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古代诗词鉴赏与名言名篇押题专练40题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b10e11f11948881d24a2084f812d1a6/7b10e11f11948881d24a2084f812d1a61.gif)
![2018年高考语文古代诗词鉴赏与名言名篇押题专练40题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b10e11f11948881d24a2084f812d1a6/7b10e11f11948881d24a2084f812d1a62.gif)
![2018年高考语文古代诗词鉴赏与名言名篇押题专练40题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b10e11f11948881d24a2084f812d1a6/7b10e11f11948881d24a2084f812d1a63.gif)
![2018年高考语文古代诗词鉴赏与名言名篇押题专练40题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b10e11f11948881d24a2084f812d1a6/7b10e11f11948881d24a2084f812d1a64.gif)
![2018年高考语文古代诗词鉴赏与名言名篇押题专练40题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b10e11f11948881d24a2084f812d1a6/7b10e11f11948881d24a2084f812d1a6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邹明府游灵武①
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J①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诗中"马不肥”是说马瘦,“债多凭剑
与”是说不单没有钱财,还有债务,“透卧衣”是说衣服单薄,无钱购置御寒衣物。
这都表明了邹明府为官勤于政务,衣食节俭,没有搜刮民脂民膏,清正廉洁。
答案: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
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
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2.阅读下面这首清曲,然后回答问题。
【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
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
叶无个人瞧。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答:
答案:借代、反问。用“粉黛”代当年的歌女,这是用特征代人。用“笙箫”代音
乐,这是用乐器代音乐,使语句整齐,内涵丰富。同时运用了反问的语气,起到
了强调的作用。表达了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1)〜(2)题。
满庭芳•残梅
李清照
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①烧尽,日影下帘钩。手种江梅渐好,
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②在扬州。从来知韵胜,难堪
雨藉,不耐风揉。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
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注J①篆香,对盘香的喻称。②何逊:南朝梁代著名的文学家,有《扬州早梅》
诗。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上阕首先描写深幽之境,然后抒赏梅之情,发寂寞之感。
8.下阕转而写风、雨、笛声、冬雪、月夜,已不再着笔于梅花。
C.全词写出了作者在冷清寂寞之中所产生的深切感伤之情。
D.词中的梅花衬托出词人恶劣的生活环境,体现了作者自强不息的精神。
E.本词使用"又何必""从来”“尚”等虚词,转折达意,呼应传神,跌宕多姿。
(2)千百年来,梅花精神已被植入中国文化的血脉中。人们赏梅、咏梅、评梅、
画梅,用梅花寄托怀抱,陶冶情操。请结合你的文化积累,任选一个角度,谈谈
你心目中的梅花精神。
答.
答案:BD
(2)答案:梅花虽不及牡丹的国色天香、荷花的高贵典雅,然而,它那顽强不屈
的精神和凌霜傲雪的高贵品格却令我赞叹不已。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季节,
只有梅花傲然怒放,有着“凌寒独自开”的冰心玉骨。梅花迎风斗寒,经霜雪而
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它那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为世人所称颂。“已
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梅花不畏严寒的坚强性格和顽强不屈的精神值得
我们去学习。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1)〜(2)题。
冬至留滞舒州有怀岁旦泊舟平江门外①
曹彦约②
舒郡惊冬节,吴门忆岁时③。
天寒城闭早,冻合水行迟。
再拜为兄寿,同声念母慈。
穷年终是客,至日始题诗。
[注J①舒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皖河上游。岁旦:一年的第一天。②曹彦
约:南宋大臣、诗人,江西人。③吴门:指苏州或苏州一带,即诗题中的“平江
门外”。岁时:每年一定的季节或时间,此指春节。
(工)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歌标题中的“冬至”交代了诗人写这首诗的时间,"留滞舒州''点明了这首诗
的写作地点及缘由。
J3.诗歌第三、四句写诗人回忆去年在吴门时,城门早早关闭,江面结冰,回家
的行程被延误的情景。
C.诗歌第五句中的“再拜”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是指拜两次,诗中表达的是
诗人对兄长的敬意。
P.最后两句写诗人想到自己身在异乡,又处于贫寒之中,无暇思念故乡,冬至
时思念之情顿起,写下了这首诗。
£.这首诗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对往事的回忆和现实的担忧融为一体,扩大
了诗歌的内涵。
(2)诗眼指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某个字,本诗第一联中哪个字是诗眼?它表达了
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BD
(2)答案:第一联中的"惊”是诗眼。诗人为冬至的到来、春节为期不远了感到惊
叹,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伤感之情,以及因留滞在舒州,担心不能及时赶回
家与母亲春节团聚的忧虑之情。
S.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二)〜(2)题。
长安月夜与友人话故山
赵嘏
宅边秋水浸苔矶①,日日持竿去不归。
杨桃风多潮未落,兼葭霜冷雁初飞。
重嘶匹马吟红叶,却听疏钟忆翠微②。
今夜秦城③满楼月,故人相见一沾衣。
[注J①苔矶:水边突出的长满青苔的岩石。②翠微:青翠的山色,泛指青翠
的山。③秦城:长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A.“宅边秋水浸苔矶”描写了住宅旁边秋水浸湿苔矶的情景,既点明了时令特点,
又渲染了一种凄清悲凉的气氛。
&“日日持竿去不归”是虚写,回忆当年在故乡的生活状态,“持竿”表现诗人生
活的闲适,“去不归”表现诗人对持竿垂钓的喜爱。
C."重嘶匹马吟红叶''使用拟人的手法,意思是马的嘶鸣也许是在吟唱红叶的美
好吧,诗人以此表现对家乡风物的赞美之情。
D."却听疏钟忆翠微”是对故乡风物的回忆,意思是诗人回忆起在故乡山中听到
的钟声,还有那青翠欲滴的山色。
E.尾联回到现实,写诗人与友人相见,禁不住流下泪来,泪水沾湿了衣裳,这
表现了诗人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的深情。
(2)本诗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AP
(2)答案:从意象上看,颔联两句各选三种富有特色的景物组接成画,描画故山
风情,从侧面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无尽思念;从意境上看,用杨桃、大风、潮水、
兼葭、冷霜、飞雁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凄清、悠远的意境;语言上,这两句用白描
的手法写景,朴素自然,更突出了对故乡景物的记忆之深。
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1)〜(2)题。
横波亭•为青口帅赋①
[金]元好问
孤亭突兀插飞流,气压元龙百尺楼②。
万里风涛接瀛海,千年豪杰壮山丘。
疏星澹月鱼龙夜,老木清霜鸿雁秋。
倚剑长歌一杯酒,浮云西北是神州。
[注]①本诗是作者为镇守金国青口要塞的老朋友所作,写于元灭金之前。②元
龙百尺楼:元龙指三国时的陈登,刘备赞他有文才武略。后用“元龙百尺楼”来
指高峻。
(工)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其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起笔不凡,辞采雄壮,又巧借典故,既写出了横波亭下临飞流的孤高之
势,也暗指了亭名之由来。
&颔联写眼前的景色引发了诗人对“千年豪杰”的追忆,这与“千古江山,英雄
无觅孙仲谋处”表达的情感一致。
C.颈联中疏星、澹月、老木、清霜加之"秋"与"夜”,描绘出一派清寒江景,而
鱼龙潜江,雁掠长空,更添清寥之感。
D.尾联既展现了诗人倚剑饮酒、慷慨高歌、念念不忘故国山河的豪壮形象,也
寄寓对青口帅保卫金国的期望。
E.这首诗融情于景,借咏横波亭及周围山川形势,勉励青口帅勇往直前,收复
失地,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
(2)有人称元好问的诗“有豪放迈往之气”。请结合相关诗句,从内容或语言的角
度加以分析。
答:
答案:BD
(2)答案:(示例一)元好问这首诗“有豪放迈往之气”。从内容上看,全诗表现出
强烈的爱国情怀。比如首联和颔联作者以横波亭的孤高之势、周围山川的雄壮暗
喻青口帅豪杰之豪情;尾联写倚剑高歌,慷慨豪饮,遥想浮云下的西北神州,都
表现出勇往直前,收复故土的豪情壮志。
(示例二)元好问这首诗“有豪放迈往之气”。从语言上看,本诗遣词用字不同凡响,
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像首联中的"插'"‘压"等字把横波亭下临飞流的孤高之
势传神地表现出来了。再如颔联中的"万里""千年”分别从空间的广阔与时间的
久远来表现景之壮观与人之英武,字里行间表现出一种磅礴于胸的豪迈之情。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1)〜(2)题。
李思训①画长江绝岛图
苏轼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
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
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
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
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
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②。
[注J①李思训:唐代著名山水画家,山水画的创始人。②小姑:指小孤山。彭
郎:即彭浪矶,在小孤山对面。当地民间有彭郎是小姑之夫的传说。
(二)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其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歌起笔两句“山苍苍,水茫茫”,展现出山水苍茫的画面,把读者自然引入
画境。
8.大小孤山四面环水,诗人连用"崩""去”“搀”等几个词语,展现了“孤山”之
险。
C.“沙平风软”两句,写江风轻柔,江波起伏,大小孤山随小舟在江上起伏低昂。
D.诗歌最后两句劝诫舟中的商人不要轻狂侮慢,勿对己做他人妇的江中美女心
存幻想。
E.在这首题画诗中,苏轼还发挥了诗歌语言节奏感与音乐美的特长,使诗歌的
境界美与音乐美完美统一。
(2)“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描写江中的大小孤山,别有情趣。请对这两句诗
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把大小孤山比喻成两位美人,她们发
髻高耸,仿佛正在以水为镜,梳妆打扮,写出了大小孤山的清丽秀美(或“使静态
的画面具有动态的美感”),使客观的自然充满了人的情趣。
8.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村行①
王禹倒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养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①宋淳化二年作者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在商州一年多的时间里,写了
不少山水诗,《村行》是其中的一首。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颔联和颈联运用了哪些写景手法?试举两种并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体会这首诗的情感,注意前
三联写景句子里景物的特点,“菊初黄”"胭脂色”"白雪香",景物优美迷人,”信
马悠悠野兴长”体现作者的惬意。尾联诗意有了明显转折,"忽惆怅"“似吾乡)
思乡之情油然而生。(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艺术技巧的能力。如颔联两句分别从
听觉与视觉方面下笔。前句写傍晚秋声万壑起,这是耳闻;后句写数峰默默伫立
在夕阳里,这是目睹。“有声"与“无语”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相映成趣。本题可
从修辞、动静、对比等角度分析。
【答案】(与诗人骑在马上,穿行于山间小路,安闲地欣赏着沿途的旖旎风光,
突出了作者悠然的神态、浓厚的游兴。就在此时,诗人突然发现眼前村庄里的小
桥和原野上的树木,与自己故乡的十分相似,因而触景生情,产生了思乡的愁绪。
同时,也暗含诗人宦途失意和有家不得归的悲凉。(意对即可)
(2)①拟人手法。颔联运用拟人手法,将无情之景赋予人的灵性,山谷回荡秋声,
山峰默默无语,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初秋晚景。
②比喻手法。颈联作者选择了“棠梨"与“养麦”这两种具有秋日山村特征的事物
来加以描绘,用“胭脂”和“白雪"分别比喻“棠梨叶"的红色与“养麦花”的白色,
把山村原野写得色彩斑斓,可谓有色有香。③动静结合的写法。以听觉写动景,
傍晚秋声万壑起,这是耳闻;以视觉写静景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这是目睹。
④对比手法。颔联“有声"与“无语”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相映成趣,越发显示出
山村傍晚的沉寂。颈联的颜色对比鲜明。(答出两点即可)
【诗意】马儿穿行在山路上菊花已微黄,任由马匹自由地行走兴致悠长。傍晚,
千万的山谷回荡着声响,数座山峰伫立在夕阳下默默无语。棠梨的落叶红得好似
胭脂一般,香气扑鼻的养麦花啊洁白如雪。是什么让我在吟诗时忽觉惆怅,原来
乡村里的小桥和原野上的树木像极了我家乡的风物!
q.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卜算子慢
柳永
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楚客登临,正是暮秋天气。引疏砧、断续
残阳里。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
脉脉人千里。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尽无言、谁会
凭高意?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
(工)上阕"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几句,在整首词里有什么作用?请
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阕“脉脉人千里”“两处风情”“离肠"又有思人之情。
【答案】(1)①承上启下。“晚景”总括了上文的所见所闻,“伤怀念远,新愁
旧恨相继”由上阕的写景过渡到下阕的抒情。②"伤怀念远”,直接表达作者对远
方之人的思念之情。(意对即可)
(2)①漂泊异乡的伤感。“楚客登临"点明自己漂泊在外的身份,正值暮秋,无限
伤感。②对远人的思念。“伤怀念远”“脉脉人千里”直接抒发了对远人的思念。
③无法传递消息的无奈。纵然将离肠万种尽情表达出来,但无人传递书信,也是
枉然。
【诗意】江岸的枫叶渐渐衰老,水洲的蕙草半已枯凋,满眼衰败的红花绿叶。
楚乡作客,登高望远,正逢这样的暮秋天气。传来了稀疏的捣衣声,断断续续回
响在残阳里。面对这傍晚景象,我心怀伤感,思念远人,新愁和旧恨,接连涌起。
相思的人在千里之外,两处相思却相隔万里千山。雨后天晴,秋高气爽,能看到
远方的十二峰,十二峰依旧是那样的翠绿。长久无语,谁能懂我此刻的心情?就
是我把这离肠万种的心情写出来,又怎么能寄去,托谁寄出去?
W.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
贼平网后送人北归
司空曙
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还。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
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
【注】贼平:指平定“安史之乱”。
(工)除借景抒情外,这首诗歌还有一种突出的表现手法。请指出该手法,并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绪?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落他乡不得北归的惆怅。"残垒故关寒禽""衰草”则表现了对故国残破的悲
痛叹惜。本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后两联中也表现了对友人的牵挂之情。从全
诗来看,国家大乱初平,人生白发,也表现了对岁月易逝的感叹和对人生前途的
忧虑。
【答案】(工)本诗突出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首联实写,交代诗人和友人当
年同时离家避难,如今诗人送友人“独北还";颔联首句实写流落他乡白发已生,
而后句则虚写“旧国”青山如故;最后两联虚写,想象友人“北还”途中的寂寞、
艰辛、愁容不展。虚实结合,互为补充,拓展了诗歌的意境,丰富了诗歌的情感。
(2)①表达了诗人对“安史之乱”(战争)的痛恨之情。②多年流落他乡,无法归家
的惆怅之绪。③对故国残破的悲痛之情。④对友人"北归’’旅途艰辛的牵挂之情。
⑤对岁月易逝,人生多舛的感慨。(答出三点即可)
【诗意】战乱时我和你一同避居南方,时局安定你却独自北归家园。流落他乡
头上已经生出白发,战后的家乡也只能见到青山。晓行要经过许多残破的营垒,
夜里只能披星露宿荒凉故关。旷野里的飞禽与枯黄的野草,将处处伴随着你的悲
苦愁颜。
1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临江仙
陈克①
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②。岁华销尽客心惊。疏髯浑如雪,衰涕欲生冰。
送老翁盐③何处是?我缘应在吴兴。故人相望若为情。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
【注】①陈克:北宋末南宋初词人。浙江临海人。作者作此词时侨居建康(今
江苏南京)。②江城:指建康。③南盐:腌菜和盐,这里指代养老之处。
(1)首起两句"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有何作用?请结合全词简要分
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寄寓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度考虑。
【答案】(工)这两句是说,十年来金兵进犯的脚步从未停歇,侵略者的铁蹄已
直逼江城。此句从战争时间之长、波及面之广突出了当时形势的严峻,表达了词
人对侵略者的谴责(或“对连年战争的厌恶、痛恨”)和对造成此局面的赵宋王室的
不满,(答出任意一方面即可)为后面描写自己的处境和心情做铺垫。
(2)①亡国之痛。作者作此词时,中原已经沦陷,北宋已经灭亡,金人兵临建康,
这种残酷现实让词人产生了亡国之痛。②年华已逝之悲。词人年华逝去,鬓发如
雪,衰老之悲油然而生。③对晚年安居生活的渴望。词人生逢乱世,侨居异乡,
渴望能归老吴兴。④离别的哀愁。词人将要归老吴兴,但又对建康的老朋友依恋
不舍,离愁别绪笼罩心头。(答出任意三点、意对即可)
【诗意】十年来金兵进犯的脚步从未停歇,侵略者的铁蹄已直逼江城。自己消
磨了岁月,稀疏的胡须已全白如雪,衰老的面孔流着涕泪,在冬天的寒风中几乎
要结冰。岁月逝去这一事实使我感到惊恐。何处是我终老之地?我的缘分大
概应在吴兴之地吧!但离去后,与这里的老朋友也会互生想念之情。在下雨的深
夜,孤灯伴着孤影,满腹离愁别绪,难解难排。
工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王维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
为客黄金尽①,还家白发新。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
知祢不能荐②,羞为献纳臣③。
【注】①《战国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
金百斤尽②祢:祢衡,很有才华,孔融曾上表推荐他。③献纳臣:进献忠言
之臣,这里是诗人自指。
(工)对本诗首联进行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颔联、尾联典故的含义。
【答案】(工)①点题:"不得意",暗扣标题中的"落第、"柳条春”暗含送别之
意,点题中的“送归②情感内涵丰富:“怜”字奠定了全诗感情基调;“况复”
递进一层,将伤别之情和人生不如意融合起来,更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丘为的怜
惜。(意思相近即可)
(2)①对丘为落第的同情。首联用一"怜''字直接表达对丘为落第的同情;颔联表
现对丘为盘资耗尽困于长安、返回时忧愁煎熬新添白发的困境的怜悯。②尾联表
达了诗人自愧不如孔融,明知丘为有才华而不能将他推荐给朝廷的自责。同时
“羞”中寓愤,暗含着对贤才遭弃的愤慨。(意思相近即可)
【诗意】叹息你又一次不能遂意,何况是在这柳条新绿的初春。客居京城,金
钱全部用尽,回家时只落得新添白发。太湖边只有你三亩的田宅,遥遥万里外凄
凉凉一个归人。深知你有祢衡之才我却无法推荐,惭愧我空为一名献纳之臣。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满江红山居即事
辛弃疾
几个轻鸥,来点破,一泓澄绿。更何处,一双潮鹏①,故来争浴。细读离骚还痛
饮,饱看修竹何妨肉。有飞泉,日日供明珠,三千斛。
春雨满,秧新谷。闲日永,眠黄犊。看云连麦垄,雪堆蚕簇,若要足时今足矣,
以为未足何时足。被野老,相扶入东园,枇杷熟。
【注】①帽:一种水鸟,又名紫鸳鸯。
(工)词的上、下阕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要足时今足矣,以为未足何时足”,如何理解词人的"足''与"未足”?请结
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工)上阕描写的是优美的山间自然风光:轻鸥飞来,点破一泓绿水;
水鸟嬉戏争浴;飞泉流泻,涌珠溅玉。下阕描写的是宁静祥和、生机盎然的田园
图景:春雨过后,水满秧绿;陇上黄牛闲眠;绿油油的麦苗直铺云际;簇上蚕丝,
正似朵朵白雪。
(2)"足''体现的是山居生活带给词人内心的美好感受:山村风景优美,田园生活
宁静,乡间人情淳朴;“未足”表现的是词人志愿未得实现的遗憾,“何时足”含
蓄地流露出词人不甘满足于眼前山居生活的惆怅与无奈。
【诗意】几只轻盈的鸥鸟飞来,把满湖碧绿澄澈的湖水都扰动了。还有不知哪
里来的一双紫鸳鸯,也故意加进来逐水嬉戏,争闹不休。我一面细读《离骚》,
一面举杯痛饮;在饱看翠竹之余,也不推辞各种肉食美味。附近还有一道瀑布,
犹如明珠飞溅,供我观赏,它不停地倾泻着,似日日捧出千斛明球。春天,
雨水丰足,新播下的谷种长出了碧绿的秧苗;进入农闲时节,小黄牛懒散地打着
瞌睡。地里的麦子熟了,有如连绵不断的黄云;蚕房里白花花的新茧簇拥着,恰
似堆堆白雪。哎,若是要追求人生的富足,眼前已经可以满足了;如还不满足,
那什么时候是满足?几位老农见我闲着没事,就邀我到东园去走走,说是枇杷已
经熟了。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杨子
李白①
斗酒渭城边,结头醉不眠。
梨花千树雪,杨叶②万条烟。
惜别倾壶醋,临分赠马鞭。
看君颍上去,新月到应圆。
【注】①作者一说为岑参。②“杨叶"一作“杨柳
(工)从表达技巧上简要赏析颔联“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后两联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依依惜别之情。
【答案】(工)运用比喻、夸张(对偶)、乐景衬哀情(衬托)等手法,"梨花"似“雪”,
“杨叶"似"烟",运用了比喻;"千树万条”是夸张手法。描写了千树梨花竞相
开放、柳叶新条迎风摇曳的美好春景,以乐景衬分别时的哀情,也是对朋友前路
的美好祝愿。
(2)对朋友的依依不舍惜别之情,豪迈豁达祝愿之情。诗人喝得酩酊大醉,又“马
上赠鞭”以示纪念,表达了豪迈豁达之情;尾联写诗人想象着友人的路途,等到
友人到达目的地应该是在月圆之日,从缺到圆的明月都是诗人依依惜别之情以及
美好祝愿的感情寄托。
【诗意】在送别友人的宴席上我喝得酩酊大醉。千树梨花竞相开放,柳叶新芽
迎风摇曳,然而我却在这美好的春景中送别友人。把不舍之情寄于酒中,一饮而
尽。待到真的要分别之时,“马上赠鞭",以示纪念。送君千里,终须一别。目
送友人归去,想象着友人的路途,等到友人到达目的地应该是在月圆之日吧。
IS.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题。
下方山陶
[南朝•梁]何逊
寒鸟树间响,落星川际浮。
繁霜白晓岸,苦雾黑晨流。
鳞鳞逆去水,弥弥急还舟。
望乡行复立,瞻途近更修。
谁能百里地,萦绕千端愁?
【注】方山:六朝时渡口。
(1)诗歌三、四句中"白”"黑”两字的使用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归乡途中诗人的心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其心潮的不平静。作者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向家乡走去,他远望家乡,走走停
停,近乡情更怯,离家越来越近了,可作者反而思绪万千,愁肠翻滚。
【答案】(1)“白”写出遍地繁霜使早晨的河岸变白,凸显霜之重;“黑”写出浓
重的雾气使河流变得黑沉沉,凸显雾之浓。黑白对比鲜明,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
围,隐含着作者内心的凄凉与沉重。
(2)沉重一一急切一一情怯(心情矛盾)。诗歌前四句借景抒情,表达内心沉重之
情;五、六句写诗人逆水而上,匆匆返家的急切之情;后四句抒发离家越近,反
觉得路途漫长、愁肠百转之情。
【诗意】寒鸟在光秃秃的树枝间跳来跳去,发出悲切的叫声。稀拉拉的几颗星
星映落在河中,随波浮荡,闪射着微弱的光。清晨,我急匆匆地赶到方山渡口,
看到白皑皑繁霜遍地,黑沉沉浓雾漫江。我正逆水行舟,匆忙归乡,心潮很不平
静。近乡情更怯,远望着家乡的方向走走停停,离家越来越近了,可我反而思绪
万千,愁肠翻滚。通往家乡的最后一段百余里的路,因为我忧愁千端反而觉得漫
长了。
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
阳外。
黯①乡魂,追②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
作相思泪。
【注】①黯:形容心情忧郁。②追:追随,可引申为纠缠。
(工)与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相比,本词在描写秋天景物方面有何特点?请简
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一句在全词中有怎样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可以明确它在表情达意和篇章结构上的两大作用。学&科网
【答案】(工)《渔家傲•秋思》选取了大雁、边声、号角与千嶂、孤城、长烟、
落日等意象,视听结合、动静结合展现了一幅萧瑟悲凉、荒僻寂寥的边塞秋景图。
本词选取了碧云、黄叶、寒波、翠烟、芳草、斜阳,水天相接等意象,用绚丽多
彩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寥廓苍茫的江野秋景图。
(2)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写无情的芳草,绵延伸展,直到那连落日余晖都照射不
到的远方,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写芳草无情,衬托作者的羁旅乡愁。承上启下,
为下片的抒情做了渲染和铺垫。
【诗意】碧蓝的天空白云飘荡,金黄的树叶铺满大地,秋景映入江中水波,波
上笼罩着苍翠寒烟。群山映斜阳蓝天连江水;芳草不谙人情,一直延伸到夕阳照
不到的天边。默默思念故乡黯然神伤,缠人的羁旅愁思难以排遣,除非夜夜
都做好梦,在好梦中才能得到片刻安慰。不想在明月夜独倚高楼望远,只有频频
地将苦酒灌入愁肠,一杯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1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春远①
杜甫
肃肃②花絮晚,菲菲③红素轻。
日长惟鸟雀,春远独柴荆。
数有关中乱,何曾剑外清。
故乡归不得,地入亚夫营④。
【注】①此诗是永泰元年春杜甫在浣花溪作。②肃肃:花落的声音。③菲菲:
花落的样子。④亚夫营:指戒备森严的军营。
(1)颈联和尾联中,诗人凭借关中数乱、剑外未清和()三件典型事例寄
托深切的()之情。
(2)前人评价此诗前四句写景,“写有景之景,诗人类能之。写无景之景,惟杜独
擅场(指超出众人)”。请结合颔联评析杜甫写无景之景的独特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时注入关键词"惟""独"。
【答案】(工)故乡有军营(或“故乡不得归”)家国之思(或“忧国思乡”)
(2)杜甫善于从别人看来无景可取之处寻找到独特的景致,赋予它们独特的主观
情意,使“无景”之处有独特意蕴。颔联诗人选取“鸟雀”“柴荆”两个最寻常也无
美感的意象,可谓“无景但着以"惟”“独"两字,有独特意蕴,“惟鸟雀”,可
见过客之稀,“独柴荆”,可见村居之僻,暗合诗人孤独悲苦的心境。
【诗意】暮春时刻,桃树柳树的花瓣簌簌落下枝头,堆砌在路边,一片飞絮。
日色渐长,春色渐远,唯听几只鸟雀叽叽喳喳;所居之处也甚为荒僻,无人往来,
独有自己柴荆偏处一隅。关中数乱(指吐蕃、党项入寇),剑外未清。故乡尚有军
营,则欲归不得矣。
18.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少年行(其二)
令狐楚
家本清河住五城,须凭弓箭得功名。
等闲飞鞍①秋原上,独向寒云试射声。
少年行
施肩吾
醉骑白马走空衢,恶少皆称电不如。
五凤街头闲勒辔,半垂衫袖揖金吾②。
【注】①飞较:策马飞驰。②金吾:古官名。
(1)这两首诗分别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首诗在刻画人物手法方面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种,正面描写有动作、神态、细节等描写,侧面描写有环境烘托、人物对比等。
【答案】(工)令狐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个苦练骑射技能,渴望凭借自己的高超本
领来建功立业的英雄少年。施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个醉酒纵马,横行乡里,视百姓
安危如草芥,而对当朝权贵却毕恭毕敬的街头恶少。
(2)相同点:两诗都运用了细节描写,都是通过刻画人物的动作、神态来表现人
物的精神世界,含蓄地表达诗歌主题。不同点:令狐诗运用了特写镜头,精心描
绘了一幅策马奔驰,射云试箭的画面,以此来表现主人公的英雄豪气。施诗运用
对比,通过百姓前醉酒横行,权贵前奴颜婢膝这两种行为的对比,来表现其卑劣
品行。
【诗意】令狐楚《少年行》(其二):清河郡五城原是我的家,博取功名全靠着
好箭法。秋原飞驰本来是等闲事,宝雕弓独自向着寒空发。
施肩吾《少年行》:一个醉醺醺的恶少骑着白马,在街头横冲直撞,飞驰电掣,
气焰嚣张,身边的同伙在路边起哄。忽然恶少勒住了马儿,原来是迎面走来了一
位高官,恶少忙滚下马鞍,点头哈腰向他作揖,那副嘴脸真是丑陋无比。
工不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念奴娇梅
辛弃疾
疏疏淡淡,问阿谁、堪比天真颜色。笑杀东君①虚占断,多少朱朱白白。雪里温
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骨清香嫩,迥然天与奇绝。
常记宝蔺②寒轻,琐窗③人睡起,玉纤轻摘。漂泊天涯空瘦损,犹有当年标格。
万里风烟,一溪霜月,未怕欺他得。不如归去,画苑④有个人忆。
【注】①东君:司春之神。②褊:禁苑。③琐窗:为雕刻或绘有连环形花纹之
窗。④闽苑:传说中在昆仑山之巅,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在诗词中常用来泛指
神仙居住的地方。
(工)词的上片是如何描写梅花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中的"梅''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梅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工)拟人。上片“笑杀""温柔"“借”等词语运用拟人化手法写梅花笑傲
百花之神,其神姿天真自然、温柔清秀,却不借助任何力量。对比、衬托。将春
神统领下的娇艳绚丽、千般媚俗的百花和清秀不俗、骨气奇绝的梅花作对比,衬
托梅花。词人通过描写突出了梅迥异百花、超凡脱俗的神韵。(如从色彩等角度
作答,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①冰清玉洁,高雅脱俗。梅花花影稀疏,花色浅淡,盛开在冰雪之中、清澈
水边,在春之百花的映衬之下更显自然脱俗。②坚贞不屈,傲霜斗雪。绽放之时
惹人摘取,凋零之时漂泊天涯,"风烟”“霜雪”,无论何时何地犹存一种坚贞品
格。词人托物言志,借花言人,抒写内心中傲岸不屈的精神以及归隐情思。
【诗意】梅花花影稀疏,花色浅淡,颜色天真自然,没有什么能与其天然的风
韵相比。在司春之神东君的管领下,有的花白,有的花红,红红白白,颜色甚多,
但山下千种花太俗,都没有梅花的神韵,枉称为花,实在可笑。梅花长在水边,
开在雪里,一味清新,十分幽静,温柔明秀,远非桃李可比。梅花玉洁冰清、香
嫩魂冷,骨格奇绝,具有超凡入圣的品格。
梅花曾一度受宠,被琐窗人"纤手轻摘",插戴鬓边,何其荣耀。而今漂泊天涯,
形体瘦削,憔悴不堪,但风韵不减当年,依然冰清玉洁,高雅不俗。不论是“万
里风烟“,还是“一溪霜月",都无法使其屈服。不如回到那神仙居所,那里也许
才有我的“知音
2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春中田园作
[唐]王维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1)这首诗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春景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的用词和表达,再加上前面的意象的特点,基本可以理解作者的感情。但要
注意,有时作者的情感是较为单一的,但有时会比较复杂,所以,回答这类题时,
要答全,要结合每一句诗句具体分析。
【答案】(工)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欣欣向荣的春日田园图。春天到了,斑鸠在屋
上不时叫,村中的杏花也赶在桃花之前争先开放,雪白一片;农民有的拿着斧子
去修整桑枝,有的扛着锄头去察看泉水的通路。这一切都透出一种明媚、充满生
机和希望的春天的气息。
(2)尾联抒发了诗人惋惜、惆怅之情。诗人面对这样的美景,很想开怀畅饮,可
是,对着酒又停住了,想到那离开家园作客在外的人,无缘领略与享受这种生活,
不由得为之惋惜、惆怅。
【诗意】屋上有一只春鸠在鸣叫,村边开着大片的白色杏花。手持斧子去整理
桑树那又高又长的枝条,扛起锄头去察看泉水的通路。燕子飞回来了,好像还认
识它的旧巢;屋里的旧主人在翻看新一年的日历。举杯欲饮,忽然却又停了下来,
想到离开家园作客在外的人,不由惆怅惋惜。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工)中秋佳节,小方想给远方的朋友寄张明信片表达自己的思念和祝愿,请你从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选出合适的两句推荐给他:,
(2)在《赤壁赋》中,苏轼感觉自己"浩浩乎”"飘飘乎”的具体原因是作者与客在
“水光接天"的环境下“,"的具体做法。
(力白居易《琵琶行》中,""一句诗描写了琵琶女弹奏琵琶的娴
熟指法。
答案:(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3)轻
拢慢捻抹复挑
2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二)在《桃花源记》中,陶渊明描绘了一个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文中用
",”写出了生活于其中的老人和孩子的快乐。
(2)杜甫在《登高》一诗中,描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3)《念奴娇•赤壁怀古》结尾苏轼以一杯清酒祭月,寄托对人生的感慨的一句是
答案:(工)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3)
一尊还酹江月
2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工)《论语》中,孔子强调“,",意思是要提高个
人修养,就要时刻把别人当成一面镜子照出自己的得失。
(2)屈原《离骚》一诗中表现诗人虽遭不幸但决不同流合污、宁可随水流去也不
改变节操的诗句是:",!”从诗句中我们看到了
屈原实施"美政"、振兴楚国的政治理想决不动摇的决心。
(3)《赤壁赋》中苏轼化用《楚辞•少司命》诗句之意,以抒发其思“美人”而不得
见即美好理想不能实现但依然执着追求的句子是:"渺渺兮予怀,
答案:(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宁溢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
也(3)望美人兮天一方
2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范仲淹《岳阳楼记》中与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
暝”一样描写景物早晚明暗变化特点的句子是:",
(2)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表达求学时苦中作乐、不在意物质匮乏的句子是:
0)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此中有真意,”暗用《庄子•外物
篇》中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表现不可言传的人生妙趣。
答案:(1)朝晖夕阴气象万千(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3)
欲辨已忘言
2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工)王维《使至塞上》的“,_____________"两句,以"征蓬归雁"
自比,叙事写景,一石两鸟。
(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出自己在刘备“三顾茅庐”前躬耕南阳时心态的句子
旦<<
ZE•,o
(力《饮酒》(其五冲陶渊明写自己身居闹市却不感到喧闹的原因是
答案:(工)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3)
心远地自偏
2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开篇“,”描绘出一幅奇妙精美的图画,
将听觉、视觉融为一体,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
两句告诫今人如果不知以亡秦为戒,仍要重蹈覆辙。
(乃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客人吹箫为自己伴奏,其中表现箫声作用和力量的
名句是“舞幽壑之潜蛟,
答案:(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
而复哀后人也(3)泣孤舟之悠妇学#科网
2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导学号56工[0057)
(工)《马说》中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骈死于槽棚之间。
(2)《陋室铭》中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的诗句是:,
0)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
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
答案:(工)祇辱于奴隶人之手(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3)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2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二)在《蜀道难》中,李白用","两句来描写青泥
岭山路曲折盘旋之貌。
(2)《离骚》中,描写诗人因品德高尚被众小人嫉妒诬陷的诗句是:
(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岑参用"忽如一夜春风来,”来表
现塞外胡天八月大雪纷飞、一夜之间好像树上开满了洁白的梨花的景象。
答案:(工)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2)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添谓余以善
淫(3)千树万树梨花开
2Q.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工)《劝学》中,“,",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
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2)《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写邹忌对妻子认为他美的看法的语句是:
0)《小石潭记》中,描写溪水蜿蜒曲折的语句是:“斗折蛇行,
答案:(工)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3)明灭可见
3(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工)《逍遥游》中,在全文的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
(2)《关雎》中,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男子对心中姑娘的深切思念,同时写出了他
因追求不到而苦闷难眠的诗句是:“,。”
(3)《观沧海》中,开篇点题,交代观察的方位、地点及观察的对象的句子是:“东
临碣石,。“
答案:(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2)悠哉悠哉辗转反侧(3)以观沧海
3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工)《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所
表达的",”的观点是相同的。
(2)《望岳》中,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作
者志向高远、坚定的诗句是:“,
(3)《春望》一诗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且表现长
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诗句是:“国破山河在,
答案:(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
小(3)城春草木深
3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工)《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
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浪费掉,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揭露秦
的自私无道的语句是:“,?”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
凄恻愁惨的心境的句子是:“,?”
(3)《登飞来峰》一诗中,语意双关,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哲理的句子是:
答案:(工)奈何取之尽锚铢用之如泥沙(2)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3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
人生短暂的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化学型三防热敏纸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运动腰包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2029年中国短期贷款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战略规划建议报告
- 矿用防爆电器项目风险评估报告
- 有机肥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议书
- 2025年0.4L-5L圆桶方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度服装行业电子商务平台用户数据保护合同
- 2025年度绿色生态公墓建设承包合同
- 2025年度环保型沙石生产与承包合同范本4篇
- 2025年度养老服务业管理人员劳动合同范本
-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简便计算》练习题(310题-附答案)
- 地理标志培训课件
- 2023行政主管年终工作报告五篇
- 2024年中国养老产业商学研究报告-银发经济专题
- 培训如何上好一堂课
- 高教版2023年中职教科书《语文》(基础模块)下册教案全册
- 2024医疗销售年度计划
- 税务局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
- 人教版语文1-6年级古诗词
- 上学期高二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 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阅读理解专项训练16篇(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