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科书编排思路与教学建议A_第1页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科书编排思路与教学建议A_第2页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科书编排思路与教学建议A_第3页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科书编排思路与教学建议A_第4页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科书编排思路与教学建议A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科书编排思路与教学建议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站在这里,我心里很是忐忑。下面我就把假期里的学习和大家一起分享和交流,希望能对在座的各位老师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我今天的交流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六年级教材的编排思路;第二部分:教学建议。(见PPT2)第一部分:六年级教材的编排思路六年级上册共设置八个单元,六下安排的是六个单元。这是非常用心的一个设置,因为到了六年级下册的时候,孩子即将毕业。留有充足的时间给他们,让孩子们可以去做非常美好的毕业设计。下面我首先从六个方面来和大家交流六年级教材的编排思路。(见PPT4)一、整体认识:单元是年段的一部分,单元中的各栏目是单元体系中的一部分。单元导语、课后思考练习题、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等栏目作为一个整体,阅读与表达的方法、能力有机联系、相互促进。见PPT5教材整体阅读建议:读懂单元导语中的语文要素,明确基本的学习要求和单元教学目标。课文、课后思考练习题、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中的栏目,与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建立联系。在考虑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相互关联时,要重视其相对的独立性。二、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测览,“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统编本"教材特别重视阅读教学,以各单元课文的学习为主,辅之以"阅读链接"共同构建一个从"教读课文"到"自读课文"再到"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精读课与略读课的区别在哪里呢?精读课一般要求讲的比较细,功能是举例子,给方法,举一反三,激发阅读的兴趣.略读课主要是学生自己读,把学到的方法用到阅读实践中。以泛读和自主性阅读为主。“阅读链接”侧重某篇课文或单元主题关联的文学作品的延伸阅读有作品片段,有整篇文章,还有活动题材。文体范围多样:有散文、诗歌、文学评论等。阅读链接的阅读要把课后思考题与课文内容学习结合。它是课内阅读的延伸,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监测阅读的效果。注意引导迁移运用: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三、单元双线体系结构:双线体系即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我们来翻看教材发现每个单元的单元导语把这两方面表述的非常清楚。(见PPT14,15、16)每个单元设有“导语”,在单元导语中明确语文要素;单元中的某些课文落实语文要素,贯穿着方法的学习和运用;课后思考题,及语文园地中安排的“交流平台”栏目,进一步强化语文要素,梳理总结,提炼学习方法;某些单元的“词句段运用”和“习作”还引导学生实践运用本单元学习的方法;各部分内容环环相扣,相互配合,使每个单元形成一个系统。四、读写并进:(见PPT18,19,20)本套教材按照阅读与表达并重、同步推进的思路综合编排。既有书面表达,也包括口语表达。“读写并进”体现“阅读铺路,由读到写”的编排原则,意在引导学生将阅读中学习的表达方法,用于自己的习作实践。(一)“读写并进”编排的解读建议:阅读、习作有各自的任务,各自的发展规律,不可有偏重。主张适度的读写结合;教学过程中,注意读与写的互相迁移。3、从读学写、以写促读,只是提高习作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而非唯一途径。(二)统编教材书面表达的内容与呈现方式:1、阅读单元中安排的习作训练;2、三年级开始每册编排的一个习作单元;3、课文后面的小练笔;(见PPT26,27)小练笔的教学建议:随堂完成,时间不必太久。以学生评价为主,教师可不做详细的评价与修改。4、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栏目中的练写。(见PPT28,29)为提高书面表达在教材中的分量,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栏目中增加了练写题目的设计——以本单元课文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发现有价值的语言规律与现象,加强段的综合练习,将语文学习引向生活实践运用。书面表达总体要注意的问题:书面表达要避免加重学生的负担;练笔要区别于习作,形式更加灵活,激发练笔兴趣。五、生字识写:我们看一个识字、写字的表,(PPT31)识字的高峰处于低年级,这是按照课标来安排的,到了六年级,我们发现少了一个柱状图,因为到了五下,我们已经完成了3000个认字的任务,所以六年级的重心是写字方面。所以到中高年级可能识字不是重点,但是对写字以及准确地运用汉字,可能也是我们的重点之一。因为到了中高年级,可能学生表达的机会多了,他在运用汉字的时候有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同音替代、错别字等等。那么就需要我们中高年级,把学生写字以及运用汉字的能力持续地培养起来。六年级上册要求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建议在学生独立书写的基础上,指导不容易写好和容易写错的生字,把字写正确、端正、整洁。随堂练习,留有充足的写字时间,汉字识写与口语交际、写作相结合。六、综合性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基于此,《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首次就“综合性学习”提出要求一一“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并把“综合性学习”列入基础教育的各个学段,成为语文课程目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已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教学内容。我们先来了解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特征:它是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是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是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建议:1、联系学习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学习活动。2、学习活动中突出学生的自主性,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教师起指导作用。3、学习活动宜采用学习共同体的形式,强调合作精神。4、学习活动的设计提倡与其他课程相结合。鼓励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活动。重要建议:跨学科学习,也要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综合学习的流程主要分三步:(见PPT36)1、以任务为驱动引导了解综合性学的内容、要求。2、处理好课内和课外学习活动的关系,加强过程性指导和评价。3、搭建展示平台,引导交流分享学习的成果。第二部分:教学建议以上是我和大家交流的教材编排思路。接着我就从文化奠基、思维发展、文体意识和小初衔接四方面和家进行教学建议交流。教学建议之一:文化奠基谈到文化奠基必然先想到传统文化:古诗词、文言文。部编语文的古诗文篇目增加了。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有古诗文132篇,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占课文总数的30%左右。古诗文在这套教材里的丰富性体现在各个方面,一个是数量比较多,还有一个就是它安排的这个板块所在的位置也比较多,有的是以课文的形式出现,有的是在“日积月累”里,有的是在“阅读链接”里。六年级下册,还专门安排了一个版块叫“古诗词诵读”。当然,它排在不同的版块,那么教学目标和要求就应该有所差异。比如,“日积月累”主要是让学生背诵、积累,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对诗人表达的感情不要求统一掌握,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进一步探究,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我们的六年级上册的教材交流平台不再与单元一一对应,它重在梳理方法。比方六年级上册这个“交流平台”里面,有画面感的诗句可以通过想象去体会。多了解一些文化常识,也有助于我们理解古诗词的意思。学生借助注释去理解,然后他自己发挥想象去体会情感。这样总结了小学阶段学习古诗、古文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方法,希望学生能够达到一个什么程度。那么到六年级下册,我们“词句段运用”里边又可以看到这样的一些要求。比方说“说说哪些事物在古诗中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我们就可以发现到六年级古诗的安排,不再像低中年级那样。就是说古诗的安排也是这样由易到难,是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序列。这里边的一个练习活动,体现了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之间的关系。比方六年级下册教材安排的这个题目——借助文言文里学过的生字推想词语的意思。以前我们一般是用现代语词的意思去理解文言文,那么这里我们反过来。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我知道了“汤”有“热水的意思,所以便可推知“赴汤蹈火的意思。再看我们在文言文里面恰好学过“走”的意思是“跑”,那么再来看“走马观花”,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可能就更加准确。所以就是通过这样的一些小活动,我们引导学生去发现语言之间的这种内在联系,让他们能够受到文化的感染和熏陶。对古诗词、文言文的总体教学建议有哪些呢?根据年段特点和板块功能,落实古诗文的教学目标.古诗词课文的教学:低年段:朗读、背诵、初步感知;中年段:借助注释理解诗意;高年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古诗词诵读”板块:增加积累、近移方法。.中、高年段文言文课文的教学:中年段:正确朗读,借助注释把握文的内容;高年段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稍有进阶性要求。.“日积月累“板块的教学:主要目的是进步增强语感、形成积累,要求低于课文,不必深挖文本内涵与作者情感.把握古诗文课文与语文要素之间的关系:古诗文的编排,主要考虑与单元人文主题的匹配,教学中,不需要强行与语文要素建立联系。古诗词教学建议:.宜以朗读、背诵为主,注意读准字音。熟读成诵,有助于培养语感,“读书百遍,而义自见”。朗读中不必语气夸张,也不要过度强调停顿、音调等因素。读准规范字音,不必强求“押韵”而将问题复杂化。《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敕勒歌》: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正如明・陈第《毛诗古音考》所说: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也。.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感受,不宜过多依赖多媒体手段。如: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买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舟。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疏通诗意时不一定要逐字翻译,亦可回避格律、用韵等知识。文言文教学建议.关于文言文朗读时的停顿问题:“句读”: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须停顿处为“读”。句中停顿不一定存在唯一答案,但存在不能断开之处,需注意区分。读好停顿与理解文意,二着相辅相成。.不必特别进行古代汉语知识的讲授,或要求学生强记字词释义。随文讲授简单基础的、对理解文本意思有帮助的基本常识。.建议教学中不要轻下定义。难以甄别资料来源和可信度的情况下,使用定义性的说法。如:“文言文的特点是用语简洁”?文化奠基之二民风民俗:传统节日(课文、词句段运用、习作)、传统艺术。我们六年级下册“民风民俗”单元,虽然老舍写的《北京的春节》、沈从文先生写的《腊八粥》,可能跟我们孩子的生活稍微有一点距离,但是我们反而可以从那个时代和现在的对比中,更能够体会到文化的延续、传承和变迁。这个单元的后面设计了这样的一些活动,比方说“你知道下面这些习俗的寓意吗?你还知道哪些寓意吉祥的习俗?”我们就是要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传统文化。其实像这样的文化元素,它不光在我们的教材里边,在生活中也比比皆是。比方“过年的时候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就是让学生去体会,为什么过年的时候妈妈非要让我吃年糕,它是有吉祥的寓意在里边的。让学生体会到,这些平常看起来不起眼的传统生活方式,实际上都有一些文化的含义在里边。这个单元的习作,我们也是来写家乡的习俗。让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的风俗,或者是写他经历的活动,还可以去对某些他觉得不太妥当的一些习俗做一些批判,或者是发表一些自己的观点。比方说我们每次过年的时候,都会看到自媒体讨论说有的地方女性不让上桌。即使是远道而来的儿媳妇儿,可能也不让上主桌吃饭,只能是女眷一起在小桌子上或者是在厨房。如果孩子对这样的习俗有自己的想法,那么他可以在这个习作里边来发表,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切判断。就是在习作交流的基础上,探讨好的习俗如何去传承,一些相对来说比较落后的,怎么去改进使得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文明。非常巧,教本里的这几篇文言文,都反映了古代的传统艺术,比如古琴、国画,还有围棋。那传统书法呢,在高年级有一个呈序列的安排。在口语交际里边,我们引导学生“聊聊书法”。我们知道有很多孩子对书法是感兴趣的,自己练书法。有的孩子不练书法,他可以去搜集一些古代书法家的故事等等来了解。通过这样的一种途径,既能够发展口语交际能力,又可以通过交流,对于书法这种艺术形式有更深入的认识。大家看(PPT55)这里全都是出自戏曲的词语,比方“跑龙套”“唱白脸”。那小孩儿可能就想,自己平常在家里,爸爸妈妈“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他用得很娴熟,但是他不知道“唱白脸”的来历。如果他能回溯,去看一下“唱白脸”原来是这个意思,可能还会引发其他对传统戏曲的兴趣,我想这也是非常好的一个方向。比方里面还有“花架子”“打圆场”等等,都是非常常用的词语。这个里边,就是我们从词语的引申义和现在使用的含义出发,再去回溯它的本意,看它在戏曲里边的本意是什么。这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活动。如果我们经常这样,一类一类地引导孩子深究词语的本意,去看看它的来龙去脉,我想里边不光是有文化的含义,他以后再遇到词语的时候,他可能都会有别样的感情,他就会去想一下,这个词语到底是什么情况呢?这个成语到底是源自哪儿呢?我要去看一看。我觉得这些都应该是非常好的思路,引导学生去学习词语。文化奠基之三革命文化。统编材革命文化题材的备课建议:.注重提高思想教育的实效性,谨防形式化的说教。.减少“讲课文之后就受到什么教育,受到什么启发”等生硬空洞的教学模式。.课文是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的统一。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发掘课文的思想性,与课文内容建立关联,而不是游离于文本之外。.六年级教材,侧重从体会表达方法设计课程内容,体现综合性,实践性。革命文化题材单元的教学建议:.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明确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训练目标有哪些,目标如何落实。.指导学生理解、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探索和把握作者的思路,了解作者是怎样表达思想情感。.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找到他们与作者的思想感情相通之处,在字、词、句、段、篇和听、说、读、写、思维训练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受到思想感情的熏陶。.感受人物形象和高尚品质,学习运用文章的表达方法,在语言文字和情感方面都有所得。文化奠基之四:多元文化:外国文学名著。关于下面文体教学要讲到,在这里就不再作赘述教学建议之二:思维发展。那么,思维发展主要是发展哪几个方面呢?具体地,有关于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创造思维这样几个方面。我想在小学阶段,我们谈论的比较多的可能是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逻辑思维的这个部分,我在今天就不多说了。这里边,我主要来谈一下形象思维。形象思维呢,有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对它有一个误解,就是因为好像有这么一句话说“学生的某一个年龄段就是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这句话是广为流传的。我想,对这句话我是这么理解的,就是它的这个过渡是指的:学生在这个阶段,它的抽象思维可以集中发展,或者是已经达到成熟了,可以比较快速地发展了。但是这个我想并不意味着形象思维就可以放到一边,我们就全力以赴去发展他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因为在我们的语文学习里边,特别是文学作品的阅读上,形象思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它是非常有语文课程特点的一个表现。在想象的基础上,我们提示的主要是联想,就是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我们这里边选的有《草原》,还有宗璞的《丁香结》等等。这里边很突出地体现了一些作者展开联想,以及我们引导孩子怎么展开联想的一些题目。那么在交流平台里边,我们也提示学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可以结合课文的内容去联想到更多。可能比方说,他读《丁香结》,看到作者由丁香结引发了人生的思考,那他可能想到他们家门口种的这个梅花,引发他自己的思考,引发它自己的联想。所以这个单元,我们主要是从这个点切入,去引导学生发展他的形象思维。第七单元也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这里边就又有一点拓展,除了借助文字想象画面,那后面我们还有类似这样的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内容要选做:听一听自己喜爱的音乐,展开想象和联想。实际上,音乐是很富有画面感的,除了语言文字可以激发我们的想象和联想,音乐同样可以做到这一点。所以我们希望有这样的一些活动,引导学生知道他也可以这样去尝试、去运用。在表达的这个部分,我们激发学生想象的内容就更多了。每一册都有想象类的作文题目,到六年级下册我们写的想象类的文章可能是比较有难度的,就是类似科幻,这个话题是“插上科学的翅膀飞”。基于科幻小说的一些母题,比方说“穿越时空”“科技对人类的影响”等等,设计了这样的几个学生比较好切入的点,让学生打开想象。细心的老师以后读这个教材可能会发现,教材在所有的这个想象类的习作里边都没有提过“合理”这个词。因为编者认为,想象类的作文最主要的就是要让学生打开想象,无拘无束地想,天马行空地想。这个想象的合理性,不应该由我们老师来评判,因为每个人都想象都是有局限的,就像以前我们看的故事,可能一个农夫想象皇帝的生活,无论如何他也想象不出皇帝的生活是如何奢华。他可能想像皇帝每天肯定要有八个大白馒头吃,吃到撑,可能用的斧子都是金斧子,他就没有办法超出他自己的生活经验,超出他自己的阅历去展开想象。但是每个人的生活经验是不同的,所以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不同的想像。所以在任何时候,我想我们不应该用“这怎么可能呢?”这种话去判断学生想象的合理性。如果是用这样的话去判断的话,那像四年级上册的诗歌里边,太阳都是绿色的,如果用这种所谓的合理去作为尺度的话,那诗人的这句话就不成立了。所以我们如果用合理作为一个重要依据判断学生,那么唯一的可能就是会束缚学生的想象。那我们要做的是什么呢?是不是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呢?我想老师要做的是基于学生想象的内部文本、内部逻辑的自洽。学生自己写的这个东西不能前言不搭后语、前后逻辑不通。学生自己可以先想开去,但是在想开去的前提下,他自己应该是自洽的,自己应该有一个内在的逻辑,如果我们读者发现他内在逻辑不通,我们就告诉他“这个地方可能跟前面有矛盾”“没写清楚”“想的有点问题,还可以再继续”。我想建立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可能会更有助于我们的学生怎么去打开想象、展开想象,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维度去引导学生。教学建议之三:文体意识。假期培训时老师问了一个问题:《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同样的问题问大家。说明文?还是演讲稿?不同的文体行文的方式不同,表现手法自然不同。教学的着力点,侧重点当然不同。陈先云在部编教材培训会上的主题讲话《增强六个意识,教好部编小学语文教材》,把“六个意识”推到了一定的高度。这六个意识是:国家意识,目标意识,文体意识,读书意识,主体意识,科研意识。为什么要强调“文体意识”?我们教材里有很多这种文体单元,比如四年级上册的“神话”单元。神话的特点是什么?充满神奇的想象,有个性鲜明的人物,然后是古人创造的故事,表达的是他们对于世界的认识。所以学生如果在读神话的时候,能够知道读神话主要从这几个点切入,知道神话是虚构的。不像以前那样,学完“盗火”的故事,然后学生真的以为火就是这么来的。在教学中,我们应让学生明白诗歌、记叙文、说明文、小说、散文等不同文体概念及相关知识。就记叙文来说,最基本应让学生明白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或状物、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它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六要素等等。小说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虚构,是用典型环境和具体情节表现人物。环境情节人物,是小说的三大要素。散文,在真实的基础上可采用艺术手法,形散而神不散等等。说明文的侧重点在说明方式,学习作者是怎样把一样事物说清楚说明白的,是怎样把那样事物具体生动的表达出来的。童话侧重于想象。学习童话侧重于学习作者是如何展开丰富的想象把故事展开的。所以不同的文体应体现出不同的阅读方法和教学方法。现代不能像散文一样教,不能像散文一样学,这个是要做出区别。它的区别是什么?在交流平台里有提示学生——情感,读起来有节奏感。民间故事,都是我们学生可能平常接触到的文体。那民间故事它的特点是什么?它是口耳相传,用于讲述的,它跟书面语的语体色彩完全不一样。我们可以看到,如叶老的《牛郎织女》,是用文字记录口头文学,所以它的这种口语语体色彩还是非常鲜明的。所以在这个单元里面,我们就是让学生讲故事,口耳相传,去体会这种民间故事的特点,然后还可以添油加醋去讲,还可以讲不同的版本,这也是民间故事的特点。叶老的《牛郎织女》的故事跟其它那些版本的差别很大,编者选择的这个版本相对来说比较适合给小孩子讲。六年级上册安排了“小说”单元,它主要指向的是鲜明的人物形象。小说里边,它一般就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目标,所以我们让学生在读这些短篇小说的时候就要去体会鲜明的人物形象。怎么体会呢?有一些情节、环境描写等,都要让学生有初步的了解。这个单元安排了三篇课文,共同的特点就是人物形象鲜明,情节引人入胜,而且非常地善于设置悬念。它的结尾都非常有特点,读到那儿陡转,让我们知道原来是这样,之后就陷入深深的沉思。小说单元的教学有一个相对来说比较浅显的定位,我想不要把它做得太高,因为到了中学阶段,把小说作为一个单元来学习也是在九年级才出现,七八年级也只是把小说放在不同的单元里,单篇来学习,所以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学生可能之前品味人物形象,他可能是当故事在读,那以后在读小说的时候,知道这是小说,知道像小说一样读,然后能看出那么一点儿门道,我想对我们小学生来说已经是一个很好的基础了。同样是小说,六年级下册是长篇小说。那么长篇小说在六年级上册短篇小说的基础上有哪些提升呢?他就是体会人物形象的基础上,要去评价人物。你觉得他是什么样的人?你能找到自己和身边伙伴的影子吗?让学生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展开交流。从交流平台里可以看到关于这个单元的一个思路。“从小说中的很多地方都能看出他的这个特点”,这句话暗含的是什么的?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