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重点难点下载_第1页
高一化学重点难点下载_第2页
高一化学重点难点下载_第3页
高一化学重点难点下载_第4页
高一化学重点难点下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化学知识要点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一、氧化一还原反应

1、怎样判断氧化一还原反应

表象:化合价升降实质:电子转移

注意:凡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必定是氧化一还原反应

2、有关概念

被氧化(氧化反应)氧化剂(具有氧化性)氧化产物(表现氧化性)

被还原(还原反应)还原剂(具有还原性)还原产物(表现还原性)

注意:(1)在同一反应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

(2)用顺口溜记“升失氧,降得还,若说剂正相反”,被氧化对应是氧化产物,被还

原对应是还原产物。

3、分析氧化一还原反应的方法

单线桥:

双线桥:

注意:(1)常见元素的化合价一定要记住,如果对分析化合升降不熟练可以用坐标法

来分析。

(2)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4、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判断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凡处于最高价的元素只具有氧化性。

最高价的元素(KMnOi、HNO3等)

绝大多数的非金属单质(CL、02等)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凡处于最低价的元素只具有还原性。

最低价的元素(H6、厂等)

金属单质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处于中间价态的元素

注意:

(1)一般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表示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氧化剂的

氧化性强过氧化产物,还原剂的还原性强过还原产物。

(2)当一种物质中有多种元素显氧化性或还原性时,要记住强者显性(锌与硝酸反应

为什么不能产生氢气呢?)

(3)要记住强弱互变(即原子得电子越容易,其对应阴离子失电子越难,反之也一样)

记住:(1)金属活动顺序表

(2)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3)非金属活动顺序

元素:F>O>Cl>Br>N>I>S>P>C>Si>H

单质:F2>Cl2>02>Br2>I2>S>N2>P>C>Si>H2

(4)氧化性与还原性的关系

3<2+2

F2>KmnO,(ID>Ck>浓网>稀喇>浓H2S0,>Br2>Fe>Cu>I2>ir>Fe*

-2+-2t

F<Mn<C1<NO2<N0<S02<Br-<Fe<Cu<I-<H2<Fe

5、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

原理:在同一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步骤:列变化、找倍数、配系数

注意:在反应式中如果某元素有多个原子变价,可以先配平有变价元素原子数,计算化

合价升降按一个整体来计算。

类型:一般填系数和缺项填空(一般缺水、酸、碱)

二、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

1、离子反应的判断

凡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就是离子反应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步骤:“写、拆、删、查”

注意:(1)哪些物质要拆成离子形式,哪些要保留化学式。大家记住“强酸、强碱、

可溶性盐”这三类物质要拆为离子方式,其余要保留分子式。注意浓硫酸、微溶物质的

特殊处理方法。

(2)检查离子方程式正误的方法,三查(电荷守恒、质量守恒、是否符合反应事实)

3、离子共存

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都不能共存

(1)生成难溶物

常见的有AgBr,AgCl,Agl,CaCO3,BaCOs,CaSOs,BaSQ,等

(2)生成易挥发性物质

常见的有阳、CO2、S02、HC1等

(3)生成难电离物质

常见的有水、氨水、弱酸、弱碱等

(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Fe"与、C1(F与十一等

三、原子结构

1、关系式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Z)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注意:化学反应只是最外层电子数目发生变化,所以

阴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化合价

阳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化合价

2、所代表的意义

3、同位素

将原子里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的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原子互称同位素。

注意:(1)同位素是指原子,不是单质或化合物

(2)一定是指同一种元素

(3)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4、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运动的特征:

(2)描述电子运动的方法:

(3)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符号KLMN0PQ

层序1234567

(4)熟练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写法

核外电子排布要遵守的四条规则

四、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1、什么是元素周期律?

什么是原子序数?什么是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元素周期律是谁发现的?

2、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

(2)记住“七横行七周期,三长三短一不全”,“十八纵行十六族,主副各七族还有

零和八”。

(3)周期序数:一二三四五六

元素的种数:288181832

(4)各族的排列顺序(从左到右排)

IA、HA、HIB、WB、VB、WB、VDB、Vffl、IB、HB、HIA、NA、NA、VIA、VHA,0

注意:IIA和IHA同周期元素不一定定相邻

3、元素性质的判断依据

跟水或酸反应的难易

金属性

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

跟氢气反应的难易

非金属性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

注意:上述依据反过也成立。

4、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1)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

注意:金属性(即失电子的性质,具有还原性),非金属性(即得电子的性质,具有氧

化性)

(2)原子半径大小的判断:先分析电子层数,再分析原子序数(一般层数越多,半径

越大,层数相同的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小)

5、化合价

价电子是指外围电子(主族元素是指最外层电子)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I负价+最高正价目=8

注意:原子序数、族序数、化合价、最外层电子数的奇偶数关系

6、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位、构、性”三者关系

五、分子结构

要求掌握“一力、二键、三晶体”

]、化学键

言意记住概念,化学键类型(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

2、离子键

(1)记住定义

(2)形成离子键的条件:活泼金属元素(IA、IIA)和活泼非金属元素(VIA、VDA)

之间化合

(3)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电子层与某稀有元素相同的离子半径比较)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递增,半径减小

3、共价键

(1)定义

(2)共价键的类型:非极性键(同种元素原子之间)

共价键

极性键(同种元素原子之间)

(3)共价键的几个参数(键长、键能、键角):

4、电子式

(1)定义

(2)含共价键和含离子键电子式的异同点

5、晶体

(1)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

(2)三晶体的比较(成键微粒、微粒间的相互作用、物理性质)

(3)注意儿种常见晶体的结构特点

第二部分化学计算

化学计算可以从量的方面帮助我们进一步加深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化学反应规律等

的理解。解题过程中要求概念清楚,认真审题,注意解题的灵活性。会考中涉及的化学

计算有以下四方面。

一、有关化学量的计算

包括原子量、分子量、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气体的体积及微粒数等的计算。

1、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

这类计算要掌握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和气体摩尔体枳以及物质中微粒数之间的关系。

有关计算公式有:

物质的质量(克)

物质的量(摩)=物质的摩尔质量(克/摩)气态物质的量(摩)

气体的体积(升,标准状况)

二22.4(升/摩)

物质的微粒个数(个)

物质的量(摩)=6.02*10文个/摩)

通过物质的量的计算还可以计算反应热、溶液的浓度、溶液的体积,还可以与溶解度及

质量分数互相换算。因此物质的量的计算是这类计算的中心,也是解题的关键。

2、元素的原子量和近似原子量的计算

自然界中绝大多数元素都有同位素,因此某元素的原子量是通过天然同位素原子量所占

的一定百分比计算出来的平均值,也称为平均原子量。其计算方法如下:

Aa%+Bb%+Cc%+--,其中A、B、C是元素同位素的原子量,a%^b%>c%分别表示上述各

同位素原子的百分组成。若用同位素的质量数代替A、B、C,则算出的为该元素的近似

(平均)原子量。

3、有关分子量的计算

(1)根据气体标准状况下的密度求分子量

主要依据是气体的摩尔质量与分子量的数值相同,气体的摩尔质量可以通过下式计算:

M=22.4升/摩*d克/升,式中d是标准状况下的密度数值。摩尔质量去掉单位就是分

子量。

(2)根据气体的相对密度求分子量

根据同温、同压、同体积的气体,气体A、B的质量之比等于其分子量之比,也等于其

密度之比的关系:W/W产MMM产出/ch,其中W为质量,M为分子量,d为密度。若气体A

对气体B的密度之比用D“表示,贝ij:M.,/MB=DI1,D,称为气体A对气体B的相对密度,根

据相对密度和某气体的分子量,就可以求另一一种气体的分子量,表达式为:MA=M“DB,

如气体A以空气或氢气为标准,贝I」:陈=29D空或MA=2D气

二、有关分子式的计算

这里包括根据化合物各元素的百分组成或质量比、分子量求出较简单化合物分子式的基

本方法。解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首先确定该物质由什么元素组成,然后根据元素间

的质量比或百分组成,通过分子量确定该物质的分子式。

三、有关溶液浓度的计算

1、有关溶液解度的计算

这里只要求溶质从饱和溶液里析出晶体的量的计算,以及求结晶水合物中结晶水个数的

计算。根据饱和溶液由于温度变化形成的溶液度差,列出比例式,即可求解。

2、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主要包括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或质量)三者之间关系的计算;

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间的换算;不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混合及稀释的计算。常用

的公式如下:

(1)、质量分数(%)=溶质质量(克)/溶液质量(克)

(2)、物质的量浓度(摩/升)=溶质的物质的量(摩)/溶液的体积(升)

(3)、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摩/升

1000(毫升)*密度(克/毫升)*质量分数

物质的量浓度(摩/升)=溶质的摩尔质量(克/摩)*1升

3、溶液的稀释

加水稀释,溶质的质量不变。若加稀溶液稀释,则混合前各溶液中溶质的量之和等于混

和后溶液中溶质的量。

计算时要注意:稀释时,溶液的质量可以加和,但体积不能加和,因不同浓度的溶液混

合后体积不等于两者体积之和。

设溶液的体积为V,物质的量浓度为M,质量分数为a%,溶液质量为W。则有如下关系:

W*a浓%+W稀a稀%-W;HaM浓V*+M嵇V布=MmV温

四、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根据大纲要求,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反应物中某种物质过量的计算;混合物中物质的质

量百分组成的计算;有关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纯度、产率和利用率的计算以及多步反应的

计算。

1、反应物中某种物质过量的计算

在生产实践或科学实验中,有时为了使某种反应物能反应完全(或充分利用某一物质),

可使另一种反应物的用量超过其理论上所需值,例如要使燃烧充分,往往可以通入过量

的氧气或空气。以如要使某种离子从溶液中完全沉淀出来,往往要加入稍为过量的沉淀

剂等。

解这类题时首先厅判断这两种反应物的量是否符合化学方程式中该两种反应物的关系

量之比,如不符合则要根据不足量的反应物的量进行计算。

2、有关物质的纯度、产率、利用率和多步反应的计算

在化学反应中,所表示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转化量都是以纯净物的量来表示的。而实际

上原料和产品往往是不纯净的,这就存在着不纯物和纯净物间的换算,其换算的桥梁是

物质的纯度(以百分数表示)。

另外,在实际生产中以难免有损耗,造成原料的实际用量大于理论用量,而实际的产量

又总是小于理论产量,这就是原料的利用率和产品的产率问题。有关这类计算的公式如

下:物质的纯度=纯净物的质量/不纯物的质量原料的利用率=理论原料用量/实

际原料用量产率=实际产量/理论产量

物质的纯度、原料的利用率和产品的产率都是低于100%的。大部分工业生产,要经过许

多步的反应才能完成的,这时进行产品和原料之间量的计算时,不必逐步计算,可以根

据化学方程式中的物质的量的关系,找出原料和产品的直接关系量,进行简单的计算即

可。

工业生产计算常用的关系式有:

由黄铁矿制硫酸:FeS2s2ss2H2soi

由氨催化氧化制硝酸:NftsHNCh(最后反应为4N02+02+2H,0=4HNQJ

3、混合物中两种成分的物质的量、质量和百分比的计算

这类题目有较强的综合性。解题时不仅要掌握化学计算的有关概念和熟悉元素化合物的

性质还要认真审题。分析题给的每项条件和各组分之间量的关系,找出解题途径。经常

采用的方法有“关系式法”、“差量法”及“联立方程法”,以求得混合物各组分的含

量。

ion

例1、硼有两种同位素5B和5B,平均原子量为10.8,求两种同位素的原子个数比.

解题分析:这是一道要求应用同位素的概念和求平均原子量的方法进行计算的问题,解

此题的关键是对同位素、质量数等概念有明确的理解,熟悉求平均原子量的计算公式,

可以先设其中一种同位素原子的百分含量为淄,则另一种同位素原子百分含量为1-X%,

通过列出等式求解。两种同位素原子百分含量之比就是它们的原子个数之比。

1011

解:设5B的原子的百分含量为戏,5B原子百分含量为1—X%,贝IJ:

10x%+11(1—x%)=10.8

解得:x%=20%1—x%=1—20%=80%

ion

所以5B和5B的原子个数百分比为:20/80=1/4

1011

答:5B和5B的原子个数百分比为1:4

例2、将2.5克胆研溶于500毫升水中,配成溶液仍为500毫升。试求溶液的质量分数,

物质的量浓度及密度O

解加分析:解该题的关键是对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及密度有明确的理解,抓住胆机

是结晶水合物,当加入水中,胆矶的结晶水进入水中,溶剂的质量增加,而溶质是无水

硫酸铜。确定溶质的量是解题的要点。通过求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公式即能求解。

解:通常情况下1毫升水为1克(题中无物殊条件)。已知250克CuSO45HzO中CuSO,

的质量为160克,2.5克CUS015H20中含CuSO,,CuSO,的质量为2.5*160/250=1.6(克)。

质量分数=1.6克/(2.5克+500克)*100%=0.318%

1.6克/(160克/摩)

物质的量浓度=升=0.02摩/升

溶液的密度=(500克+2.5克)/500毫升=1.005克/毫升

例3、某含结晶水的一价金属硫酸盐晶体,已知式量为322,取4.025克该晶体充分加

热后,放出水蒸气2.25克(失去全部结晶水),试确定该硫酸盐的分子组成.

解题分析•:求硫酸盐的组成,一是要求出结晶水,二是要求出金属的原子量,这二者是

相关的。可利用结晶水合物中水的含量是固定的这一关系与已知条件的建军立比例关

系,从而确定结晶水合物中所含的结晶水,进一步求出金属的原子量。

解:设结晶水合物的分子式为MzSO”XH2,其摩尔质量为322克/摩,1摩结晶水合物中

含水x摩,与已知条件建立比例关系:此SO,?XH20==M2S0,+xH20

32218x

4.0252.25

322:2.25=18x:2.25

解得:x=10

得M2S0,?10H20.所以,M2s04的式量为:322—18X10=142,M的原子量为(142—96)/2=23

查原子量表可知为Na。故晶体的化学式为:Na2S0.,?10H20.

例4、将50毫升浓度为12摩/升的浓盐酸跟15克二氯化镒混合物加热后,最多能收集

到多少升氯气?(标准状况下)被氧化的氯化氢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解题分析:这题是涉及到物质的过量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要全面理解

化学方程式中表

示的量的关系。方程式的系数之比可以看成物质的量之比或分子个数比,对气体来说还

可以表示它们的体积比。要根据题意和化学方程式所表示量的关系,列出比例式。比例

式中同一物质必须用同一单位;不同物质也可以用不同单位,但必须是对应的关系。

该题首先要确定过量物质,找出不足量物质的量作为计算标准。还要注意被氧化的盐酸

和参加反应的盐酸的总量是不同的。根据已知条件和系数列出比例关系式逐步求解。

解:设盐酸全部反应所需二氧化锦的量为x克,在标准状况下生成氯气y升,则:

Mn02+4HC1==MnCl2+CLt+2H2

87克4摩22.4升

x克12摩/升X0.05升y升

由87:4=x:(12X0.05)得x=13.05(克)

由于13.05克<15克,Mn02是过量的,应该用盐酸的量作为计算标准:

4/(12X0.05)==22.4/y解得y=3.36升

再分析化学方程式中系数的关系,4摩HC1参加反应,其中2摩HC1被氧化,则0.6摩HC1

中有0.3摩被氧化.

答:标准状况"生成氯气3.36升,HC1被氧化的物质的量为0.3摩.

例5、工业上用氨氧化法制硝酸时,如果由氨氧化成一氧化氮的转化率为95%,由一氧化

氮制成硝酸的转化率为90%,求1吨氨可以制得52%的硝酸多少吨?

解题分析:该题是有关多步反应的计算,可以利用化学方程式,找出有关物质的关系式进

行计算,简化计算过程.注意运用转化率和纯度的计算公式.

解:该题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4NH3+5OZ==4N0t+6H20(1)

2NO+02==2N02(2)

3NO2+H20==2HN03+NOt(3)

其中(3)式产生的NO在工业生产中是被循环使用的,继续氧化生成N02,直至全部被水吸

收为止。因此止2变成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最后得出的关系式为:NH3sHN03。

解:设制得52%的硝酸为x吨。

NH3sHN03

17吨63吨

1X95%X9O%吨X.52%吨

X=(1X95%X9O%X63%/(17X52%)=6.1(吨)

答:可以制得52%的硝酸6.1吨。

第三部分元素及化合物

第一单元卤素

第—■节氯气

1、氯原子结构: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由于氯原子最外层有

_个电子,

2、容易(得或失)个电子而

3、形面8个电子稳定结构,

4、因此氯元素是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5、氯元素的性质

1、氯气是______色有气味的气体,毒,可溶于水,密度比空气一。

2、氯气的化学性质

与金属反应2Na+Cb===2NaCl(______色烟)

Cu+Cl2===CuC12(色烟)

H2+C12===2HC1(______色火焰)

与非金属反应2P+3CL===2PC13

PC13+C12===PCL(_______色烟雾)

Ck+H20===HCl+HC10(有强氧化性的弱酸,漂白性)

与化合物反应2cl2+2Ca(0H)2===CaCk+Ca(C10)2+2HQ

(漂白粉,有效成份是)

Ca(C10)2+C02+H20==CaC031+2HC10

(这个反应证明HC10是弱酸的事实)

CL+2NaOH====NaC1+NaClO+IkO

氯气的用途:消毒、制盐酸、漂白粉、农药等

AgBr用作感光片Agl用作人工降雨

6、氯气的制法

1、药品:浓盐酸和二氧化镒

2、原理:Mn02+4HCl===MnCl2+2H20+Cl2t

(求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当有2moi氯气生成B寸,有

HC1被氧化,有mol电子转移)

3、装置类型:固+液一一气体

4、收集方法:用排空气法或"四初会滋水法收集。

5、检验:使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避(思考其原因是什么)

6、余气处理:多余的氯气通入溶液中处理吸收,以免污染环境。

第二节氯化氢

一、氯化氢的性质

1、物理性质:是一种______色有气味的氯体,溶于水(1:500体积

比)密度比空气大。

2、化学性质:HC1溶于水即得盐酸,盐酸是一种强酸,具有挥发性和腐蚀性。

3、氯化氢的实验室制法

药品:食盐(NaCl)和浓H2SO4

原理:用高沸点(或难挥发性)酸制低沸点酸(或易挥发性)(与制硝酸的原理相同)

NaC1+H2S04=====NaHS0,+HC1t

总式:2NaC—====NazS0,+2HClt

NaC1+NallS0.====Na2S0l+HC1t

(上述说明了条件不生成物不同,要注意反应条件)

装置类型:固+液一一气体

收集方法:用向上排空法收集

检验: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

余气处理:将多余的气体通入水中即可

第四节卤族元素

1、原子结构特征: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均为7个电子,由于电子层数不同,原子半径

不,从F——I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因此原子核对最外层的电子的吸引能力今•次减弱,

从外界获得电子的能力依次减弱,单质的氧化性减弱。

2、卤素元素单质的物理性质的比较(详见课本24面页)

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从艮一L,颜色由浅到深,状态由气到液到固,熔沸点和密度都

逐渐增大,水溶性超潮诚/

3、卤素单质化学性质比较(详见课本28页)

相似性:均能与lb发生反应生成相应卤化氢,卤化氢均能溶于水,形成无氧酸。

H2+F2===2HFH2+C12===2HC1

H2+Bn===2HBrH2+l2====2HI

均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氢卤酸和次卤酸(氟除外)

2F2+2H20==4HF+02

X2+H,0====HX+HX0(X表示ClBrI)

递变性:与氢反应的条件不同,生成的气体氢化物的稳定性不同,

无氧酸的酸性不同,HI>HBr>HCl>HF.o与水反应的程度不同,从

F2fL逐渐减弱。

4、卤离子的鉴别:加入HNO,酸化的硝酸银溶液,

C1:得白色沉淀。

Ag*+Cl~=AgClI

Br:得淡黄色沉淀

Ag++Br====AgBrI

I-:得黄色沉淀

Ag'+I====AgII

第三章硫硫酸

一、硫的物性

淡黄色的晶体,质脆,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

二、硫的化学性质

1、与金属的反应

2Cu+S===CuS(黑色不溶于水)Fe+S=====FeS(黑色不溶于水)

(多价金属与硫单质反应,生成低价金属硫化物)

2、与非金属的反应

S+02=====S02S+H2=====HZS

第2节硫的氢化物和氧化物

一、硫的氢化物------硫化氢

1、硫化氢的的理性质

&S是一种具有臭鸡蛋气味、无色、有剧毒的气体,能溶于水,常温常压1体积水能溶

解2.6体积的硫化氢。

2、硫化氢的化学性质

热不稳定性H2s====H?+S

可燃性2H2S+302===2HQ+2S0Z(完全燃烧)(火焰淡蓝色)

2H2S+02==2H20+2S(不完全燃烧)

还原性S0-2H2s=2H/C)+3S

3、氢硫酸

硫化氢的水溶液是一中弱酸,叫氢硫酸,具有酸的通性和还原性。

二、硫的氧化物

1、物理性质: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2、易溶于水,3、常

温常压1体积水可溶解40体积的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是一种没有颜色易挥发的晶体,4、

熔沸点低。

5、化学性质

二氧化硫是一种酸性氧化物,与水直接化合生成亚硫酸,是亚硫酸的酸酢,二氧化硫具

有漂白作用,可以使品红溶液腿色,但漂白谑定。

SO2+H2O====H2s0:,(这是一个可逆反应,H2s是一种弱酸,不稳定,容易分解成水和

二氧化硫。)

6、二氧化硫的制法Na2SO;!+H2SO4===Na2SO.1+H2O+SO2t

第3节硫酸的工业制法一一接触法

一、方法和原料

方法:接触法

原料•:黄铁矿(主要成份是FeS?)、空气、水和浓硫酸

二、反应原理和生产过程

步骤主要反应主要设备

二氧化硫制取和净化4FeS2+1102===2Fe203+8S02沸腾炉

二氧化硫氧化成三氧化硫2S02+02===2S03接触室

三氧化硫氧吸收硫酸生成SO;i+H2O=H2SO,吸收塔

思考:1、为什么制得二氧化硫时要净化?(为了防止催化剂中毒)

2、为什么吸收三氧化硫时用浓硫酸作吸收剂而不用水呢?(用水吸收时易形酸雾,吸

收速度慢,不利于吸收,而用浓硫酸吸收时不形成酸雾且吸收干净,速度快。)

第四节硫酸硫酸盐

一、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98.3%的硫酸是无色粘稠的液体,密度是L84g/mL,难挥发,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二、浓硫酸的特性

脱水性一一与蔗糖等有机物的炭化

吸水性一一用作干燥剂

强氧化性

2H2S0.(浓)+Cu===CuS0,+2压0+S0"(此反应表现H2SO4(浓)具有氧化性又有酸性)

H2soi(浓)+C=C021+H20+2S02t(此反应只表现H2S04(浓)的氧化性)

注:HzSOK浓)可使铁、铝发钝化,故H?SOK浓)可铁或铝容器贮存

7、硫酸盐

1、硫酸钙CaSOi石膏CaS04.2HQ熟石膏2CaS01.m0(用作绷带、制模型等)

2、硫酸锌ZnSO,皓矶ZnSOdJHQ(作收敛剂、防腐剂、媒染剂)

3、硫酸钢BaSO”天然的叫重晶石,作X射线透视肠胃内服药剂,俗称钢餐。

7、CuSOi5Ho蓝机或胆矶,8、FeSO,.7Ho绿矶

8、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先加盐酸酸化后加氯化钏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则证明有硫酸根离子存在。

第六节氧族元素

一、氧族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氧(0)硫(S)硒(Se)确(Te)针(Po)

二、原子结构特点

相同点:最外层都有6个电子;

不同点:核电荷数不同,电子层数不同,原子半径不同

三、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详见课本91页)

1、从0-P。单质的熔点、沸点、密度都是逐渐升高或增大

2、从0-P。金属性渐强,3、非金属性渐弱。

3、与氢化合通式:HR,4、气体氢化物从HQ-Hfe的稳定性渐弱

5、与氧化合生成R0?型或RO:,型的氧化物,6、都是酸酊,7、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水化

物的酸性渐弱。

硫的用途:制硫酸、黑火药、农药、橡胶制品、硫磺软膏

SO?用于杀菌消毒、漂白

第四章碱金属

第一节钠

—、金属

锂、钠、'‘钾、锄、的、彷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都只有一个电子,由于它们的氧化物溶解

于水都是强碱,所以称这一族元素叫做碱金属。

二、钠的物理性质

钠质软,呈银白色,密度比水小,熔点低,是热和电的良导体。

三、钠的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反应

4Na+02====2Na20(NaQ不稳定)

2Na+02====Na。(Na。稳定)

2Na+Clz===2NaCl

2Na+S====Na2S(发生爆炸)

2、与化合物反应

2Na+2H20====2Na0H+H2t(现象及原因:钠浮于水面,因钠密度比水小;熔成小球,因钠

熔点低;小球游动发出吱吱声,因有氢气产生;加入酚酗溶液变红,因有碱生成)

Na与CuSO,溶液的反应

首先是钠与水反应2Na+2H20====2Na0H+H21

然后是2NaOH+CUS01===CU(0H)2I+岫£0」(有蓝色沉淀)

注:少量的钠应放在煤油中保存,大量的应用蜡封保存。

第二节钠的化合物

一、钠的氧化物(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Na20+II20===2Na0H(Na20是碱性氧化物)

2Na202+2H20===4Na0H+02t(Na。不是碱性氧化物、Na?。?是强氧化剂,可以用来漂白)

2NaG+2(X)2=2Na2co计0"(在呼吸面具或潜水艇里可用作供氧剂

二、钠的其它重要化合物

1、硫酸钠芒硝(Na2S0,.10H20)用作缓泻剂

2、碳酸钠Na2c(h用作洗涤剂

3、碳酸氢钠NaHCOs作发孝粉和治胃酸过多

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比较

水溶性:Na2C03比NaHCO,大

与HC1反应速度NaHCO3比NaEOs快

热稳定性NaHCQs受热易分解Na2c不易分解

2NaHCO:1=Na2CO:1+H2O+CO21(常用此法除杂)

第三节碱金属元素

一、物理性质(详见课本107页)

银白色,柔软,从Li-Cs熔沸点降低

二、性质递变规律

LiNaKRbCs

原子半径渐大,失电子渐易,还原性渐强,与水反应越来越剧烈,生成的碱的碱性渐强。

三、焰色反应

1、定义:多种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火焰呈特殊的颜色

2、用品:铝丝、酒精灯、试剂

3、操作:灼烧一蘸取试剂一放在火焰上观察火焰颜色一盐酸洗净一灼烧。

注:焰色反应可用来鉴别物质

记住:钠一一黄色钾一一紫色(透过蓝色钻玻璃)

第六章氮和磷

第一节氮族元素

一、周期表里第VA族元素氮(N)、磷(P)、神(As)、睇(Sb)钮(Bi)称为氮族

元素。

二、氮族元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有5外电子,主要化合价有+5(最高价)和一3价(最

低价)

三、氮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详见课本166页)

1、密度:由小到大熔沸点:由低到高

2、氮族元素的非金属性比同3、期的氧族和卤族元素弱,4、比同5、周期碳族强。

6、最高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渐弱,7、碱性渐强。

第二节氮气

一、物理性质

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工业上获得的氮气的方法主要是分离液态空气。

二、氮气分子结构与化学性质

1、写出氮气的电子式和结构式,2、分析其化学性质稳定的原因。

3、在高温或放电的条件下氮气可以跟乩、。2、金属等物质发生反应

N2+3H2===2NH3N2+02===2N0

Nz+3Mg===Mg3N2

三、氮的氧化物

1、氮的价态有+1、+2、+3、+4、+5,能形成这五种价态的氧化物:NoO(笑气)、

NO.N2O3NO2N2O4N205

4、NO在常温常压下极易被氧化,5、与空气接触即被氧化成NO?

2N0+O2=2N0,

无色不溶于水红棕色溶于水与水反应

6、NO2的性质

自身相互化合成NO2N02====NO(无色)

3N02+H20====2HN0:<+N0t(NO2在此反应中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四、氮的固定

将空气中的游离的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的方法统称为氮的固定。分为人工固氮和自然固

氮两种。请各举两例。

第三节氨镂盐

一、氨分子的结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