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第12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创新与调整课时提升训练_第1页
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第12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创新与调整课时提升训练_第2页
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第12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创新与调整课时提升训练_第3页
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第12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创新与调整课时提升训练_第4页
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第12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创新与调整课时提升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6第12讲20世纪世界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创新与调整课时提升训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5·山东潍坊高三模拟)1912年,高尔基在致孙中山的信中写道:“我们,俄国人,希望争取到你们已经取得的成就;我们,在精神上是弟兄,在志向上是同志……”高尔基的“希望”实现于()A.二月革命 B.十月革命C.卫国战争 D.反法西斯战争解析:选A。本题考查俄国二月革命。依据材料中的时间1912年以及“俄国人,希望争取到你们已经取得的成就”可知希望推翻专制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权,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政府,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故A项正确;十月革命推翻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而不是君主专制政府,故B项错误;卫国战争是二战中反抗德国法西斯的战争,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要求是推翻君主专制,而不是反法西斯,故D项错误。2.(2015·华中师大附中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有评论者说:“俄国的革命来的太迅速了。3月份刚刚取沙皇政府而代之的临时政府,还没有来得及品尝胜利果实就步了沙皇政府的后尘,依然没有战斗,没有遇到抵抗。”这说明被推翻的临时政府()A.与沙皇政府性质一样B.已经失去人民的支持C.违背历史发展的潮流D.已转成帝国主义代表解析:选C。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临时政府是资本主义性质,与沙皇政府的封建性质不一样,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不能说明已经失去人民的支持,故B项错误;临时政府拒绝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俄国社会发展,继续进行战争,从“步了沙皇政府的后尘……没有遇到抵抗”可知其违背历史发展的潮流,故C项正确;材料信息不能说明临时政府已转成帝国主义代表,故D项错误。3.某同学在关于苏联(俄)的历史研究性学习中收集了以下两段材料,其最合适的主题是()A.由余粮收集制到粮食税B.由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C.由余粮收集制到农业集体化D.由市场经济到计划经济解析:选A。据“需要先进工人进行大规模的‘十字军讨伐’……的地点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段材料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余粮收集制,将农民除了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根据第二段材料“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因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后期使得农民生活困难,引起了农民的不满,农民急需要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故选A项。B、C、D三项与题干材料不符。4.(2015·浙江湖州高三质检)关于实行新经济政策,列宁曾说,“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对列宁这句话的解读,不确切的是()A.“退一步”指允许资本主义现象的存在B.“前进两步”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C.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只是一种权宜之计D.新经济政策并不适合苏俄当时的国情解析:选D。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允许资本主义现象的存在,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新经济政策主要目的是过渡到社会主义,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由“是为了前进两步”可知列宁认为发展资本主义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式,是权宜之计,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符合当时苏俄国情,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5.(2015·山东济宁高三模拟)苏(俄)联某领导人指出:“一条是资本主义道路,就是用在农业中培植资本主义的方法使农业成为大农业……另一条是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农业中培植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任何第三条道路都是没有而且不可能有的。”这一论断()A.是对苏联国情的准确概括B.符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要求C.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D.不利于苏联农业经济长期发展解析:选D。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题干中苏联领导人认为苏联只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可走,但实际上苏联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曾采用过利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来发展社会主义的先例,因此其不能算是对苏联国情的准确概括,故A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并未涉及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建立,故B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是利用资本主义模式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与题干中的观点不符,故C项错误;结合史实可知苏联选择了社会主义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其不符合苏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因而不利于农业经济的长期发展,故D项正确。6.(2015·天津河北区高三质检)据统计,美国建筑工业的产值从1919年的120多亿美元增长到1928年的近175亿美元。同时,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发展也很显著,其产量从1919年到1929年增加了64%。下列现象与这一时期美国经济发展无关的是()A.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B.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广泛应用C.罗斯福坚持自由放任政策D.1929年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解析:选C。本题考查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推动了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发展,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广泛应用,刺激生产的发展,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罗斯福实行的是国家干预,不是自由放任政策,并且罗斯福新政是在1933年开始,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迅速发展,导致生产产品过剩,爆发了经济危机,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7.(2015·长春高三质量监测)当代美国一个经济学派认为,胡佛政府对于经济危机的政策并非“自由放任”,而是强制干涉,给私营经济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胡佛对经济的干预11.(2016·湖北黄冈高三联考)动力理论肯定了热和光是运动的两种形式,现在,它的美丽晴朗的天空却被两朵乌云笼罩了……第一朵乌云出现在光的波动理论上,……第二朵乌云出现在关于能量均分的麦克斯韦—玻尔兹曼理论上。第二朵乌云导致了()A.相对论的出现B.生物进化论的出现C.量子论的出现D.电磁感应现象的提出解析:选C。本题考查量子论。依据材料光的波动理论,联系相对论的光速不变原理,可知第一朵乌云导致相对论的提出,故A项错误;生物进化论主张“适者生存”,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所说能量均分的麦克斯韦—玻尔兹曼理论是黑体辐射与“紫外灾难”,说明第二朵乌云促进了量子论的诞生,故C项正确;材料与电磁感应现象无关,故D项错误。12.(2015·湖北襄阳高三调研)如图为马克·格特勒创作的《旋转木马》,“旋转木马场中,姿势僵硬、因受到惊吓而目光呆滞的人们骑着苍白如幽灵般的马儿,一圈圈地不停旋转,永不静止……”该画创作的历史背景是()A.世界大战给人们造成了心灵的巨大创伤B.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尤其是光学技术的发展C.人们对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失望D.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凸显解析:选A。本题考查19世纪以来世界有代表性的美术流派——现代主义美术。《旋转木马》创作于一战时期,反映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创伤,故A项正确;《旋转木马》是一部反对战争的绘画作品,与科技发展无关,故B项错误;《旋转木马》是一部反对战争的绘画作品,与对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失望无关,故C项错误;《旋转木马》创作于一战时期,时间与工业革命不符,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2015·济南高三模拟)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世界经济跌宕起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华商、日商纱厂资本分配及变化表(单位:国币万元)年份华商日商实数比重实数比重19219482.275.91967.115.2193115251.856.710851.140.3193617294.644.219615.150.1——丁昶贤《中国近代机器棉纺织工业设备、资本、产值的统计和估量》(1)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华商、日商发展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0分)材料二1919—1933年美国农业经济各项指数表——福克纳《美国经济史》(下册)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农业经济发展变化的趋势及其成因。(10分)材料三所谓国家干预经济,一般说来,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利用国家权力,对一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趋向,施以直接或间接的控制及影响。其表现方式可有多种类型,可以采取经济的手段,也可以采取行政的手段,甚至外交、军事等政治方面的措施以达到事先预定的目的。——朱荫贵《国家干预经济与中日近代化》(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三国在20世纪30年代“干预经济”的结局。(6分)解析:(1)第一小问趋势,根据材料一中华商和日商资本实数逐年增加,华商资本增加数量有限,日商资本增长数量较大,可知华商资本缓慢发展,日商资本迅速发展;根据华商和日商资本所占比重变化,可知华商比重下降,日商比重上升。第二小问原因,结合1921—1936年期间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相关时代背景分析即可。(2)第一小问趋势,观察材料二图表,根据1921—1929年期间美国农业工人工资与农产品价格呈平稳状态分析其20年代发展趋势,根据1929—1932年期间农业工人工资和农产品价格急剧下降分析其20世纪30年代发展趋势。第二小问成因,结合材料中农业财产税日益增高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以及20年代、30年代美国的时代背景分析即可。(3)中国方面,结合国民政府时期的民族工业状况作答即可;日本方面,结合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对日本的影响作答即可;美国方面,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历史意义作答即可。答案:(1)趋势:华商资本发展缓慢,比重下降;日商资本迅速增长,比重提高。(答“中日都发展,但日本的增长速度比中国快”也可)原因:华商:一战结束后,外国资本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受到挤压;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一系列发展经济措施。日商:日本加紧对华侵略(答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等亦可),在华势力不断扩张。(2)趋势:由20年代的平稳发展到30年代的发展出现下滑。(如果答“20年代发展比较平稳,30年代发展出现下滑”也可)成因:20年代,美国经济极度繁荣;但由于农业财产税不断增高,农产品价格相对较低,农业工人收入不高,消费不足,最终导致30年代农业经济危机爆发。(3)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官僚资本产生、形成。(答出一个方面即可)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成为亚洲战争策源地。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开创了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亦可,但如果答“罗斯福新政”不得分)14.(2015·广州高考测试)对于罗斯福新政,中国政论界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对美国资本主义的展望是:如果它不能在最近恢复昔日繁荣,它不是受一番巨大的修改(如计划经济等),就是要根本坍台,把地盘让位给一个新兴社会!”——《东方杂志》(1933年)“不首先改革现存的经济制度,不消去这一些的冲突与矛盾的根源……而要期待健全的复兴,那只能是痴人说梦。”——《东方杂志》(1934年)材料二1945年4月,罗斯福总统逝世,重庆各界举行各种悼念活动。中国共产党机关报《新华日报》也发表了题为《民主巨星的陨落——悼罗斯福总统之丧》的社论,指出“他(罗斯福)用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渡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生活”。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罗斯福新政从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消失……1982年,罗斯福新政首次作为一个约定俗成的历史概念被写入高中历史教科书。此后,罗斯福新政成为中学历史教科书重要的学习主题之一。——杨梅《“时空”坐标中的罗斯福新政》(1)20世纪30年代,中国政论界对罗斯福新政多持怀疑或否定的态度。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简述其产生的社会背景。(8分)(2)有学者认为,20世纪40年代中国政论界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更为客观、全面。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3)阅读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罗斯福新政从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消失,为什么?1982年以后罗斯福新政成为中学历史教科书重要学习主题的原因有哪些?(10分)解析:(1)据材料一第一段信息可以看出作者是以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作参照。根据材料一第二段信息可以知道作者发现罗斯福初期的措施没什么显著效果,进而对新政不抱希望。结合所学知识,国际背景可以从经济危机的影响(生产力、社会关系、国际局势)、新政初期的效果、苏联建设的成就等角度归纳;国内背景可以从民族危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等角度归纳。(2)根据材料二信息可以看出社会各界对罗斯福的重视,可以看出中共认可罗斯福新政对解决危机和安定人民的作用,结合所学,可以从缓解危机、缓和社会矛盾、遏制法西斯、国共二次合作、美苏盟友、中美同盟等角度进行归纳。(3)第一小问消失的原因,结合教材,从美国的全球战略、冷战政策、美国对中国的敌视、中苏关系、中国的外交原则等角度概括;第二小问成为重要学习主题的原因,结合所学,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转折、学术研究方面的“双百”方针、对外开放拓宽视野、中美建交等角度归纳。答案:(1)国际:1929—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陷入严重经济危机;法西斯势力抬头,世界处于动荡不安中;20世纪30年代前期罗斯福新政效果不明显;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取得巨大成就。(答出两点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