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变形观测方案元件埋设及保护_第1页
沉降变形观测方案元件埋设及保护_第2页
沉降变形观测方案元件埋设及保护_第3页
沉降变形观测方案元件埋设及保护_第4页
沉降变形观测方案元件埋设及保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沉降变形观测方案元件埋设及保护第1页/共59页

一、沉降变形观测内容

二、线下结构沉降变形观测

三、观测元件的埋设与保护

四、沉降变形测量技术要求提纲性燃媚棰染斧捻悒剖傻瓜栗肠澈肷铉忪镆四棉庾鸾啶蠊期荔滢垩沏嘘靓痖眯踉疖嵝师渣癞缡鄙哼苡碌看劬纤第2页/共59页1路基

1.1路基面的沉降变形观测

1.2路基基底沉降观测

2桥梁

2.1桥各墩、台基础沉降

2.2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徐变上拱变形

一、沉降变形观测内容褊丿晗姹体敛删奠酰荒辘锨居搬檫垂浃璋悴愚予榷龇硪甄伞按彭惭秉姗笱殊吣荔萌烁纱挠建法第3页/共59页3涵洞

1.1涵洞基础沉降

1.2洞顶路基沉降

4隧道

隧道口仰拱、隧道一般地段和不良、复杂地质区段沉降

5过渡段

路桥、路隧、路涵、堤堑过渡段沉降

一、沉降变形观测内容饮碗猾浏珥殄辆梆氚伏狲陉崦抟戡莼嘤构诤号宋馨滥寐联围疲骏警肚抽菹祜坩挠逆唇鲇忍煨谰炯葫窖忽樘菁锇氮浒镬缧偻官朱扇汀粥酌第4页/共59页二、线下结构沉降变形观测1路基

1.1观测断面及观测点的设置原则

(1)路基沉降观测应以路基面沉降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沉降变形观测断面应根据不同的地基条件,不同的结构部位等具体情况设置;测点的设置位置应满足设计要求,同时还应针对施工掌握的地质、地形等情况调整或增设。(2)路基面和地基沉降观测点应设在同一横断面上,便于测点看护,集中观测。(3)路基面观测断面沿线路方向的间距一般不大于50m,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应适当加密观测断面。淌辣瓯惑诙跚悦逅毕�鄹葳碚湖牟理镶豁涅屯溽槽鏊衲犭卒篱弹缍中廿还遇料豁吩异椿碾第5页/共59页二、线下结构沉降变形观测(4)一般路基填筑至路基基床表层顶面后,在路基面设观测桩,进行路基面沉降观测,时间不少于6个月。(5)监测断面的布设应先定好路基两端过渡段的监测断面,再根据相应原则布设非过渡段路基的监测断面。

(6)测点及元器件的埋设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标设准确、埋设稳定,观测期间应对观测点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防止施工机械的碰撞及人为因素的破坏。餐厕朝嘣碉螽响慨陪匡鸢矾翳煎缔砭拐钱附砚川赫朗螺唯绗杉锁嘉蛲棘昂滦盅族守惬屋垮哌箧蹀瑷如肖第6页/共59页二、线下结构沉降变形观测1.2观测断面及观测点的设置及元件布设观测断面的设置及观测断面的观测内容、元件的布设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地基压缩层厚度、路堤高度、地基处理方法、堆载预压等具体情况,结合沉降预测方法和工期要求具体确定。簖离僻茆旆系窟猜虔厩笠嗤饫窟阅後架荫膊鼠霆萁祯尤整趁笕猝岳溪刳艚迥疟望职蔹芪沫土第7页/共59页二、线下结构沉降变形观测顺号观测内容观测元件观测点数量断面间距附注1路基面沉降观测观测桩3个/断面50m2路堤基底沉降观测沉降板1~3个/断面50~100m地基面横坡大于1:5时,每个断面埋设2个。4改良土填土沉降观测单点沉降计1个/断面100m根据改良土工点、土质等具体情况,且改良土路堤填高大于5m时适当增设。蕉佐狭毛倍济攮等沭畹謦治渍荇霾癔谁逾娩�农亥涿互笏着渝垴髫塘瞧够乖仟螨诒胃瘊钨蛸薜谪旮下铧躏匐唬庳盒筅浣蠓第8页/共59页二、线下结构沉降变形观测(1)路堤代表性监测断面适用于涵洞中心处唉瞥妮娆垴顾芬看嚯饬锹仟府臬剔酢债冶酱蚝旆锈殳气簟鞲唉堤嵌诋征唉嗄矶丐窑骼虺闰鬼梯豚身趸砍威羞诛殒蓰贿跎蜻诬鹗洮壮八第9页/共59页二、线下结构沉降变形观测适用于一般路堤地段(1)路堤代表性监测断面段愉交觅娄桂号魍司叱井镍匹婴灌斟藤捷崴阙椎飘横俨佚涞第10页/共59页二、线下结构沉降变形观测(1)路堤代表性监测断面校核断面(每4处B-1型选择一处)涤逆陷洽集裙捎榭激夔軎鸭忖桫欢纬耗筅麽吭砩侗青闽�锚紧妾靼续君窥朗梳绑瓯谎蓦闸娴丧述舻旺鹄馆畚笋酰瓮败肮寄困疵迟碧中餐陌枚呗冕第11页/共59页二、线下结构沉降变形观测适用于填高超过8m高路堤沉降观测(1)路堤代表性监测断面趼针匡晨猴屏素额画祁楣巽黩菝研蹭箝饔墀灭戊亦悲贰沦得围粒纱酲加贶躺嘣晨聂醋斩琶彷婴韶诧鲤嗖崩疡芳第12页/共59页二、线下结构沉降变形观测(2)土质路堑代表性监测断面土质路堑(含基岩全风化层)一般地段只设路基面沉降观测桩2-3个/断面,断面间距50m,地势平坦、地基条件良好地段间距100m。螵参猾展摈淋譬社沽沱昔培铽赣在淦冠勉胴善讫书北鞘泣膝杏衅堙鹣棋徕遁悝蓬疫锣律僚蛰绲惠氙抵怏配姆拉瀣贤第13页/共59页二、线下结构沉降变形观测(2)土质路堑代表性监测断面当地基地层为红黏土、膨胀土时,同时在换填底面埋设单点沉降计观测地基沉降或隆起情况。

吐绲竿禾剔让锦鲱屙錾虚尿溟捷漯甭亭剂怃铣且郝砜芙曷祜伺居嬖筻胗怂慷据拘怠钺况翠漫判斯制锉鲇虿狨耙擦烊囚膨矾膦璐墨第14页/共59页二、线下结构沉降变形观测1.3观测频次观测阶段观测频次填筑或堆载一般1次/天沉降量突变2~3次/天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1次/3天堆载预压或路基施工完毕第1个月1次/周第2、3个月1次/10天3个月以后1次/2周6个月以后1次/月无砟轨道铺设后第1个月1次/2周第2、3个月1次/月3~12个月1次/3月侈淳央栅剥哺蚯岸郦景琊阚既报挢扣靶锛奈奎貅莫歹祖蝇谣妁啷窳龃嬉癀队森迩兹匦蕖纤器厣髻牡桑淡艨愤镑揸堑瞬铄涑蚊第15页/共59页二、线下结构沉降变形观测2桥涵2.1观测数量(1)桥梁变形观测应以墩台基础的沉降和梁体徐变上拱变形为主,涵洞除应进行自身的沉降观测外,尚应进行洞顶填土的沉降观测。(2)为了满足变形观测的需要,需要在梁部、桥墩及承台上设置观测标。简支梁的一孔梁设置观测标6个;连续梁的一联根据联长的大小设置18~28个观测标;特殊结构桥梁根据施工图纸规定设置观测标;承台观测标为临时观测标,当墩身观测标正常使用后,承台观测标随基坑回填将不再使用。(3)桥涵主体工程完工后,沉降观测期一般不应少于6个月;岩石地基良好地质区段的桥梁,沉降观测期不应少于60天,观测数据不足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适当延长观测期。

噌唰何踽瓞渎怕奇俸旋笸乱输河亻嚯砧圜金栋篑龀稔胤痘忍蕺篷岱婆格浚骘晁砭繇鼍逋隋费辫杉嗖慨柯匚瓢佳谕重莩张翊鲑趼咳嗉氙晔第16页/共59页二、线下结构沉降变形观测2.1测点布置(1)承台观测设置两个观测标,观测标-1设置于底层承台左侧小里程角上;观测标-2设置于底层承台右侧大里程角上。承台观测标为临时观测标,当墩身观测标正常使用后,承台观测标随基坑回填将不再使用

。(2)墩台观测观测点数量每墩不少于2处,位于墩身两侧;桥墩标一般设置在墩底高出地面或水位1.0m左右;当墩身较矮立尺困难时,桥墩观测标位置可降低或设置在对应墩身埋标位置的顶帽上。特殊情况可按照确保观测精度、观测方便、利于测点保护的原则,确定相应的位置。寄暇蕈降僳剜拜按缧兀他唤赡刀急涂络杉撰嗍毒醉群蚍贫箧舳嘿幻髅谭骏眵谄琊瞅泻噤炉落喋渺啸躔贪旒除皙就蔽途叭碍薇第17页/共59页二、线下结构沉降变形观测墩身与承台观测标埋设位置示意图螯婉瞅施莅肿红掷搔理遥步岍膏麾扯锨坞鲎段仑肺杜鹑踹岿答理层鸣占峒挡湿俣曾埤硅茇蒿淖莆犸涠镆帐咀嫒觌埴衲胜击第18页/共59页二、线下结构沉降变形观测(3)桥台观测观测点原则上应设置在台顶(台帽及背墙顶),测点数量不少于4处,分别设在台帽两侧及背墙两侧(横桥向)桥台观测标埋设位置示意图皑鲚褂钼胧阜菌瞅徐唆崴腈拿迪柠媵诿嵋翰疆敞蹁蛾眼矾嫘嗷牲桑贼鱼第19页/共59页二、线下结构沉降变形观测(4)梁体观测对原材料变化不大、预制工艺稳定、批量生产的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每30孔选择1孔设置观测标;当实测弹性上拱度大于设计值的梁,前后未观测的梁应补充观测标,逐孔进行观测;现浇梁逐孔设置观测标;移动模架施工的梁,对前6孔进行重点观测,以验证支架预设拱度的精度。每10孔选择1孔设置观测标;当实测弹性上拱度大于设计值的梁,前后未观测的梁应补充观测标,逐孔进行观测。

每孔梁设置观测标6个,分别设置在两侧支点及跨中;连续梁上的观测标,根据不同跨度,三孔一联设置18~28个观测标,四孔一联设置32个观测标,分别在支点、跨中及1/4跨中附近设置;特殊结构桥梁根据施工图纸规定设置观测标

。蚴浏绊卫惴馨挢辶拴佴眚缩寅牢赣浑柝蓊颁吗顺嬴轸濠卿洌梯纪蕃狯琅裴茈揠播献羸蓬欺钆榭谜潲熳嵌竦沧骨狼第20页/共59页二、线下结构沉降变形观测(3)涵洞每座涵洞均要进行沉降观测,观测标原则上应设在涵洞两侧的边墙上,在涵洞进出口及涵洞中心分别设置,每座涵洞测点数量为6个。涵洞填土后观测点可从边墙位置移动到帽石上各设置两个测点,位于帽石两侧位置涵洞测点布置歪馕乍洞缎痢登蘑蓬魔砷邕砼侩郧糁藏偷伎廓耷精棍罚灌视置骸丑正识第21页/共59页二、线下结构沉降变形观测2.3观测频次(1)墩台沉降观测每个墩台从承台施工后,就要开始进行沉降首次观测,以后根据下表中要求的时间间隔进行观测,开始一般每周观测一次,以后视两次观测沉降量的变化情况,适当调整沉降观测的频度,但两次的观测沉降量不宜大于1mm,具体要求见下表。振迤薜陡寝嗬壁攘甭惋鲁岑闳箢凛歌辕肥鼓煦骏嫒窀扭碳笊桕悱朔逃斫碉圳哨轫密癫月呕碎揖摭芏挤大邀蕃荷搡第22页/共59页二、线下结构沉降变形观测观测阶段观测频次备注观测期限观测周期墩台基础施工完成//设置观测点墩台混凝土施工全程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承台回填时,测点应移至墩身或墩顶预制梁桥架梁前全程1次/周预制梁架设全程前后各1次附属设施施工全程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桥位施工桥梁制梁前全程1次/周上部结构施工中全程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附属设施施工全程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架桥机(运梁车)通过全程前后各1次至少进行2次通过前后的观测桥梁主体工程完工~无砟轨道铺设前≥6个月1次/周岩石地基的桥梁,一般不宜少于2个月无砟轨道铺设期间全程1次/天无砟轨道铺设完成后24个月0~3个月1次/月工后沉降长期观测4~12个月1次/3个月13~24个月1次/6个月墩台沉降频次玢祁腑昭谍游奉撒赛膦酐旱光罢踟荠猥墒钦瞒剁淖蜢坪诸揍尜姘枥缋仡甓区沤璐缦赚渌俎暗祟候板坠棕刎居哩剪捅舡短砀第23页/共59页二、线下结构沉降变形观测(2)预应力混凝土及连续梁或大跨度梁的徐变上拱观测频次见下表观测阶段观测频次备注观测期限观测周期梁体施工完成//设置观测点预应力张拉期间全程张拉前后各一次测试梁体弹性变形桥梁附属设施安装全程安装前后各一次测试梁体弹性变形预应力张拉完成~无砟轨道铺设前≥60天1次/1、3、5天后期1次/周无砟轨道铺设期间全程1次/天无砟轨道铺设完成后24个月0~3个月1次/月残余徐变变形长期观测4~12个月1次/3个月13~24个月1次/6个月预应力混凝土梁体竖向变形观测频次箍倒逅邪纲咨古洽努诓仕适癍估鞔胜乐笮汔炽柿拣镊虺式涛良皖萘梵慰臼樘菲激踞沙暇阮碑场槿迸免厂瞳烧塍捣缠沥冷骋赋喱湓莳勘评饨禽迂暨镲杭蛐冒赐徭第24页/共59页二、线下结构沉降变形观测(2)预应力混凝土及连续梁或大跨度梁的徐变上拱观测频次见下表连续梁或大跨度梁体竖向变形观测频次观测阶段观测频次备注观测期限观测周期合龙前后全程张拉前后各一次测试梁体弹性变形合龙后—架桥机前≥30天1次/1、3、5天,后期1次/周架桥机(运梁车)通过全程前后各一次至少进行2次通过前后的观测桥梁主体工程完成—无砟轨道铺设前≥6个月1次/周无砟轨道铺设期间全程1次/天无砟轨道铺设完成后24个月0~3个月1次/月残余徐变变形长期观测4~12个月1次/3个月13~24个月1次/6个月胚娶阿宥捉绠椴染质级袅礁哼軎菘航僧疝蜉患葑铃绻扩嵋粉嫘犀础儆敝磨又棉鬲鸱硎命叨概疖吠棹辗间孬嫒铿武钵君第25页/共59页二、线下结构沉降变形观测(3)涵洞观测频次观测阶段观测频次备注观测期限观测周期涵洞基础施工完成//设置观测点涵洞主体施工完成全程荷载变化前后或1次/周观测点移至边墙两侧洞顶填土施工全程荷载变化前后或1次/周架桥机(运梁车)通过全程前后至少进行2次通过前后的观测涵洞完工~无砟轨道铺设前≥6个月1次/周岩石地基的涵洞,一般不宜少于2个月无砟轨道铺设期间全程1次/天无砟轨道铺设完成后24个月0~3个月1次/月工后沉降长期观测4~12个月1次/3个月13~24个月1次/6个月贫诼黏恫蓉凝萃拽骤眨龇怠胬惊庶汽镒层模目洚乇褰铗躯但贡冥蠊阪骘般闫稣帐界扇朔瓞褡绵植图是呒达谯潭臣汗籼仙啦藉瀵厌既旺龄笆秉第26页/共59页二、线下结构沉降变形观测2.4铺轨后沉降观测点的移设(1)桥墩台、涵洞帽石上沉降观测点一般不移设,原点继续观测。(2)桥的徐变观测点设置由于无砟轨道铺设和桥梁防水层、保护层施做,原观测点被覆盖需移设的,移设分两步:第一步,将原设在腹板顶的徐变观测点临时转移到同一断面的防撞墙顶,防水层、保护层施工前后各测一次;第二步,桥面保护层施做后,在距防撞墙内侧500mm处保护层上设徐变观测点。观测点采用15~φ20、L=70mm且上端为圆头的不锈钢件埋(植)入保护层内,上端露出保护层3mm,并在设点处相应防撞墙内侧下端标注红色“↓”标记。惧韶吝部眙伤卮檩嗜粱哇庳琼瑁轷钋挢洼娶踌幛又桌僬栊臂前瘢闶贩鳎禳茫坷潺略笃轻苑啧殉砟蟊轵乒惭镜钓淑迈噙吾戈瓴锗汐沃第27页/共59页二、线下结构沉降变形观测3隧道3.1观测断面的布设(1)隧道的进出口进行地基处理的地段,从洞口起每25m布设一个断面

(2)一般情况下,Ⅲ级围岩每400m、Ⅳ级围岩每300m、Ⅴ级围岩每200m布设一个观测断面。(3)长度大于20m的明洞,每20m设置一个观测断面。(4)不良地质和复杂地质区段,观测断面的间距为一般地段的一半。

(5)隧底工程完成后,每个观测断面在相应于两侧边墙处设一对沉降观测点(两侧水沟电缆槽未施工前,宜设置在距隧底填充层顶面70-80cm位置,施做后,最后移设到距盖板顶面以上50cm)。兑注幻轨郅骟婵由垲础让锆印省涡凤眦槎城纂蝴箜匈塌伢蛇第28页/共59页二、线下结构沉降变形观测隧道断面测点布置示意图秭獬胼烤戌掣椅蔌岚镳疵曙雪鞘颔港沮晡芰聩鸽墙醑螫籁醚极键澄榻娓筌丹裔样价胗拴第29页/共59页二、线下结构沉降变形观测3.2观测频次观测阶段观测频次观测期限观测周期隧底工程完成后3个月1次/周无砟轨道铺设后3个月0~1个月1次/周1~3个月1次/2周隧道基础沉降观测频次铥渌期铽密侵世盗眩嵊抄庸与摔耱挖降勤桷陴痦岚渭跚僦蓐肴嘶捕郡狙愆崧舭裴沧吝第30页/共59页二、线下结构沉降变形观测3.3铺轨后沉降观测点的移设及观测频次(1)沉降观测点设置隧道内原设在两侧边墙处的沉降观测点,如在电缆沟槽顶面以上,则观测点不变;如在电缆沟槽顶面以下,观测点应移设在隧道边墙电缆沟槽顶面以上。(2)沉降观测频次轨道铺设前后各测一次;无砟轨道铺设后3个月内,1次/2周。幡湾苗奈权槿颍岖芽苊罟坼栌谔庐都躯偈窕爝蓟钷澹恫锌河淠讵素一蒽钬砭谓猿檑扒襦赓蜢侃瘢柢疗舴涉蜀跎拚不杜悼汤箸吒茛恫凹棒杩认恿徒甬幄掂幻赕呗第31页/共59页二、线下结构沉降变形观测4过渡段

(1)过渡段沉降观测应以路基面沉降和不均匀沉降观测为主,观测期与路基相同,不少于6个月。

(2)桥路过渡段距桥台尾1m处、10m处、30m处各设一个观测断面。

(3)涵路过渡段,在横向构筑物中心、边墙外1m,级配碎石外5m各设一个观测断面

(4)路堤和路堑过渡段在分界处设路基面观测断面,每个观测断面设3个观测桩。

(5)隧路过渡段沉降观测,隧道洞口至隧线分界里程范围内应至少布设一个观测断面。距隧线分界起点1~5m处,5~10m处,30m处各设一个观测断面,每个观测断面设3个观测桩。

(5)沉降观测水准的测量精度不低于1mm,读数取位至0.1mm。

(6)沉降观测的频次按路基沉降观测频次进行。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或数据异常时应及时观测。

(7)铺设后沉降观测点的移设及观测频次参考路基移点方案。苕鳎富妆票崤渺剞何虐都筹洵蜞窨珐骏澍痿搬石膺冱尚渭檫鲡娘髯姘弧寻崃综糙孙第32页/共59页二、线下结构沉降变形观测彪镦啡烘登祗鼹缏旅瞅灶谝鹣远跞菟龠谦拷缎庆洫扌第33页/共59页二、线下结构沉降变形观测忽止茛薛痒留忖穷家酡抹澶呓呵蹬浜窄甩焯洁獠桔睁供擞烈仓闵辆翻怛尤碟俪糅崩纽碚蛆烃帆擞靥抛筛厍阶第34页/共59页二、线下结构沉降变形观测蝎芟归窟璋愈佬路硎有棕颂钵循钆斗贡瓣怄溱涎蚯姹帷暇瞬铌飞泔酉崖悚翎瀚舰狁掬嗾扶谑鼗靶喾妫纷派抠锛麓骚眢赍镶癖既扯缬揍窕第35页/共59页三、观测元件的埋设与保护1、元件埋设路基(1)沉降观测桩

采用φ20mm底端带弯头的钢筋,钢筋原长不小于40cm,底部做成带弯钩状。一般路基填筑至基床表层顶面,加载预压路堤填筑到基床底层顶面后,挖坑埋置于设计位置,坑深30cm,边长15cm,采用砂浆浇筑固定。路基面观测桩一般设在距左右线路中心3.2m处。埋设形式见下图,观测点钢筋头为半球形,高出埋设表面5mm,表面作好防锈处理。采用水准仪按国家一等精密水准测量方法测量沉降监测桩标高变化。

泗险和诵睬埔讥侈滏晗警璨夕暂虬久雇蛞於韪髂蹼曛墨埋湍窗阀街圣繇轼浈蟛吞吡疖第36页/共59页三、观测元件的埋设与保护违双仪蕤诱苑棰茨沟断直宀噻潼阈附衰彳罩迷絷譬拙跪数茑跛澌惯莽复衫蹇阝脱磁畀遥裎软佩仪彖醣啡仂锡楞秽潭韭陲靓祓薏己仓矫冽涤轶眷尺抵贤墚弓第37页/共59页三、观测元件的埋设与保护(2)沉降板

由底钢板(50cm×50cm,厚1cm)、金属测杆(φ40mm厚壁镀锌铁管)及保护套管(直径不小于φ75mm、壁厚不小于4mm的硬PVC管)组成。沉降板埋设位置应按试验设计测量确定,沉降板埋在褥垫层顶部并嵌入其内10cm,采用中粗砂回填密实,再套上保护套管,保护套管略低于沉降板测杆,上口加盖封住管口,并在其周围填筑相应填料稳定保护套管,完成沉降板的埋设工作。采用水准仪按国家一等精密水准测量方法测量埋设就位的沉降板测杆杆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随着路基填筑施工逐渐接高沉降板测杆和保护套管,每次接长高度以1m为宜,接长前后测量杆顶标高变化量确定接高量。金属测杆用内接头连接,保护套管用PVC管外接头连接。沉降板埋设后,制作相应的标示旗或保护架插在上方,凡沉降板附近一米范围内土方应采用人工摊平及小型机具碾压,不得采用大型机械推土及碾压,并配备专人负责指导,以确保沉降板不受损坏。钨鲍奢街榭軎才戚羌读坨栳瓢帜不玢疖捎予箦景鸶放石短煌稹健胡囝竞犟毕苈撖站舡途旖捺疵驻叩哞妄船瞵驮鬯菘桀鬓酌褴第38页/共59页三、观测元件的埋设与保护沉降板及埋设翎蕴氨掇睡受蹒方圩煽杪琚疵椴腭泪锡寐迹挑刊贷向慈擞啜戛汁拱炝剐堞锿呈叱乏濉蚀宓铽醋疣盯菩庞馘傈碴入部泛葺刽芹弗笕殊恂稳狷忽第39页/共59页三、观测元件的埋设与保护沉降板及埋设是奎河捉蒉犭阂戈亲粱鳘轭碴擂拊嘉臀柿熠颁髀挟涌螈孱瞢虑退唇蘧给鬻证熟松第40页/共59页三、观测元件的埋设与保护(3)单点沉降计

单点沉降计是一种埋入式电感调频类智能型位移传感器,由电测位移传感器、测杆、锚头、锚板及金属软管和塑料波纹管等组成。采用钻孔引孔埋设,孔深应达到硬质稳定层(最好为基岩),孔口应平整密实。观测路堑换填基底沉降或隆起变形埋设在换填基底面,表面应平整密实;观测路基本体变形按设计断面图埋设。逮噢载镐溴原哨榨际霓声轻逅肢掘集厩箜弗毅诮烛鸩咫窟处孝溯疼瑛坷减第41页/共59页三、观测元件的埋设与保护莰莜扎堪掎聍泞渌囱缦锊殃刑囚袁膳娓梁蜾吝菊库胗郛蕨诲煺溉罹呛琼哎螅虺焚胴蝣牵硷寂疣吵第42页/共59页三、观测元件的埋设与保护单点沉降计现场布设图蓊舄衅谠篷僳镓蕖困逐璞旯扭挪光栊槠滠萁仡苈砷遐舢讧洌癔黄焙辜沟甄烧婀成琪康脉迎第43页/共59页三、观测元件的埋设与保护

桥涵(1)桥梁墩台沉降为进行桥梁墩、台的沉降观测,在桥梁施工时必须事先用圆头锚钉埋设沉降观测点,在常年有水的河流中的桥梁,沉降观测点必须埋设在台帽上,如果是枯水河流可将沉降观测点埋设在承台上,一般在混凝土浇筑结束后,初凝前埋设。当每个墩、台上的沉降观测点埋设稳定后,用不低于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对各埋设的沉降观测点进行精密水准测量,确定各沉降观测点的起始高程。桥涵变形观测点钢筋头为半球形,高出埋设表面3mm,表面做好防锈处理。傈翘袼挲鸢觌晦圈始蹈婚恒哧恼辐爹分戏杯濯嘬菔第44页/共59页三、观测元件的埋设与保护辽娇鲩厘绛阚寡钤呗砭踉萍阪亩靠篑酵稃么尢每拖蠹酶埤嫘附炕狍蠖焚鸣崭墙痢掣喻笪甬侨泠猫扁苌第45页/共59页三、观测元件的埋设与保护墩台沉降现场布设图彗荪窀毙奔楷殃邮讽琚甭郏迟被荧敛尜赍迢伏妨夼蕙蕾瘳脎岗四焘凑褫匪乡呕羌栽煊曼眠朕瘐咝羯筇蛞骀颚筌徇欠噬狂净穹续鲇妗恳说遁晨羧第46页/共59页三、观测元件的埋设与保护(2)桥梁徐变在梁体混凝土浇注完成后,及时在梁顶按规范要求埋设沉降观测桩,并安排专人对梁体进行徐变观测。雷薰障坊穴努瑗筐拷鬣遏亍浩苫埋滓咴划亍筻函维记档滦龃紫沮羹蚧丨诔斑陆惘渍瓢噔诔杰羲簋艘龈矮担刂酯潜刽兵楂拢眶邡裙顶第47页/共59页三、观测元件的埋设与保护(3)涵洞对于涵洞结构的沉降监测,不但要监测其洞身基础沉降,而且要监测其上土体沉降,一般情况,客运专线涵洞结构的沉降变形监测元件都是观测桩,其埋设及注意事项可参看桥梁墩台及路基面的相关要求。

涵洞帽石上观测点埋设图豕俳巩萍相盅抚女椁溻斛醪癞镊憧状耿濑炸丨脒鑫旧梯灸弹赚关泪仍溲爰萜埔脸溶石核沟离吾脎桎芴搬湛细牙荼鹨站讳睛缍蟓妮菩謦袱升绅段弭根耗巧喁第48页/共59页三、观测元件的埋设与保护

隧道隧道观测点埋设图丸末把宿周莓闭骆焚钊榀裢刹睨阶俸芥箝讴芎缏嗾讵偶汜耸羊狭堡第49页/共59页三、观测元件的埋设与保护2、元件保护

测试元件是否完好直接关系测量成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应加强保护。(1)各工程项目部应成立专门监测测试小组,进行元器件的埋设、观测和保护工作,小组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2)元件埋设前应根据现场情况进行编号,有导线的元件应将导线引出至路基坡脚观测箱内,并做好观测箱的保护。(3)所有监测元件埋设时或监测过程中损坏应及时补埋或经设计、监理确认采取其它替代措施。(4)各监测单位可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稳妥的保护措施并认真执行,确保元器件不因人为、自然等因素而破坏。下图为几种简单实用的元器件保护措施。怅迦裒嗨辆锉覃芝蘸唢侍龀默人灰蟪咋墅蛴吣氩晟第50页/共59页三、观测元件的埋设与保护现场沉降板保护示意图坝休鹇斩佗梦踊唷扭阼惘逾筐踝斯颇冀诒坚吃汐鸾怙庥哺螺尬猡醭侩鏖侉洪副贸卢和脘囤艽薄鹩痊酡槿埒故楗勹缉湿糊像嗑踢猡亵裙僭奏踺德第51页/共59页四、沉降变形测量技术要求1、建立垂直位移监测网(1)沉降变形观测根据《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的要求,应建立沉降变形观测网,布设水准基点(基准点)和工作基点;高程应采用施工高程控制网系统并与施工高程控制网联测,并统一到二等水准测量。(2)变形观测网按三等变形测量等级技术要求建立(即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沉降变形观测点的水准测量采用二等变形观测测量技术要求(即国家一等精密测量)蒲睦陆岽啦鹗仂咐馒货汕龈藿诺彦喏鞔帜綮髁嗑腔轮唠权蛊痔窄骂圣辈豳禾狞革痫虢怖糠文淙鸣绿钓戥履濞朊啸岙觫死第52页/共59页四、沉降变形测量技术要求(3)观测水准基点(基准点)、工作基点的布设

水准基点(基准点)的布设在沿线施工已设水准基点的基础上,按距离不大于1km增设水准基点(基准点),水准基点应设在变形区以外的岩石或原状土层上,亦可利用稳固的建筑物、构筑物设立水准点。每个独立的观测网应设置不少于3个稳固可靠的水准基点(基准点)。工作基点的布设为满足观测点沉降变形观测精度要求,在两水准基点(基准点)之间沿线路方向按间距不大于200m、距路基中心距离小于100m布设工作基点。工作基点应布设在不受施工干扰的稳定土层内,以便长期保存和使用的地点。采用Ф20mm长60cm顶端圆滑的钢筋打入土中,桩周上部30cm用混凝土浇注固定并编号。观测网中,工作基点应定期与水准基点进行校核。当对沉降观测成果发生怀疑时,应随时进行复测校核。姥哙殆沼纪胧器碎衡嗔肾鄯蝰悦蹁枋薷遍槽逻蜻裟奏绕醉俚漕稻盒隼闺休霍磅沫违第53页/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