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独家原创:毕业生就业多元化背景下高校德育工作研究【摘要】: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逐渐走向“大众教育”,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残酷的就业形势导致有些毕业生心态失衡,贯彻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建立多元化就业指导体系,就是将就业指导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工作和学校活动的所有环节,贯穿到大学生大学生活的全过程,形成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和信息化,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增强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提高就业指导效果。
【引言】:一、毕业生就业多元化背景下高校德育工作
贯彻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建立多元化就业指导体系,就是将就业指导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工作和学校活动的所有环节,高校德育应从丰富德育内容,强化就业教育主题;改进德育方法,重视职业心理教育;提高教师素质,增强就业教育责任感等方面入手,走出困境,发挥强有力的功效。
二、毕业生就业多元化背景及形势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国家公务员“凡进必考”的全面实施,以及面向应届大学毕业生招录公务员相关规定的出台,不少大学毕业生对于参加各级各类公务员录用考试趋之若鹜,使得公务员考试逐年升温,成为继高考和考研后的“中国第三热考”。
公务员考试、村官考试等等多种就业形式使毕业生就业多元化,形成了新的特点。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去年以来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今年新增的610万大学生与往年未能就业的150万大学生叠加,一组庞大的数字呈现在人们眼前。在此背景下,2009年考试录用党政机关公务员及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工作人员网上报名工作自2月10日一经启动,就吸引了众多大学毕业生的目光。
自1999年中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开始以来,在短短几年之内,中国的大学毕业生总量增加了近4倍,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居世界第一。十一五期间,中国在校大学生将达到2500万人。短短几年里以几何速度递增的大学毕业生总量使得大学生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
大学毕业生总量骤增与有满足社会的实际需要的矛盾,成为当前大学生就业的瓶颈。一方面,大量毕业生将目光放在大中型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但这些地方从业人员已经达到或接近饱和,因而竞争激烈,毕业生就业面临巨大压力,使得社会上存在大量就业难且又想从事自己专业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另一方面,众多偏远地区和艰苦行业部门招收不到合格的专业人才。这就导致一个表面上量的过剩和实际上质的缺乏结构性矛盾。
【课题研究】:一、加强高校多元化就业指导
近年来,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逐渐走向“大众教育”,大学生就业问题由此日益突出,成为牵动学校、家庭、社会的大事。就学校而言,生源是生存之道,而毕业生的就业率又决定了其生源的好坏。因此,当前高校都将就业工作当作关系到学校生死存亡的大事来抓。为把学生培养成适应市场需求的适销对路的“产品”,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专业学习、技能训练和实践锻炼,但却相对忽视了德育工作。对学生来说,求职成了第一目标,也是最终目标。求知不得不让位于求职,这从根本上颠覆了多年来人们所信奉的大学价值观。在就业的压力下,大学生们热衷于追逐计算机等级、英语升级、入党以及考各种各样的资格证书,一切非实用、非技术性、非量化、与求职没有直接关系的学科逐渐被抛弃。呼吁大学生安心学业,阅读人类经典,提高人文修养,埋头科学探索,变得越来越奢侈。大学因此渐渐失去了超越的目光,大学生日益丧失求知的乐趣,似乎上学就是为了找工作。同时,残酷的就业形势给高校学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重压导致有些毕业生心态失衡,校园中出现了“借”同学的实习成果争保研名额,对用人单位编造同学的坏话等恶性竞争、道德滑坡的丑恶现象,甚至发生过为争同一岗位不惜雇凶杀人的悲剧。严峻的形势提醒我们的大学和高校德育工作者:现行的德育工作在学生就业指导教育方面困境重重,从内容到方法都存在严重的不足,高校德育工作必须完善就业指导内容,改进就业指导方法,才能发挥强有力的功效,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但是毕业生就业多元化背景下的德育工作用传统的工作思维、工作方式已难以胜任,所以必须与时俱进采取新的对策和措施。
(一)理想与实际的矛盾当代高校德育疲软的主要原因在于学校道德教育与社会道德价值观的矛盾和冲突,前者代表着传统的单一的道德价值观,而后者则是现代社会影响下的多元化的道德价值观。通常,学校对受教育者的发展进行理想化的设计,旨在培养具有完善人格的人;但与此相反,当代社会则是多元价值观共存。学校推崇真、善、美,反对假、丑、恶,而学校之外的大社会,真、善、美与假、丑、恶的界线有时模糊不清,一些现实问题让高校思想政治教师无法自圆其说,只能回避。这非但不能解决大学生就业中的实际思想问题,反而使得大学生择业观念无所适从:一方面,大多数同学怀着学好本领报效国家的崇高理想,另一方面在少数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行为的影响下对某些现实倾向又感到无可奈何。许多学生在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成才与发财之间徘徊犹豫,在道德认识与道德实践上相互背反,既推崇真、善、美的人格特征,又看重物质利益和生活享受。这对于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人才目标极为不利。(二)传统与现实的冲突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反映在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上主要表现为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而我国现行的职业道德教育理念和思路还停留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上,在职业道德认识、职业道德选择方面对大学生缺乏明确而正确的引导,致使社会上的一些不良思想乘虚而入,如急功近利、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投机取巧等等,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在大学生的择业观念中。这些错误思想不仅严重阻碍了大学生在校的发展,而且也影响了学生就业的选择。与时俱进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对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应从时代的要求出发,构建中西合璧、面向未来的道德教育新体系。(三)说教与实践的脱节在教学内容上,虽然不少学校的德育课中已包含就业指导,但无论是教育思想还是教育模式都与现实的要求相距甚远,学生难以在课堂上得到鲜活的社会认识和“就业醒悟”。仅从政策上和思想上教育学生“先就业,后择业”,或是“屈尊就业”、“低工资就业”,实则是让大学生降低身份、放弃尊严去迎合社会,而不是让学生用自身的能力主动向社会挑战,这使得相当多的大学生发出“上大学究竟为什么”的感慨,滋生出新的“读书无用论”。要不就是回避社会复杂性和阴暗面,回避人情物化等负面现实,用理想社会的空中楼阁期望学生道德高尚,让学生对社会抱有无限幻想,这对于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成年大学生来说,又有多大的说服力?或者是片面地强调知识的重要性,用高学历作为“就业筹码”,对于非智力能力需要和人格需要缺乏必要的重视和引导,更没有将人格目标作为教育的首要目标。其结果是学历达标了,人才竞争层次提升了,但学生仍然缺乏“终极竞争力”,这与大学教育的宗旨是背道而驰的。在教学方法上,学校职业道德教育仍停留在重说教,轻实践,听其言而信其行的初始阶段。大学生难免产生厌倦感。这种说教式的道德教育必然导致道德观念与道德实践的相互背离。我国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特别强调知行统一,道德教育不仅要考虑学生真正的道德思维能力与道德判断水平的发展,更要通过积极的道德活动、道德行为实践来表现[1]。这种“一厢情愿”的教育忽略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从而完全将受教育者置于被动、服从、接受的位置上,必然囿于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其本质是颠倒道德教育目的与手段的关系。
1、高校多元化就业指导体系的涵义
高校多元化就业指导体系就是要求把就业指导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工作和活动的所有环节,贯穿到大学生自身大学生活的全过程,形成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和信息化的运行模式,以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人才。
所谓全程化指导,就是从大学一年级开始,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等各种形式的就业教育,帮助学生充分认知自我,准确进行职业定位,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价值观,及早培养职业素质,并了解就业政策和求职技巧,及时提供有效的市场需求信息,为大学生顺利就业,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奠定坚实基础。
所谓全员化指导,即高校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在校园文化建设和活动中,在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的过程中,都能为学生就业指导提供有效的帮助,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就业指导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机制。要设法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以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引领学生的未来职业体验,全方位、多角度地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意识。
所谓专业化指导,即就业指导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操作性非常强,极具研究性的学科。其科学化的要求,一方面是指要有科学的学科建设,另一方面是指要有专业化的专家队伍。要以课程设置的形式将职业生涯指导纳入日常教学,通过课堂授课和实践活动,实现对学生进行职业发展教育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所谓信息化指导,即要将就业指导工作网络化,构建校内、校外两块信息化平台。应建立省市之间和高校之间的就业信息联网,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实现信息共享、政策发布、网上招聘、远程面试、指导咨询五位一体,为就业指导工作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同时,通过校内信息化平台,保证就业信息能够及时传递到学生中,并能及时反馈。
2、高校多元化就业指导体系的构建
全程化指导体系的建立
从内容来讲,全程化就业指导是由心理健康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业指导、职业体验、择业指导、创业指导和升学指导等构成的完整体系。具体来说,全程化就业指导可以分为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大一应侧重于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指导学生规划四年的大学生活,确立职业理想。第二阶段:大二、大三应侧重于职业体验、学业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引导学生在加强专业学习的同时,进行职业体验,锻炼和提高个人素养,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实现全面发展,为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职业理想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强化职业体验,锻炼较强的实践能力;积极发展个人志趣,增强自我认知;增强职业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第三阶段:大四应侧重于在就业形势、信息服务、政策咨询、求职技巧、心理调适、升学与创业等方面进行指导,引导毕业生转变角色,适应社会。这一阶段就业指导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宣传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对毕业生提供考公务员、考研、就业等方面的政策咨询;通过人才素质测试和就业心理指导,引导毕业生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及时修正就业目标,确立合理的就业期望;全面、合理地收集、处理、利用就业信息;模拟就业现场,训练求职技巧;精心组织就业招聘,多渠道、多方式,积极、主动地与用人单位联系,为毕业生求职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帮助学生实现就业理想。
所谓全员化指导,即形成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职能部门、各系领导、辅导员和专业教师乃至家长的作用,形成多层次、全方位、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指导体系。
第一,健全制度,切实落实一把手工程。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挂帅,把一把手工程落实到位;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要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促进全员参与就业指导工作;要使组织机构健全,落实校院两级责任制;要资金投入到位,使用于择业的设施和场所基本满足学生的求职需求。
第二,以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引领学生的未来职业体验。职业生涯规划要求个人对环境资源有全面的评估与掌握。校园文化是社会环境资源的缩影。高校应在认真分析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和要求的基础上,结合不同学生群体的实际需要,把学校长期积淀下来的办学理念、学校精神、校风及传统文化等共同构成的校园文化,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在学生中加以传承。大学生处于准社会状态,学校教学、管理、服务工作和活动的所有环节都应体现育人功能,要以优秀大师的品质来影响学生,以先进的校园文化来熏陶、引导学生,让学生在丰富的校园文化中汲取自己需要的养分,彰显各自的个性魅力。
3.专业化指导体系的建立
第一,要加强就业指导的教材建设和课程建设。教育部教字[2003]6号文件指出,加强毕业生指导,将就业指导课作为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纳入日常教学。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应该被纳入学校正常的教学计划,明确规定就业指导课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应根据全程化就业指导的要求和各阶段不同年级就业指导着重点的不同,建立起一个目标明确、逐步提升、针对性强的完整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第二,要健全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和队伍。实施专业化指导体系,必须要加强就业指导机构和队伍建设。一方面要提升就业指导课程的学科属性,把就业指导从行政工作中剥离出来,使就业指导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形成就业指导人员的职业化,进而实现就业指导的专家化。为此,应组建大学生就业指导教研室,具体负责全程就业指导教学。就业指导教研室要依托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或教务处成立,负责就业指导教育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制定、教材的编写、教学的规范管理、社会职业标准跟踪以及职业资源库建设等。同时,院系层次设置大学生职业发展办公室,配备专业职业指导人员,使学校、院系能够在开设就业指导课堂教学的同时,及时了解各专业、各班级学生的动态,有针对性地予以个别指导,开展个性化、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服务。另一方面,要按照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的要求,不断提高专职从业人员和兼职骨干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加强业务培训,使其取得资格后,方能从事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国家和高校还应大力推广就业指导职业咨询师认证制度,优化人员结构,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只有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队伍,才能较好地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科学性,并增强就业指导对学生的吸引力。
信息化指导体系,即指建立就业指导信息化网络平台,搭建学生和用人单位间的桥梁,并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为此,我们可以借鉴香港联校就业信息系统JIJIS的模式,构建高校毕业生信息服务互联体系,实现信息共享、政策发布、网上招聘、远程面试和指导咨询五位一体。充分而有效的信息可以降低市场成本,提高效率,实现节省资源和提高效益的目标。
第一,在鼓励各学校建立自己的就业网络系统的基础上,努力促进各省市和高校之间走向合作、交流,实现各学校和各省市人事局、教委、教育部有关就业网站信息资源的互通和共享,通过网络,快捷、准确、安全地向毕业生提供大量有效的就业信息,向就业工作人员提供便捷强大的信息管理手段,从而带动就业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第二,增加、改进各学校的就业网络系统的现有服务功能,完善生源和岗位数据库,深度挖掘和分析数据信息,完善网络素质测评系统,逐步开通网上招聘、远程面试、指导咨询等相应功能,实现求职的服务,提供岗位与求职者配比的数据资料,主动地服务于用人单位和毕业生。
二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意识的培养
改进德育方法,重视职业心理教育。当今职场,变动性、流动性、竞争性与日俱增,就业问题往往给大学生带来挫折感:找不到工作;无法适应职业;失业;沉重的职业压力。这些都需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否则仅仅是心理上的负担就可能把他们压垮。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学生职业心理教育。首先,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意识的培养。大学生就业,需要正确地认识、评价社会和自我。德育教师应使学生及时了解就业信息,准确把握就业动态,包括宏观方面的就业形势、政策和现实,微观方面的各地人才市场的特点、紧缺人才和热门专业。给学生提供一个正确评价自我的参照系,防止自我评价过高或过低,避免自骄自弃。还要让学生掌握自我评价的标准和方法,进而形成良好的心态,使学生从“我想干什么”的困境渐入“我能干什么”的佳境。其次,重视对大学生竞争心理的引导。在学校教育一味强化优胜劣汰、物竞天择等竞争理念时,很少有老师注意引导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的正确的竞争方式及如何正确对待就业中的不公平竞争。这样,在残酷的就业压力下,大学生往往很容易陷入恶性竞争。因此,高校德育教师必须重视对大学生竞争心理的引导。一方面,告诉他们竞争和挫折并不可怕,任何机会都不是决定性的,也不是惟一的,只要生命没有终止,眼前的竞争和机会都是暂时的,关键是要有积极和健康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的任何一次机会和挫折。让他们建立积极健康的竞争意识,推行阳光下的竞争,培养良好的心态。同时,建议大学生在遇到压力或产生不良情绪时应学会倾诉或寻求心理咨询,通过与同龄人多交流来排解压力,以免冲动之下做出伤害他人或伤害自己的事。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懂得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一切的公平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目前求职过程中的不公平现象只是暂时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不合理的现象终会消失。是金子总会闪光,即使是在当前不完善的竞争体制下,真正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决不会没有用武之地,所以重要的首先是得让自己成为一块金子。再次,要正确把握课堂教学与个别咨询指导相结合的关系。课堂教育作为正常教学的主要环节,有比较具体规范的要求,组织实施时有章可循,简便易行,而个别咨询与指导工作量大,难度高,同时又备受学生关注和欢迎,对于学生的职业心理教育发挥着课堂教学难以替代的作用。德育教师应有效利用课堂教学为主、个别心理指导为辅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职业心理教育。这就对德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熟悉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情况、途径、方法,而且要掌握毕业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特点,还要有相当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能为学生解决思想和心理问题,以确保就业指导教育的实际效果。
三、鼓励大学生多元化就业
为了缓解大学生毕业生就业困境,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拓宽就业门路,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其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的,给予薪酬或生活补贴,同时按规定参加有关社会保险,鼓励自主创业,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对企业招用非本地户籍的普通高校专科以上毕业生,各地城市应取消落户限制(直辖市按有关规定执行)。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招用登记失业高校毕业生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达到规定比例的,可按规定享受最高为20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扶持。
转变就业观念是关键
近日,自治区教育厅在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和企业就业的基础上,严格落实“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大学生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等就业项目拓展计划、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加大职业见习计划、对就业困难学生的就业援助计划,通过多种渠道开辟就业岗位,引导毕业生分流。
内蒙古工业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王宝林告诉记者:“今年,我们专门成立一个寻找、联系用人企业的部门,与企业面对面地接触。同时,还采取个性化就业体系,委派老师一对一指导毕业生,根据毕业生个人特质选择相应的工作。此外,还在区内各地及区外成立内工大毕业生就业工作站,更好地为大学生就业服务。”内蒙古大学则以开设大学生人生职业规划课、举办大学生人生职业规划大赛来提高大学生们的择业、就业能力。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张俊喜指出,大学生就业不仅需要教育部门的行动,更需要全社会的配合以及毕业生的个人努力。张俊喜说,今年自治区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将及时总结学生就业情况,在网上发布劳动岗位需求变化、高校促就业工作经验、毕业生精神状态、就业签约率等信息,不断深入推进就业工作。
[课题小结]:对于各高校和大学毕业生来讲,也需要从以下二个方面进行调整。第一,大学素质教育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简单的技术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变,综合性、复合型人才是现代社会人才需求的主流方向,学校应当鼓励大学生跨学科,跨专业学习,学有所长,学有所专,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第二,大学毕业生要转变就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济宁学院《美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福建省厦门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学业水平考试数学试题模拟卷二
-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侨光中学2023-2024学年全国高考统一考试模拟试题(二)数学试题
- 金融课程设计收获
- 货物熏蒸处理课程设计
- 青少年体智能课程设计
- 路面计量计价课程设计
- 数学课程设计特点
- 食品标签审核课程设计
- 高三放松的课程设计
- 办税服务外包投标方案(技术标)
-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整理
- 养老机构(养老院)全套服务管理实用手册
- 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表
- 企业文化管理第八章企业文化的比较与借鉴
- WST311-2023《医院隔离技术标准》
- 《缕书香伴我同行》课件
-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
- 100道解方程 计算题
- 赛事承办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概率论(华南农业大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华南农业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