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必备2022年湖北省随州市考研政治测试卷(含答案)_第1页
考前必备2022年湖北省随州市考研政治测试卷(含答案)_第2页
考前必备2022年湖北省随州市考研政治测试卷(含答案)_第3页
考前必备2022年湖北省随州市考研政治测试卷(含答案)_第4页
考前必备2022年湖北省随州市考研政治测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前必备2022年湖北省随州市考研政治测试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多选题(10题)1.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主要内容之一。从实际出发指的是

A.要尊重和承认客观事实,努力排除个人主观随意性

B.要全面地看待问题,绝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深林,以偏概全

C.要发展地看待问题,决不能静止地僵化地看问题

D.要把现象当做入门的指导,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科学分析,揭示出事物的本质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多党合作的主要方式有()

A.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参加人大、政协参与管理国家和参政议政

B.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互派成员到对方担任领导职务

C.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通过多种渠道实行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D.吸收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中的优秀人才到国家机关担任领导职务

3.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包括

A.经济建设B.政治建设C.文化建设D.社会建设

4.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几乎都是以退却、失败而结束,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观原因是

A.敌我力量对比上,日军占很大的优势

B.国民党战略指导方针上的失误

C.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

D.将希望单纯寄托在政府和正规军的抵抗上

5.1905年至1907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和以康有为为代表的改良派,分别以《民报》和《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论战。这场论战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

A.要不要实行君主立宪B.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C.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D.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

6.关于资本的阐述正确的是

A.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B.资本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C.资本的本质不是物

D.货币、机器设备等商品本身并不是资本

7.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运输公司用于货物运输的汽车是该公司的

A.劳动对象B.固定资本C.流通资本D.不变资本

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转化”。这说明()

A.真理就是谬误,谬误就是真理,两者没有绝对的界限

B.对于一个确定的对象,真理与谬误可以互相转化

C.真理超出自己适用的范围会转化为谬误

D.谬误回归适合的范围会转化为真理

9.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两大问题是

A.农民的人均收入亟待提高

B.一亿农民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

C.“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亟待改革

D.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亟待建立

10.宗教的特点有()

A.宗教崇拜的是一种超自然的力量

B.宗教是自然和社会压迫的产物

C.在历史上宗教从未起过积极的作用

D.宗教是粗俗的唯心主义,而唯心主义是精致的宗教

二、1.单项选择题(10题)11.恩格斯指出:“人的思维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这说明

A.认识是主体的反映

B.认识是客体的反映

C.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D.认识的内容和模式是由客体提供的,

12.“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这种观点是()。A.A.强调认识对实践的作用

B.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

C.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

D.认为实践可以脱离认识

13.1946年,北平学生发动的抗议驻华美军暴行的斗争运动是()。

A.一二九运动B.一二一运动C.一二三○运动D.五二○运动

14.我们党要带领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关键是要抓好

A.经济建设B.政治建设C.社会建设D.党的自身建设

15.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首先提出于

A.1979年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

B.1980年《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中

C.1978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告中

D.1980年《目前的形势和任务》的讲话中

16.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确定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其中第二步是指

A.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B.到20世纪末,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C.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

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7.党的思想建设和理论建设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思想建设不提高到理论的高度,不从理论上解决问题,思想问题就难以真正解决。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根本原则是

A.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

B.反对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和主观主义

C.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

D.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相结合

18.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赢利,就必须使自己生产商品的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剩余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9.1894年11月喊出“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的是()。

A.洪秀全B.严复C.孙中山D.康有为

20.在中国革命进程中,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双重性质的事件是()。A.A.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接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D.赎买民族工商业归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所有

三、3.分析题(3题)21.结合材料阐述如何才能实现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

22.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深化改革,保持社会稳定,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大意义。我国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存在着明显的矛盾。我们必须从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实际情况出发,借鉴外国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的社会保障制度。试阐述社会保障制度的内涵、存在的弊端,以及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和建立的主要途径。

23.简答题: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2011年9月17日,上千名示威者聚集在美国纽约曼哈顿,试图占领华尔街。示威组织者称,他们的意图是要反对美国政治的权钱交易、两党政争以及社会不公正。10月8日,“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呈现升级趋势,千余名示威者在首都华盛顿游行,如今已逐渐成为席卷全美的群众性社会运动。

摘自:《看世界》(2011年10月31日)

材料2

据美国人口普查局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2010年美国贫困率为15.1%,贫困人口达到4620万人,为52年来最高。与此同时,社会财富高度向以华尔街为代表的少数富有的美国人集中。有数据显示,最富有的5%美国人拥有全国72%的财富。更让美国民众沮丧的是政治的现状。奥巴马政府曾承诺创造大量就业,但3年来并未兑现诺言。《华盛顿邮报》载文称,一方面是美国企业坐拥2万亿美元,一方面是近1500万美国人失业,政府无所作为。此前,奥巴马曾表示要变革华盛顿,但数据显示,迄今为止,奥巴马政府中已有328名官员经过“旋转门”进入商界,加入富人行列;去年离开国会的120名国会议员中,近1/3从事游说业。金钱左右美国政治的基础并未动摇。今年夏天,两党围绕债务上限上演的“政治秀”让美国民众对政治现实更感悲哀。最新民调显示,一向对美国政治制度引以为荣的美国人认为,美国正在错误的方向上越走越远。

摘自:《贫富悬殊激化矛盾“占领华尔街”渐成社会运动》《人民日报》

材料3

由少数人自发走上街头的“占领华尔街”活动,只10多天时间,就蔓延至150多个城市,汹涌的怒潮席卷了美国这个王牌的资本主义国家。这股怒潮,没有政治组织来领导,也似乎没有明确的诉求。但从千千万万个美国人民手举的标语牌和漫画牌来看,他们心中仇恨,的是腐败与贫富不均的两极分化,直指万恶的资本主义制度。有的还高举画有马克思《资本论》的标语牌,要求建立“社会主义的美国”。它雄辩地证明,资产阶级的贪得无厌和残酷剥削,造就了自己的掘墓人,敲响了自己的丧钟!资本主义国家宣扬自己“保护人权”、“民主自由”。但一旦民众稍有不满,其豺狼本性便暴露无遗。前不久的英国“街头革命”和正如火如荼的“占领华尔街”活动,当局便彻底撕下了“人权”、“民主”的面具,出动大批全副武装的警察,大批逮捕无辜者,对“闹事者”进行疯狂镇压。列宁曾说过,一个靠刺刀维持稳定的国家,离灭亡已经不远了。西方谚语也有言:“上帝要它灭亡,必先使它疯狂。”美帝国主义对外对内的疯狂,不过是它灭亡前的猖狂一跳!美国人民并没有吓倒,愤怒的烈火越扑越大,正在加速向四处燎燃。总有一天,资本主义制度会在烈火中焚毁,一种真正的“共同富裕”、“民主自由”的社会制度会在烈火中诞生。

摘自:光明网《“占领华尔街”敲响了资本主义的丧钟》

请回答:

(1)“占领华尔街”说明了什么问题?导致这一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结合材料分析,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

(34)

四、5.简答题(2题)24.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25.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五、3.分析题(0题)26.如何把握材料3、4所反映的思想与科学发展观的辩证关系。

六、单选题(0题)27.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社会主义现代化B.缩小和发达国家的差距C.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D.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参考答案

1.ABCD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四个选项均是正确选项。

2.ACD解析:政治协商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一动重要形式。政治协商,就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及各方面的代表人士,在共同遵守宪法和基本路线的基础上,就有关国家事务和地方事务的重大问题,进行各种形式的充分讨论,集中各方面提出的正确意见,采取协商一致的原则,解决问题。我国多党合作的主要方式有: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参加人大、政协参与管理国家和参加政议政;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通过多渠道实行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吸收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中的优秀人才到国家机关担任领导职务,实行多党合作。因此,A、C、D为正确选项。

3.ABCD解析:党的十七大新修订的党章明确确定:“必须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故选ABCD。

4.BCD国民党正面战场失利的主观原因是国民党战略指导方针上的失误;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将希望单纯寄托在政府和正规军的抵抗上;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敌我力量对比上,日军占很大的优势是客观原因。BCD选项正确。

5.BCDA是维新派与守旧派论战的内容;论战的内容围绕着三民主义的三项内容进行。BCD选项正确。

6.ABCD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资本的本质。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总是通过各种物品表现出来的,但货币、机器设备等商品本身并不是资本,只有当他们被资本家占有,并当做剥削工人的手段时,它才转化为资本。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人与人之间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故ABCD为正确选项。

7.BD【参考解析】:运输公司用于货物运输的汽车是劳动工具,属于劳动资料,是固定资本,也是不变资本。

8.CD

9.BC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两大问题是:一亿农民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亟待改革。BC选项正确。

10.ABD解析:宗教作为一种有阶级性的社会意识形态或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是自然和社会压迫的产物。在社会历史上也曾经被人民群众用来反对剥削阶级的统治,因而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宗教消灭的前提是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高度发达。

由于宗教夸大某种神秘的精神力量,因而是一种唯心主义,但这种唯心主义是以盲目的、直观的崇拜,而不是以严密的逻辑推理为特征的,因而是粗俗的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夸大某种精神性的力量,就好像宗教崇拜上帝一样,因而在这一意义上说,唯心主义也是一种宗教,它所崇拜的是一种主观的或者神秘的精神力量,但这种宗教是以严密的逻辑推理为特征的,因而是精致的宗教。因此,正确选项为ABD。

11.C

12.B题干是孔子在知行关系问题上的典型观点,是强调行(实践)在检验“言”(认识)中的作用。本题选B

13.C

14.D

15.A[答案]A

[分析]本题意在考查考生对邓小平有关重要著作的了解情况。考生要注意掌握邓小平有关代表性著作或代表性观点的出处。

16.B解析: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我们国家确立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其中前两个战略目标已经实现。考生对此要熟悉“三步走”的具体内容。其中选项A是第一步的战略目标,B是第二步的战略目标,C是第三步的战略目标,D是总的战略目标。

17.C解析:党的理论建设的确要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但由于照抄、照搬马克思列宁主义曾经使中国革命遭受巨大的挫折,才在整风运动中提出要反对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和主观主义,因此A、B都不准确。毛泽东从经验教训中得出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的原则,并在《矛盾论》和《实践论》中论证了这一党的理论建设的根本原则。

18.D[答案]D

[分析]考查对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关系的理解。每个生产者生产商品耗费的劳动时间是个别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意味着生产者在生产商品时的各项消耗低于社会(部门)平均水平,其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又按照较高社会价值出售,这样的生产者当然会获得更多的赢利。

19.C解析:孙中山具有顽强的革命精神,他首先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不断摸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并始终坚持奋斗,不愧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因此,正确答案是C。选项A,洪秀全是太平天国的发起者和组织者,建立了太平天国农民政权。选项B,严复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选项D,康有为是中国第一批探索宪政的人。

20.B没收官僚资本具有双重的革命性质:一方面反对官僚资本就是反对买办资本,这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另一方面反对官僚资本就是反对资产阶级,义带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21.要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第一次飞跃首先要在实践的基础上观察大量生动的现象尽可能地占有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把现象作为入门的向导李时珍就是四处搜集各种写作《本草纲目》的材料。其次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透过现象揭示本质因为只有认识了本质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现象也才能指导实践。从现象进入本质是认识的深化但不是认识的结束还要继续深入研究更深层次的本质。李时珍对材料进行了深入的加工不仅发现了许多新的理论而且还纠正了不少以往理论上的谬误。而要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首要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第一次飞跃,首先,要在实践的基础上观察大量生动的现象,尽可能地占有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把现象作为入门的向导,李时珍就是四处搜集各种写作《本草纲目》的材料。其次,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透过现象揭示本质,因为只有认识了本质,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现象,也才能指导实践。从现象进入本质是认识的深化,但不是认识的结束,还要继续深入研究更深层次的本质。李时珍对材料进行了深入的加工,不仅发现了许多新的理论,而且还纠正了不少以往理论上的谬误。而要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首

22.(1)社会保障制度的内涵。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对企业收入、个人收入和国家财政收入进行再分配使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的一种社会安全制度。其实质是通过对不同企业之间、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财富的再分配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保证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进行和维护社会稳定。社会保障制度包括诸多方面的内容它们构成一个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以下基本内容。第一社会保险。这是以国家立法为后盾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同参与在劳动者因失业、年老、疾病、工伤等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机会或劳动能(1)社会保障制度的内涵。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对企业收入、个人收入和国家财政收入进行再分配,使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的一种社会安全制度。其实质是通过对不同企业之间、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财富的再分配,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保证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进行和维护社会稳定。社会保障制度包括诸多方面的内容,它们构成一个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以下基本内容。第一,社会保险。这是以国家立法为后盾,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同参与,在劳动者因失业、年老、疾病、工伤等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机会或劳动能

23.“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是美国民众自发谋求更好生活的一次努力也是草根阶层试图影响决策的一次重要尝试。它充分说明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已经越来越尖锐。导致这一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具体表现在阶级关系上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表现在生产商是个别企业中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只有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取而代之才能根本解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是美国民众自发谋求更好生活的一次努力,也是草根阶层试图影响决策的一次重要尝试。它充分说明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已经越来越尖锐。导致这一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具体表现在阶级关系上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表现在生产商是个别企业中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只有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取而代之,才能根本解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

2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实现了认识论上的革命性变革是能动的反映论。(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并作为全部认识论的基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十分强调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把主体理解为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把客体理解为既是认识对象又是实践对象认为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最重要的是实践关系主体为了改造客体才去认识客体而且只有在改造客体的实践中才能认识客体。这样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就揭示了认识是主体通过实践积极能动地反映客体的过程。(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揭示出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辩证过程。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认识过程的辩证法认为认识过程与实践过程是联系在一起的不仅有从客体到主体的反映过程而且有从主体到客体的实践过程。并且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个发展过程。是一个贯穿着主体与客体、认识与实践、感性与理性、真理与谬误、绝对与相对等一系列矛盾运动的发展过程。总之由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实践的观点和辩证法的观点它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的观点揭示了认识的本质是科学的认识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实现了认识论上的革命性变革,是能动的反映论。(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并作为全部认识论的基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十分强调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把主体理解为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把客体理解为既是认识对象又是实践对象,认为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最重要的是实践关系,主体为了改造客体才去认识客体,而且只有在改造客体的实践中才能认识客体。这样,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就揭示了认识是主体通过实践积极能动地反映客体的过程。(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揭示出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辩证过程。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认识过程的辩证法,认为认识过程与实践过程是联系在一起的,不仅有从客体到主体的反映过程,而且有从主体到客体的实践过程。并且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个发展过程。是一个贯穿着主体与客体、认识与实践、感性与理性、真理与谬误、绝对与相对等一系列矛盾运动的发展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