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_第1页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_第2页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_第3页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_第4页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从实验可以看出,叶片见光部分

,实际是淀粉遇碘变蓝,说明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一种使碘液变蓝的有机物

;遮光部分

,说明没有产生

,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是

2.绿色植物利用

提供的能量,在

合成了

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

贮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是人们常说的光合作用。光叶绿体淀粉化学能变蓝淀粉不变蓝淀粉光自我评价种子成分检测方法实验现象滴加碘液滴加双缩脲试剂在白纸上挤压淀粉蛋白质脂肪变成蓝色变成紫色白纸上留上油迹1.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

A.淀粉

B.蛋白质

C.脂肪

D.无机盐2.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是()A.水分

B.空气

C.光

D.温度3.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是()A.线粒体

B.叶绿体

C.液泡

D.细胞壁

4.“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

A.便于检验淀粉的多少

B.有利于除去叶绿素

C.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耗尽

D.便于用碘液检验A

CB

C5.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这一实验的目的是()A.使遮盖的部分不进行气体交换B.遮盖后可减少蒸藤作用C.遮盖与不遮盖部分进行对照D.控制遮盖的部分把氧气释放6.“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

)①放到装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

②把天竺葵放在光下照射

③把天竺葵叶片用黑纸片遮盖一部分

④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⑤把部分遮光的叶片摘下,去掉黑纸片

⑥用清水漂洗叶片后滴加碘液

A.③②⑤①⑥④

B.④③②⑤①⑥C.②③④⑤①⑥

D.②④③⑤⑥①CB第五章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资料分析一个人一天平均吸入25千克的空气(约含5千克的氧气)消耗其中的约1千克的氧(不含动物呼吸及燃烧所消耗的),当空气中氧的含量下降到7%--8%时,人就会昏迷、窒息、甚至死亡。可是自然界中并没有出现这样的现象,为什么?海尔蒙特的实验海尔蒙特的实验证明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光合作用还需要其他原料吗?怎样用实验证明呢?普里斯特利的著名实验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JosephPristley,1733—1804)在1773年做了一个有名的实验。蜡烛为什么会熄灭?实验一老鼠为什么会死亡?实验二蜡烛为什么不熄灭?其燃烧需要的氧气从何而来?植物为何也能很好的生长?实验三为何两者放在一起时都能很好的活着?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实验四

21、蜡烛易熄灭、小白鼠易窒息而死。2、蜡烛不容易熄灭。3、小白鼠不易窒息而死。

1

3普里斯特利的结论:绿色植物能更新被蜡烛燃烧或者被动物呼吸而污染了的空气。假如我们今天做这个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呢?绿色植物在光照下吸收了二氧化碳,产生了氧气。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吗?提出问题:做出假设: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制定方案:材料用具实验装置两个玻璃皿、两个广口瓶、两个烧杯、两枝带叶子的枝条、氢氧化钠溶液、清水、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须的原料吗?探究变量4、怎样检验实验结果?1、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2、该实验仅有一个变量,哪一个?为了保证实验3、用来做实验的植物应该先进行怎样的处理?提示及问题:中只有这一个变量,应该怎样设计对照实验?

1、如图设置甲、乙两套实验装置。

2、放在黑暗处一昼夜。3、将装置在光下照射几小时。

4、打开装置取下叶片,检验叶片内有无淀粉产生。

实验过程:甲装置叶片不变色,乙装置叶片变蓝色。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实验结果:实验结论:光合作用还能产生氧气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利用_____,把_________和___转化成储存能量的_______(如淀粉),并且释放出_____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实质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光能叶绿体叶绿体光能二氧化碳有机物氧气水(储存能量)9.图为绿色植物的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1)控制物质a、b进出的“门户”是叶片中的

。(2)若此图表示的是光合作用过程,则a、d代表的物质分别是

;c物质在植物体内向上移动的动力主要来自于

作用。(3)若该植物表现为自然生长现象,则其光合作用过程

(填“>”、“<”或“=”)呼吸作用过程。二氧化碳氧气水有机物气孔a二氧化碳d有机物蒸腾>种植农作物时,下列哪种种植方式农作物产量最高?试说出其中的道理。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

提高二氧化碳浓度农产品丰收法(促进光合作用)可概括为:三增(增光、增水、增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合理灌溉1.有很多人喜欢早上到树林中散步、锻炼身体,请分析锻炼身体是早上好还是傍晚好。提示:傍晚好,因为傍晚时,植物进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空气中氧气含量最高。2.种植大棚蔬菜时,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提高蔬菜的产量?提示:可以采取延长光照时间、多通风、增大昼夜温差等措施。4.由光合作用的公式来分析,你能阐述一下光合作用对于生物圈的意义吗?

1.说出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2.概括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公式。3.尝试分析光合作用的实质。技能训练:1.

植物离光源越近,产生的气泡越多。因为气泡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气泡越多,说明光合作用越强,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光照越强,光合作用也就越强。2.将这个试管放在黑暗处,试管中将没有气泡冒出。因为金鱼藻在黑暗中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所以,试管中将没有气泡冒出。1.将一颗1克重的樟树种子种到适宜樟树生长的土地里,几年后长成100多公斤重的大樟树。樟树从种子到生长成大树的过程中,其增重部分主要来自于下列哪一项()A.阳光B.土壤中的无机盐

C.氧气D.二氧化碳2.如图所示,将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黑暗密闭的玻璃罩内,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A.植物活着、蜡烛熄灭B.植物死亡、蜡烛燃烧C.植物活着、蜡烛燃烧D.植物死亡、蜡烛熄灭3.至2012年春为止,云南省连续三年冬春季节发生特大干旱,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甚至绝产。从光合作用的角度看,这表明光合作用需要的重要原料是()A.光 B.水 C.二氧化碳 D.温度DDB4.(2011·德州学业考)在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获得蔬菜的丰收,有些菜农在大棚里增施“气肥”。这种“气肥”实质上就是()A.氧气 B.氮气 C.水蒸气 D.二氧化碳5.当快要熄灭的卫生香,遇到金鱼藻在光下放出的气体,立刻猛烈地燃烧起来,这个小实验证明光合作用能够产生()A.二氧化碳 B.氧气C.水 D.有机物6.(2011·怀化学业考)在金鱼缸中放一些新鲜绿色水草,主要目的是()A.清洁鱼缸里的水B.提供新鲜的食料C.增加水中氧的含量 D.起杀菌作用DBC7.光合作用的实质是()A.分解有机物、释放氧气B.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C.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

D.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8.正确表达光合作用过程的公式是()A.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B.二氧化碳+水C.水+氧气→有机物+二氧化碳D.二氧化碳+水9.人们在种植黄瓜、豆角等蔬菜时,往往要用树枝、竹竿等搭架供其生长,这样做的好处是()A.防止植物果实受到地面小动物的损害B.保证植物体及其果实外形美观、洁净C.利于植物充分地接受光照进行光合作用D.利于实施浇水、施肥、采摘等管理活动有机物+氧气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DDC【拓展探究】6.以下是某同学设计的探究光合作用需要某种原料的实验装置和方法。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设计探究的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_______作原料。(2)实验中,B组对A组起_________作用。(3)25%的氢氧化钠溶液具有_________的作用。(4)用碘液分别检验后,不能变蓝的叶片是_________,说明它没有进行_________作用。二氧化碳对照吸收二氧化碳A光合真假植物?右图是经过暗处理后的银边天竺葵的叶子,甲为银边部分,乙为黑纸片遮光部分,丙为绿色部分。在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取下该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再漂洗。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处

蓝(填“变”或“不变”),原因是

。(2)乙处

蓝(填“变”或“不变”),原因是

。(3)丙处

蓝(填“变”或“不变”),原因是

。(4)此实验中的两组对照分别是

。不变无叶绿体(或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变变无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甲、丙乙、丙1.进行光合作用时,植物不需要的外界条件是()A.二氧化碳 B.水C.高温 D.光2.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是()A.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B.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C.分解有机物,贮存能量 D.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3.要保证城市居民每天都能得到新鲜氧气,可以采取的措施是A.多盖高楼,居住在高层 B.扩大居住面积C.美化环境 D.多植草坪多种树4.仙人掌由于叶变成刺,所以不能进行光合作用()5.有机物中储存的能量,归根结底来源于太阳光能()6.绿色植物生物必需的有机物,可以由根从土壤中吸取()7.植物体的所有活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8.新疆吐鲁番盆地,由于昼夜温差较大,白天光合作用旺盛,晚上呼吸作用微弱,所以种植的瓜果味道特别甜()9.植物在光下不进行呼吸作用,因为呼吸作用放出的二氧化碳被光合作用利用了()课堂反馈CB

D错对错对错错光合作用原料:二氧化碳原料:水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产生氧气光合作用参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1公顷的树林的叶片的总面积约为50000—70000平方米,每天能能吸收150—500千克的二氧化碳,放出60—400千克的氧气.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

,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

的需要,其余的

都以气体的形式排到了大气中;绿色植物还通过

,不断消耗大气中的

,这就维持了生物圈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