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风险专项评价1、评价的目的和重点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在于分析、识别项目生产、贮运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及可能诱发的环境问题,并针对潜在的环境风险,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力求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将潜在的事故工况和危害程度降到最低。根据环境保护部环发[2012]77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和[2012]98号文《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要求,并依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18)进行环境风险评价。2建设项目风险源调查2.1建设项目风险源调查依据《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公告2015年第5号)及《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实施指南(试行)》,本项目所用的原料乙醇等属于危险化学品。对照《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45号),本项目所用物料不涉及易制毒化学品。对照《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名录》(2017年版,公安部2017年5月11日公告),本项目所用物料不涉及易制爆危险化学品。依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1]95号)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第二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3]12号),本项目不涉及国家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本项目涉及风险的主要是罐区、生产装置区。2.2环境敏感目标调查建设项目社会环境风险评价范围内(项目周围5km内),人口集中居住区主要是农村村庄和集镇,周边无其它需特殊保护的名胜古迹等敏感点。建设项目环境敏感特征表见2-1。表2-1建设项目环境敏感特征表类别序号保护目标相对方位距离(m)属性人口数大气1道东街道北1997居住区约4万人2南关街道西北3063居住区约4万人3东关街道西北1830居住区约4万人4沱河街道北830居住区约5.2万人5三里湾街道西北1522居住区约4万人6淮河社区西2710居住区约5000人7小王家西南1693居住区约420人8后傅村西南2169居住区约700人9前傅村西南2494居住区约300人10小陈家西南2851居住区约650人11八里庄西南3412居住区约300人12小孟家西南2888居住区约200人13姬庄西南3152居住区约240人14黄寨西南3285居住区约300人15八里庄东南1169居住区约200人16凌家桥东南1522居住区约160人17李家桥东南2103居住区约400人18汪家东南3373居住区约300人19小王庄东南2225居住区约300人20闫店村东南3232居住区约200人21沱河村东北1972居住区约200人22大王家东北2815居住区约200人23后刘家东南1870居住区约200人24小王家东北2646居住区约200人25康居苑南区北450居住区约2000人26明苑学林雅苑西401居住区约1500人27宿州市第二中学西450文化教育约6500人28君悦学府西427居住区约1000人29香格里拉西489居住区约1000人30江家西南776居住区约1500人31青苗王家东北1327居住区约200人环境敏感特征厂址周边500m范围内人口数小计11500厂址周边5km范围内人口数小计228870大气环境敏感程度E值E1地表水环境敏感特征事故状态可能排入地表水体铁路运河,Ⅳ类地表水环境敏感程度E值E3地下水序号环境敏感区名称环境敏感特征水质目标包气带防污性能与下游厂界距离/m//G3Ⅲ类D2/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E值E33环境风险潜势初判3.1危险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P)分级1、危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按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附录B“重点关注的危险物质及临界量”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8),将项目所涉及和每种危险物质在厂界内最大存在总量,按式Q=q1/Q1+q2/Q2+q3/Q3+…+qn/Qn计算危险物质的总量与其临界量比值Q值。式中:q1、q2、q3、…、qn――每种危险物质实际存在量,t;Q1、Q2、Q3、…、Qn――对应危险物质的临界量。根据导则,当Q<1时,该项目环境风险潜势为Ⅰ。当Q≥1时,将Q值划分为:(1)1≤Q<10(2)10≤Q<100(3)Q≥100。根据项目风险源调查,项目Q值计算结果如下表:表3-1项目Q值计算结果一览表危险物料性状最大储存量(t)临界量(t)Q电子级乙醇(成品罐)液体2965000.59无水乙醇(成品罐)液体23675004.7395%原料储罐液体17765003.55中间原料罐液体8.885000.02中间成品罐液体8.885000.02中间成品罐液体8.885000.02在线量液体1.4165000.003生产废水液体1.637100.164合计9.097根据以上分析,本项目1≤Q﹤10。2、行业及生产工艺(M)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中附录C危险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P)的分级,分析项目所属行业及生产工艺特点,按下表评估生产工艺情况。具有多套工艺单元的项目,对每套生产工艺分别评分并求和。将M划分为(1)M˃20;(2)10﹤M≤20;(3)5﹤M≤10;(4)M=5,分别以M1、M2、M3和M4表示。行业及生产工艺(M)如下表:表3-2行业及生产工艺(M)表行业评估依据分值全厂涉及的生产工艺本项目分值石化、化工、医药、轻工、化纤、有色冶炼等涉及光气及光气化工艺、电解工艺(氯碱)、氯化工艺、硝化工艺、合成氨工艺、裂解(裂化)工艺、氟化工艺、加氢工艺、重氮化工艺、氧工艺、过氧化工艺、胺基化工艺、磺化工艺、聚合工艺、烷基化工艺、新型煤化工工艺、电石生产工艺、偶氮化工艺10/套/0无机酸制酸工艺、焦化工艺5/套/0其他高温或高压,且涉及危险物质的工艺过程、危险物质贮存罐区5/套(罐区)中间罐、原料成品罐区15合计///15a高温指工艺温度≥300℃,高压指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p)≥10.0MPa;根据上表可知,本项目M=15,以M2表示。3、危险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P)分级根据危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和行业及生产工艺(M),按照下表确定危险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等级(P),分别以P1、P2、P3、P4表示。表3-3危险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P)判断危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行业及生产工艺(M)M1M2M3M4Q≥100P1P1P2P310≤Q<100P1P2P3P41≤Q<10P2P3P4P4根据以上分析,综合确定本项目危险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P)分级为P3。3.2环境敏感程度(E)的分级环境敏感程度(E)的分级主要包括大气环境、地表水环境、地下水环境。1、大气环境依据环境敏感目标环境敏感性及人口密度划分环境风险受体的敏感性,共分三种类型,E1为环境高度敏感区,E2为环境中度敏感区,E3为环境低度敏感区,分级原则见下表:表3-4大气环境敏感程度分级分级大气环境敏感性E1周边5km范围内居住区、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机构人口总数大于5万人,或其他需要特殊保护区域;或周边500m范围内人口总数大于1000人;油气、化学品输送管线管段周边200m范围内,每千米管段人口数大于200人E2周边5km范围内居住区、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机构人口总数大于1万人,小于5万人;或周边500m范围内人口总数大于500人,小于1000人;油气、化学品输送管线管段周边200m范围内,每千米管段人口数大于100人,小于200人E3周边5km范围内居住区、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机构人口总数小于1万人;或周边500m范围内人口总数小于500人;油气、化学品输送管线管段周边200m范围内,每千米管段人口数小于100人根据调查,项目周边500m范围内人口总数大于1000人,因此,确定本项目大气环境敏感性为E1。2、地表水环境依据事故情况下危险物质泄漏到水体的排放点受纳地表水体功能敏感性,与下游环境敏感目标情况,共分为三种类型,E1为环境高度敏感区,E2为环境中度敏感区,E3为环境低度敏感区,分级原则见表3-5。其中地表水功能敏感性分区和环境敏感目标分级分别见表3-6和表3-7。表3-5地表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环境敏感目标地表水功能敏感性F1F2F3S1E1E1E2S2E1E2E3S3E1E2E3表3-6地表水功能敏感性分区敏感性地表水环境敏感特征敏感F1排放点进入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为Ⅱ类及以上,或海水水质分类第一类;或以发生事故时,危险物质泄漏到水体的排放点算起,排放进入受纳河流最大流速时,24h流经范围内涉跨国界的敏感F2排放点进入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为Ⅲ类,或海水水质分类第二类;或以发生事故时,危险物质泄漏到水体的排放点算起,排放进入受纳河流最大流速时,24h流经范围内涉跨省界的敏感F3上述地区之外的其他地区表3-7环境敏感目标分级分级环境敏感目标S1发生事故时,危险物质泄漏到内陆水体的排放点下游(顺水流向)10km范围内、近岸海域一个周期水质点可能达到的最大水平距离的两倍范围内,有如下一类或多类环境风险受体: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包括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农村及分散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红树林、珊瑚礁等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珍稀、濒危海洋生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海洋特别保护区;海上自然保护区;盐场保护区;海水浴场;海洋自然历史遗迹;风景名胜区;或其他特殊重要保护区域S2发生事故时,危险物质泄漏到内陆水体的排放点下游(顺水流向)10km范围内、近岸海域一个周期水质点可能达到的最大水平距离的两倍范围内,有如下一类或多类环境风险受体的:水产养殖区;天然渔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海滨风景游览区;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海洋生物生存区域S3排放点下游(顺水流向)10km范围、近岸海域一个潮周期水质点可能达到的最大水平距离的两倍范围内无上述类型1和类型2包括的敏感保护目标本项目事故情况下危险物质有可能泄露到铁路运河,铁路运河为地表水Ⅳ类水体,地表水功能敏感性分区为低敏感F3;本项目不在水源保护区陆域保护范围内,无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农村及分散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等环境敏感目标,环境敏感目标分级属于S3级。本项目地表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为E3。3、地下水环境依据地下水功能敏感性与包气带防污性能,共分为三种类型,E1为环境高度敏感区,E2为环境中度敏感区,E3为环境低度敏感区,分级原则见表3-8。其中地下水功能敏感性分区和包气带防污性能分级分别见表3-9和表3-10。当同一建设项目涉及两个G分区或D分级及以上时,取相对高值。表3-8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环境敏感目标地表水功能敏感性G1G2G3D1E1E1E2D2E1E2E3D3E2E3E3表3-9地下水功能敏感性分区敏感性地下水环境敏感特征敏感G1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在建和规划的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除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以外的国家或地方政府设定的与地下水环境相关其它保护区,如热水、矿泉水、温泉等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敏感G2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在建和规划的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未划定准保护区的集中水式饮用水水源,其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特殊地下水资源(如矿泉水、温泉等)保护区以外的分布区等其他未列入上述敏感分级的环境敏感区a。敏感G3上述地区之外的其它地区。注:a“环境敏感区”是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所界定的涉及地下水的环境敏感区。表3-10包气带防污性能分级分级包气带岩土的渗透性能D3Mb≥6.0m,K≤1.0×10-6cm/s,且连续分布、稳定D20.5m≤Mb<1.0m,K≤1.0×10-6cm/s,且连续分布、稳定Mb≥1.0m,1.0×10-6cm/s<K≤1.0×10-4cm/s,且连续分布、稳定D1岩(土)层不满足上述“D2”和“D3”条件项目位于安徽宿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域范围内无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地下水资源保护区等,属于不敏感地区,故本项目地下水功能敏感性为G3。参考上位规划《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调查结果,开发区场地为粉质粘土。粉质粘土颜色为褐黄色、黄褐色,状态为可塑~硬塑,分布靠近地表,渗透系数K=4.87×10-5cm/s,天然孔隙比e=0.5960.828,有效孔隙度n=29~38%,厚度0.19m~6.74m,平均厚度为3.15m,包气带渗透系数1.0×10-6cm/s<K≤1.0×10-4cm/s。因此,包气带岩土的渗透性能分级为D2。本项目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为E3。3.3建设项目环境风险潜势判断建设项目环境风险潜势划分依据如下:表3-11建设项目环境风险潜势划分环境敏感程度(E)危险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P)极高危害(P1)高度危害(P2)中度危害(P3)轻度危害(P4)环境高度敏感区(E1)Ⅳ+ⅣⅢⅢ环境中度敏感区(E2)ⅣⅢⅢⅡ环境低度敏感区(E3)ⅢⅢⅡⅠ注:Ⅳ+为极高环境风险。(1)大气环境风险潜势根据大气环境敏感程度、项目危险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项目大气环境风险潜势为Ⅲ类。(2)地表水环境风险潜势根据地表水环境敏感程度、项目危险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项目地表水环境风险潜势为Ⅱ类。(3)地下水环境风险潜势根据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项目危险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项目地下水环境风险潜势为Ⅱ类。3.4评价工作等级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根据建设项目涉及的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和所在地的环境敏感性确定环境风险潜势,按照表3-12确定评价工作等级。风险潜势为Ⅳ及以上,进行一级评价;风险潜势为Ⅲ,进行二级评价;风险潜势为Ⅱ,进行三级评价;风险潜势为Ⅰ,可开展简单分析。表3-12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环境风险潜势Ⅳ、Ⅳ+ⅢⅡⅠ评价工作等级一二三简单分析aa:是相当于详细评价工作内容而言,在描述危险物质、环境影响途径、环境危害后果、风险防范措施等方面给出定性说明。根据项目环境风险潜势划分,项目大气环境风险评价等级为二级,地下水、地表水环境风险评价等级为三级评价,确定项目最终环境风险评价等级为二级。根据导则要求,大气环境风险预测二级选取最不利气象条件,选用适用的数值方法进行分析预测,给出风险事故情形下危险物质释放可能造成的大气环境影响范围与程度。4环境风险识别根据(HJ169-2018),风险识别内容主要包括物质危险性识别、生产系统危险性识别和危险物质向环境转移的途径识别。(1)物质危险性识别:包括主要原辅材料、火灾伴生/次生物等。(2)生产系统危险性识别:包括主要生产装置、储运设施、公用工程和辅助生产设施,以及环境保护设施。(3)危险物质向环境转移的途径识别:包括分析危险物质特性及可能的环境风险类型,识别危险物质影响环境的途径,分析可能影响的环境敏感目标。4.1同类事故资料统计(1)国外企业事故统计根据J&HMarsh&Mclennan公司“世界石油化工行业近30年来发生的100例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汇编(18版),共收录了100例重大火灾事故,其分布情况如下表所示。表4.1-1国外石油化工企业特大型事故统计一览表工厂类型起数所占比例炼油厂4747%石油化工厂3434%气体加工厂1111%油库44%其它44%统计结果表明,在100例重大财产损失事故中,石油化工厂发生的事故占34例,在参与调查企业中排在第二位,可见石油化工厂发生重大事故的频率是很高的。上述34例事故原因统计分析见下表所示。表4.1-2国外石油化工企业事故原因统计一览表序号事故原因事故起数事故频率%所占比例顺序1管线破裂泄漏720.622设备故障823.513误操作617.634阀门、法兰泄漏514.745意外灾害12.966容器破裂泄漏25.957仪表电气故障514.74统计结果表明,国外石油化工企业的事故统计中,设备故障和管线破裂泄漏造成的重大事故频率较高,事故发生概率均超过了20%。(2)国内企业事故统计根据中石化总公司《石油化工典型事故汇编》,1983~1993年间307例典型事故,国内石化企业炼油、化工、化肥、化纤的生产装置事故发生率占全行业比例分别为37.85%、16.02%、8.65%、9.04%,其中化工企业排名第二,可见化工生产的事故风险率较高。针对石油化工企业发生的49起事故进行统计,事故发生原因统计结果见下表所示。表4.1-3国内石油化工企业事故原因统计一览表序号事故原因事故起数事故频率%所占比例顺序1设备缺陷、故障1224.522仪表电气故障24.153违章操作、误操作2346.914管道破裂泄漏24.155阀门法兰泄漏36.146静电24.157安全设施不全510.23根据上述事故原因统计分析可知:①石油化工厂由于原料、产品等均为易燃易爆物质,工艺复杂、设备庞大,又是在高温和压力下操作,一旦泄漏扩散,易发生事故,所以预防事故发生,保证安全生产极为重要。②国外石化厂设备故障引发的事故占23.5%,管道泄漏引发的事故占20.6%,阀门、法兰泄漏引发的事故占14.7%,共58.8%;国内石化厂管道破裂泄漏占4.1%,阀门、法兰泄漏占6.1%,设备故障、缺陷占24.5%,共计34.7%,明显少于国外。③国外事故统计没违章操作这项,误操作占17.6%,国内误操作、违章操作共占46.9%。④国内违章操作、误操作占46.9%,既有人的责任心不强或操作失误的原因,也有发生事故的潜在原因。4.2物质危险性识别危险物质为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特性,会对环境造成危害的物质。一、危险物质识别根据(HJ169-2018)附录B识别出项目主要危险物质为乙醇等。在生产过程中事故状况下物料泄漏,还可能产生伴生污染。如有机物料泄漏,遇明火易发生火灾,伴生污染物CO等排放。二、危险物质和危险单元分布根据设计方案,结合工程分析的结果,本项目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危险物质分布情况见下表4.2-1所示,本项目危险单元见图4.2-1所示。表4.2-1本项目危险物质主要分布一览表序号危险单元危险物质一工艺装置1生产装置区乙醇二管线工程1原料罐区—生产车间装置乙醇三储运工程1罐区乙醇三、危险物质特性乙醇为易燃液体,一旦发生泄漏事故,因有围堰和地面防渗措施,外溢的物料基本不会渗入地表污染土壤、地下水,但泄漏液体挥发的气体在大气输送扩散的作用下将对环境空气和人群健康造成危害。4.3生产系统危险性识别项目生产系统风险识别主要包括主生产装置、储运系统、公用工程和环保工程。项目主生产装置膜组件(分子筛);储存系统主要包括原料、成品罐区、中间罐区;厂内运输系统主要包括物料运输管线等;公用工程包括供电、供气等;环保工程包括废气处理装置、废水处理等。生产过程潜在风险事故包括物料泄漏以及火灾伴生的污染物。一、主生产装置危险因素识别本项目工艺不涉及《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09]111号文)及《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第二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目录和调整首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中部分典型工艺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3]3号)中规定的危险工艺,但原料和产品仍涉及危险物质。总体来说,新建生产装置在危险物质计量罐、运输管路、输送泵等设备发生泄漏事故时,易造成危险物质泄漏,导致火灾事故的发生。表4.2-2主生产装置危险单元操作条件一览表序号危险单元主要危险物质操作温度操作压力风险源风险类型1膜组件乙醇160℃负压危险物质计量罐、输送管道、输送泵、生产装置等泄漏、火灾二、储存系统危险因素识别本项目新建中间罐区。(1)新建原料、成品中间罐区,危险物质储罐物料充装过量,将导致容器超压,温度稍有升高,会引起压力增大,可能引发泄漏、火灾、中毒事故。在物料装卸过程中,如管理、操作不当,就可能会发生软管脱落、断裂,造成物料大量泄漏,引发中毒、火灾事故。三、管线运输系统危险因素识别本项目原料、产品等将采用管道运输、叉车运输和公路运输相结合的方式,在厂内运输和外部输送过程中,会由于种种原因存在潜在的环境风险污染因素。(1)厂内运输项目生产过程罐区原料采用管道运输,由专人负责。在物料运输过程管道破裂以及阀门破损,均会导致乙醇物质泄漏,由于储罐物料储存量较大,可能对区域环境质量造成一定威胁。(2)厂外运输项目厂外运输计划采用公路运输方式。危险物质物料在外运过程均有可能发生翻车、撞车、药品坠落、碰撞及摩擦等险情,易引起危险品的燃烧,造成一定的环境风险。五、环保工程危险因素识别(1)公司设置废水处理系统,废水主要污染物为COD等。一旦输送管道、池底池壁破裂,可能造成废水泄漏引起地下水环境风险。厂区实行清污分流、雨污分流,并设有事故池、初期雨水池,当发生物料泄漏至地面或突发火灾时,在组织灭火或冲洗地面的同时,只要迅速切断清水管网和污水接管口与外界的连通,即可基本上将消防废水和事故冲洗废水滞留在厂区内,待事故过后,再收集此废水进行处理。(2)本项目与二期蒸馏工段共用1根排气筒和废气处理设施。废气处理装置机械设备损害易造成紧急停车,发生泄漏易造成有机污染物积累;不正常运行可能引起火灾事故,从而导致废气污染物超标排放。五、重点风险源筛选项目重点风险源筛选结果包括:生产装置、原料罐区、成品罐区、中间罐区输送管道。4.4环境风险类型及危害分析一、泄漏→火灾(1)直接污染通常的起因是设备(包括管线、阀门或其它设施)出现故障或操作失误、仪表失灵等,使易燃或可燃物料泄漏,弥散在空气中,直接危险是有害物质扩散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事故发生后,通常采取切断泄漏源、切断火源,隔离泄漏场所的措施,通过适当方式合理通风,加速有害物质的扩散,降低泄漏点的浓度,避免引起火灾。(2)次生/伴生污染可燃或易燃泄漏物若遇明火将会引发火灾,发生次生灾害,火灾燃烧时产的烟气为伴生污染物,将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污染。二、本项目环境风险类型识别项目涉及的易燃物质主要有乙醇;可能威胁地下水环境的高浓度有机废水。本项目有害物质扩散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大气扩散:有害物质泄漏直接或挥发进入大气环境,或者易燃易爆物质泄漏发生火灾事故时伴生污染物进行大气环境,通过大气扩散对项目周围环境造成危害。(2)地下水环境扩散:本项目废水收集系统或输送管道破裂,造成废水泄漏进入地下水环境,对地下水环境造成风险事故。4.5环境风险识别结果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要求,项目环境风险识别结果应包括危险单元、风险源、主要危险物质、环境风险类型、环境影响途径、可能受影响的环境敏感目标。综上所述,通过物质危险性识别、生产系统危险性识别和环境风险类型识别,汇总本项目环境风险识别结果见下表4.5-1所示。表4.5-1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识别表序号危险单位风险源主要物质环境风险类型环境影响途径可能受影响环境敏感目标1生产装置危险物质计量罐、输送管道、输送泵、生产装置等乙醇泄漏;火灾伴生污染物大气下风向居民点2原料、成品罐区罐体破裂、阀门破损、连接管脱落等乙醇泄漏,火灾伴生污染物大气下风向居民点3/生产装置、罐区等危险单元CO火灾伴生污染物大气下风向居民点5风险事故情形分析5.1风险事故情形设定原则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本项目环境风险事故设定的原则如下:(1)同一种危险物质可能涉及泄漏,以及火灾等引发的伴生/次生污染物排放等多种环境风险类型,其风险事故情形设定应全面考虑。同一物质对不同环境要素均产生影响的,风险事故情形分别进行设定。(2)对于火灾事故,将事故中未完全燃烧的危险物质在高温下迅速挥发释放至大气,以及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伴生/次生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作为风险事故情形设定的内容。(3)设定的风险事故情形发生可能性应处于合理的区间,并与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根据导则,将发生概率小于10-6/年的事件认定为极小概率事件,作为代表性事故情形中最大可信事故设定的参考值。(4)由于事故触发因素具有不确定性,因此本项目事故情形的设定并不能包含全部可能的环境风险,事故情形的设定建立在环境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通过对代表性事故情形的分析力求为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5)环境风险评价主要针对项目发生突发性污染事故后通过污染物迁移所造成的外环境影响评价,大气风险评价范围主要包括厂界外影响区域,地下水风险评价范围主要包括厂界内外地下水环境敏感点;安全评价着眼于设备安全性事故后暴露范围内的人员与财产损失,通常设备燃爆安全性事故范围限于厂界内。因此,本次环境风险评价主要为发生突发性污染事故后影响外环境的区域,不包括单纯因火灾引起的厂界内外人员伤亡事故。5.2风险事故情形设定最大可信事故设定一方面指对环境的危害最严重;另一方面设定应科学、客观,具有可信性,不包括极端情况。根据导则要求,本评价以10-6/a作为判定极小事件概率的参考值。根据物料性质、储存量、毒性终点浓度等情况,本次环境风险评价主要为项目发生突发性污染事故后的环境影响分析,原料及生产装置单纯因火灾引起的厂界内外人员伤亡事故,不在本次环评评价范畴内。基于上述分析和对环境造成风险影响的历史事故类型,结合项目危险物质的种类及其生产区、储存区、厂内运输管道的分布情况,本次评价设定关注的风险事故情形包括:一、大气风险事故情形设定(1)乙醇储罐进料管道破裂(危险物质泄漏形成液池),挥发至大气环境造成环境风险事故。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附录E中资料,各种事故概率推荐值见表5.2-1。表5.2-1事故类型概率推荐值分析序号部件类型泄漏模式泄漏概率1反应器/工艺储罐/气体储罐/塔器泄漏孔径为10mm孔径10min内储罐泄漏完储罐全破裂1.00×10-4/a5.00×10-6/a5.00×10-6/a2常压单包容储罐泄漏孔径为10mm孔径10min内储罐泄漏完储罐全破裂1.00×10-4/a5.00×10-6/a5.00×10-6/a3常压双包容储罐泄漏孔径为10mm孔径10min内储罐泄漏完储罐全破裂1.00×10-4/a1.25×10-8/a1.25×10-8/a4常压全包容储罐储罐全破裂1.00×10-8/a5内径≤75mm的管道泄漏孔径为10%孔径全管径泄漏5.0×10-6(m·a)1.0×10-6(m·a)675mm<内径≤150mm的管道泄漏孔径为10%孔径全管径泄漏2.40×10-6(m·a)1.00×10-7(m·a)7内径>150mm的管道泄漏孔径为10%孔径全管径泄漏2.40×10-6(m·a)*1.00×10-7(m·a)8泵体和压缩机泵体和压缩机最大连接管泄漏孔径为10%孔径(最大50mm)泵体和压缩机最大连接管全管径泄漏5.00×10-4/a1.00×10-4/a9装卸臂装卸臂连接管泄漏孔径为10%孔径(最大50mm)装卸臂全管径泄漏3.00×10-7/h3.00×10-8/h10装卸软管装卸软管连接管泄漏孔径为10%孔径(最大50mm)装卸软管全管径泄漏4.00×10-5/h4.00×10-6/h注:以上数据来源于荷兰TNO紫皮书;*来源于国际油气协会。乙醇储罐为常压单包容储罐。常压单包容储罐10min内泄漏完和全破裂泄漏频率为5.00×10-6/a,属于极小概率事件;泄漏孔径10mm孔径泄漏频率为1.0×10-4/a。本次评价保守起见乙醇储罐按照100%管径破裂即出料管道10mm泄漏孔径进行分析。项目储罐及管线泄漏可自动启动紧急切断装置,储罐泄漏时间定为10min。泄漏液池面积为围堰区面积扣除储罐底部面积,乙醇泄漏后形成的液池半径约为25m。事故状态下危险物质蒸发速率受物化性质、气象条件及工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次泄漏蒸发时间设定为30min。(2)乙醇火灾不完全燃烧伴生CO,排入大气环境造成风险事故乙醇易燃,遇明火急剧燃烧时所需的供氧量不足,属于典型的不完全燃烧,燃烧过程中伴生的CO量较大,对周围环境可能产生影响。二、地表水风险事故设定项目废水经厂区污水处理站后,不外排。厂区污水处理站发生事故的概率极低,小于1×10-6/a。因此,本项目工艺废水直接外排至地表水体的概率很小。厂区现有1座4000m3事故水池,事故水采取“单元、厂区、园区”三级联控,废水总排口、雨水排口设置切断设施,可确保事故状态废水不外排。工艺废水管道采取架空布置,全部位于厂区内部,厂址与最近的地表水体铁路运河,厂区内工艺废水或事故水发生泄漏时,只要迅速切断清水管网和污水接管口与外界的联通,即可基本上将生产废水和事故冲洗废水滞留在厂区内,待事故过后,再收集此废水进行处理,因此地表径流进入铁路运河的概率很小,可有效将事故控制在开发区范围内。三、地下水风险事故设定事故状况下事故废水能够得到有效收集,且事故水池已采取重点防渗,火灾爆炸事故和事故水池破裂同时发生的概率极低,不再单独考虑事故水池破裂造成地下水污染。原料储罐等设备地上布置,发生泄漏事故易发现并及时处理,在采取重点防渗措施基础上,一般不会造成地下水污染事故。项目地下水污染事故概率最大事故情景与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评价事故情景设置一致。本项目风险事故情形设定见表5.2-2,事故概率统计见表5.2-3。表5.2-2风险事故情形设置一览表序号主要设备危险物质风险事故情形泄漏参数泄漏时间min蒸发时间min操作温度℃操作压力MPa泄漏孔径mm泄漏高度m1无水乙醇成品储罐、进料管线乙醇储罐或进料管道破裂,泄漏形成液池,再挥发至大气环境常温常压109.810302/CO乙醇不完全燃烧伴生CO排放至大气环境//////表5.2-3事故情形事故概率统计一览表序号风险事故情形部件类型泄漏模式泄漏频率来源1无水乙醇成品储罐或管道破裂常压双包容储罐泄漏孔径为10mm孔径1.00×10-4/a《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10min内储罐泄漏完1.25×10-8/a储罐全破裂1.25×10-8/a2乙醇不完全燃烧伴生CO排放至大气环境///5.3源项分析1、物质泄漏量项目事故源强采用《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中推荐的公式进行计算,如下:(1)液体泄漏液体泄漏速率QL用伯努利方程计算:式中:QL——液体泄漏速率,kg/s;Cd——液体泄漏系数;类比同类型报告,储罐破裂Re一般远大于100,考虑裂口形状为圆形,Cd取值0.65;A——裂口面积,m2;P——容器内介质压力,Pa;P0——环境压力,Pa;g—重力加速度;ρ——液体密度,kg/m3;h——裂口之上液位高度,m。采用液体泄漏计算模型计算,当储罐或管道破裂时,液体泄漏量见下表。表5.3-4液体泄漏量计算参数选取及计算结果参数乙醇储罐容器内介质压力P101325Pa环境压力P0101325Pa液体泄漏系数Cd0.65裂口面积A0.0000785m2重力加速度g9.81m/s2液体密度ρ789kg/m3裂口之上液位高度h9.8m泄漏时间10min平均泄漏速率0.56kg/s泄漏量0.336t2、泄漏液体蒸发量估算通常泄漏后液体的挥发按其机理可有闪蒸蒸发、热量蒸发和质量蒸发三种,其挥发总量为这三种蒸发之和。①闪蒸蒸发估算 当液体的沸点低于储存温度,液体流过裂口时会发生闪蒸。其闪蒸系数用下式计算:过热液体闪蒸蒸发速率按下式计算:式中:Fv—泄漏液体的闪蒸比例;TT—储存温度,K;Tb—泄漏液体的沸点,K;Hv—泄漏液体的蒸发热,J/kg;Cp—泄漏液体的定压比热容,J/(kg•K);Q1—过热液体闪蒸蒸发速率,kg/s;QL—物质泄漏速率,kg/s。②热量蒸发估算当液体闪蒸不完全,有一部分液体在地面形成液池,并吸收地面热量而气化,其蒸发速度按下式计算,并应考虑对流传热系数。式中:Q2—热量蒸发速度,kg/s;T0—环境温度,K;Tb—泄漏液体沸点,K;H—液体气化热,J/kg;t—蒸发时间,s;λ—表面热导系数(取值见表6.4-5),W/(m•k);S—液池面积,m2;α—表面热扩散系数(取值见表6.4-5),m2/s;不同地面热扩散系数见表5.3-5所示。表5.3-5不同地面热扩散系数一览表地面情况λ(W/m·k)α(m2/s)水泥1.11.29×10-7土地(含水8%)0.94.3×10-7干涸土地0.32.3×10-7湿地0.63.3×10-7砂砾地2.511.0×10-7③质量蒸发估算当热量蒸发结束后,转由液池表面气流运动使液体蒸发,称之为质量蒸发。其蒸发速率按下式计算。式中:Q3—质量蒸发速率,kg/s;P—液体表面蒸气压,Pa;R—气体常数,J/(mol·K);T0—环境温度,K;M—物质的摩尔质量,kg/mol;u—风速,m/s;r—液池半径,m,以围堰最大等效半径为液池半径;α,n—大气稳定度系数,取值见表5.3-6。表5.3-6液池蒸发模式参数大气稳定状况nα不稳定(A,B)0.23.846×10-3自然稳定(D)0.254.685×10-3稳定(E,F)0.35.285×10-3④液体蒸发总量计算液体蒸发总量按下式计算。式中:Wp—液体蒸发总量,kg;Q1—闪蒸液体蒸发速率,kg/s;Q2—热量蒸发速率,kg/s;Q3—质量蒸发速率,kg/s;t1—闪蒸蒸发时间,s;t2—热量蒸发时间,s;t3—从液体泄漏到全部清理完毕的时间,s。乙醇(沸点78.3℃)常温常压下储存。乙醇沸点高于储罐储存温度,当泄漏事故发生后不会发生闪蒸蒸发;根据宿州市历史统计资料,多年平均气温为14.4℃,低于乙醇常温常压下沸点,因此泄漏后亦不会发生热量蒸发;所以泄漏后的质量蒸发量即为总蒸发量。具体参数和计算结果见下表。表5.3-7质量蒸发速率汇总一览表单位:kg/s序号项目摩尔质量M(kg/mol)液池半径r(m)液体表面蒸气压p(Pa)环境温度T0(K)气体常数R(J/mol·k)质量蒸发速率Q3(kg/s)1.5m/s(F)1乙醇0.046255333298.158.3140.532根据液体蒸发总量计算公式,大气稳定度F情况下乙醇的蒸发速率为0.532kg/s。3、发生火灾时伴生/次生污染物乙醇属于易燃物质,泄漏发生火灾事故后急剧燃烧所需供氧量不足,部分物质不完全燃烧,燃烧过程伴生CO。物料不完全燃烧一氧化碳产生量的计算公式如下:GCO=2330qCQ式中:GCO——一氧化碳的产生量,kg/s;C——物质中碳的含量,%,乙醇含碳量为52.17%;q——化学不完全燃烧值,取1.5%-6.0%,本项目取6.0%;Q——参与燃烧的物质量,t/s,参照乙醇储罐泄漏量,最大泄漏量为0.336t,参与燃烧的乙醇量为0.00019t/s。火灾事件按照30min考虑,采用上述公式计算得到CO产生量为0.0139kg/s,则事故状况下,乙醇不完全燃烧伴生CO产生量约为25.02kg。乙醇不完全燃烧伴生CO源强见表6.4-8所示。表6.4-8乙醇不完全燃烧CO源强计算结果一览表序号风险事故情形描述危险单元危险物质影响途径产生速率/(kg/s)释放或泄漏时间/min不完全燃烧伴生CO产生量/kg其他事故源参数1乙醇不完全燃烧伴生CO成品罐、原料罐区CO挥发至大气0.01393025.02/6风险预测与评价6.1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扩散(1)预测模型筛选根据(HJ169-2018)要求,大气风险预测计算时应区分重质气体与轻质气体排放选择合适的大气风险预测模型。重质气体和轻质气体的判断依据可采用附录G中G.2推荐的理查德森数进行判定。根据不同的排放性质,理查德森数的计算公式不同,依据排放类型,理查德森数的计算分连续排放、瞬时排放两种形式。Ri的计算公式具体为:连续排放:瞬时排放:式中:ρrel—排放物质进入大气的初始密度,kg/m3;ρa—环境空气密度,kg/m3;Q—连续排放烟羽的排放速率,kg/s;Qt—瞬时排放的物质质量,kg;Drel—初始的烟团宽度,即源直径,m;Ur—10m高处风速,m/s。判断连续排放还是瞬时排放,可以通过对比排放时间Td和污染物到达最近的受体点(网格点或敏感点)的时间T确定。T=2X/Ur式中:X—事故发生地与计算点的距离,m;Ur—10m高处风速,m/s。假设风速和风向在T时间段内保持不变。Ur取1.5m/s。当Td>T时,可被认为是连续排放的;当Td≤T时,可被认为是瞬时排放。判断标准为:对于连续排放,Ri≥1/6为重质气体,Ri<1/6为轻质气体;对于瞬时排放,Ri>0.04为重质气体,Ri≤0.04为轻质气体。本项目风险事故类型各污染物预测模型选取结果如下:①连续排放和瞬时排放判定计算可得到达最近网格点时间T为66.67s,项目事故情景泄漏排放时间Td为10min,大于T,可判定项目风险事故类型均为连续排放。②理查德森数Ri计算及重质气体、轻质气体判定由于风险导则中没有乙醇的毒性终点浓度,本次环评不再定量预测乙醇泄露环境影响。乙醇火灾伴生CO排放Ri:最不利气象条件烟团初始密度未大于空气密度,未计算出理查德森数。因此,乙醇火灾伴生CO可判定为轻质气体。③预测模型选取AFTOX模型适用于中性气体或轻质气体以及液池蒸发气体模拟。可模拟连续排放或瞬时排放,液体或气体,地面源或高架源,点源或面源的指定位置浓度、下风向最大浓度及其位置等。(2)预测范围与计算点①预测范围根据(HJ169-2018),预测范围应为预测物质浓度达到评价标准的最大影响范围,由预测模型计算获取。结合大气风险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确定大气环境风险预测范围为项目周边5000m。②计算点根据导则,大气环境风险评价预测计算点分为特殊计算点和一般计算点。特殊计算点:周边5km范围内所有居民点和学校,共计31个关心点。一般计算点:距风险源500m范围内一般计算点间距设置为50m×50m,500~5000m范围内间距设置为100m×100m。共计12432个网格点。下风向轴向有毒有害物质最大浓度计算步长对应设置为50m和100m;计算点高度2m。(3)事故源参数事故源参数详见小节“5.3源项分析”。(4)气象参数项目大气风险评价等级为二级,按照导则应选取最不利气象条件进行后果预测。最不利气象条件,即F类稳定度、1.5m/s风速、温度25℃、相对湿度50%。(5)大气毒性终点浓度选取根据(HJ169-2018)附录H,CO大气毒性终点浓度见下表。表6.1-2预测涉及的危险物质特性毒性终点浓度选取一览表序号物质名称毒性终点浓度-1/(mg/m3)毒性终点浓度-2/(mg/m3)1CO38095(6)预测内容①给出下风向不同距离处有毒有害物质的最大浓度,以及预测浓度达到不同毒性终点浓度的最大影响范围。②给出各关心点有毒有害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具体变化情况,以及关心点的预测浓度超过评价标准时对应的时刻和持续时间。本项目大气环境风险评价预测时刻设置为泄漏事故发生后的5min、10min、15min、20min、25min、30min。(7)预测结果本次评价各项风险事故情景下大气风险预测模型主要参数选取见下表所示。表6.1-3大气风险预测模型主要参数表参数类型选项参数基本情况事故源经度(°)117.012289163事故源纬度(°)33.614276753事故源类型罐区储罐、管道破裂,泄漏至液池蒸发;乙醇泄漏发生火灾伴生CO挥发至环境空气气象参数气象条件类型最不利气象风速(m/s)1.5环境温度℃25相对湿度%50稳定度F其他参数地表粗糙度m0.1是否考虑地形是地形数据精度m50事故后果预测结果见表6.1-5,敏感点的影响预测结果见表6.1-6。表6.1-4事故后果基本信息表事故后果预测大气危险物质大气环境影响COF稳定度,1.5m/s,25℃,湿度50%指标浓度值(mg/m3)最远影响距离m浓度出现时间min大气毒性终点浓度-1380//大气毒性终点浓度-295//表6.1-5最不利气象条件下物料泄漏预测结果表下风向距离一氧化碳F稳定度,1.5m/s,25℃,湿度50%浓度出现时间(min)高峰浓度(mg/m3)100.110.00600.6772.371101.2265.681601.7851.432102.3340.462602.8932.273103.4426.193604.0021.634104.5618.164605.1115.465105.6713.325606.2211.616106.7810.226607.339.067107.898.107608.447.298109.006.608609.566.0191010.115.5096010.675.05101011.224.66106011.784.31111012.334.00116012.893.73121013.443.48126014.003.26131014.563.06136015.112.88141015.672.70146016.222.58151016.782.47156017.332.37161017.892.27166018.442.18171019.002.10176019.562.02181020.111.95186020.671.88191021.221.81196021.781.75201022.331.70206022.891.64211023.441.59216024.001.54221024.561.50226025.111.45231025.671.41236026.221.37241026.781.34246027.331.30251027.891.27256028.441.23261029.001.20266029.561.17271034.111.14276034.671.12281035.221.09286036.781.07291037.331.04296037.891.02301038.441.00306039.000.97311039.560.95316040.110.93321040.670.91326041.220.90331041.780.88336042.330.86341042.890.84346043.440.83351044.000.81356044.560.80361046.110.78366046.670.77371047.220.75376047.780.74381048.330.73386048.890.72391049.440.70396050.000.69401050.560.68406051.110.67411051.670.66416052.220.65421052.780.64426053.330.63431053.890.62436054.440.61441055.000.60446056.560.59451057.110.58456057.670.57461058.220.57466058.780.56471059.330.55476059.890.54481060.450.53486061.000.53491061.560.52496062.110.51表6.1-6最不利气象条件下一氧化碳对敏感点的影响名称坐标F稳定度、1.5m/s、25℃、50%湿度最大浓度/时间(min)10min20min30min40min50min60minXY一氧化碳道东街道-67423940/50.00E+000.00E+000.00E+000.00E+000.00E+000.00E+00南关街道-320616910/50.00E+000.00E+000.00E+000.00E+000.00E+000.00E+00东关街道-241820830/50.00E+000.00E+000.00E+000.00E+000.00E+000.00E+00沱河街道-22413340/50.00E+000.00E+000.00E+000.00E+000.00E+000.00E+00三里湾街道-26106770/50.00E+000.00E+000.00E+000.00E+000.00E+000.00E+00淮河社区-3313-5900/50.00E+000.00E+000.00E+000.00E+000.00E+000.00E+00后傅村-2158-14652.42E-08/300.00E+000.00E+000.00E+000.00E+000.00E+002.42E-08小王家-1801-13252.30E-05/250.00E+000.00E+000.00E+000.00E+002.30E-052.30E-05前傅村-1921-24100/250.00E+000.00E+000.00E+000.00E+000.00E+000.00E+00小陈家-2431-22960/250.00E+000.00E+000.00E+000.00E+000.00E+000.00E+00八里庄-3195-21240/250.00E+000.00E+000.00E+000.00E+000.00E+000.00E+00小孟家-1809-29100/250.00E+000.00E+000.00E+000.00E+000.00E+000.00E+00姬庄-1575-33190/250.00E+000.00E+000.00E+000.00E+000.00E+000.00E+00黄寨-1965-33520/250.00E+000.00E+000.00E+000.00E+000.00E+000.00E+00八里庄226-18580/250.00E+000.00E+000.00E+000.00E+000.00E+000.00E+00凌家桥763-21200/250.00E+000.00E+000.00E+000.00E+000.00E+000.00E+00李家桥1492-22430/250.00E+000.00E+000.00E+000.00E+000.00E+000.00E+00汪家2663-28620/250.00E+000.00E+000.00E+000.00E+000.00E+000.00E+00小王庄2245-12440/250.00E+000.00E+000.00E+000.00E+000.00E+000.00E+00闫店村3395-12390/250.00E+000.00E+000.00E+000.00E+000.00E+000.00E+00沱河村201715630/250.00E+000.00E+000.00E+000.00E+000.00E+000.00E+00大王家31969260/250.00E+000.00E+000.00E+000.00E+000.00E+000.00E+00后刘家2396930/250.00E+000.00E+000.00E+000.00E+000.00E+000.00E+00小王家275012160/250.00E+000.00E+000.00E+000.00E+000.00E+000.00E+00康居苑南区1958280/250.00E+000.00E+000.00E+000.00E+000.00E+000.00E+00明苑学林雅苑-906810/250.00E+000.00E+000.00E+000.00E+000.00E+000.00E+00宿州市第二中学-882-1710/250.00E+000.00E+000.00E+000.00E+000.00E+000.00E+00君悦学府-860-4302.09E-18/150.00E+000.00E+002.09E-182.09E-182.09E-182.09E-18香格里拉-820-7306.09E-01/150.00E+000.00E+006.90E-016.90E-016.90E-016.90E-01江家-964-9512.54E+00/200.00E+000.00E+000.00E+002.54E+002.54E+002.54E+00青庙王家115914440/200.00E+000.00E+000.00E+000.00E+000.00E+000.00E+006.2水环境风险分析1、地表水环境风险影响来源地表水环境风险影响来自雨水污染排放,可直接引起附近地表水质的污染。在事故状态下,由于管理和操作等原因,可能会导致泄漏的物料、冲洗污染水和消防污染水通过净下水(雨水)系统从雨水管网扩散,污染附近水环境。2、工厂事故收集和处理系统工厂事故废水截留、收集和处理系统见图6.2-1。生产装置周围设有地沟,各装置区均与事故池相连,设置手动阀门。图6.2-1事故时废水切断措施示意图一级预防控制措施:一级防控措施在企业内部实施,要求园区内企业在其各装置区、贮罐区等可能造成污染区域设置隔堤、围堰等措施,收集外泄的物料量;化工企业实行清污分流,废水分类收集分质处理,初期雨水收集处理,园区化工企业实行“一企一管”,污水采用明管输送,安装在线自动监测装置、视频监控及自控阀门,建立水质监控系统;企业厂内设置事故池和初期雨水池,要求初期雨水收集时间不小于15min,企业雨水总排口前设置雨水截止阀等,通过以上措施将企业的事故废水截留在厂区内。本项目罐区设置1.2m围堰,废水分类收集分质处理,生活污水经隔油池、化粪池预处理后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处理后尾水全部回用于厂区循环水系统,不外排;生产废水、初期雨水、循环冷却水排水、去离子水制备排水一起经厂区污水处理站深度处理后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T19923-2005)“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补充水”以及《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20)“绿化、消防”水质的要求回用于循环冷却水补水、绿化等,不外排。项目自建初期雨水池和事故池,初期雨水收集为15min,雨水总排口设置雨水截止阀等,将企业的事故废水截留在厂区内。二级预防控制措施:本项目罐区周边设置了导沟,依托现有的4000m3的事故应急池,当事故发生后,事故废水通过专用管网收集到厂事故池。三级预防控制措施:规划区内根据地形特点,建设区域废水集中应急事故池。企业发生废水泄漏并外漏后,可在区域内将废水截流、暂存,并妥善处理。3、事故池容积的核算及合理性分析根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应设置能够储存事故排水的储存设施,储存设施包括事故池、事故罐、防火堤内或围堰内区域等。事故储存设施总有效容积其中:是指对收集系统范围内不同罐组或装置分别计算V1+V2-V3,取其中最大值。注:储存相同物料的罐组按一个最大储罐计,装置物料量按存留最大物料量的一台反应器或中间储罐计;—发生事故的储罐或装置的消防水量,m3;—发生事故时仍必须进入该收集系统的生产废水量,m3—发生事故时可能进入该收集系统的降雨量,m3。(1)V1项目储罐全部采用露天布置,罐区内进行防渗漏处理,罐区四周建设围堰,管道穿越围堰处采用非燃烧材料严密封闭。围堰内雨水沟穿越处,设防止物料流出堤外的措施。根据《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GB50351-2014)中相关要求:罐组的围堰内的剩余有效容积,固定顶罐不应小于罐组内1个最大储罐的容积;浮顶罐不应小于罐组内1个最大储罐容积的一半;混放时按容积较大者设计。发生一般事故时,围堰内容积能够作为消防事故污水的暂时应急缓冲池。表6.2-1罐区围堰设置情况汇总一览表罐型围堰设置备注储罐名称类型数量直径*高度(m)罐区尺寸(m3)有效容积(m3)围堰内容积已扣除储罐自身体积95%原料储罐内浮顶罐2Φ18000×125001553.75*1.21094.62电子级乙醇成品罐内浮顶罐2Φ9200×7850无水乙醇成品罐内浮顶罐2Φ20000×130002073*1.21734中间罐固定顶罐2Φ2431×400062*1.265.24计算V1=V原料储罐+V电子级乙醇储罐+V无水乙醇储罐=1500-1094.62+2000-1734=671.38m3。(2)V2根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中的相关要求,厂房和库区内同一时间内的火灾为1处;设计消防用水量最大值按60L/s计,消防历时按3小时计,则厂区一次消防用水总量约为648m3。(3)V3本项目原料、成品罐区、中间罐区内不设置备用倒罐,因此本评价V3取0。(4)V4项目事故状况下仍必须进入该废水收集系统的生产废水量V4按0计。(5)V5V5=10qF式中:q—降雨强度,mm;按平均日降雨量;F—必须进入事故废水收集系统的雨水汇水面积,ha。q=qa/n式中:qa—年平均降雨量,mm;n—年平均降雨日数。宿州市年平均降雨量994.55mm,年平均降雨日数94.4天,计算降雨强度q=10.54mm;发生事故时可能进入该收集系统的收水面积F=3.55ha,计算得V5=374.17m3。(6)V总计算由上述分析计算V总=(671.38+648-0)+0+374.17=1693.55m3,厂区现设有4000m3的事故池,可以满足事故状态下废水暂存需要。4、事故废水收集措施厂区雨水管网和污水管网设置可切换的阀门,正常初期雨水收集进入初期雨水池;一旦发生事故又下雨时,可将阀门切换至污水管网系统。在生产装置区以及罐区设置环形沟、切换阀等控制收集泄露物料及事故消防废水,通过阀门切换排入事故池后打入污水处理站处理;厂区雨水排口设置切断设施,以有效切断事故废水与外部地表水体的通道。企业应加强日常检查,保证雨水阀日常处于切断状态。6.3环境风险管理1、总图布置和建筑安全防范措施(1)本项目厂区总平面布置朝向、采光和自然通风条件良好,本项目厂区主要道路宽度为6m、8m等,符合道路两侧建构筑物防火、安全与卫生间距的要求。(2)本项目满足各类设计规范要求,做到消防、运输、建筑间距合理、规范。(3)本项目厂区人流、货流出入口分开布置,且位于不同方位。(4)本项目厂区总平面布置功能分区明确,布局合理。大型的罐和塔露天布置,储罐区布置于厂区的北面,远离原料库和原料处理装置。(5)根据火灾危险类别,建筑设计方面分别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设不发火花抗静电地面,设防爆门斗,设抗爆墙、防火墙、防火门及泄压窗等,成品罐区周围设防火堤,蒸馏工段采用露天框架,车间设置良好的通风条件。(6)所有设备选用防爆型,电机均采用防爆电机,照明采用防爆灯具,仪表采用本安型。(7)生产装置区、罐区按二级防雷设计,其它建(构)筑物按三级防雷设计。乙醇贮罐及乙醇管道采用保护接地,防止雷击。2、贮存过程风险防范措施本项目罐区采取风险防范措施如下:(1)对罐区围堰内侧涂刷厚型无机并能耐烃类火灾的防火涂料,保证火灾时围堰的安全,从而阻止泄漏危险品扩散。(2)对罐区围堰内地面进行硬化处理、防渗,避免液体泄漏时渗透污染土壤和地下水。(3)在罐区设泡沫灭火电动阀及雨淋阀,并由火警盘接收阀的动作反馈信号联动控制盘泡沫灭火电动阀、遥控驱动雨淋阀。3、运输过程风险防范措施运输过程风险防范包括交通事故预防、运输过程设备故障性泄漏防范以及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处理等。为降低风险事故发生概率,企业在运输过程中,必须做好如下防范措施:(1)运输过程风险防范应从包装着手,有关包装的具体要求可以参照《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05)、《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190-2009)、《危险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12463-2009)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进行,包装要严格按照有关危险品特性及相关强度等级进行。(2)运输装卸过程需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规定进行,运输易燃易爆危险品的车辆必须办理“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三证”,必须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有经过消防安全培训合格的驾驶员、押运员,并提倡今后开展第三方现代物流运输方式。危险化学品装卸前后,必须对车辆和仓库进行必要的通风、清扫活动,装卸作业使用的工具必须能防止产生火花,必须有各种防护装置。(3)提高运输押送人员素质水平,掌握有关运输物质的性能和事故应急处理方法,确保在事故发生情况下能应急处理,减缓和减轻影响。(4)运输线路必须避开水源保护区、集中居民区等敏感区域,合理选择运输时间,尽可能避开人群流动高峰时间。4、工艺技术设计安全防范措施(1)严格按照《石油化工企业职业卫生设计规范安全》(SH/T3047-2021)、《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2018版)》(GB50160-200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版)》(GB50016-2014)、《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2014)等有关技术规范进行设计。(2)本项目采用DCS控制系统,提供生产过程的基本控制、数据采集、生产报表打印、历史数据的记录、操作人员通过操作介面对装置进行监视、操作。其他控制系统均具有与DCS的通讯能力,重要信息将传送到DCS监视和控制。根据生产装置的特点,重要的安全联锁保护、紧急停车系统及关键设备联锁保护应设置SIS系统。以确保人员及生产装置、重要机组和关键设备的安全,SIS系统独立于DCS系统。5、自动控制设计安全防范措施对工艺装置、成品罐区等设置气体检测系统。在可能泄漏或聚集可燃气体的地方,分别设有乙醇等易燃易爆气体检测器,并将信号接到主装置控制室FGDS系统。此系统可以启动报警,产生消防联动和装置的紧急停车,最大限度地保护人员和设备的安全。6、电器、电讯安全防范措施(1)根据不同用电负荷给不同功能区配备相应变电所,以保证互不干扰。其中消防用电负荷、火灾报警负荷、仪表用电负荷为一级负荷;检修电源、电动葫芦为三级负荷;其余为二级负荷。装置区还设置EPS、UPS事故电源装置,为一级特别重要负荷供电,变配电所的供电能力及可靠性能满足用电负荷的要求,确保事故发生不影响自控系统的正常运行。(2)设置专用调度电话系统,在各装置(或单元)内设置电话分线盒或电话配线架,系统能实现调度台单键直呼分机、分机单键直呼调度台、选呼、群呼、强插、强拆、监听等功能。调度电话交换机交流主电源引自UPS,其接地采用联合接地装置。(3)配备无线通信系统,为操作人员提供正常和紧急情况下通信联络。(4)设置扩音对讲系统。扩音对讲系统交流电源引自UPS。各装置(或单元)设置防爆话站、普通话站、防爆扬声器及扬声器。(5)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系统交流主电源引自UPS,直流备用电源采用随火灾报警控制器成套的蓄电池,其容量满足主电源事故时持续供电时间不少于8小时。(6)工业电视系统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实现联锁报警,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提供报警开关量给工业电视系统,即发生火情时本系统能自动把着火现场附近摄像机的图像自动切换到大屏幕上显示,并使摄像机自动对准预先设定的报警区域。各操作站、网络交换机的交流电源引自UPS。7、消防系统(1)消防预警系统对每座乙醇储罐分别设置液位及温度远传指示、液位高低报警;在乙醇储罐区设置火灾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设置可燃气体报警器,信号上传至控制室集中报警。本着安全可靠的原则进行仪表选型,本项目的蒸馏脱水工段及乙醇储罐区为易发生火灾危险场所,现场仪表采用本安型(本质安全型)防爆仪表,仪表控制电缆采用本安电缆。(2)消防系统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版)》(GB50016-2014)主要考虑几个体积较大、危险性较大的建筑物。本项目中燃料乙醇储罐区为甲类储罐区,火灾危险性最大。本厂中设有3000m3的清水池,其中储存1500m3的消防用水量,并有不被动用的措施。在清水泵房内设有两台消防泵,三台泡沫消防水泵,其中各有一台备用泵,同时设有消防稳压装置。在车间内,设置室内消火栓,配置干粉灭火器;燃料乙醇蒸馏塔周围设有泡沫消防炮及消防水炮。同时在生产车间设立明显的防火和易燃易爆警告标识。消防管网在厂区成环状,并在主要建构筑物周围成环状。6.4风险应急预案6.4.1组织体系为了降低或避免特殊情况下突发环境事件所造成的损失,确保有组织、有计划、快速地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及时地组织抢险和救援,公司建立了专业、完善的应急组织机构,明确应急职责,落实各项应急工作。在应急过程中,所有应急人员应以统一方式将事件状况、应急工作状况等报告应急指挥部。指挥部根据事件及其处理状况,下达应急指令。应急队伍接受指令后,立即按照职责、分工行动。在行动过程中,随时将事故状况反馈给指挥部;指挥部根据反馈情况再次下达指令,直到完成应急事件处理6.4.2组织机构和职责宿州中粮生物化学有限公司成立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和相关应急救援小组,由总经理担任应急中心总指挥,副总经理担任副总指挥,主要负责人担任各小组组长。应急组织体系见图6.4.2-1。物资保障组物资保障组医疗救护组应急疏散组信息联络组环境检测组抢险救灾组警戒保卫组应急办公室应急指挥部总指挥:邓衍宏副总指挥:卢久灵图6.4.2-1企业应急组织体系图6.4.3人力资源保障现场应急救援队伍主要为:抢险救灾组、物资保障组、信息联络组等。其中抢险救灾组主要承担控制污染源、抢险抢修等相关工作,物资保障组主要负责应急物资的分发与佩戴等。企业应急组织机构见表6.4.3-1。表6.4.3-1应急组织机构一览表组织机构姓名手机号应急指挥部总指挥邓衍总指挥卢久急办公室主任卢久主任王二险救灾组组长卢久员王二员陈明员龙疗救护组组长龙员张员李员廖晓急疏散组组长王二员耿玉员李员谢传急警戒保卫组组长李建员王员赵长员沈遵急物资保障组组长张电员陈员杨员陈息联络组组长郭朝员刘员杨国境监测组组长权启员周宝员代银艳181332251006.4.4资金保障宿州中粮生物化学有限公司为做好事故预防预警及应急救援工作,应储备应急专项资金,每年按比例从收益中提取应急专项资金,用于企业应急物资的配备与完善以及一些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宣传材料,确保应急预案启动之后,企业配备的应急物资能够满足现场应急救援所需。应急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不得挪用。6.4.5应急物资装备保障企业根据事故应急抢险救援需要,落实配备消防、堵漏、通讯、交通、工具、防护、急救等各类所需应急抢险装备器材。应急办公室负责对应急物资进行管理,定期对消耗的应急物资进行补充。企业现有应急物资见表6.4.5-1。表6.4.5-1企业现有应急物资一览表序号名称及规格数量放置地点1地上消火栓97经营部、10万吨酒精、动力装置、酒精装置、厂区2室内消火栓131综合部、经营部、财务部、安环部、10万吨酒精、动力装置、酒精装置、饲料装置3泡沫地上消火栓15经营部、10万吨酒精4干粉灭火器481综合部、经营部、财务部、安环部、10万吨酒精、酒精装置、饲料装置、消防队5二氧化碳灭火器80综合部、经营部、财务部、安环部、10万吨酒精、动力装置、酒精装置、消防队6水枪148综合部、经营部、财务部、安环部、10万吨酒精、动力装置、酒精装置、饲料装置、消防队7水带163综合部、经营部、财务部、安环部、10万吨酒精、动力装置、酒精装置、饲料装置、消防队8水炮19综合部、10万吨酒精、酒精装置、厂区9灭火毯17综合部、经营部、消防队10消防泵5动力装置11消防扳手20综合部,经营部、动力装置、酒精装置、消防队12水泵接合器610万吨酒精13消防车1综合部14手推式干粉灭火器10经营部、酒精装置、消防队15泡沫枪7综合部、经营部、消防队16移动式泡沫车4经营部17空气呼吸器7综合部、经营部、动力装置、酒精装置、消防队18消防隔热服6综合部、消防队19灭火防护服12综合部、消防队20消防头盔16综合部、消防队21消防手套17综合部、动力装置、消防队22消防靴20综合部、消防队23堵漏器2综合部24安全腰带20综合部、消防队25消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三上学期《时间颗粒》主题班会课件
- 行进间高手上篮教案
- 2025年电动轮椅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生命支持系统仪器外壳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玉容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春新版三下科学•概念总结(背诵版)
- 宜昌市虎亭区2024-2025学年三下数学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
- 江苏省南京栖霞区重点名校2024-2025学年初三中考模拟卷(二)英语试题含答案
- 西安医学院《数字地形测量学(2)》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规划原理A》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3年浙江杭州市属事业单位统一招聘工作人员371人笔试参考题库(共500题)答案详解版
- 国家开放大学《人文英语3》章节测试参考答案
- 江苏省四星级高中评估标准及评价细则
- 经济学说史教程第四版题库
- 高铁站智能化设计方案
- GB/T 12727-2023核电厂安全重要电气设备鉴定
-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 促进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 体外诊断试剂的应急预案
-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培训课件
- 水泥混凝土路面打裂压稳施工工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