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古城旅游规划PAGEPAGE1目录TOC\o"1-2"\h\u9003一.XX古城旅游资源的再认知 2198081.资源的整合与挖掘 232542.凸现古城的资源本底形象 2218263.旅游资源到旅游产品的转变 426271二.XX古城旅游发展的定位 5136891.更新与重定义 5133892.开放型的城市旅游目的地 6228093.突出表现古城的文化魅力 673044.积极营造古城的休闲度假旅游环境 6152825.建立综合性旅游中心城市的发展策略 725855三.XX古城的旅游客源市场 8192411.古城旅游的市场卖点 8202692.加大文化旅游市场的拓展 8188273.引导休闲度假旅游市场 824004.培育其他不同需求的客源市场 8139555.客源市场促销 915589四.XX古城旅游发展的目标 10177391.总目标 10191132.旅游产业发展 10192793.旅游形象建设 1045584.客源市场体系 10135435.旅游产品构成 1014346五.XX古城旅游发展的时空布局规划 11145371.规划重点 11270742.总体布局结构 1220853.“遗产古城”规划建设 12307864.“旅游片区”规划建设 12267625.“水陆游线”规划建设 15119116.“开放景点”规划建设 16199697.细部旅游景观规划 1714702六.XX古城旅游产品规划 18325211.古城旅游产品的规划重点与特质 1897982.观光游赏产品 18228643.文化体验旅游产品 18212784.休闲度假旅游产品 18177615.节庆旅游产品 1817983七.XX古城旅游发展的产业与支撑要素规划 1963071.旅游交通体系规划 19201422.住宿业规划 19246613.餐饮规划 1976104.旅游商品和购物规划 2095825.旅游服务体系规划 20一.XX古城旅游资源的再认知XX古城是一个资源数量极其众多、资源内涵相当深厚、资源特征十分明晰的旅游区划单位,在古城这个大旅游区中,旅游资源经历了历史悠久的从认识到保护到开发的过程,目前已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旅游资源体系,并为之开发了相关的旅游产品。然而,从此次资源调查的结果来看,对XX古城旅游资源的认识与利用,在一般传统意义上的整合之外,还需要有一个再认知的过程,特别是从旅游产品化建设的资源形象提炼与选择,是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重点。事实上,古城的旅游就资源本身所拥有的数量、种类、品味等属性,都足以全面、完整地反映XX古城旅游的形象特征与文化内涵,现时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强化资源的表现力与吸引力,进而设计旅游产品、组织旅游游线,以实现吸引客源、留住游客、增加美誉度的发展要求。1.资源的整合与挖掘从XX古城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来看,主要包括了水系环境、古典园林、历史街巷、文化遗产遗存等几类。而根据规划组在XX古城所作的市场调查,旅游者对上述资源感知度的直接认知排位依次是:古典园林——文化遗产遗存——历史街巷——水系环境(其中,对文化遗产遗存的认知与了解也大多仅限于XX传统手工艺的旅游商品,如丝绸等,而对地方文化、戏曲印象不够深刻,对名人故居等文化遗产鲜有知晓)。仅仅就各类旅游资源的实体面积来看,类似园林这样具有很高认知度的资源无疑将吸引绝大多数的旅游者前往游览,但开放的园林面积却仅仅只占古城面积的1%不到,势必会造成容量的限制与旅游质量的下降,而其他据调查统计的旅游资源总面积约占古城面积的17%。由此可见,古城的旅游资源开发面临的一大突出问题就是如何重新调配资源的旅游市场承载份额。(1)对现有资源整合,形成旅游片区,扩大核心景点、景区的有效游览面积与缓冲eq\o\ac(○,1)对待古典园林不是简单的弱化其核心地位。事实上,在今后乃至未来永久都很难或者说不可能实现XX古典园林景点退居古城旅游从属地位的格局发生,这是由古典园林资源本身具备的强大影响力和知名度所决定的,更何况古典园林是XX古城旅游乃至XX旅游的根本,舍弃它的主导地位,很难想象XX旅游的形象会发生多么大的改变。因此,要将园林与周边的资源有效整合,带动历史街巷、文化遗迹遗存景点等旅游资源,多开辟有效的以步行为主要方式的游览区域,增加相对园林核心景点的缓冲面积。园林将不再是一个单独的景点,而是一个景区乃至一个旅游片区的核心地标。如拙政园-狮子林-吴门书画馆将是一个相对开敞的旅游片区,游客可在里面持通票漫步各景点;又如怡园-听枫园-曲园(俞樾故居)-鹤园,可以组合展示园林与吴文化艺术结合的特色;十全街-十全河与网师园则成为一组序列旅游景点,游客不再坐车直接到网师园门口入园参观,而通过沿河与沿街的水岸人家旅游风情特色引导,步行逐渐进入园林,增加韵味等。eq\o\ac(○,2)历史街巷向周边沿展,由线性空间为主,整合外围资源。典型资源的平江路要坚持清新、恬淡的风格,与山塘街形成反差,但同时要重视平江文化历史积淀的演绎,充分组合利用周边文化历史景点资源。eq\o\ac(○,3)强化以水系为纽带的资源整合。古城内的水系目前无法形成有效的长距离沟通,但个别区段可以考虑采用水上旅游的交通方式,利用水上游线整合旅游资源,并开创特色。如沧浪亭、耦园,可以成为古城坐船进入的特色园林,同时开辟了平江-耦园、网师园-沧浪亭之间的资源联系。eq\o\ac(○,4)资源位置与资源种类的有效组合、利用。旅游资源不仅仅在地理区位上可以整合,还可以将不同的类型与表现形式的资源加以组合。对XX古城的旅游资源而言,吴文化的众多艺术表现形式无疑是最好的组成内容。(2)大力发掘潜在具有表现力的资源XX古城的旅游资源数量众多,但类型往往多为建筑、园林、文化遗存等观光型资源,由于深受本地文化的影响,这些旅游资源更像是一本需要细细品味的书,虽内容精致但不细读难免立时展示突出的表现力。古典园林虽然颇为秀美出众,但由于一定程度上对游客的欣赏水平要求较高,又难以产生广泛认同的、持续的较强表现力。因此,从观光旅游产品发展的本身要求而言,古城旅游资源亟待挖掘除古典园林外具有较为出色表现力,能吸引游客流连、驻足,获得旅游体验的资源。eq\o\ac(○,1)XX的地方文化是高于传统构筑物与景观旅游资源的最好、最具表现力的资源。吴文化范畴内的“表现文化”旅游资源知名的就有:昆曲、评弹、书画等艺术形式,这些文化旅游资源有声有色,视觉冲击力强,表现力突出,游客体验感知明显,印象深刻,应该大力发扬。eq\o\ac(○,2)XX旅游形象的代表之一是“东方水城”,水系在古城内尚有30多公里的河道,水所展示的表现力不仅仅局限于其本身,还包括了水上的桥、水中的船、水下的鱼、水边的码头、驳岸还有船上的轻歌曼舞、酒食灯火。因此,古城的水是一个极富表现力与地方风土人情味的资源载体,要大力开发水上旅游资源及相关产品,展现“吴门烟水”的韵味。2.凸现古城的资源本底形象根据资源调查报告的分析,古城旅游资源优势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即观光旅游资源丰富以及资源的文化内涵深厚,而这都依托于古城的本底支持。(1)资源丰富——建设“历史遗产古城”,让游客走进古城的角落古城旅游资源基本类型中,最知名的应该是古典园林,最有韵味的应该是街巷,最具特色表现的是水,那最多的是什么?是遍布古城大街小巷的历史遗迹遗存,包括了文物保护单位、控制保护建筑与名人故居、会所等,除去园林等知名资源,那些尚不为人所知的历史遗迹遗存资源约有近200处。现今这些历史遗迹遗存,大多默默无闻地湮没于市井旧里之间,没有得到重视,然而它们却是古城历史沧桑与文化积淀的最好佐证,是这个遗产古城的代言人。应该说,要了解XX,要看到XX历史文化的基底与本源,这些资源无疑是绝好的。同时,XX古城是个整体,曾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建议将XX古城作为整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足见古城的历史文化价值之高。然而在此次资源调查中,规划组对来XX古城旅游的游客进行了随机调查,其中的一个问题是游客对XX古城有没有一个明确的古城概念?统计的结果令人大跌眼睛,42份问卷中,仅有3份明确表示知道XX还是古城,仅占被调查者总数的7%。这一结果足以说明旅游者至今对XX的印象还停留在传统的古典园林等知名资源上,并没有对古城的遗产价值有深入的了解。规划认为,XX古城的旅游首先就要以树立“历史遗产古城”这个主导形象为目标,深化对现有资源的利用,通过丰富的资源展示,着力表现古城的整体遗产形象,将遍布古城的历史文化遗产遗迹资源通过合适的说明物与引导,变为无所不在的旅游吸引物,从而强化古城旅游形象的总体认知。这样的好处不仅在于深化了古城旅游的形象认知,丰富了旅游产品,而且是最为有效地缓解部分客源承载超负荷景区的较好办法。“让游客走进古城的角落”依托的是古城丰富的资源,以及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宣传,其中的关键还包括了旅游人性化标识系统与服务系统的建设与游览方式的选择等细节。(2)内涵深厚——建设“文化魅力古城”,让游客体验古城的风情说起XX,在被调查的旅游者无一不认同的其文化的魅力所在。2500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吴文化的博大精深,是XX在旅游者眼中分量很重的一个认知。根据调查和相关资料显示,XX文化的深厚,不仅在国内因为学童时的语文课文而广博天下,在国外也因为遗产园林和寒山寺的诗歌意境等声名远播。文化是一个旅游地的灵魂,吴文化更是XX古城旅游的精髓。然而在吴文化的表现上,目前的古城旅游产品虽有形式上的表演,但缺乏的却是真正带有XX本地生活化场景的,可供游客参与、体验、感受的文化表达。任何文化都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吴文化更是源自于XX本地人对生活态度的一种认识和随之表现出来的特征与习惯。要让旅游者能达到切身感受吴文化真谛所在的境界,就不是简单的听听昆曲、评弹所能达到的,而是要把文化旅游生活化,旅游场景化,让游客在旅游活动的过程中无处不在地感受到XX吴文化的细腻、雅致、秀美、精深与灵动。古城的旅游是以文化产品为主导,这不同于自然山水的旅游,需要旅游者对其认识、思考,进而感同身受,回味良多。这是文化旅游的境界,要达到这个境界,除去旅游者自身的修养素质以外,旅游景区或景点能够提供怎样的文化感知产品、场景与氛围都是极为重要的。古城旅游如果能提供给游客旅游生活中随时皆有,随处皆在的的文化主题旅游产品,如坐船代步、枕河而居、游园赏曲等XX特色地方特色文化浓郁的旅游感受,则游客会从心底陶醉于古城的文化魅力,记住这段美好的游程。体验吴文化、感受江南风土人情,是彰显古城旅游魅力的重点表现,只有深入感知XX文化魅力,只有让游客因文化的精彩而流连、思考、感怀、回味,才能使游客领会到古城旅游的亮点与特色。亘古传承的吴文化将向游客打开深入了解古城风土人情的窗户。(3)宜居亲切——建设“度假旅游天堂”,让游客融入古城的生活随着国际、国内旅游市场的发展和旅游者对旅游产品需求的变化,传统观光旅游的市场吸引力正逐步减弱,取而代之的是体验旅游、度假旅游等一系列具有鲜明个性或主题特色的旅游产品将成为未来中国旅游产品市场发展的主基调。XX古城旅游过去的发展困惑往往是无法跳出传统观光旅游的局限,在观念上以及产品组织上,过去过分倚重园林精品观光旅游,忽略了其他相关旅游资源与旅游文化产品的开发。近些年虽然通过夜游、水上游等新产品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旅游产品更新效果,但在旅游产品基本的构成形态上,没有发生重大转变,仍然围绕观光主题拓展外延产品。这样使得古城旅游的产品设计受到局限,所能选择或组织的产品过于有限、单调。事实上,XX古城在城市形态、文化、生活上高度和谐,生活环境宜居亲切,国内外的旅游者都对古城的风貌和谐、文化精彩、生活舒适具有很高的认同,这种肯定是非常难得的古城度假旅游产品开发的潜质。从一般意义上讲,度假旅游的开发往往需要优美的自然环境,出众的生态旅游资源等为基础,但随着城市旅游地作为旅游母港效应的日益突出,类似XX古城这样作为地区旅游集散中心的目的地,接待、住宿、交通辐射等功能正越发显现出其在地区旅游行为中的重要影响。另一方面,XX古城的文化旅游产品,需要的是一个能够细细品味与欣赏的旅游环境,较长时间的度假旅游模式能较好地满足产品的表现要求。当然,这需要旅游者具备一定的素质与修养,客源市场因此会有局限性,但度假旅游往往也需要表现出一定的“精品特质”,大规模、大客源的度假旅游,很难获得理想的旅游环境支持。因此,古城的度假生活是不同于大众观光旅游的一种较高层次的旅游模式发展方向。古城的度假旅游,依赖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景观硬环境上的资源特质或景点建设,或者说需要重点营造的度假环境是带有古城文化气息和古城生活气息的软环境,这种生活化的古城旅游场景环境是吸引旅游者在古城里停留盘桓的本底。因此,古城的度假旅游侧重在旅游过程中的文化欣赏与生活感知,是以旅游者融入古城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为目的,带有休闲、娱乐、活动等性质的一种古城游历活动。(4)文化遗产古城只有走进古城的角落,你才能看到古城的历史文化价值,也才能走近古城的生活,从而树立起一个充满千年文化魅力的遗产古城形象。只有融入到古城生活之中,去感受无处不在的文化遗产古城旅游形象与产品的独特韵味,才能改变古城旅游看园林、看景点的传统的认识,为古城旅游开启更广阔的天空。因此,XX古城是一个可以打造成为中国第一的文化遗产古城旅游目的地,将其作为古城旅游的主体形象,将使得古城的旅游资源与地方文化紧密结合,既突出历史悠久的物质化旅游资源价值,又表现丰富灿烂的文化主体旅游形象特色。3.旅游资源到旅游产品的转变根据资源调查,XX古城的旅游资源数量、品质都属上乘,关键在于的从资源到产品的转化,从而形成具有鲜明特色和丰富内容的旅游产品体系。而旅游产品化建设的重点应围绕资源的特色展开,即:古城建设历史悠久成就卓越古城文化积淀厚重影响深远古城生活宜居亲切发展和谐这其中,历史悠久主要适合观光旅游产品的外延拓展,一个重要的手段即形成集合资源的旅游片区,将传统的点——点之间简单旅游观光旅游产品转化为可以停留驻足,步行空间较为丰富多样的旅游区域。另一方面,深化表现古城旅游的历史遗产价值,在由点、线、面共同组成的旅游空间上,突出历史遗产元素的表达,如对城门、城墙的历史解说,众多名人故居的标识和主题旅游等。同时,利用有效的游览方式规划与组织,如三轮车,深入古城角落,打开众多尚未为人所知旅游资源,将古城的历史遗产遗迹充分展现在旅游者面前,形成一种带有古城怀旧访古韵味的独特旅游产品。文化积淀厚重要通过文化艺术的表现亮化在旅游者面前,让游客体验到文化魅力的所在。单纯的看(观光)文化资源景点已经很难做到吸引游客,而类似园林夜游、园林昆曲、评弹表演以及花展等旅游产品就较受游客欢迎,文化旅游需要的是一种“声色魅力”的传播,才能让游客获得对文化的直观体验。因此,体验文化是旅游产品建设的关键,应把文化的卖点通过与资源的特色很好结合后,予以包装成产品,如水上游、园林游可以结合吴文化的才智艺术展示,街巷访古游可以结合民居博物馆、戏曲沙龙,购物游组合民间技艺表演等等,让文化渗入到旅游产品的各个层面。生活宜居是一个要用时间和心灵去感受的古城特色。因此,对游客在“食住行”上的综合考虑将为游客带来古城宜居生活特色的感知。应尽可能利用河街并行等古城格局特色,将居住、餐饮、休闲场所与之结合,至少从“古城水”之一资源角度出发,能让游客充分领略到傍水人家的惬意、悠闲。从生活宜居的另一角度来看,古城未来不仅要展示古城本地生活中的宜居特色,也要为外来旅游者创建旅游宜居生活的氛围环境,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游客服务,吸引游客住在古城。因此,首先要重视古城旅游服务设施的人性化建设,充分为游客在古城内徜徉创造便利,如旅游标识系统、咨询系统、服务系统等等,都应该在主要旅游景区、景点和商业街道有所设置。其次,要重视夜间旅游产品的规划设计。最后,还应该尽可能规划一些能让游客融入本地居民生活的产品。
二.XX古城旅游发展的定位1.更新与重定义(1)旅游形象综合性旅游中心城市的发展策略(园林核心)旅游片区遗产XX旅游,其根本形象来源于古城,这从XX现有的“人间天堂东方水城”的旅游形象可以看出。这个形象具有较高的概括性,将古城的资源形象整合得较为完整、贴切。同时,《XX市旅游总体规划》也针对各个不同的客源提出了诸如“在XX共享世界文化遗产”、“新世纪,新天堂,新XX”、“古今XX永恒天堂”综合性旅游中心城市的发展策略(园林核心)旅游片区遗产经过分析,这些形象所能带给旅游者的直接感受仍较多地集中于对资源的提炼,而缺乏一种能将XX旅游在资源、文化、生活三大特色上统一协调的认知,特别是对古城旅游形象的把握。XX的古城旅游需要承载的或加以表现的不仅是资源的历史价值,还有更多的是作为一个“活着的世界遗产”城市的韵味与魅力。这是古城旅游不同于一般景点、景区观光旅游的本质所在。一个城市的功能是多样的,但首先是能够生活的。XX古城不仅能够生活,而且通过旅游游览产品的设计、旅游文化产品的展示、旅游服务产品的供给,能够让旅游者品味千年古城的悠久历史、魅力文化与宜居生活,这才是XX古城旅游的最佳形象提炼。因此,从XX古城旅游发展的角度来讲,其旅游形象应该是多元的,XX古城应该发展成为综合性的旅游中心城市。这种多元形象的本体依托于古城旅游资源的时空特质,表现于文化形态,最终上升为生活化的休闲、度假旅游选择。(2)旅游产品几乎所有的分析都认为XX的旅游产品目前主要围绕古典园林观光等少数产品,缺乏其他类型的旅游产品构成。这一事实说明了XX旅游过去在产品开发上的局限,但也同样表达了旅游产品开发的方向与潜力。规划认为,我们既然承认古典园林作为世界遗产的无比价值,那么园林观光旅游产品的核心地位是难以撼动的。面对游客容量超标等园林旅游问题,要积极引导,树立园林为核心,增加园林核心外围旅游空间与环境的产品规划,拓展以古典园林为核心内容的旅游片区面积,将更多的资源与文化主题内容融入到园林及其周边旅游空间中,以园林城市——(园林核心)旅游片区——世界遗产古典园林(地标)等层次化的空间格局,吸纳更多的游客,缓解最内部核心景点的压力。其次,大力丰富具有表现力的文化旅游产品是XX古城旅游产品规划的另一个重要方向。“静观+解说”的模式将越来越不受旅游者的欢迎,游客需要体验、需要参与到旅游产品之中去,才能获得其所需要的旅游感知。文化主题是很好的调和剂,将文化的特色表现力与物质旅游资源结合,就可以设计出“可观、可游、可玩”旅游产品。在丰富旅游产品类型的建设中,可以发掘度假、商务、文化体验等旅游产品,其中,最易与古城资源融合共生,且具有客源市场吸引力的应该是休闲度假类旅游产品。XX古城的旅游是一种带有认识、品味过程的生活,不可多得的古城风貌、宜居环境是唯一的,别人无法模仿,只有在古城才能获得资源与环境的依托而展开。同时,古城所处的周边发达地区城市化率很高,由此对古城旅游生活化的这种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市场需求潜力较大。因此,休闲度假(多日游)的旅游产品应被重点规划开发。在规划休闲度假类旅游产品时,需要深化研究设计相关配套的诸如夜间活动(吸引住宿)、特色表演(延长逗留时间)、节庆活动(主题旅游)等旅游产品,用丰富的产品来留住游客,实现休闲度假旅游有所看、有所玩的目的。(3)旅游客源市场分析对古城旅游客源市场的认知,主要是分析两个重点,一是国际游市场与国内游市场的异同需求,二是客源市场的旅游行为分析。国际旅游客源人数与收入是XX旅游引以自豪的成绩,多年来一直位居全省第一,XX旅游在国际市场中知名度很高,近年来更吸引了不少外国游客来古城自助旅游,主要依托资源本身优势与周边城市的国际客源支持,XX古城旅游市场较为成熟。国内旅游近年来增长快速,人数收入都取得较大进步,不足之处是观光一日游的传统格局始终没有突破,限制了国内旅游市场的更快发展。规划认为古城是XX旅游的核心内容,XX要建设成为国内必选,国际首选的旅游目的地,关键在于针对客源创新旅游产品。国际市场应坚持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产品市场,以“园林+文化”的观光、游赏产品为主;国内市场要打破园林观光的单一产品,引导“文化+度假”为主的旅游模式。两者之间相同之处在于大力建设表现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利用文化共通、没有国界的特点,展示XX古城作为“集吴文化大成之地”、“文萃之邦”的旅游形象。而相异之处则是国际市场突出其认可的园林精品旅游产品的地位,重点将文化与园林结合形成外国游客较能接受的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感知,而国内市场强调在古城的旅游生活,将文化体验与休闲度假生活结合,去感受古城旅游的独特魅力。古城旅游的客源市场,也要重视对旅游者旅游行为的分析。团队与散客旅游者的旅游行为模式不尽相同,虽然散客一般具有较好的客源基础和对古城这类旅游资源的较高认知,开发相关的旅游产品目标也较有针对性,但大众团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会保持占据XX古城旅游的客源市场的较大份额。要为团队游客创造必需的旅游活动空间与产品内容,包括在景区的漫步游历、文化欣赏、购物娱乐等系列产品。而为散客(特别是背包族与自驾车游客等)提供更多的便利与人性化服务,并逐步完善针对散客的旅游服务系统建设,顺应旅游客源市场的发展趋势。2.开放型的城市旅游目的地XX古城旅游近几年来面临发展的一些问题,诸如游客首选目的地的下降等,归纳分析其原因,这与XX古城目前尚未形成开放型的城市旅游目的地有很大关系。首先这是由古城旅游资源的分布状况决定的。古城旅游资源最大的分布特点之一就是分布面广,几乎散布在古城的各个角落,湮没于市井街巷之中,与一般旅游者最直接认同的一个景区的概念有着较大的不同。古城的旅游是与古城的生活紧密结合的,专属面向旅游者大面积的公共空间不多。根据资源调查统计,古城内相关绿地、景点、特色街巷等面积占古城面积的15%左右,其中已开发的不到10%,绝对数量虽然不是很小,但由于布局分散,很难给游客形成一种连续、开阔的旅游目的地感觉。这点与杭州的西湖景区(城市厅堂)是具有决然不同的资源本底特征的。点状旅游资源景观使得古城旅游难以在游客心目中树立一个建立在资源形态上的开放城市旅游目的地感觉。其次来看XX古城的旅游现状。游客往往乘坐交通工具直接进入古典园林等热点景区、景点,购票参观后,上车前往下一个景点,在这之间是一个跳跃的旅游过程,而这个过程恰恰不符合XX古城旅游资源所需要的一种旅游行为支持。古城资源多,散布面广,而单个景区、景点,特别是古典园林,大多面积较小,可游时间、内容也较少,由此给游客造成XX古城旅游的直接印象也就是几个园林景点而已,旅行社也因此往往不愿意在古城多加逗留。同时,目前每个旅游景点的功能相对单一。古典园林往往就是观光,观前、石路商街就是购物,综合性的旅游内容不多,游客往往在这些景区、景点停留较短时间即走,不足以吸纳人气。在旅游出行方面,古城面积14平方公里多,仅建筑等实体旅游资源两三百处,但缺乏有效、便捷、特色化的旅游交通组织。由于受到古城空间尺度的限制,出租车很难抵达某些街巷中的景点,如艺圃等世界遗产,团队游客乘坐的大巴更是停车困难。三轮车事实上可以在古城的旅游交通中扮演极为重要的特色交通工具的角色,为旅游者走进古城的角落带来最大的便利,但目前是组织、管理的不到位,没有形成类似北京胡同三轮车的良好旅游市场知晓度与利用规模。在游线组织方面,无论是散客还是团队游客,获得的古城内有旅游特色的步行空间过少。散客虽然有着旅游行动的自由,可以深入街巷寻访古城的历史遗迹,但往往面对分散的众多资源,徒步交通时间过长,而且大都是寻常的幽深街巷直到景点门口,缺乏旅游特色。团队游客更是没有驻足停留的步行空间,受到旅游行为的制约,看完景点就走。目前古城也相当缺乏较为成片的可以供给游客步行的旅游区域。在旅游支撑系统与配套服务方面,建设有所不足。游客咨询服务中心、旅游宣传手册资料、旅游指示标志、供游客获得信息的街头旅游信息亭、多媒体导游系统等设施与服务,尚不健全,有些虽然有,但没有发挥功效,不足以在古城各处景点为旅游者提供便利的旅游服务,使得古城旅游在配套服务上未被认可是一处开放的城市旅游目的地。只有一个开放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才会吸引旅游者经常的近悦远来,也才能让游客满意,从而增加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因此,XX古城的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关键就是通过旅游建设与产品设计,树立一个开放的城市旅游目的地形象,打开古城怀抱,为前来的每一个旅游者勾画图卷、创造精彩、展现魅力、提供服务。3.突出表现古城的文化魅力规划强调文化表现的重要性,具体与资源与产品结合,吴文化可表现的方面很多,可表现的形式也很多,因为吴文化的特征有着很贴切的载体。文化的细腻,最好的载体是水,通过设计游客与水亲密的接触旅游产品与活动,展现古城旅游的似水柔情、恬淡安然;文化的雅致,最好的载体是书画、戏曲等艺术表现,通过展示吴文化底蕴的才艺,勾画古城旅游的瑰丽亮色;文化的秀美,最好的载体是园林,通过对园林艺术的欣赏和园林特色游览(如吴歈兰薰、杜鹃花、荷花节等园林活动),表达古城旅游的美轮美奂;文化的精深,最好的载体是历史街巷与文化场所、遗迹(博物馆、故居、会所等),通过走入古城这些文化元素的深处,传递给旅游者古城旅游的品味品格;文化的灵动,最好的载体是手工艺与传统艺术、节庆活动,通过传统工艺制作-展示与购物的结合,或者利用节庆活动,营造文化旅游的氛围,使古老的古城焕发往日的生机,昭示明日的希望。4.积极营造古城的休闲度假旅游环境宜居生活是城市发展、建设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从旅游的角度分析,XX古城作为“活着的遗产”,旅游是其城市功能中的重要组成,占据着未来城市发展的主导地位。因此,宜居环境不仅对古城的居民有着现实意义,而且对来古城的旅游者同样重要。在整个古城宜居生活环境建设的背景下,旅游更需要在如下方面营造适合旅游者休闲度假的旅游环境。提倡旅游特色居住,根据旅游资源分布和产品设计,重点建设具有“XX人家”、“水城风貌”特点的民居式旅店,同时制定古城旅游饭店的准入标准;引导休闲旅游业态及其产品的发展,合理规划建设一批特色旅游街巷与知名旅游品牌产品,对具备丰富古城旅游休闲度假产品内容的项目积极扶植,特别是能开发夜间活动的旅游项目;加强旅游配套服务与设施建设,在交通、餐饮、购物等方面创建特色,完善布局,本着便利旅游者的角度考虑,做到“以人为本”。5.建立综合性旅游中心城市的发展策略古城旅游是XX旅游的核心,是XX旅游的代言。很多游客都是将古城旅游就认作为XX应游,虽然不够全面,但说明古城旅游的资源、形象高度概括了XX旅游。规划认为,古城的旅游发展应以建立综合性旅游中心城市为目标,立足发展大旅游,提供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与服务。(1)综合性旅游中心城市XX是国内公认的旅游中心城市,从旅游中心城市的一般分类来看,有类似黄山、青岛这样的专门旅游城市,也有类似XX目前这样的文化旅游城市,还有一部分的转型旅游城市,如常州、深圳等。XX从一开始就将自己定位于文化旅游城市,这与古城旅游资源的特质紧密关联。文化旅游城市对旅游者具有的磁性吸引力,表现在其最有价值的旅游吸引物往往是没有被现代、外来风格影响的“古旧”内容,旅游者和当地居民、工作者混合在一起,没有严格的独立空间。因此,许多旅游产业要素往往很难鲜明表现出其产业特征。而综合性旅游中心城市同时也往往是经济中心、政治或交通中心,而多中心的定位的城市发展成熟,人流、物流、信息流交织在一起,是所在区域的聚集辐射中心。根据2004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显示,XX的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全国第五,而其中XX的综合人工环境排位全国第一,已经具备了成为综合性旅游中心城市的必要基础条件。跳出单一的“文化旅游中心城市”的定位认识,而立足发展大旅游,建设综合性旅游中心城市,完善发展多功能、多系列的旅游产品与服务,将是未来XX旅游,特别是古城旅游的一大关键转变。随着“旅游产品概念”的泛化,旅游吸引的范畴越来越广,综合性旅游中心城市在满足多元需求方面优势明显。例如XX古城,依托XX经济的飞速发展,不仅外来游客,而且本地居民也已产生了许多诸如商务、度假、娱乐、休闲的旅游需求,传统的“文化旅游中心”无疑在旅游产品的设置上缺乏吸引力,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旅游需求,迫切需要转变发展理念,将古城定位于一个服务大XX、长三角乃至全国和世界的综合性旅游中心城市。(2)城市发展优先考虑旅游设施的建设与供给从古城的保护与发展来看,旅游是古城最为重要的一个城市功能。因此,在城市发展时,应优先考虑旅游功能的需求,在土地、河道、交通、公共空间、园林绿地等城市建设与改造时,将旅游发展作为重要的表现因素与参与内容,加以综合考虑。特别是古城内土地与人口的发展,需要优先向旅游功能倾斜。在土地利用上,古城内部分地区,现有的一些城市建设与古城旅游营造的历史文化主题风貌不相符的,要加以逐步整治,拆迁的居住、工厂以及其他土地,在没有另外专门用途时,应优先保证作为旅游发展用地或公共空间。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古城内未来的居民数量将有现在的30万左右减少到25万,则置换出的部分居住等用地,应优先考虑提供给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场地建设之用,使得旅游者在旅游生活中能与古城居民实现相互沟通,彼此交融。
三.XX古城的旅游客源市场1.古城旅游的市场卖点XX是一个较为成熟的旅游目的地,旅游客源市场相对稳定,而XX古城依托XX旅游的整体优势,特别是XX古典园林的影响,产品成熟且具有相当数量的客源规模。分析古城旅游客源市场的构成,首先需要把握古城旅游的形象特点和旅游产品卖点,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旅游客源市场细分与促销规划。(1)要展示给游客的遗产不仅仅是园林,而是整个古城不论国际、国内客源市场,明确古城的遗产价值,宣传古城遗产旅游产品的丰富、多样,就是古城最好的客源市场号召力。这点在现在的古城旅游中,是被忽略了的。园林取代了古城,单个的旅游景点代替了古城遗产的整体风貌,从而忽略了古城遗产的可读性,这就使得旅游者对XX古城的印象模糊。对旅游者来说,必须建立以古城为目的地的大旅游概念,变原先的“城市旅游”(城市中的若干景点)为“旅游城市”(整个古城是旅游目的地),这将能利用更多的资源,开发更多的不同类型旅游产品,使观光、休闲度假等旅游客源需求得以满足,从而树立XX古城在国际、国内客源市场中遗产古城的整体形象。(2)古城旅游是展示江南风土人情的集中代表,文化旅游产品是特色亮点国内市场,古城旅游的代表城市有很多,XX古城无疑是江南古城的权威代表。江南的风土人情、才智艺术是这个地域文化的主导特色,因此,文化旅游产品的表现魅力是国内旅游客源市场吸引力的诉求。通过对不同客源市场有针对性的产品规划与促销,周边地区的游客可以在古城重拾记忆,远方的游客能在古城体验江南水城的独特风情。(3)古城的休闲旅游生活要看懂古城的精华,就要生活在古城。这对喜爱这个城市的旅游者而言,是最贴切不过的旅游行为。这类客源不分地域的远近,往来次数的多少,对古城是有感情的,度假休闲或者文化寻访是他们来古城旅游的主要目的。2.加大文化旅游市场的拓展从古城旅游客源目前的构成来看,园林观光游占据绝大部分的客源市场份额。而休闲度假旅游、商务旅游等产品需要经历一定时间的开发建设与市场营销,特别是考虑古城周边太湖等度假旅游项目的影响,古城旅游首先应该重视文化旅游客源市场的开拓与发展。文化旅游首先不受国界地域限制,中外游人都较为喜爱。XX的文化旅游资源包括了历史文化遗迹遗存、曲艺、民俗、美食等,相当丰富,潜力很大。同时文化旅游可开发的旅游产品形式多样,表现力强。而目前XX的文化旅游物质性产品较多,忽视了对文化旅游整体氛围的营造和表现力的凸现。因此,重视文化旅游产品的亮化与增强文化旅游产品的表现魅力,将是XX古城旅游首先需要针对开发的客源市场产品。3.引导休闲度假旅游市场古城的休闲度假旅游,不同于一般自然风景区的度假旅游,它所表达的主题是让游客体会在现代社会大都市、快节奏背景下的一种对悠闲生活方式。XX古城无疑具备很好的发展古城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条件,特别是以城市形态为本底,以园林景观为形象,以地方文化为特色的XX本地生活,是不可多得的和谐组合,特别对周边长三角地区发达的现代城市群生活特征而言。在古城休闲度假,是体验古城生活的过程,是结合旅游资源与文化、情感的一种较高层次的旅游需求,代表了未来旅游发展的方向,也是古城旅游走出简单依靠园林观光旅游模式的很好转变。因此,培育休闲度假旅游市场,特别是针对上海、XX本地(两翼发达的工业园区与新区)、南京等大城市的客源市场,建立成熟、稳定的古城休闲度假客源市场,对古城旅游业的转型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4.培育其他不同需求的客源市场商务会议旅游上海、XX本地、南京等周边地区商贸发达,商务、会议旅游市场需求很大,其中不乏一些世界级顶尖公司的商务会议等旅游活动。从目前来看,大部分的商务、会议旅游往往被安排在上海等城市,而XX只是作为一个会后的旅游景点,这样大大削弱了商务、会议旅游所带来的旅游经济效益。其实,古城内有很多可供开发的小型、高端商务会议场地可供利用,园林便是很好的一个资源。对于非遗产的园林以及部分历史建筑,如公馆、会所等,其原初的功能就是居住、商贸、生活,拥有数量不少、保存完好的厅堂楼台等特色建筑,稍加整改,即可成为特色商务会议场地,这方面,XX古镇中的一些古建筑、园林已有成熟的案例可供借鉴。因此,XX古城的旅游应该利用优越的城市园林景观、发达便捷的城市服务、数量丰富的旅游资源景点,特别加强与上海等地的商务、会议旅游协同合作,发挥古城特有的优势,“拾遗补缺”、“分工合作”,完全可以吸引更多的商务、会议旅游市场。修学旅游修学旅游是国外较为成熟的一个旅游产品,近年来,特别在国内的发达地区,已出现了对修学旅游市场产品的需求。每逢寒暑假,家长或学校往往多愿意带着学生到一些旅游区或其他城市游历生活,增知博闻。XX古城因为其继承了2500多年来的江南吴文化精髓,名士名景众多,例如XX本地状元就达50多位、文庙是中国第一所官办府学等等,其所留下的文化遗存与学术思想等至今仍对中国文化的产生着影响。“书香门第”是古城修学旅游市场最好形象,在古城开发与文化、教育、学术研究有关的修学旅游市场产品,不仅可以吸引海内外的学者、学子慕名而来,而且也是对XX古城作为文化家园的旅游形象与城市精神的一种弘扬。自助旅游严格意义上说,自助旅游市场不能构成完整意义上的细分市场。但XX古城从资源形态、旅游发展的产品重点等角度考虑,非常适宜开发自助旅游市场。例如,春季的踏青旅游客源市场、未来自驾车旅游客源市场等等。因此,对这些自助旅游市场要提供特色的旅游产品和完备的旅游服务系统建设,同时也要加以引导,特别是和古城周边古镇、太湖等景点的旅游产品组合,满足这部分客源市场的特定需求。其他还有文化主题旅游客源市场、节庆客源市场等,都可以作为观光、度假旅游市场的补充,进一步扩大古城客源市场的规模。5.客源市场促销XX古城是一个成熟的旅游城市,在知名度和城市旅游形象上已具备了一定的市场基础,因此,在旅游市场的拓展上将首先巩固和完善现有的成熟客源市场,进而更为注重细分市场和专属目标市场的开发。另一方面,古城历史悠久,资源众多,缺的不是旅游产品的大量建设,而是产品结构的转型和更新。特别是从观光向文化与休闲度假的旅游市场转变,需要在客源市场促销上强调古城旅游的新产品与新亮点。因此,规划认为针对国内外不同客源市场促销,应从地域影响范围上建立展开逐层与跳跃式两种不同的促销理念与方式。国际市场国际客源,跳出园林精品的单一形象,将园林遗产的宣传促销包装在古城遗产的概念中,突出强调古城的遗产价值和旅游风貌特色,在海外客源市场中建立XX古城作为活着的东方中国文化遗产的集中载体形象。国内市场国内客源市场,按地域远近,对周边长三角地区的市场开发而言,主要以上海为中心的江南地区,重点是强调休闲度假、商务会议等新产品的促销,以获取周边城市相同地域文化背景的客源对XX旅游的重新关注与再认识。远距离,则强调与XX市域旅游产品的组合促销,将古城旅游融入整个XX旅游的市场产品中,塑造“古城突出结合园林、历史遗存为载体文化魅力,古镇表达水乡情调,古村落展现乡村风貌,太湖主导度假休闲”的国内必选的旅游目的地。
四.XX古城旅游发展的目标为与《XX市旅游总体规划(2001-2020)》相一致,XX古城旅游规划的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其中规划近期到2010年,规划中远期从2011年~2020年。1.总目标XX古城,是XX历史文化的完美代言,是中国古城旅游的核心代表,是国际首选、国内必选的旅游目的地。通过古城的旅游,向游客全面展示XX古城所具备的世界级遗产价值、文化魅力和生活特色。2.旅游产业发展根据《XX市旅游总体规划(2001-2020)》的客源预测为基础,近期:到2010年,古城接待游客占到XX全市旅游总游客数的60%以上。其中,有50%以上的游客选择在XX古城内停留时间超过2天(1个晚上)。中远期:到2020年,古城接待游客占到XX全市旅游总游客数的75%以上,其中国际游客约180万,创汇超过10亿美元;国内游客2800万。形成以遗产观光、文化演艺、度假休闲等主要旅游功能为主导的古城旅游产业发展侧重。3.旅游形象建设“XX古城东方家园”(SuzhouAncientCity,OrientalHomestead)“约会两千年的古典家园”“悠闲古XX城”4.客源市场体系国际客源保持全省第一,把握奥运会与世博会两大热点入境游市场;国内游客稳步增长,拥有特征鲜明的文化旅游产品,在国内客源市场上XX古城旅游知名度很高;周边形成固定、成熟的休闲度假客源市场。5.旅游产品构成(1)两个核心园林与文化旅游产品核心依托园林遗产的知名度与精品价值,打造以园林和吴文化紧密结合的观光、游赏主题旅游产品核心,是游客XX古城旅游的比选旅游产品。古城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核心依托古城旅游城市的整体环境风貌,注重文化、休闲娱乐、民俗、宗教等旅游景点和产品的开发,突出特色居住与夜间旅游特色,强化悠闲度假生活方式的旅游形象建设,,完善餐饮、购物、交通等旅游配套,吸引游客住在古城,品味古城文化,体验古城生活。(2)多种结构观光旅游、度假旅游、文化体验旅游、商务会议旅游、休学旅游、自助旅游等多种旅游产品共同构成未来XX古城旅游的产品体系,并制定细分客源市场的不同产品组合。
五.XX古城旅游发展的时空布局规划1.规划重点(1)水上部分XX古城水系发达,外城河环城围合整个古城,山塘、上塘两条主要旅游景观河道通向城外的虎丘、寒山寺等景区景点。古城内路河平行双棋盘独特城市格局和空间形态尚存,但水系河道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善河道两边环境,体现“人家尽枕河”的景观,以增强“东方水城”的可识别性。根据“保护规划”,古城将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有计划恢复地部分河道,并充分考虑旅游发展的需求。加强古城主要外围水系山塘河、上塘河与古城水上旅游游线之间的串连,强化两条水系的旅游交通功能。外城河水系景观建设时,在有条件的沿岸,应保护、展现或可能恢复部分古城历史遗存与风貌,突出古城的可读性。同时增加若干上岸登陆点与水上交通的换乘点,丰富环外城河水上旅游的项目内容。重点规划平江历史文化区内的水上旅游。(2)传统街区、街巷部分提炼、归纳、整理古城保护范围内五处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历史文化主题,通过整合资源,建设相应的历史文化旅游片区,规划游览方式、旅游产品与活动,让旅游者走进古城的角落,去体验这些集中的历史文化片区所反映的XX古城历史文化的内涵与旅游特色。五处历史文化保护区旅游发展主题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文化保护重点旅游发展主题平江历史文化保护区典型地方建筑风格的居民区和水巷风貌文化、生活拙政园历史文化保护区园林遗产午后休闲、文化怡园历史文化保护区园林、古建筑、街巷风貌演艺阊门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文化遗存、民居、手工艺民俗、生活山塘街历史文化保护区(古城外)山塘街水陆平行风貌和传统民居(晚间)游赏整治、亮化、表现古城内三处传统风貌地区的传统风貌主题,通过资源发掘,建设相应的传统风貌旅游体验片区,规划特色的游览方式、旅游产品与活动,让游客融入古城的生活,去感受这些集中传统风貌旅游片区所表达的XX古城传统生活的风情。三处传统风貌地区旅游发展主题传统风貌地区传统风貌的特点旅游发展主题盘门传统风貌地区文物古迹景观旅游景区观前街传统风貌地区传统商业街道古建筑民俗古城旅游中心(商业、交通、住宿、服务等功能集聚)十全街传统风貌地区XX地方特色的文化工艺、旅游、商业街道休闲、娱乐重点规划各旅游主题片区的游线、旅游产品等内容,通过在“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发展要素上的配置安排,将原先围绕单个景点展开的旅游活动扩大到规划的旅游主题片区范围,从而提高旅游地段的开放程度,增加区域的可进入性,提供更丰富的旅游形态和产品,延长游客的逗留时间。在桃花坞大街、西北街、北寺塔公园节点重点建设XX民俗风情旅游特色街,表现浓郁的XX地方风情,使之成为古城旅游向(从火车站方向进入古城)游客最先展示的标志性特色。
(3)文化遗产遗存部分在对传统古典园林保护的同时,要使吴文化充分融入XX古典园林,让人们在品赏物质上的旅游资源外还可以体验非物质的地方旅游特色,让游客更深地了解XX、了解XX文化。有区别地对待遗产园林和非遗产园林的旅游利用方式与选择性的功能置入。有计划、有选择性的在城门、城墙等古城构城元素形态上,恢复部门“历史古城”、“园林之城”的景观,作为展现两千年历史古城旅游的具象载体,在体现历史文化元素原真性的同时,增加古城作为历史遗产和旅游目的地的可读性。对古城内极具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控制保护建筑或者名人故居,整治环境,提炼文化,结合资源的周边情况,采用各种不同的利用方式与形态,为今后名人故居或历史建筑的旅游开发提供良好的条件。突出XX吴文化传统工艺、产品的旅游可视化与产品化表现内容和表现形式,将文化从概念和非物质形态转化为可以表现、购买的旅游产品,创造浓郁的XX地方风情特色,置入古城旅游的各个方面,融入古城旅游的全面生活。2.总体布局结构XX古城旅游资源丰富,分布广泛,要在古城14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建设一个开放型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在规划布局上,关键在于形成一个梯度化的城市旅游目的地层次系统。这个系统包含了由面到片到线到点的多层次旅游城市、旅游景区、旅游景点等单元构成,各个单元不仅在结构层次上有所关系,同时更主要的是其所表达的旅游形象、具备的旅游功能和提供的旅游产品相互依存、促进,从而最终一同构成古城的旅游目的地建设。古城是总体结构中的基本面,表达古城作为旅游城市目的地的整体形象,重点在于规划落实不同的旅游发展功能区划,从而在整体上要能体现出古城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可读性。构成基本面的元素可以概括为水、街区、遗存等,因此,需要重点对这些构成基本元素的旅游利用加以规划。结合历史文化保护区与传统风貌地区特征资源规划建设的若干旅游片区是这个结构中的重点旅游活动开展的场地,其承担着承载游客、表现主题、提供服务等多重旅游功能。这些片区是面的分解,在继承古城旅游统一形象可读性的同时,有着各自相对完整、独立的产品形象、内部游线组织、主题旅游内容,更为注重各自功能的旅游表现特征与参与特性。各旅游片区之间通过水陆游线加以串接。水上游线与水上旅游主题线路是XX古城旅游的特色,充分展示了古城基本面形象中“水城”的特质。水陆游线加强了各片区之间的联系与过渡,亮化了古城的旅游特色,将古城内一定面积的旅游景区联系得更为紧凑,从而加深游客对古城整体形象认知的把握。陆上游线多提倡公共步行空间和街巷的利用,采用特色交通工具加以联系,还考虑了若干节点与古城旅游度假居住功能的结合。另外,山塘、上塘两条水陆游线,由古城辐射至外围景区,将整个古城保护区内的其他景区、景点加以串连。在桃花坞大街、西北街、北寺塔公园节点重点建设XX民俗风情旅游特色街,表现浓郁的XX地方风情,使之成为古城旅游向(从火车站方向进入古城)游客最先展示的标志性特色。根据调查,古城内300多项旅游资源,历史遗存占有相当的比例,特别是古典园林,已成为了XX古城的代言形象。然而,还有其他相当数量的遗存可以成为古城旅游景点的点睛之处。类似古城墙、宗教寺庙、古塔、名人故居等元素,可以单独形成具有鲜明可识别性的开放景点。这些景点规划成为面向城市居民和旅游者完全开放的公共空间,将为旅游者了解古城提供更多的资源,也能使得古城的形象更为清晰。3.“遗产古城”规划建设(1)规划元素与建设要点通过遗产遗迹展示深化古城品格通过文化艺术表现亮化古城魅力通过水系园林景观美化古城形象(2)旅游发展与城市风貌根据旅游片区总体结构布局的基本思路,古城旅游发展的重要地区面积约176公顷(不含山塘、上塘地区),约占整个古城区面积的12.5%,剩余还有将近85%的古城需要面临处理古城风貌与旅游发展之间关系的问题。从旅游发展的角度来看,由于游线组织等安排,大部分游客不会深入这八成多的古城范围,因为这些地方的旅游资源即便存在,也往往没有开发或缺乏核心吸引力。但是考虑到古城旅游资源的散布特性,以及古城旅游发展在未来将面临旅游模式的转变,即部分休闲度假游客将在古城逗留一定的时间,仍需要在古城旅游风貌这一层面上,对古城整体范围的旅游发展格局制定引导规划。古城东北:平江保护区周边,以旅游度假居住、休闲生活为主导,保持民居风貌,静谧平和;古城西北:阊门周边,以民俗、艺术旅游活动为主导,突出XX代表的江南风情,热闹好玩;古城东南:十全街、竹辉路周边,以星级宾馆和休闲娱乐的旅游功能为主导,展现的是新概念上的XX天堂,时尚繁华;古城中部:观前与怡园旅游片区周边,在观前主导商贸,在怡园主导文化演艺,利用观前的人流引导文化旅游产品市场,雅俗共赏;古城西南:成熟旅游景区。4.“旅游片区”规划建设古城内四处历史文化保护区与三处传统风貌地区进行旅游片区的产品化规划建设,使之相应成为历史文化旅游区与传统风貌体验区,扩大旅游面积,改变简单的观光旅游模式,丰富旅游产品与内容。(1)平江历史文化旅游区基本理念平江历史文化旅游区的旅游发展主题是文化、生活,因此,规划依托平江地区保存完好的河街并行格局、小桥流水景观、传统文化风貌,将平江历史文化旅游区建设成为体现古城滨水生活与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区。主要规划构想拓展平江历史文化旅游区游览范围改变现在平江旅游单一沿着平江路、平江河的垂直交通游线,通过桥梁、街巷节点的景观和旅游引导,让游客深入街巷内部,观光游览,了解古城历史文化和传统风貌;平江路东侧现有的公共建筑可以利用部分,经营类似茶馆、作坊、社区服务等生活化休闲商业内容,但不要全部打开作为商业用途,宜保留部分传统风貌建筑作为公共展示、休憩用途,安排专人管理即可;设置主题步行游线原则上以平江河为界,河东侧至仓街,规划保留、整治河街并行、小桥流水的“XX人家”传统风貌街巷与建筑院落,充分利用街巷肌理变化,划定风貌体验步行路线,引导游客进入感受古城传统居住风貌;游线内不设置商业设施;平江河西侧,结合众多文化景点、名人故居,利用街巷空间与遗存建筑,划定文化寻访步行路线,引导游客进入体验古城历史文化积淀;游线内结合文化景点,可设置少量商业服务设施;沟通水上旅游环线白塔东路河与平江河交接处,设置外来水上游线进入平江游览区的游船码头;利用规划新开挖河道,形成白塔东路河(平江河以东段)——平江内城河——中张家巷河——平江河的平江游览区内部水上环线;沿线设置白塔东路、东园、耦园、全晋会馆、平江河若干码头;突出文化节点表现魅力重点建设耦园-仓街周边、全晋会馆-戏曲博物馆-评弹博物馆周边的文化旅游产品与项目设置;其中耦园周边以园林夜游、灯谜等夜间旅游项目为主,全晋会馆周边则集中“曲韵悠扬”为主题的传统曲艺表现节目;民居式酒店宾馆充分利用历史遗存建筑,在顾颉刚故居、潘祖荫故居、潘世恩故居以及原振亚丝织厂用地规划建设中高档次民居式酒店宾馆,提供300张左右的床位;每个民居式酒店宾馆不设置大堂,可以与当地民居共享院落,以利用历史建筑为特色,如顾颉刚故居建设为藏书楼,可以成为酒店的公共休闲书屋,潘世恩故居的纱帽厅则成为酒店的共享的茶室或厅堂等,让游客身居此处,能无处不感受到古城历史文化的气息。(2)拙政园历史文化旅游区基本理念拙政园历史文化旅游区的旅游发展主题是观光、文化。两大遗产园林与以建的吴门书画馆、在建的XX博物馆项目是该游览区的重要资源,由这些内容也决定了拙政园历史文化旅游区将建设成为一个以园林+文化为特色的旅游区。主要规划构想步行街区主导将整个游览区全部考虑设置为步行街区,具体范围为北至临顿路以东的东北街,东靠平江河,西到临顿路,南至狮子林南界狮林寺巷;步行街区内,以园林路为主要南北轴向步行交通主道,以坝上巷为主要东西轴向旅游活动步行道路;在进入步行街区的外侧,考虑3处停车场地,分别位于XX博物馆(地下)、狮子林南入口以及东北街-平江路西北。主题文化表现拙政园与狮子林的园林旅游,进一步增加与文化主题的结合;吴门书画馆应建设成为带有陈列、展示、表演、参与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诗书礼乐艺”、“琴棋书画”等主题文化艺术的活动场馆;周边其他地块,应配合建设文化休闲类旅游项目与产品,并注重与园林景观的和谐统一;历史与当代的包容并蓄在游览区内几处重要旅游项目周边,规划建设“吴地春秋”新旅游板块;该板块吸取上海新天地、杭州西湖新天地与成都锦里的做法,利用局部历史元素的保留、更新与再造,结合周边资源,建设一片继承历史,展现当代新XX城市旅游的公共活动空间;“吴地春秋”板块是集文化、商业、餐饮、娱乐、演艺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中高档休闲旅游场所;配合步行街区的建设,游客可在此较长时间逗留,享用美食、观看表演、醉心娱乐、商务接洽、交友叙谈,是消磨时光、悠闲舒适一下午的理想旅游去处。开放景点除XX博物馆外,园林博物馆、民俗博物馆等可以免费开放;出售拙政园、狮子林的旅游门券联票;(3)怡园历史文化旅游区基本理念怡园历史文化旅游区的旅游发展主题是演艺。该旅游区面积较小,区内古典园林旅游资源数量较多,空间布局紧凑,因紧邻目前古城人流最大的观前商业区,因此,规划充分利用现状资源与地区人流汇集的特点,将怡园历史文化旅游区建设成为集中展示XX地方文化的旅游活动区。主要规划构想步行街区将曲园、鹤园、怡园、听枫园所在的地段及周边街巷围合,划出步行区域,整治环境,营造良好的旅游氛围;文化演艺在步行街区内,倚靠园林,建设一组文化演艺场所,如书场(原退管会用地)、小规模剧场(利用原电器元件一厂用地)以及戏台等设施;演出主要安排在夜间,要主推精品剧目和传统保留剧目,可以制作成一台包容XX特色地方戏曲大全,如评弹、昆曲、苏剧、吴歌、江南丝竹、滑稽戏等众多文化艺术形式的经典演出,成为到古城旅游必看的一出地方文化大戏;日间可以利用播放影视作品和影像资料来充实内容,介绍晚间剧目,且不收取费用,达到吸引旅游者晚间购票参观的目的;园林利用怡园与听枫园规划保持园林风格特色,日间赏景,晚间夜游;曲园已作为社区居民的活动中心,使用性质发生改变后,要保留传统园林的建筑风格与尺度关系,并引导社区居民在此从事文化艺术活动,最好能带有供旅游者观赏或参与的社区演艺表演,也可以让一些民间艺人在此发挥才能;鹤园在使用性质上,可以租借给XX文艺团体使用,最好能在此成立XX文化艺术表演集团,建立XX文化艺术资料陈列室,收藏XX历史上的老艺人、名家名段,让怡园地区真正成为展示、表现XX地方文化的中心;人流引导观前商业区与怡园文化区位于古城中心,相互紧邻,怡园文化区的旅游应充分吸引观前的人流前往,使两者联动,发挥旅游综合功能与效益;规划建议改造目前观前街-人民路路口的地下通道中的商业布局,以引入文化艺术商业为主或者直接建成地下文化艺术长廊,使两个旅游区之间有较理想的层次过渡;同样,对于文物商店与怡园之间的地下通道,也应加以装饰,并树立指示标牌,引导游客前往。远期应将人民路在怡园-观前街段实行分时交通控制,白天非上下班高峰时间,变封闭的交通性道路为可地面穿越的生活性旅游道路,以解决观前街和怡园两处旅游区的相互阻隔问题。(4)阊门历史文化旅游区基本理念阊门历史文化旅游区的旅游发展主题是民俗、生活。阊门地区因紧邻山塘街、石路商圈,历史文化元素众多,市井繁华,特别是历史上阊门地区曾是XX古城中市俗、商贸活动最为兴盛的地方,因此,规划依托历史遗存,借用XX丰富的民俗文化旅游元素包装阊门历史文化旅游区。主要规划构想恢复建设部分段落古城墙,增强古城可识别性古城内现距离最近的两座城门——金门与阊门位于本区内,且阊门部分段城墙已复建;可以考虑将金门与阊门间不足200米的距离,恢复建设可供游客登临的城墙,成为XX古城未来标志性景点;突出阊门的地标作用,成为古城西北旅游集散中心阊门水上码头,是外城河游船的上岸点,同时也是换乘水上游船,连通上塘、山塘,前往寒山寺、虎丘的水上交通集散点;陆上建立旅游咨询服务;阊门旅游区结合山塘等周边资源,举办节庆活动;桃花坞民俗艺术旅游区桃花坞地区民间艺术影响深远,年画、木刻等手工艺流传深远;规划现选取靠近阊门地区的桃花坞河南侧,连接桃花坞大街,开辟步行游览街区,整合周边历史遗存与古典园林,建设XX民俗手工艺作坊区,展示XX地方民俗手工艺、民俗特色活动;建设以艺圃作为园林厅堂的民居式酒店宾馆艺圃位于文衙弄的深巷之内,颇为幽静但很少被旅游者光顾;然而艺圃周边的古城民居虽年代久远、质量不佳,但苏式民居风貌特征明显,风味独特,规划在围绕艺圃周边通过置换居民,建设一组民居式酒店宾馆,使艺圃成为这些民居式酒店的园林厅堂,既突出了艺圃的位置与价值,也为旅游者创造了一处将世界遗产纳入居家院落、厅堂的独特旅游体验感受;考虑到相对集中设置的特色旅游居住区,规划为之配备了较为周全的配套服务,东侧有沿吴趋坊-学士街河建设的水岸餐饮特色街,西侧则是阊门城墙景观旅游景点、山塘街与石路商业区,地段热闹,休闲娱乐生活丰富,而北侧则通过游线串接桃花坞民俗艺术(步行)街区,出游方便;同时阊门地区为旅游集散中心,旅游交通便捷,出行方便。姑苏繁华街恢复泰伯庙,并以泰伯庙为龙头,沿阊门内下塘,串联起周边旅游资源,定期或不定期地策划举办一些大型的祭祀、庙会等民俗活动,可与“山塘街旅游区”、“石路商业圈”遥相呼应,形成古城除平江外另一个新的XX文化旅游亮点。(5)观前传统风貌体验区基本理念观前传统风貌体验区的旅游发展主题是成为古城的旅游中心。这一中心的功能包括了商业、交通、住宿、服务等方面。作为传统风貌的体现,以玄妙观为核心地标的民俗节庆活动与商业文化活动的结合,是风貌区的主题特色。主要规划构想对观前商业结构逐步加以改造仍以商业为主,但类似现代服装服侍、火锅餐饮等一般城市街道均可安排的商业店铺,应逐步淘汰,取而代之的是XX地方特色商品或者老字号商店,形成以经营传统、特色商品为主的商业步行街;加强太监弄、针巷等周边街巷的美食街主题建设扶植特色餐饮企业,形成餐饮业规模效应;玄妙观中心节点每年传统节日,以玄妙关为核心的观前地区,应上演历史曾有的庙会、游街表演等活动,增添节庆气氛的同时业成为旅游一景;(6)十全街传统风貌体验区基本理念十全街传统风貌体验区的旅游发展主题休闲、娱乐。规划充分考虑十全街周边旅游资源现状和现状发展,在基本保持现有风格的基础上,增加空间表现内容和形象旅游产品。主要规划构想商业经营以特色工艺品、休闲娱乐业态为主十全街沿线旅游宾馆饭店数量较多,档次也较高,针对中高端客源市场,经营XX地方工艺品较有市场卖点;同时,这部分游客对夜间休闲活动要求较多,可以继承现在十全街酒吧、茶楼、咖啡吧、工艺坊、书屋等休闲业态的发展,打造新XX夜生活一条街。打开十全河两侧,建设临水商业形态在十全河上凡有桥梁横跨的街巷,均在沿河两侧开辟小绿地,亮出小桥流水风貌;南侧的临河商业建筑中,有选择性的向河道开敞通透,北侧滚绣坊新增部分临水商业铺面和景观小品,放置休息座椅;游线组织改变以往游客、车辆都在十全街上通行的交通混行状态,引导旅游车借用饭店、宾馆等社会停车场,在十全街外围下车,通过沿河步行系统进入十全街,最后达到网师园等景点;沿十全河游步道可以连通至各宾馆饭店的入口、庭院;游线沿凤凰街-带城桥路南北两侧延伸,可至规划的凤凰街旅游特色餐饮街与南园河,坐船可至沧浪亭等景点。(7)盘门传统风貌体验区基本理念保留现有盘门景区产品。主要规划构想建设水上旅游的进入渠道通过与外城河、盘门内城河水上交通的换乘、衔接,展现盘门水陆城门的特色风采。5.“水陆游线”规划建设(1)水上旅游游线规划有计划恢复地eq\o\ac(○,1)白塔东路河eq\o\ac(○,2)中张家巷河eq\o\ac(○,3)卫道观前河eq\o\ac(○,4)菉葭巷河eq\o\ac(○,5)平江历史文化保护区东侧内城河,以及eq\o\ac(○,6)第二直河遗址(王天井巷)等河道。古城内河道通行与水上游线河道通行上区分大船、小游船、建议行船以及景观河道(不可行船)等类别。通行大船——外城河通行小游船——第一横河(西北街-东北街段)、平江河建议通行小游船——盘门内城河、竹辉河、南园河(沧浪亭段)、平江保护区内部分恢复河段主要景观河道——平江保护区内横河、第三直河(临顿河-观前街段)、十全河、第一横河(桃花坞段)、官太尉河等古城内河道旅游利用古城内河道的旅游表现主题上,结合《XX水上旅游规划》部分构想,通过生活、艺术、文化、餐饮、夜市等主题功能,丰富河道的旅游利用。生活——平江河艺术——桃花坞河文化——恢复的第二直河(永定寺弄河段)餐饮——学士河夜市——十全河古城外围河道山塘河、上塘河作为古城向外围景区辐射的主要旅游交通与旅游景观河道,应充分发挥其作为首选旅游交通河道的作用。山塘河山塘河道与街道并重,逐步恢复历史上“七里山塘”的繁华风貌,引导旅游休闲、商贸功能的发展。开辟石路——山塘——虎丘的游船线路。上塘河上塘河两岸重点营造城郊自然风貌景观,强调水上交通的特色。考虑到上塘河河道较为宽阔,可通行大游船,开辟石路——留园——西园——寒山寺的公交化游船。远期建议对地面通往寒山寺的道路交通加以限制,充分利用公交化、价格较为低廉的游船水上交通,成为旅游者前往寒山寺景区首选且最为便捷的旅游出行方式。外城河水系保护开发,逐渐提高环城水系在XX旅游资源的地位,使之成为具有水上观光、游览、休闲功能的护城河,并设计若干上岸登陆点与水上交通的换乘点,未来实现通票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水上巴士,并逐步实现与城内河道的沟通、换乘。上岸登陆点的设置选址性质功能平门水上旅游门户利用已建的旅游集散中心与火车站等交通枢纽,建设水上旅游门户;水上交通换乘;耦园上岸点进入平江历史风貌区;桂花公园上岸点水上旅游换乘进入桂花公园景区;换乘小船,经盘门内河,可到达盘门、沧浪亭景点;人民路(桥)水上旅游换乘换利用已建的水上码头,可上岸到达丝绸厂参观;换乘小船,经盘门内河、竹辉河,可到达盘门、沧浪亭景点;盘门上岸点进入盘门景区;胥门-百花洲上岸点、休憩点利用已建有的码头、水岸酒吧等建筑,引导建设一批休闲设施,并与胥门周边景点相联系,成为外城河沿线特色旅游休憩景观;阊门上岸点水上旅游换乘进入金门-阊门-石路-山塘街景区;换乘通往虎丘、寒山寺的游船;(2)陆上旅游游线规划古城的陆上游线不同于水上游线,可以沿水系清晰界定。主要的规划要点是以旅游住宿集中地区为中心辐射、在各旅游区之间串连与部分特色陆路游线。依托旅游住宿集中地区,安排陆上辐射游线观前地区以观前为中心,向周边平江历史文化旅游区、景德路-阊门历史文化旅游区陆路游线辐射;阊门地区以阊门民居式酒店宾馆住宿集中地区为中心,向桃花坞、山塘地区、外城河-胥门、石路等景点、商业区陆路游线辐射;十全街地区十全街地区星级宾馆酒店较为集中,游客除沿十全街旅游活动外,还可向沧浪亭、桂花公园等景区、景点辐射;盘门地区以吴宫喜来登为中心,向盘门景区、沧浪亭、文庙等景点陆路游线辐射。在各旅游片区之间加强联系拙政园与平江旅游区之间,沿园林路跨越白塔东路,可以建立步行游线;观前与平江旅游区之间,沿大儒巷跨越临顿路,可以建立步行游线;观前与怡园旅游区之间,通过两处人民路地下通道,可以建立步行游线;沿水系并行的陆路游线胥门-百花洲段;平江内城河段;官太尉河段;特色休闲度假线路下午:拙政园旅游区——晚间:山塘街、怡园旅游区、十全街旅游区;6.“开放景点”规划建设建设开放景点的意义在于将部分游离于旅游片区之外的重要资源作为城市标志,打开作为完全开放的城市景观,供旅游者识别、认知。一个旅游城市,建设完善的旅游景区、景点固然很重要,但从旅游城市的综合功能与其所想表现的旅游城市整体开放形象来说,一些具有城市地标景观或文化特色的资源,其本身就是城市发展的积累,历来表达着与这个城市历史、文化、精深发展休戚相关的积淀,本不应该被隔离起来。能够做为公共空间向公众与旅游者开放,并成为区域的活动中心,将在很大程度上对树立开放型旅游目的地的城市形象大有裨益。应该说,XX古城最理想的城市地标是园林,但由于园林本身受到资源属性、品质和旅游容量的限制,不可能完全做到不加调控的开放。而类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数据分析报告表格
-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汽车造型设计概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产品形态设计》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知识产权的英语词汇
- 脑淀粉样血管病影像
- 《结构识图梁》课件
- 无常使用协议书(2篇)
- 民事诉讼互助协议书(2篇)
- 钢筋施工补充协议书(2篇)
- 小学二年级期末家长会模板-2款4
- 初中语文2024届中考修改病句选择题练习(共15道-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 8.2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金属村趣味运动会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 工程竣工验收(消防查验)报告消防专项-全套表格
- 构建水利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工作指导手册
- 2024年液化石油气库站工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魏宁海超买超卖指标公式
- 第19章 药物制剂新技术课件
- 阳光食品APP培训考核题库(含答案)食品生产企业端
- 2024年国家开放大学形考作业答案
- AQ 1017-2005 煤矿井下安全标志(正式版)
- 投标书中的技术支持与售后服务计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