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6篇)《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篇1
分析同学
第一次正式接触识字课,心中肯定有着异样的新颖感,或许有的同学早已将古诗念得滚瓜烂熟,就等着课堂上得到老师的确定;也有大部分同学在学龄前就接触过诗中的数字和“去”、“里”、“花”等简洁的汉字,跃跃欲试之心可想而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复习稳固汉语拼音,会认12个生字,熟悉“横”笔画,会写“一”“二”“三””这3个字。
3、知道诗歌大意,能想像出山村美丽的画面。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导入
〔设计意图:了解十个数字的发音状况,重在发音。〕
二、熟悉1至10的汉字写法
〔设计意图:建立数字与汉字的联系,了解同学对这几个汉字的熟悉状况,同时稳固汉字的读音。〕
三、学习古诗
1、找找诗中的十个数字,看看读音有什么改变。
〔设计意图:在朗读比较中发觉“一”的读音改变,这样印象会更深刻。〕
2、师范读,同学听,说说老师在每句诗的什么地方停顿的时间比较长,并做上记号。
3、同学自读,师生沟通,正音,指导,朗读。
〔二〕了解诗意
1、小伴侣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观察了哪些景物?谁读得越认真,眼前观察的景物也就越多。
[设计意图:培育边朗读边想像的读书习惯。不要把书读成“小和尚念经”。]
2、依据课堂沟通状况提出“烟村四五家”的两种理解:〔1〕四五个冒着炊烟的村子;〔2〕村里有四五户人家,还冒着炊烟。并确定两种理解都可以。
[设计意图:诗的意象具有多重性,要进展同学的多重思维力量。]
3、请小伴侣看看图,读读诗句;读读诗句,再看看图。
4、请两位小伴侣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
[设计意图:加强语言和意象的联系,并引出当一生读“一去二三里”时,指图的同学该怎么指,即“一去二三里”该怎么理解的问题。」
5、能用手势表示“一去二三里”的意思吗?点明:“一去”,即一路走去的意思。
6、还有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同学的思维并不是老师能全部意料的,应赐予肯定的空间。]
1、给诗加上题目,并指导诗题与诗句之间要停顿的读法。
2、背诵全诗,并设问:
〔1〕小伴侣都能背这首诗了,真了不得,那你在一边背诗的时候一边看到了什么呢?
〔2〕这个小山村喧闹吗?〔这是一个悄悄的小山村〕
〔3〕你来到这个山村,觉得它美吗?
〔4〕师总结:小山村真美啊,请小伴侣们一起背,就似乎走进了小山村。
[设计意图:背诵时再次启发想像,使记忆有了详细形象的支持,并再次引导同学进入诗所描绘的情景,把“彼景彼情”化为“我景我情”。]
四、写字
〔设计意图:练写了三个字,同学略感疲惫,此设计能活跃课堂气氛,并通过讲故事渗透了学习不能想当然、肯定要仔细的意图。〕
教学反思
经过一个月的“艰苦奋战”,同学最终学完拼音,开头接触汉字了。第一篇识字是古诗《一去二三里》,读来琅琅上口,富有儿童情趣,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课文,课文配有插图:小桥、流水、烟村、亭台、桃花……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山里的几座亭台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秀丽的花。一幅幽静秀丽的山村田野画面,这首诗奇妙地把一到十10个数字隐蔽其中。
在教学古诗时,我运用课文的插图,通过让同学观看图片的方法了解古诗所写的小山村是一个秀丽而安静的地方。其中“烟村”、“亭台”这些词语同学可能弄不明白,我也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让同学特别直观地感受到“烟村”是什么,“亭台”是什么,使同学理解诗句变得简洁化了。再让同学通过想象,使我们大家和诗人一起都置身于这秀丽的小山村中,从而体会诗人的感受,最终通过朗读将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同学们一个个都读得兴致勃勃,激发了他们学习古诗的爱好。
由于这篇课文的教学是识字教学的第一课,是同学由拼音拼读过程进入汉字读写的第一课,重要的培育同学正确的写字姿态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干净。因此,我从田字格的结构教起,引导同学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各方位小格。写字时,先让同学观看字形引入笔画:〔横〕“一”。板书示范〔横〕“—”在田字格当中的位置,引导同学自主观看并指导书写。再引入“二”的书写,这时要留意引导同学养成正确的写字姿态和良好的写字习惯。而“三”的写法让同学自己观看体会,上台演示,老师相机板书,让同学体会字的间架结构,体会汉字的形体美,并了解“从上到下”的笔顺规章。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篇2
【教材分析】
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一班级语文上册识字〔一〕的第一课。
课文是一首古代童谣,它向我们呈现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山村里几座亭台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秀丽的花。这首童谣奇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
本课有两幅图,图一是描绘小山村的景象,表现了童谣的意境,图二是十个运动员和十个球关心同学识记十个表示数字的汉字。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复习稳固汉语拼音。熟悉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生字;熟悉一种笔画“一”。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顺着“谈话引入,出示课题,自学课文,自同学字,检查自学状况,指导朗读课文,练习写字,稳固练习,实际活动”这一活动过程进行教学,实行多种形式好玩识字的教学方法。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观看图画,图文结合,让同学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教学重点】
认字和写字。
【教学难点】
辨别“八”和“入”。
【课前预备】
拼音卡片,生字卡片,插图〔一〕的课件,果子贴图,与本课数字有关的`卡片。
【教学设想】
从图入手,在读文中识字,实行活泼好玩的方式让生字再现,让同学从整体上认记字形,使识字得以稳固。
【课时支配】
二课时。
【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六个韵母〔ai、iu、an、un、ing、er〕、五个整体认读音节〔zh、ch、sh、yi、wu〕和三个三拼音〔jiāò、zuò、huā〕
2、激趣导入:
开学到如今,同学们在拼音王国里熟悉了很多“拼音伴侣”,也学了不少汉字,从这节课开头,我们就要在“拼音伴侣‘的关心下,到识字王国里去熟悉更多的“汉字伴侣”啦,老师真为你们兴奋!如今,让我们一起欢乐地向识字王国动身吧!
二、观看图画,揭示课题
1、看图说话。〔出示文中插图一的课件〕引导同学边观看边听边想象: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你看到了什么?〔相机板书:烟村、亭台、花〕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板书:美〕
2、揭示课题:有一首古时候的童谣,说的就是这幅图。板书课题并注上拼音。
3、指名读课题,谁能读读课题?你是怎么熟悉这几个字的?
4、课题的“去”和“里”是什么意思?结合详细实例关心理解。
三、初读课文,感受课文的美
1、老师范读课文。〔同学边听边看课文〕
2、老师放慢语速带读课文,同学轻声跟读。〔两遍〕
四、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同学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用〔一〕画出12个要熟悉的12个生字,同桌互帮互学。
3、全班沟通:在这篇课文里除了这12个生字外,其他的字怎么办?你已经熟悉了哪些字?是怎样熟悉的?
4、同学各自看着拼音拼读12个生字。〔每个生字拼读两遍〕
5、教同学字:
⑴出示12个生字〔带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留意“去”“四”“三”“十”〕
⑵去掉拼音打乱挨次抽读12张生字卡,开火车读,小组竟赛读,全班齐读。
⑶分一分:你们能把这12个生字分成两类吗?为什么这样分?〔小组沟通,集体订正,引导同学把“去”和“里”分为一组。〕
⑷“找伴侣”嬉戏:把“一”至“十”和数学中的阿拉伯数字“1”至“10”的卡片发给同学,找出自己的伴侣,如“一”和“1”是一对好伴侣。
⑸用“去”“里”组词,看谁组得多。
⑹动动手“我会做”:同学用自己的手,怎样做手势来表示这十个数字,使别人会意。
⑺“摘果子”嬉戏:把12个生字藏在果子后面,摘一个领读对了,就嘉奖这个“果子”。
⑻带生字预备回家:同学认读12个生字。
五、朗读感悟
1、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把课文读得有感情,有韵律。问:小山村的景色美吗?你最喜爱图中的什么?你能把课文读得美一点吗?谁情愿读给大家听?〔指名读,自愿起立表演读,小组竞赛读,师生表演读,全班齐读。〕
六、布置作业
1、把课文读给父母听。
2、课后找一找,我们四周哪些地方有本课的生字,比一比谁找得多。
【教学反思】
不知什么缘由,上完这节汇报课后,总有很多圆满环绕在我的脑海里:二十多年的从教路,虽然有徘徊过,也有胜利过,有令自己欣慰的时候,但这一节课总的感觉是不胜利的。
我几番的思前想后,就是自己的教育理念有待更新。在新课程理论的阅读过程中,虽然能感觉到新课程为我们的教育描绘了一个令人憧憬的图景,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总把握不住尺度,没有很好地落实到位。我也知道:新一轮课改,老师不仅要有更新的教育理念,更重要的是要有新的教学方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思路是清楚的,从图入手,观看说话,初步感受小山村的美,从而引出这首个歌谣,让同学感受歌谣的美,多种形式地、好玩地学习生字。但关键的问题是没有很好地把握好四非常钟的时间,没有合理地支配每一个环节,恰当地安排时间,结果教学任务完成不了。最终同学没有时间进行朗读感悟童谣的美,只能把圆满留给下一节课。
为此,我认为课前了解学情,沟通学路,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人,从而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极为重要。我也知道,当今课改的教学设计注意生成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课堂教学表达以学定教,不能只是按部就班地把同学引入自己预先设计的教学环节中,而是依据课堂上同学的接受状况而敏捷地调整梳理,让自己的设计意图融进同学的思维,同学的自主性会在师生活动中得到进展。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篇3
【教学目标】
1、熟悉12个字,会写3个字,熟悉笔画“一”。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重难点】
认字和写字是本课重点;分辩“八”和“入”是难点。
【教具预备】
多媒体展现台或生字卡片。
【设计特色】
嬉戏中识字。
【教学时间】
2课时。
【过程设计】
一、谈话引入
看图图画上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两个孩子观察了什么?
二、出示课题
老师范读板书课题并学习新字“里”。
三、自读课文
1、依据拼音自读课文,看谁最先读会。
2、你就是图中的小伴侣,我们一起去感受小山村的秀丽。〔领读,一起读等〕大致了解“烟村、亭台”的意思。
四、自同学字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先自己读精确,再读给同桌听。
2、用圆圈圈出课文中的生字。给课后的生字注上拼音。
五、检查自学状况
做找伴侣的嬉戏。重点指导读准“三、四、十”。
六、看图找出文在篮球上的生字
七、练习写字
1、指导同学熟悉“田字格”。
2、老师示范书写,边写边说清晰笔画所占的位置。
3、同学描红,并书写,老师巡回指导。
八、稳固练习
选卡片填空,读儿歌等。
九、实践活动
课后找一找,看一看,我们四周哪些地方有一到十的数字。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篇4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同学们,到如今为止,拼音我们都学完了,你想不想展现一下自己的本事?下面老师就来考考大家。
2、点击课件,出示:sān、wǔ、yī、liù、bā、shí、èr、sì、qī、jiǚ。
3、拉火车读音节,看那列火车开得最快。〔小火车、开开开、火车头!〕
二、自主研读、熟悉生字
1、同学们学得真好,为了嘉奖大家,老师带大家到一个小山村看一看!〔出示《一去二三里》挂图,挂图后面是这首诗的板书。〕
2、大家认真看一看,你在图中都看到了什么?〔两个小伴侣在山间的小路上看风景。〕
3、想一想他们可能在谈论什么。
生:小哥哥指着远处说:“你看看,那有一个小村庄,冒着烟呢,村子里的人正在做饭!村庄后面是几座小亭子,真美丽啊!”小妹妹说:“我们身边的花也很美丽啊!你闻闻,多香啊!”〔提示同学根据挨次观看,把短诗中写的内容说全,可适当发散。〕
4、同学们说得真好!大家想了这么多小哥哥和小妹妹说的话!有人啊,只用了20个字就把他们说的东西全都说全了!大家想不想看看?〔揭掉挂图,展现板书。〕
5、依据我们学过的拼音把这首短诗读一读。〔指名读,其他同学评议、正音。〕
6、师:老师标红的这些字就是我们本课需要熟悉的生字,依据老师标的拼音,你能读出它们吗?〔指名读,同学齐读。〕
7、师:在课文中我们都能读出来,但是假如这些生字从课文中跑出来,你还能熟悉他们吗?〔出示生字卡片,同学读,并试着用这些生字组词或说一段话。〕
8、师:熟悉了这些生字,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古诗,看看诗中都写了哪些美景。
三、反复品读、感受画面
1、同学们认真看这首小诗,你能从诗中“看”到哪些秀丽的景物呢?在诗中把这些景物挑出来、画上横线,并在图画上把你看出来的景物圈一圈。
生:烟村、亭台、花……
总结:两个小伴侣,走了大约二三里路,看到了一座小村庄,村子里炊烟袅袅。再往前走是几座亭台错落地排列着,他们身边的小路旁开着各种秀丽的野花。
2、两个小伴侣看到那么多秀丽的景物,他们多兴奋啊!谁能读出他们那种兴奋的心情?〔指名读,同学点评。〕
3、他读得特别流利,但是还不够兴奋。下面听老师读一下,感受一下,怎样读出小伴侣兴奋的心情。〔老师范读,指导停顿和重音。〕
4、下面老师找同学来读一读,谁读得最有感情,老师就为他把这幅图画再挂上去!
5、指名读,指导同学有感情地进行朗读。直到同学能够读出诗歌的声韵,把图画挂上去,盖住诗歌的板书。
6、背古诗,边背边想象诗中的景色。
四、指导写字〔课前熟悉田字格和三线格〕
1、观看生字一共有几笔,每一笔是什么笔画,在田字格中占什么位置,找同学站起来说。老师边指导、边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写样子。
2、伸出手指书空:同学一边念笔顺、一边书空。〔例“木:一笔横、二笔竖、三笔撇、四笔捺。〕
3、在课本上描红,并仿写几个。
4、找写得好的和写得有问题的进行评议。
5、同学在三线格本上进行书写。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篇5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班级上册识字㈠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内容是一首古代童谣,要求熟悉十二个生字,配有两幅插图。
【同学分析】
学习本课时,同学刚刚学完汉语拼音,在学拼音的过程中已经熟悉了部分生字,学习了几首儿歌,有初步的学习生字和儿歌的阅历。但同学对汉语拼音还没有到达娴熟稳固的进步。本课要把握的十个表示数字的汉字同学在日常生活中已有较多的接触。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同学是语文学习的仆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注意培育同学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同学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敬重同学的个体差异,鼓舞同学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设计本课时,老师尽可能多地为同学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促进同学语文素养的形成与进展。
【学习目标】
1、熟悉十个表示数字的汉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
2、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学有余力者会背诵。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课前预备】
课件制作。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导入
1、小伴侣,大家在幼儿园学过很多儿歌,谁还记得哪些儿歌中有数字?你能背给大家听听吗?
⑴同学回忆旧知。
⑵指名背诵儿歌。其余同学跟背“
备选若同学一下子说不出来,则老师举例示范。
〔如一、二、三,爬上山,
四、五、六,翻跟头,
七、八、九,拍皮球,
伸出两只手,十个手指头。〕
2、这些数字儿歌可真好玩!
环节意图:通过让同学回忆旧知,调动同学的原有语言储备,为学习新内容做预备。
二、学习古诗
1、导入今日我们要学一首古诗,里面也有数字,大家想读吗?
2、读通诗句:
⑴请打开语文书翻到44页,先把数字宝宝圈出来,再读一读。
⑵谁能把圈出来的数字宝宝大声地念给大家听?
指名读,师生正音。〔课件出示诗句,并圈出十个数字〕
大家一起读一遍。
⑶有一个数字宝宝在诗中的读音跟刚刚大家读得不一样,找找是哪一个?〔课件圈出yí〕
①“一”在第四声的前面要变成其次声,在诗中它的后面是qù第四声,所以是“yí去二三里”。另外还有“yí个人”、“yí辆车”、“yí座山”,你还会说吗?指名说。
②再来把第一行读一遍。
⑷如今,你能把整首诗读下来吗?试试看:
①同学自由读。
②指名读,评价正音,同学齐读。老师适当作指导及示范。
③齐读。
⑸每首诗都有一个题目,这首诗的题目叫──〔课件出示课题〕一去二三里。同学齐读课题:
①题目和诗句的第一行内容一样,读得是否一样呢?听老师读读看。你听出有什么不同?同学听读并说一说不同之处。
②谁来读一读?指名读,评议
③同桌两个人相互读一遍,听听是否读得不一样了。同桌互读互评
④谁能加上题目读整首诗?指名读。
⑤男同学读一遍,女同学比一比。
3、了解诗意:
⑴老师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仿佛观察了一个秀丽的小山村,你们观察吗?你能说说你观察了哪些景物吗?说不出来,你可以再认真读读这首诗。同学自由表达沟通。
⑵依据沟通状况,随机理解“一去”“里”“烟村”“亭台”等词。
备选若同学不涉及到这几个词,老师可用提问的方式来引导他们理解大致的意思。
⑶如今,电脑娃娃要考考大家了。它消失一个画面,叫大家猜是哪一句诗。指名猜或集体猜。
〔课件出示诗句〕生齐读。
环节意图通过猜诗句的嬉戏活动,使同学将诗句的内容与画面建立联系,进一步理解诗意,为诵读全诗做铺垫。
4、诵读全诗:
⑴一路走出去不远,只见一个村子里炊烟袅袅,有四五户人家,山上有亭台六七座,路边有八九十枝花,多美呀!
⑵你喜爱这首诗吗?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再美美地读一读。生自由感情朗读。
⑶谁想美美地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⑷配乐朗读。
⑸适当背诵。请会背的同学背一背,不会背的再美美地读一遍。
三、猜谜语,稳固生字
1、大家学得很好,老师要嘉奖大家,猜个谜语,好不好?看,这是一首谜语诗,你会念吗?
一片二片三四片,
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
飞入芦花都不见。
同学自由念诗。
2、出示芦花图片,稍作介绍。同学猜谜。
3、出示谜底雪。
4、认真观看,这首谜语诗与刚刚学的诗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同学观看后回答。
5、出示十个数字顺读一遍,倒读一遍,打乱挨次读一遍。
四、作业
1、课堂作业随堂练习2、4题。同学作业后校对。
2、课外作业把《一去二三里》读或者背给爸爸妈妈听,能干的小伴侣还可以让爸爸妈妈猜猜《雪》这首谜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忻州师范学院《体育学科通识阅读与写作》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库车县乌尊镇中学2025年3月高三年级综合模拟测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达标名校2025届初三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试卷生物试题含解析
- 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商务英语基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汽轮机原理及设备》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省济南历下区重点名校2024-2025学年初三化学试题下学期一模预考试题含解析
- 厦门演艺职业学院《食品质量检测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临清2025届初三数学试题模拟试卷(一)试题含解析
- 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2025届初三下学期5月考试卷化学试题试卷含解析
- 威海职业学院《血液流变学与人体健康》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煤矿安管人员七新题库及答案
- (完整word版)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试行)
- HIV-1病毒载量测定及质量保证指南
- 拌和站地基承载力及抗倾覆计算书
- 电路原理图设计评审检查要素表
- 最新公司客户订单流程管理制度
- 生物分离工程第四章膜分离技术.ppt
- 工控机测试标准
- 招标代理费 国家计委计价格(2002)1980号相关规定
- 屋面顶板堵漏注浆工程技术施工方案
- 留守儿童家访记录表(共19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