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z.第六章中国经济社会开展的资源瓶颈与环境约束本章通过介绍我国自然资源相对稀缺性及其消耗特征,比拟了资源的相对丰裕程度,全面分析了当前经济开展所面临的资源瓶颈,解读了中国面临的环境压力和经济开展的环境约束。一、中国的自然资源及其消耗特征中国的自然资源和它的消耗特征可概括为:资源丰富,但是人均拥有量低,时空分布不平衡;资源利用效率低,数量巨大,呈快速增长,同时一些主要资源对外依存度大。〔一〕中国自然资源的特征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以及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疆域辽阔,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于世界第3位。领土及领海跨越寒温带、暖温带及亚热带、热带四个气候带,气候复杂多样;地质构造过程复杂,地表形态丰富。这些自然条件十分有利于各种自然资源的形成和开展。因此,中国资源总量和类型都是十分丰富的,很多自然资源的蕴藏量在世界上位居前列,可以说是一个资源大国,但具体分析,却有许多明显的缺乏。1、总量丰富,人均资源相对缺乏中国自然资源总类繁多,资源绝对数量可观,按资源总量计算,我国耕地、森林、草地、淡水、矿产等自然资源都位居世界各国的前列。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按人均计算,中国大多数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人均国土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耕地、森林、淡水等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和三分之一〔如图6-1〕。图6-1中国资源人均量相对世界平均水平的比例数据来源:?国际统计年鉴2010?2、自然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平衡,资源分布与经济区域构造不匹配中国地处东亚季风带,降水在时间上分布极不平衡,冬季相对枯燥,旱灾频繁,危害作物生长或增加成产本钱;夏季雨量丰沛,很多地方洪涝成灾,造成滑坡或泥石流,危及人民生命和财产平安。中国自然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也很不平衡,尤以水资源、能源和矿产资源更为突出。中国83%的水资源集中在占全国耕地38%的长江流域及以南部地区,而黄河、淮河、海河、辽河等流域,耕地占全国42%,水资源却仅占9%;80%的矿产资源分布在西北部,石油和煤炭的75%以上分布在长江以北,而工业分布却集中在东部沿海,能源消费也集中在东部。3、自然资源中,低劣资源比例较高,资源缺口较大,矿产资源对国民经济开展的保证程度差中国的一些重要的资源,例如铜矿和铁矿资源虽然总量能够满足目前社会生产的需要,但由于其中富矿比例很少,仍需要进口相当的富矿,才能弥补国资源的缺陷。据预测,到2010年,45种矿产资源中,能够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需求仅有一半,而石油、天然气等17种矿藏不能保证或品种上存在缺乏,需要不同程度的进口以弥补国供给缺乏;铬、钴、铂族、钾盐、金刚石等5种矿产则严重缺乏,完全依赖进口。〔二〕中国自然资源的消耗特征总体来讲,中国的资源消耗特征可归纳为以下几个要点:1、资源消耗量大,绩效较差中国科学院?2006年中国可持续开展战略报告?选取一次能源、淡水、水泥、钢材和常用有色金属的消耗量来计算节约系数,对世界上59个主要国家的资源绩效水平进展了排序,结果说明丹麦是资源绩效最好的国家,中国仅排在第54位,属于资源绩效最差的国家之列。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中国的经济开展至今仍然奉行一种粗放型的、以能源资源投入为主的增长方式,而不是以技术进步换取生产效率。与其它国家相比,中国仍然处于十分粗放的开展阶段。2006年中国经济增长10.7%,增速已连续四年保持在10%或者多一点。但是经济增长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2006年,按现行汇率初步测算,中国GDP总量占世界的比重约5.5%,但重要能源资源消耗占世界的比重却较高,比方能源消耗24.6亿吨标准煤,占世界的15%左右;钢表观消费量为3.88亿吨,占30%;水泥消耗12.4亿吨,占54%。2006年中国主要矿产品煤炭、石油、铁、铜、铝的消费量分别为23.7亿吨、3.20亿吨、4.04亿吨〔生铁〕、361万吨〔精炼铜〕、865万吨〔精炼铝〕,占世界消费量的比重分别为38.6%、9.0%、46.6%、21.1%和25.4%。近十多年来,中国的资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但与兴旺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2、水资源消耗总量增加,利用效率偏低中国总供水量有增加的趋势〔如图6-2〕,其中地下水供水量根本保持不变,地表水供水量与总供水量变化趋势一致,增加的供水量主要为地表水。从人均用水量变化趋势中可以看出〔如图6-3〕,人均用水量在400-450立方米/人之间,变化幅度较小。图6-2 2000-2008年中国供水量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9?图6-3 2000-2008年中国人均用水量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9?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农业生产是中国水资源消耗的大户,约占中国全部水资源消耗62%〔如图6-4〕。灌溉方式属粗放型,渠道防渗能力低,灌溉水利用系数在西北多数地区仅为0.45左右,东南沿海兴旺地区仅0.6左右,而兴旺国家到达0.85左右;工业用水量大,万元GDP用水量高达399立方米,兴旺国家仅为55立方米;水的重复利用率多数地区小于0.4,而兴旺国家到达0.7左右;城市居民用水较少依靠市场配置,普遍节水意识淡薄;自来水管网漏失率达21%,而兴旺国家仅为5%-10%。图6-4 2008年中国水资源消耗构造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9?3、煤炭是中国能源消耗主体,且煤炭资源前景不容乐观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07?,2006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年产量约为23.8亿吨,也是最大的煤炭消费国,消费量约为23.7亿吨。中国的煤炭消费量连续三年都以每年将近2亿吨的速度增长,产量也根本保持着这一增速。当前,煤炭是中国能源消费的主体,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70%左右,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40个百分点。目前我国的电力还是以火电为主,占总发电量的80%左右,而煤电又在火电中占据绝对主体地位。按目前的消耗水平,现有的煤炭探明储量,仅能维持大约50年的消耗;根据目前的资本情况,到2015年中国的煤炭消耗可望增加到每年30亿吨,这将进一步缩短现有煤炭资源能够维持的时间[[1]Tcrway,A.,中国的能源与环境——经济开展的两大制约因素[J].世界环境,2006(4):第71-77页.[1]Tcrway,A.,中国的能源与环境——经济开展的两大制约因素[J].世界环境,2006(4):第71-77页.4、石油消耗量不断增加,对外依存度高石油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石油为主要燃料和原材料的工业部门的产值约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6左右。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开展,中国石油消费量也迅速增长,2009中国石油消耗量已接近4亿吨〔如图6-5〕。图6-5 中国石油消耗量变化趋势数据来源:资源网:.lrn./。图6-6 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变化趋势数据来源:资源网:.lrn./。在石油消费需求快速增加和国资源存在限制的共同影响下,中国原油贸易开展趋势主要表现为对进口原油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2009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高达50%〔如图6-6〕。2009年初公布的?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预测显示,如不加强勘查和转变经济开展方式,到2020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上升至60%。而?中国能源开展报告〔2009〕?则指出,2020年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将上升至64.5%。5、废弃资源回收率低中国不可再生资源的总回收率大概是30%,比国外的先进水平低了20个百分点。目前,中国每年产生的可回收不可再生资源废弃物价值3000亿元左右,废弃物量分别为:废钢铁4300万吨,废橡胶92万吨,废塑料250万吨,废玻璃1040万吨,废旧有色金属12055万吨。而中国废钢的回收率为42%,废橡胶的回收率为32%,废塑料的回收率为25%,废玻璃的回收率只有13%,废旧有色金属的综合回收率为27.7%。兴旺国家回收利用的有色金属产量一般占其总产量的30%-40%,中国仅占15%-20%。以铝的回收利用为例,2003年回收利用的铝占铝产量的比例:日本为99.5%、意大利为75.6%、美国为52%、德国为50.7%、英国为37.5%、法国为35.1%,而中国只有20.7%。二、中国自然资源的相对稀缺性瓶颈一般是指在整体中的关键限制因素。作为社会经济开展的物质根底,伴随着资本积累和劳动增长,固定的自然资源势必日益〔相对〕稀缺。最初,在现有技术的调整围,还可以通过更多的资本和劳动来替代日益〔相对〕稀缺的自然资源。但是,一旦这种调节到达现有技术下要素替代的极限,则自然资源最终将构成经济增长的瓶颈,使得经济最终停滞于*个平衡增长路径[[]傅允生[]傅允生.资源约束与地区经济收敛——基于资源稀缺性与资源配置力的考察[J].经济学家,2006(5):第33-40页.要想说明中国的资源瓶颈还需很大的努力,本章采用相对稀缺指数的概念来提醒中国的资源瓶颈。相对稀缺指数〔RRI〕的计算公式如下:RRI=(LR÷WR)/(LC÷WC)其中,LR为地区资源拥有量,WR为世界资源拥有量,LC为地区资源消耗量,WC为全球资源消耗量。相对稀缺指数类似于区位熵,是指一个给定区域中*种资源的拥有量占全球拥有量份额与该区域该资源的消耗占全球消耗份额的比值。同样的资源消耗,资源拥有量越少的地区,相对稀缺指数越小,意味着该地区的该资源更加〔相对〕稀缺。同理,同样的资源拥有量,资源消耗量越大的地区,相对稀缺指数越小,也意味着该地区资源的相对稀缺。因此,可以用相对稀缺指数来作为判断各种自然资源是否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开展所面临的资源瓶颈的标准之一。自然资源按照传统的分类方法分为可耗竭资源〔不可再生资源〕和不可耗竭资源〔可再生资源〕。耗竭和再生是以对人类有意义的时间为参照的。假设用“流动性〞来代替“可再生性〞,用“储存性〞来代替“不可再生性〞,可将自然资源分为储存性资源和流动性资源〔如图6-7〕,其中储存性资源又分为两种:一种是使用后就消耗掉的不可回收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矿产资源;另一种是可循环使用的可回收资源,如铁铝等金属资源。而流动性资源则可分为临界性资源和非临界性资源,临界性资源指的是当资源使用超过一个临界点,即资源消耗超过其再生能力时,就会由流动性资源变为储存性资源,如生物资源、土壤、蓄水层中的水等;非临界性资源指的是按人类的时间尺度来看是无穷无尽,也不会因人类利用而耗竭的资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原子能、气候资源和水资源等。流动性资源使用到灭绝的程度流动性资源使用到灭绝的程度图6-7 自然资源的分类及其转换资料来源:朱迪•丽丝.?自然资源—分配、经济学与政策?[M].:商务印书馆,2002年.第24页,图2.1修改.〔一〕储存性资源〔可耗竭性资源〕储存性资源由于其不可再生性,即消耗多少就损失多少,因此储存性资源的稀缺程度可以直接由资源的消耗量与资源的拥有量计算而得。1、不可回收的储存性资源〔能源矿产资源〕截至2008年底,中国石油探明储量达148.3亿桶,占世界石油探明储量的1.11%,人均石油探明储量仅11桶,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61%;天然气探明储量达2.46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探明储量的1.31%,人均天然气探明储量仅为0.18万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6.61%;煤炭探明储量为1145亿吨,占世界煤炭探明储量的13.86%,人均煤炭探明储量为84.61吨,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70%。由2000年至2009年石油、煤炭、天然气的探明储量和消费量来计算历年中国能源资源的相对稀缺指数〔如图6-8〕,可以看出十年来中国三种能源矿产资源的相对稀缺指数均小于1,且呈下降趋势,即中国能源资源拥有量份额小于消耗份额,换言之,中国的能源矿产资源相对于世界平均水平是缺乏的,且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的相对稀缺性越来越明显。2009年石油、煤炭、天然气三种资源的相对稀缺指数分别为0.11,0.30,0.44,三种能源矿产资源中以石油资源的相对稀缺程度最为严重,煤炭次之。图6-8 2000-2009年中国能源矿产资源相对稀缺指数注:2001年至2006年煤炭探明储量采用的是2007年的数据数据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2009?铀元素在自然界的分布相当广泛,存在于各种矿石和海水中。但铀矿床的分布却很有限,国外铀资源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南非、西南非等国家和地区,我国铀矿资源也较为丰富,但目前勘查程度较低,探明有限,铀矿资源潜在总量较大,前景广阔。2009年中国开采本钱小于260美元/千克的铀矿资源查明储量为17.14万吨,占世界查明储量的2.27%,居世界第11位。其中,开采本钱小于80美元的铀矿资源查明储存量为2.14万吨,占世界查明储量的3.17%,居世界第7位〔如图6-9〕。图6-92009年铀矿资源查明储量比拟数据来源:国际原子能机构?Uranium2009:Resources,ProductionandDemand?由1998至2008年核能消费量和开采本钱小于260美元/千克的铀矿资源查明储量计算历年中国核能资源的相对稀缺指数〔如图6-10〕,可以看出,1998年以来中国核电相对稀缺程度逐年加大,特别在2001年至2003年间稀缺程度明显增大,2003年中国核能相对稀缺指数为1.66,而2008年中国核能相对稀缺指数已降至1.09,失去了之前的资源相对优势,未来核电开展也即将面临严峻而剧烈的原料竞争。图6-10 1998-2008年中国核能资源的相对稀缺指数数据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2009,国际原子能机构?Uranium2009:Resources,ProductionandDemand?2、可回收的储存性资源〔金属矿产资源〕中国主要金属矿产资源中,锌和锡储量较高,2007年的储量分别为4250.81万吨和152.25万吨,占世界总储量的23.62%和24.96%。而铝土矿和镍占世界总储量的比重较低,2007年的储量分别为7.5亿吨和299.16万吨,仅占世界总储量的3%和4.47%〔如表6-1〕。表6-1中国根本金属资源总量及人均占有量矿产总量人均占有量储量〔万吨〕占世界比重人均储量(千克)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铁223640014.91%16525.4075.24%铜2932.115.98%21.6730.20%铝土矿75072.713.00%554.7315.15%铅1346.3217.04%9.9586.00%锌4250.8123.62%31.41119.17%镍299.164.47%2.2122.53%锡152.2524.96%1.13125.95%数据来源:?中国矿业年鉴2008?、?国际统计数据2008?从人均资源占有量来看中国锌和锡的人均资源储量要优于世界平均水平,2007年人均储量分别到达31.41千克和1.13千克。而其它根本金属资源的人均资源占有量都要小于世界平均水平,2007年中国铝土矿人均储量为554.73千克,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5.15%。由2004年至2007年根本金属矿产资源的储量和消费量计算得出历年中国根本金属的相对稀缺指数〔如图6-11〕,2007年铁、铜、铝土矿、铅、锌、镍和锡的相对稀缺指数分别为0.30、0.24、0.09、0.56、0.79、0.20和0.68,均小于1,即这几种根本金属矿产能源相对稀缺,而铁矿、铜矿、铝土矿和镍矿的相对稀缺指数要小于铅、锡和锌,其中以铝土矿的相对稀缺程度最为严重。图6-112004-2007年中国根本金属矿产资源的相对稀缺指数注:铁的消费量为生铁产量数据来源:历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年鉴?、?中国钢铁统计?〔二〕流动性资源〔可再生资源〕流动性资源由于其可再生性,随着人类开发利用而消耗的同时,在现阶段自然界的特定时空条件下,能持续再生更新、繁衍增长,保持或扩大其储量。计算流动性资源的相对稀缺程度,可以先假设地区人均资源消耗量同世界平均水平相一致,则可将人口总数作为资源的消耗量。相对稀缺指数〔RRI〕的计算公式变为:RRI=〔LR÷WR〕/〔LC÷WC〕=〔LR÷WR〕/〔LP÷WP〕=LRp/WRp其中,LP为地区人口总数,WP为世界人口总数,LRp为地区人均资源拥有量,WRp为全球人均资源拥有量。换言之,可由人均资源占有量的比值来衡量流动性资源的相对稀缺程度。1、临界性资源〔水资源、耕地资源、森林资源、草地资源〕水是人民生活、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是构成和影响环境的重要因素。随着国民经济的开展,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的需求也在迅速增长。中国水资源总量比拟丰富,实际可再生水资源总量达28291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五位。但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少,世界水资源总量排名前十的国家中,中国、印度、美国的人均占有量远远小于其它国家。2007年中国人均实际可再生水资源总量为2125立方米,不及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三分之一,居第122位〔如表6-2〕。表6-2中国水资源总量、人均占有量与其它国家比拟国家水资源总量2007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立方千米〕位次〔立方米〕位次巴西8233143027.924俄罗斯4507.329837.162加拿大2902388335.610印尼2838412440.856中国2829.152125122哥伦比亚2132645408.121美国207172449.3113秘鲁1913852133.419印度1896.791670.2133刚果1283102097340数据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数据库〔FAOSTAT〕衡量中国水资源的相对稀缺程度,应该看中国水资源总量是否能满足水的需求量。由人均淡水资源总量计算得出1998年至2007年中国水资源的相对稀缺指数〔如图6-12〕,2007年中国水资源的相对稀缺指数仅为0.32,可见中国水资源较还是相当稀缺的。图6-121998-2007年中国水资源的相对稀缺指数注:1987-2002年数据为1987年至2002年任一年数据。数据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数据库〔FAOSTAT〕,世界银行?世界开展指标?2009年耕地是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其价值主要表达在土地的生物生产功能上,衡量中国耕地资源是否稀缺,应该看耕地资源是否能为我国人口和经济开展提供必需的粮食和其它农产品。2007年中国耕地资源总量达14063万公顷,仅次于美国和印度,居世界第三位。在耕地资源总量排名前十的国家中,中国的人均耕地占有量最小,仅为1.58亩,还要小于印度,尚不及世界人均耕地占有量的一半,居第133位〔如表6-3〕。表6-3中国耕地资源总量、人均占有量与其它国家比拟国家耕地总量人均耕地占有量〔千公顷〕位次(亩)位次美国17042818.2815印度15865022.04113中国14063031.58133俄罗斯121574412.859巴西5950054.6947加拿大45100620.537澳大利亚44180731.784尼日利亚3650083.7163阿根廷32500912.3410乌克兰324341010.5113数据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数据库〔FAOSTAT〕由2000年至2007年的人均耕地面积及人均粮食产量计算中国历年耕地资源和粮食的相对稀缺指数〔如图6-13〕,中国历年耕地资源的相对稀缺指数均小于1,2007年中国耕地资源相对稀缺指数都为0.5,即相对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的耕地资源是稀缺的。而2000年至2007年中国粮食的相对稀缺指数均在1左右,相对于稀缺的耕地资源,中国的粮食资源却可以接近世界平均水平。这主要是由于中国粮食单产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07年中国粮食单产到达4.67吨/公顷,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中国以占世界十分之一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淡化中国的耕地问题。迫于人口压力,中国长期以来对耕地重用轻养,土地开垦过度,耕地处于严重超负荷利用状态。由于中国对耕地资源的掠夺性开发,粮食产量不断增加的同时,耕地质量却持续下降,耕地资源的可持续生产能力受到严重威胁。由此可见,假设考虑耕地的透支使用,中国现有的耕地资源已经严重短缺,中国的粮食平安面临巨大的挑战。图6-13 2000-2007年中国耕地资源和粮食资源的相对稀缺指数数据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数据库〔FAOSTAT〕、历年?国际统计年鉴?森林作为陆地上最庞大最复杂的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大量的木材和林副产品,同时也是生态平衡的调节者。2007年中国森林面积达20540.56万公顷,占世界森林资源总量的5.22%,居世界第五位。而中国人均森林面积仅为2.31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位居世界第140位。2007年中国森林覆盖率为22.02%,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三,居世界第129位〔如表6-4〕。表6-4中国森林资源总量、人均占有量与其它国家比拟国家森林资源总量人均森林占有量地均森林资源总面积〔千公顷〕位次人均面积〔亩〕位次森林覆盖率位次俄罗斯808598.6185.451349.37%42巴西471492.0237.202955.74%31加拿大310134.03141.21634.10%87美国303407.0414.745433.12%93中国205405.652.3114022.02%129澳大利亚163291.26117.45821.26%134刚果132970.7731.903158.65%26印尼84752.285.669946.78%53秘鲁68553.6936.073053.56%36印度67759.8100.8717622.79%126数据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数据库〔FAOSTAT〕衡量森林资源的相对稀缺程度,不仅要考虑森林作为生物资源的价值,还要考虑其生态价值,由2000年至2007年的人均森林面积计算中国历年森林资源的相对稀缺指数〔如图6-14〕,2000年以来中国森林资源的相对稀缺指数均小于1,从2000年的0.21提高到2007年的0.26。由此可见,相对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的森林资源仍然较为稀缺。图6-142000-2007年中国森林资源的相对稀缺指数数据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数据库〔FAOSTAT〕草地资源是一定的地域围的草地类型、面积和分布,以及由它们生产出的物质的蕴藏量。2007年中国永久草甸和牧草地总面积达4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40%以上,约占世界草地资源的11.84%,位居世界第一位。而在草地资源总量前十的国家中,中国草地资源的人均占有量最小,仅为4.49亩,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60%,居世界第84位〔如表6-5〕。表6-5中国草地资源总量、人均占有量与其它国家比拟国家草地资源总量草地资源人均占有量总面积〔千公顷〕位次人均面积〔亩〕位次中国40000114.4984澳大利亚3809192273.993美国238000311.5748巴西197000415.5438哈萨克斯坦1850985180.207沙特阿拉伯1700006103.3210丹117227743.4919蒙古1151438661.492阿根廷99850937.9324俄罗斯92095109.7356数据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数据库〔FAOSTAT〕草地资源的生产价值主要表达在被家畜利用后转变为畜产品,提供给人类社会。此外草地资源还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固氮储碳、调节气候及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由2000年至2007年的人均永久草甸和牧草地面积计算中国历年草地资源的相对稀缺指数〔如图6-15〕,2000年至2007年中国牧草地资源的相对稀缺指数均小于1,由2000年的0.56提高到2007年的0.59。可见,相对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草地资源还是稀缺的。图6-152000-2007年中国草地资源的相对稀缺指数数据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数据库〔FAOSTAT〕2、非临界性资源〔水能、风能、太阳能〕水能资源指水体的动能、势能和压力能等能量资源。构成水能资源的最根本条件是水流和落差〔水从高处降落到低处时的水位差〕,流量大,落差大,所包含的能量就大,即蕴藏的水能资源大。我国国土辽阔,河流众多,且大局部位于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和河流径流量丰沛;地形西部多高山,东部则为江河的冲积平原,在高原与平原之间又分布着假设干次一级的高原区、盆地区和丘陵区,地势的巨大高差,使大江大河形成极大的落差,如径流丰沛的长江、黄河等落差均有4000多米。这使得中国的水能资源非常丰富,不管是水能资源蕴藏量,还是可能开发的水能资源,中国均居世界第一位。根据2000年全国水力资源复查结果,中国理论水能资源蕴藏量共6.04万亿千瓦时/年,占世界水能资源蕴藏量的14.62%。其术可开发电量为2.26万亿千瓦时/年,占世界技术可开发水能资源的15.73%;经济可开发电量为1.74万亿千瓦时/年,占世界经济可开发水能资源的21.53%。相对于总量资源的丰富,中国人均水能资源并不富裕,2008年中国人均水能技术可开发电量为1704.84万千瓦,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79.39%,即中国水能资源的相对稀缺指数为0.79。我国其它可再生能源的资源储量也较为丰富,如风能、太阳能等等。根据第二次、第三次全国风能资源普查,我国陆地上离地面10米高度处风能资源理论储量分别为32.26亿千瓦和43.5亿千瓦,技术可开发量分别为2.53亿千瓦和2.97亿千瓦;我国大多数地区年日照时数超过2000小时,年平均日辐射量在每平方米4千瓦时以上,太阳能理论储量达每年1.7万亿吨标准煤,与同纬度的其他国家相比,和美国类似,比欧洲、日本优越得多。虽然我国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来看,尚处于起步阶段,与世界兴旺国家的利用规模和技术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和节能减排的要求,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有望得到快速开展。图6-16中国自然资源的相对稀缺指数比拟数据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数据库〔FAOSTAT〕综上所述,由中国各种自然资源的相对稀缺性指数〔如图6-16〕可以看出,无论是在储存性资源〔可耗竭资源〕还是在流动性资源〔可再生资源〕方面,中国都面临着全面的资源紧缺。其中仅核能资源能到达世界平均水平,而以铝土矿、石油、镍、铜、森林资源、铁、煤炭和水资源的相对稀缺程度最为严重;同时,虽然耕地资源的相对稀缺指数要优于这些资源,但是由于耕地的不可移动性及中国耕地资源的透支使用,实际上中国的耕地资源保护形势不容乐观。三、中国的环境压力近些年,中国生态建立和环境保护取得了一定成果,生态和环境整体保持较为稳定的状态,*些方面有所改善,但改善缓慢。当前中国仍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一〕水土流失面积和流失量世界第一中国水土流失面积大,分布围广。截至2000年,全国轻度以上土壤侵蚀的土地面积为484.7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51.1%。其中,水力侵蚀面积为161.22万平方公里,风力侵蚀面积为195.70万平方公里,合占国土面积的37.18%。中国土壤流失量年均50亿吨以上,约占世界流失总量的四分之一。主要江河的多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3400多吨/平方公里·年,局部区域侵蚀模数甚至超过3万吨/平方公里·年,水土流失区土壤流失速度远远高于土壤形成的速度[[][]李智广.中国水土流失现状与动态变化[J].中国水利,2009(07):第8-13页〔二〕沙漠化近年有转好趋势,但形势仍十分严峻根据第三次全国荒漠化沙化监测结果,截至2004年底,中国荒漠化土地为263.6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46%;沙化土地面积为173.9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12%。与1999年相比,中国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分别减少了37924平方公里和6416平方公里,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实现净减少。虽然防治荒漠化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土地荒漠化、沙化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中国荒漠化的面积大、分布广、治理任务重;局部省区和地区土地沙化仍呈扩展之势;而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滥樵采、滥放牧、滥开垦、滥用水资源等问题仍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此外,不利的气候因素对加速荒漠化和土地沙化的影响也不可低估。〔三〕中国已成为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目前中国降水年均pH值小于5.6的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40%,并且仍在不断扩大。酸雨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东南部、华北大部、西南和华南沿海地区及**北部地区,大体呈东北—西南走向。在欧、美、亚世界三大酸雨区中,我国的强酸雨区〔pH值<4.5〕面积最大,长江以南地区是全球强酸雨中心,其中以、、和等省、直辖市酸雨污染最为严重。从全国围来看,中国酸雨区总体上呈围扩大、强度稍有减弱的趋势。其中,北方酸雨区围扩大明显,且酸雨强度增强趋势明显;南方酸雨区围根本保持不变,但酸雨污染重灾区由西南地区逐步转移至华中和华南中部地区[[][]*新民等.中国酸雨研究现状[J].环境科学研究,2010(05):第527-533页〔四〕缺水大国和水旱灾害严重我国淡水资源总量约2.8万亿立方千米,但人均水资源不及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三分之一,被联合国列为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中国670多座县级以上城市中,有400多座城市供水短缺,每年因缺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000多亿元。另一个问题是由于年降雨量变动大,严重的水旱灾害不断发生,对生产和生活影响极大。由于地下水超采严重,又引起地面塌陷等一系列矛盾。〔五〕大气污染治理成效显著,但仍落后于国际平均水平2000年以来,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空气污染物排放量逐年减少。2008年,全国工业废气排放量403866亿立方米〔标态〕,比上年增加4.0%。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321.2万吨,比上年减少6.0%。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991.3万吨,比上年减少6.9%,占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的85.8%;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329.9万吨,比上年增加0.5%,占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的14.2%。烟尘排放量为901.6万吨,比上年减少8.6%。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为670.7万吨,比上年减少13.0%,占全国烟尘排放量的74.4%;生活烟尘排放量为230.9万吨,比上年增加7.1%,占全国烟尘排放量的25.6%。工业粉尘排放量为584.9万吨,比上年减少16.3%图6-17 2000-2008年废气排放量数据来源:2008年环境统计年报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程度演变趋势根本与世界平均水平同步,但在进展的速度及效率上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我国因微粒排放造成的国民收入损失从总量上逐年减少,但相对于世界平均水平,该项的差异系数不减反增,从2000年的2.1稳步上升,到2008年高达2.7。我国单位体积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含量也有所降低,但是其降低速度也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该项的差异系数从2001年的1.61迅速上升到2008年1.89。图6-18调整储蓄后微粒排放造成的国民总收入损失〔%〕数据来源:世界银行官方:./图6-19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含量〔微克/M3〕数据来源:世界银行官方:./〔六〕水污染形势依然严峻2000年以来,废水排水量逐年上升,废水基数不断提高。到2008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571.7亿吨,比上年增加2.7%。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41.7亿吨,比上年减少2.0%。工业废水排放量占废水排放总量的42.3%,比上年略有降低。生活污水排放量330.0亿吨,比上年增加6.4%。生活污水排放量占废水排放总量的57.7%,比上年略有上升。图6-20中国废水排放量变化趋势数据来源:2008年环境统计年报虽然国工业废水排放量占废水排放总量中比例在下降,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每天每万人的工业废水排放量位居第二个等级,这一等级水平根本与美国等兴旺国家持平。但是由于中国人口数量的基数的庞大,单位面积工业废水排放量高于这些国家,因此,我国废水形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建筑总包与分包商联合开发合作协议3篇
- 2024至2030年康体按摩床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年度消防安全风险评估与治理合同6篇
- 二零二五年度WPS办公软件租赁借款合同样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商务汽车赠与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电子支付服务合同
- 2025年度机械制造技术转让合同12篇
- 2025年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与运营管理合同模板3篇
- 2024年版: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与授权合同
- 在线零售商城系统升级合同
- 2024-2025学年六上科学期末综合检测卷(含答案)
- 《网络文件提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12000字》
- 公司仓库检查表
- 数字图像处理-第2章-数字图像处理基础课件
- 矿山档案(台帐) 表格参照模板参考范本
- 《机械设备维护与保养》课程标准
- 圆管钢立柱柱吊装施工方案
- 河南省对口升学文秘类专业课试题卷
- 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全套)
- 磷酸铁锂电池工商业储能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建筑节能分部工程质量验收报告(样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