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走基层演示文稿_第1页
技术走基层演示文稿_第2页
技术走基层演示文稿_第3页
技术走基层演示文稿_第4页
技术走基层演示文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技术走基层演示文稿现在是1页\一共有63页\编辑于星期四4/17/20231优选技术走基层现在是2页\一共有63页\编辑于星期四4/17/20232水稻主要病虫害及防治达州市农广校,李闻珠现在是3页\一共有63页\编辑于星期四4/17/20233一、水稻病害水稻病害一直严重影响着水稻生产。在现行防治条件下,全国平均每年因各种稻病造成稻谷减产达200亿kg,如果不进行防治,减产可达300亿kg。水稻病害种类很多,全世界有近百种,我国正式记载的达70余种,其中具有经济重要性的有20余种。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是达州地区三大主要病害。

现在是4页\一共有63页\编辑于星期四4/17/20234二、水稻虫害FAO:全世界有1300多种。中国:380多种,重要的有30多种,如稻纵卷叶螟、三化螟、二化螟、稻飞虱、稻瘿蚊、稻苞虫、稻蓟马、稻象甲等。达州: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现在是5页\一共有63页\编辑于星期四4/17/20235三、水稻主要病虫害及防治现在是6页\一共有63页\编辑于星期四4/17/202361.稻瘟病稻瘟病又名稻热病(火烧瘟、吊头瘟、掐颈瘟)。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侵染性病害,只侵染水稻。初次侵染主要来源于带菌的稻草和种子,再次侵染主要是发病稻株产生的分生孢子。一般造成15%-50%的减产,甚至绝收。除根部外的各个部位均可发病,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枝梗瘟和谷粒瘟。主要受品种、菌源、天气和肥水管理等综合因素的影响。现在是7页\一共有63页\编辑于星期四4/17/20237发病症状(1)苗瘟 秧苗在三叶期前发病,主要由种子带菌所引起,病苗基部灰黑色,上部变褐,卷缩枯死。病部产生大量灰色霉层。现在是8页\一共有63页\编辑于星期四4/17/20238发病症状(2)叶瘟在秧苗三叶期后至穗期均可发生。分蘖期至拔节期盛发。病斑常因天气条件的影响和品种抗病性的差异,分为四种类型:普通型(慢性型):为最常见的症状。病班梭形,外层淡黄色,内圈为褐色,中央灰白色。现在是9页\一共有63页\编辑于星期四4/17/20239发病症状急性型病斑:产生暗绿色近圆形至椭圆形的病斑,正反两面都有大量灰色霉层,是此病流行的预兆。

现在是10页\一共有63页\编辑于星期四4/17/202310白点型病斑:产生白色近圆形小白斑。如果天气条件有利,可迅速扩展成为急性型病斑。现在是11页\一共有63页\编辑于星期四4/17/202311褐点型病斑:在抗病品种的老叶上,产生针头大小的褐点病斑。现在是12页\一共有63页\编辑于星期四4/17/202312现在是13页\一共有63页\编辑于星期四4/17/202313(3)节瘟

在抽穗后发生。初在稻节上产生褐色小点,后围绕节部扩展,使整个节部变黑腐烂,干燥时病部易横裂折断。现在是14页\一共有63页\编辑于星期四4/17/202314(4)穗颈瘟在穗颈上初生褐色小点,扩展后可使穗颈成段变褐色或黑褐色。可造成枯白穗,发病晚的造成秕谷。

现在是15页\一共有63页\编辑于星期四4/17/202315(5)谷粒瘟

颖壳变成灰白色或产生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可使稻谷变黑。造成种子带病。现在是16页\一共有63页\编辑于星期四4/17/202316稻瘟病发病原因阴雨连绵,光照不足,田间湿度大,有利病原菌分生孢子的形成、萌发和侵入,因此有利于发病。长期灌深水或过分干旱,偏施、迟施氮肥等,均易诱发稻瘟病。现在是17页\一共有63页\编辑于星期四4/17/202317稻瘟病防控1)选育和种植抗病丰产良种。2)消除菌源。一是播前烧毁或封严(薄膜)潮湿的裸露病稻草。二是种子消毒(用20%三环唑1000倍液,早稻浸种48小时,晚稻浸种24小时)。三是育苗栽插“三不用”:不用稻草捆扎秧苗;不用未腐熟的牛棚废弃物作底肥;不用病稻草在室外喂牛或散落在院坝、田边、渠边、溪边、林边以及荒山荒坡等地。现在是18页\一共有63页\编辑于星期四4/17/202318稻瘟病防控3)健身栽培。要做到基肥足,追肥早,氮磷钾配合施用,严防偏施、迟施、猛施氮肥。4)化学防控。一是秧田期若有急性型叶瘟发生时,要立即喷药控制并在移栽时用好送嫁药(带药移栽);二是本田期水稻处于分蘖至拔节初时,若有急性型叶瘟发生时要立即喷药保护阻止“化苗”;三是稻瘟病常发区、老病区、叶瘟发生区及感病品种,务于水稻孕穗末至始穗期,必须普遍喷药一次预防穗瘟,重病区还要在水稻齐穗期再喷施一次预防药剂。现在是19页\一共有63页\编辑于星期四4/17/202319化学防治种子消毒:用20%三环唑1000倍液,早稻浸种48小时,晚稻浸种24小时。药剂防治:20%三环唑粉剂100克/亩(穗颈瘟)或40%稻瘟灵(富士1号)乳油60-70毫升/亩(叶瘟)或40%,50%异稻瘟净乳油时间:发病初期。穗瘟要着重在抽穗期进行保护,特别是在孕穗期(破肚期)和齐穗期是防治适期。重病需喷2次,间隔期为7—10天。现在是20页\一共有63页\编辑于星期四4/17/2023202.水稻纹枯病

俗名花脚秆、烂脚秆。发病重的田块,秕谷率增加,产量下降10%左右——25%以上

真菌引起的侵染性病害,初次主要来源于残留在稻田的菌核,再次侵染为发病株上产生的菌丝。还为害小麦、玉米、高梁、马唐等54科210种植物。

现在是21页\一共有63页\编辑于星期四4/17/202321水稻纹枯病田间症状

现在是22页\一共有63页\编辑于星期四4/17/202322稻纹枯病发病规律分蘖期开始发病,孕穗期前后达到高峰,乳熟期后病情下降。最初在近水面的叶鞘上出现水渍状椭圆形斑,以后病斑增多,常相互愈合成为不规则大形的云纹状斑,其边缘为褐色,中部发绿色或淡褐色。叶片上的症状和叶鞘上基本相同。病害由下向上扩展,严重时可到剑叶,甚至穗部发病,大片倒伏。现在是23页\一共有63页\编辑于星期四4/17/202323发病诱因温度在25-31℃和饱和湿度为病害流行的最有利条件。过量施氮肥,高度密植,灌水过深过多或偏迟,均为诱发病害的主要因素。现在是24页\一共有63页\编辑于星期四4/17/202324水稻纹枯病叶鞘和叶上菌核水稻纹枯病病斑放大现在是25页\一共有63页\编辑于星期四4/17/202325水稻纹枯病的防控

(1)选育和种植抗病丰产良种。(2)消除菌源。稻田及小春作物收后灌水翻耕时,残留在田间的大多数菌核均能浮在水面,并随“浪渣”漂移到田角,此时打捞浪渣烧毁可以减少病菌来源。(3)健身栽培。要做到合理密植,基肥足,追肥早,氮磷钾配合施用,严防偏施、迟施、猛施氮肥。(4)喷药控制。

现在是26页\一共有63页\编辑于星期四4/17/202326化学防治5%井冈霉素、丁菌隆水剂150毫升/亩或20%粉剂50克/亩(高密度和高肥水稻田,应抓住水稻拔节初至齐穗前,病丛率达20-40%时)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克/亩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g/亩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克/亩。对水50千克喷雾,重病田需打药2次,间隔期为7-10天。现在是27页\一共有63页\编辑于星期四4/17/202327化学防治20%甲基胂酸锌(稻脚青)可湿性粉剂50克/亩,加水100升喷雾或加水400升泼浇。

5%田安水剂200克/亩,加水100升喷雾或加水400升泼浇。这两种药剂防治效果好,残效期长,但必须在孕穗前使用,否则会发生药害。

现在是28页\一共有63页\编辑于星期四4/17/2023283.水稻稻曲病黑穗病、绿黑穗病、谷花病、青粉病,俗称“丰产果”。只发生于穗部,为害谷粒。真菌引起的侵染性病害,初次侵染主要源于残留在土壤中的菌核和病粒上的厚垣孢子,再次侵染主要是发病谷粒上的厚垣孢子,病害始见于水稻抽穗扬花期。现在是29页\一共有63页\编辑于星期四4/17/202329水稻稻曲病初发病的病粒大小、形状与健粒基本相同,唯病粒色泽稍带黄色,有充实感,不透光,随后内外颖壳缝合处尖端张开,露出白色絮状物,随着内外颖大部分开裂,进而露出黄绿色球菌并有灰色外膜包裹,随着银灰色外膜破裂,露出桔黄色的孢子粉,最后稻曲由黄绿转为墨绿色,外壳龟裂,稻曲发育终止。现在是30页\一共有63页\编辑于星期四4/17/202330稻曲病为害还为害陆稻、野生稻、玉米、马唐等植物,分布于我市各水稻产区,其为害引起水稻结实率、千粒重下降,秕谷、碎米增加,出米率、品质降低,病粒还含有对人、畜、禽有毒和致病的物质。现在是31页\一共有63页\编辑于星期四4/17/202331稻曲病防控:1)选育和种植抗病丰产良种。2)消除菌源。一是种子消毒;二是水稻收晒时要人为集中稻曲彻底烧毁。3)健身栽培。要做到基肥足,追肥早,氮磷钾配合施用,严防偏施、迟施、猛施氮肥。4)喷药控制。稻曲病常发区,应抓住水稻破口前3天内,务必喷施药剂进行控制。推荐药剂为井冈霉素或稻曲灵或可杀得。

现在是32页\一共有63页\编辑于星期四4/17/2023324.水稻螟虫三化螟,南方稻区的主要害虫,二化螟为我国南北各稻区的主要害虫。危害:

苗期、分蘖期为害水稻,造成枯心苗;孕穗期为害水稻,造成枯孕穗;破口抽穗期为害水稻,造成白穗。现在是33页\一共有63页\编辑于星期四4/17/202333水稻螟虫的分布现在是34页\一共有63页\编辑于星期四4/17/202334现在是35页\一共有63页\编辑于星期四4/17/202335现在是36页\一共有63页\编辑于星期四4/17/202336三化螟

(前翅黑斑)

二化螟(前翅七个黑点)现在是37页\一共有63页\编辑于星期四4/17/202337水稻二化螟我市水稻产区年发生2代,虫源主要来源于冬后稻桩和稻草中越冬的老熟幼虫,当气温高于11℃时开始化蛹,15-16℃时成虫羽化。成虫具有趋光和趋嫩绿性;卵块长椭圆形,有透明胶质物覆盖,水稻拔节前多产于叶片上,拔节后多产于叶鞘上;幼虫淡褐色,背面有5条暗褐色纵线,初孵幼虫群集为害造成“枯鞘”,三龄后分散蛀茎造成枯心、死孕穗、白穗和虫伤株;蛹园筒形,棕褐色,尾端稍尖。该虫发生轻重主要受虫量、天气和肥水管理等综合因素的影响。现在是38页\一共有63页\编辑于星期四4/17/202338水稻二化螟为害水稻二化螟除为害水稻外,还为害玉米、甘蔗、蚕豆、茭白、高粱、油菜、小麦等,分布于我市各水稻产区,一般造成水稻减产8%左右,重者15%以。现在是39页\一共有63页\编辑于星期四4/17/202339二化螟防控(1)消除虫源。无论是冬闲田,还是小春作物换茬田,务于成虫羽化前,及时灌水翻耕以消除越冬虫源。(2)灯光诱杀成虫。越冬成虫羽化前,安装黑光灯诱杀成虫。(3)性诱剂诱杀成虫。越冬成虫羽化前,置放性诱剂诱杀成虫。(4)药剂控制。“狠治一代,挑治2代”的药剂控制策略。第一代-分蘖期枯鞘大量出现时,第二代-水稻孕穗期螟卵孵化高峰期用药。推荐药剂为杀螟杆菌、杀虫单、氯虫苯甲酰胺、氟虫腈、三唑磷等。现在是40页\一共有63页\编辑于星期四4/17/2023405.稻纵卷叶螟即卷叶虫、刮青虫,危害叶片、取食叶肉,受害叶片叶尖卷成圆筒形虫苞,苞上有透明白色条斑,严重影响叶片光合作用,造成谷粒不饱满,空秕粒增加而欠收。迁飞性害虫,影响水稻生产的常发性害虫之一。现在是41页\一共有63页\编辑于星期四4/17/202341稻纵卷叶螟(卷叶虫、刮青虫)现在是42页\一共有63页\编辑于星期四4/17/202342现在是43页\一共有63页\编辑于星期四4/17/202343发生规律稻纵卷叶螟生长发育需要适温和高湿度。22~28℃相对湿度80%以上最适宜。以阴雨多湿利于发生。高温干旱和低温都不利发育。偏施氮肥或施肥过迟,水稻生长过于茂盛,嫩绿。既能大量诱集蛾子产卵,又有利于幼虫结苞。现在是44页\一共有63页\编辑于星期四4/17/202344化学防治1.8%阿维菌素乳油。48%乐斯本乳油40%毒死蜱乳油20%阿维·唑磷乳油在稻纵卷叶螟幼虫二龄前喷雾施药,最好在卵孵化盛期施药。现在是45页\一共有63页\编辑于星期四4/17/2023456.稻飞虱俗称、蠓虫,蚰虫。其中以白背飞虱和褐飞虱为害较重。两种飞虱为害都是群集在稻株的下部取食,成虫和若虫均能用刺吸式口器刺进稻株组织吸食汁液。虫量大时引起稻株下部变黑,瘫痪倒伏,俗称“冒顶,透天”,导致严重减产或绝收。

褐飞虱能传播水稻病毒病

两种飞虱都有远距离迁飞习性

现在是46页\一共有63页\编辑于星期四4/17/202346稻飞虱现在是47页\一共有63页\编辑于星期四4/17/202347稻飞虱发生规律长翅型成虫具趋光性,喜产卵于抽穗扬花期的稻株上。喜温暖高湿的气候条件,夏秋多雨、盛夏不热、晚秋暖和的情况均有利于发生。现在是48页\一共有63页\编辑于星期四4/17/202348稻飞虱防控(1)选育和种植抗虫丰产良种。(2)健身栽培。(3)灯光诱杀。(4)保护稻田天敌。(5)养鸭治虫。(6)药剂控制。水稻进入拔节后,当稻飞虱虫量达到1500头/百丛时应实施药剂控制。推荐药剂为吡虫啉(大功臣、蚜虱净)、噻嗪酮(扑虱灵)等。现在是49页\一共有63页\编辑于星期四4/17/202349化学防治百丛虫量低于1000头时不要防治。(1)25%噻嗪酮(扑虱灵)可湿粉。推荐使用的剂量为7.5~12.5g有效成份/亩。施药时田间最好保持水层。

(2)10%吡虫啉可湿粉。推荐使用的剂量为1~2g有效成份/亩。(3)80%敌敌畏乳油稻飞虱药剂防治适期为2、3龄若虫盛期,于水稻中下部喷雾,或用粗水喷雾,让药液沉降到稻株基部。现在是50页\一共有63页\编辑于星期四4/17/202350稻飞虱的防治注意!!!田间试验表明,稻田施用溴氰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甲基对硫磷、三唑磷、久效磷等可引起稻飞虱种群数量显著增加。因此,稻田尽量避免施用以上药剂,防止稻飞虱再增猖獗

。现在是51页\一共有63页\编辑于星期四4/17/2023517.稻水象甲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别名稻水象、美洲稻象甲、伪稻水象。是由国外传人我国的检疫性害虫,自1988年在河北唐山首次发现后,现已陆续扩散到吉林、辽宁、天津、北京、山东、浙江、福建、台湾、安徽、湖南等省、市的60余个县(市),并有进一步向邻近地区扩散的趋势,是我国值得注意的重要水稻新害虫。

现在是52页\一共有63页\编辑于星期四4/17/202352现在是53页\一共有63页\编辑于星期四4/17/202353为害症状成虫主要啃食秧苗叶肉,受害叶有透明白条斑,严重时全田叶片变白。稻水象甲成虫为害的稻叶现在是54页\一共有63页\编辑于星期四4/17/202354为害症状幼虫蛀食稻根基部,受害株易倒伏、漂浮稻水象甲幼虫为害的稻根(老根被食,白色新根已长出)现在是55页\一共有63页\编辑于星期四4/17/202355发生规律成虫有强趋光性。初孵幼虫落入水中蛀人根内为害,多集中于8厘米深以内土壤根系中活动,幼虫期30~40天,有转株为害习性。老熟幼虫于活根上营造卵形土茧后化蛹。土茧与稻根的通气组织相连,蛹依靠根系供氧。

现在是56页\一共有63页\编辑于星期四4/17/202356化学防治秧田和早稻田的越冬成虫可用:20%三唑磷乳油lOO毫升,或40%毒死蜱乳油60~80毫升或28%高渗水胺硫磷乳油(稻乐丰)100毫升或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阿克泰)现在是57页\一共有63页\编辑于星期四4/17/202357化学防治本田: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阿克泰)2~4克10%醚菊酯(多来宝)胶悬剂80~100毫升、5%锐劲特胶悬剂100毫升、20

%甲基异柳磷乳油400毫升、噻虫嗪可同时防治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负泥虫、稻蝗等水田常见害虫。

现在是58页\一共有63页\编辑于星期四4/17/202358防治越冬代成虫:水稻插秧后7—10天,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按商品剂量25毫升/亩,或用有机磷农药的混配制剂,施药10天后,如有较多的成虫侵入稻田,应再施药一次。此期防治好成虫,不仅可使水稻秧苗免遭成虫为害,而且也可有效地控制幼虫的发生。醚菊酯(多来宝)和乙氰菊酯(赛乐收)对稻水象甲均有较好的防效,且对人十分安全,对水生生物毒性较低,但成本较高。水胺硫磷、三唑磷和喹硫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