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水系连通一期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1页
智慧水系连通一期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2页
智慧水系连通一期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3页
智慧水系连通一期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4页
智慧水系连通一期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国环评证甲字第2802号天河智慧城智慧水系(东部水系)连通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建设单位: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天河科技园管理委员会编制单位:广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2015年4月建设单位: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天河科技园管理委员会项目名称:天河智慧城智慧水系(东部水系)连通一期工程评价单位:广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资质证书编号:国环评证甲字第2802号法定代表人:吴友明总工程师:崔侠(教授级高工)项目负责人:廖庆玉(农林水利类登记证编号:A28020430700)序号姓名职称环评证书编号负责章节签名1廖庆玉工程师环评工程师证A28020430700项目负责,第一、二、三、四、八、十六章2卢彦高级工程师环评工程师证A28020380300第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五章3黄晓珊高级工程师环评工程师证A28020210500第五、六、七、十四章4崔侠教授级高工环评工程师证A28020160600审核5章金鸿高级工程师环评工程师证A28020280900审核天河智慧城智慧水系(东部水系)连通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PAGEIII广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GRIEP)目录TOC\o"1-2"\h\z\u1 前言 11.1 任务由来 11.2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图 21.3 环评主要结论 42 总则 92.1 评价目的 92.2 评价原则 92.3 编制依据 92.4 评价标准 132.5 评价重点 132.6 项目所在功能区及执行的环境标准 132.7 环境影响要素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 162.8 评价等级 182.9 评价范围 192.10 环境保护目标 203 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 213.1 项目概况 213.2 工程现状 223.3 工程特性 233.4 工程布置及主要工程内容 253.5 主要建筑物 273.6 其它构筑物 313.7 观绿化设计 323.8 施工组织设计 353.9 工程建设征地与移民安置 383.10 水土保持 383.11 土石方平衡 383.12 工程管理 393.13 施工总进度 393.14 人员配置 393.15 投资估算 394 工程分析 404.1 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404.2 工程污染源及污染物排放分析 425 沿线环境概况 475.1 地理位置 475.2 自然环境 475.3 社会环境 496 项目沿线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536.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536.2 声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 566.3 地表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586.4 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636.5 底泥(土壤)现状调查与评价 646.6 陆生生态调查与评价 676.7 水生生态调查与评价 827 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 1037.1 施工期水环境影响评价 1037.2 施工期空气环境影响评价 1047.3 施工期声环境影响评价 1057.4 施工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1077.5 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1087.6 施工期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1117.7 施工期底泥环境影响分析 1128 营运期环境影响评价 1148.1 营运期水环境影响评价 1148.2 营运期环境空气影响评价 1178.3 营运期声环境影响评价 1248.4 营运期景观影响评价 1269 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1299.1 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可行性分析 1299.2 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可行性分析 13510 环境风险分析 13711 项目选址规划合理性、合法性分析 13811.1 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13811.2 项目建设合法性分析 14212 污染物总量控制 14712.1 总量控制指标确定原则 14712.2 总量控制指标建议 14713 公众参与 14813.1 公众参与的目的和意义 14813.2 公众参与对象 14913.3 公众参与调查步骤和调查方式 14913.4 调查意见 15513.5 公众参与小结 15814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16014.1 环境保护投资 16014.2 环境损益分析 16014.3 社会经济损益分析 16114.4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结论 16215 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控计划 16315.1 环境管理计划 16315.2 环境监测计划 16815.3 施工期的环境监理 17015.4 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指标 17116 评价结论与建议 17216.1 工程概况 17216.2 项目沿线环境质量现状 17216.3 环境影响评价及对策措施 17416.4 项目选址的环境可行性分析结论 18116.5 环境风险评价结论及富营养化应对措施 18116.6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结论 18216.7 公众参与结论 18216.8 综合结论 183附件1、环评委托书;2、广州市天河区发展和改革局《关于天河智慧城智慧水系(东部水系)连通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复函》(穗天发改函【2013】95号);3、公参代表复印件;4、专家评审意见及修改索引。前言任务由来天河软件园是集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国家网游动漫产业基地和国家高新区四块国家级牌子于一身的华南地区发展软件产业的重要基地,分为市中心商务区域的建成区和天河东北部的高唐新建区两部分。高唐新建区处于萝岗广州高新开发区、科学城高新区、五山高校科研区以及珠江新城中央商务区几大产业集聚区的地理中心,拥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区域产业资源,是广州东进发展战略创新走廊的带动龙头。《广州天河软件园高唐新建区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5)》中,将高唐新建区产业定位为“未来广州科技创新核心区、广州东部高端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区和广州科技总部结算与展示中心区”。根据《广州天河软件园高唐新建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9)》,高唐新建区的功能定位是“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天河软件园的核心区,是以通信信息服务产业、数字创意产业、软件外包服务产业、金融创新服务业、电子商务产业为主导的社区化生态型高新技术研发区”。总体发展目标为“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园林化、生态型、各项基础设施和支撑体系配套完善、对广州以至全国软件产业发展具有较强带动和辐射作用的现代化生态型软件产业基地”。形成“一心两轴八区”的功能结构,“一心”指中心区,“两轴”指十字相交的东西轴和南北轴,“八区”包括综合配套区、四个软件社区、现代制药与新材料加工区、生活居住区和旧羊山公园。本项目智慧城东部水系连通一期工程是高唐新建区相关配套工程,是智慧城东部水系建设的主要构成部分,服务于智慧城。本项目工程位于天河软件园高唐新建区东部,包括旧羊山以南新塘水库上游段、新塘水库及新塘水库与杨梅河连接段,项目中点地理坐标为:北纬(N)23°10′29.49″,东经(E)113°24′44.69″。主要工程内容包括:1)对新塘水库上游河道段进行综合整治,在满足防洪排涝要求的前提下,满足娱乐休闲的功能要求,整治长度约950m,总面积约11.2万m2;2)对现状新塘水库进行清淤,堤岸加固及改造,增加水库的库容,使新塘水库满足防洪排涝标准,保证防洪安全,并为下游连接段提供可靠补水水源;3)对新塘水库溢洪道口进行改造,新建泄洪闸,提高并控制水库蓄水水位,增加水库库容,提高雨洪调蓄能力;4)新开挖新塘水库与杨梅河(西边坑)连接段,长约1.2km,将连接段建设成为景观河涌及绿色生态走廊,总面积约14.3万m2;5)溢洪道口新建补水泵站及补水管道,为下游连接段进行补水;6)新建水循环泵站及补水管道,使新塘水库及上游河道内的水体循环,保证水质;7)工程范围内新建雨水收集利用及雨水入渗系统,结合绿地设置地下蓄水池等构筑物;8)在工程范围内进行景观建设,包括景观建筑物、绿道、栈道、广场、停车场等配套设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1998年第253号)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境保护部【2008】第2号令)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该项目的建设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受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天河科技园管理委员会委托,广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持国家环保局颁发的甲级证书第2802号)承担了《天河智慧城智慧水系(东部水系)连通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工作。接受委托后,广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对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进行了实地踏勘,在调查环境现状和收集有关数据、资料的基础上,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有关要求及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基础资料,并依据环境影响报告书专家评审意见,编制了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本评价工作将在调查建设项目沿线环境质量现状的基础上,预测项目施工期和营运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提出必要的环境保护措施,尽可能降低项目施工期和营运期对环境的影响,为优化设计、合理施工和环境管理提供依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图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采用如下图1.2-1所示工作程序。图1.2-1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PAGE16广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GRIEP)环评主要结论施工期对陆生生态的影响结论(1)施工期对区域植被的影响本项目扰动原地貌、影响土地面积0.3359hm2,其中大部分为水生植被,陆生植被较少,主要集中在连接段上,长约1.2km。项目对连接段地表的扰动和破坏呈线性分布,占地性质为永久占地,但随着项目建设进度的推进,该部分区域将成为河道水域、道路硬化覆盖或绿化,通过落实主体工程设计的水土保持措施和本方案设计的措施,扰动破坏区域得到治理,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在自然恢复期水土流失量将可控制在容许的范围内。(2)施工期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根据调查和估算,项目区10类植物群落生产量变化范围为6~19t/hm2不等,人工林的标定相对净生产量的级别较高。总体来说,本项目区人工林、湿地等几个主要植物群落的净生产量相对较好,只要措施适当,在该区域进行植被恢复十分有利。根据调查,评价区域10类植物群落的植物物种量变幅在6-28种/hm2之间,群落的物种量相对较低,群落类型基本为单一优势种形成的植物群落,如马占相思群落、类芦群落、毛臂形草群落、尾叶桉群落等。本项目所调查的主要植物群落环境综合指数均集中在IV级和Va级,说明项目区植被群落的生态环境综合级别为中低等。但由于项目区人工林群落净生产量较大,恢复的潜力较高。施工期对水生生态的影响结论本项目施工期间,会对新塘水库及周边水系造成一定的影响。水库清淤、连接段开挖工程引起的环境变化会造成水库内及下游水系部分水生生物死亡,生物量和净生产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淤泥的搅动也将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上升,叶绿素含量和浮游植物数量增加,厌氧微生物增加,好氧浮游生物、底栖动物则因环境的恶化逐渐死亡。除了影响到施工河段的生态环境外,项目施工对周边,尤其是下游河段也将带来一定的影响。这些影响基本都是不利的,但同时也是可逆的,而且影响时间较短,在施工完成一段时间后,因施工造成的水生生态系统的破坏将会得到恢复。(1)对水生生境的影响工程施工利用机械式的挖泥刀绞挖底泥,底泥被挖走后,由自然演替而来的河床环境将会改变,原本深浅交替的地势会变得平坦。同时,疏浚工程对底泥的翻动,使水中悬浮物增多,令水体的浊度变得更大,透光深度更小。上述的环境变化,将影响到水生生物的生存、行为、繁殖和分布,主要是耐污种类增加,进而影响其它水生生态系统变化。(2)对生物量和和净生产量的影响清淤开挖施工时利用机械式的挖泥刀具对土层绞割,机器的运作会杀死部分鱼类或水生生物。大面积底泥的挖除以及翻动移位,会使各类底栖生物的生境受到严重影响,大部分将死亡,因此,施工后大型底栖动物的生物量将大大下降。库底性质的改变也会造成鱼类产卵条件的变化,不利于鱼类繁殖。此外,水库透光度的下降,也会影响到水生生物的生产力。然而,由于现状新塘水库的污染程度较高,很多生物都不适宜在这种环境中生长,水库中原有的生物量和净生产量并不高,因此,施工期水生群落生物量和净生产量的损失量不大。(3)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随着生存环境的恶化,部分水生生物死亡,一些对环境突变适应能力较弱的水生生物(尤其是迁移能力弱的底栖动物)将面临灭绝的危险。而迁移能力较强的生物则会迁离施工水道。这些物种的灭绝和迁出,会使水生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有所减少。此外,经挖泥刀绞挖后,库底原本深浅交替的形势会变得平坦,而水体浊度的增大则使河流光照和温度垂直分层变得不明显,水生生境的异质性降低,水生生物群落多样性也将随之降低。调查表明在新塘水库及杨梅河中生活的水生生物多是对环境耐受能力较高的物种,因而,除部分底栖动物外,大部分的物种可保存而不致灭绝。而且这些水生生物都是当地水生环境中常见的物种,没有受保护或濒危物种,这使施工造成的生物多样性损失不会很大。(4)对水生生态系统结构的影响如前所述,大量水生生物的死亡,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会造成水生生态系统结构的变化。随着施工的进行,水生环境遭到破坏,一些适应性较差的物种会大量减少甚至灭绝,而适应性强的物种则能保持数量稳定,甚至可能由于竞争或天敌的减少而异常上升,这种变化导致水生生物群落中种群相对比例的改变,不同的物种会有其独特的生活环境,因而有着其特定的分布。另外,库底及河床性质的变化,会使水生生物的水平分布改变,而河水透光深度的变化,则使水生生物的垂直分布有所改变。这些生境的单一化,会使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变得简单,削弱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使生态系统退化,造成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但这种影响是暂时的,施工结束后,将会迅速恢复。(5)对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影响底泥疏浚工程对底泥和库水的搅动,会使水体化学成分的分布发生变化。原本沉积在河床底泥中的一些化学物质会随着搅动而释放到水体中,并随水流扩散,从而影响到施工点下游的杨梅河。由于目前水库的污染程度较严重,在其中生长的生物大多数都是耐污种,因此施工期对其影响有限。施工结束后,由于受污染的底泥已被清理,景观绿化开始恢复,未来水库水环境将大大改善。施工期社会环境影响分析结论(1)交通影响本项目施工阶段施工占道,施工固体废物运输会增加周边道路的交通压力,严重时可能造成交通堵塞;交通堵塞情况下,车辆减速、怠速行驶,会增加汽车尾气的排放,对周围环境空气产生一定影响。建设单位将积极与交通部门沟通,协助其在人流拥挤的路段要做好交通疏导,并做好交通组织方案,保证安全。本项目施工期土方外运除可利用现有地方道路外,还需修筑部分临时交通道路与周边主干道相连形成交通网络,工程拟在新塘水库与杨梅河的连接段(约1.2km)修建施工临时便道,保证弃渣能及时外运。项目临时建筑物包括仓库、办公、生活、生产临时施工用房等,集中布置在设计堤岸旁空地,靠近大观路,方便出行。施工机械停车场设置在永久工程占地范围内。不设专门的机械修配厂及汽车修理厂。通过上述交通组织措施,配合指示信息、交警指挥等措施,项目施工期涉及道路的交通状况将得到较好的控制,有效疏导车流人流,将施工对交通的影响降到可接受的程度。(2)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影响本项目工程范围内现状房屋以C,D类临时房屋为主,主要位于新塘水库与大观路之间及苗圃中,新塘水库西边有一栋B4建筑,较破旧。目前,工程范围内地块已完成征拆,无需进行移民安置。(3)恶臭影响水库清淤方式尽量采用干式清淤,南面靠近水库坝址由于水位较深,将采用绞吸式清淤。工程施工期将施工现场划分为若干片区,各片区同时施工。总体施工时间较短,清淤过程污泥产生的臭味对周围环境影响有限。此外,本环评提出淤泥即清即运的方式,不临时堆放淤泥,恶臭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只是暂时的,随着施工期的结束影响也随之消失。为避免清淤时可能产生的臭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通过强化清淤作业管理,保证清淤设备运行稳定,可减少清淤过程臭气的产生。如发现部分清淤点有明显臭气产生时,采取四周建挡板、加强对施工工人的保护等措施,把受影响范围降至最小。营运期环境影响结论营运期废水本项目自身并不产生污水,主要为管理房工作人员及游客产生的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经市政污水管网进入猎德污水处理厂处理,处理达标后排入珠江前航道,不会对周围水环境造成明显影响。营运期废气本项目运营后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位于管理房备用柴油发电机废气。废气污染物量很少,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影响极小。营运期噪声营运期噪声主要来源于泵站产生的噪声。通过选用低噪型潜水泵,将潜水泵安装在专用泵房内,泵房落实隔声措施等,营运期水泵噪声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营运期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营运期间固体废物主要为管理房工作人员和游客产生的垃圾。景区内设有垃圾筒,垃圾经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收集处理。营运后水文情势的影响本工程建设后,区域的水文情势在水位、流向和流量等因素上均有一定变化,但这种变化可提高整个水系的排涝、调蓄能力,尤其是下游水系的防洪排涝能力。营运后对自身的防洪和地下水位影响分析改造后的新塘水库坝顶比改造前高0.11m,相差很小。坝顶高程远远大于校核工况时安全超高,且水库周边地势均比较高。因此本次改造后水库防洪仍然安全,且增加了水库的蓄洪量,减小了下游的防洪压力,并在枯水期可为下游提供更多的水量。水库改造后,集雨面积不变,没有外来水源进入,坝顶也只比改造前高0.11m,因此,水库改造前后区域地下水水位变化不大。营运后下游连通段的防洪影响分析本次新挖河道未改变杨梅河流域集雨面积,且连通段主要是以绿地和调蓄塘为主,对区间洪水具有调节作用,因此新开挖连通段不仅不会增加杨梅河的防洪压力,反而可以减轻杨梅河的防洪压力。营运后对下游河道防洪影响分析改造后水库通过闸门控制,溢洪道设计下泄流量仍为18.5m3/s,校核洪水时下泄流量仍为23.1m3/s。没有增加下游河道的防洪压力。对区域土地盐碱化的影响分析本工程位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所在区域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843.7mm,且项目所在水域水位平缓,可正常流动,不存在没有排水现象。项目实施后,保证工程按设计方案建设,不会出现土壤盐碱化问题。环境风险评价结论及富营养化应对措施本项目为天河区政府财政投资的社会公益类项目,建成后主要环境风险源为管理房设置的1台功率40kW的备用柴油发电机及其储油箱。由于项目所用的发电机功率小,存储的轻柴油量较少,产生的环境风险极小。另外,由于新塘水库水源全部靠降雨补给,没有外来水源,一旦发生降雨量低于蒸发量的年份,则出现水量不足,可能引发水体富营养化。本项目防治水体富营养化的措施主要有:(1)对现状新塘水库进行清淤,堤岸加固及改造,增加水库的库容,为下游连接段提供可靠补水水源。(2)对新塘水库溢洪道口进行改造,新建泄洪闸,提高并控制水库蓄水水位,增加水库库容,提高雨洪调蓄能力。(3)新开挖新塘水库与杨梅河(西边坑)连接段,长约1.2km,将连接段建设成为景观河涌及绿色生态走廊,水生植物可以处理水质,减少富营养化。(4)新建水循环泵站及补水管道,使新塘水库及上游河道内的水体循环,保证水质。项目通过以上工程措施,可以保证水库最低水量,保持水体处于流动状态,进而应对库区及下游河流的水体富营养化。综合结论天河智慧城智慧水系(东部水系)连通一期工程是天河区智慧城建设的基础,是智慧城生态建设规划及水系建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的建设会对沿线环境和敏感点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在执行本报告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后可减缓或消除这些影响,将影响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建设单位只要严格遵守“三同时”管理规定,完成各项报建手续,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加强环境管理,严格按有关法律、法规及本报告提出的要求落实各项环境保护措施,从环境保护角度而言,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总则评价目的调查监测本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掌握评价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特征、环境生态要求和保护目标。通过工程分析和污染源分析,了解本项目工程特点及污染物排放特征。根据工程周边环境特点和项目污染物排放特征,分析预测本工程建设过程中及建设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影响范围以及环境质量可能发生的变化。评价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的影响和对沿线环境敏感点的影响;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项目建设的合理性;提出在建设过程中减轻污染、保护生态的措施和在营运期间产生污染的预防、控制与管理的措施;为建设项目工程设计方案的确定以及业主进行生产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供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决策参考。评价原则(1)环境因素分析原则随着本项目的开工建设与投入运行,必然对环境产生新的影响,受到影响的主要环境因素有大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生态环境和固体废物,其中以水环境影响和生态环境影响为主。本报告将对这些环境因素进行评价。(2)“突出重点”原则以水环境影响和生态环境影响为重点,力争做到评价工作重点突出、内容具体、真实客观,最终得出的结论明确可信,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3)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立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协调机制,促进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走上良性循环轨道。因此,本评价要对项目是否符合经济发展总体要求、是否符合城市发展规划要求、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能否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等进行评述。编制依据全国性法律法规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4月24日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2月28日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12月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9号);《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八十八号,1998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88年6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号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88年6月);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1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境保护部【2008】第2号令;《关于开展生态补偿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环发【2007】130号;《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关于开展环境安全大检查的紧急通知》,环发【2005】145号;《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05】152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国家环境保护部【2009】第5号令;《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国家环保总局2006年2月14日,环发【2006】28号);《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环发[2012]130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编制要求》(环境保护部2012年51号公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1987年3月)。广东省法律法规编制依据《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04年7月修订;《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2004年9月;《广东省饮用水源水质保护条例》,2007年7月;《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4~2020年)》2004年9月;《广东省珠江三角洲水质保护条例》,1998年12月;《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2006~2020)》;《关于印发广东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的通知》,粤府办[2011]48号;《关于同意实施广东省地表水功能区划的批复》(粤府函【2011】29号);《关于同意调整广州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区划的批复》(粤府函【2011】162号);《广东省地下水功能规划》(2009年8月);《广东省珠江水环境综合整治方案》,粤环[2002]164号;《广东省政府关于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粤府函[1999]74号);《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水土保持法〉办法》,广东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93];《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粤府[2002]71号);《关于印发《广东省建设项目环保管理公众参与实施意见》的通知》,粤环[2007]99号;《广东省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粤发[2011]26号,2011年12月;《关于深化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粤环函[2003]808号;《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管理规定》(粤府[2009]104号)《关于当前全省环境保护工作促进经济发展的意见》,粤环【2008】108号。广州市法律法规编制依据广州市人大常委会(1997)第66号公告《广州市环境保护条例》;《广州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区划》(2011年);《广州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穗府【1999】第23号文);《广州市水环境功能区区划》(穗府【1993】59号文);《广州市饮用水源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范围和新饮用水源污染控制区区划》,穗府环字【1993】10号;《广州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穗府(1995)第58号文;《广州市大气污染防治规定》(2004年11月修订);《广州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规定》(2005修订);《广州市建筑废弃物管理条例》(2012年6月1日起实施);《广州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广州人大常委〔1996〕第56号公告);《广州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规定》,广州市人大常委会(1997)第84号公告;《广州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规定》,广州市人大常委会[2001]第64号公告;《广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纲要》(2000年9月)。其它有关编制依据建设单位委托广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编制《天河智慧城智慧水系(东部水系)连通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委托书;《天河智慧城智慧水系(东部水系)连通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行业技术编制依据(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9)《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543.1~16453.6-1996);(10)《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1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评价标准质量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4a类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值》(GB4284-84)。排放标准(1)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三级标准(第二时段);(2)广东省《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中第二时段二级标准;(3)《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4)《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2004)。评价重点根据对项目的分析和选址的环境特征,本工程评价重点为:(1)工程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重点是对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2)施工期环境影响减缓措施。项目所在功能区及执行的环境标准地表水功能区区划及执行的环境标准天河智慧城智慧水系(东部水系)连通一期工程所在区域主要地表水体为杨梅河,属于车陂涌支流。根据《关于同意调整广州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区划的批复》(粤府函【2011】162号),并参照调整后的广州市饮用水域保护区划图,本项目不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和准保护区范围内。根据《广州市水环境功能区区划》(穗府【1993】第59号文),“有城市景观功能要求或提供工农业用水功能要求的河涌:沙河涌、猎德涌、棠下涌、车陂涌、鱼珠涌、东圃涌、乌涌、文涌、南岗涌、海珠涌、石溪涌、塞坎涌、东涌。以Ⅳ类标准值作为水环境目标”,杨梅河作为车陂涌支流,水质目标也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项目所在区域水系情况详见图2.6-1,调整后的广州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详见图2.6-2,地表水环境质量Ⅳ类标准值见表2.6-1。表2.6-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单位:mg/L(pH值除外)污染物Ⅳ类标准污染物Ⅳ类标准pH6~9溶解氧(DO)≥3化学需氧量(COD)≤30生化需氧量(BOD5)≤6氨氮≤1.5石油类≤0.5粪大肠菌群≤20000个/LSS*≤80注:*SS参考《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水作标准。本项目施工期施工废水经处理后全部回用于施工场内(如设备清洗、路面洒水等),运营期工作人员及游客生活污水通过市政污水管网排入猎德污水处理厂(三期)处理,处理达标后排入珠江前航道。排入猎德污水处理厂的生活废水执行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排放限值》(DB44/26-2001)三级标准(第二时段),执行标准见表2.6-2。表2.6-2本项目水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标准单位:mg/L(pH除外)污染物pHBOD5SS动植物油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三级标准6-9≤300≤500≤400≤100地下水功能区划及执行的环境标准根据《广东省地下水功能区划》(粤水资源[2009]19号),本项目所在区域的地下水属于珠江三角洲广州芳村至新塘地质灾害易发区,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保护目标为维持较高水位,边界地下水位始终不低于邻近咸水区地下水位。项目所在区域的浅层地下水功能区划见图2.6-3,水文地质单元区划见图2.6-4。地下水质量标准见表2.6-3。表2.6-3地下水质量标准(单位:mg/L,pH值无量纲)项目Ⅲ类项目Ⅲ类pH6.5~8.5高锰酸盐指数≤3.0氨氮≤0.2硝酸盐≤20环境空气功能区区划及执行的环境标准根据《广州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区划》(穗府[1999]23号文件)以及《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环境空气功能区区划(修订)的通知》(穗府【2013】17号),天河智慧城智慧水系(东部水系)连通一期工程所在区域属二类环境功能区,根据《关于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通知》(环发[2012]11号),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应在2012年开始执行该标准,因此,本报告提出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本项目具体执行标准值见表2.6-4,环境空气功能区划见图2.6-5。表2.6-4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单位:mg/m3(标准状态)污染物名称取值时间二级标准二氧化硫(SO2)24小时平均1小时平均0.150.50二氧化氮(NO2)24小时平均1小时平均0.080.20一氧化碳(CO)24小时平均1小时平均410总悬浮颗粒物(TSP)24小时平均0.30可吸入颗粒物(PM10)24小时平均0.15声环境功能区区划及执行的环境标准本项目位于广州市天河区天河软件园高唐新建区东部,包括旧羊山以南新塘水库上游段、新塘水库及新塘水库与杨梅河连接段。新塘水库至旧羊山以南段现状主要为苗圃及天然绿地。新塘水库上游河道沿大观路西侧连入新塘水库,水库东面为大观路,北接旧羊山,西、南两侧规划地块为办公及村企用地,新塘水库与杨梅河连接段位于云溪路与软件路间的高压线走廊带,规划用地为绿地。根据工程所在区域以及穗府(1995)第58号文《广州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本项目所在区域为2、4a(大观路两侧)类区,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4a类标准。农村居住区和混合区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交通干线大观路西面35米区域执行4a类标准。本项目具体执行标准值见表2.6-5。表2.6-5项目建成前沿线声环境现状执行标准单位:dB(A)类别适用范围昼间夜间2混合区、商业中心区、居住区60504大观路西侧35米区域7055项目建设施工期间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各阶段相关标准,建成后执行《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中2、4a类标准,见表2.6-6。表2.6-6噪声排放执行标准时间主要噪声源噪声限值昼间(dB(A))夜间(dB(A))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施工期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7055执行标准《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项目建成后声环境功能区类别噪声限值昼间(dB(A))夜间(dB(A))2类60504a7055执行标准《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中2、4a类标准底泥(土壤)环境评价标准底泥(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参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及《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84)进行综合评价。水土流失评价标准本项目水土流失评价标准按照SL190-96《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中的指标进行评价,具体分级标准见表2.6-7。表2.6-7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表级别平均侵蚀模数(t/km2·a)平均流失厚度(mm/a)Ⅰ微度侵蚀<500<0.35Ⅱ轻度侵蚀500-25000.35~1.8Ⅲ中度侵蚀2500-50001.8~3.5Ⅳ重度侵蚀5000-80003.5~5.6Ⅴ极强度侵蚀8000-150005.6~10.6Ⅵ剧烈侵蚀>15000>10.6环境影响要素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本项目环境影响要素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见表2.7-1。表2.7-1环境影响评价要素识别环境因素新塘水库新塘水库与杨梅河连接段施工期运行期施工期运行期社会环境就业劳务★〇★〇社会经济★〇〇★〇〇居民健康◎〇〇◎〇〇城市发展◎〇〇◎〇〇生态环境城市生态景观◎〇〇◎〇〇水土流失◎◎〇〇◎◎〇〇陆生植被◎〇◎◎〇水生生物◎◎〇〇◎〇自然环境水力关系◎◎〇〇◎〇水资源利用◎◎〇〇◎〇环境地质◎◎〇◎〇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〇〇◎〇环境空气◎◎〇〇◎◎〇〇声环境◎◎〇◎◎〇土壤环境◎〇◎〇注:◎短期不利影响;〇长期有利影响;★短期有利影响;◎(〇、★)的数目多少表示影响程度的大小,数目越多,表示影响越大。分析表2.7-1可知:(1)工程建设对社会、生态及自然环境均会产生较大影响,施工期以不利影响为主,运营期以有利影响为主。(2)工程建设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以短期不利影响为主,对陆生、水生生物、水土流失影响较大、环境质量有较大影响。(3)工程运营期对环境的影响以长期有利影响为主,其中对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发展、保障居民健康、城市生态景观、水环境质量和水生生态环境均产生较大的有利影响。(4)临时弃渣场的环境影响以短期不利影响为主,主要影响为水土流失。本项目主要评价因子选择如下:(1)生态环境:评价因子拟选为植被现状、陆生动物现状、绿化现状、陆生生态问题及水生生态进行分析。(2)声环境:根据本项目特点,主要为施工期运输车辆和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拟采用等效连续A声级作为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量,采用等效连续A声级作为声环境影响评价量。(3)环境空气:评价因子拟选取NO2、SO2、PM10,其中NO2、SO2、PM10进行现状监测和影响评价,PM10进行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4)水环境地表水:水温、pH、溶解氧、CODCr、BOD5、氨氮、总磷、锌、砷、汞、铅、镉、六价铬、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粪大肠菌群等作为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评价因子,选取COD、氨氮作为水环境影响分析因子。地下水:选取地下水水位、pH、CODCr、氨氮、砷、汞、铅、镉、六价铬等作为现状监测评价项目。(5)底泥(土壤):pH、有机质、铜、锌、镉、汞、砷、铅、铬、总磷、总氮、矿物油、酚。(6)生态水生生态: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叶绿素a、底栖动物。陆生生态:陆地两岸各有乔木、草本、生物群落、种群结构、生物生长量。评价等级(1)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本项目所在功能区属于适用《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规定2、4a类区(周边临近现状道路执行4a类)。本项目主要的噪声源为水泵站噪声以及进出车辆噪声等,影响程度及影响范围均较小。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2009)中的规定,本评价噪声等级定为二级。(2)环境空气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环境空气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是根据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周围地形复杂程度以及当地执行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等因素来确定的。本项目主要大气污染物来自位于管理站柴油发电机废气。主要污染物为SO2和NOx,污染物排放量极小,根据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环境空气》(HJ2.2-2008),本项目环境空气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定为三级。(3)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建设后区内的植物种类会发生一定变化,但施工范围内现状以水面和林用地为主,经过长期的人为扰动,项目拟建址区域内没有生态敏感地区和珍稀濒危物种,项目拟建址区域的物种在当地大量存在,因此生物多样性不会显著减少。本项目工程占地面积0.3359km2,影响区域的生态敏感性属一般区域,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划分判据,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但由于本工程开挖和清淤扰动面积较大,所以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提升为二级。(4)地表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本项目污水为主要为工作人员及游客产生的生活污水,污水量为27m3/d,污水水质相对简单,可以达到《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三级标准,排入市政污水管网送往猎德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入珠江前航道。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环境》(HJ/T2.3-93)的有关规定,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由于本项施工期底泥开挖对地表水扰动较大,所以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提升为二级。(5)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本项目属于水利设施改造建设项目,项目所在区域的地下水属于珠江三角洲广州芳村至新塘地质灾害易发区,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项目场地周边的地下水不做饮用水功能,受含水层地形的起伏影响,其流向一般随地形的起伏从高处流向低处,最终汇入杨梅河;正常情况下,本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员工及游客的生活污水全部进入猎德污水处理厂,对地下水的污染主要是由于污染物迁移穿过包气带进入含水层造成。项目所在区域多为淤泥层和粘土层,层厚平均2.35m,渗透系数k=6.40×10-6cm/s,根据导则的分级原则,可判定包气带防污性能处于“中级”;该区域含水层渗透性较弱,地下水与地表水联系较少,各含水层之间联系不密切,说明含水层不太容易受到污染。若废水发生渗漏,污染物不会很快穿过包气带进入浅层地下水,对浅层地下水的污染较小。项目所在地区不是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源地准保护区,地下水不做为饮用水功能,但由于该区域为“地质灾害易发区”,因此将环境敏感程度界定为“较敏感”。污水排放量小于1000t/d,级别定为“小”,水体污染物主要为非持久性污染物(COD),水质复杂程度确定为“简单”由于本项目整治后,水库及杨梅河水位与整治前变化不大,对地下水的水位及流场也影响不大,按照地下水Ⅱ类项目评价,判定评价等级为三级。评价范围地表水评价范围本项目施工期施工废水经处理后全部回用于施工场内(如设备清洗、路面洒水等),运营期工作人员及游客生活污水通过市政污水管网排入猎德污水处理厂处理,处理达标后排入珠江前航道。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中的有关规定,本项目水环境评价范围可确定为:新塘水库上游汇水区域;新塘水库;新塘水库与杨梅河连接段区域;杨梅河2.5km区域(与连接段交汇处上游0.5km、下游2.0km河段)。地下水评价范围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确定为以项目为中心20km2的方型范围内的区域。环境空气评价范围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2.2-2008),本项目环境空气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定为三级,故本项目评价范围定为以项目边界为起点,向外延伸2.5公里范围。生态评价范围水生生态:与地表水环境评价范围相同。陆地生态:拟建工程规划红线范围,及红线范围向外延伸2.5公里区域。声环境评价范围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规定,本项目声环境评价范围确定为项目辖区边界外200米包络线范围内的区域。环境保护目标生态环境:保护周边土地资源、植被及动植物生存环境。声环境:保护工程周边居民集中区的声环境质量。水环境:保护评价水域内的水质及水生生态环境。环境空气:保护周边居民集中区的环境空气质量。本项目拟建址周边的主要环境保护敏感对象详见表2.10-1及图2.10-1。表2.11-1主要环境保护敏感对象(主要为施工期影响)敏感点名称性质与本项目最近边界距离受影响人口相对方位保护内容1中华永久墓园陵墓200米(距陵园管理处)约50工作人员新塘水库东面大气、声环境2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校210米(距岭南科技中心)约15000师生下游连接段东面3新塘村村庄600米约2000人下游连接段南面4新塘小学学校730米约1000师生5软件园集中办公50米约500工作人员新塘水库西面6杨梅河Ⅳ类水质目标1200米(距新塘水库边界)--下游连接段西面水环境注:按工程位置划分,本项目包括新塘水库上游段、新塘水库段和下游连接段3部分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天河智慧城智慧水系(东部水系)连通一期工程(2)建设单位: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天河科技园管理委员会(3)建设地点:广州市天河区天河软件园高唐新建区东部,包括旧羊山以南新塘水库上游段、新塘水库及新塘水库与杨梅河连接段。项目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N)23°10′29.49″,东经(E)113°24′44.69″。(4)主要工程内容:1)对新塘水库上游河道段进行综合整治,在满足防洪排涝要求的前提下,满足娱乐休闲的功能要求,整治长度约950m,总面积约11.2万m2;2)对现状新塘水库进行清淤,堤岸加固及改造,增加水库的库容,使新塘水库满足防洪排涝标准,保证防洪安全,并为下游连接段提供可靠补水水源;3)对新塘水库溢洪道口进行改造,新建泄洪闸,提高并控制水库蓄水水位,增加水库库容,提高雨洪调蓄能力;4)新开挖新塘水库与杨梅河(西边坑)连接段,长约1.2km,将连接段建设成为景观河涌及绿色生态走廊,总面积约14.3万m2;5)溢洪道口新建补水泵站及补水管道,为下游连接段进行补水;6)新建水循环泵站及补水管道,使新塘水库及上游河道内的水体循环,保证水质;7)工程范围内新建雨水收集利用及雨水入渗系统,结合绿地设置地下蓄水池等构筑物;8)在工程范围内进行景观建设,包括景观建筑物、绿道、栈道、广场、停车场等配套设施。(5)项目投资:工程总投资22554.4万元,其中工程部分投资22201.73万元,专项部分投资352.67万元(含水土保持专项费(含编制费)227.67万元,环境保护措施费125万元,大部分生态措施费用含在工程费用中。工程部分投资22201.73万元,其中建筑安装工程费17823.22万元(包括建筑工程费16335.58万元,安装工程费187.01万元,临时工程费1300.63万元);设备购置费166.7万元;独立费用2193.47万元;预备费2018.34万元。(6)项目性质:改扩建。(7)施工期:工程建设分工程筹建期、工程施工期及工程完建收尾期三个阶段,工程筹建期不计入总工期,主要完成施工征地及施工招投标工作。本工程采取分区分片方式,各片区同时施工,施工总工期计划12个月。工程现状天河智慧城位于天河区东北部,广州东北部生态屏障以南、广州大道北以东、广园路以北、大观路以西,北接中新知识城,西连珠江新城,南望广州大学城。本次工程位于天河软件园高唐新建区东部范围,工程范围为旧羊山以南新塘水库上游段、新塘水库及新塘水库与杨梅河连接段,约33.59万m2范围,工程范围见图3.2-1。(1)新塘水库上游段主要为苗圃及天然绿地,上游河道沿大观路西侧连入新塘水库。(2)新塘水库位于天河区新塘街大观中路,东面为大观路,西、南两侧规划地块为办公及村企用地,水库总水面面积约13.4万m²,下游通过排放渠连通杨梅河。水库东、南、西侧均为交通道路,北侧上游为绿地和旧羊山,东侧为大观路,南侧为软件路,西为园区内市政路。(3)新塘水库溢洪道位于水库东南角,大观路东侧,溢洪道沿大观路至北环高速北侧后接入西边坑。(4)新塘水库与杨梅河连接段位于云溪路与软件路间的高压线走廊带,规划用地为绿地,全长约1.2km,现状为苗圃及绿地,上为高压走廊。工程现状主要存在以下方面问题:一、水安全缺乏保障工程建设年代久远并缺乏有效的管理,目前新塘水库淤积严重、部分挡墙破损、加上周边建筑侵占水库用地,降低了水库的防洪调蓄功能,水库存在安全隐患,区域内水安全缺乏保障。二、水质较差新塘水库主要汇集区域内的天然降水,因城市建设扩张,周边土地处于开发阶段,周围人口逐渐增多等方面因素,目前水库水体能见度低,水质较差。三、水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智慧城流域位于天河区北部,降雨量丰富,加上地形优势,天河区大部分水库、山塘都位于智慧城规划范围内,水资源丰富。但由于区域位于山区丘陵地区,洪水来得快去得也快,加上区内水库、山塘调度运行还不够科学,致使大部分雨水形成弃水放入下游,造成水资源浪费,同时也增加了下游的防洪排涝压力。四、管理缺乏新塘水库主要作用原为防洪及灌溉,由于城市建设,水库基本已无灌溉功能。库区无明显管理范围,基本处于无人管理状态,周围违建(主要为大观路侧)较多。新塘水库与杨梅河连接段整段缺乏统一管理,苗圃为私人经营,苗圃内平时基本无人通行,不通视,存在治安隐患。五、水面率低,无法打造水景观生态廊道水库泄洪渠为溢流式泄洪,无水闸控制水位,水库无调节功能,枯水季水库上游存在露底情况,无法满足景观用水等相关功能。工程范围内水质质量无法得到保证,随着周边开发建设的进行,水环境日益恶化,形成水质型缺水,难以满足打造“幸福的宜居宜业新城区”的目标,更无法体现岭南水乡风貌特色。新塘水库上游及新塘水库与杨梅河连接段,现状虽然主要为苗圃和绿地,但缺乏管理,部分存在乱堆垃圾等现象,杂草丛生,十分混乱觉,缺乏景观性,区域内缺少人与自然的结合、水景观的建设,不能满足区域内景观需要。工程特性天河智慧城智慧水系(东部水系)连通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特性如下:序号及名称单位数量备注整治前整治后一、水文集雨面积km22.273.10新塘水库2.27km2,下游段0.83km2新塘水库多年平均径流量万m3184.5184.5丰水年(P=20%)径流量万m3267.5267.5平水年(P=50%)径流量万m3162.3162.3枯水年(P=80%)径流量万m390.490.4设计洪水流量P=5%m3/s47.6947.69新塘水库坝址处校核洪水流量P=1%m3/s66.5666.56新塘水库坝址处二、工程规模1、新塘水库上游段工程面积万m211.211.2上游长度km0.950.952、新塘水库工程1)水库水位校核洪水位m23.6023.71珠基高程,下同设计洪水位m23.3423.31正常蓄水位m21.7425.50景观最低蓄水位m21.50景观最高蓄水位m22.50防洪高水位m26.00坝顶高程汛期限制水位m21.50死水位m17.5017.502)水库容积校核洪水位容积万m355.7161.19设计洪水位容积52.1123.31正常蓄水位容积万m330.4944.67死水位容积万m30.150.15最高景观水位容积万m344.67最低景观水位容积万m331.27正常蓄水位时水库面积万m244.673)大坝型式水中填土均质土坝地基特性土基坝顶高程m26.00最大坝高m9.10坝顶长度m140坝顶宽度m404)泄水建筑物型式溢洪道堰型宽顶堰溢洪道宽度m5.60闸门控制堰顶高程m21.50消能方式设计下泄流量m3/s18.5(P=5%)校核下泄流量m3/s23.1(P=1%)6)放水涵涵管型式未知断面直径m未知涵管长度m未知设计过水流量m3/s未知进口底高程m17.50出口底高程m未知7)闸门6m×2.5m3、泵站3)A泵站景观塘循环补水泵站设计流量m3/s—0.05进口设计水位m—27.50出口设计水位m—31.502)B泵站灵感之湖补水泵站设计流量m3/s—0.05进口最高运行水位m—22.50进口设计水位m—21.50进口最低运行水位m—21.50出口设计水位m—29.004)C泵站景观塘循环补水泵站设计流量m3/s—0.29最高运行水位m—22.50设计水位m—21.50最低运行水位m—21.501)D泵站设计流量m3/s—0.082进口最高运行水位m—22.50进口设计水位m—21.50进口最低运行水位m—21.50出口设计水位m—24.004、新塘水库与杨梅河连接段河道长度km1.2三、工程永久占地工程永久占地亩493.32四、主要建筑物新塘水库水库堤岸改造km1.90水库堤顶高程m25~26水库亲水木栈道m1000溢洪道水闸座1新塘水库与杨梅河连接段堤型堤顶高程m20~26上游入口箱涵座1过路箱涵座3五、施工1、主体工程数量土方开挖万m322.62淤泥开挖万m34.00填筑土方万m316.69砼及钢筋砼万m31.532、主要材料水泥t2208钢筋t14173、施工期限4、劳动总工日万工日12.645、总工期月12六、经济指标1、静态总投资万元22554.42、总投资万元22554.4建筑工程(含临时工程费)万元17823.22独立费用万元2193.47预备费万元2018.34工程布置及主要工程内容主体工程平面布置及工程内容根据《广州天河软件园高唐新建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工程总体布局可分成三个区域:新塘水库上游段百花谷健身区,新塘水库段观光区,下游连接段生态幽谷区。工程布置见图3.4-1。(1)新塘水库上游段百花谷健身区:主要包括新塘水库至旧羊山脚段,该段设计保留现状3处水塘,并新挖7个水泡,合计共10个水泡(各水泡详细参数见表3.4-1),各水泡间采用浅水渠连接,使上游汇水通过水渠流入至新塘水库。表3.4-1新塘水库上游段及下游连接段水泡尺寸表新塘水库上游段10个水泡下游连接段14个水泡1#泡:1820.50㎡8#泡:1375.22㎡1#泡:1088.13㎡8#泡:248.08㎡2#泡:1449.66㎡9#泡:1870.09㎡2#泡:923.44㎡9#泡:314.77㎡3#泡:1152.01㎡10#泡:4869.04㎡3#泡:983.96㎡10#泡:311.33㎡4#泡:2302.86㎡4#泡:1425.63㎡11#泡:305.16㎡5#泡:750.69㎡5#泡:1357.53㎡12#泡:591.22㎡6#泡:567.28㎡6#泡:645.64㎡13#泡:310.08㎡7#泡:2017.53㎡7#泡:605.16㎡14#泡:588.85㎡水塘及水泡周边种植相应的水生植物,营造自然湿地效果,同时对上游来水进行一定程度水质净化,提高入新塘水库水体水质。新塘水库上游段平面布置详见图3.4-2。(2)新塘水库观光区:该段主要为新塘水库范围,主要提供人们活动、游玩、观景的区域。新塘水库段工程内容主要包括清淤、堤岸整治、溢洪道口改造,新建泄洪闸及绿化景观等。新塘水库平面布置见图3.4-3。(3)下游连接段生态幽谷区:该段主要为新塘水库与杨梅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