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中学语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课堂教学实录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今日,我们来学习《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是一篇悼词,是恩格斯。下面,请同学们先把课文默读一遍。
(同学默读课文)
师:读完的举手。
(同学举手)
师:都读完了。同学们用了5分钟。下面请同学们谈一谈初步印象吧。喜爱这篇课文的举手。
(只有3个同学举手。)
师:这么少啊!你喜爱,说说吧。
生:我读了这篇课文,感觉到了马克思的伟大。
师:请不举手的同学说说。你来说。
生:老师,我不明白编教材的人为什么把这样的文章选入语文课本让我们学习,还不如从报纸上随意找一篇新闻报道看得有意思。
师:你是这样的感受!有同感的举手。
(许多同学举手)
师:哦!老师感到有点意外。不过我理解你们:政治色调深厚的课文,你们是不太喜爱的。是这样吗?
生:是。
师:你们担忧我们的语文课堂会上成政治课。是吗?
生:是。
师:不用担忧。语文课就是语文课,我不会上成政治课。不过你们的立场说明,你们没有真正认识到这篇课文好在哪里。老师问你们,恩格斯和马克思是亲切战友,对不对?
生:对。
师:列宁说,他们两人的友情“超过了古代关于人类友情的一切动人的传奇”。马克思去世了,作为他最亲切的战友,写一篇悼词来纪念,可要写的东西太多了,即便写成一本书,也是可能的。但是,恩格斯写了多少字?只有1200字!同学们想一想,写这么短的一篇悼词来总结马克思的一生,需要什么样的语文技能。
生:概括技能。
生:表达技能。
师:还有认识、判断和评价技能。那么,请同学们回答,在本文中,恩格斯是如何概括马克思一生的?你们以小组为单位,沟通一下,一会儿回答。
(同学沟通,约5分钟。)
师:停止沟通。谁来回答?
生:恩格斯主要讲了马克思两个大贡献:发觉人类历史进展规律和剩余价值。
生:还创立了国际工人协会。
师:下面,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谁来?
(一同学举手)
师:好。你喜爱这篇文章,肯定能读得很好。
(同学朗诵课文)
师: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
生:挺有感情的。
师:悼词是饱含感情的。你读得的确不错。这篇悼词,主要是总结和评价马克思伟大的贡献。那么,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贡献是什么?在第几段?
生:发觉“人类历史进展规律”。在第三段。
师:我们来一起读一遍。
(同学齐读第三段)
师:你们读了这一段,产生问题了没有?
生:恩格斯说,“人类历史进展规律”是一个“简约事实”,马克思发觉这样的“简约事实”有什么伟大的?
师:问得好。不过这不是一个语文问题,而是一个社会学问题。谁能回答?从文中找答案。
生:尽管这是一个“简约事实”,但是被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掩盖住了,其他人没有发觉。
师:不但没有发觉,而且……?
生:而且作了错误的说明。
师:错误?文中怎么说的?
生:作了相反的说明。
师:依据文意,我们好像可以推出那种相反的说明。谁来推想出来?
(没有同学回答)
师:尝试一下嘛。要回答这个问题,前提是什么?
生:搞清晰“简约事实”的含义。
师:正确。含义是什么呢?
生:冒号后面的内容。
师:冒号后面的话说的是什么意思?能否结合你们政治课上学到的知识来加以概括呢?
生:是不是“物质决断意识”、“经济基础决断上层建筑”的原理啊?
师:同学们说,是不是?(有的同学不敢确定)还不敢确定?是的,就是这个原理!这就是“大文科”的学习了,把语文和政治打通了。现在,可以推出那种相反的说明了吧?
生:意识决断物质,上层建筑决断经济基础。
师:对呀!这才算是基本读懂了本段意思。为什么说是“基本读懂”呢?老师为什么不说“彻底读懂”呢?
(同学稀里糊涂)
师:“正像达尔文发觉有机界的进展规律一样”,这句话有何作用?
生:比较。
师:语法学上叫作“比况结构”。为什么要在本段开头用一个比况结构呢?
生:突出马克思的这一发觉的伟大意义。
师:正确。这是语文因素,对不对?语法意义嘛。过去,语文老师要求同学对冒号后面的长句进行语法分析。今日就免了,你们的语法知识比较贫乏,估量分析不出来。是这样吗?
(同学点头)
师:承认了。过去的高中生语法知识比你们丰富,他们能分析。今日不犯难你们。服不服?你来分析我看看。
(同学笑。摇头)
师:谁感爱好,课下来找我,我给你分析。好,下面再读一遍第三段。
(同学读课文第三段。老师板书:第一个发觉:进展规律)
师:接下来,如何向下过渡?
生:有了“不仅如此”。
师:连接得很紧密。这是语文因素。你们写文章会用过渡句吗?会,那很好。写文章就好比是做衣服,要学会穿针引线。过渡句就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引出了马克思的第二个伟大贡献,是什么?
生:发觉剩余价值。
师:说得对。这个发觉的意义是什么?
生:“豁然开朗”了,原先是“在黑暗中摸索”。
师:齐读本段。
(同学齐读课文第四段,老师板书:第二个发觉:剩余价值)
师:接下来,怎么写的?请一位同学读。
(一同学读课文)
师:有何感觉?
生:连接得紧密。
师:对。本段有三个句子。句子之间是什么关系?
生:递进。
师:说得好。这是语文因素吧?
(同学点头)
师:请同学们把关联词语画下来。
(同学画关联词语:即使、也、但是、甚至、都、而且)
师:假如把这些关联词语去掉,再读一遍,味道就变了。可见这些关联词语用得多精妙!那么,到底精妙在哪里呢?
生:层层递进。
师:概括了马克思从事科学讨论的特点。什么特点?
生:第一个是讨论领域的广泛,第二个是讨论的程度深入。
师:你总结得非常精确。打总分值。马克思博学多才。“甚至在数学领域”,谁能讲一讲?数学课代表,请你来讲一讲。
生:我不知道。
师:不知道没关系,课下找《马克思传》来读一读,你就知道马克思有多么渊博和深刻了。下面齐读一遍第五段。
(同学齐读课文。老师板书:其他领域)
师:能感觉到的什么情感?
生:为马克思感到骄傲。
师:好。可以说,是饱蘸感情来写本文的。我们阅读时要认真体会。第一节课就上到这里,休息一会。
第二课时
师:我们接着学习《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原来不喜爱这篇文章的同学是否有了一点转变呢?
(同学点头)
师:有转变就好。允许同学们不喜爱它,但需要建立在正确认识它的基础上。不能盲目地喜爱或不喜爱。往下看。又用了过渡句:“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这句话很好理解。但是下一句话就不好理解了:“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有没有问题?
生:为什么说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什么?
师:你问得好。我正想问同学们。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这段。
(同学读书)
师:为什么说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什么?请同学争论、沟通一下。
(同学争论、沟通)
师:好了。谁来回答?
生:我的理解是,本段并没有写马克思的主要贡献,而是阐述马克思最看重的是那些对现实产生影响的科学发觉,由于这些科学发觉对社会起了推动作用。
师:留意两个“喜悦”,它的程度是不相同的。“诚心喜悦”、“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这样写的目的还在于,为阐述马克思本人的贡献主要是在革命实践上作了铺垫,为顺当过渡到写马克思在实践上的贡献作了铺垫。前面写马克思在理论上的贡献巨大,并饱蘸感情加以概括。作为读者,我们感到,恩格斯对马克思的贡献评价这么高,往下该怎么写呢?一句“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来了个大转变,令读者惊异不已:这么伟大的贡献还不是主要的。什么是主要的呢?这就是文章的波澜。悼词也有波澜。莫非这仅仅是写作技巧吗?
生:不是,似乎还与的判断、评价技能有关。
师:对。在马克思的葬礼上发表演说,高度评价马克思的一生,需要具备很强的判断、评价技能。怎样正确地科学地评价马克思的一生呢?一般人很难精确把握,大略只有恩格斯才有这样深刻的`洞察力吧。那么,马克思的主要贡献是什么呢?请看下一段,并总结出来,请一位同学写到黑板上。
(同学看课文)
师:你来写。其他同学沟通一下。
(一同学写到黑板上,其他同学沟通)
师:这位同学写的是:办报、创立国际工人协会。全面吗?
生:还有,两个“参与”,高度概括了马克思的实践活动。
师:很好。马克思的实践活动具有怎样伟大的意义呢?用书上的话来回答。
生: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
师:对。如何概括马克思实践斗争的特点?
生:满腔热忱、坚忍不拔、卓有成效。
师:好。本段中破折号是什么作用?
生:强调吧?
师:是的。接下来,用“正由于这样”,引起下文。整篇文章中,这样的过渡句许多,加强了文章的规律能量。同学们写谈论文,要学习这样的写法,可以使思维缜密。请一位同学读一遍。
(一同学读课文)
师:你读这一段,有何感受?
生:我觉得恩格斯对马克思的感情很深厚。
师:其他同学有何感受?
生:我认为本段中的比方很精彩。“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表现出马克思对反对派的诅咒特别蔑视。‘
生:“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这句话写得好,说明白马克思心胸坦荡、光明正大、人格伟大!
师:说得好。我们又一次体会到恩格斯是饱蘸着感情写这篇悼词的。有问题吗?(同学摇头)没有了?那么,我来问你们。本段中又涌现了破折号。与上段中的破折号作用一样吗?
生:不一样。这里是说明。
师:对。第六段中也有破折号,起何作用?
生:也是说明吧。
师:也是说明,有什么不同吗?
生:不知道。
师:相当于括号。与括号的不同在于,此处要读出来,括号内的内容不用读出来。还有问题吗?(同学摇头)不是没有问题,而是你们没有发觉。我再问一个。写道:“在整个欧洲和美洲”,第二段中也写道:“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为什么只说“欧美”,不说“全世界”呢?(没有同学回答)
师:历史课代表回答。从世界无产阶级进展史的角度来考虑。
生:大略当时无产阶级只在欧美才有吧。
师:正确。中国当时没有。中国的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能量登上政治舞台,是在什么时候?
生:五四运动。
师:对。这又是语文和历史的融合。看来“文科综合”应当包括语文。
(同学笑)
师:下面我们齐读最末两段。
(同学齐读课文)
师:现在,我想再作一次调查:喜爱这篇课文的举手。
(许多同学举手,还有个别同学未举手)
师:比开始的时候多了。这说明同学们开始认识和理解这篇课文了。那么这篇课文值得你学习的是什么呢?
同学一:的高度概括技能。
同学二:过渡句用得好。
同学三:层层递进,规律性强。
同学四:饱含感情,真挚、动人。
师:还有吗?“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
同学五:精确的判断力、评价力。
师:对了。马克思一生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伟大的贡献。哪个是主要的?
生:实践上的贡献。
师:既然实践上的贡献是主要的,那为什么不先写实践上的贡献呢?你们看第二段中有两个“对于”。前一个“对于”指的是革命实践活动,第二个“对于”指的是理论讨论。实践在前,理论在后。可为什么详细写的时候,实践放到后面去了呢?
生:放在后面才显得重要。
师:回答当然有道理,但还不够精确。放到后面写,才会涌现“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一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班组安全三级教育
- 大班体育《好玩的瓶子》教案设计
- 2025标准个人劳务合同协议书范本
- 2025综合布线系统安装工程合同
- 青少年网瘾问题教育心理学
- 2025委托研发合同-范本
- 2025婚礼摄影租赁合同范文
- 2024-2025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试卷及答案
- 2025健身房合作协议合同书范本
- 2025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三套)
- 《论语》(子路篇第十三)原文及翻译
- 学前儿童情感教育的家庭实践策略
- 美好家园《8未来城市》课件 -2024-2025学年浙人美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 解析: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中考二模物理试题(解析版)
- 教师语言与沟通艺术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温州大学
- 共享菜园协议书5篇
-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SolidWorks的厨余垃圾处理器设计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家长会发言稿范文
- GMP取样管理课件
- 安徽省普通高中2024学年学业水平合格性测试英语试题(原卷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