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实践 寻求真知_第1页
注重实践 寻求真知_第2页
注重实践 寻求真知_第3页
注重实践 寻求真知_第4页
注重实践 寻求真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注重实践寻求真知第1页/共40页一、实践的涵义实践的涵义是什么?应注意哪些关键词?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第2页/共40页关于“实践”的几个误区:误区一: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世界有主观与客观世界之分,而实践只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不是实践。所以,不能将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都称为实践。误区二: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的活动

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人们改造自然界的活动是实践,人们改造人类社会的活动也是实践,因此,将实践只理解为人改造自然的活动是片面的。应改为: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第3页/共40页误区三:实践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由实践的特征可知:实践既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同时又是有意识的能动性的活动,所以,实践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因此,实践既不是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也不是纯主观性的活动,不能把实践的主观性与客观性割裂开来。说实践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说法,割裂了实践的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因此是错误的。误区四:实践是人的活动,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只有人的活动,才能谈得上实践,但并非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只有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才是实践。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第4页/共40页完成P91-92操作平台:

下列活动属于实践活动吗?为什么?农民通过种田获得农作物种植的知识学生的学习活动猩猩用棍棒打击进犯者艺术家构思作品冰岛火山爆发我国成功发射嫦娥三号探测卫星√,人们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没有改造世界,只是认识世界×,实践活动的主体是“人”×,没有改造世界×,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人们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第5页/共40页(三个特征:)第6页/共40页实践主体实践客体实践手段实践的要素:原始人劳动收割第7页/共40页实践的基本特征(1)客观物质性生产劳动实践主体实践客体实践工具客观物质性实践结果第8页/共40页从两方面理解:第9页/共40页(2)自觉能动性

所谓自觉能动性,是指人的实践不同于动物盲目的本能活动,而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徐悲鸿画马愚公移山第10页/共40页人类的实践活动是有目的,有意识的,与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第11页/共40页第12页/共40页(3)社会历史性原始人类劳作牛拉犁拖拉机第13页/共40页第14页/共40页B第15页/共40页C第16页/共40页B第17页/共40页三、实践的形式第18页/共40页阅读P93-94【阅读与思考】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Q:为什么?A:实践感觉器官人脑加工认识第19页/共40页第20页/共40页获得认识的两条途径涵义涵义第21页/共40页涵义关系直接经验通过亲身实践获得在我为间接经验的东西,在前人和他人则为直接经验间接经验通过互联网、广播电视、读书、听讲等方式获得著名物理学家牛顿曾说:假如我看的比别人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第22页/共40页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关系原理(世界观)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获得认识的两条途径

。一个人既可以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广播电视、读书、听讲等方式获得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相对而言的,在我为间接经验的东西,在前人或他人则为直接经验。一切真知最终来源于实践,来自于直接经验。(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参加社会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又要认真看书,学习掌握间接经验,两者不可偏废。第23页/共40页第24页/共40页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1、辩证统一实践认识决定唯一来源动力检验的标准目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第25页/共40页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世界观)1、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的唯一来源、动力、检验的标准、目的都离不开实践3、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具有推动作用,错误的认识具有阻碍作用。(方法论)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也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发挥正确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第26页/共40页B第27页/共40页B第28页/共40页第29页/共40页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请同学们阅读P99—100,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涵义认识阶段特点形式关系如何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第30页/共40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涵义实践—感官—初步认识实践—感官—人脑加工—更深认识认识阶段初阶阶段高级阶段特点生动、丰富、具体、反映外部联系,没有中间环节更深刻、更正确、更全面,把握本质和内部联系形式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关系P100,注意两个反面观点如何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1、要掌握十分丰富的感性材料(投身实践)2、获取的感性材料要合乎实际(正确的立场观点、科技手段)3、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行加工制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第31页/共40页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P100-1011、认识的任务是:

2、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

3、认识世界的目的是:

3、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

第32页/共40页第33页/共40页A第34页/共40页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P102对于一个复杂事物来说,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的认识通常要经历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回到实践的多次反复、多次循环,才能完成。寻求真知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不断发展过程。第35页/共40页D第36页/共40页A第37页/共40页C第38页/共40页历史唯物主义——人民群众的观点世界观:1、社会实践是人民群众的实践。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实践过程中的基本力量。2、人民群众对历史的推动作用表现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