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沙市一中2023届高三月考试卷(八)语
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文化自古“贵和”。《国语·郑语》记载了史伯的一段论述:“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也。”《左传》中晏婴也说明了同样的道理:“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燀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他们还把“和”“同”相异的观点应用到政治方面。史伯论周的弊病和衰亡的原因时,强调“去和而取同”是周衰亡的原因。晏子强调要实行和政:“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无干,民无争心。”基于史伯、晏婴的“和同之辨”,孔子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思想。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他还把“和同之辩”用到处理社会关系上,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重要思想。“和而不同”首先强调以“不同”为前提。只有始终保持彼此间的差异,“和”才具有真正意义。因为“不同”,才需交流、认同;唯有沟通,才能和谐,以善意回应善意。其次,强调“和”不是同一。《礼记·中庸》倡导“和而不流”,就是强调与人相和而不随波逐流,盲目附和。最后,强调以“中庸”求“和”。做事须“允执其中”,“中”即为“过犹不及”“执两用中”“中立不倚”。“中庸”可以防止冲突与激化,可以促成矛盾的转化和解决,使各方达到协调与均衡,即达到“和”。《中庸》首章云:“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绵延五千年,“和而不同”的思想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中华民族多次迁徙、融合,既保持了民族多样性,又结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这种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正是“和而不同”精神的典型体现。伴随民族融合过程的是中华文化的创造。春秋时代,地理、政治因素导致多元文化的格局。秦汉统一后,华夏文化加速吸收、融合、同化周边少数民族的文化成果,最后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延续至今的中华文化。汉唐以后,随着与世界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文化又以宽容的文化心态对待各种外来文化,进一步推动了自身文化的发展。(摘编自黎昕《儒家“和而不同”思想及其当代意义》)材料二:不同的文化可以沟通,这是中国文化一向的主张。宋代思想家张载《正蒙·太和篇》中有四句话:“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这四句话讲的是哲学,是一种宇宙观。这个世界上,有无穷无尽的生命个体,可以称作“象”。这些“象”,有动物的,有植物的,每个“象”都不同。“有象斯有对”,说的就是各个“象”的不同。古人有一种说法,叫做“佳人不同体,美人不同面”。西方也讲,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生命个体。“对必反其为”,是说一个一个的“象”,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由于不同,其运行、流动的方向也不相同,甚至有时候运行的方向会相反,所以会出现“有反斯有仇”,发生互相间的纠结。这个“仇”字,古代的写法是“雠”,左边一个“隹”,右边一个“隹”,中间是个言论的“言”。隹是一种尾巴很短的鸟,“雠”字的本义是两只短尾巴鸟在叽叽喳喳的讨论、辩论。这个“雠”字,也就是“校雠”的“雠”。校书是很难的事,很难一个字都不错。古人的“校雠”,更是一件大事。你拿这个本子,我拿那个本子,一点一点地校,互相讨论,争论得面红耳赤。“雠”字形象地反映出校对中发生的讨论、辩驳。但两只短尾巴鸟互相讨论、辩驳的结果,并不是彼此打得头破血流,更不是这只鸟把那只鸟吃掉,而是达成共识,或达成妥协,求同存异,总之是走向了“仇必和而解”。这个世界有差异,但差异不必然发展为你死我活的冲突,而是可以“和而解”的。用这个思想来看待世界,不是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吗?当然,这不是一方的问题,而是彼此双方乃至多方的问题,所以需要沟通对话,需要多边商量。“有反斯有仇”,就是沟通、对话,互相校正的过程。而对话需要智慧,需要异量之美。费孝通先生也有四句著名的话:“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世界大同。”他讲的是文化问题。世界上各种文化都有其长处,是不言而喻的,关键是看到并且承认其长处,彼此互赏,相互吸收,众美和合。由此推广到更广阔的领域,“世界大同”并非不可以期待。这个世界能走向和解吗?人类还要被战争的灾难吞噬吗?人类不可以用自己的理智和智慧,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好吗?中国文化里面的“和而不同”的思想,就是要你正确认识这个世界的生存状态,正确认识人类自己,以寻找危机的解决之道。(摘编自刘梦溪《“和而不同”是中国文化贡献给人类的大智慧》)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中关于“和同”关系的论述,史伯侧重对比二者的优劣,晏婴侧重阐述“和”的作用。B.
孔子“和而不同”的思想,以“不同”为前提,以“和”为目标,以中庸之道为求“和”方法。C.
“象”存在差异,并且运行流动的方向不同,所以会出现相互纠结,形成彼此间的对立。D.
中西方哲学都承认个体的差异,而彼此沟通可以改变差异的发展趋势,走向“和而解”。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按照晏婴的“和政”观点,君臣之间做到君不乾纲独断,臣不唯唯诺诺,才能达到政明人和。B.
如果没有“和而不同”的思想,中华民族无法形成多元一体格局和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文化。C.
“校”是“木”与“交”的联合,表示“棍棒交错”。它与“雠”合成“校雠”一词,彼此含义相反相成。D.
推广“和而不同”思想,能有效避免各种全球危机、地区冲突的产生,让世界变得和平美好。3.
下列说法最能支撑材料观点的一项是(
)A.
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左传》B.
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齐也,不可得矣——《孟子》C.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老子》D.
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欧阳修《朋党论》4.
材料二对“有反斯有仇”这一观点的论述极具特色,请简要分析。5.
两则材料对“和而不同”思想的论述形成多种互补关系,请简要分析。【答案】1.C
2.A
3.A
4.
①说文解字。对“雠”字拆分解说,有理有据,直观形象,浅显易懂。②比喻说理。将“校雠”过程喻为鸟的争吵,富于情境感,活泼有趣。③事实论证。再现古人校书场景,突出“雠”的必要性,增强说服力。
5.
①时间互补。材料一侧重讲西周至汉唐以后,材料二侧重宋代至当代,组合构成了“和而不同”思想的发展历程。
②内容互补。先秦众人侧重政治,张载侧重哲学,费孝通侧重文化,多方位展现了“和而不同”思想的渗透领域。
③意义互补。分别从推动中华民族自身发展和促进整个人类世界和谐共存的角度探讨“和而不同”思想的意义。【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并且运行流动的方向不同,所以会出现相互纠结,形成彼此间的对立”错误。遗漏信息,原文中有“有时候运行的方向会相反”的条件;无中生有,“形成彼此间的对立”原文无据。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B.“中华民族无法形成多元一体格局和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文化”错误。“和而不同”思想与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文化形成没有必然关系。C.“彼此含义相反相成”错误。应是彼此含义相近。D.“能有效避免各种全球危机、地区冲突的产生”错误。可以帮助解决,但无法避免产生。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A.意思是:如果用清水来给清水增加味道,谁能喝得下去?如果只是一琴或一瑟,谁能听得下去?强调多味调和才能做出美味的食物,琴瑟相和才能奏出美妙的音乐。形象体现了“和而不同”的观点。B.意思是:让一个齐人来辅导(说齐国话),但周围有一群楚人在干扰,即使你天天鞭打也没有效果。比喻势孤力单,做事难有成效。C.意思是:不露锋芒,消解纷争,挫去人们的锋芒,解脱他们的纷争,收敛他们的光耀,混同他们的尘世,这就是深奥的玄同。体现的是道家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处世态度。D.表达的是君子与小人不同的交友标准。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能力。结合“这个‘仇’字,古代的写法是‘雠’,左边一个‘隹’,右边一个‘隹’,中间是个言论的‘言’”分析可知,运用说文解字,对“雠”字拆分解说,有理有据,直观形象,浅显易懂。结合“隹是一种尾巴很短的鸟,“雠”字的本义是两只短尾巴鸟在叽叽喳喳的讨论、辩论”分析可知,运用比喻说理,将“校雠”过程喻为鸟的争吵,富于情境感,活泼有趣。结合“校书是很难的事,很难一个字都不错。古人的‘校雠’,更是一件大事。你拿这个本子,我拿那个本子,一点一点地校,互相讨论,争论得面红耳赤。‘雠’字形象地反映出校对中发生的讨论、辩驳”分析可知,运用事实论证,再现古人校书场景,突出“雠”的必要性,增强说服力。【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一“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绵延五千年,‘和而不同’的思想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春秋时代,地理、政治因素导致多元文化的格局。秦汉统一后,华夏文化加速吸收、融合、同化周边少数民族的文化成果,最后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延续至今的中华文化。汉唐以后,随着与世界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文化又以宽容的文化心态对待各种外来文化,进一步推动了自身文化的发展”、材料二“不同的文化可以沟通,这是中国文化一向的主张。宋代思想家张载《正蒙·太和篇》中有四句话……而对话需要智慧,需要异量之美。费孝通先生也有四句著名的话”分析可知,材料一侧重讲西周至汉唐以后,材料二侧重宋代至当代,组合构成了“和而不同”思想的发展历程,在时间上形成互补。由“《左传》中晏婴也说明了同样的道理……他们还把‘和’‘同’相异的观点应用到政治方面”“宋代思想家张载《正蒙·太和篇》中有四句话……这四句话讲的是哲学,是一种宇宙观”“费孝通先生也有四句著名的话:‘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世界大同。’他讲的是文化问题”分析可知,先秦众人侧重政治,张载侧重哲学,费孝通侧重文化,多方位展现了“和而不同”思想的渗透领域,在内容上形成互补。由材料一“秦汉统一后,华夏文化加速吸收、融合、同化周边少数民族的文化成果,最后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延续至今的中华文化。汉唐以后,随着与世界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文化又以宽容的文化心态对待各种外来文化,进一步推动了自身文化的发展”、材料二“这个世界能走向和解吗?人类还要被战争的灾难吞噬吗?人类不可以用自己的理智和智慧,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好吗?中国文化里面的‘和而不同’的思想,就是要你正确认识这个世界的生存状态,正确认识人类自己,以寻找危机的解决之道”分析可知,分别从推动中华民族自身发展和促进整个人类世界和谐共存的角度探讨“和而不同”思想的意义,在意义上形成互补。(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泡茶馆汪曾祺①“泡茶馆”是联大学生特有的语言。本地原来似无此说法,本地人只说“坐茶馆”。“泡”是北京话。其含义很难准确地解释清楚。勉强解释,只能说是持续长久地沉浸其中,像泡泡菜似的泡在里面。“泡蘑菇”“穷泡”,都有长久的意思。北京的学生把北京的“泡”字带到了昆明,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便创造出一个新的语汇。②从西南联大新校舍出来,有两条街,凤翥街和文林街,都不长。这两条街上至少有不下十家茶馆。③从联大新校舍,往东,折向南,进一座砖砌的小牌楼式的街门,便是凤翥街。街角右手第一家便是一家茶馆。这是一家小茶馆,只有三张茶桌,而且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茶具也是比较粗糙的,随意画了几笔兰花的盖碗。除了卖茶,檐下挂着大串大串的草鞋和地瓜,这也是卖的。张罗茶座的是一个女人。这女人长得很强壮,皮色也颇白净。她生了好些孩子。中国的妇女似乎有一种天授的惊人的耐力,多大的负担也压不垮。④由这家往前走几步,斜对面,曾经开过一家专门招徕大学生的新式茶馆。这家茶馆的桌椅都是新打的,涂了黑漆。堂倌系着白围裙。卖茶用细白瓷壶,不用盖碗。这家茶馆没有什么值得一记的事,而且开了不久就关了。联大学生至今还记得这家茶馆是因为隔壁有一家卖花生米的。这家似乎没有男人,站柜卖货是姑嫂两人,都还年轻,成天涂脂抹粉。尤其是那个小姑子,见人走过,辄作媚笑。联大学生叫她花生西施。这西施卖花生米是看人行事的。好看的来买,就给得多。难看的给得少。因此我们每次买花生米都推选一个挺拔英俊的“小生”去。⑤再往前几步,路东,是一个绍兴人开的茶馆。他至今乡音未改。大概他有一种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情绪,所以对待从外地来的联大学生异常亲热。他这茶馆里除了卖清茶,还卖一点芙蓉糕、萨其玛、月饼、桃酥,都装在一个玻璃匣子里。我们有时觉得肚子里有点缺空而又不到吃饭的时候,便到他这里一边喝茶一边吃两块点心。有一个善于吹口琴的姓王的同学经常在绍兴人茶馆喝茶。他喝茶,可以欠账。不但喝茶可以欠账,我们有时想看电影而没有钱,就由这位口琴专家出面向绍兴老板借一点。绍兴老板每次都是欣然地打开钱柜,拿出我们需要的数目。我们于是欢欣鼓舞,兴高采烈,迈开大步,直奔南屏电影院。⑥再往前,走过十来家店铺,便是凤翥街口,路东路西各有一家茶馆。⑦路东一家较小,很干净,茶桌不多。街西那家又脏又乱,地面坑洼不平,一地的烟头、火柴棍、瓜子皮。茶桌也是七大八小,摇摇晃晃,但是生意却特别好。从早到晚,人坐得满满的。也许是因为风水好。到这家吃茶的全部是本地人,本街的闲人、赶马的“马锅头”、卖柴的、卖菜的。他们都抽叶子烟。要了茶以后,便从怀里掏出一个烟盒——圆形,皮制的,外面涂着一层黑漆,打开来,揭开覆盖着的菜叶,拿出剪好的金堂叶子,一支一支地卷起来。茶馆的墙壁上张贴、涂抹得乱七八糟。但我却于西墙上发现了一首诗,一首真正的诗:记得旧时好,跟随爹爹去吃茶。门前磨螺壳,巷口弄泥沙。⑧是用墨笔题写在墙上的。这使我大为惊异了。这是什么人写的呢?⑨进大西门,是文林街,挨着城门口就是一家茶馆。这是一家最无趣味的茶馆。茶馆墙上的镜框里装的是美国电影明星的照片,蓓蒂·黛维丝、奥丽薇·德·哈茀兰、克拉克·盖博、泰伦宝华……除了卖茶,还卖咖啡、可可。这家的特点是:进进出出的除了穿西服和麂皮夹克的比较有钱的男同学外,还有把头发卷成一根一根香肠似的女同学。有时到了星期六,还开舞会。茶馆的门关了,从里面传出《蓝色的多瑙河》和《风流寡妇》舞曲,里面正在“嘣嚓嚓”。⑩由这两家茶馆往东,不远几步,街上有一家老式的茶馆,楼上楼下,茶座不少。这家茶馆门前,有一个小摊,卖酸角、拐枣和泡梨。大学二年级那一年,我和两个外文系的同学经常一早就坐在这家茶馆靠窗的一张桌边,各自看自己的书,有时整整坐一上午,彼此不交语。我这时才开始写作,我的最初几篇小说,即是在这家茶馆里写的。茶馆离翠湖很近,从翠湖吹来的风里,时时带有水浮莲的气味。⑪回到文林街。文林街中,正对府甬道,后来新开了一家茶馆。这家茶馆的特点一是卖茶用玻璃杯,不用盖碗,也不用壶。不卖清茶,卖绿茶和红茶。红茶色如玫瑰,绿茶苦如猪胆。第二是茶桌较少,且覆有玻璃桌面。在这样桌子上打桥牌实在是再适合不过了,因此到这家茶馆来喝茶的,大都是来打桥牌的,这茶馆实在是一个桥牌俱乐部。联大打桥牌之风很盛。有一个姓马的同学每天到这里打桥牌。解放后,我才知道他是老地下党员,昆明学生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学生运动搞得那样热火朝天,他每天都只是很闲在,很热衷地在打桥牌,谁也看不出他和学生运动有什么关系。⑫或问:泡茶馆对联大学生有些什么影响?答曰:第一,
①
。联大的学生自然也是贤愚不等,但多数是比较正派的。那是一个污浊而混乱的时代,学生生活又穷困得近乎潦倒,但是很多人却能自许清高,鄙视庸俗,并能保持绿意葱茏的幽默感,用来对付恶浊和穷困,并不颓丧灰心,这跟泡茶馆是有些关系的。第二,
②
。联大学生上茶馆,并不是穷泡,除了瞎聊,大部分时间都是用来读书的。联大图书馆座位不多,宿舍里没有桌凳,看书多半在茶馆里。联大同学上茶馆很少不夹着一本乃至几本书的。不少人的论文、读书报告,都是在茶馆写的。联大八年,出了很多人才。研究联大校史,不能不了解了解联大附近的茶馆。第三,
③
。我对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生活都发生兴趣,都想了解了解,跟泡茶馆有一定关系。如果我现在还算一个写小说的人,那么我这个小说家是在昆明的茶馆里泡出来的。(有删改)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解说“泡茶馆”的含义,指出此种称谓来源于外来学生结合现实生活的创造语汇,也暗示出抗战高校内迁的时代背景。B.
文章叙述“花生西施”的故事,与前文“小茶馆女主人”所代表的一类中国坚强妇女形象形成反差,丰富了文中的人物形象。C.
文章详细描写了两家茶馆,一家老式又充满市井气息,一家规格高档时髦。作者借以表露自己对当时贫富不均的社会现象的批判。D.
由文章可知“泡茶馆”是当时西南联大学子在昆明求学时一种普遍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是反映学子精神面貌的重要组成部分。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记录“凤翥街口路西茶馆”各色人等吃茶抽烟的情景,这种表述以文学的形式还原了一幅平凡真实而又生气淋漓的民间市井生活图景。B.
文章描写文林街的茶馆,提到其中一名常客为老地下党员,既表现了当时的社会环境的险恶,也暗示茶馆是当时社会矛盾的一个缩影。C.
文章行文少有直接反映国事的沉重笔触,也鲜有对时代灾难极力地渲染铺排,通篇的叙述反而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烟火味道。D.
文章以联大学生的身份,叙述自己在昆明当地亲身体验的风物人情,语调自然从容,不急不徐,娓娓道来,尽显冲淡平和的叙事风格。8.
请你根据文章尾段内容,结合全文,补上画线语句。9.
本文具有散文“形散神聚”的特色,请从内容和表达两方面加以简析。【答案】6.C
7.B
8.
①培养了联大学生临危不惧、泰然自若的精神面貌(或答:苦中作乐、豁达从容的精神品质/可以养其浩然之气)②铸就了联大学生艰苦奋斗、严于律己的学术品格(或答:勤奋好学、自由独立的学术追求/茶馆出人才)③养育了联大学生的闲情雅趣,为其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或答:影响了联大学生的审美品格和文学创作/泡茶馆可以接触社会)
9.
①内容丰富,既写到各色人群,又有对当地民间日常生活、风土习俗的描绘,看似零散,但主题明确集中。内容都是为体现“泡茶馆对联大学子的影响”的主题而服务。②表达方式丰富,多有变化,文章记叙和描写穿插交织,更在文末插入了整段议论。但前文叙述和描写均是为末段的议论张本,自然而不觉突兀。【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C.“作者借以表露自己对当时贫富不均的社会现象的批判”理解错误,理解文章内容可知,作者对两家茶馆进行的描写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当时贫富不均的生活,也透露出作者的偏好,但重点并不在表达对当时贫富不均的社会现象的批判。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鉴赏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B.“既表现了当时的社会环境的险恶,也暗示茶馆是当时社会矛盾的一个缩影”理解错误,当时时局虽然动荡,但结合全文来看,作者此处是想表现抗战后方的昆明,面对敌人的持续威胁和袭击,人们在硝烟四起中学会了以沉着冷静的方式保护自我,以平和的心境应对纷繁的外部环境。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联系上下文补写句子的能力。联系上下文分析可知,这三个空都是对空后内容的总括,所以应结合空后句子整理答案。①处,根据空后句“那是一个污浊而混乱的时代,学生生活又穷困得近乎潦倒,但是很多人却能自许清高,鄙视庸俗,并能保持绿意葱茏的幽默感”中的“污浊而混乱的时代”“保持绿意葱茏的幽默感”可知,泡茶让联大学生临危不惧、泰然自若;根据空后句“学生生活又穷困得近乎潦倒”“用来对付恶浊和穷困,并不颓丧灰心”可知,泡茶使联大学生具有了苦中作乐、豁达从容的精神品质;培养了他们的浩然之气。②处,根据空后句“联大图书馆座位不多,宿舍里没有桌凳,看书多半在茶馆里。联大同学上茶馆很少不夹着一本乃至几本书的。不少人的论文、读书报告,都是在茶馆写的。联大八年,出了很多人才。研究联大校史,不能不了解了解联大附近的茶馆”可知在茶馆,联大学生铸就了艰苦奋斗、严于律己的学术品格,他们勤奋好学、自由独立完成学术报告,进行自己的学术,茶馆帮助联大培养出了人才。③处,根据空后句子“我对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生活都发生兴趣,都想了解了解,跟泡茶馆有一定关系”可知,泡茶养育了我的闲情雅趣,根据“如果我现在还算一个写小说的人,那么我这个小说家是在昆明的茶馆里泡出来的”可知,泡茶为我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影响了我生的审美品格和文学创作,在泡茶馆可以接触社会,而我是联大的学生中泡茶的一员,所以我的收获也是联大学生的收获。【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章的体裁特征的能力。①内容方面:根据原文“这女人长得很强壮,皮色也颇白净”“这家似乎没有男人,站柜卖货是姑嫂两人,都还年轻,成天涂脂抹粉”“他们都抽叶子烟。要了茶以后,便从怀里掏出一个烟盒——圆形,皮制的,外面涂着一层黑漆,打开来,揭开覆盖着的菜叶,拿出剪好的金堂叶子,一支一支地卷起来”“进出出的除了穿西服和麂皮夹克的比较有钱的男同学外,还有把头发卷成一根一根香肠似的女同学”可知文章写到各色人群;原文“到这家吃茶的全部是本地人,本街的闲人、赶马的‘马锅头’、卖柴的、卖菜的。他们都抽叶子烟。要了茶以后,便从怀里掏出一个烟盒——圆形,皮制的,外面涂着一层黑漆,打开来,揭开覆盖着的菜叶,拿出剪好的金堂叶子,一支一支地卷起来”“这家茶馆门前,有一个小摊,卖酸角、拐枣和泡梨”,又有对当地民间日常生活、风土习俗的描绘,看似零散,实际都是为体现“泡茶馆对联大学子的影响”的主题而服务的。可见本文内容吧丰富,主题明确集中。②表达方式方面:表达方式丰富,多有变化,文章记叙和描写穿插交织,更在文末插入了整段议论。但前文叙述和描写均是为末段的议论张本,自然而不觉突兀。第①段叙述了“泡茶馆”的由来,第②段叙述了从西南联大新校舍出来的两条街上至少有不下十家茶馆。第③至⑪段详细描写了茶馆里的各色人群及当地民间日常生活、风土习俗。第⑫段评议了泡茶馆对联大学生的影响。表达方式丰富,多有变化,根据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可知,前文叙述和描写均是为末段的议论张本,自然而不觉突兀。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体貌丰伟,美皙如玉,秀眉而长目,顾盼烨然。自为童子时,见学宫所祠乡先生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像,皆谥“忠”,即欣然慕之。曰:“没不俎豆其间,非夫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时理宗在位久,政理漫怠,天祥以法天不息为对,其言万余,不为稿,一挥而成。帝亲拔为第一,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祥兴二年二月,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崖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帝求南人有才者甚急,王积翁荐之。天祥曰:“国亡,吾分一死耳。倘缘宽假,得以黄冠归故乡,他日以方外备顾问可也。”积翁欲令宋官谢昌言等十人请释为道士,留梦炎不可,曰:“天祥出,复号召江南,置吾十人于何地!”事遂寝。帝知其不可屈,议将释之,天祥曰:“愿赐一死!”帝犹未忍,左右力赞从其请,遂诏杀之。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史臣曰:“志士欲信大义于下者,不以成败利钝动其心。文天祥奉两孱主,兵败身执,而从容伏锧,可不谓之仁哉!”许有壬曰:“文天祥万变不渝,事固不可以成败论也。”(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卷一百九、《宋史》卷四百一十八)文本二:文丞相甫冠奉廷对,即极口论国家大计。未几元兵渡江,又上书乞斩嬖近之主迁幸议者,以一人心安社稷,固已气盖天下矣。自是而断断焉,殚力竭谋,扶颠持危,以兴复为己任。虽险阻艰难,百挫千折,有进而无退,不幸国亡身执,而大义愈明。盖公志正而才广,识远而器闲,浩然之气以为之主,而卒之其志弗遂者,盖以天命去宋也。虽天命去宋,而天理在公,必不可已。故宋亡其臣之杀身成仁者不少。论者必以公为称首公。(杨士奇《重修文丞相祠记》)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打“√”。考A官B王C应D麟E奏F曰G是H卷I古J谊K若L龟M鉴N忠O肝P如Q铁R石S臣T敢U为V得W人X贺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举,指科考中选,与《赤壁赋》中“举酒属客”的“举”意思不相同。B.
寝,指搁置,与《六国论》中“然后得一夕安寝”的“寝”意思不相同。C.
信,指伸张,与《琵琶行并序》中“低眉信手续续弹”的“信”意思相同。D.
殚,指尽、竭尽,与成语“殚精竭虑”中的“殚”意思相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天祥小时候在学宫里看到供奉的有欧阳修等人的像,因为他们谥号都叫“忠”,所以非常仰慕他们。B.
文天祥被押到潮阳,元人让他叩拜弘范,他拒绝了。但弘范并不生气,因非常敬重他的仁义,故以宾客之礼待他。C.
文天祥不仅仪表堂堂,才华也非常出众,皇帝亲自选为第一。宋亡后元帝急求有才的人,王积翁积极推荐了他。D.
文天祥虽然抗元最终失败,但因为他能忠于国家,英勇无畏,舍生取义,充分体现了儒家“仁”的精神境界。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文天祥奉两孱主,兵败身执,而从容伏锧,可不谓之仁哉!(2)文丞相甫冠奉廷对,即极口论国家大计。14.
两个文本都对文天祥进行了高度的评价,请分别概括它们的观点。【答案】10.
GNS
11.C
12.B
13.
(1)文天祥迎奉两位弱主,兵败之后被捕,从容就义,能不说是仁吗!(2)文丞相刚刚成年在朝廷回答皇帝问题,就极尽论辩才能议论国家大事。
14.
文本一赞美文天祥是伸张大义的仁人,心志坚定,矢志不渝,忠心耿耿,不可用成败结果评价他。文本二赞美文天祥有才有识,有浩然正气,为国竭忠尽智,百折不回;在南宋杀身成仁的忠臣中,文天祥是当之无愧的第一。【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考官王应麟上奏:“这份答卷流露的古风(古代贤人的风义)如龟镜一般可供人学习,他的忠心像铁石,所以臣冒昧地为您获得人才而庆贺。”“曰”引起下文,并下文都是“曰”的内容,应在其后断开;“忠肝如铁石”与前文的主语不一致,前文是“是卷”,后文是“文天祥”,应在其前断开;“铁石”是形容文天祥的忠诚的喻体,并“铁石”是固定词汇,应在其后断开。故应为GNS。【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举酒属客”的“举”通“嘱”,致意,引申为劝酒,与文中的意思不同。句意:二十岁考中进士。/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B.“然后得一夕安寝”的“寝”是睡觉的意思,与文中的意思不同。句意:此事就搁置了。/然后才能睡上一夜安稳觉。C.《琵琶行并序》中“低眉信手续续弹”的“信”是任凭、随意的意思,与文中的意思不同。句意:想要在天下伸张大义的有志之士。/她低着头随手连续地弹个不停。D.“殚精竭虑”中的“殚”也是尽、竭尽的意思,与文中的意思相同。句意:竭力尽智。/形容用尽心思。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弘范“以宾客之礼待他”是想让他招降张世杰,“非常敬重他的仁义”是后文弘范听到文天祥的“国亡不能救”的悲痛之辞后的表现。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能力。(1)“孱主”,弱主;“执”,被捕,注意译出被动;“伏锨”,泛指被处死,结合前文,译成从容就义、从容赴死等皆可。(2)“甫冠”,刚成年;“廷对”,在朝廷回答皇帝问题;“极”,极尽。【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文本一“文天祥奉两孱主,兵败身执,而从容伏锧,可不谓之仁哉”“文天祥万变不渝,事固不可以成败论也”可知,赞美文天祥志向坚定,忠心耿耿,不可用成败结果评价他。根据文本二“虽险阻艰难,百挫千折,有进而无退,不幸国亡身执,而大义愈明”“故宋亡其臣之杀身成仁者不少。论者必以公为称首公”可知,赞美文天祥为国竭忠尽智,百折不回;在南宋杀身成仁的忠臣中,文天祥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参考译文:文本一: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州吉水人。身材高大相貌堂堂,漂亮白皙像玉石,眉清目秀,顾盼生辉。在童子时,看到学校祭供的同乡先辈欧阳修、杨邦乂、胡铨的塑像,谥号都叫“忠“,就景仰他们,说:“死后如果不置身在他们中间享受祭祀,就不是大丈夫。”二十岁考中进士,在集英殿考策问。当时宋理宗在位时间长,政务渐渐懈怠,文天祥以遵循天意不懈怠作答,长达一万多字,不起草稿,一挥而就。皇帝亲自选拔为第一名。考官王应麟上奏:“这份答卷流露的古风(古代贤人的风义)如龟镜一般可供人学习,他的忠心像铁石,所以臣冒昧地为您获得人才而庆贺。”祥兴二年二月,文天祥被押到潮阳,见张弘范,左右元军命令文天祥叩拜,文天祥拒不叩拜,张弘范于是用宾客的礼节接见他,文天祥与元军一起进入崖山,张弘范让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护父母,难道还能教别人背叛父母吗?”张弘范不听,一再强迫文天祥写信。文天祥于是将自己前些日子所写的《过零丁洋》一诗抄录给张弘范。张弘范读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时,(不禁也受到感动)笑了笑不再强逼文天祥了。崖山被攻破之后,元军举行宴会,张弘范说:“国家已亡,丞相你已经尽了忠孝之心了,如果你改变对宋的忠心来效忠于我们皇上,还给你宰相的官职。”文天祥流泪说:“国家灭亡不能拯救,做人臣子的死有余罪,怎么还敢摆脱杀头之罪而怀有二心呢?”张弘范敬佩他的仁义,派人护送文天祥到京师。元帝非常着急地寻求有才华的南方人,王积翁推荐文天祥。文天祥说:“国家灭亡,从本分上说我只能以死报国。倘若因为你们宽大为怀,我能够以道士身份回到故乡,来日以世俗之外的身份聊备顾问是可以的。”王积翁想让降元的宋官谢昌言等十人上书请求释放文天祥去做道士,留梦炎却认为不可以,他说:“一旦文天祥放出来,会在江南重新号召百姓,那么我们十人会置于何种境地呢!”此事就搁置了。元帝知道文天祥不可屈服,商议将他释放,文天祥说:“希望赐我一死!”元帝还是不忍心,但身边人却极力怂恿元帝听从文天祥的请求,于是元帝下诏杀了文天祥。他的衣带中有赞文,这样写道:“孔子说成仁,孟子说取义,只有把道义践行到了极点,仁德自然也就达到了最高境界。读圣贤书,想学的是什么呢?从今以后,大概可以问心无愧。”史臣说:“想要在天下伸张大义的有志之士,是不会因为事情的成败或难易(或译为:失败或困难)而使自己的心志动摇的(或译为:动摇自己的心志)。文天祥迎奉两位弱主,兵败之后被捕,从容就义,能不说是仁吗!”许有壬说:“文天祥经历各种变故却不改变志向,事情本来是不可以简单地用成败而论的。”文本二:文丞相刚刚二十岁就在朝廷回答皇帝问题,极尽论辩才能议论国家大事。不久,元兵渡过长江,他又上书请求斩杀君主宠幸亲近的小人中主张皇帝迁居他处的人,凭他一个人的力量安定国家,本来已经气魄盖过天下了。从此,忠心耿耿,竭力尽智,力挽狂澜,以复兴为己任。虽然历尽艰难险阻,各种挫折,只能前进不能后退,不幸国家灭亡自己被俘,而忠贞大义更加显明。文丞相志向刚正,有大才能,认识高远而且有气度,身上充满浩然正气,而最终的理想没有实现,大概是因为天命不佑护大宋的原因。虽然天命不眷顾大宋王朝,但是天理还在,一定不会停止。所以宋亡了,杀身成仁的臣子却不少,评论者一定称赞文丞相为第一忠臣。(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朗州窦常员外寄刘二十八诗,见促行骑走笔酬赠柳宗元投荒①垂一纪,新诏下荆扉。疑比庄周梦,情如苏武归。赐环留逸响,五马②助征騑。不羡衡阳雁,春来前后飞。【注】①投荒:此处指柳宗元被贬永州。②五马:代指郎州刺史窦常。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诗系应酬之作,酬赠的对象为窦常。诗人向其表明了自己接到朝廷诏令后的心迹。B.
“垂一纪”强调诗人谪居的时间之长,凸显出诗人对历尽苦难的不满和对朝廷的怨诽。C.
颔联用“苏武归”典故,写诗人就如同苏武终得归返长安一样,形象贴切,内涵丰厚。D.
窦常身为刺史,特意写诗促诗人“行骑”,希望诗人能尽快归返,表达了自己的关切之情。16.
从本诗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心理变化?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5.B
16.
①首联写诗人在经历谪居后,终于盼到了回京时机的激动之情。②颔联借两个典故表达出诗人既有似庄周梦中化蝶般的恍惚,又有如苏武得归长安般的兴奋。③尾联与衡阳雁对比,直抒胸臆,再次表明自己的喜悦。【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B.“对朝廷的怨诽”错误。“垂一纪”一句并非突出怨诽,而是为下文写终于盼到“新诏”的激动心情作铺垫。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投荒垂一纪,新诏下荆扉”意思是:我被贬蛮荒已经很久了,朝廷终于下达了诏书传我回京。“垂一纪”强调诗人谪居的时间之长,表达了诗人终于盼到了回京时机的激动之情。“疑比庄周梦,情如苏武归”意思是:朝廷传我回京的诏书让我恍然如梦,我盼归的心情就好像苏武当年回到大汉一样激动。颔联借“庄周梦”“苏武”两个典故表达出既有似庄周梦中化蝶般的恍惚,又有如苏武得归长安般的兴奋。“不羡衡阳雁,春来前后飞”意思是:我不再羡慕在春日得以飞回的衡阳雁。尾联诗人直抒胸臆,把欲归的自己与衡阳雁相比,表明自己的喜悦。(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大学之道》中“_____________”说明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而“_____________”是说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才能获得知识。(2)“二十八星宿”中的北方玄武包含斗、牛、女、虚、危、室、壁七个星宿。古人常在其作品中用多种星宿来描述方位,苏轼就写过这样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古代诗人常把“鹿”写进诗中,比如欧阳修的“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借此或展示尚贤的姿态,或寄托隐逸的情怀,再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
致知在格物
②.
物格而后知至
③.
月出于东山之上
④.
徘徊于斗牛之间
⑤.
呦呦鹿鸣
⑥.
食野之苹(曹操《短歌行》)(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树深时见鹿
溪午不闻钟(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宿”“徘徊”“呦”“苹”“崖”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它背靠一条黄河,脚踏一个宋代,像一位已不显赫的贵族,眉眼间仍然
①
。省会在郑州,它不是。这是它的幸运。如今
②
的旧国都,早已失去年轻人的风姿和便捷,便把忙忙颠颠的现代差事,洒脱地交付给邻居。陪同我的人说,宋史上记载的旧地名,都在今天开封地底下好几米。黄河经常决水,层层淤泥堆积,把宋代繁密的脚印深深潜藏。庞贝古城潜藏得过于轰轰烈烈,而中国人
③
,崇尚温和、温柔和温情,连自然力也入乡随俗,一层层地慢慢来。开封古都,用灾难的刷把,一次次将自己刷新。人们逃了又来了,重新开垦荒芜之地,重新营建城池屋舍,重新召来街市繁荣,重新唤醒古都气韵。一再地在灾难的大漠上重新站立并立誓恢复淤泥下的昔日繁华的开封就像我们这个历经沧桑考验的民族。但是,淤泥下的一切属于记忆,记忆像银灰色的梦,不会有其他色彩。于是,开封成了一个褪色的遗址,国内许多古塔已经禁止人们攀援,开封古塔却听便。爬塔是一种对体力和意志的考验。塔阶很窄,很陡,也很暗,不拼力爬到每层的窗洞口你不可能停下,到了窗洞口又会立即产生再上一层观看的渴念。千年前建塔的祖先们,不经意地留下了两个物理上和心理上的制高点,借此来俯瞰一代代的子孙有出息、有能耐。当我爬到最后一层,我真想气喘吁吁地叫一声:“我报到,我的祖先!”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0.
把画横线的长句改写成4个短句。【答案】18.
①气宇轩昂
②老态龙钟
③温文尔雅/温柔敦厚
19.
千年前建塔的祖先们,不经意地留下了物理上和心理上的两个制高点,借此来俯瞰一代代的子孙是否有出息、有能耐。
20.
①开封就像我们这个民族,②历经沧桑考验,③一再地在灾难的大漠上重新站立,④立誓恢复淤泥下的昔日繁华。【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①空,语境中的“仍然”一词,暗示所填成语与前文有转折意味,前文“不显赫”,此处可用“气宇轩昂”。“气宇轩昂”,多形容精神饱满,气概不凡,也可形容植物高大挺拔,朝气蓬勃,富有活力。第②空,语境有“失去年轻人的风姿和便捷”,可用“老态龙钟”。“老态龙钟”,指行动不灵便。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灵便。第③空,此处根据下文“崇尚温和、温柔和温情”的提示,可用“温文尔雅”“温柔敦厚”。“温文尔雅”,态度温和,举止斯文。也形容人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温柔敦厚”,指态度温和,朴实厚道。后也泛指待人温和宽厚。【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多层次定语顺序不当,“制高点”的定语“两个”应在“物理上和心理上的”之后,表领属的短语在先,数量短语在后。二是不合逻辑。子孙有出息和没有出息、有能耐和没有能耐,都有可能,都是“俯瞰”的内容,应该在“子孙”后添加“是否”二字。【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长句变为短句,首先提炼出句子的主干“开封就像我们这个民族”;然后对句子的其他成分进行增删,并调整语序,使其顺畅。“历经沧桑考验”“一再地在灾难的大漠上重新站立”“立誓恢复淤泥下的昔日繁华”有先后关系,把它们放在主干之后,使其作为主语的谓宾成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大雪,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小雪、大雪之小大,并非形容降雪之多寡,
①
。小雪时,雪随下随融,而到了大雪时,雪随下随积。“风后暖,雪后寒”,伴随大雪而来的是
②
。此时,除华南和云南南部无冬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寒冷的冬季。“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大雪时节,我国东北、西北地区平均气温在零下10摄氏度以下,黄河流域和华北地区气温也稳定在0摄氏度以下。此时,黄河流域一带渐有积雪,而在更北的地方,已是大雪纷飞的景象。而在南方地区,冬季气候温和而少雨雪,华南地区更是草木葱茏。大雪时节,银装素裹,人们走出户外,在冰天雪地里打雪仗、赏雪景。在积雪深厚的地区,溜冰滑雪正当其时。而大自然“创作”的雾凇美景,与人类的雪雕冰雕,为冬天点染了梦幻的色彩。“竹上松间敲玉花,最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 第2课 拿破仑帝国的建立与封建制度的复辟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2
-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 第五课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 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教学设计 部编版必修3
- 四川铁道职业学院《水产微生物学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设备验收复习试题
- 工程管理制度21篇
- 《三大战役与全国解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
- 制氧BOO合同范本
- 吊机卸货合同范本
- 《亚洲封建国家》古代世界课件
- 新房订房合同范本
- 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课件文库
- 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南充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
- 2025年合肥兴泰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2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形考任务2-国开-参考资料
- GB∕T 26255-2022 燃气用聚乙烯(PE)管道系统的钢塑转换管件
- 煤矿新工人培训教案全新
- lNG-CNG加气站土建施工组织设计
- 诊断试验和筛检试验的评价
- 《电气照明设备安装》ppt课件
- 天然烟用香料的芳香组分和提取工艺分析
- 分数阶微积分的探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