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实践:任务群下的《驿路梨花》创新设计_第1页
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实践:任务群下的《驿路梨花》创新设计_第2页
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实践:任务群下的《驿路梨花》创新设计_第3页
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实践:任务群下的《驿路梨花》创新设计_第4页
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实践:任务群下的《驿路梨花》创新设计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实践:任务群下的《驿路梨花》创新设计[学习目标]1.继续学习略读的阅读方法,了解故事梗概,并能通过关键句子和具体事件把握文章主题。2.分析、理解文章构思的巧妙及表达效果。3.细读课文,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4.感悟并学习助人为乐、知恩图报、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创设情境3月份是学习雷锋月,学校准备开展一次以“雷锋精神代代传”为主题的课本剧表演活动,号召大家学习雷锋同志助人为乐,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我们班也要积极参加学校活动。今天我们先来完成选课文,改编剧本的任务。发布任务任务一、选定课文有同学向我推荐了《驿路梨花》这篇课文,现在,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完成下面表格,然后分析这篇课文的内容是否切合“学习雷锋月”的活动主题。子任务1:完成表格子任务2:分析课文主题预设:生1:我觉得合适,文中写到解放军为了给过路人提供避风雨的住所,砍树割草盖了一件小茅屋,而且说“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体现了雷锋同志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生2:我也觉得合适,梨花姑娘被解放军的行为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小茅屋”,梨花出嫁以后,她的妹妹接过了照料小茅屋的任务,这表现了她们助人为乐的精神。生3:文中还写到受过小茅屋恩惠的“我”和老余,以及瑶族老人一起修葺小茅屋,给屋顶加草,深挖排水沟,向哈尼小姑娘学习为群众着想的精神。这也是雷锋精神的一种体现。生4:瑶族老人用了小茅屋里的粮食,为了方便以后的过路人,又送来一袋米,这体现了他的知恩图报。所以,我也觉得合适。师总结:同学们分析得很到位。这篇文章围绕“小茅屋的主人是谁”展开,写了十多年前解放军为了方便过路人,发扬雷锋精神,盖了一间小茅屋,梨花姑娘和妹妹照料小茅屋,受到小茅屋恩惠的过路人一起修葺小茅屋的故事。这座小屋象征着雷锋精神,如接力棒一样代代传承下去,又犹如一颗美好人性的种子,由解放军种下,在人们心中开花结果。所以这篇课文和学校“学习雷锋月”活动主题十分契合。任务二、场景设置接下来我们要进行课本剧的场景设置,这里有两个版本,现在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交流,选定你认为最合适的一个版本。版本一:场景一:“我”和老余发现一片梨花林,眼前出现一座小茅屋,猜测小茅屋的主人。场景二:瑶族老人给小茅屋送粮,“我”和老余误会老人是小茅屋主人,老人讲述送粮原因,解除误会;“我”和老余再次产生疑惑,老人讲述打听到小茅屋的主人是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场景三:夜晚休息,“我”的梦境。场景四:“我”、老余、瑶族老人三人修葺小茅屋,这时出现一群哈尼族小姑娘,再次产生误会。场景五:哈尼小姑娘回忆解放军建造小茅屋,梨花照料小茅屋的经过。场景六:“我”和老余赞大家助人为乐、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版本二:场景一:解放军遇雨建造小茅屋场景二:梨花姑娘和妹妹照料小茅屋场景三:瑶族老人借宿小茅屋并送米场景四:“我”和老余借宿小茅屋预设:1组:我们组选择第一个版本,第一个版本的情节比较曲折,“围绕小茅屋的主人是谁”展开,有悬念,有误会,就像在探寻一个谜一样吸引着读者阅读。2组:我们组也选择第一个版本,第二个版本按照小茅屋的建造和照料的顺序展开,虽然故事叙述的很清晰,可是缺少波澜,平铺直叙,没有吸引力。师总结:第一个版本是按照我们课文的顺序设置的场景,有三个悬念、两次误会,中间还插叙了瑶族老人借宿小茅屋、解放军建造小茅屋、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的内容,使得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增强了表演的戏剧性,可观性也更强。任务三、背景布置剧本包括人物对话和舞台说明。舞台说明是剧作者根据演出需要提供给导演和演员的说明性文字,它主要交代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的服装,所需要的道具,布景,提示人物的表情、动作等。下面是关于《驿路梨花》课本剧的舞台道具和布景说明,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看看有没有需要添加修改的地方,请说明理由。《驿路梨花》课本剧道具:瑶族老人的服装,头饰,胡须,猎枪(玩具),粮食袋;哈尼族小姑娘的头饰,服饰;解放军的服装,房屋(纸板做);手电筒,一把椅子,水桶,茶壶等。布景:大屏幕显示一间小茅屋。预设:生1:我觉得背景设置上还应该加上一片梨花林,因为“我”和老余最先发现的就是一片梨花林,新月升起,我们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行走,这里的梨花林洁白、美丽,营造了一种非常美的意境,而且出现在“我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人带来希望和温暖。生2:我也觉得布景的设置上应该有梨花林,文中有梨花姑娘,可以和景物的“梨花”建立起关联,通过景物更能渲染人性的美。生3:课文中还有一个场景就是“我”的梦境,在梦里,“我”在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这里把花和人结合在一起,借助梨花,赞美了给人们提供帮助的梨树林边小茅屋的主人。生4:课文的题目是“驿路梨花”,结尾又提到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都和梨花有关。所以背景应该出现梨花。师总结:同学们分析的非常到位。“驿路梨花”既是自然界的梨花:洁白、香气四溢;又是梨花姑娘:助人为乐、朝气蓬勃、淳朴热情;还是雷锋助人为乐精神的象征: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也是边疆民族优良民风的体现:淳朴热情、知恩图报。美好人性也隐喻在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