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种树郭橐驼传》《石钟山记》综合训练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种树郭橐驼传郭橐驼①,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②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③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选自《柳宗元集》注释:①橐(tuó)驼:骆驼。这里指驼背。郭橐驼因驼背而得名。②拳:拳曲,伸展不开。③飧(sūn)饔(yōng):飧,晚饭。饔,早饭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B.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C.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D.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2.下列相关内容的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长安是西安的古称,是中国历史上仅次于北京的建都最多的古城。B.文中“故病且怠”中“病”是生病的意思。C.本文作者柳宗元是唐代的著名文学家,字子厚,河东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D.柳宗元曾任监察御史里行,监察御史主要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物。资历浅的官员任御史,加“里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题为“传”,却兼有寓言性质,反映出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和改革弊政的愿望。B.本文通过郭橐驼的事例,指摘中唐吏治对农民的残酷无情的剝削。C.本文语言生动形象,犀利而多讽,铺陈叙事,深入浅出,说服力强。D.郭橐驼认为自己有本领让果树早结果,并且果实丰硕的秘诀是他没有伤害果树,没有仇视果树。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种树郭橐驼传》)(2)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柳州城①西北隅种柑树柳宗元(唐)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追城隅。方同楚客怜皇树②,不学荆州利木奴③。凡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注释:①柳州:柳宗元当时被贬柳州。②楚客:指楚国诗人屈原;皇树:即橘树,屈原爱橘,曾作《橘颂》,赞美桔树③木奴:指柑橘的果实;荆州:据《水经注·流水》载,三国时荆州入李衡临死时对儿子说他把柑树当作奴仆,可以谋利。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期间,诗人在无奈之下种下很多柑树,“新”字写出柑叶的嫩绿,“遍”字写出了柑叶的繁盛,用词精准。B.颔联提及两个典故,一是以屈原作《橘颂》自勉来自比作者的高洁品行,二是以李衡的典故表明自己不以柑树谋取私利的决心。C.颈联想象奇特,以“喷雪”形容柑树开花,以“闻”字把柑橘花开的形态和香味一笔写出,渲染出热闹的气氛,显得形象生动。D.在尾联中,诗人说如果让他等到柑树成为柑林的时候,果实的滋味还能够供养他这个老人,暗藏担忧之情,唯恐贬谪的时间太长。6.苏轼评价此诗“外枯中膏,似淡而实美”,平缓中隐藏着丰富情感。这首诗抒发了什么丰富的情感?请作分析。三、情景默写7.种树郭橐驼传(1)《种树郭橐驼传》中写人们之所以称呼传主为“郭橐驼”,是因为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总结他种树成功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3)《种树郭橐驼传》中写郭橐驼种树时的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写他种完树后的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4)《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说其他种树人“爱之太恩,忧之太勤”的表现除了“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之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5)《种树郭橐驼传》中,描写俗吏烦令扰民的神情动作是“________,________”,将纷纷扰扰,鸡犬不宁,百姓疲于奔命的情景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6)《种树郭橐驼传》中直接点明作者写作意图的句子是:“________。”四、选择题8.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氏春秋》又名《左传》《春秋左氏传》,是对《春秋》进行阐释的一部经典作品,在古代典籍中,隶属于四大部类中的经部。这里的“传”指解释经义的文字。B.独夫,指残暴无道、众叛亲离的统治者,如《阿房宫赋》“独夫之心,日益骄固”;亦指单身的老年男子。C.疏、章、策都是臣下给帝王上的奏章,策更侧重于为帝王谋划的大政方针或处理问题的方法。D.薨是古人对身故的一种说法,本称诸侯之死,后世也称皇帝的高等级妃嫔、皇子、公主、贵族或官员之死。9.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星期天,妈妈为了让小徐熟悉社会,特地叫他到市场买菜。小徐到市场后问摊主:“大叔,买1千克土豆要多少人民币?”B.阿明乘公交车去医院看病,他对车上的人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身体不舒服,大家给我让个座吧!”C.好友将自己的字画赠送给马医生,马医生说:“恭敬不如从命,你的墨宝我就全都收下了。”D.老师放在讲台上的书不见了,问阿勇看到没有,阿勇回答说:“你的书在哪儿我怎么知道?你问别人吧。”10.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五百家为党,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合而称乡党,指乡里、家乡、乡族朋友。B.“翰林学士”是翰林院官员,掌管四方表疏批答、应和文章等,唐朝时一般是皇帝亲信顾问之官。C.“童子郎”是汉魏时授予通晓儒经的年幼者的称号。如李贤对《后汉书·臧洪传》加注:“汉法,孝廉试经者拜为郎,洪以年幼才俊,故拜童子郎也。”D.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仪制祠祭的机关,其长官为户部尚书,曾称地官、大司徒、计相、大司农等。11.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奥援”为“暗中支持、帮助的力量,有力的靠山”之意,其中“奥”释为“深”。B.“众请戮偏裨以塞责”中的“偏裨”指偏将与裨将,是古代将佐的通称。古代佐助大将的将领称偏裨,亦称副将。C.五行,即儒家所说的“五常”:仁、义、礼、智、信。又可指孝的五行,即庄、忠、敬、笃、勇。D.“廪”可解为“储存粮食的仓库”“储藏的粮食”“公家发放的粮食”等意,后来泛指俸禄。1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敦颐曾论证过,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唐朝时湖南有25人考取了进士,永州就有9人,柳宗元功莫大焉。①一个历史上著名的奸臣竟对柳宗元有这样的礼赞②震惊之余,也颇释然③在永州潇水之西的柳子庙内的一块古碑上有一首诗,名为“寻愚溪谒柳子庙”④柳宗元理应得到所有人的敬仰⑤诗的落款刻的是“严嵩”二字⑥以谪守永州而坚贞如玉的品格操守、才冠古今的文章学识A.③④⑥⑤①② B.③⑤①②⑥④ C.③⑤①⑥④② D.③②④⑤①⑥五、语言表达1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继欧阳修之后领导宋代古文运动取得完全胜利的是苏轼,他的创作代表了宋代散文的最高成就。苏轼的散文豪放自然,多姿多彩。他的议论文吸收《战国策》《孟子》《庄子》以及贾谊等人的长处。但他更为精美的是游记、杂记、随笔、文赋等类文章,做到了涉笔成趣,姿态横生。①_________,把抒情、状物、写景、说理、叙事等多种写作手法糅合起来,随着自己的情感思绪信笔写去。②_________,却于漫不经心中贯穿了意脉。如《文与可画筼筜谷偃记》似乎全无结构,实际上每一层都围绕对文与可的追怀展开,有其内在的联系。《石钟山记》先是就命名缘由提出怀疑,而后自然转入游览探察过程,最后引发出“事不目见耳闻”则不可“臆断其有无”的言论,文章的气势、结构、脉络在叙事、写景、言论之间,③_____________,不见人工安排的痕迹。六、小阅读-课内14.苏轼为什么说“古之人不余欺也”?15.本文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谈谈你的理解。16.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分析世人不能准确知道石钟山得名由来的原因的?17.从文中的描写来看,苏轼这次考察应该说是冒着极大风险的,因为所到之地阴森恐怖。那么,这段景物描写的作用又是什么呢?18.“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这几句写了哪些内容?19.苏轼写《石钟山记》的意图是“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这说明“事不目见耳闻”,不能“臆断其有无”。但后人考证认为,苏轼的说法也不正确。那么,学习这篇文章的意义是什么呢?20.“舟回至两山间”中的“回”字该如何理解?七、选择类2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病偻(脊背弯曲)
名我固当(本来)B.遂而鸡豚(成)
故病且怠(困苦)C.根拳而土易(拳曲,伸展不开)
有类橐驼者(同类)D.勖尔植(勉励)
字而幼孩(养育)22.下列句子中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之铿然有声者B.得双石于潭上
而大声发于水上C.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有大石当中流D.此世所以不传也
余是以记之2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病偻
偻:脊背弯曲 B.遂而鸡豚
遂:成、养好C.早实以蕃
实:果实 D.勖尔植
勖:勉励24.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苏轼堪称全才,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与黄山谷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并称“苏辛”。B.本文是元丰七年六月,苏轼由黄州团练副使调任汝州团练副使时写的。“元丰七年六月”是皇帝年号纪年法,“元丰”即宋神宗赵顼的一个年号,共计8年。C.十二律,又简称“律吕”。“无射”为十二律中的第十一律。因钟声合乎无射的意律,故用无射作为钟名。周景王造无射钟,耗费大量民力物力,因而失败。D.郦道元,北魏时期官员、地理学家,青州刺史郦范之子。他以毕生心血撰写地理著作《水经注》,成为中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25.对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早实以蕃实:结果实B.致其性
致:尽C.其培欲平
培:培土D.有类橐驼者
类:这一帮人26.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下临深潭,微风鼓浪(鼓:振动)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虽:即使)B.扣而聆之,南声函胡(扣:敲击)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适:恰好)C.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向:刚才的)汝识之乎(识:知道)D.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无射:无射钟)郦元以为下临深潭(临:对着)2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用法最接近的一项是(
)A.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B.既然已,勿动勿虑C.不抑耗其实而已 D.若不过焉则不及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参考答案:1.C
2.D
3.A
4.(1)移植时像对待孩子那样(精心),移完后放在一边像扔掉的一样不去管它,那么它的天性就能保全,从而它就能顺性生长了。(2)蔺相如说:“凭秦王那样的威风,我蔺相如敢在朝廷上呵斥他,侮辱他的臣子们。相如虽然无能,难道偏偏害怕廉将军吗?”【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长官命令:催促你们耕地,勉励你们种植,督促你们收获,早些煮茧抽丝,早些织好你们的布,养育好你们的孩子,喂养好你们的家禽牲畜!’一会儿打鼓招聚大家,一会儿鼓梆召唤大家。”“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三句结构对称,意思是“催促你们耕地,勉励你们种植,督促你们收获”,所以应在“勖”“督”前断开;“早缫而绪”“早织而缕”结构对称,意思是“早些煮茧抽丝,早些织好你们的布”,所以应在两个“早”前断开,“缕”后断开。由此可排除ABD三项。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是中国历史上仅次于北京的建都最多的古城”错,西安比北京建都多。B.“病”是穷苦,困苦的意思。C.“又称柳七”错,柳七是指柳永。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B.“指摘中唐吏治对农民的残酷无情的剝削”错,应是“指责中唐吏治扰民伤民”。C.“犀利而多讽”错,应是婉约而多讽。D.“他没有伤害果树,没有仇视果树”错,从文中来看,应该是“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即顺着树木的自然性格栽种,从而保护了它的生机,因而收到“天者全而其性得”的理想效果。故选A。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赋分点:(1)“莳”,栽种、移植;“若子”,像对待子女一样;“置”,放在一边。(2)“以”,凭;“廷”,名词作状语,在朝廷;“驽”,愚劣,无能。【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参考译文:郭橐驼,不知道他最初叫什么名字。他患了脊背弯曲的病,脊背高高突起,弯着腰走路,就像骆驼一样,所以乡里人称呼他叫“驼”。橐驼听说后,说:“这个名字很好啊,这样称呼我确实恰当。”于是他舍弃了他原来的名字,也自称起“橐驼”来。他的家乡叫丰乐乡,在长安城西边。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凡是长安城里经营园林游览和做水果买卖的豪富人,都争着迎接雇佣他。人们观察橐驼种的树,或者移植的树,没有不成活的;而且长得高大茂盛,果实结得早而且多。其他种植的人即使暗中观察效仿,也没有谁能比得上他的。有人问他种树种得好的原因,他回答说:“我并不能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长得很快,不过是能够顺应树木的自然生长规律,使它的本性充分发展而已。凡是种植的树木,它的本性是:树木的树根要舒展,它的培土要平均,它根下的土要用原来培育树苗的土,根周围的捣土要紧实。这样做了之后,就不要再动,不要再忧虑它,离开后就不再管它。栽种时要像对待子女一样细心,栽好后要像丢弃它一样放在一边,那么树木的天性就得以保全,它的本性也就能够得到充分发展。所以我只不过不妨碍它的生长罢了,并不是有能使它长得高大茂盛的办法;只不过不抑制、减少它的结果罢了,也并不是有能力使它果实结得早又多。别的种树人却不是这样。种树时,树根拳曲着,又换了生土;给树培土的时候,不是过紧就是太松。如果有能够和这种做法相反的人,就又太过于吝惜它们了,担心它太过分了;早晨去看了,晚上又去摸摸,已经离开了,又回来望望。更严重的,甚至掐破树皮来观察它是死是活着,摇动树的根部来看培土是松还是紧,这样树木的天性就一天天远去了。虽然说是喜爱它,这实际上是害它;虽说是担心它,这实际上是仇视它。所以他们种植的树都不如我。我又哪里有什么特殊本领呢?”问的人说:“把你种树的方法,转用到做官治民上,可行吗?”橐驼说:“我只知道种树罢了,做官治民,不是我的职业。但是我住在乡里,看见那些官吏喜欢不断地发号施令,好像是很怜爱(百姓)啊,但百姓最终反因此受到祸害。从早到晚那些小吏跑来大喊:‘长官命令:催促你们耕地,勉励你们种植,督促你们收获,早些煮茧抽丝,早些织好你们的布,养育好你们的孩子,喂养好你们的家禽牲畜!’一会儿打鼓招聚大家,一会儿鼓梆召唤大家。我们这些小百姓停止吃早、晚饭去慰劳那些小吏尚且不得空暇,又怎能增加我们的生产,使我们生活安定呢?所以我们既困苦又疲乏,像这样(治民反而扰民),它与我种树的行当大概也有相似的地方吧?”问的人说:“不也是很好吗!我问种树的方法,得到了治民的方法。”我为这件事作传把它作为官吏们的鉴戒。5.A
6.①诗人抒发了对黄柑树的喜爱之情。从“新”可见柑树青翠,“遍”可见柑树茂盛、种得多,洋溢出诗人对柑树的喜爱。②抒发淡泊清高之情。用屈原的典故,表达与屈原一样秉持高洁品行;用李衡的典故,表达自己不像李衡一样谋利,而是淡泊宁静。③抒发被贬的伤感、孤寂之情。颈联与尾联想像几年后柑树开花,花香四溢,结出硕果,用果林的热闹场面反衬出诗人的孤寂、落寞的境遇。④流露沧桑的自嘲之情(或者“流露对前途未卜的担忧之情”)。感伤自己也许迁谪的日子要很久,要在这里呆到黄柑成林,自己还能亲尝果实味道。【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A.“诗人在无奈之下种下很多柑树”,错误。诗人像屈原一样喜爱美树,所以“无奈之下”是错误的理解,诗人是因为喜爱而种柑树,而且“新”“遍”也透露出作者的心情。故选A。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注意审清题干内容,题目问的是表达了哪些情感,而并非手法。首联:首句特别点明“手种”和株数,可见诗人对柑树的喜爱和重视;次句用“新”字来形容柑叶的嫩绿,用“遍”字来形容柑叶的繁盛,不仅状物候时态,融和骀荡,如在眼前,而且把诗人逐树观赏、遍览城隅的兴致暗暗点出。表明了作者对黄柑树的喜爱之情;颔联:作者自己对柑橘树怀有如此深情的原因,他爱柑橘是因为读“楚客”屈原的《橘颂》引起了雅兴,而不是像三国时丹阳太守李衡那样,想通过种橘来发家致富,给子孙留点财产。用典,表达作者高洁淡泊的品格;颈联:诗人从幼小的柑树,远想到它的开花结实,“几岁”“何人”都上承“怜”字来。“怜”之深,所以望之切。由于柑树已经成了诗人身边唯一的知音,所以愈写他对于柑树的怜深望切,就愈能表现出他的高情逸致,表现出他在尽力忘怀世情。这一联用“喷雪”形容柑树开花,下一个“闻”字,把“喷雪”奇观与柑橘花飘香一笔写出,渲染出一种热闹的气氛;用“垂珠”形容累累硕果,展现了一个充满希望的前景。但这毕竟出于想象。从想象回到现实,热闹的气氛恰恰反衬出眼前的孤寂。表达了被贬之后的孤寂之情;尾联:“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字面的意思是说,如果让我等到柑树成林的时候,它的果实滋味还能够供养我这个老人的。但这是托词,实际上的意思是感伤自己迁谪时日已久,唯恐延续到黄柑成林,自己还能亲尝,流露出沧桑之感。7.
病偻
隆然伏行
有类橐驼者
能顺木之天
以致其性焉尔
其莳也若子
其置也若弃
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鸣鼓而聚之
击木而召之
传其事以为官戒也【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偻、隆、伏、致、莳、置、枯、疏密、聚、召、戒。8.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后世也称皇帝的高等级妃嫔、皇子、公主、贵族或官员之死”错,封爵的大官之死可以称薨,但普通官员之死不能称薨。故选D。9.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A.“千克”和“人民币”为书面语,口语中不宜使用。B.阿明请求别人给自己让座的话有道德绑架之嫌。D.阿勇的话反问语气强烈,不礼貌。故选C。10.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户部……为掌管仪制祠祭的机关”错,户部为掌管户籍财政的机关,掌管仪制祠祭的机关是礼部。故选D。11.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故选C。12.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语句排序的能力。通读横线后的语句及所给六句话,了解大意。从大意来看,语段由古碑上的诗歌引出柳宗元,然后指出柳宗元被严嵩赞颂的原因是柳宗元的品格和学识。由此可确定③为首句,⑤交代诗的落款,应该紧承③,据此排除AD两项。①中的“一个历史上著名的奸臣”对应⑤中的“严嵩”,所以①应紧跟在⑤后。②说的是对著名的奸臣礼赞柳宗元这件事的态度,应紧跟在①后,据此排除C项。故选B。13.
写作手法(较为)自由
结构看似松散
自然从容地形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处是总领句,总领横线后“把抒情、状物、写景、说理、叙事等多种写作手法糅合起来,随着自己的情感思绪信笔写去”,这是说“写作手法”,由“信笔写去”可知,比较“自由”,所以①处填写:写作手法(较为)自由。②处,此处需要结合后面所举的例子进行拟写,“如《文与可画筼筜谷偃记》似乎全无结构,实际上每一层都围绕对文与可的追怀展开,有其内在的联系”,可见前面应是说“结构”;再由“却”后的内容可知,此处应是说“结构”“看似松散”。③处,此处是对横线前“《石钟山记》先是就命名缘由提出怀疑,而后自然转入游览探察过程,最后引发……的言论,文章的气势、结构、脉络在叙事、写景、言论之间”的总结,结合前面的“自然”和后面“不见人工安排的痕迹”可知,此处应是说“自然形成”。14.因为古书上记载:“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这是古人描述的钟声的特点,也是人们对钟声的共识,是认识的前提。苏轼经实地考察发现“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并且两者相应,“如乐作焉”,这表现了水声如钟,符合人们对钟声的共识,所以,石钟山应是以声得名。这与古人郦道元的说法“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相合,所以说,“古之人不余欺也”。【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15.《种树郭橐驼传》运用了多重对比:(1)郭橐驼与其他种树者的对比;(2)其他种树者中过于疏懒者与过勤勉者之间的对比;(3)用种树之理与为官之理做对比。【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此类题目的答题思路是,分析语句所运用的手法(可以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的角度思考,一定要选择最主要、最鲜明的),接着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注意语句内容、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等),最后分析蕴含的作者情感。本题要求分析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只需到文中找到具体的对比内容,加以分析即可。如第三段主要运用了两组对比:一是先从种植的当与不当进行对比。“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四个“欲”字,既概括了树木的本性,也提示了种树的要领。郭橐驼正是顺着树木的自然性格栽种,从而保护了它的生机,因而收到“天者全而其性得”的理想效果。这正是郭橐驼种树“无不活”的诀窍。他植者则不然,他们违背树木的本性,种树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因此必然遭致“木之性日以离”的恶果。二是从管理的善与不善进行对比。“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是郭橐驼的管理经验。乍看,好像将树种下去以后,听之任之,不加管理。事实上,橐驼的“勿动勿虑”,移栽时的“若子”,种完后的“若弃”,正是最佳的管理,没有像疼爱孩子那样的精心培育,就不会有理想的效果。他植者不明此理,思想上不是撒手不管而是关心太过,什么都放不下,结果适得其反,“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压抑了甚至扼杀了树木的生机。三是第四段,用种树之理与为官之理做对比。“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作者通过对话,运用“养树”与“养人”互相映照的写法,把种树管树之理引申到吏治上去。16.①第一个方面:分析正确说法不能流传的原因,有三点。一是“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郦道元的说法正确,只是太过简略,导致“人常疑之”;二是士大夫不肯亲身实践,不做实地考察,“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三是“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渔工水师虽然知道却不能写成文章记录下来。②第二个方面:“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李渤之类的“陋者”主观臆断,自以为发现了真相,这是李渤产生错误观点和后人以讹传讹的原因。【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17.①丰富文章内容,增强真实感和可读性。这篇文章总体上以议论为主,而在议论中加入这样一段阴森森的、让人毛骨悚然的描写,则能使议论不显乏味,能引人入胜,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使读者紧跟作者思路,也很想知道出现这种景象的原因。②揭示了石钟山得名由来难为人知的原因,为议论张本。作者在发现石钟山得名的原因之前,先写大石、栖鹘、鹳鹤等,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状形绘态、摹声,着重描写石钟山月夜景色的幽深怪异、恐怖,说明人们在一般情况下不敢涉足此地。这样写暗含着这样的意思:石钟山得名的奥秘之所以长期未能弄清楚,正是因为这里环境险恶,如不亲历险境,就难得“其实”。此外,营造阴森可怖的气氛,也与下文的“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相呼应。【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略。18.这几句交代探访石钟山的具体时间、同游者、方式、地点,同时写了绝壁下的景色:看见的是“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的大石;听到的是“云霄间”隼的“磔磔”惊叫声,以及“山谷中”鹳鹤像老人边咳边笑的怪叫声。描绘出一幅阴森可怖、冷清凄厉的石钟山夜景,有远有近,有高有低,有动有静,有形有声,十分逼真,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段描写着力渲染阴森可怖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亲身探访的不易,为下文批评“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埋下伏笔。【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概括内容大意的能力。“莫夜月明”是对作者行动时间的描写。“独与迈”意为“只有我和儿子苏迈”,这里交代了同游者。“乘小舟”写出了出游的交通方式。而“至绝壁下”则写出了他们到达的地点。而语句中“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都是对“我”到达后所见的石钟山具体景色的描绘。“如猛兽奇鬼”“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这两个比喻,突出了石钟山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子商务个人实习总结3篇
- 销售年底工作感悟总结5篇
- 高三英语教案(15篇)
- 敬老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普外科常用诊疗技术操作常规培训讲学
- 人员合同登记表
- 沙盘合同解除说明
- 赡养协议书文案
- 商务接送服务合同模板
- 舞蹈教师个人求职自荐信范文5篇
-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案例分析报告
- 风疹病毒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
- AI人工智能(PPT页)(共37张PPT)
- 中外美术史年表
- 装修改造工程施工劳动力计划及机械设备配置
-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0《我们不乱扔》说课稿二篇
- 小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市级公开课课件
- 苏州某校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材分析及全部教案(共含3课时)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统计学》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代号:1318)
- 《小鲤鱼跳龙门》教学设计3篇
- 新能源公司商业计划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