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2:认识图形-“黄冈杯”一等奖_第1页
教学设计2:认识图形-“黄冈杯”一等奖_第2页
教学设计2:认识图形-“黄冈杯”一等奖_第3页
教学设计2:认识图形-“黄冈杯”一等奖_第4页
教学设计2:认识图形-“黄冈杯”一等奖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初步认识和了解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等平面图形。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等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习平面几何图形的起始单元。图形的初步认识是今后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及其特征的重要基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形四边形和圆等常见的平面图形,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能力目标:在实际操作中,能从物体的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直观感知“面”和“体”的关系,体会“面”和“体”间的联系,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比较、想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感知方向感,发展初步的几何直观和形象思维。情感目标:在图形拼摆和欣赏活动中,感受平面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对身边昱平面图形有关的事物产生兴趣,培养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学情分析: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因此,他们已经有了较多的关于形状的感知方面的经验。上小学后,随着儿童思维能力的提高,需要将这种感性经验进一步抽象化,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直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等平面图形。教学难点:结合具体实物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直接感知“面”和“体”的关系。基本功训练重点结合具体情境直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等平面图形。教学策略: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动手操作法。教学手段:实物投影、学具、剪刀、课件、各种物品教学过程:一、联系实践、复习引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谁能在我们教室里找出什么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引导学生说出有些物体的一面或几面是平平的,揭示课题。二、探究新知活动一:师:我们来欣赏一下这幅纸贴画,说一说图中有些什么?出示信息图,让学生观察,激发学生产生想深入了解的欲望。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鼓励学生根据信息图提问题。活动二: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牧童骑牛图,说说这个图案是有哪些图形拼成的?让学生仔细观察,同桌互相说说有什么图形。师:我们把这些图形进行一下分类,并且给每一类平面图形起上名字。小组的同学互相商量一下。在这个过程中,对学困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抽象出平面图形。师小结:我们把这些品面图形分别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同学们记住了吗?师:你能根据你手中拿的平面图形在纸上画出他们吗?让学生借助实物在纸上描出各种平面图形,在画的过程中感知“画在体上”。师:你能动手剪出这些平面图形吗?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具体感知。师:信息图里的其他图案是有哪些图形拼成的?同桌互相说一说。让学生通过互相交流,加深印象。师:你能从我们的教室里找到品面图形吗?让学生在现实生活情境中找平面图形。师:你能用你手中的平面图形拼出好看的图案吗?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对平面图形形成感性认识。三、动手操作,认识图形

1、认识长方形。

让学生动手摸摸桌子的表面,感受一下长方形的特点,并交流。

2、能不能从其他物体上找到其他的图形呢?

3、汇报交流,认识正方形、三角形、圆。

4、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今天我们认识的图形和过去认识的物体有什么不同?

5、用自己的办法把图形画下来。四、联系实际,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出示五种图形,问: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呢?请同组的同学相互说说,全班交流。五、探索与实践

1、有一位小朋友和同学们一样也认识了这些图形,这是他利用今天认识的图形拼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请看课本第21页,先让学生观察这附图——牧童骑黄牛,渗透热爱生活的纯朴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你们能从这幅美丽的图画中找出今天学的这些图形吗?生交流。

2、下面请同学们小组互相合作,动手剪一剪这些图形,然后拼出自己喜欢的漂亮的图画,要尽量和这个小朋友的不一样。(此处教师可引导学生交流一下小组准备怎样合作才能更省时,效率更高——组内先想好要拼贴的图案,后分工分类剪)3、成果展示六、课内小结与课后延伸1、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想今天认识的图形。

2、在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以见到这些图形,同学们回到家后仔细观察家里的物体,看看能在哪些物体上找到这些图形,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爸爸、妈妈,好吗?板书设计:牧童——认识图形长方形 正方形 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 圆形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热情一直较高,能比较主动积极地参与数学活动,能够正确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深刻地体会“面在体上”。能取得这样的效果,我想以下几个特点吧!

1、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象是创造的灵魂。”在教学中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从内向外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和乐于探索。2、形式多样的操作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参与

《课标》指出在“空间与图形”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应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折叠、讨论,进一步了解自己所生活的空间,认识一些常见的几何体与平面图形。因此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动手描出物体的面一样大的三角形(或长方形),感受平面图形是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来,体会“面在体上”;在钉子板上围三角形(或长方形),学生从中可以认识这种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在纸上画几个大小不一样的三角形(或长方形),加深学生对这个平面图形的认识,形成表象;摸一摸、折一折三角形(或长方形)纸,从观察、操作中认识这个图形;闭上眼睛想一想样子,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建立空间观念;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的面是三角形(长方形),在说中学生从抽象的事物又回到具体的实物上,进一步体会“面在体上”。还有学生按照描→围→画→摸、折→记→说的步骤自己认识正方形和圆。整个操作过程从眼、手、口等感官充分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学生在参与操作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尝到学习成功的滋味,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3、自由充足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学生的语言交流对于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具有重要作用,为此,要重视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尽力为学生提供思考与交流的机会。在教学中,每次学生动手操作后总让他们与同桌或者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操作方法和操作发现,或者是让他们互相检查、互相纠正。不管是说,还是检查、纠正,学生都有自己的空间进行交流。特别是以小组为单位自学正方形和圆时,学生有更广阔的空间进行合作交流。这些自由充足的机会,学生不仅培养了交流合作能力,而且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在自主探索、交流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从而产生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4、注重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生活化

《课标》强调要注意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每种平面图形都是从生活中的实物抽象出数学知识。每每认识完一种平面图形都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什么东西的面是这种平面图形。还有课外实践作业:跟父母说说生活中什么东西的面是今天学过的平面图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