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课件完整版_第1页
望岳课件完整版_第2页
望岳课件完整版_第3页
望岳课件完整版_第4页
望岳课件完整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望岳杜甫走进唐诗,就是走进一个神奇迷人的王国。那是一个人类精神之花全面盛开的季节。我们的大师从一张薄薄的书页上站起来,沿着字里行间向我们走来,一袭古装,长发飘飘,风姿万千……

用眼睛去读,用心灵去读,用人生去读。永远的唐诗永远也读不尽….

他是谁?他是唐代最伟大现实主义的诗人。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年代。他的诗多沉郁顿挫。后人尊称他为“诗圣”。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的现实,故被誉为“诗史”。杜甫杜甫经历杜甫(712-770)字子美。杜甫生于河南巩县。他出身于一个世代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立功立言是这个家族的传统。他7岁学诗,15岁扬名。20岁以后可分4个时期。祖父杜审言是初唐著名诗人,官修文馆学士。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深刻的反映了唐朝由兴盛走向衰亡时期的社会面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他的诗激荡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炽热情感和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因此被后人公认为“诗史”,诗人被尊称为“诗圣”.读书、壮游(35岁以前);长安求职(35-44岁):天宝十四载(755)十月,44岁的杜甫才被任命为河西尉,后改右卫率府曹参军;陷贼与为官(44-48岁):公元755年11月发生安史之乱,次年六月长安陷落,杜甫流亡,被判军俘获,次年四月,逃归凤翔肃宗行在,被任命为左拾遗,不久就因上疏营救房琯而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次年(759)七月,杜甫弃官,先往秦州(甘肃天水),十二月又往成都。漂泊西南(48-59岁逝世):48岁-50岁在成都草堂,后又漂泊,53岁又回草堂,友人严武保举他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人因称杜工部),次年严武突然去世,他到夔州住了近两年,写了很多诗。57岁乘船出峡,想回家乡。59岁冬天,死在由潭州到岳阳的一条船上。

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期漫游齐赵时所作。

诗写泰山景色的雄奇秀丽以及登上日观峰的新奇感受。

岳、岱宗在这里指的都是泰山。

泰山

泰山,又称岱山,岱宗,是我国五岳中的东岳,位居五岳之首,在山东省泰安市以北。“旭日东升”、“晚霞西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为泰山四大奇观。而登泰山观日出,是古今游人最感兴趣的事。

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名人宗师,都对泰山仰慕备至。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传为佳话,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成千古绝唱。历代赞颂泰山的诗词、歌赋多达一千余首。

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并熟练地背诵这首诗,了解诗歌特点。2.反复诵读,分析景物意象。3.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学习他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感知探究小结朗读导入1.把握节奏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翻译

五岳之首的泰山啊,到底怎么样?苍翠的山峦在齐鲁大地上,连绵不断望不到尽头。天地间的神奇俊秀啊,都在这一闪凝结聚绕。那山北山南一边明一边暗,判若黄昏和晨晓。

看峰峦层云迭起,胸中一阵阵荡涤波涛,薄暮时分,归巢的山鸟正远远地从高空掠过,只有睁大眼睛才能看得清楚。啊,将来我一定要登上峰颠站得高高,俯首一览,众山匍匐在山脚下是那么渺小。文章结构

《望岳》第一层(首联、颔联):着力写泰山的整体形象。第二层(颈联、尾联):也写了泰山景物,但着力表现的是诗人的感受。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五岳之首的泰山啊,到底怎么样?苍翠的山峦在齐鲁大地上,连绵不断望不到尽头。(首联:着力写泰山的整体形象。这是远望所见。以烘托笔法突出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夫:(fú

)舒缓语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颔联:写近望泰山的整体形象。一虚一实,突出泰山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割:分(泰山遮天蔽日即为刀)。天地间的神奇俊秀啊,都在这一闪凝结聚绕。那山北山南一边明一边暗,判若黄昏和晨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zì决:裂开。

颈联:写细望所见所感。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看峰峦层云迭起,胸中一阵阵荡涤波涛,薄暮时分,归巢的山鸟正远远地从高空掠过,只有睁大眼睛才能看得清楚。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尾联:化用孔子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愿望(极望):它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从中可以看到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啊,将来我一定要登上峰颠站得高高,俯首一览,众山匍匐在山脚下是那么渺小。凌:登上、跃上。绝顶:顶峰。小:渺小。1、这首诗以哪个字为线索?2、本诗写出了泰山的哪些特征?3、从哪些角度写山的?4、从泰山的形象中你体会到诗人的什么形象?5、找出名句并赏析。“望”为线索远望、近望、细望、极望朝气蓬勃,抱负远大高大秀丽尾联写作者由仰望泰山而产生登临绝顶的愿望。蕴含哲理,洋溢着诗人蓬勃的朝气,可以看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万物的雄心壮志和远大抱负。课堂小结:《望岳》热情的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的秀丽的景色,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及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作业:

背诵,默写全诗.

1.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是()A、“岱宗夫如何”句,作者用拟人手法把泰山比拟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岱宗夫”。B、“造化钟神秀”句,意思是说泰山是天地间一切神奇、秀丽的结晶。“钟”是“聚集”的意思,一个“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时分有情。C、“齐鲁青未了”句,是说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泰山的青色,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别出心裁地写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D、“阴阳割昏晓”中“割”字写出了泰山的高大,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A对《望岳》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画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广远衬托山势高俊,用笔不凡。C.第三句话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D.全是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C

1.望岳中写泰山之大,连绵不断的诗句是: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2.表现泰山神奇秀丽,极言泰山之高峻的诗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讨论.探究1.首联是怎样突出泰山的雄伟高峻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