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林海教案模板集锦5篇
林海教案篇1
一、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
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
实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
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
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
美乐趣。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篇__都是作者“情动辞发”的结
果,蕴涵了作者浓浓的情感。语文教学过程既是学生与作者情感
的神交过程,也是其自我情感孕育和升华的过程,因此,在阅读
教学中,必须挖掘和体会课文的情感因素,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
为他们创设主动积极的情感空间,达到“情融融,意切切”的境
界,体现语文教育的特点。
二、教材分析:
《林海》是小学北京课改版语文课本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第
一篇课文,选自著名作家老舍访问内蒙时写下的游记《内蒙风
光》。本单元的主题是祖国的秀丽山河,《林海》作为第四单元
的开篇,通过优美的文字描写了大兴安岭如诗如画的景物特点和
作者的联想,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全文字里行间
无不洋溢着作者对大兴安岭深深的爱,无不充满着作者的真情实
感。这样的课文有景,有境,有情,因此,教学时应循着作者的
情感脉络,引领学生在体验作者情感的同时激发自己的情感。本
课的教学力图体现以情感为主线,以实践为手段的教学思想。
三、学情分析:
1、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初步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
了解了课文的结构,理解了课文的第一段的内容,对“林海”有
了初步的理解。
2、六年级的学生已基本掌握找词找句、朗读,体会的方法
来理解课文。因而可以以课文为本,让学生在讨论、合作的过程
中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3、虽然学生具备基本的阅读能力,但为了激发学生对林海
以及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在教学中,还需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
方法,帮助同学真正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重点词句,理解__内容,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
文。
2、通过读中悟情、读中表情,体会“林海”的含义和特点。
3、比较《林海》与《美丽的小兴安岭》的相似点与不同点。
4、通过了解和比较大兴安岭与小兴安岭的景物特点,,感
受祖国自然风光的美,从而产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五、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重点词句,理解__内容,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
文。
2、通过读中悟情、读中表情,体会“林海”的含义和特点。
六、教学难点:
通过了解和比较大兴安岭与小兴安岭的景物特点,,感受祖
国自然风光的美,从而产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七、教学过程:
(一)、背景介绍导入:
《林海》这篇课文选自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内蒙风光》,当
时正是建国初期,全国人民都处在抗战胜利,当家做主的喜悦
之情中,而国家建设也向着积极的方面发展,一批作家四处走访,
用自己的文字来描绘祖国山河的美丽,老舍先生被亲切、舒服的
大兴安岭深深吸引了,写下了《林海》这篇散文。
(二)、通过分析重点词句,理解大兴安岭的特点:
1、老师有一个疑问,这篇课文既然是描写大兴安岭的,为
什么叫《林海》?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理解的?
它们和海有什么关系?
先来说说大海的特点。
我们来看看大兴安岭哪里像海?
2、岭像海
岭有什么特点?(多、温柔)
请同学默读课文,对能表现岭多、温柔的句子,进行画批。
(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
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
那种险句。)
请同学们读这个句子。说说从哪些词中可以看出这儿的“岭”
很多呢?
(多)
(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
儿的)说明样式多。
请你把这个句子读一读。
通过你的读,我确实感受到这儿的岭很多。从这个“点儿”
还说明了什么?说明了这些山的差距并不大。
如果删掉“点儿”,你再读一读,说一说,有什么不同?
从这我们能感受到这儿的岭非常温柔。请你把这个句子读一
读,把温柔读出来。
(在疾驶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
从这里我也看出了岭的多,因为在疾驶的火车上,他已经看
了几个钟头了。
“疾驶”的意思是什么?
(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
凌人)
孤峰突起、盛气凌人的意思是什么?
同学们,你们看,像这样的山峰高高地耸立,就是“孤峰突
起、盛气凌人”。(展示学生作品)
“孤峰突起”“盛气凌人”作者指的是什么岭?
你能从文中找出一个描写秦岭的词吗?
“云横秦岭”的意思是什么?
“孤峰突起”“盛气凌人、云横秦岭”这些都说明秦岭是
很险的。
兴安岭却和秦岭是相反的(展示学生作品),那里的岭山势
平缓,线条柔美,给人一种“温柔”的感觉。
请同学们再读这段话,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能把“岭”写得那
么生动、那么具体呢
我们学习“岭”这一部分,知道作者通过细致观察把多而温
柔的岭写得那么形象,那么生动,而且我们也能从文中感受到作
者对兴安岭的喜爱。
3、林像海
(“绿而像海”。)
作者是怎样描写绿颜色多的
“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
“目之所及”的意思是什么?
眼睛所能看到的地方全都是绿的,这就说明这儿的树非常
多。多得就像海洋。
作者是怎样描写“林”像大海的呢
“的确是林海,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多少种绿颜色呀:
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恐怕只有画家才能描
出这么多的绿颜色来呢!”
“是的,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
“在阳光下,大片古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
海边的浪花吗?”
这里不仅写出了林的静态像海,还写出了林的动态像海。
你能把它变成肯定句吗
“看,海边上还闪动着白色的浪花。大片古松的边沿,闪着
白排的银裙,像海边的浪花。”
比较它们的区别。
感情就变得平淡。
课文中的句子,那种喜爱的感情显得更加强烈。请你带着喜
爱的感情再读。
读得真好。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把“林”写成绿色的海洋。
下面,谁能展开想象,读一读。
4、花像海
“花”的特点是什么
“多”“美丽”。
“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
绣花鞋。”请你把这个句子读一读。
这个“绣花鞋”指的是什么?
这里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把兴安岭比作了亭亭玉立
的少女,写出了它的美丽。
5、
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加上丰富的联想,写出兴安岭温柔的
“岭”,如海的“林”,还有美丽的“花”,但这些都是它外表
的美。(板书:美)作者看到这么美丽的兴安岭,他又联想到了
什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6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有关的句子。
作者联想到了,有多少省市用过这里的木材,大至矿井、铁
路,小至椽柱、桌椅。这些都说明大兴安岭不仅风景美,而且物
产丰富,为祖国的建设服务。正是大兴安岭为祖国的建设作出了
巨大的贡献,才使我们的国家兴盛安定。
(三)、巩固练习:
正是看到了大兴安岭的美丽和富饶,作者心中再次感到亲
切、舒服,对兴安岭更是喜爱。同学们,今天,我们随着作者观
赏了大兴安岭美丽的景色,你们喜爱大兴安岭吗?
请你用一两句话来表达你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谁能用反问的语气来说说。
(四)、拓展延伸:
我们在四年级下半学期,学过一篇课文叫《美丽的小兴安
岭》,请同学默读课文,说一说它与《林海》的相似点和不同点。
相似点:都是在描写兴安岭
不同点:顺序
结构
(五)、激情升华: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大兴安岭是美丽的,也知道
了小兴安岭是美丽的,还有-------我们的祖国有着许许多多美
丽的山河,请回忆我们还学过哪些歌颂祖国河山的课文。
请你把下面这段话补充完整。
我们的祖国有()的大兴安岭,
有()的(),
有()的(),
还有——
祖国,()。
我们的祖国是这样的美丽和富饶,我们应该努力的保护和捍
卫它。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六)、作业
1、请你自选祖国的一处景观,进行描写。
2、推荐书目
草原
渔场
农产
风景区
工业基地
(放在群邮箱里,请你选择自己的喜欢的__,进行阅读,并
与同学交流读书感受)
林海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东北林区有哪些优良树木,理解
“一边伐木,一边栽上新苗”这种做法的好处。
2、了解东北林海主要的'野生动物和三种著名的特产。
3、懂得造林护林的重要性,提高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东北林区有哪些优良树木、野生动物和著名特产
教学难点:
使学生懂得造林护林的重要性,提高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电脑课件播放:东北的林海画面、野生动物等。
2、出示中国地形图,提问:我国最北的地区在哪里?
(东北地区,是我国离赤道最远,北寒带最近的地方,所以
冬季温度很低。)
3、出示东北地区图(电脑课件),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大
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
4、简介:这里就是我国著名的林区,有大片大片古老的森
林,如果坐在飞机上,向下看去,这里山峦起伏,到处是森林,
成了树林的海洋,到了冬天,会是什么景象呢?出示“林海雪原”
的教学课件,提问:谁能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图上的景物?
5、板书课题:东北的林海雪原
6、学生朗读1、2自然段
二、学习新课第三自然段:
1、让学生自学课文第3自然段,出示思考题(电脑课件)。
2、(1)提问:东北林海里出产的木材有哪些特点?
(数量多,质地特别坚固,这些木材不仅是优良的建筑材料,
而且是很好的造纸原料。)板书:优良树木
(2)提问:这些优良树木主要有哪几种?板书:红松、落
地松、白桦
3、(1)提问、讨论:“一边采伐森林、一边栽上新苗”的
好处在哪里?
(2)小结:按照我国《森林法》的规定,一边伐木,一边
栽上新苗,能使林木更新,青山常在,成为取之不尽的资源。(思
考:如果随意砍伐森林,会造成什么后果?)
三、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小结学习第3自然段的方法:
(1)、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2)、小组讨论
(3)、回答问题
(4)、朗读课文,加深理解。
2、用上面的方法学习第4、5自然段。带着问题阅读(电
脑课件出示思考题)。
3、提问:这两段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板书:野生动物、著
名特产。
4、(1)提问:东北林海里生活着哪几种主要的野生动物
呢?
板书:大黑熊、东北虎、梅花鹿、松鼠、紫貂
(2)让学生欣赏有关这些动物的图片(电脑课件)。
(3)提问:东北地区的松鼠和紫貂的毛长得特别浓密,为
什么?
为了适应这里异常寒冷的冬季(启发学生想象这里冬季人们
如何生活?)
5、(1)提问:东北三种著名的特产是什么?有谁听说过这
些特产有什么用途?
板书:貂皮、鹿茸、人参。
(2)向学生扼要介绍一下这三种特产的用途。
四、学习第六自然段:
1、让学生说说造林护林的好处,滥砍森林的危害。
2、自找伙伴讨论:如何为绿化祖国、保护环境资源献出自
己的力量。
五、巩固练习:
1、学生自我总结与质疑。
2、游戏:在挂图上找出对应的地方
3、分小组竞赛答题(电脑课件出示题目)
六、知识拓展:
回家利用络搜集东北三宝的价值,告诉家人。
七、全文小结(略)
板书设计:
15、东北的林海雪原
优良树木:红松、落叶松、白桦
野生动物:大黑熊、东北虎、梅花鹿、松鼠、紫貂
著名特产:貂皮、鹿茸、人参
林海教案篇3
一、教学目的
依据六年级儿童特点和教材特色。我把《林海》的第二课时
的教学内容确定为学习课文2—5自然段,指导学生深入学习课
文,讨论课后作业第3题。因此,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认知目标:学习课文2—5自然段。
2)、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大兴安岭的景物
特点,感悟课文语言生动细腻之美。
3)、技能目标:认识有关句子句式特点和表达作用,懂得根
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并讨论。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有关句子句式特点和表达作用,懂得根据课
文内容提出问题并讨论。
2)、难点:启发学生感悟课文语言生动细腻之美。
三
、教学过程
1、课件演示
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林海”画面,导入:请学生谈谈,第一课时初读
课文后,林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自由读,找出自己喜欢的片段
(1)请学生带着爱美的心,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寻找课
文写得最美的小片段。学生找,教师也找,要求师生之间比比谁
找的小片段最美。
(2)请几位学生互读自己以为最美的小片段。
(3)教师朗读自己认为最美的小片段,摆出与学生比试比
试的姿态。
3、自读自悟
(1)教师抓住学生不服气的心理提出要求:认真品读小片
段品读时要参考提示,展开创造性想象。
品读提示:自由选择一个小片段,参考以下提示品读欣赏:
A、你欣赏的小片段描写了大兴安岭的什么美?
B、这个小片段的关键词是什么?他们分别让你想像,品味
到了哪些美好的景象?
C、应该怎样创造性地朗读才能把自己品味到的美表达出
来?
(2)学生仔细品读
4、小组讨论
教师辅导学生根据课文描写岭、林、花的三个小片段进行小
组讨论发言,引导他们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想法,敢于表达自
己独特的感受。
每个小片段的引导程序如下:
(1)学生发言谈到哪个片段,就灵活地出示这个片段的内
容。
(2)引导学生回答:这个小片段写了大兴安岭的什么美?
你认为这段中哪个句子你最喜欢,可以换一种说法吗?或者你有
什么问题想问。
(3)激励品读相同片段的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
(4)指导学生个体和群体感情朗读各自品读的片段,深入
体会作者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全面欣赏大兴安岭和课文语言
文字与意境的美。
(5)进行激励性评价。
5、创造美
再次出示课件,激励学生在“诗”、“画”等形式中选用自
己最喜欢的一种来赞美大兴安岭。“诗”指创作,朗诵简短的诗
文;“画”指创作简笔画并当众展示解说。
(1)学生进行创作,教师指导。
(2)鼓励学生展示,并引导大家欣赏得意之作,培养学生
欣赏的眼光。
(3)进行激励评价,小结。
五、板书设计:(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加以概括归纳,
有利于概括能力和布局谋篇的能力)
林
海
岭——多
温柔
景物特点
林——像海
花——多
美
林海教案篇4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
2、初读课文,理清__脉络;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并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入新课
1、我们学习过《美丽的小兴安岭》,在我国的内蒙古高原
东部,还有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叫大兴安岭。那里群岭
起伏,森林茂盛,生长着大片的原始森林,是名副其实的林海。
板书:林海
2、释题:课题中的“林”指的是什么地方的“林”?“林
海”又是什么意思?
3、出示幻灯,简介大兴安岭。
大兴安岭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和黑龙江省的西北部,
呈东北──西南走向,海拔1100~1400米,它的森林以
落叶松、红松、白桦为主。
二、初读课文,学习课文的生字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及生词。
2、读准生字词,同桌互查。
厦:shà,不能读成chà,也不能读成xià。
酿:niàng,不能读成liàng。
3、再读课文,读准字音。
4、记忆字形,了解字义:
⑴分析字形结构。
⑵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孤峰突起:单独的一个山峰高高地耸立着。
盛气凌人:形容骄傲蛮横,气势逼人。
目之所及:眼睛能看到的地方。
千山一碧:许许多多山峰都是碧绿的颜色。
兴国安邦:国家兴盛安定。
悦耳:好听。
三、再读课文,理清__的结构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⑴初入大兴安岭觉得名字悦耳。
⑵岭的样子。
⑶岭的颜色绿得难以形容。
⑷林就像大海一样。
⑸花多而美。
⑹木材用途广泛。
⑺作者看到大兴安岭的林场后的感受。
3、默读课文,试着给课文分段:
⑴试着说出分段依据(按照不同的内容分段)
⑵分段并归纳段意: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作者刚进入原始森林时的感受。
第二段:(第二至第六自然段)从岭、林、花三个方面介绍
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
第三段:(第七自然段)参观林场时的见闻和感受。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
2、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并体会作者表达真情实感
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自由读课文。
2、思考: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说说你最喜欢__中哪一部分
内容?为什么?
二、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并回答:作者来到大兴安岭有什么
感觉?这个感受是怎样来的?(感到大兴安岭的名字是那样的亲
切与舒服,这一感受是眼见脚踩手摸等深入林中观察的结果)
2、指导感情朗读,要读出亲切舒服之感。
3、这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总述)
三、重点讲读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思考这段主要写了什么?(岭的特点)
2、自读后小组讨论,大兴安岭的“岭”、“林”、“花”
各有什么特点。
3、讨论、交流:
“岭”的主要特点是“温柔”。“温柔”原指性情柔和,平
顺。本课指山势平缓,轮廓柔和,这个特点是通过与秦岭比较得
出的。“云横秦岭”意思是云在秦岭的半山腰,写出了秦岭的突
兀险峻。而大兴安岭“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谁也不孤峰突
起,盛气凌人”。大兴安岭的“岭”还有一个特点是多。“在疾
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看不厌”
一是因为“岭”各具形态,二是因为“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
的树木”,看着这样的“岭”,心里一定感到亲切、舒服。
“林”的主要特点是树多成海。“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
“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落叶松”,“白桦”。但从“深
的、浅的、明的、暗的”可以知道树的种类多。看到这么多树,
心中一定感到亲切与舒服。
4、学习本段中的修辞方法,先由学生总结,教师可作适当
点拨。思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不用这些修辞方法可不可以?
5、老师范读,指导朗读。
(大兴安岭真是太美了,谁能带着感情读一读这段?)
6、自由读课文,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展开想象。试着用自
己的话说一说。
(如:作者这样描写,在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位美丽的姑
娘,她们上穿翠绿的衣衫,下穿白色裙子,脚穿多彩的绣花鞋。
颜色搭配多么协调,多么漂亮,多么有生气。)
7、小结:大兴安岭的岭温柔,林美丽,花鲜艳,给作者留
下了深刻的印象,字里行间洋溢着喜爱与赞美之情,让我们怀着
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与赞美,再读这段课文。
四、讲读第三段
1、自读第三段,思考:
⑴为什么到了林场,“我”这种亲切之感更加深厚了?
⑵如何理解兴安岭“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2、讨论、交流:
⑴因为在林场看到“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表现在山
林中已经有了不少市镇,人们在愉快地劳动,一是伐木、栽树,
一是进行科学研究,使林海得到了综合利用。人们的生产、生活
同兴安岭息息相关,所以亲切之感更加深厚。
⑵兴安岭的“兴”有“兴盛”、“兴旺”之意,“安”有
“安定”的意思。这是从字面上说,更重要的是,国家的兴盛安
定兴安岭也有一份贡献,所以说兴安岭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
义。
3、为什么说它的美与建设结为一体?
因为大兴安岭不仅有美丽的风光,而更主要的是为祖国的建
设提供了大量的木材和其它资源,与国家的建设结为一体,与人
民的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所以美得并不空洞。
4、指名感情朗读。
5、作者是怎样表达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的?个人思考后
讨论交流。
作者结合对大兴安岭“岭”、“林”、“花”的描写,边写
景边抒情;借看“岭”“林”“花”产生的联想,抒发感情;参
观林场,看到林区的发展,看到人们愉快的劳动,幸福的生活,
对兴安岭爱之更深,在叙述中抒发喜爱之情。
五、总结、扩展
1、根据板书,要求学生简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怎样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
处?
这篇课文是抒情散文,是作家老舍游历大兴安岭后写的,__
围绕大兴安岭这个悦耳的名字,叙述了这个原始森林的景色,并
展开联想,抒发作者喜悦、歌颂之情。课文中的三个“亲切与舒
服”贯穿全篇,构成整体,中心突出、前后呼应,__不仅记叙了
作者所观察到的景物,而且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丰富联想,抒发
了感情。
3、综合训练,发展技能。
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运用“中心突破法”抓住“亲切舒服”重点理解作者第
一次感到“亲切舒服”时主要写些什么?文中是怎样体现出作者
这感情的?
⑶采用“举一反三法”让学生用学习作者第一次感受的段
落的方法学习第二、三次的段落。
六、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仿照__写法,写一处景物。
林海教案篇5
一、谈教材
《林海》是第十一册最后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老用
准确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大绍安岭的原始森林,表达了对
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__文笔流畅,层次清楚,具体描写与抒发
感情相结合,展开联想与抒发感情相结合,把大兴安岭原始森林
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以“亲切、舒服”感情为线,贯穿全文,
一次比一次感情深入,把对大兴安岭的感情在字里行间表现得真
实感人。让读者充分领略到了大安岭的外在美与内在美。
本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针对__特点、单元训练重点
和课文在单元中的安排,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大兴安岭的景
物特点,受到美的教育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学习作者细致观
察和在描写景物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
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至六自然段。而让学生了解大兴安岭,
岭、林、花的特点以及体会作者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是本课教学
难点。
二、谈教法
为完成本课时教学目标,突破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采
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帮助同学真正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
想感情。由于__表达了作者水深厚的思想感想,所以应让学生反
复诵读,读中悟情,读中表情。同时抓住重点词语的理解,图文
结合创设情境等方法完成本课教学。
三、谈学法
通过上一组和本组第一篇的学习,学生已经对体会课文思想
感情的方法有所了解,已具备了一定的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所
以本课可以引导学生应用“读→思→议→读”的学习方法,即“初
步了解→深入思考→评议提高→诵读升华”。
四、谈程序
本课可采用“五步自主教学模式”,即“导入揭题→自学探
索→交流点拨→检测巩固→深化训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