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操纵稳定性检测_第1页
汽车操纵稳定性检测_第2页
汽车操纵稳定性检测_第3页
汽车操纵稳定性检测_第4页
汽车操纵稳定性检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汽车操纵稳定性检测第1页/共36页2汽车操纵稳定性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是指在驾驶者不感到过分紧张、疲劳的条件下,汽车能遵循驾驶者通过转向系及转向车轮给定的方向行驶,且当遭遇外界干扰时,汽车能抵抗干扰而保持稳定行驶的能力。为了保证安全行驶,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日益受到重视,成为现代汽车的重要使用性能之一。第2页/共36页3

5.1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5.1.1概述第3页/共36页4

汽车瞬态响应的特点第4页/共36页5特点时间上的滞后执行上的误差横摆角速度的波动进入稳态所经历的时间第5页/共36页6人-车闭路系统

第6页/共36页75.1.2轮胎的侧偏特性侧偏特性主要是指侧偏力、回正力矩与侧偏角间的关系,它是研究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基础。第7页/共36页8一、轮胎的坐标系第8页/共36页9二、轮胎的侧偏现象和侧偏力-侧偏角曲线第9页/共36页10第10页/共36页11第11页/共36页12三、影响侧偏特性的因素(1)轮胎的尺寸、形式与结构:扁平率-采用扁平率小的轮胎是提高侧偏刚度的主要措施(2)轮胎的垂直载荷:垂直载荷增大后,侧偏刚度也增大,但垂直载荷过大时,轮胎产生很大的径向变形,侧偏刚度反有所减少。(3)轮胎的充气压力:气压增高,侧偏刚度也增大。(4)地面切向反作用力。(5)路面及其粗糙程度、干湿状态对侧偏特性有影响:粗糙的地面最大侧偏力大。第12页/共36页135.1.3汽车的转向特性一、稳态转向特性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为:第13页/共36页14第14页/共36页15

1.轮胎气压的影响:

2.驱动形式的影响

3.轮胎结构的影响

4.汽车的质量分配与车轮侧偏刚度的匹配

5.汽车悬架的影响影响转向特性的因素

第15页/共36页165.1.4汽车的纵翻和侧翻

一、汽车不发生纵向倾覆的条件

汽车在纵向坡道上等速上坡,随着道路坡度增大,前轮的地面法向反作用力不断减小。当道路坡度大到一定程度时,前轮的地面法向反作用力为零。在这样的坡度下,汽车将失去操纵,并可能产生纵向翻倒。汽车上坡时,坡度阻力随坡度的增大而增加,在坡度大到一定程度时.为克服坡度阻力所需的驱动力超过附着力时,驱动轮将滑转。

汽车在纵坡上处于静止状态时,纵向不翻倒的极限坡道角αmax为:

tanαmax=b/hg第16页/共36页17汽车的纵翻后驱动型汽车的纵向稳定性条件:

b/hg>φ前轮驱动型汽车.其纵向稳定性条件为:

L>0全轮驱动型汽车,其纵向稳定性条件为:

b/hg>φ第17页/共36页18二、汽车的侧翻

汽车行驶时,常受侧向力的作用。侧向力有重力的侧向分力、离心力、侧向风力和不平道路的侧向冲击等多种。汽车在侧向力的作用下,如车轮的侧向反作用力达到附着力时。汽车将沿侧向力的作用方向而滑移。侧向力同时将引起左、右车轮法向作用力的改变,当一侧车轮的法向反作用力变为零时,将发生侧向翻车。车速达到ur,致使离心惯性力Fj=Gur2/gR与重力G的合力F的作用线,通过外侧车轮与地面的接触线时,内侧车轮对路面的载荷为零,汽车将失去操纵并可能侧翻。不发生侧翻的临界车速:

若转弯车速为us时发生侧滑,应满足:Gus2/gR=Gφ产生侧滑的条件是us<urB/2hg称为汽车侧向稳定性系数。

第18页/共36页19汽车的侧翻φ<B/2hg一般干燥的沥青路面的φ值为0.7-0.8。轮距B受车宽小于或等于2.5m的限制,要避免侧翻应力求降低质心高度,一般车辆都能满足要求。只有在装载货物质心太高且偏向车厢的一侧,或者转向时车速过高,转动转向盘过急,风过大时,就产生侧翻。

第19页/共36页20

转向轮的摆振与稳定

稳定性因数是决定汽车响应的一个重要参数。在实际当中.汽车沿曲线行驶时,前后轴左、右两侧车轮的垂直载荷要发生变化.车轮常有外倾角,且由于悬架导向杆系的运动及变形,外倾角也发生变化。影响行驶系和转向系零件的使用寿命,因此,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转向轮的摆振

(一)前轴角振动引起转向轮摆振

(二)车轮不平衡引起转向轮摆振

(三)运动干涉引起的摆振

二、转向轮的稳定前面分析的是引起转向轮摆振的原因,但这些原因不一定就造成转向轮的摆振,因为转向轮还有阻止其发生摆振的稳定效应。

稳定力矩有

(一)由于主销内倾,垂直反力Z产生的稳定力矩

(二)由于主销后倾,侧向反力y产生的稳定力矩

(三)由于侧偏,侧向反力产生的稳定力矩

(四)由于侧偏,切向反力产生的稳定力矩

(五)转向系的摩擦力矩第20页/共36页215.2提高操纵稳定性的电子控制系统简介5.2.1四轮转向系统-4WS5.2.2车辆动力学系统-VDC5.2.3可变力动力转向系统第21页/共36页225.3汽车转向系的检测5.3.1车轮定位的检测前轮定位:前轮外倾前轮前束主销后倾主销内倾第22页/共36页23后轮定位:后轮外倾后轮前束

第23页/共36页24四轮定位仪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使用第24页/共36页25第25页/共36页26第26页/共36页27第27页/共36页28第28页/共36页29

侧滑检测

为保证汽车转向车轮无横向滑移的直线滚动,要求车轮外倾角和车轮前束有适当配合,当车轮前束与车轮外倾角匹配不当时,车轮就可能在直线行驶过程中不作纯滚动,产生侧向滑移现象。一.汽车车轮侧滑检验台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一)汽车车轮侧滑检验台的结构侧滑台是使汽车在滑动板上驶过时,用测量滑动板左右移动量的方法来测量车轮侧滑量的大小和方向,并判断是否合格的一种检测设备。目前,在国内侧滑台有单板式侧滑台和双板联动式侧滑台。第29页/共36页30(二)侧滑台的工作原理

双板联动式侧滑台的工作原理如下。

1)滑动板仅受到车轮外倾角的作用;

2)滑动板仅受到车轮前束的作用;

3)滑动板受到车轮外倾角和前束角的同时作用。

(1)若前进时的侧滑量A大于一定的正数,后退时的侧滑量B大于另一正数,则侧滑主要是由外倾所引起的。

(2)前进时的侧滑量A小于一定的负数,后退时的侧滑量B大于某一正数,则侧滑主要由前束所引起。

(3)外倾角引起的侧滑量Sa=(A-B)/2。前束所引起的侧滑量:St=(A-B)/2。第30页/共36页31第31页/共36页32双板联动式侧滑台的结构

双板联动式侧滑台的结构如下,由机械部分、测量装置、指示装置等几部分组成。机械部分包括:左右滑动板、双摇臂杠杆机构、回位装置、导向和限位装置等。

第32页/共36页33侧滑台的使用

不同型号的侧滑台,其使用方法有所区别,应根据使用说明书制订操作规程,一般都应进行如下工作:

1.检测前的准备

2.检测步骤

(1)松开滑动板的锁止手柄,接通电源。

(2)汽车以3-5km/h的低速垂直地使被测车轮通过滑动板。速度过高会因为板的惯性力和仪表的动态响应迟滞而影响测量精度;速度过低也会引起失真误差。

(3)当被测车轮从滑板上完全通过时,察看指示仪表,读取最大值,注意记下滑动板的运动方向,即区别滑动板是向内还是向外滑动。进行记录时,应遵循如下约定:滑动板向外侧滑动,侧滑量记为负值,表示车轮向内侧滑动(即IN);滑动板向内侧滑动,侧滑量记为正值,表示车轮向外侧滑动(即OUT)。

(4)检测结束后,锁止滑动板,切断电源。第33页/共36页34侧滑台的使用

3.检测时的注意事项

(1)不允许超过容许吨位的汽车驶入侧滑台,以防压坏或损伤易损机件。

(2)不允许汽车在侧滑台上转向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