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普通生态学》试卷(GC001)三、不定项选择题(本题10小题,每题1.5分,共15分)1、r-对策生物的主要特点有AC。A体型小B体型大C生殖力强D生殖力弱2、在诸生态因子中BD的因子称为主导因子。A能替代少数其他因子B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C把其他因子的直接作用变为间接作用D对其他因子有影响作用子3、土壤常常成为动物极好的隐蔽所是因为B。A土壤中食物多B环境条件较稳定C环境条件最好D无天敌4、下列术语中BCE是植物划分生长型的术语。A高位芽植物B乔木C灌木D地面芽植物E草本植物5、植物在新地点上能CD是植物定居成功的标志。A植株生长B植株开花C开花结子D繁殖6、2个物种间的竞争必将导致D。A2个种死亡B一个种的重量增加,另一个种的重量减少C2个种的重量等量减少D2个种的重量不等量减少7、中国植被分类系统中的基本单位是C。A种群B群落C群丛D群系8、从海南岛沿我国东部北上可能依次遇到的地带性森林分别是D。A雨林、云南松林、常绿阔叶林和落叶林B雨林、落叶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C雨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D雨林、常绿林、落叶林和针叶林9、生态系统平衡的标志是ACD。A能量输入输出稳定B生物量高C结构稳定D功能作用稳定E、适于人类居住10、地球上碳最大的储存库是C。A.大气层B海洋C.岩石圈D化石燃料四、问答题(本题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1、从裸岩开始的群落演替会经历那些阶段?从裸岩开始的群落演替为典型的旱生演替系列,包括以下演替阶段:①第一植物群落阶段:地衣在裸岩定居,分泌有机酸腐蚀岩石,加上物理、化学定居风化作用,使岩石风化,加上地衣残体积累少量有机物质;②苔藓植物群落阶段:依靠地衣植物较长时间的生活,形成的少量土壤,苔藓植物定居,苔藓植物的较大个体加速了土壤的形成过程;③草本植物群落阶段:土壤积累到一定量后,耐旱的草本植物开始进入并定居,种子植物对环境的改造作用更加强烈,小气候和群落环境逐步形成,土壤加厚,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④灌木群落阶段:草本群落发展到一定阶段,木本植物开始出现并逐步形成以灌木为优势的群落;⑤乔木群落阶段:灌木群落发展到一定时期,为乔木的生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乔木植物开始定居,并逐步发展成乔木占优势的群落;随着演替的进行,最终形成区域的地带性植被(顶极群落)。2、空间异质性是怎样影响群落结构的?群落的环境不是均匀一致的,空间异质性的程度越高,意味着有更多的生境,所以能允许更多的物种共存。空间异质性包括非生物环境的空间异质性和植物空间异质性。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在土壤和地形变化频繁的地段,群落含有更多的植物种,生物多样性越高。群落中植物层次多,各层次具更茂密的枝叶则取食高度多样性高。研究结果表明鸟类多样性与取食高度多样性高密切相关。3、气体型循环与沉积型循环各有何特点,各循环类型的代表物质有哪些?(10分)气体型循环物质的主要贮库为大气和海洋,有气体形式的分子参与循环过程,速度较快,如氧、二氧化碳、氮等的循环;沉积型循环物质的主要贮库为岩石,其分子和化合物没有气体形态,主要通过岩石分化和沉积物分解为生态系统可利用的营养物质,故速度极慢,如磷、钙、钠、镁等的循环。五、简述题(本题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植物群落分布为什么具有”三向地带性”?”三向地带性”是指纬度地带性、经向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不同植物群落类群的分布,决定于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主要取决于气候条件,特别是热量和水分,以及两者的结合作用。地球表面的热量随纬度位置而变化,从低纬度到高纬度热量呈带状分布,植物也随之呈现带状分布。水分则随距海洋远近,以及大气环流和洋流特点递变,不同地区的水分条件不同,导致植物分布的差异,呈现经向地带性。水分和热量的结合,导致了气候按一定的规律的地理性更替,导致植物地理分布的形成:一方面沿纬度方向成带状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称为纬度地带性:另一方面从沿海向内陆方向成带状,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称为经度地带性。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合称水平地带性。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气候也发生有规律性变化,植物物也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称为垂直地带性。2、一个物种,它是怎样在生态系统中发挥作用并产生影响的?物种的存在单位为种群,在群落中每个物种都利用一定的资源。物种在环境中都占有一定的生态位。物种对占有生态位的宽度不同也就决定其在群落中的所起的作用和所占的地位也就不同。种群申的个体问,不同物种间,通过差异生存和差异死亡显示该物种适应环境的能力和影响其它生物的水平。不同生物在生物群落中以关键种、优势种、伴生种、偶见种、稀有种而体现其的作用和大小。其中,群落中的关键种在维护群落生物多样性和系统的稳定性方面起重要的作用。在群落的营养结构中,生物通过取食和被取食关系,形成营养链锁结构。不同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承担不同的功能地位和角色。群落中的物种在位于食物链的某一环节。物种通过上行控制效应和下行控制效应相结合来控制着群落的结构。物种的密度和对生物量的占有,决定了为高营养级物种提供资源的多少。总之,物种通过资源的限制决定高营养级的种群结构。物种又可通过捕食者控制影响并控制低营养阶层的群落结构(多度、生物量、物种多样性)。总而言之,一个物种是通过对生态位的占有宽度和其在食物链的环节上在生态系统中发挥作用并产生影响的。《普通生态学》试卷(GC002)二、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1分,共15分)著有《生态学基础》一书并因此获得“泰勒”奖,被誉为“现代生态学之父”的是下列哪位生态学家?(A)A.OdumB.HaeckelC.ClementsD.Tansley北极狐的外耳明显短于温带的赤狐,而温带赤狐的外耳又明显短于热带的大耳狐,这种现象可以用(B)解释。A.贝格曼规律B.阿仑规律C.谢尔福德规律D.高斯假说单元顶级学说中的“顶级”是指(A)A.气候顶级B.偏途顶级C.土壤顶级D.地形顶级当环境中的资源(B)时,植物会投资较多的生物量于能充分吸收此资源的构造上。A.丰富B.缺乏C.变化大D.稳定下列对各类生态系统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D)A.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但其调节能力差B.草原上生活着多种动物,其中主要是两栖类动物C.自然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可以循环流动D.任何自然生态系统中,分解者都是必不可少的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霸王鞭,分属仙人掌科和大戟科,但它们都以小叶、肉质化的茎来适应干旱生境,这种现象称为(A)。A.趋同适应B.竞争C.互利共生D.趋异适应在生物群落中,判断一个物种是否为优势种的主要依据是(D)。A.物种数量B.物种生物量C.物种的体积D.物种在群落中的作用在我国的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主要以下列哪种生活型的植物为主?(D)A.地面芽植物B.地上芽植物C.地下芽植物D.高位芽植物林德曼效率描述的是两个营养级间的(A)。A.能量关系B.信息传递C.物质循环D.营养关系赤潮的形成主要与下列哪种因素的关系最为密切?(C)A.CO2浓度升高B.水体温度变化C.水体富营养化D.水体重金属污染物生态系统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5〜6级,原因是(A)。A.能量在营养级间的流动是逐级递减的B.能量是守恒的C.消费者数量不足D.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生物休眠的意义体现在(A)A.适应逆境B.提高生产力C.促进代谢D.推迟生育下列哪项内容和物种形成无关?(D)A.出现地理障碍B.出现生殖隔离C.生态位分化D.近亲繁殖亚热带地区的典型地带性植被为(C)。A.苔原B.热带雨林C.常绿阔叶林D.针叶林下图表示两种鸟的食物成份()和捕食频度()的关系。种内竞争大、种间竞争小的情况是(D)。三、问答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1、陆生动物如何适应干热环境?从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行为特征3个方面讲清动物节水、防热的特征。如形态:骆驼毛皮隔热;如生理:尿血浓度比高;如行为,选择适宜活动时间减少水消耗。昆虫有几丁质的外骨骼和蜡质层,气门由气门瓣控制;爬行动物:具角质鳞和皮下脂肪;鸟兽:呼吸道长;肾重吸收能力强;排尿酸和尿素;鸟类皮肤腺退化;某些鸟兽高温时可提高体温(黄鼠、羚羊和骆驼等);鼻腔冷凝水,重吸收。行为上选择适宜的活动时间,减少水消耗。2、试说明什么是最大可持续产量?按照种群增长的逻辑斯谛模型,在维持种群数量为1/2K的水平上,单位时间可获取的量rK/4就是最大可持产量。在此情况下,种群可持续利用,又可获取最大收益。3、什么是植物种内竞争所表现的密度效应?植物的种内竞争所表现的密度效应有2个法则,其一是最后产量恒值法则,即在密度变化的一定区间内,最终产量是恒定的而与播种的密度无关,可由公式表述:c=w・d,c:总产量,w:平均株重,d:密度。原因是种内竞争激烈,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密度升高,则植株变小,构件减少。另一个是-3/2自疏法则,即:播种密度超过某一临界密度,则不仅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速度),而且影响到种群的存活率,种群表现为密度越高,密度制约性死亡发生越早,且死亡率越高。自疏表现早晚在密度与平均株重的坐标图中表现出-3/2斜率的自疏线。4、影响初级净生产力的因素有那些?2内因表现在植物自身的生物学特征,如C3、C4植物的光合能力的差异,植物自身的呼吸消耗的差异。外因应包括光照条件如光强度和照射时间(与纬度和高度相关);温度环境差异,包括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物质条件包括二氧化碳、水和营养物质的供给条件;动物的取食程度的两方面的影响。四、论述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什么是植物群落的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请比较二者的异同。在植物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现象称为演替。演替可以从裸露的地面上开始,也可以从已有的一个群落中开始。裸地可以分为原生裸地和次生裸地。原生裸地是指从来没有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段。(要点,3分)次生裸地是指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植被下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有曾经生长在此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段。(3分)植物群落的原生演替是指发生在原生裸地上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发生在次生裸地上的演替。(2分)二者的共同点:(1)演替都是在裸地上开始。(1分)(2)群落在形成过程中,都有植物的传播、植物的定居和植物之间的竞争这三个方面的条件和作用。(2分)(3)都是进展演替,即群落向着物种多样化、中生化和高生产力方向演替。(1分)二者的不同点:(1)演替开始的土壤条件不同,原生演替开始的裸地条件严酷,从来没有植物的繁殖体或被彻底消灭了,而次生演替开始的裸地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有一些繁殖体存在。(2分)(2)演替速度不同,原生演替慢,而次生演替快。(1分)3、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濒危物种,谈谈你对其濒危原因的认识,并提出拯救该物种的建议。濒危原因:(1)人类捕杀(2)(2)栖息环境破坏(2)(3)K-对策不易增加种群数量(2)(4)寡食性(2)(5)生殖进化的缺陷(2)拯救建议:(1)保护其生存环境(保护区面积尽可能大)(2)提高其繁殖率和后代的成活率(3)采取增加遗传多样性的措施能提出2点拯救计划可的5分《普通生态学》试卷(GC003)参考答案三、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1、K-对策生物的主要特点有BD。A体型小B体型大C生殖力强D生殖力弱2、在诸生态因子中BD的因子称为主导因子。A能替代少数其他因B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C把其他因子的直接作用变为间接作用D对其他因子有影响作用子3、土壤常常成为动物极好的隐蔽所是因为B。A土壤中食物多B环境条件较稳定C环境条件最好D天无敌4、下列术语中AD是表示植物生活型的术语。A高位芽植物B乔木C灌木D一年生植物5、物种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基本单位是B。A个体B种群C种D基因库6、以独立生活时相比,2个物种间的竞争必将导致D。A2个种死亡B一个种的重量增加,另一个种的重量减少C2个种的重量等量减少D2个种的重量不等量减少7、中国植被分类系统中的基本分类单位是C。A种群B植被型C群丛D群系8、在北半球从赤道北上可能依次遇到的地带性森林分别是D。A雨林、云南松林、常绿阔叶林和落叶林B雨林、落叶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C雨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D雨林、常绿林、落叶林和针叶林9、一个功能完整的生态系统的最少生物组成成份应包括AB。A植物B分解者C食草动物D食肉动物10、地球上碳的最大储存库是C。A.大气层B海洋C.岩石圈D化石燃料四、问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北方植物引种到南方可能遇到的不适生态因子有哪些,为什么?北方植物常形成与北方的温度和日照条件相适应的生态型。因此,引种到南方可能遇到的不适的高温、低温和积温及日照长度(各2.5分),使其不能生长或完成发育。2、捕食作用对生态系统有什么影响或作用?捕食作用对生态系统有正面和负面两方面的影响或作用。负面的影响或作用主要是①会使被捕食物种数量下降,甚至物种灭绝。②过渡的捕食还会影响同样以被捕食者为食的其他生物的食源,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稳定。正面的影响或作用主要③是捕食可淘汰被捕食种群中老、弱、病、残的个体,提高种群个体的质量,提高种群的适合度和竞争能力。④抑制被捕食种群,防止种群过于扩大,对环境造成破坏;⑤给其他物种留下一些资源,使系统可保持较高的生物多样性。3、海洋鱼类水分平衡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它们是如何解决的?海水相对海洋鱼类是高渗环境,水分会从鱼类身体内不停地自然渗透流向体外,即不停地失水(2分)。海洋鱼类必须不停地通过饮水补充水分(2分)。但饮水同时又会将大量溶质吸入地内,使体内面临渗透压增高的危险(2分)。排尿可排出一些溶质,如果大量排尿可避免出现高渗透压,又会引起失水(2分)。海洋鱼类通过鳃上的特殊结构(离子泵)(2分),将大量的离子排出体外,不仅保持体内的渗透压,有维持水分平衡。五、简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举例说明生态因子作用的几个特点。以适当的例子说明生态因子作用有4(或5)个特点。①综合性:每一个生态因子都是在与其他因子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中起作用的,任何一个因子的变化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引起其他因子的变化。②非等价性:对生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是非等价的,其中必有1〜2个因子是起主导作用的。③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2特征举发育成熟的生物群落例说明群落具有7个方面的特征。①一是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一个群落中种类组成的多少及每种个体的数量是相对稳定的,其他种类并不能随意进入群落。②二是群落的组成种类间具有一定的种间关系。群落不是由任意种类组合而成的,种类之间具有一些相互制约,互利共生或偏利共生的关系。当一种生物受到影响数量变动后,其他生物的数量也会出现变动。③三是形成特有的群落内部环境。群落对环境有一定的改造作用,群落内部的物理环境因子在质和量及变化方式等方面都有别于群落外。④四是具有一定的结构表现。各类群落具有其特有的群落外貌、垂直和水平结构表现。⑤五是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群落有季节动态、年际动态,发育和演替等动态变化。群落的稳定是相对的。⑥六是各种群落具有一定的地理分布范围。一种群落只分布在特定的地段或特定的生境中,不同群落的生境和分布范围不同。地带性植被类型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⑦七是群落具有边界特征。在自然条件下,有的群落具有明显的边界,可清楚地加以区分;有的不具明显的边界,相邻的群落间是连续变化的。《普通生态学》试卷(GC004)参考答案三、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1、北方植物引种到不成功的原因是BD。A.冬季温度过高B秋、冬季日照太长C.降水太多D夏季温度过高2、基因频率世代保持不变的种群的是一个ABC的种群。A个体数量巨大B随机交配C不受干扰D没有突变3、中国植被分类系统中的基本系统包括BCD。A种群B植被型C群丛D群系4、与水生植物在形态结构方面相比,旱生植物ABC。A根系发达B叶片角质层厚C叶片气孔数少D茎杆有节5、物种在自然界中生长的地方最可能的是C。A生境条件最好的地方B环境条件较稳定的地方C该种竞争能力最大的地方D无天敌6、种内竞争的表现有A。A自疏B寄生C捕食D变换体态7、海南岛、杭州和大兴安岭的地带性植被分别是B。A雨林、黄山松和落叶林B雨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C雨林、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D雨林、常绿林和落叶林8、种群内个体的水平空间分布型有ABD。A均匀型B随机型C构件型D群聚型9、生态系统平衡的标志是ACD。A能量输入输出稳定B生物量高C结构稳定D功能作用稳定10、物种在自然届中存在的基本单位是B。A个体B种群C种D基因库四、问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在什么情况下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限度会改变?在较长的时间尺度上,即在生物的进化过程中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和最适生存范围都可能发生变化,可能扩大,也可能变窄或新的耐受范围和最适生存范围(4分)。在较短的时间尺度上,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和最适生存范围也能进行各种小的调整。如在不利环境条件来临之前,给以该因子的适当胁迫引导,可以改变其耐受范围,即通过驯化可在一定程度提高抗性(2分)。另外,当动植物进入休眠状态时,它对生态因子耐受范围就会比正常活动时宽得多(2分)。再者,在昼夜及不同季节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和最适生存范围也会有所不同(2分)。2、在什么情况下植物群落发生演替?①新植物繁殖体迁入并定居(2分)。②群落内部环境发生变化(2分)。③原来的种内和种间关系改变(2分)。④外界环境条件变化(2分)。⑤人类的活动(2分)。3、水生动物如何适应低盐度水环境?低盐度水环境指淡水。水生动物是以耗能来维持稳定的自身渗透压的。具体方式如硬骨鱼类是不饮水,并大量排清鸟来排除过多的水分,并以特殊器官如鳃吸收盐分来维持体内盐分因排泄而丧失的盐分。以离子泵来调节不同离子。五、简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简述高温对生物的影响及生物对高温的适应。高温对植物的影响与对动物的影响有不同的表现。高温对植物的影响主要有:①减弱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使植物有机物的合成和利用失调。②破坏植物的水份平衡。③加速生长发育,减少物质和能量的积累。④促使蛋白质凝固和导致有害代谢产物在体内积累。高温对动物的影响主要是:破坏酶的活性,使蛋白质凝固变性,造成缺氧、排泄功能失调和神经系统麻痹。植物对高温的适应主要表现在形态和生理两方面。形态方面:①体表有蜜绒毛和鳞片。②植物体表呈浅色,叶片革质发亮。③改变叶片方向减少光的吸收面。④树干和根有厚的木栓层。生理方面:①降低细胞含水量,增加盐或糖的含量。②增强蒸腾作用。植物对高温的适应主要表现在生理和行为两方面。生理方面是适当放松恒温性。行为方面是躲避高温。2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如何构成生态系统的。①生态系统的是由以下主要组成成分构成的,无机物质,有机物,气候要素,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②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联系起来,③形成一定食物链(或食物网)和营养级结构。④无机物质、有机物、气候要素提供生物组分场所、养分和信息源。⑤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生产有机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提供生态系统需要的所有能源。⑥消费者利用初级生产物,参与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并在系统稳定维护方面有重要作用。⑦分解者将进入生态系统的物质分解,释放回环境,结束一次物质在生态系统中流动,使物质有可能再一次进入生态系统流动。这样,⑧在生物与环境实现了物质循环,3个生物功能类群间能量顺序流动,⑨并建立起维护系统稳定的反馈调节机制,⑩构成了一个生态功能单位一一生态系统。《普通生态学》试卷(GC005)参考答案三、判断题(请对下列论断做出判断,对的打“广,错的打“X”。每小题1分,共10分。)1、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是生物与周围物理环境的关系。(X)2、初级生产是将无机物质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质的过程。(”)3、不能在水中生活的生物称为陆生生物。(X)4、只要2种生物生活在同一生境中,它们之间的竞争就不可避免。(X)5、生物表现出相同外部形态结构适应特征是长期生活在同一生境的结果。(X)6、恒温动物的体温也是会变的。(”)7、岛屿上生物种类的多少取决于岛屿与大陆的远近。(X)8、动物的婚配制度与资源的分布状况有密切关系。(”)9、群落中个体生物量最大的物种称为优势种。(X)10、气体型循环的元素以气态进行地球生物化学循环。(X)四、简述(每题10分,共30分)1、生态系统有哪些主要成分?它们是如何组成生态系统的?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是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的。生态系统包括以下4种主要组成成分: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不仅为本身的生存、生长和繁殖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而且它制造的有机物也是消费者和分解者唯一的能量来源。没有生产者就没有消费者和分解者。因此,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生物成分。消费者摄食植物已制造好的有机物质,通过消化、吸收并合成自身所需的有机物质。分解者的主要功能与光合作用相反,把复杂的有机物质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个亚系统,以及无机的环境系统,都是生态系统维持其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成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与非生物环境之间通过能流和物流(物质循环)而形成的高层次的生物学系统,是一个物种间、生物与环境间协调共生,能维持持续生存和相对稳定的系统。2、试说明影响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和植被分布的地带性规律。水分和温度及其相互配合构成的水热条件是影响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因水热条件的有规律变化,植被的分布也出现地带性规律。植被分布的地带性包括水平地带性(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纬度地带性指虽纬度升高,温度降低出现相应的植被类型,如湿润地区虽纬度的升高依次出现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寒带荒漠等植被类型;经度地带性指在经度方向,从沿海到内陆,由于水分的变化,出现相应的植被类型,如热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依次出现热带雨林、热带稀树干草原、热带荒漠;垂直地带性指随着海拔升高,温度降低,水分增加,依次出现相应的植被类型,垂直带植被为随海拔增加,出现基带以东、以北的植被类型。3、能量是怎样进入到生态系统中的?在生态系统中是如何流动的?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开始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对太阳能的固定。绿色植物固定太阳能是生态系统的第一次能量固定,所以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或所制造的有机物就称为初级生产量。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和传递服从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自然界能量可以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生态系统的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是,总有一部分能量转化为不能利用的热能而耗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的,能量只是单程流经生态系统,是不可逆的。能量在生态系统内流动的过程是能量不断递减的过程。当能量从一个营养级流向另一个营养级时,每一个营养级生物的新陈代谢活动(呼吸)都会消耗相当多的能量,这些能量最终都将以热量的形式消散到周围的空气中。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过程中,把较低的能量转化为另一种较少的高质量能量(1分)。能量在-2-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是以食物链为主线。五、论述(每题15分,共30分)1、什么是生物多样性?那些因素可以增加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性和变异性。生物多样性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描述,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与景观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又称为基因多样性,是指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物种内以及物种间的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指物种水平上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境的多样性、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景观多样性是指不同类型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性和变异性。生物多样性于进化时间有关,进化时间越长,且环境条件稳定的物种多样性高。物理环境越复杂,或叫空间异质性程度越高,群落的复杂性也高,生物多样性就越大。气候越稳定,变化越小生物多样性越高。物种之间的竞争是物种进化和分离的动力,所以竞争能增加物种的多样性。捕食将被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压到较低的水平,从而减轻了被捕食者的种间竞争。竞争的减弱允许有更多的被捕食者共存。捕食者维持群落的多样性。植物群落的多样性越高,生产的食物越多,通过食物网的能流量越大,整个区域物种多样性就越高。2影响生态系统初级净生产量的因素有哪些?各有何影响?初级生产量有哪些主要测定方法?光、CO2、水和营养物质是初级生产的基本资源,温度是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而食草动物的捕食会减少光合作用生产的生物量。对于陆地生态系统而言,一般有充足的光照和CO2供应,但对林下植物而言,可能存在光照不足的情况;水最易成为限制因子,特别是干旱地区;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和营养物质的缺乏,也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对水域生态系统而言,水和CO2不会光合作用造成影响,光、营养物质和食草动物的捕食是主要的限制因素。初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主要有:收获量测定法、氧气测定法、CO2测定法、放射性标记物测定法和叶绿素测定法等,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精度和适用情况。《普通生态学》试卷(GC006)参考答案三、单项选择题(共10分,每题1分)生长在高光强环境中的草本植物的光合特点可能是(A)。A.补偿点较高,光饱和点高B.光补偿点较高,光饱和点低C.光补偿点较低,光饱和点低D.光补偿点较低,光饱和点高某种群个体间竞争强烈,排斥性强,则其内分布型是(B)oA.随机分布B.均匀分布C.成丛分布D群集分布下面的哪项内容不是生长在干旱环境中的植物应该具有的特点(B)。A.根系发达B.叶表面积较大C.叶表面凹陷D.茎可进行光合作用一般,植物在下列哪种土壤结构上生长最好?(B)A.块状结构B.团粒结构C.松散结构D.片层结构常绿阔叶林的分布区域属于(B)。A.热带B.亚热带C.温带D.寒带当谈到某森林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时,这里指的是(A)。A.群落的垂直成层性B.群落的水平成层C.群落的垂直地带分布D.群落的镶嵌形成”赤潮”的种群动态是(C)。A.不规则波动B.周期性波动C.种群爆发D.生态入侵某种植物向环境中释放次生代谢物,排斥其它植物生长的现象称为(A)。A.他感作用B.抑制作用C.竞争D.领域性个体大,寿命长,存活率高的生物的生存对策是(B)。A.r-对策B.K-对策C.A-对策D.G-对策最早给出“生态学”定义的是(B)。A.奥德姆B.郝克尔C.达尔文D.高斯四、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本题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1、捕食作用具有哪些生态意义?捕食是指某种生物消耗另一种其他生物活体的全部或部分身体,直接获得营养以维持自己生命的现象。捕食者与猎物的关系,往往在调节猎物种群的数量和质量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捕食关系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因此捕食者可以作为自然选择的力量对被捕食者的质量起一定的调节作用,被捕食的往往是体弱患病的或遗传特性较差的个体,这样阻」上了不利的遗传因素的延续。在进化过程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两者之间形成二者长期的协同进化。捕食者能将被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压到较低水平,从而减轻了被捕食者的中间竞争。竞争的减弱能允许有更多的被捕食者共存,故捕食作用能维持群落的多样性。2、什么是叫生物多样性?哪些因素可以增加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性和变异性。生物多样性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描述,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与景观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又称为基因多样性,是指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物种内以及物种间的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指物种水平上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境的多样性、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景观多样性是指不同类型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性和变异性。生物多样性于进化时间有关,进化时间越长,且环境条件稳定的物种多样性高。物理环境越复杂,或叫空间异质性程度越高,群落的复杂性也高,生物多样性就越大。气候越稳定,变化越小生物多样性越高。物种之间的竞争是物种进化和分离的动力,所以竞争能增加物种的多样性。捕食将被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压到较低的水平,从而减轻了被捕食者的种间竞争。竞争的减弱允许有更多的被捕食者共存。捕食者维持群落的多样性。植物群落的多样性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地方政府与电力公司新能源充电桩共建合作框架协议
- Brand KPIs for sauces condiments in Brazil-外文版培训课件(2025.2)
- 路政联合执法协议书
- 黄石食堂承包协议书
- 仓库登高梯租用协议书
- 资产整体转让协议书
- 公司建合同框架协议书
- 餐饮法人变更协议书
- 解除劳务外包协议书
- 食堂污水清掏协议书
- 爆破安全安全规程
- 首末件检查记录表
- DB52∕T 046-2018 贵州省建筑岩土工程技术规范
- 20XX-烟草车辆运输方案计划
-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竞赛试卷
- 晶体几何基础
- 腹腔穿刺术考核评分表
- 楼面板静载试验检测报告
- 控制电缆敷设、接线施工方案
- 科目一考试成绩单
- Q∕CR 9604-2015 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