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谣言危害分析1_第1页
网络谣言危害分析1_第2页
网络谣言危害分析1_第3页
网络谣言危害分析1_第4页
网络谣言危害分析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网络谣言危害分析1第一页,共37页。网络谣言的分析我们的党课小组的选题是网络谣言的危害分析。针对我们的选题,我们展开了一次实践活动,完成了选题的报告制作,最后进行展示。TheanalysisofInternetrumorsInternetrumors前言preface每个环节都有七个组员的齐心协力和积极参与,我们相信我们的小组是最棒的!第二页,共37页。网络谣言的分析什么是网络谣言?网络谣言的典型案例谣言传播的原因网络谣言的特点如何应对网络谣言?TheanalysisofInternetrumorsInternetrumors大纲outline第三页,共37页。网络谣言的危害分析谣言,指的是没有相应事实基础、却被捏造出来并通过一定手段推动传播的言论。TheanalysisofInternetrumorsInternetrumors什么是谣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谣言的传播不再局限于口口相传,而是形成了通过网络传播这种受众更广的方式——网络谣言第四页,共37页。与传统谣言相比,网络谣言不论是传播速度还是传播范围都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尤其是在一些突发事件和重大事件中都有其身影的存在,同时互联网的大众性也使得网络上人人都可能成为传播者,因此网络谣言自从出现就在逐渐泛滥,而网络谣言的这种逐渐泛滥的趋势已严重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网络谣言的危害分析TheanalysisofInternetrumorsInternetrumors什么是谣言第五页,共37页。网络谣言的危害分析抢盐风波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海岸发生9.0级地震,地震造成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而这起严重的核事故竟然在中国引起了一场令人咋舌的抢盐风波。TheanalysisofInternetrumorsInternetrumors案例真实第六页,共37页。网络谣言的危害分析抢盐风波3月15日中午,浙江省杭州市某数码市场的一位网名为“渔翁”的普通员工在QQ群上发出消息:“据有价值信息,日本核电站爆炸对山东海域有影响,并不断地污染,请转告周边的家人朋友储备些盐、干海带,暂一年内不要吃海产品。”随后,这条消息被广泛转发。16日,北京、广东、浙江、江苏等地便发生抢购食盐的现象,产生了一场全国范围内的辐射恐慌和抢盐风波。TheanalysisofInternetrumorsInternetrumors案例真实第七页,共37页。网络谣言的危害分析蛆橘事件“告诉家人、同学、朋友暂时别吃橘子!今年广元的橘子在剥了皮后的白须上发现小蛆状的病虫。四川埋了一大批,还撒了石灰……”2008年的一条短信这样说。此间,又有媒体报道了“某地发现生虫橘子”的新闻,虽然语焉不详,但在被网络转载后再度加剧了人们的恐慌。TheanalysisofInternetrumorsInternetrumors案例真实自2008年10月下旬起,这条未知真假的消息便导致了一场危机:仅次于苹果的中国第二大水果——柑橘严重滞销。在湖北省,大约七成柑橘无人问津,损失或达15亿元。第八页,共37页。网络谣言的危害分析蛆橘事件TheanalysisofInternetrumorsInternetrumors案例真实第九页,共37页。网络谣言的危害分析蛆橘事件TheanalysisofInternetrumorsInternetrumors案例真实10月21日,当传言已经严重影响全国部分地区的橘子销售时,四川省农业厅对此事件首次召开新闻通气会表示,此次柑橘大实蝇疫情仅限旺苍县,并且该县蛆果已全部摘除,落果全部深埋处理,疫情已得到很好控制,因此相关传言不实。尽管辟谣后人们对待柑橘已经没有了原来的恐惧,但这条不实的传言已经给国家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

第十页,共37页。TheanalysisofInternetrumors网络谣言的危害分析Internetrumors案例分析第十一页,共37页。社会语境的变迁和社会矛盾的积累TheanalysisofInternetrumors网络谣言的危害分析Internetrumors原因之一:第十二页,共37页。中国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社会整体语境不断变迁,公民意识也在逐渐觉醒。当公民的知情权没有得到满足时,公众将感到缺乏安全感。TheanalysisofInternetrumors网络谣言的危害分析Internetrumors第十三页,共37页。这种不安将会以谣言的形式爆发出来,而此次的“抢盐”事件以及“蛆柑”事件表现出的正是民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忧TheanalysisofInternetrumors网络谣言的危害分析Internetrumors第十四页,共37页。重要事实性信息的缺位Internetrumors原因之二:TheanalysisofInternetrumors网络谣言的危害分析第十五页,共37页。其一,故事的主题必须与传谣者和信谣者有一定的重要性或者相关性。食盐和柑橘等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东西,我们正常的生活离开不了它们InternetrumorsTheanalysisofInternetrumors网络谣言的危害分析第十六页,共37页。其二,真实的事实必须用某种模糊性掩盖起来。一般的群众缺乏对这些农业知识的了解,因此一条看似很有道理实则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谣言就很有可能触动众多不知情网民的神经InternetrumorsTheanalysisofInternetrumors网络谣言的危害分析第十七页,共37页。渐进的“谣言化”Internetrumors原因之三:TheanalysisofInternetrumors网络谣言的危害分析第十八页,共37页。谣言的传播要经历一个选择和强化的过程,一个人的情绪即使没有完全使用公正而客观的证据,也会反映到他对周围世界的理解中。当我们听到给事实一个符合我们生活的解释时,我们更愿意相信并传播它。InternetrumorsTheanalysisofInternetrumors网络谣言的危害分析第十九页,共37页。日本核危机出现后,公众相互告知如何防辐射的常识,最后经过选择和强化,“碘可以防辐射”成为大家的注意焦点,而碘盐也就成为大家争夺的“目标”。InternetrumorsTheanalysisofInternetrumors网络谣言的危害分析第二十页,共37页。在蛆柑事件中,人们在看到媒体相关报道后就似乎理所当然地认为这种柑橘疫情的产生是会有传染性的,因此也就对身边所有的柑橘都产生了一种排斥感InternetrumorsTheanalysisofInternetrumors网络谣言的危害分析第二十一页,共37页。新媒体影响下的从众行为和群体极化Internetrumors原因之四:TheanalysisofInternetrumors网络谣言的危害分析第二十二页,共37页。在互联网上产生的信息能够影响其他形式的媒介内容生产;新媒体技术及其背后的商业价值都强调速度第一,核实信息的时间大大缩减,进入信息传播网络的人数激增。InternetrumorsTheanalysisofInternetrumors网络谣言的危害分析第二十三页,共37页。这两次事件中,信息大多是通过人际传播的方式,如“抢盐”消息由QQ群的转发、微博等使之被推广出去,而“蛆柑”主要靠的是短信和一些媒体的不实报道InternetrumorsTheanalysisofInternetrumors网络谣言的危害分析第二十四页,共37页。Internetrumors特点总结TheanalysisofInternetrumors网络谣言的危害分析第二十五页,共37页。网络谣言并不同于一般谣言,网络谣言的特点可以由以下几个网络的视角体现出来:1. 匿名性2. 易传播性3. 逼真性4. 信息交互性InternetrumorsTheanalysisofInternetrumors网络谣言的危害分析第二十六页,共37页。隐蔽性是网络信息的特点之一,在这样的特点下,网民暂时摆脱了现实社会的角色和道德责任约束,导致了网络言论的随意发表,这也体现出了网络谣言的“消息”性和“非官方”性。Internetrumors匿名性TheanalysisofInternetrumors网络谣言的危害分析第二十七页,共37页。网络谣言的传播操作简单,复制转发效率高,扩散范围广,受众水平参差不齐,因此网络谣言比一般口口相传的谣言的传播性要更强。Internetrumors易传播性TheanalysisofInternetrumors网络谣言的危害分析第二十八页,共37页。网络谣言经常会配以音频、视频、图片等手段,力求“逼真”,或者盗用媒体名义,利用其权威性增加“可信度”,使得网络谣言更加容易被相信。但其实所谓的“有图有真相”,只不过是谣言传播者为了掩盖事实而造出的噱头罢了。Internetrumors逼真性TheanalysisofInternetrumors网络谣言的危害分析第二十九页,共37页。网络谣言是一种互动的信息交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网络提供了主动参与及互动的传播环境,比起一般谣言的被动接受模式,网络谣言更加有可能造成更加严重的影响。Internetrumors信息交互性TheanalysisofInternetrumors网络谣言的危害分析第三十页,共37页。网络谣言的危害分析《宪法》第51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9条第三款:本条第二款所规定的权利的行使带有特殊的义务和责任,因此得受某些限制,但这些限制只应由法律规定并为下列条件所必需:尊重他人的权利或名誉;TheanalysisofInternetrumorsInternetrumors六、相关法律以及应对措施大法规定第三十一页,共37页。网络谣言的危害分析民事法律关系

《民法通则》第101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TheanalysisofInternetrumorsInternetrumors六、相关法律以及应对措施社会公共秩序《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5条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警情故意扰乱

公共秩序,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具体法律第三十二页,共37页。网络谣言的危害分析具体法律TheanalysisofInternetrumorsInternetrumors六、相关法律以及应对措施刑律

《刑法》第221条规定:“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

第246条第一款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第三十三页,共37页。网络谣言的危害分析对比他国TheanalysisofInternetrumorsInternetrumors六、相关法律以及应对措施近年来,针对社交网站谣言传播的复杂性和普遍性问题,美国司法部门对网上造谣的惩处有加重的趋势。美国的法律就规定,即便不知道诽谤者姓名,受害者同样可以向法庭提起诉讼,法庭则有权要求网络公司根据IP地址提供被告的通信记录。在2008年孟买连环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印度政府重新修订了《信息技术法》,该法规规定,对在网上散布虚假、欺诈信息的个人,最高可判处3年有期徒刑。通过对比,显而易见,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还没有对于网络谣言制这个名词的定义,也没有明确约束和限制,而对于其产生的危害,只是通过危害作用的对象或作用影响(如侵害了某人的名誉权、在社会造谣产生不良影响等等)来对其进行处罚。由此可见中外法律制度完善度的差距,这应该是我国在治理网络谣言方面法律完善的一个重要方向。第三十四页,共37页。网络谣言的危害分析网络谣言的应对措施Th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