荫平镇双河口至宝花庵道路新(改)建工程路面工程说明_第1页
荫平镇双河口至宝花庵道路新(改)建工程路面工程说明_第2页
荫平镇双河口至宝花庵道路新(改)建工程路面工程说明_第3页
荫平镇双河口至宝花庵道路新(改)建工程路面工程说明_第4页
荫平镇双河口至宝花庵道路新(改)建工程路面工程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荫平镇双河口至宝花庵道路新(改)建工程路面工程说明SⅢ-1-PAGE1-路面工程说明1路面设计1.1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3)《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5)《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6)《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G/TF20-2015;7)《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和料试验规程》(JTGE20-2011);8)《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9)《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E51-2009);10)《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E60-2008);11)《公路自然区划标准》(JTJ003-86);12)《混凝土节水保湿养护膜》(JG/T188-2010);13)《公路工程土工合成材料试验规程》(JTGE50-2006);1.2设计标准1)公路等级:三级公路;2)设计速度:30km/h;3)路面设计年限:沥青混凝土路面10年;4)标准轴载:双轮组轴载100KN(BZZ-100);1.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2002年版)执行情况1)沥青路面施工:执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1.0.4条“施工要求”的规定、4.2.1条“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的规定,以及4.8.2条“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4.8.5条“石料磨光值要求”、4.8.6条“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要求”、4.9.2条“细集料质量要求”、4.10.1条“矿粉质量要求”、5.3.4条“使用性能检验”、11.4.3条“施工过程中材料质量检查的项目与频度”、11.4.4条“混合料质量检查要求”、11.4.5条“施工质量的控制标准”等的相关规定。2)基层及底基层:执行《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15)中3.1.5条“施工气温要求”、3.1.6条“压实度要求”、3.3.1条“抗压强度标准”的规定。1.4沿线路面材料情况项目区及其附近地方性筑路材料比较丰富,各料源均选有备用料场,质量和数量均可满足设计要求。(1)砂砾卵石可在梁平区料场购买,运距30km。(2)砂可在梁平区料场购买,运距30km。(3)碎石土料碎石土料主要用于路基填筑用料,沿线挖方量较大,可采用沿线路基开挖的砂泥岩弃方料,就地取材,就近取用。(4)片石、条石块片石料,可在梁平区购买,运距30km,可作桥涵、挡墙、边沟工程料石、片石、条块石使用,但使用时需取样对其力学指标进行测试。(5)水泥筑路使用水泥可在梁平区购买,公路运输距离30公里左右。(6)石油沥青:可在梁平区购买,通过全国市场价格、质量比选,采购运距30km。(7)钢材、木材等工业材料及燃料:可直接从梁平区购买。(8)施工用水工程区内有龙溪河及其支流,可满足工程用水需要,可就近取用,但需与权属单位联系,作饮用水时应对相关指标进行检测。(9)工程用电公路沿线布设电力线路,电力充足,可就近搭接。但是重点工程应自备发电机防止临时停电。(10)运输条件本项目区域内交通运输网络以公路为主导,交通便利,可以利用现有公路通行,工程材料可以直接采用汽车运输到工地。1.5设计交通量1.5.1交通量根据交通量预测以及车辆车型构成推算,项目以2020年为计算初年,初始年限大客车和货车交通量为1912辆/日,设计使用年限内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5.5%,方向系数0.55,车道系数1。交通量预测表项目路段平均日交通量(Pcu/d)预测年限2020202520302035交通量1912249832664268根据交通数据,确定该设计公路为TTC2类,车辆类型分布系数如表所示。车辆类型分布系数车辆类型2类3类4类5类6类7类8类9类10类11类车型分布系数(%)22.023.32.70.08.37.517.18.510.60.0根据规范推荐值、路网相邻公路的车辆满载情况,以及数据调查分析,得到各类车型非满载与满载比例,见下表。车辆类型分布系数车辆类型2类3类4类5类6类7类8类9类10类11类非满载比例(%)85906575557045605565满载比例151035254530554045351.5.2设计年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及设计弯沉路面设计以路段交通量预测结果,根据交通部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进行。设计使用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Ne=4.94×106次,属于中等交通。1.5.3路面设计面层永久变形量路面设计永久变形量:2.5mm<20mm,满足要求;1.6路面结构组合设计根据交通量预测及业主意见,本项目对既有道路按照三级公路要求进行改建,对既有道路全线进行拓宽处理,为保障道路路面结构层整体性,具体设计如下:1)路基段路面结构面层:6cm厚AC-16C中粒式沥青砼基层:20厘米5.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20厘米4.5%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原有路段20cm厚破碎混凝土面板做底基层)2)路线终点至平交改造段路面加铺设计详见《路面结构设计图》。1.6.1结构厚度计算1)路面结构计算=1\*GB3①沥青路面设计永久变形量:25(0.01mm);=2\*GB3②根据沿线的地质、水文条件、路基填挖高度和路床填料及现行规范规定,结合已建成类似工程经验综合考虑,土基模量E0采用50Mpa。=3\*GB3③计算时采用的材料参数和容许拉应力见下表:沥青路面各结构层计算参数路面结构20度抗压模量(MPa)15度抗压模量(MPa)15℃劈裂强度(MPa)抗压回弹模量(弯沉计算)(Mpa)抗压回弹模量(拉应力计算)(Mpa)6cm(AC-16C)中粒式沥青砼1400160020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0.51300350020cm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0.411003300土基5050沥青路面各结构层顶面的弯沉值表路面结构各层竣工检验弯沉值(0.01mm)6cm(AC-16C)中粒式沥青砼29.320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3920cm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100.7土基298.8(非不利季节弯沉检验值)注:路面结构交工验收弯沉值计算采用毛世怀公路路面设计HPDS2017软件(根据2017版“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有关公式计算)。综上所述,根据沿线路面材料的分布情况和材料性能,结合国内已建公路路面的经验教训和国内路面技术的发展情况,并考虑到施工工艺和施工管理的需要,拟定的路面结构为:1)路基段路面结构面层:6cm厚AC-16C中粒式沥青砼基层:20cm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20cm4%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1.6.2沥青路面各结构层顶面的弯沉检验标准值沥青路面各结构层顶面的弯沉检验标准值,见下表:沥青路面各结构层顶面的弯沉值表路面结构各层竣工检验弯沉值(0.01mm)6cm(AC-16C)中粒式沥青砼29.320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3920cm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100.7土基298.8(非不利季节弯沉检验值)1.7原材料及混合料设计要求1.7.1中粒式普通沥青混凝土AC-16C的原材料及混合料设计要求沥青:沥青面层采用SBS改性沥青,技术指标如下:SBS改性沥青技术指标要求项目技术指标测试方法针入度25℃(0.1mm)最小60-80JTJT0604-2000延度5℃(cm)最小30JTJT0605-1993软化点(℃)最小55JTJT0606-2000运动粘度135℃(Pa·s)最大3JTJT0625-2000闪点(℃)最小230JTJT0611-1993溶解度(%)最小99JTJT0607-1993离析,软化点(℃)差最大2.5JTJT0661-2000弹性恢复25℃(%)最小65JTJT0662-2000RTFOT后残留物质量损失(%)最大1.0JTJT0610-1993针入度比25℃(%)最小60JTJT0604-2000延度5℃(cm)最小20JTJT0605-1993SHRP:原样沥青动态剪切76℃G*/sinδ(kPa)最小1.0AASHTOM320-03T315-04RTFOT试验后AASHTOM320-03T240-03动态剪切76℃G*/sinδ(kPa)最小2.2AASHTOM320-03T315-04压力老化后AASHTOM320-03R28-02动态剪切31℃G*sinδ(kPa)最大5000AASHTOM320-03T315-04蠕变劲度-12℃(MPa)M值最大最小300AASHTOM320-03T313-040.3SHRP路用性能分级PG76-22AASHTOM320-032)粗集料:采用新鲜、坚硬、耐磨、洁净的卵砾石(粒径不小于8cm)轧制碎石或灰岩轧制的碎石,但两种材料不能同时采用,要求采用大型联合碎石机(不少于三级,其中反击破不少于两级)轧制,碎石形状应接近立方体,建议粗集料在反击破碎和振动筛中采用真空吸尘装置,有条件时可以采用水洗法,以减少碎石表面的粉尘含量。其技术指标应满足下表要求: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指标要求实验方法石料压碎值(%)≤30T0316-2005洛杉矶磨耗损失(%)≤35T0317-2005表观相对密度≥2.45T0304-2005吸水率(%)≤3.0T0304-2005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1T0310-2005软石含量(%)≤5T0320-2000注:实验依据《公路工程集料实验规程》JTGE42-2005。粗集料最大粒径不大于19mm,应具有良好的颗粒形状,以方孔筛为准。其粒径规格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4.8.3“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规格”,见下表:沥青混凝土粗集料的级配要求规格名称公称粒径(mm)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31.526.519.013.29.54.752.360.6S1010~1510090~1000~150~5S115~1510090~10040~700~150~5S125~1010090~1000~150~5S133~1010090~10040~700~200~5S143~510090~1000~150~3细集料:细集料采用碎石加工过程中的石屑及硬质卵石轧制的机制砂。其规格应分别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4.9.3“沥青混合料用天然砂规格”、“沥青混合料用机制砂或石屑规格”的要求,见下表:沥青混合料用天然砂规格方孔筛(mm)通过各筛孔的质量百分率(%)粗砂中砂细砂9.51001001004.7590~10090~10090~1002.3665~9575~9085~1001.1835~6550~9075~1000.615~3030~6060~840.35~208~3015~450.150~100~100~100.0750~50~50~5沥青混合料用机制砂或石屑规格规格公称粒径(mm)水洗法通过各筛孔的质量百分率(%)9.54.752.361.180.60.30.150.075S150~510090~10060~9040~7520~557~402~200~10S160~310080~10050~8025~608~450~250~15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组成,其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4.9.2的技术要求,见下表: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质量要求项目要求实验方法表观密度≥2.45T0329-2005含泥量(小于0.075mm的含量)(%)<5T0333-2005砂当量(%)≥50T0334-2005填料:沥青混合料的矿粉必须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其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4.10.1的技术要求,见下表:沥青混合料用矿粉质量要求项目单位要求实验方法表观密度t/m3≥2.45T0352-2000含水量%≤1T0332-1994粒度范围<0.6mm%100T0351-2000<0.15mm%90~100T0351-2000<0.075mm%70~100T0351-2000外观无团粒结块观察亲水系数<1T0353-2000塑性指数<4T0354-2000加热安定性实测纪录T0355-20005)抗剥落剂:为保证沥青与集料的粘结力,提高抗水损害能力,要求采用增加沥青与集料间粘结力的措施,要求掺加抗剥落剂。抗剥落剂应满足:性能优良、稳定、持久、且施工易于操作。沥青中加入抗剥落剂后,应进行一定老化(薄膜烘箱中加热96小时,有条件时可在压力老化仪PAV中进行)然后进行粘附性实验,经过初期老化后的混合料需进行浸水马歇尔实验、冻融劈裂实验,并满足相应技术要求。可采用专门生产的消石灰粉代替部分矿粉(消石灰粉用量不得超过矿粉用量的20%)改善沥青与集料的粘结力,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抗水损害性能。消石灰粉应充分消解、洁净、干燥无结团。为准确控制消石灰粉的添加量,沥青混合料拌合楼应增加一个专门添加消石灰粉的粉料添加仓,并有准确的电子称量设备。掺量由配合比设计及各项性能验证指标实验确定。6)阻燃剂:可先在改性沥青中掺加5~8%改性沥青重量的阻燃剂,使其在空气中不易燃烧,氧指数应大于23。7)混合料级配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要求如下: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要求级配类型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1916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AC-16C10090-100076-9260-8034-6220-4813-369-267-185-144-88)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建议如下:沥青混合料性能要求试验项目AC-16C击实次数(次)双面各击50稳定度(KN)不小于5流值(mm)2.0~4.5空隙率(%)3~6沥青饱和度(%)70~85矿料间隙率VMA设计空隙率3%12.5设计空隙率4%13.5设计空隙率5%14.5残留稳定度(48h)(%)不小于80冻融劈裂强度比(%)不小于75动稳定度(次/mm)不小于8001.7.2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和底基层采用的原材料及混合料设计要求1)水泥:水泥可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宜选用初凝时间大于4小时,终凝时间6小时以上,强度等级不小于32.5的水泥。散装水泥进场后存放时间应不小于7天且每罐车水泥经安定性检验合格方可使用,水泥质量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要求。2)粗集料:水泥稳定碎石粗集料采用卵石(粒径不小于5cm)轧制碎石,用大型联合碎石机(反击或冲击破)轧制成的碎石,压碎值不得大于30%,针片状颗粒的含量应不超过15%。卵碎石具有破碎面颗粒的含量,一个破碎面不小于70%,两个或两个以上破碎面不小于50%。3)细集料:细集料采用碎石加工过程中的石屑,有机质含量不宜超过1%,水洗0.075mm通过率不得大于18%。4)混合料:施工时应根据具体材料和实验确定施工配合比,设计时室内实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配合比为集料:水泥=95:5;水泥用量:基层5%。混合料7天龄期的浸水无侧限抗压强度应不低于3.5Mpa(此抗压强度要求为设计值,为避免混合料离散性过大,考虑95%的保证系数后,基层强度偏高,要求偏差系数宜控制在10%以内。施工过程中,抗压强度检验时以范围控制,即控制强度的上、下限,基层控制在3~4Mpa之间)。设计时室内实验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的配合比为集料:水泥=96:4;水泥用量:底基层4%。混合料7天龄期的浸水无侧限抗压强度应不低于3.0Mpa(此抗压强度要求为设计值,为避免混合料离散性过大,考虑95%的保证系数后,基层强度偏高,要求偏差系数宜控制在10%以内。施工过程中,抗压强度检验时以范围控制,即控制强度的上、下限,基层控制在2.5~3.5Mpa之间)。室内强度实验混合料试件应用振动法成型。基层及底基层混合料中的集料级配范围要求如下表:水泥稳定碎石集料组成范围层位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比(%)液限(%)塑限31.526.5199.54.752.360.60.075基层及底基层10090~10072~8947~5729~3917~278~150~3<28<9水泥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和底基层压实度及7天龄期的浸水无侧限抗压强度要求如下:水泥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和底基层压实度及7天龄期的浸水无侧限抗压强度类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压实度(%)≥97≥95抗压强度(Mpa)≥3.0≥2.0施工前应根据现场所备材料,进行配合比设计,在满足设计强度的基础上,通过采取限制水泥用量及适当增加粗集料和控制细集料用量调整混合料级配来尽量减少半刚性材料裂缝的产生,水泥稳定碎石的各项实验应按《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实验规程》(JTJ057)进行。1.7.3级配碎石垫层1)粗集料:技术要求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相同。2)细集料:技术要求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相同。3)混合料:碎石集料级配应满足下表要求,CBR值应大于80%。级配碎石的集料组成范围层位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比(%)液限(%)塑限(%)37.531.5199.54.752.360.60.075垫层10090-10073-8849-6929-5417-378-200-7<28<64)压实度:在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按重型击实实验法确定的压实度不小于96%。1.8路面施工注意事项1.8.1路基路基竣工后,其顶面压实度按重型击实标准不得低于95%,检测非不利季节的代表弯沉不得超过260×10-2mm。采用后轴重1600KN的标准车(单后轴双轮的载重车,其后轴标准轴载P为100±1kN,一侧双轮荷载为50±0.5kN,轮胎接地压强p为0.70±0.05MPa,单轮传压面当量圆直径d为221.3±0.5cm)进行弯沉检测,检测频率为每车道10两点;每车道检测断面应错开设置,施测路段代表玩陈志的计算如下:Lu=L+Za×S式中:L-施测路段的平均弯沉值S-施测路段弯沉值的标准差Za-保证率系数,Za=2.0计算L及S时,可将L±3S以外的点舍弃,对舍弃的弯沉值得测点应找出周围界线,并进行处理。路基顶面按设计要求的横坡形成路拱,表面应平整,应按设计要求控制好顶面标高,不得进行薄层找补。必须在路基全面检查验合格后,才能开始路面施工。如果路基沉降没有稳定,沥青面层可以分期铺筑、缓铺或采取其他过渡路面,但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路面的排水。对受地下水影响的路段,在挖方边沟下设置纵向排水盲沟(建议都设置),以降低地下水位,或设置内部纵、横排水盲沟(视情况而定),排除裂隙水或泉水,石质挖方路段,超挖部分均应回填级配碎石垫层,且厚度不宜小于15厘米。1.8.2集料的生产管理1.8.2.1片石的质量控制集料的物理特性如抗磨耗性与强度主要由母岩的特性决定。片石开采工艺在排除软弱岩层的情况下,对集料的质量可能有重大影响,破碎将影响集料颗粒形状和级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片石质量进行控制:1)尽量减少片石开采点,以防品种杂乱,质量参差不齐。2)保证片石的质量,必须对山体的覆盖层和风化层彻底清理干净,保证石质纯净不含泥土、风化石等杂物盒软弱颗粒。剥除和废弃土覆盖层和风化岩石并在破碎作业时筛出坚固材料,除去任何劣质岩石。并使非坚固材料通过筛选格网予以废弃。3)所开采的片石采用挖掘机装车,选择合格、干净的片石,运入料场的片石均经过高压水冲洗干净后,方可用于破碎,以保证成品料的针片状含量、含泥量等各项指标符合要求。1.8.2.2碎石的质量控制1)清洁度在片石进入破碎喂料机前,增加一个长度不得小于3m的振动筛,筛孔尺寸不得小于10cm,同时在振动筛下方增设1台皮带机(筛除的废料不得再使用),是原料进入粗破碎前将粉料和泥土排出,抱枕成品料的清洁度。2)碎石粒径与级配控制①在大规模生产破损石料前,应根据实验筛分结果,调整筛孔尺寸和筛的倾角,使得轧制的碎石规格满足规范要求。特别是0~3mm和0~5mm两种规格的材料应特别注意,必须经过振动筛进行彻底分离。②沥青面层根据不同混合料级配类型,依据方便破碎加工、综合利用并满足级配要求的原则,宜将规格料分成4-5中粒级。如下:AC-16C:19-16mm、16-9.5mm、9.5-4.75mm、4.75-2.36mm、2.36-0mm③为便于控制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与底基层的级配,碎石宜分31.5-19mm、19-9.5mm、9.5-4.75mm、4.75-2.36mm、2.36-0mm5种规格。④级配碎石垫层碎石粒径分级参照基层执行。1.8.2.3碎石堆放场地的管理1)对碎石场内集料的堆放场地进行硬化,场地平整,排水通畅。2)破碎碎石分堆堆放,统一规划,不同材料严格分开存放,并设置分隔墙,不实用土质堆场,以防泥土混入集料。3)粗集料堆放分层堆垛,每层设置10-15°的倾角,汽车紧密卸料,然后推平。禁止汽车自料堆顶部往下卸料,以减少集料离析。4﹚粗、细集料(石屑和砂)搭设遮雨棚。5﹚所有碎石分批验收,验收合格的材料方可入仓,料源不同的碎石,分别隔仓堆放,不可相互混合。6)生产时要采取一定的除尘措施,避免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应采用吸尘装置除尘。1.8.2.4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1)料堆集料级配:施工单位应定期检测用于混合料生产的料堆集料。在料源与加工方法不变的情况下,施工中的常规试验只限于料堆集料的级配。如果在混合料生产过程中,补充另外的集料,则料堆补充的新集料不需具备与原料堆集料相同的料源与级配,否则料堆集料的规格可能改变,并直接影响到混合料的级配与质量。因此,保证料堆集料规格的稳定,定期选取代表性试样进行筛分检查时至关紧要的,有利于对沥青混合料进行严格的级配控制。当料堆集料的级配发生较大变化时(如单个筛孔筛分结果偏离目标配合比10%),应对料堆集料的上料比例进行必要的调整。还应定期对热料仓集料的级配进行筛分析,作为对混合料级配的进一步校核。2)冷料堆与热料堆的比例:在进行混合料生产时,料堆集料按设计比例送料是热仓集料数量、规格和混合料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规定在施工过程中,对料堆集料与热仓集料的级配与比重继续拧定期试验,以掌握集料级配及比重的波动情况,如单集料用料偏离生成配合比10%,则需要适当调整料堆集料的上料比列。3)热料仓的控制:为了保持级配稳定,要定期对振动筛进行检查。一般情况下热料仓混仓率小于10%,若筛网被堵塞或破损,混仓率就会发生变化,产生波动,直接影响混合料集料级配组成,特别是细集料的变化影响最大。如果热仓单集料用量偏差超过声场配合比的5%,则必须停止生产。1.8.3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和底基层1)基层和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采用中心站集中拌和混合料,基层、底基层均须采用摊铺机摊铺(为避免混合料在摊铺过程中的离析,宜采用适合的摊铺设备和相应的摊铺宽度);在正式拌和之前,须先调试所用的厂拌设备,是混合料的颗粒组成和含水量(应根据施工气温调整最佳含水量)都达到规定要求,原集料的颗粒组成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调试设备;应组织好施工,各工序间紧密衔接,祖业段的长度不宜太长。拌合楼的生产能力要求不低于400t/h,必须具有动态高精度电子称量系统。2)研究证明,混合料的含水量变化对干缩影响很大,因此施工中应严格控制碾压含水量,使其不低于最佳含水量,也不宜高于最佳含水量1%。研究还证明,如果混合料失水过快,干缩系数会迅速增大,因此施工完毕后应马上覆盖养生。在夏天高温施工时,如果施工刚结束时检测含水量已经小于最佳含水量的80%时应停止施工。3)同时根据施工经验,为了提高基强度及整体性及便于施工,在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宜适当提高厚度,减少摊铺层数,控制由于施工引起的变异性。因此,基层、底基层两层厚度采用25cm,为保证压实度,须根据施工试验段铺筑效果,采用大吨位压路机及增加碾压变数。在底基层养生期结束后即进行基层施工,这期间除洒水车外,不得行驶其他任何车辆,以避免层间污染,保证层间结合形成整体强度。在铺筑基层前,应始终保持下层表面湿润。基层摊铺采用摊铺机,施工时应尽可能减少混合料的离析,摊铺时应辅以人工对已发生离析的部分及时更换新的混合料进行补救。4)基层和底基层施工时,压实机具应与压实厚度相匹配(每一作业面的燕路基要求为:20吨及以上的重型单钢轮振动压路机3台,25吨及以上的胶轮压路机2台),压路机的振幅和频率应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和底基层应采用钢轮压路机稳压(遍数适中,压实度约90%)、轻振动碾压、重振动碾压,最后用胶轮压路机收压的碾压模式,碾压成型后立即采用节水保湿养生膜覆盖养生,并根据天气情况洒水,使水泥稳定碎石表面适中保持湿润,节水保湿养生膜的技术要求见下表,对覆盖节水保湿养生膜进行养生的底基层路段,养生期间严禁车辆通行,经常检查养护膜=是否覆盖严实。对不能及时施工上层结构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和底基层,必须采用保湿养生膜继续进行覆盖养生,且在铺筑上层结构前不得揭去养生膜。节水保湿养生膜检验项目要求3d有效保水率(%)≥90一次性保水时间(d)≥7单位面积吸蒸馏水量(kg/m2)≥0.5拉伸强度(MPa)≥10直角撕裂强度(KN/m)≥50保温性能(℃)≥4混凝土抗压强度比(%)(与标养比较)3d≥907d≥90混凝土抗折强度比(%)(与标养比较)3d≥907d≥90混凝土磨耗量(kg/m2)≤2.5混凝土磨耗量(kg/m2)≤2.55)应合理的进行施工组织,底基层施工养生完后应尽快施工基层,基层养生完成后应尽快施工下封层,若受施工条件限制无法及时施工下一层的,应继续对基层、底基层覆盖养生。底基层施工完毕28天内最好能完成基层的施工,未施工基层的底基层及养生期尚未结束的基层路段应禁止重车通行,以免损坏基层、底基层。6)为增强基层、底基层层间结合,在施工基层之前,应人工清扫底基层表面松散部分,并用高压水洗配合森林灭火器清扫,再洒布水泥净浆。为保证撒不均匀,水泥净浆应采用机械洒布且必须在施工基层前3个小时以内洒布。7)水泥用量除用滴定法检测水泥剂量要求外,还必须进行总量控制,记录每天的实际水泥用量、细集料用量和实际工程量,计算对比水泥剂量的一致性。8)夏天施工时如果水泥温度高于50℃,应停止施工。9)每天施工结束时应做施工缝,施工缝接缝应保证端面垂直,严谨斜接缝。10)基层和底基层严禁采用薄层贴补的方法进行找平及标高调整。严禁有意进行表面提浆。基层和底基层(包括没有连续施工的上、下底基层间)每层摊铺前均应对下层表面均匀洒水湿润,洒水时间应视施工气温而定,洒水车应采用喷雾式。11)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基层铺筑时,应组织好施工,各工序间紧密衔接,作业段的长度不宜太长,尽量缩短从拌和到完成碾压之间的延迟时间。从室内延迟时间试验结果看:5%水泥稳定碎石,以延迟时间为0时的混合料强度作为基准强度,当延迟时间为4小时时,混合料的强度是基准强度的88.6%,6小时时,是基准强度的80.6%。延迟时间对混合料强度的影响取决于施工气温、水泥品种和集料的性质,在施工前必须做延迟时间对混合料强度影响的试验,确定现场应该控制的合适的延迟时间,并使此时水泥稳定混合料的强度仍能满足设计要求。12)基层的压实度不应低于98%,底基层的压实度不应低于97%;碾压完成后宜在养生完后14天内完成顶面的弯沉的检测。采用后轴重100KN的标准车进行弯沉检测,检测频率为每车道20m两点,不利季节的弯沉代表值(弯沉代表值=测量弯沉的平均值+1.645倍标准差)不得超过本设计的规定值,对弯沉值过大的点,应进行局部处理,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上一层的施工。1.8.4透层(1)施工技术要求①材料准备和施工设备要求透层材料进场前应进行取样检测,根据技术指标要求合格后方可进场。透层油的喷洒设备采用智能型沥青洒布车,为了对半刚性基层表面进行有效处理,所需的机械设备还应包括洒水车、空压机。②透层施工技术要求a选用合适的洒布设备,适用的透层油洒布车应有独立的油泵、喷洒嘴、速率计、压力表、计量器、读取油罐内材料温度的温度计、气泡水准仪和软管并配有沥青循环搅拌装置,以上设备都要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b用于半刚性基层的透层油宜紧跟在基层碾压成型后表面稍变干燥,但尚未硬化的情况下喷洒。c确保基层表面干净。浇洒透层油前,须用空压机或森林灭火器将基层表面浮尘吹干净(基层污染严重时,应先用高压水枪冲洗清洁,等干燥后再将表面浮尘吹干净),尽量使基层表面骨料外露,同时基层表面应干燥,基层含水量不得超过3%,以利于透层油渗透及与基层的粘结。d为保证洒布的均匀性及洒布量的准确性,必须进行现场试洒、标定,确定洒布车的档位和车速等相关技术参数。e控制好洒布量。施工时应保证洒布车匀速行驶,确保洒布量均匀稳定。经常用铁盘检测洒布量,当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