体(物或行为)

是指主体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包括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物质利益是指能满足人们物质需要的实际存在的物体,如水、土地、大气、矿产、房屋等;精神利益是指能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无形的客观事物,如人格、文艺创作成果等。

第22页/共266页(3)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权利义务)是指行政法律主体在行政法律关系中所享有的权利和所承担的义务。行政主体的权利和义务,通常又称为行政职权和职责。行政主体的权利即它的职权,主要有行政立法权、行政决定权、行政命令权、行政制裁权、行政司法权等。行政主体的义务即它的职责,主要包括正确适用法律、依法行使职权、遵守法定程序等。行政相对人的权利有三:一是参与权。是指行政相对人可以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参与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权利。包括直接参与管理权、了解权、听证权等二是受益权。是指行政相对人可以依靠法律规定,从行政主体或通过行政主体的管理活动获得利益。包括就业权、享受养老、保险、救济金等社会福利的权利,获得许可、奖励、减免税、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第23页/共266页行政相对人的权利有三:三是请求权。是指行政相对人的合法利益受到侵犯时,有权请求获得行政法上的保护。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当行政相对人的人身权和财产权受到其他公民或组织侵犯时,有权请求行政机关予以保护;第二,当行政相对人的人身权和财产权受到违法和不当的行政行为侵犯时,有权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在权益受到行政行为侵害或影响造成损失时,有权请求获得赔偿或补偿。义务:遵守行政法律法规,服从行政管理,执行行政决定等。第24页/共266页

(二)监督行政法律关系

是指国家有权机关或其他依法享有监督行政权的主体在监督行政过程中,与行政主体之间形成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义务内容的法律关系的总称。

第25页/共266页五、行政主体与行政行为(一)行政主体的概念与特征行政主体,是指依法享有行政权力。能以自己名义行使行政权,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行政行为,并能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社会组织。其中,国家行政机关是最主要的行政主体。行政主体的主要特征如下:1.行政主体是社会组织。只有由个人组成的社会组织,才有能力管理行政事务,实现国家行政职能,才能被法律赋予行政权代表国家实施行政行为而成为行政主体。但并不是所有的社会组织都能成为行政主体。只有在法定条件下,某个社会组织才有可能成为行政主体。任何个人,包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都不能成为行政主体。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行政法中的行政主体不是指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第26页/共266页2.行政主体是享有行政权力的组织没有行政权,任何组织都不能实施行政行为,不能成为行政主体。即是否享有行政权力,是决定某个社会组织能否成为行政主体的先决条件。例如,市、县级人民政府有权作出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决定,因此成为房屋征收行政主体。3.行政主体是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的组织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是指在法律范围内依照自己的判断作出均定,发布命令,并以自己的职责保障这些决定和命令的实施等。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是判断行政机关及其他组织能否成为行政主体的主要标准。因此,行政机关的内部机构不能成为行政主体。受委托的组织不是行政主体,只能以委托机关的名义实施行政行为,而不能以自己的名义实施。4.行政主体是能够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组织能否独立承担法律责任,是判断行政机关及其他组织能否成为行政主体的关键条件。如果某一组织仅仅行使国家行政权,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但不独立承担因行政权的行使而产生的法律责任,则不是行政主体。第27页/共266页(二)行政主体的行政职权1.行政职权的概念行政职权是国家行政权的转化形式,是行政主体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资格及权能。前者以行政主体的设立而产生,并随行政主体的消灭而消灭;后者来自于法律、法规或有权机关的授权行为。2.行政职权的内容行政职权的内容因行政主体的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异,不同行政主体的行政职权的范围也不一样,总的来说,包括以下内容:(1)行政立法权我国的宪法和法律将行政立法权赋予特定的行政机关行使,即国务院及其所属各部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才拥有行政立法权。此外,经权力机关特别授权,某些经济特区的市人民政府也拥有行政立法权。第28页/共266页2.行政职权的内容(2)行政解释权是指行政主体依法对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未明确规定的事项作出具体说明和补充的权力,往往被看作行政立法权的补充,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行政立法行为。(3)行政决定权包括行政主体依法对行政管理中的具体事宜的处理权。如市、县级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征收决定,以及一定条件下作出房屋征收补偿决定的权力。(4)行政许可权指行政机关根据行政相对人的申请,在法定许可职权范围内,以书面证照或者其他方式允许相对人从事特定活动的权力。(5)行政命令权在国家行政管理过程中,行政主体通过书面的或口头的行政决定,依法要求特定的人或不特定的人作出一定行为或不作出一定行为,而相对人必须服从的权力。第29页/共266页2.行政职权的内容(6)行政执行权行政主体行使行政执行权,必须是对法律、法规和规章或者有关上级部门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做出的决定和命令的具体执行。未经法律规范允许或者无法定依据的行政执行权不得行使。(7)行政监督检查权行政主体依法对行政相对人履行法定义务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权力。例如,税务机关依法对纳税人的纳税情况进行检查等。(8)行政强制权行政主体对相对人依法采取行政强制措施或者作出行政强制执行行为的权力。包括即时强制权和强制执行权。行政强制权的行使,必须有法律根据,并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第30页/共266页2.行政职权的内容(9)行政处罚权即行政主体对其所辖范围内的行政相对人违反有关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包括某些未依法履行义务的行为),依法实施法律制裁的权力。根据《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主体可实施训诫罚、财产罚、行为罚和人生发等行政处罚。但并不是所有的行政主体都享有行政处罚权。不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主体或其他组织,不能实施行政处罚。(10)行政裁决权即行政主体作为第三人,在法定范围内对一定的行政纠纷和民事纠纷进行裁判处理的权力,包括行政调节权、行政仲裁权、行政裁决权和行政复议处理权等。第31页/共266页第32页/共266页第33页/共266页第34页/共266页第35页/共266页

(三)行政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是指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管理活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所作出的具有法律意义并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

1.从属法律性(凡行政行为必须有法律依据)▽

第36页/共266页

[案例]2007年6月26日,某市国税稽查局接到举报,称该市某日用品有限公司销售收入不入帐,大量的账外资料存在财务经理的笔记本中。稽查人员首先检查了笔记本,发现举报基本属实,就将其笔记本于其它财务资料一起开列在调账清单上,拟调回局里进行检查,但税务人员对能否调取电脑产生争议。其间,趁税务人员不备,财务经理将笔记本带走,约10分钟后经理回来,但电脑中的相关资料已被删除。

[问题]稽查人员能否调取存有帐簿资料的办公用具,如文件柜、电脑等?

[注意]“行政主体无明文规定(征管法第54条)的行政行为违法”

△第37页/共266页税收征管法第五十四条

税务机关有权进行下列税务检查:(一)检查纳税人的帐簿、记帐凭证、报表和有关资料,检查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帐簿、记帐凭证和有关资料;(二)到纳税人的生产、经营场所和货物存放地检查纳税人应纳税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检查扣缴义务人与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有关的经营情况;(三)责成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提供与纳税或者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有关的文件、证明材料和有关资料;(四)询问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与纳税或者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有关的问题和情况;(五)到车站、码头、机场、邮政企业及其分支机构检查纳税人托运、邮寄应纳税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的有关单据、凭证和有关资料;(六)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凭全国统一格式的检查存款帐户许可证明,查询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在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帐户。税务机关在调查税收违法案件时,经设区的市、自治州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可以查询案件涉嫌人员的储蓄存款。税务机关查询所获得的资料,不得用于税收以外的用途。第38页/共266页2.裁量性(自由裁量)立法机关在立法时会给行政机关设定裁量空间,以便能灵活地处理新的行政关系,否则,行政机关将无法有效的实施行政管理活动,还可能给国家或社会利益造成重大损失。3.单方意志性(自行决定、自行实施)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只要是在宪法、组织法或者其他法律、法规的授权范围内,即可自行决定和直接实施,而无需与行政相对方协商或征得其同意。4.效力先定性(事先假定其符合法律依据)5.强制性(以国家强制力作为实施保障)第39页/共266页

(二)行政行为的内容与效力

1.行政行为的内容(1)赋予权益或义务

赋予一定的权益,具体表现为赋予相对方一种法律上的权能、权利和利益。课以一定的义务是指行政主体通过一定方式命令相对方一定行为或不作为一定行为。(农产品自开票资格,行政许可责令)操作指南(2)剥夺权益或免除义务剥夺权益是指使行政相对方原有的法律上的权能或权利、利益的丧失,如吊销许可证额执照等。免除义务是指行政行为的内容表现为对相对方原来所负有的义务予以解除,不再要求其继续履行义务。第40页/共266页

(3)变更法律地位

是指行政行为对行政相对方原来存在的、现在具有的法律地位予以改变。

(小规模纳税人变更为一般纳税人私企变个体有限变股份)

(4)确认法律事实与法律地位

确认法律事实,指行政主体通过行政行为对某种法律关系具有重大影响的事实是否存在依法予以确认。(稽查报告或稽查结论、退税申请审核确认)

确认法律地位,是指行政主体通过行政行为对某种法律关系是否存在以及存在范围的认定,或者通过一定的行政方式对相对方是否具有某种权能从法律上予以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第41页/共266页

2.行政行为的效力(1)行政行为具有确定力(不可变更性)非依法不得随意变更或撤销和不可争辩力。对行政主体来讲,非依法定理由和程序,不得随意改变其行为内容,或就同一事项重新做出行为;对行政相对方来说,不得否认行政行为的内容或随意改变行为内容,非依法也不得请求改变行政行为。

[注意]行政行为具有不可变更力并不意味着行政行为不可变更。(2)行政行为具有拘束力(内容对双方约束)第42页/共266页

(3)行政行为具有公定力是指行政主体做出的行政行为,不论合法还是违法,都推定为合法有效,相关当事人都应当先予遵守、服从。(4)行政行为具有执行力是指行政行为生效后,行政主体依法有权采取一定手段,使行政行为的内容得以实现的效力。第43页/共266页

(三)行政行为的分类

1.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划分标准:以行政行为的对象是否特定抽象行政行为,是指以不特定的人或事为管理对象,制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行政行为。如制定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和一般规范性文件等行政行为。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在行政管理过程中,针对特定的人或事采取具体措施的行为,其行为的内容和结果将直接影响一个人或组织的权利或义务,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行为对象的特定化和具体化。如行政许可行为、行政处罚行为、行政强制行为、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行为等。第44页/共266页

2.羁束行政行为与自由裁量行政行为以行政行为受法律规范约束的程度为标准羁束行政行为,是指法律规范对行政行为的范围、条件、标准、方式、程序等作了较详细、具体、明确规定的行为。如税务机关征税只能根据法律、法规规定的征税范围、征税对象以及税种、税目、税率来进行税收征管,税务机关没有选择、裁量的余地。

自由裁量行为,是指法律规范仅对行为目的、行为范围作出原则性规定,而将行为的具体条件、标准、幅度、方式等留给行政主体自行选择、决定的行政行为。第45页/共266页3.依职权的行政行为与以申请的行政行为以行政主体是否可以主动作出行为行为为标准划分

依职权的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依据法律设定或授予的职权,无需相对方的申请而主动实施的行政行为。如税务机关的征税行为、行政强制行为以及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行为等,是典型的依职权的行政行为。

依申请的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必须根据相对方的申请才能实施的行政行为,未经相对方的请求,行政主体不能主动做出行政行为。如颁发营业执照、经营许可证等行政行为。第46页/共266页

4.作为行政行为与不作为行政行为以行政行为是否已作为方式表现为标准

作为行政行为,是以积极作为的方式表现出来的行政行为。如行政奖励、行政强制行为等。

不作为行政行为,是指以消极不作为的方式表现出来的行政行为。第47页/共266页5.授益行政行为与损益行政行为以行政行为的内容对行政相对人是否有利为标准,可将行政行为分为授益行政行为和损益行政行为。授益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为行政相对人设定权益或免除义务的行为,即行政主体实施的为相对人创立、确认权利或者法律上利益的行政行为,以及行政主体为相对人免除行政法上某种义务的行政行为,都是授益行政行为。典型的授益行政行为有行政许可、行政给付、行政奖励以及确认或决定减税免税的行为等。如许可从事某种职业发放救济金、颁发学位证书或毕业证书等。损益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对行政相对人实施的对相对人不理或者以某种方式侵夺、减损相对人某种权利或者利益的行政行为,又称为负担行政行为或不利行政行为、侵益行政行为。如吊销营业执照、罚款等行政处罚行为以及征税、行政收费、行政强制拆除行为等。第48页/共266页

(四)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4要件)

是指行政行为合法有效所具备的法定条件。行政行为成立后,并不意味着该行政行为一定是合法有效的行为,只有完全符合行政行为合法要件的行政行为才是合法有效的。

给我们的启示?

为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应当对税务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从合法要件方面进行合法有效性审核。第49页/共266页

行政行为合法有效必须具备四个基本要件

1.主体合法是指实施行政行为的组织必须具有行政主体资格,能以自己的名义享受权利、承担法律特征。

2.权限合法▽事项管辖权的限制、地域管辖权的限制、时间管辖权的限制、手段上的限制、程度上的限制、条件上的限制以及委托权限的限制。

第50页/共266页

3.内容合法、适当(贵州案)

内容合法,指行政行为所涉及的权利、义务,以及对这些权利、义务的影响或处理符合法律规定或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内容适当,指行政行为的内容要明确,而且应当公正、合理,符合法律的目的和公共利益。

4.程序合法(1)必须符合于该行政行为性质相适应的程序要求。(2)必须符合程序的一般要求。如事先告知规则、表明身份规则、听取意见规则等。第51页/共266页

[案例]2003年1月4日,某县地税局接到群众来信,称该镇陈某从事柳编加工销售业务,却从来没有办理税务登记证和缴纳任何税款。税务机关派工作人员张某和李某乔装一单位采购员到陈某处谈生意。张某与陈某谈生意时,李某偷偷地录音,录下了陈某全年的销售额及有关产品的销售价格。第二天,税务机关再派工作人员张某和李某着装到陈某处,并口头告之他们是税务局的工作人员,之后对陈某进行询问说,我们昨天的谈话已经录音,你若实事求是交代,我们可以不罚你。否则,我们将把你交给公安机关。陈某便称自2001年11月-2002年12月底,自己在家中雇佣工人从事柳编加工销售业务,销售额累计达32.8万元,已经领取了营业执照,但没有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证和缴纳税款。

[问题]

税务机关的录音能否作为合法证据?

第52页/共266页

(五)行政行为的无效、撤销和废止无效、撤销和废止原因:

行政行为合法要件缺损或不当;

违反基本原则;

违反法律规定。第53页/共266页

(1)行政行为具有特别重大的违法情形或具有明显的违法情形;

(2)行政主体不明确或明显超越相应行政主体职权的行政行为;

(3)行政主体受胁迫作出的行政行为;

(4)行政行为的实施将导致犯罪;

(5)没有可能实施的行政行为。1.行政行为的无效行政行为无效的条件

第54页/共266页

行政行为无效的法律结果

(1)行政相对方可在任何时候请求有权国家机关,宣布该行为无效;注意:行政相对方要求撤销行政行为通常只能在法定期限内通过申请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提出请求。(和解)

(2)有权国家机关可在任何时候宣布相应行政行为无效;

(3)行政行为被宣布无效后,被行政行为改变的状态应尽可能恢复到行为以前的状态。(自始无效)(利益与损失的处理)第55页/共266页

2.行政行为的撤销是指在具备可撤销的情形下,由有权国家机关作出的撤销决定后使其失去法律效力。它不同于行政行为的无效,无效行政行为自始无效,而可撤销的行政行为只有在被撤销后才失去效力。行政行为撤销的条件

(1)行政行为合法要件缺损。合法的行政行为必须具备三个要件:主体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合法三者缺一不可。

(2)行政行为不适当。第56页/共266页

行政行为撤销的法律结果

(1)行政行为自撤销之日起失去法律效力,撤销的效力可一直追溯到行政行为作出之日;

(2)行政行为被撤销,由此造成相对方的一切实际损失应由行政主体予以赔偿;

(3)因行政相对方的过错,或行政主体与相对方的共同过错所引起的行政行为撤销,已予相对方的利益均要收回;行政相对方因行政行为撤销而遭受到的损失均由其本身负责,损失适当赔偿。行政主体或其工作人员对导致行政行为撤销的本身的过错则应承担内部行政法律责任。

第57页/共266页

3.行政行为的废止

行政行为废止的条件

(1)行政行为所依据的法律等经有权机关依法修改、废止或撤销,相应行为如继续实施,则与新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相抵触;

(2)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原行政行为的继续存在将有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甚至给国家和社会利益造成重大损失;

(3)行政行为已完成原定目标、任务,实现了国家的行政管理目的,从而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第58页/共266页

行政行为废止的法律结果

(1)行政行为废止后,其效力自行为废止之日起失效。

(2)行政行为的废止如果是因法律等的废除、修改、撤销或形势变化而引起的,且此种废止给行政相对方的利益造成了损失,行政主体不负赔偿责任。

行政行为废止后,其效力从行为废止之日起失效。行政主体在行为被废止之前通过相应行为已给予相对方的权益不再收回,也不再给予;相对方依原行政行为已履行的义务不能要求行政机关返还利益,但可不再履行义务。因行政行为的废止给相对方利益造成财产损失的,行政主体应当依法给予补偿。第59页/共266页六、行政程序法(税收征管法)

(一)行政程序法的涵义

行政程序法是规定行政主体实施各种行政行为所应遵循的方式、步骤、顺序和时限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行政程序法的目标:在法制前提下建立一个公正、理性、开放的行政程序。行政程序法的核心价值有两个:一是公正;二是效率。第60页/共266页

(二)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

1.公开原则指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行为过程中,必须将行政行为在事前、事中、事后公开于行政相对人和有关利害关系人。主要体现在法律公开、资料公开、行政过程公开、行政决定公开等方面。第61页/共266页

2.公正原则指行政主体在做出行政行为时,要平等的对待当事人各方,排除各种可能造成不平等或偏见的因素。税务行政复议规则第36条

3.参与原则指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行为的过程中,行政相对人有权利参与行政过程,并有权对行政行为发表意见,而且有权要求行政主体对所发表的意见予以重视。(税务行政复议规则第34/35条)

4.效率原则第62页/共266页

(三)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制度

1.信息公开制度信息公开(或称情报公开、情报自由)是指,凡是涉及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行政信息资料,除法律规定应予保密的以外,有关机构均应依法向社会公开,任何公民或组织均可依法查阅、复制。

2.回避制度回避制度是指,在行政程序中,同行政相对人或行政事项有利害关系的公务员必须避免参与有关行政行为,以确保行政行为形式上的公正性。第63页/共266页

稽查回避制度稽查人员与被查对象有下列关系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被查对象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①稽查人员与被查当事人有近亲属关系的;②稽查人员与被查对象有利害关系的;③稽查人员与被查对象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执法的;对被查对象认为应当回避的,稽查人员是否回避,由本级税务机关的局长审定。第64页/共266页

3.听证制度

《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机关做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

4.告知制度在进行某项行政行为之前、之中、之后对行政相对人享有哪些权利、承担哪些义务,如何行使有关权利、履行有关义务以及其他有关事项,负有以书面或口头形式告知相对人并加以指导的义务。第65页/共266页

5.说明理由制度按照行政法治的要求,行政机关应将做出行政决定在事实上和法律上的理由对行政相对人说明,即说明理由制度,以称附加理由制度。也就是说,行政机关做出具体行政行为时必须认定事实并适用法律,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6.时效制度时效制度是对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给予时间上的限制以保证行政效率和有效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程序制度。指南23/24

第66页/共266页第二章行政许可法律制度第67页/共266页本章结构第68页/共266页第一节行政许可概述一、行政许可的概念、特征和分类(一)行政许可的概念和特征

1.概念: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2.特征:

行政许可是依申请的行为,是事先控制的管理性行为,是行政机关对外的外部行政行为,是准予相对人从事特定活动的行政行为,一般为要式行政行为。第69页/共266页(1)依申请的行政行为;

因为行政许可的前提是一般禁止,所以要相对人申请,不能行政主体主动。(2)外部管理行为、事前管理行为;

【注意】行政机关对其他机关或者对其直接管理的事业单位的人事、财务、外事等事项的审批,行政机关的内部管理审批行为,均不适用本法。——内部不适用

【示例】行政机关内部的人事任免、上级对下级的审批均不属于行政许可。

(3)经依法审查的行为(自由裁量:可能是准予许可,也可能不予许可);

(4)授益行政行为:不是一次性行为,往往是“一种”、“数次”行为。

【示例】排污许可证、机动车驾驶执照的取得不是只许可一次排污、一次驾驶。

(5)一般为要式行为:书面许可。第70页/共266页(二)行政许可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1.行政许可VS行政审批:第71页/共266页2.行政许可VS行政确认:第72页/共266页3.行政许可VS行政登记:第73页/共266页总结:税务行政事项【总结】口诀:减免扣除要延期,保全退税要审批;发票印制和管理,限额印花才允许;确认资格莫忘记,登记不过是程序。第74页/共266页【例题·单选题】(2009年)下列关于行政许可或者行政确认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减免税审批属于行政许可

B.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属于行政确认

C.行政许可属于依职权的行政行为

D.行政确认属于依申请的行政行为『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行政许可与行政确认。(1)减免税审批就是减免税资格审批,属于确认类行政审批,不是行政许可,选项A错误。(2)行政许可是依申请的行政行为,选项C错误。(3)行政确认既可以依申请也可以依职权作出,选项D错误。(4)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主要是对事实的甄别,属于行政确认,选项B正确。

第75页/共266页【例题·单选题】(2008年)根据行政许可理论和有关法律规定,()不属于行政许可范畴。

A.出国护照审批

B.企业财产损失税前扣除审批

C.企业债券发行审批

D.印花税票代售许可『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行政许可与行政审批。选项ACD均属于行政许可事项。

第76页/共266页(三)行政许可的分类第77页/共266页二、《行政许可法》的基本原则

第78页/共266页

【例题·单选题】下面的情形中没有体现行政许可的信赖保护原则的是()。

A.在非典期间,为了防止野生动物传播非典病毒,野生动物管理部门收回了已经颁发的野生动物经营许可证,同时给予了补偿

B.某直辖市的三轮摩托车客运业务影响了环境和交通秩序,市政府决定收回三轮摩托车许可证,同时给予了补偿

C.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撤销了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作出的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并对被许可人受到的损害给予赔偿

D.《矿产资源法》规定,国务院批准开办的矿山企业、矿区范围内已有的集体矿山企业应当关闭或者到指定的其他地点开采,由矿山建设单位给予合理的补偿『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行政许可法的信赖保护原则。行政许可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修改或者废止,或者准予行政许可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变更或者撤回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由此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财产损失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补偿。A、B、D三项都体现了该原则。C项中是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损害,行政机关给予赔偿的情况,不符合信赖保护原则的规定。第79页/共266页第二节行政许可的设定

一、行政许可设定的有关程序制度及可设定事项(一)行政许可设定的有关程序制度

1.四明确:设定行政许可应当明确实施机关、条件、程序、期限。

【总结】口诀:3WC(who,condition,way,when)第80页/共266页2.程序第81页/共266页【例题·多选题】(2008年)根据行政许可法律制度的规定,设定行政许可应当明确规定行政许可的()。

A.条件

B.数量限制

C.收费标准

D.实施机关

E.程序、期限

『正确答案』ADE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行政许可的设定。设定行政许可应当规定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条件、程序、期限。第82页/共266页(二)可不设定行政许可事项

1.能够自主决定;(和谁结婚)

2.能够市场调节;(商品买卖)

3.能够自律管理;(行业自律)

4.能够事后监督。(买自行车)

第83页/共266页(三)税务行政许可的设定1.目前的项目:第84页/共266页2.取消的项目:

【补充1】(新增)税务机关的行政审批中取消了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申报方式的核准。

【补充2】(新增)取消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税务总局实施的税控收款机生产企业资质认定的审批。第85页/共266页【例题·单选题】(2012年)根据《行政许可法》、《发票管理办法》、《发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及有关规定,税务机关按照行政许可方式实施管理的特定涉税事项是()。

A.纳税人拆本使用发票

B.纳税人申请领购普通发票

C.跨规定的使用区域携带或者运输空白发票

D.临时到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外从事经营活动的纳税人申请领购经营地发票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税务行政许可。选项A、C属于禁止事项。选项B属于办理税务登记后即具有的资格,不属于行政许可。第86页/共266页

二、行政许可设定权划分

(一)设定权

1.设定权的分配:

【注意】上位法没有设定的,下位法才可以设定。如法律没有设定行政许可的,行政法规才可以设定。

【总结】口诀:法律法规省府章,创设权限不张扬。第87页/共266页

2.地方性法规、省级规章“四不得”:

(1)不得设定应由国家统一确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资格、资质的行政许可。

【示例】北京不得规定注税不用考试就可取得。

(2)不得设定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设立登记及其前置性行政许可。

【示例】地方性法规、规章不得规定申请餐饮服务许可证到当地餐饮协会办理认证。

(3)不得限制其他地区的个人或者企业到本地区从事生产经营和提供服务。

(4)不得限制其他地区的商品进入本地区市场。第88页/共266页(二)规定权

1.下位法可以对上位法规定的行政许可事项的实施作出具体规定。

2.法规、规章对实施上位法设定的行政许可作出的具体规定,不得增设行政许可;对行政许可条件作出的具体规定,不得增设违反上位法的其他条件。第89页/共266页【例题·多选题】不得设立任何行政许可的规范性文件有()。

A.地方性法规

B.省政府规章

C.省会市的政府规章

D.国务院部门规章

E.行政法规

『正确答案』CD『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行政许可的设定。省级地方规章只能设定临时性行政许可,不能设定经常性行政许可。部门规章、市级地方规章是没有设定权限的。故本题选项CD正确。第90页/共266页第三节行政许可的实施

一、行政许可实施主体

(一)行政许可的实施主体

1.行政机关;

2.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如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律师协会、注册会计师协会等。在法律、法规授权范围内,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许可。

3.受委托的行政机关

【注意】1.受委托的行政机关不是行政主体,但是可以作为实施者。2.受委托的是行政机关,不是组织(与行政处罚相区别)

第91页/共266页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VS受委托的行政机关第92页/共266页【例题·单选题】(2007年)根据行政许可法律制度的规定,行政机关委托实施行政许可,受委托主体()。

A.只能是行政机关

B.只能是行政机关或者符合条件的事业单位

C.只能是行政机关或者符合条件的社会团体

D.可以是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者公民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行政许可的实施主体。行政机关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可以委托“其他行政机关”(只能是行政机关,不包括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者公民)实施行政许可。第93页/共266页

(二)行政许可实施主体的其他有关规定

第94页/共266页

【总结】便民的政策

第95页/共266页(三)税务行政许可的实施主体

1.由具有行政许可权的税务机关在法定权限内实施,各级税务机关下属的事业单位一律不得实施行政许可。

【补充1】税务所(派出机构、授权行政主体)是上级税务行政机关的派出机构,罚款额在2000元以下的,可以由税务所决定。

【补充2】稽查局(内部机构、授权行政主体)是省以下税务局设立的,负责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税、抗税案件的查处。

2.各级税务机关应当指定一个内设机构或者设置固定窗口,统一负责受理行政许可申请、送达行政许可决定。(一个窗口对外)第96页/共266页

二、行政许可实施程序

程序:申请→受理→审查→(听证)→决定→(变更和延续)

(一)行政许可实施的申请第97页/共266页

(二)行政许可实施的受理

第98页/共266页【例题·单选题】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小王申请从事快递业,1月8日到当地行政机关提交申请材料。工作人员发现小王提交的材料不齐全,则()

A.必须当场告知小王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B.应当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说明理由

C.应当当场或者在5日内一次告知小王需要补正的材料

D.应当当场或者在10日内一次告知小王需要补正的材料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行政许可实施的申请与受理程序。申请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当场或在5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补正的全部内容。第99页/共266页

(三)行政许可实施的审查

第100页/共266页

(四)行政许可实施的决定

1.决定时限:

【注意】需要“听证、招标、拍卖、检验、检测、检疫、鉴定和专家评审”的,所需时间不计算在规定的期限内;行政机关应当将所需时间书面告知申请人。第101页/共266页

2.结果:

(1)不予行政许可:书面说明理由,包括事实、法律以及自由裁量是否符合法律目的,告知复议、诉讼的权利。——无须公开

(2)准予行政许可:应当公开。

3.形式:书面形式的《决定书》。需要颁发许可证件的,就颁发许可证、批准文件、合格证书等。检验、检测、检疫,可在物品上加标签或加印章。

4.颁证时限: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10日内向申请人送达许可证件。

【总结】口诀:大半月来小半月,一月半来半个月,二十天又二十天,颁证期限十日限。第102页/共266页【例题·多选题】下列关于行政许可时限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行政机关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10日内向申请人送达许可证件

B.采取统一办理或者联合办理、集中办理的,办理的时间不得超过45日;45日内不能办结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5日

C.需要听证、招标、拍卖、检验、检测、检疫、鉴定和专家评审的,所需时间不计算在规定的期限内

D.行政许可需要听证的,行政机关无须将所需时间书面告知申请人

E.行政许可机关不能当场决定的,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5日『正确答案』AC

『答案解析』选项B:经本级人民政府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5日。选项CD:需要听证、招标、拍卖、检验、检测、检疫、鉴定和专家评审的,所需时间不计算在规定的期限内,行政机关应当将所需时间书面告知申请人。选项E:可以延长10日,而非15日。第103页/共266页

(五)行政许可听证程序

1.启动方式:

【链接】行政许可的实施主体是受委托的行政机关时,将“受委托行政机关”和“受委托实施行政许可的内容”予以公告。第104页/共266页

2.时间:

3.程序:第105页/共266页

【例题·多选题】下列关于行政许可听证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在涉及社会公共利益的情形下,行政机关可以依职权举行听证

B.行政机关应当在收到听证申请后20日内组织听证

C.依申请所举行的听证无须事先向社会公告

D.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承担适当的听证费用

E.行政许可听证只能依申请人或利害关系人的申请举行

『正确答案』BC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行政许可听证程序。选项A错,涉及社会公共利益,行政机关应当依职权举行听证,不是可以。选项D错,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不承担听证费用。选项E错,行政许可听证可以依职权或者依申请。第106页/共266页(六)行政许可的变更与延续

1.变更:随时提出要求。

2.延续:在有效期届满“30日前”提出申请,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除外。行政机关在有效期届满前决定,逾期的视为准予延续(默示批准)。

【注意】默示批准只适用于延续申请,不适用于初次申请许可和变更许可。

第107页/共266页(七)行政许可实施的特别规定第108页/共266页

三、行政许可实施的费用制度

1.禁止事项:2.费用的来源和去向:第109页/共266页

【例题·多选题】(2011年)根据行政许可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行政许可期限或者费用制度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行政机关提供申请书格式文本,不得收费

B.听证、招标、拍卖所需时间不应计算在规定的期限内

C.行政机关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监督检查,可以依照法律、法规、规章设定并公布的项目和标准收取费用

D.行政机关应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但是延长不得超过30日

E.行政机关实施许可原则上不得收取任何费用,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另有规定的,可依照其规定执行

『正确答案』AB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行政许可法律制度。(1)选项A:行政机关提供行政许可申请书格式文本,不得收费。(2)选项B:需要“听证、招标、拍卖、检验、检测、检疫、鉴定和专家评审”的,所需时间不计算在规定的期限内。(2)选项C、E: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以及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监督检查,不得收取任何费用;但“法律、行政法规”(不包括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等)另有规定的除外。(3)选项D:行政机关不能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20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本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110页/共266页第四节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一、行政许可监督检查制度

1.对许可机关的监督:上级监督下级

2.对被许可人的监督

(1)行政机关的监督检查的记录,由监督检查人员签字后归档;公众有权查阅。

(2)被许可人在管辖区域外违法,违法行为地的行政机关应当抄告许可机关。

(3)取得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行政许可的被许可人,应当履行普遍服务的义务;未经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批准,不得擅自停业、歇业。

第111页/共266页二、行政许可的撤销和注销

(一)撤销第112页/共266页(二)注销——程序性行为

1.情形:

(1)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未延续的;

(2)赋予公民特定资格的行政许可,该公民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

(3)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被终止的;

(4)行政许可依法被撤销、撤回,或者行政许可证件依法被吊销的;

【分析】撤销、撤回、吊销后都得完成注销这个程序。

(5)因不可抗力导致行政许可事项无法实施的。

2.注销方式:收回证件、加注发还、公告注销等。

第113页/共266页

【撤销VS撤回VS吊销VS注销】

第114页/共266页

【例题·多选题】(2009年)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下列情形中,行政机关应当办理行政许可注销手续的有()。

A.王某生产民用爆炸性产品发生重大安全事故,被吊销许可证

B.郭某被许可担任注册会计师期间死亡

C.胡某依法向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申请延续采矿许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规定期限内未予答复

D.周某通过行贿取得律师执业许可证后,被发现并被撤销执业许可

E.赵某取得医师执业证书后,发生交通事故成为植物人

『正确答案』ABDE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行政许可注销制度。(1)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办理有关行政许可的注销手续:①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未延续的;②赋予公民特定资格的行政许可,该公民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选项B、E正确);③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被终止的;④行政许可依法被撤销、撤回,或者行政许可证件依法被吊销的(选项A、D正确);⑤因不可抗力导致行政许可事项无法实施的。(2)延续须在有效期届满30日前提出申请,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除外。行政机关在有效期届满前决定,逾期的视为准予延续,选项C错误。第115页/共266页第三章行政处罚法律制度

第116页/共266页

【本章结构】

第117页/共266页

第一节行政处罚概述

一、行政处罚的概念和特征

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主体依法律设定的行政处罚权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范的相对方(外部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处罚VS行政处分】行政处分是行政主体对内部相对人(即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的处理。

第118页/共266页二、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

(一)行政处罚法定原则

主要内容:设定权法定、依据法定、主体法定、程序法定。

(二)处罚公开、公正、过罚相当原则

第119页/共266页(三)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1.处罚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既非意味着可以以罚代刑,也非意味着可以以教代罚。

2.行政机关未责令当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违法行为即作出行政处罚的,并不直接导致行政处罚程序违法,不会导致行政处罚行为的无效或撤销。

【分析】责令改正并非行政处罚的必要程序,属于行政命令。

【链接】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如拒绝听取当事人的陈述与申辩意见,该行政处罚决定不成立,当事人放弃陈述或申辩权利的除外。

第120页/共266页(四)保障相对人权益原则(无救济即无处罚原则)

1.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享有陈述权、申辩权;

2.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的权利、有权依法提出赔偿要求。

(五)监督制约、职能分离原则

1.查审分离:对违法行为的调查与审理分离;

2.罚缴分离:作出罚款决定的机关与收缴罚款的机构分离;

3.听证主持人与调查检查人员分离;

4.行政机关执法人员当场作出的处罚决定应向所属行政机关备案。第121页/共266页(六)一事不二罚(款)原则

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1.一事只能罚款一次,多事可罚款多次:即不同违法行为罚款两次是可以的。

【示例】某食品加工厂食品卫生有问题,被卫生局以违反《卫生法》中关于食品卫生的规定,处以5000元罚款;工商局以无证经营食品加工为由处以1万元罚款。——可以

2.可以行政处罚两次,但罚款只能适用一次:即一个行为触犯一项或多项法律,可分别进行行政处罚,但罚款只能一次。

【示例1】一个违法行为同时违反了工商法规和城市管理法规,工商机关处以2000元罚款,城市管理法规规定由市政部门处以3000元罚款。——不可以

【示例2】一个违法行为同时违反了工商法规和城市管理法规,工商机关处以暂扣执照,城市管理法规规定由市政部门处以3000元罚款。——可以第122页/共266页

【例题·多选题】甲市税务局工作人员在进行税务检查时,发现A公司没有办理税务登记。于是在没有责令A公司限期改正的情况下就吊销了A公司的营业执照。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下列说法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是()。

A.责令限期改正是一种税务行政处罚

B.责令限期改正是一种税务行政强制

C.甲市税务机关没有责令A公司限期改正,该处罚程序违法

D.甲市税务机关没有责令A公司限期改正,该处罚程序不会因此而违法

E.如果甲市税务机关责令A公司限期改正,A公司逾期不改正的,该税务机关有权吊销其营业执照

『正确答案』ABCE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1)选项AB:税务机关作出的责令限期改正不同于警告,不是税务行政处罚,而是一种行政命令;(2)选项CD:行政机关未责令当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违法行为即作出行政处罚的,虽然违反行政处罚的法律原则,但并不直接导致行政处罚程序违法,不会导致行政处罚行为的无效或撤销。(3)选项E:《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纳税人不办理税务登记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经税务机关提请,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其营业执照。第123页/共266页第二节行政处罚的种类和设定一、行政处罚的种类第124页/共266页

二、行政处罚的设定

【总结】口诀:处罚设定不随便,法律法规规章限;人身自由看法律,警告罚款规章见;若是吊销企业照,地方法规无权限。第125页/共266页【补充1】部门规章可设定的罚款【补充2】另一视角看设定第126页/共266页【例题·单选题】关于行政处罚的设定权与规定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江苏省人大制定的《江苏省旅游业营业管理条例》无权创设吊销个体旅馆营业执照的处罚

B.南京市政府颁发的规章只能对上位法创设的处罚作出具体规定

C.江苏省地方性法规就某一违法行为设定给予1-5万元罚款,南京市政府的配套实施规章中不可以将该罚款幅度规定为5-8万元

D.南京市政府规章中设定的罚款数额应当由本级人大常委会决定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行政处罚的设定。选项A错误。地方性法规有权设定吊销个体户执照的处罚。选项B错误。地方规章除了有规定权以外,还有设定权。选项D错误。地方规章的罚款数额由省级人大常委会决定。第127页/共266页第三节行政处罚实施主体、管辖及适用一、行政处罚的实施主体

1.行政机关:

(1)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在职权范围内实施;

(2)国务院或者经国务院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的行政处罚权,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

2.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1)派出所可以作出警告、500元以下的罚款的行政处罚;

(2)税务所可以作出2000元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

(3)证监会可以作出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的行政处罚。

3.受委托的组织

【注意】行政处罚委托的是组织,行政许可必须委托的是行政机关。第128页/共266页【例题·单选题】某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的授权,决定由城建规划局统一行使几个政府职能部门的行政处罚权,但下列()职权不能由城建规划局行使。

A.交通管理机关的罚款权

B.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吊销营业执照权

C.土地管理部门的行政没收权

D.公安机关的行政拘留权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行政处罚的实施主体。根据《行政处罚法》第16条规定,国务院或者经国务院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因此答案为D。第129页/共266页二、行政处罚的管辖和适用(一)行政处罚的管辖第130页/共266页(二)行政处罚的适用

第131页/共266页

【例题·多选题】我国《行政处罚法》关于行政处罚适用的规定包括()。(2007年)

A.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初次违法的,不予处罚

B.不满14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处罚

C.被行政处罚后在1年内又实施同一违法行为的,从重处罚

D.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可以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E.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正确答案』BE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行政处罚的适用。选项A错误。已经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不论是否初次),应当依法从轻或减轻处罚。选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