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一总复习第5章第1.2节_第1页
生物必修一总复习第5章第1.2节_第2页
生物必修一总复习第5章第1.2节_第3页
生物必修一总复习第5章第1.2节_第4页
生物必修一总复习第5章第1.2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物必修一总复习第5章第1.2节第1页/共69页考纲内容及能力要求考向定位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Ⅱ2.细胞的能量“通货”——ATPⅡ3.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Ⅱ4.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Ⅱ5.酶性质的实验验证Ⅱ6.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实验Ⅱ7.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Ⅱ1.设计实验探究酶的本质2.分析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及实验验证3.ATP的结构特点及形成ATP的生理过程4.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分析及其应用5.综合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各阶段的物质变化及相互联系6.以实验设计和分析题形式考查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测定及影响因素第2页/共69页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第3页/共69页基础梳理

第4页/共69页酶的本质基础梳理1.酶的定义:酶是__________产生的具有

作用的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酶是蛋白质。产生场所:活细胞。作用:催化作用。本质:有机物,多数酶是蛋白质。

2.酶的特性(1)__________;(2)__________;(3)酶的作用条件比较温和。活细胞催化有机物绝大多数高效性专一性第5页/共69页归纳整合

一、酶的特性1.高效性:一般地说,酶的催化效率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2.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合物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酶的专一性生化反应的多样性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酶的多样性第6页/共69页3.温度、酸碱度影响酶的活性:高温、低温以及过酸和过碱,都会影响酶的活性,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影响曲线如下:第7页/共69页

甲曲线在最适温度两侧不对称;乙曲线在最适pH两侧基本对称。(1)过酸、过碱和高温,都能使酶的酶分子结构遭到破坏而失去活性(不可逆)。(2)低温虽然使酶的活性明显降低,但酶的分子结构没有破坏,酶的活性在适宜的温度下可以恢复。(3)不同的酶有不同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第8页/共69页

一般来说,动物体内的酶的最适pH大多在6.5~8.0之间,而植物与微生物体内的酶,其最适pH多在4.5~6.5之间。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为6.8,脂肪酶的最适pH为8.3,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2.2。一般来说,动物体内的酶的最适温度多在37~50℃,而植物体内酶的最适温度多在50~60℃。第9页/共69页4.底物浓度和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1)在其他条件适宜、酶量一定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但当底物达到一定浓度后,受酶数量和酶活性限制,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增加。(2)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适宜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第10页/共69页跟踪训练

1.(2009年上海卷)将刚采摘的甜玉米立即放入沸水中片刻,可保持其甜味。这是因为加热会()A.提高淀粉酶活性B.改变可溶性糖分子结构C.防止玉米粒发芽D.破坏将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的酶第11页/共69页

解析:玉米放入沸水中,使玉米中的把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的酶受热失活,不能催化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的反应。

答案:D第12页/共69页

2.(2009年广东卷)水稻细胞内合成的某物质,能够在常温下高效分解淀粉,该物质()

A.在4℃条件下易变性

B.只含有C、HC.也能催化淀粉合成

D.含有羧基第13页/共69页

解析:能在常温下分解淀粉的是酶。酶在高温下才会变增加性失活,A项不对;淀粉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一定含有C、H、O、N,所以B项不对;酶具有专一性,只能催化分解的而不能催化合成的,C项不对。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为氨基酸,氨基酸含有羧基。

答案:D第14页/共69页酶的作用机制基础梳理

在任何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分子必须超过一定的阈能,成为活化的状态,才能发生变化,形成产物。这种提高低能分子达到活化状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催化剂的作用,主要是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以致相同的能量能使更多的分子活化,从而加速反应的进行。第15页/共69页

酶能显著地降低活化能,故能表现为高度的催化效率。例如课本的H2O2酶的例子,可以显著地看出,酶能降低反应活化能,使反应速度提高千百万倍以上。第16页/共69页

目前一般认为,酶催化某一反应时,首先在酶的活性中心与底物结合生成酶-底物复合物,此复合物再进行分解而释放出酶,同时生成一种或数种产物,此过程可用下式表示:E+SESE+P

上式中E代表酶,S代表底物,ES代表酶—底物复合物,P代表反应产物。由于ES的形成速度很快,且很不稳定,一般不易得到ES复合物存在的直接证据。但从溶菌酶结构的研究中,已制成它与底物形成复合物的结晶,并得到了X线衍射图,证明了ES复合物的存在。ES的形成,改变了原来反应的途径,可使底物的活化能大大降低,从而使反应加速。第17页/共69页跟踪训练

1.(2009年海南卷)酶A、B、C是大肠杆菌的三种酶,每种酶只能催化下列反应链中的一个步骤,其中任意一种酶的缺失均能导致该菌因缺少化合物丁而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化合物丁化合物甲酶化合物乙酶化合物丙酶第18页/共69页

现有三种营养缺陷型突变体,在添加不同化合物的基本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如下表:突变体添加物突变体a(酶A缺陷)突变体b(酶B缺陷)突变体c(酶C缺陷)化合物乙不生长不生长生长化合物丙不生长生长生长第19页/共69页

由上述可知,酶A、B、C在该反应链中的作用顺序依次是()A.酶A、酶B、酶CB.酶A、酶C、酶BC.酶B、酶C、酶AD.酶C、酶B、酶A

解析:添加化合物乙、丙,突变体a均不生长,说明酶A的作用是催化丙形成丁;突变体b在添加化合物甲的培养基上不生长、添加乙时能生长,说明酶B的作用是促使乙形成丙;突变体c在添加化合物乙和丙的培养基上均能生长,说明突变体c既能由乙形成丙,也能由丙形成丁,酶C的作用只能是催化甲形成乙。所以反应链中酶的顺序为酶C、酶B、酶A。

答案:D第20页/共69页2.(2009年全国卷Ⅰ)下图是某种微生物体内某一物质代谢过程的示意图。下列有关酶活性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第21页/共69页A.丁物质既是酶③催化生成的产物,又是酶③的反馈抑制物B.戊物质通过与酶④结合导致酶④结构变化而使其活性下降C.当丁物质和戊物质中任意一种过量时,酶①的活性都将受到抑制D.若此代谢途径的终产物不断排出菌体外,则可消除丙物质对酶①的抑制作用第22页/共69页

解析:本题考查酶活性调节的机理。微生物代谢的调节主要有两种形式:酶合成的调节和酶活性的调节。酶活性的调节是微生物通过改变已有酶的催化活性来调节代谢速率。酶活性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是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物质与酶结合,致使酶的结构产生变化,但这种变化是可逆的,当代谢产物与酶脱离时,酶结构便会复原,又恢复原有的活性。因此A、B、D正确。当丁物质和戊物质中任意一种过量时,不一定会导致丙物质积累,以抑制酶①的活性。

答案:C第23页/共69页ATP的结构特点及其转化基础回顾

1.ATP的结构特点

ATP(C10H16O13N5P3)是_________________的英文名称缩写。ATP分子的结构式可以简写成____________,其中A代表__________,P代表_________________,“—”代表_________________,“~”代表一种特殊的化学键,叫做_____________,ATP分子中大量的化学能就储存在_________________中。高能磷酸键

三磷酸腺苷A-P~P~P腺苷磷酸基团一般的共价键高能磷酸键第24页/共69页

ATP可以水解,这实际上是指_________________

高能磷酸键水解时释放的能量多达_________________,所以说ATP是细胞内的一种_________________。2.ATP与ADP相互转化(1)ADP是_________________,ATP和ADP之间可以发生相互转换:_________________,上述反应向右进行时,ATP分子中_________的那个高能磷酸键很容易水解,其中储存的能量释放出来,用于各种生命活动。

高能磷酸化合物ATP分子中高能磷酸键的水解30.54kJ/mol二磷酸腺苷

ATP酶Ⅰ酶ⅡADP+Pi+能量远离A第25页/共69页上述反应向左进行时,合成ATP所需的能量,对于动物、人、真菌和大多数细菌来说,均来自细胞进行_________分解有机物所释放的能量;对于绿色植物来说,除了依赖_________所释放的能量外,在叶绿体进行__________________时,可以利用__________________来合成ATP。(2)吸能反应一般与ATP__________的反应相联系,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__________相联系,释放的能量储存在ATP中。也就是说,能量通过_________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循环流通。因此,可以形象地把ATP比喻成细胞内流通的_________________。光能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光合作用能量“通货”

水解合成ATP分子第26页/共69页

探究思考:

ATP是唯一的高能化合物吗?答案:不是。在肌肉或其他兴奋性组织(如脑和神经)中还有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磷酸肌酸,是高能磷酸基的暂时贮存形式。磷酸肌酸水解时,每摩尔化合物释放10.3千卡的自由能,比ATP释放的能量(每摩尔7.3千卡)多些。磷酸肌酸能在肌酸激酶的催化下,将其磷酸基转移到ADP分子中。当一些ATP用于肌肉收缩时,就会产生ADP。其化学反应为:ADP+磷酸肌酸(C~P)ATP+肌酸(C)

磷酸肌酸激酶肌酸激酶第27页/共69页

特别说明:细胞中重要的能源物质——葡萄糖;植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淀粉;动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糖原;生物体内主要储存能量的物质——脂肪;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糖类;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TP;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最终能源——太阳能。第28页/共69页归纳整合

一、三磷酸腺苷(ATP)的分子结构ATP是由一分子腺嘌呤、一分子核糖和三个相连的磷酸基团构成的。这三个磷酸基团从与分子中腺苷基团连接处算起,依次分别称为α、β、γ磷酸基团。ATP的结构式是:A—P~P~P第29页/共69页分析:

从ATP的结构式可以看出,腺嘌呤与核糖结合形成腺苷,腺苷通过核糖中的第5位羟基,与3个相连的磷酸基团结合,形成ATP。ATP分子中的γ磷酸基团水解时,能释放30.5kJ/mol的能量,而6磷酸葡萄糖水解时释放的能量只有13.8kJ/mol。需要指出的是,ATP分子既可以水解一个磷酸基团(γ磷酸基团),而形成二磷酸腺苷(ADP)和磷酸(Pi),又可以同时水解两个磷酸基团(β磷酸基团和γ磷酸基团),而形成一磷酸腺苷(AMP)(也称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和焦磷酸(PPi)。

第30页/共69页后一种水解方式在某些生物合成中具有特殊意义。AMP可以在腺苷酸激酶的作用下,由ATP提供一个磷酸基团而形成ADP,ADP又可以迅速地接受另外的磷酸基团而形成ATP。总之,在活细胞中,ATP末端磷酸基团的周转是极其迅速的,其消耗与再生的速度是相对平衡的,ATP的含量因而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的水平。第31页/共69页

二、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伴随着吸能和放能,因此与生物体的新陈代谢密切相关,可用下式表示二者的转化过程:+能量(物质可逆,能量和酶不可逆)ATP酶ⅡADP+Pi酶Ⅰ

化学中讲到可逆反应的特点:正逆反应都能在同一条件下同时进行。第32页/共69页1.从反应条件上看:ATP的分解是一种水解反应,催化该反应的酶属水解酶;而ATP的合成是一种合成反应,催化该反应的酶属合成酶。酶具有专一性,因此反应条件不同。2.从能量上看: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是储存在高能磷酸键内的化学能;而合成ATP的能量主要有化学能和太阳光能。因此能量的来源是不同的。第33页/共69页3.从ATP合成与分解的场所上看:ATP合成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而ATP分解的场所较多。因此其合成与分解的场所不尽相同,很显然上述反应并不是同时进行的。综上所述,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反应不是可逆的。但我们不能单纯地利用化学上的观点来判断该反应是否可逆,因为ATP与ADP在活细胞中永无止境地循环着,该反应能够明确地表示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的循环过程,所以该循环使ATP不会因能量的不断消耗而用尽,从而保证了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第34页/共69页跟踪训练

1.(2009年广东卷)正常精细胞形成精子的过程中,细胞的很多结构退化消失,但保留了大量线粒体,因为线粒体可以合成精子运动所需的()

A.乙醇B.ATPC.胰岛素D.淀粉

解析:本题考查线粒体的功能,线粒体是产生ATP的主要场所。

答案:B第35页/共69页

2.(2008年广东卷)关于叶肉细胞在光照条件下产生ATP的描述,正确的是()A.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是细胞ATP的唯一来源B.有氧条件下,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都能产生ATPC.线粒体和叶绿体合成ATP都依赖氧D.细胞质中消耗的ATP均来源于线粒体和叶绿体第36页/共69页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中ATP的产生部位及条件。叶肉细胞在光照条件下进行的且能产生ATP的生理过程有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产生的ATP,只用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而不能用于其他活动。在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可进行无氧呼吸,其合成的ATP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在有氧条件下,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共同完成有氧呼吸且都可以产生ATP。除光合作用外的生命活动,所需要的ATP都来源于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答案:B第37页/共69页热点聚焦

第38页/共69页酶的催化作用及其催化条件

(2009年全国卷Ⅱ)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来验证哺乳动物的蔗糖酶和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要求完成实验设计、补充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回答问题。实验材料与用具:适宜浓度的蔗糖酶、唾液淀粉酶、蔗糖、淀粉四种溶液,斐林试剂、试管、37℃恒温水浴锅、沸水浴锅。第39页/共69页

(1)若“+”代表加入适量的溶液,“-”代表不加溶液,甲、乙等代表试管标号,请用这些符号完成下表实验设计。

试管溶液蔗糖溶液淀粉溶液蔗糖酶溶液唾液淀粉酶溶液甲+-+-第40页/共69页

(2)实验步骤:①按照上表中的设计,取试管、加溶液。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结果预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在上述试验中,如果仅将37℃恒温水浴锅的温度调到20℃,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重做上述实验,出现砖红色的试管中的颜色会比37℃时的浅,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41页/共69页答案:(1)

溶液试管蔗糖溶液淀粉溶液蔗糖酶溶液唾液淀粉酶溶液甲+-+-乙-+-+丙+--+丁-++-第42页/共69页答案:(1)

溶液试管蔗糖溶液淀粉溶液蔗糖酶溶液唾液淀粉酶溶液甲+-+-乙-+-+丙+--+丁-++-第43页/共69页(2)②混匀,37℃恒温水浴一段时间③取出试管,分别加入适量的斐林试剂,混匀,沸水浴一段时间④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3)含有蔗糖和淀粉酶溶液的试管(试管甲),以及含有淀粉和淀粉酶溶液的试管(试管乙)中出现砖红色沉淀,其他试管中不出现砖红色沉淀第44页/共69页(4)(哺乳动物的蔗糖酶和淀粉酶)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5)20℃低于酶的最适温度,酶活性低,水解产生的还原糖少

名师点睛:来源于书上的实验,但是又不同于书上的实验,根据已给的材料及步骤,完成实验设计的试题再次考察了实验设计。第45页/共69页热点训练(2009年全国卷Ⅰ)已知2H2O22H2O+O2↑,可以通过观察反应过程中O2的生成速度(即气泡从溶液中释放的速度)来判断H2O2分解反应的速度。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使其能同时验证过氧化氢酶具有催化作用和高效性。要求写出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回答问题。实验材料与用具:适宜浓度的H2O2溶液、蒸馏水、3.5%FeCl3溶液、0.01%过氧化氢酶溶液、恒温水浴锅、试管。

第46页/共69页(1)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整个实验中,不同处理的试管中O2的释放速度从快到慢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3)如果仅将实验中的恒温水浴改为80℃,重做上述实验,O2释放的速度最快的是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47页/共69页

解析:该题要同时验证酶具有催化作用和高效性,因此应遵循对照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1)实验步骤:①取3支试管,编号,各加入等量且适量的H2O2溶液,放入37℃恒温水浴锅中保温适当时间。②分别向上述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且适量的蒸馏水、FeCl3溶液和过氧化氢酶溶液。③观察现象:3支试管中气泡产生的快慢。(2)整个实验中,不同处理的试管中O2释放最快的是加酶溶液的试管,其次是加FeCl3溶液的试管,再次是加蒸馏水的试管,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酶具有催化作用和高效性。(3)将恒温水浴改为80℃,重做上述实验,过氧化氢酶因高温变性而失去了活性,因此释放O2最快的是加FeCl3溶液的试管。第48页/共69页

答案:(1)①取3支试管,编号,各加入等量且适量的H2O2溶液,放入37℃恒温水浴锅中保温适当时间;②分别向上述3支试管加入等量且适量的蒸馏水、FeCl3溶液和过氧化氢酶溶液;③观察各管中释放气泡的快慢(2)加酶溶液的试管、加FeCl3溶液的试管、加蒸馏水的试管酶具有催化作用和高效性(3)加FeCl3溶液的试管过氧化氢酶因高温变性而失去了活性,因此释放O2最快的是加FeCl3溶液的试管第49页/共69页走进实验室

第50页/共69页基础再现实验课题: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实验1: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原理:淀粉遇碘后,形成紫蓝色的复合物。淀粉酶可以使淀粉逐步水解成麦芽糖和葡萄糖。麦芽糖和葡萄糖遇碘后不显色。实验2:探究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原理:淀粉酶可使淀粉水解成麦芽糖和葡萄糖,麦芽糖和葡萄糖具有还原性,能够与斐林试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砖红色氧化亚铜沉淀。第51页/共69页

一、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1.实验步骤(1)取3支试管,编上号,然后分别注入2mL可溶性淀粉溶液。(2)另取3支试管,编上号,然后分别注入1mL唾液。(3)将装有淀粉溶液和酶溶液的试管分成3组,分别放入热水(约37℃)、沸水和冰块中,维持各自的温度5min。(4)分别将淀粉酶溶液注入相同温度下的淀粉溶液中,摇匀后,维持各自的温度5min。(5)在3支试管中各滴入1~2滴碘液,然后摇匀。(6)观察这3支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实验报告册》上。第52页/共69页

2.实验现象及结论

1号试管中的溶液不呈紫蓝色,2号和3号试管中的溶液均呈现紫蓝色。上述现象说明,1号试管中的淀粉已经被淀粉酶水解,2号和3号试管中的淀粉未被淀粉酶水解,由此推知,1号试管中的淀粉酶发挥了正常的催化作用,2号和3号试管中的淀粉酶没有发挥催化作用,由此证明,酶的催化活性需要适宜的温度,高温、低温都会影响酶的活性。第53页/共69页二、探究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1.实验步骤第54页/共69页

2.实验现象及结论试管1出现砖红色沉淀,试管2和试管3无砖红色沉淀产生。该实验表明,过酸、过碱都影响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活性,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pH。第55页/共69页易错归纳1.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对照组加入等量的反应物如2mL可溶性淀粉后,要先放入不同的环境中保温5分钟,使反应物达到所处不同环境的温度。然后再加处于对应温度下的新鲜酶液,摇匀维持5分钟。否则若加入酶后再放入不同温度的环境中,由于酶的高效性,在升温或降温的过程中已把反应物分解,这样会造成实验误差。第56页/共69页

2.关于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操作时必须注意在调好pH的情况下(加清水、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盐酸),再让反应物与酶接触,方可证明环境过酸或过碱对酶活性的影响,避免在未达到预设的pH时反应物已与酶接触发生反应。此实验中要注意保持酶在最适温度下发挥作用,排除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3.淀粉酶的来源不同,其最适温度也不一定相同,在保温时必须加以考虑。市售的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一般在60℃左右,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在37℃左右。第57页/共69页精题演习

1.(2009年汕头二模)几位同学在探索pH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其中操作顺序最合理的是()①在三个试管中各加入可溶性淀粉溶液2mL②在三个试管中各加入新鲜的α淀粉酶溶液1mL③置于适宜温度下保温5min④分别置于100℃、60℃、0℃环境中保温5min⑤加入斐林试剂后,水浴加热,观察现象⑥将试管中溶液的pH分别调到3、7、11,保持5minA.①④②③⑤B.①⑥④②⑤C.①②⑥③⑤D.②⑥①③⑤答案:D

第58页/共69页

2.(双选)在证明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影响的实验时,有学生取两支试管分别将淀粉溶液与唾液混合后,分别将试管放在冰水、沸水中5min后,待试管冷却后分别加入3滴碘液,结果两支试管都变蓝,证明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此实验的不足之处是()A.酶与淀粉不能在设置各自温度之前接触B.缺少温度为37℃的对照实验C.这两支试管都不应变蓝D.不能用碘液检验是否存在淀粉

答案:AB

第59页/共69页课时作业

第60页/共69页1.(2009年江门二模)当你品尝各种美味佳肴时,你可能不得不感谢三磷酸腺苷(ATP)这种化学物质。新的研究显示,ATP这种传统上与细胞能量供应相关的物质在把食物的味道信息传递给大脑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据以上信息我们不能推出的结论是()A.ATP与能量供应相关B.作为信息分子的ATP不能提供能量C.ATP也可作为信息传递分子D.神经细胞膜外表面可能有ATP的受体

答案:B第61页/共69页8.(2009年揭阳二模)关于激素与酶的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酶有专一性,激素对靶器官、靶细胞具有选择性B.酶具有高效性,微量的激素也能对代谢和生殖等过程有巨大影响C.激素和酶都不组成细胞结构,一经起作用就被灭活D.激素能使靶细胞内生理活动加强或减弱,酶则只对细胞内生化反应起催化作用

第62页/共69页

解析:A项,酶具有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