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医学知识简介_第1页
心肺复苏医学知识简介_第2页
心肺复苏医学知识简介_第3页
心肺复苏医学知识简介_第4页
心肺复苏医学知识简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肺复苏密云县医院急诊科袁彦山心肺复苏医学知识简介1/58心肺复苏医学知识简介2/58心肺复苏医学知识简介3/58心肺复苏研究内容

复苏学又称为心肺脑复苏(CardiacPulmonaryCerebralResuscitation,CPCR),是研究心跳呼吸骤停后,因为缺血缺氧所造成机体组织细胞和器官衰竭发生机制及其阻断并逆转其发展过程方法,目标在于保护脑和心、肺等主要脏器不致到达不可逆损伤程度,并尽快恢复自主呼吸和循环功效。心肺复苏医学知识简介4/58在常温情况下,心脏停搏3s时病人就感到头晕;10s即出现昏厥;30~40s后瞳孔散大;60s后呼吸停顿、大小便失禁;4~6min后大脑发生不可逆损伤。所以,对心脏停搏、呼吸骤停病人抢救应该在4min内进行心肺复苏,开始复苏时间越早,成活率越高。心肺复苏医学知识简介5/58各组织对无氧缺血耐受能力

紧迫性心停搏15秒钟脑可利用氧耗尽15分钟脑内ATP告罄1分钟延髓麻痹4分钟脑损害不可逆缺氧耐受时间大脑4—6分钟小脑10—15分钟延髓20—25分钟心肺复苏医学知识简介6/58各组织对无氧缺血耐受能力

大脑-----4-6分钟小脑-----10-15分钟延髓-----20-25分钟交感神经节----45-60分钟心肌和肾小管细胞----30分钟肝细胞-----1-2小时肺组织-----大于2小时心肺复苏医学知识简介7/58Ⅰ期:基础生命支持(BLS):

A、气道控制(Airwaycontrol):主要办法有仰头抬颌,去除异物及分泌物,气管插管,环甲膜切开,气管切开。

B、呼吸支持:(Breathingsupport)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氧气面罩、人工气道给氧、呼吸机治应用。

C、循环支持:(Circulationsupport)胸外心脏按压、开胸心脏按压。

Ⅱ期:高级生命支持(ALS)

D、药品与液体(drugandfluid).

E、心电监测(Electrocardingraphy).

F、除颤(Fibrllationtreatment).

Ⅲ期:长久生命支持(PLS):

G、预计可救治性(Gouging).

H、意识恢复(Humanmentation)

I、加强监护(Intensivecare)

心肺复苏医学知识简介8/58

心肺复苏医学知识简介9/58普及心肺复苏初级救生术主要性

对猝死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成功关键是现场及时正确地抢救。为了掌握猝死后最关键4min,使心肺复苏连续有效,则必须建立阶梯式抢救网。

心肺复苏医学知识简介10/581、最初接触患者人,即“旁观者”,包含夫妻、父母、家庭其它人员、同事、朋友等,由他们先进行基础生命支持。

2、受过现场心肺复苏培训救护车医技人员,能及时抵达现场,接替“旁观者”抢救。美国当前救护车上救护人员是抢救医疗辅助人员和抢救医疗技术人员,能在接到呼救后3~5min内抵达现场。日本东京普通由消防人员施救。中国上海院前抢救由中专毕业医士或含有大专学历医生负担,普通在接到抢救指令后,救护车能在10~12min内抵达患者身边。

心肺复苏医学知识简介11/58心肺复苏医学知识简介12/583、受过深入心肺复苏培训急诊医生继续接收以上抢救程序。如美国要求在10~15min内抵达现场。上海院前抢救危重患者,普通经现场处理后直接转送各医院急诊科或急诊室。国外心肺复苏初级救生术已经普及。比如美国迄今已经有5000万人(占全国1/4人口)接收这一救生术,每年平都有20万猝死者接收现场心肺复苏初级救生术,其中7万人获救。挪威在1965年就把心肺复苏初级生操作术放入学校课程中,嗣后,全国200万人口中有40万人受训,在中已经有1000名淹溺者经现场心肺复苏后获救。日本消防厅每年印发抢救手册、举行市民抢救知识讲座等方式进行教育,听众每年达15万。德国则把是否能掌握心肺复苏初级救生术作为驾驶员取得驾驶执照依据之一。

心肺复苏医学知识简介13/581987年2月20日、6月5日,中国红十字会先后会同卫生部、公安部、铁道部、交通部、商业部、中国民航局、国家旅游局、煤炭工业部、石油工业部、地质矿产部发出了《关于开展群众性卫生救护训练通知》[红总字(1987)第2号、第13号]。受训对象为交通、治安、消防和派出所干警,铁路和交通系统车、船员、司警人员,民航机组人员,商店服务员,导游,司机等。初步估算,我国已经有约1000万人接收过心肺复苏初级救生培训。

心肺复苏医学知识简介14/58三、现场心肺复苏初级救生术操作程序

1、确定意识状态判断患者意识是否丧失,应在5~10s内完成。

(1)方法:抢救者可轻拍或轻摇患者肩部(图6—1),高声喊叫:“喂,你怎么啦?”;如你认识患者,则最好直接呼叫其姓名。如无反应,也可用刺激方法如用手指甲掐压患者人中穴6s。

心肺复苏医学知识简介15/58心肺复苏医学知识简介16/58(2)注意点:患者一旦出现眼球活动或四肢活动及疼痛反应,马上停顿掐压穴位。禁止摇动患者头部,以免损伤颈椎。若现场有亲人或旁人提供患者意识丧失可靠信息,可省略以上步骤。

2、呼救及招人帮助一旦确定患者已昏迷,应马上呼救,招呼最近响应者。

(1)方法:大声叫“来人啊!救命啊!”(图-2)。

心肺复苏医学知识简介17/58心肺复苏医学知识简介18/58将患者放置心肺复苏体位将患者仰卧于坚实平面如木板上,使头、颈、躯干无扭曲,平卧有利于血液回流,并泵入脑组织,以确保脑组织血供。

(1)方法:翻动患者时务使头、肩、躯干、臀部同时整体转动,预防扭曲。翻动时尤其注意保护颈部,抢救者一手托住其颈部,另一手扶其肩部,使患者平稳地转动为仰卧位(图6-3)。

心肺复苏医学知识简介19/58心肺复苏医学知识简介20/58TheABC’sofCPR

A:AirwayB:BreathingC:Circulation心肺复苏医学知识简介21/58Airway仰头举颏法仰头抬颈法双手抬颌法心肺复苏医学知识简介22/58Airway心肺复苏医学知识简介23/58Airway心肺复苏医学知识简介24/58Airway心肺复苏医学知识简介25/58判断呼吸情况在开放呼吸道以后,抢救者可将自己耳贴近患者口鼻,或侧头注视胸腹部,从以下3个方面判定呼吸是否存在(图6-7)。①看:患者胸部或上腹部是否有呼吸起伏;②听:患者口鼻有没有出气声;③感觉:抢救者面颊部有没有气体吹拂感。整个过程要求在3~5s内完成。如断定患者有呼吸,则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置患者于昏迷体位;若无呼吸,需保持患者于仰卧位,并进行人工呼吸。

心肺复苏医学知识简介26/58心肺复苏医学知识简介27/58口对口通气情况调查大多数院前抢救人员不愿对陌生人作

口对口人工通气。

45%医生和80%护士不愿对陌生人作

口对口通气。

85%其它人员不愿对陌生人作口对口

通气。心肺复苏医学知识简介28/58新观点

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加入你不愿意做口对口通气,则应立刻开始胸外心脏按压。现有资料证实,及时单做胸外心脏按压,其预后要比完全没有CPR好得多。心肺复苏医学知识简介29/58新观点

假如你愿意做口对口通气,其胸外按压与通气百分比为15∶2,胸外心脏按压频率为100次/分。心肺复苏医学知识简介30/58口对口人工呼吸:首先要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抢救者用按于患者前额一手拇指与示指捏紧鼻翼下端,然后抢救者深吸一口气,张开嘴巴,双唇包绕封住患者嘴外缘,抢救者用力向患者口内吹气。吹气要深而快,每次吹气量约800~1200ml(成人患者需要量),或每次吹气时观察患者胸部上抬即可;开始应连续两次吹气,以后每隔5s吹1次气,相当于每分钟12~16次;每次吹气后,放开鼻孔待患者呼气,并吸入新鲜空气,准备下一次吹气(图6-8)。吹气时应观察患者胸部有没有起伏,有起伏者,人工呼吸有效,技术良好;无起伏者,口对口吹气无效,可能气道通畅不够、吹气不足或气道有阻塞,应重新开放气道或去除口腔异物。

心肺复苏医学知识简介31/58心肺复苏医学知识简介32/58口对鼻人工呼吸:当患者牙关紧闭、口腔严重损伤或颈部外伤时应用此法。

心肺复苏医学知识简介33/58判断有没有脉搏因为颈动脉为中心动脉,在周围动脉搏动消失时仍可触及脉搏,且可在不脱衣服情况下检验,故十分可靠和方便。对婴幼儿或住院患者可检验股动脉。应在5~10s内完成这一检验。

心肺复苏医学知识简介34/58方法:抢救者一手置于患者前额,使其头后仰,保持气道开放;另一手示指、中指轻置患者喉结处,然后滑向气管旁软组织处(相当于气管和胸锁乳突肌之间)进行触摸颈动脉搏动(图6-9)。

心肺复苏医学知识简介35/58心肺复苏医学知识简介36/58胸外心脏按压胸外心脏按压时,收缩压可达13。3kPa(100mmHg),平均动脉压为5.3kPa(40mmHg);颈动脉血流仅为正常1/4~1/3,这是支持大脑活动最小循环血量。所以,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患者应平卧,最好头低脚高位,背部垫木板,以增加脑血流供给。

心肺复苏医学知识简介37/58方法:

1)定位:抢救者用靠近患者下肢手示指、中指并拢,指尖沿其肋弓处向上滑动(定位手),中指端置于肋弓与胸骨剑突交界即切迹处,示指在其上方与中指并排(图6-10)。另一只手掌根紧贴于第一只手示指上方固定不动;再将第一只手(定位手)放开,用其掌根重合放于已固定手背上,两手手指交又抬起,脱离胸壁。

心肺复苏医学知识简介38/58心肺复苏医学知识简介39/58姿势:抢救者双臂伸直,肘关节固定不动,双肩在患者胸骨正上方,用腰部力量垂直向下用力按压(图6-11)。

心肺复苏医学知识简介40/58心肺复苏医学知识简介41/58胸外心脏按压按压部位按压频率:100次/min。按压深度:婴儿1~2cm,儿童2~3cm,成人4~5cm。

并发症:剑突、肋骨骨折而致肝破裂、血气胸心肺复苏医学知识简介42/58心肺复苏在开放气道情况下,由同一个抢救者顺次轮番完成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先进行2次连续吹气后,抢救者快速回到患者胸侧,重新确定按压部位,作15次胸外心脏按压,再移至患者头侧,作口对口人工呼吸2次。进行4次循环(1min内)后,再用“看-听-感觉法”确定有没有呼吸和脉搏(要求在5s内完成)。若无呼吸和脉搏,再进行4次循环,如此周而复始。心肺复苏医学知识简介43/58心肺复苏医学知识简介44/58心肺复苏医学知识简介45/58为使两人配合默契,作胸外心脏按压者应唱数(1,2,3,4,5,6,7,……15),以确保人工呼吸动作务必不与胸部下压动作同时。

心肺复苏医学知识简介46/58国际复苏指南新提法现场非医务人员可不扪脉只要无呼吸、昏迷,即可复苏自动体外除颤列入BLS由外行在场者操作按压频率100次/分按压:吹气=15:2心肺复苏医学知识简介47/58抢救成功决定原因决定原因早期CPR早期通路早期除颤早期ACLS

心肺复苏医学知识简介48/58现场心肺复苏有效和终止指征

(1)瞳孔:若瞳孔由大变小,复苏有效;反之,瞳孔由小变大、固定、角膜混浊,说明复苏失败。(2)面色:由发绀转为红润,复苏有效;变为灰白或陶土色,说明复苏无效。

心肺复苏医学知识简介49/58现场心肺复苏有效和终止指征

(3)颈动脉搏动:按压有效时,每次按压可摸到1次搏动;如停顿按压,脉搏仍跳动,说明心跳恢复;若停顿按压,搏动消失,应继续进行胸外心脏按压。(4)意识:复苏有效,可见患者有眼球活动,并出现睫毛反射和对光反射,少数患者开始出现手脚活动。(5)自主呼吸:出现自主呼吸,复苏有效,但呼吸仍微弱者应继续口对口人工呼吸。

心肺复苏医学知识简介50/58现场心肺复苏有效和终止指征

心肺复苏终止指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