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人行过街天桥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医院人行过街天桥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医院人行过街天桥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医院人行过街天桥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医院人行过街天桥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共NUMPAGES28张共NUMPAGES28张第PAGE2张PAGE施工图人行天桥施工图设计说明A2021.07施工图人行天桥施工图设计说明A2021.07QL-SM桥梁工程重医附二院江南医院人行过街天桥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工程概述重医附二院江南医院人行过街天桥工程位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江南院区)西侧天文大道北段上,位于附二院西侧人行主要出入口附近。目前医院正大门外人行过街需利用交叉口斑马线过街,行人绕行距离大。本项目天桥实施后将极大满足行人过街需求以及公交换乘距离,为行人过街带来极大的便利性,同时也保证了过街安全性。本项目跨越天文大道北段,主桥桥梁跨径组合为30+24m,根据前期规划及方案论证,桥宽确定为5m,梯道宽3.2m,天桥设置了梯道及直行电梯,天桥采用现代风格。拟进行天桥主体及附属结构、夜景灯饰、绿化景观等工作。设计依据(1)我院与建设业主签订的设计合同。(2)业主提供的1:500现状地形图和管线图。(3)《重医附二院江南医院人行过街天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次性勘察)》(KC(2020)-08-0013901C)2020年12月。上阶段审查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根据方案设计阶段审查批复意见,同意方案设计阶段的人行天桥推荐设计方案。设计采用的标准、规范、规程(1)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2017)《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5-2020)《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1-2011)《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2018)(2)交通部规范《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2018)《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3363—2019)《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JTG/T2231-01-202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3650-2020)《公路工程基桩动测技术规程》(JTG/T3512-2020)《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JTGD64-2015)(3)建设部规范《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版)》(CJJ37-2012)《城市桥梁设计规范(2019年版)》(CJJ11-2011)《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166-2011)《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CJJ69-95)技术标准(1)桥面宽:5.0m梯道宽度:3.2m。(2)桥下车行道净高:≥5m。(3)人群荷载:人行桥面板及梯道面板的人群荷载按5kPa或1.5kN竖向集中力作用在一块构件上计算。作用在钢箱梁或桁架上的人群荷载,采用下列公式计算:当加载长度为20m以下(包括20m)时:W=5x(20-B)/20(kPa)当加载长度为21~100m时:W=[5-2x(L-20)/80]x(20-B)/20(kPa)式中:W-单位面积的人群荷载,kPa;L-加载长度,m;B-半桥宽度,m。大于4m时仍按4m计。(4)栏杆水平推力水平荷载为2.5kN/m,竖向荷载为1.2kN/m。(5)桥面纵坡:双向1.0%纵坡,切R600m的竖曲线。(6)桥面横坡:双向1.0%;梯道横坡:双向1.0%。(7)栏杆扶手高度:≥1.2m。(8)地震设防类别: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6°(7°构造设防)。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9)环境类别:根据地勘资料,场地环境类型为Ⅱ类。(10)设计使用年限:50年。(11)结构安全等级:一级。(12)桥面防水等级:Ⅰ级。(13)涂层体系保护年限:20年。桥址处自然条件与工程地质状况6.1地形地貌勘察区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原始地貌因城市发展建设,已不可辨。场地地势总体表较平整,高程介于275~280m之间;其中,最低高程(275.39m)位于拟建人行过街天桥北东侧,最高高程(280.67m)位于拟建人行过街天桥南东侧,最大相对高差约5.0m。经城市建设改造,地形整体较为平坦,地形坡角一般为1~5°,场地右侧较陡坡角为10~15°。场地地貌、地形条件总体较为简单。6.2地层岩性据地表工程地质测绘和钻探揭露,场地内出露的土层主要为第四系人工素填土层(Q4ml),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粉质粘土(Q4el+dl);下伏岩层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岩层,现由新到老分述如下:1、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4ml)素填土(Q4ml):杂色,稍密为主,稍湿,主要成分为粉质粘土夹砂、泥岩碎块石,粒径多在1~25cm,大者可达50cm,土石比约7:3~6:4,回填时间约5年,为附近道路修建回填。钻探偶时有垮孔现象。据勘探资料,分布于整个场区,本次钻探揭露厚度17.3m(ZY2)~23.0m(ZY5)。2、第四系全新残坡积(Q4el+dl)粉质粘土(Q4el+dl):褐红色,可塑状,刀切面稍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据勘探资料,分布于整个场区,本次钻探揭露厚度0.9m(ZY3)~2.85m(ZY6)。3、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泥岩(J2s-Ms):紫红色,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局部见灰绿色砂质斑团和条带。揭露厚度14.0(ZY5)~16.5m(ZY9)。勘察场地均有分布。据勘探资料,泥岩分布于整个场地,为场区基岩主要岩性。钻探未揭穿该层。4、基岩面及强风化层特征经地面调查和钻探揭露,场地区域已基本被第四系人工填土全覆盖,周围未见基岩出露。拟建场区的基岩面主要随原始地形起伏而起伏。总体来说,场地基岩面埋深较大,一般18.3~24.5m。场地中基岩强风化层厚度为1.9m(ZY4)~2.4m(ZY6),经钻探揭露,其岩芯相对破碎,多呈碎块状、饼状,岩石强度低。强风化层底界随基岩面起伏而起伏,岩土界面倾角整体较平缓一般1~3°,局部较陡可达9~20°。6.3地质构造据区域资料与现场调查,勘察区位于南温泉背斜东冀,其附近未见断层发育。场地内未见基岩出露,在离场地约1km处测得岩层产状为112°∠35°,层面结合程度较好,呈闭合状态,未见充填物,属硬性结构面。同时岩体中发育二组裂隙,其产状、特征分别为:①287°∠76°,裂面不平整,较粗糙,宽度1mm,少量泥质充填,延伸长度1.5m,间距0.5m,结合程度一般,属硬性结构面。②24°∠81°,裂面平直,泥质充填,宽度1~2mm,延伸长度0.6m,间距1.5m,结合程度很差,属软弱结构面。6.4气象、水文规划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春早,夏热,秋雨绵绵,冬暖、多雾,无霜期长,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多年平均气温16.6℃~18.7℃,极端最高日气温为43.6℃(2006.8.15),极端最低气温为-4.2℃(1977.1.29)。多年年降雨量1149.3~1213.5mm,平均1163.3mm,其中5~9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70%,日最大降雨量266.66mm(2007.7.17)。多年平均日最大降雨量110mm,冬季12月至次年2月降雨量小,占全年降雨量的4.2%。年平均风速1.3m/s,最大风速(10分钟平均)26.7m/s(1958年5月10日),实测极大风速27.0m/s(1961年8月4日),最大静风频率7%(1月份),平均风速3.4m/s。场地为城市区域,勘察范围内无地表水体。6.5水文地质条件1、地表水勘察区地处城市中心区域,场地内未见地表水体。2、地下水(1)第四系孔隙水该含水层主要分布于沿线的填土中,场地内填土层广泛分布,填土为机械抛填,人工填土碎块石含量较高,透水性较好,储水条件较差。主要受大气降雨和地面水体渗漏补给,通过土体内部孔隙排泄下渗至下覆岩体内并最终汇集于勘察区外低洼地带。由于勘察区地处城市中心,市政排水系统完善,通过大气降雨与地表渗流补给水体较小,故勘察区内松散层孔隙水水量较小。但不排除暴雨状态或管网渗漏时,上层滞水较丰富。(2)基岩裂隙水该类地下水主要赋存于泥岩基岩裂隙中,水量较小,该含水层按受大气降雨及人工排水补给,迳流途径短,排泄条件好,多以渗流或细流形式就近向地势低洼处排泄或补给其它含水层,故富水性较差。本次勘察在钻孔终孔后将孔内的残留施工用水抽干,24小时水位观测,钻孔均未见地下水恢复,说明场区在钻探期间钻探深度范围内地下水贫乏,无稳定地下水。但由于勘察区内填土渗透性较好,在暴雨状态或管网渗漏时,其低洼地段有利于局部水体蓄存,可能出现少量地下水汇集。综上所述,勘察场地地下水较贫乏。地下水赋存形式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附录G,场地环境类型为Ⅱ类。另外,在人行过街天桥桥墩开挖施工过程中,由于场地填土较厚,在雨季易形成上部滞水,桩孔内易形成积水,施工单位应备好排水设施,防止在积水的作用下导致桩壁出现垮塌。6.6地质灾害及不良地质现象据区域资料、野外实地调查以及钻探资料,勘察区内及相邻区域现状边坡未见变形、开裂、垮塌等迹象,稳定性较好。本勘察场地内及附近地带未见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未见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不利埋藏物。6.7土层物理力学性质1、素填土(Q4ml)勘察区内素填土主要为天文大道修建时堆填而成,厚度较大,钻探时偶有垮孔现象,堆填时间约5年,本次勘察共选择5个钻孔作超重型(N120)动力触探测试,其试验成果统计见下表。动力触探成果统计表岩性编号触探测试累计深度(m)未经修正的平均锤击数标准差变异系数密实程度素填土DTZY116.2(1.2~17.4)27稍密DTZY318.0(1.6~19.6)5.91.820.309DTZY518.5(1.0~19.5)13DTZY719.4(1.0~20.4)5.71.890.329DTZY916.0(1.5~17.5)5.71.830.321根据现场调查及试验结果表明,场地人工填土分布广泛,层厚不均(17.3m~23.0m),回填年限约5年左右,为附近修路回填。从未经修正后平均击数看出,填方以稍密状为主。据重庆地区经验天然重度γ取20.5KN/m3;天然抗剪强度指标综合内摩擦角φ取28°,C取3kPa,饱和重度γ取21.5KN/m3:饱和抗剪强度指标综合内摩擦角φ取25°,C取1kPa。本次勘察区素填土呈稍密状,负摩阻力取0.22。其承载力特征值及变形指标应根据工程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对填土压实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后,采用现场试验确定。2、粉质粘土粉质粘土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成果统计表土样编号天然

含水率天然密度土粒比重天然孔隙比液限塑限塑性指数液性指数压缩模量压缩系数天然快剪饱和快剪粘聚力内摩擦角粘聚力内摩擦角(%)(g/cm3)--(%)(%)--MpaMPa-1kPa°kPa°ZY723.41.922.730.755322012.40.284.9420.3553411.322.28.2ZY922.51.912.720.74531.518.413.10.314.80.3630.710.420.67.6统计数22222222222222最小值22.51.912.720.74531.518.412.40.284.810.3630.710.420.67.6最大值23.41.922.730.75532.319.913.10.314.940.3634.011.322.28.2平均值23.01.922.730.7531.919.212.80.304.870.3632.410.921.47.9修正系数0.901.110.900.900.900.90标准值4.40.4029.19.819.37.1根据上表:粉质粘土天然含水量平均值23.0%,天然密度平均值1.92g/cm3,天然孔隙比平均值0.75,塑性指数平均值12.8,液性指平均值数0.30,液限(10mm%)平均值31.9,塑限(%)平均值19.2,压缩系数(a1~2)标准值为0.40MPa-1,压缩模量(Es1~2)标准值为4.4MPa,天然粘聚力标准值为29.1Kpa,天然内摩擦角标准值为9.8°;饱和粘聚力标准值为19.3Kpa,天然内摩擦角标准值为7.1°。粉质粘土呈可塑状,为中等压缩性土。3、中风化岩石本场地岩石试验数据统计的变异系数在允许范围内,因此将整个场地中风化岩石进行了统计(见下表)。泥岩物性及强度指标数理统计表岩性编号天然密度(g/cm³)抗压强度(MPa)天然饱和中风化泥岩ZY22.589.245.082.51——2.63——ZY32.598.755.072.599.715.222.587.116.082.62——2.6——ZY42.577.735.192.579.386.172.568.585.552.57——2.58——ZY52.535.132.942.514.13.092.545.412.852.53——2.52——ZY62.587.773.942.567.215.032.565.964.232.59——2.6——ZY82.568.786.442.559.935.912.56——2.56——统计数301818最小值2.514.102.85最大值2.639.936.44平均值2.577.754.97标准差1.691.14变异系数0.2180.230修正系数0.9090.904标准值7.054.50泥岩变形指标数理统计表岩性编号割线弹性模量E50

(104MPa)泊松比

μ50平均弹性模量Eav

(104MPa)平均

泊松比

μav泥岩ZY20.1350.330.1570.410.120.350.1330.390.1040.320.1090.36ZY50.1050.360.1230.430.09130.340.09190.40.07570.330.09110.39ZY80.1550.320.1680.350.1210.30.1390.360.140.350.1580.38统计数9999最小值0.080.300.090.35最大值0.160.360.170.43平均值0.120.330.130.39标准差0.020.02变异系数0.2150.056修正系数0.8661.035标准值0.1010.35由上表统计结果可知泥岩:块体密度平均值为2.57g/cm3;天然、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分别为7.05MPa和4.50MPa;软化系数为0.64。平均弹性模量Eav平均值为0.13(104MPa);平均泊松比μav为0.39,割线弹性模量E50标准值为0.101(104MPa);泊松比μ50标准值为0.35。泥岩抗压强度范围值为4.1~9.93MPa,变异系数0.218,变异系数中等。由于泥岩为陆相碎屑沉积岩,岩石强度存在一定的变异性,且局部砂质含量较高,导致试验值统计变异系数较大,在工程施工采样检测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实测值与报告建议值之间存在差异,建议施工时加强取样,减小个别异常值的影响。6.8岩、土体设计参数推荐取值各区段岩土体设计参数推荐取值详见下表。岩、土体设计参数推荐取值试验项目/岩土名称天然重度饱和重度岩石抗压强度标准值(Mpa)岩土体抗剪强度(天然)岩土体抗剪强度(饱和)kN/m3kN/m3天然饱和C(KPa)Φ(°)C(KPa)Φ(°)素填土20.5*21.5*//3*28*1*25*粉质粘土19.220.2*//29.19.819.37.1强风化泥岩24.0*25*//////中风化泥岩25.726.7*7.054.5////试验项目/岩土名称基底摩擦系数土体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岩体水平抗力系数地基承载力特征值锚固体与岩石的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M30干作业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割线弹性模量E50泊松比(MN/m4)(MN/m3)(KPa)(KPa)qsik(kPa)(104MPa)μ50素填土0.30*6*///20*//粉质粘土0.23*14*/120*/66*//强风化泥岩0.35*//300*/140*//中风化泥岩0.50*/90*2559500*/0.1010.35素填土负摩阻力系数取0.22*,填土应压实处理,其压实度达到0.94以上。备注:1、带“*”参数为结合重庆地区经验进行推荐;2、岩体变形指标宜通过现场试验进行校核;3、填土的承载力宜通过现场载荷试验确定。6.9地震效应评价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场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对拟建道路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版),勘察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按7度考虑,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地震动力加速度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为0.35s,拟建人行过街天桥修建后,可根据覆盖层厚度和等效剪切波速修正。按剪切波速度测试成果表,场地内人工素填土剪切波速范围为121-174m/s,素填土等效剪切波速Vs取145m/s,本场地的场地土类型为软弱场地土;场地强风化带基岩岩体较破碎,剪切波速800≥Vs>500m/s,中等风化基岩岩体较完整,剪切波速>800m/s,属岩石。场地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度145m/s,根据勘察期覆盖土层厚度对拟建工程进行场地类别划分详见地震效应评价表。剪切波速度测试成果表孔号测试范围(m)岩性Vs速度范围(m/s)Vs平均速度(m/s)Vse等效剪切波速(m/s)ZY70-20.00素填土121-174145145场地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度为145m/s。根据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版),本场地的场地土类型为软弱场地土,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地震效应评价表拟建物名称整平后覆盖土层厚度(m)等效剪切波速(m/s)场地

类别建筑抗

震地段设计特

征周期人行过街天桥18.3~24.5138Ⅲ不利地段0.45s需要说明的是后期回填的压实填土应实测剪切波速值以校核场地类别。6.10岩土体地震稳定性评价在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并按照上述设防类别进行抗震设防的情况下,素填土可能因不均匀性引起地基错裂或沉降,要求压实填土的压实系数满足规范要求。在地震作用时本场地或场地附近不存在滑坡、崩塌、地基液化等问题。无液化土分布,不需作抗液化设计。场地填土厚度大,均一性较差,在地震作用下有震陷可能,建议进行压实或注浆。下伏基岩为泥岩,分布连续、稳定,拟建场地岩土地震稳定性较好。6.11地震基本烈度:6度;设防标准:在E1地震作用下,结构总体反应在弹性范围,基本无损伤;在E2地震作用下,不致倒塌或产生严重结构损伤;建筑场地类别:Ⅲ类。设计内容7.1概述人行天桥的设计主要包括:30+24m连续钢箱梁、两端梯道、桥墩、箱梁外包装饰及附属设施等。7.2主要材料7.2.1、钢材钢箱梁采用Q235C和Q355C两种钢材:Q355钢的化学成份及力学性能应符合(GB/T1591-2018)标准中有关的规定。Q235钢其化学成份及力学性能应符合(GB/T700-2006)标准中有关的规定。各钢材的使用部位如下所示:天桥钢箱梁除顶板、底板、腹板和墩顶横隔板及梯道梁腹板加劲钢板采用Q355钢外,其余均采用Q235钢。钢梯道和平台除顶板、底板及腹板采用Q355钢外,其余均采用Q235钢。所有钢材需按下列要求进行复验:(1)复验项目、取样数量、取样部位及试验方法如下:检验项目取样数量取样方法及部位试验方法化学成份1个(每炉罐)GB/T222GB/T223拉伸1个GB/T2975GB/T229冲击3个GB/T229GB/T229冷弯1个GB/T2975GB/T232表面逐张尺寸逐张(2)检验规则:a.钢材应成批验收,每批应由同一牌号、同一炉号、同一规格、同一轧制工艺及同一起处理制度的钢材组成,每批不得大于60t。b.冲击试验结果不合格时,应按GB/T17505有关规定进行复验。须从另外2张板上分别取样进行试验,其结果应符合技术条件。c.钢材其他检验项目复验应符合GB/T247和GB/T2101的规定。买方按本技术条件复验的有不合格时,经仲裁确认后,应予退货,并不附加任何条件。同时需及时补充同量的合格钢材。d.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应符合GB/T247和GB/T2101的规定。7.2.2、混凝土C25混凝土:梯角基础;C30混凝土:桥面铺装、混凝土刚性护栏;C35混凝土:梯踏步、盖梁、墩柱、桩基和直梯基坑;C40混凝土:支座垫石。7.2.3、普通钢筋采用的钢筋应符合GB/T1499.2-2018和GB13014-2013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直径≥10mm者采用HRB400热轧带肋钢筋;直径<10mm者采用HPB300热轧光圆钢筋。钢筋的强度标准值应具有不小于95%的保证率,钢筋强度设计值如下:HPB300钢筋:抗拉设计强度fsd≥230MPa,标准强度fsk≥300Mpa,弹性模量Es=2.1×105Mpa。HRB400钢筋:抗拉设计强度fsd≥330MPa,标准强度fsk≥400Mpa,弹性模量Es=2.0×105Mpa。7.2.4、焊接材料焊接Q355钢和Q235钢分别按下表选用焊条丝。焊接方法钢号焊接材料备注手工焊Q235E4301,E4303Q355E5015,E5016埋弧自动焊Q235HJ431,H08AQ355HT431,镀铜H10Mn27.2.5、支座人行天桥采用GBJZ板式橡胶支座,支座应满足交通部行业标准《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JT/T4-2004)中的有关规定。各支座安装必须水平,安装技术要求详见支座生产商的安装说明。7.3天桥结构设计天桥主梁、梯道梁均为钢结构,由钢板焊接组合而成。上部结构为等截面斜腹板钢箱梁形式,梁高为1.4m,箱梁顶宽5.0m,底宽2.2m。梯道梁采用钢箱梁支承梯道板的形式,梁高30cm,顶板、底板均厚14mm。箱梁为密封封闭结构,箱外选用长效高性能防腐涂料。主梁及梯道梁采用工厂加工,现场吊装焊接方法施工。天桥中墩设置在现状天文大道中线上,即位于规划天文大道中央分隔带中央(规划中央分隔带宽4m,中墩完全位于中分带内),现状天桥中墩设置临时性混凝土刚性护栏,四角贴反光条,但管理单位仍应加强天文大道按规划拓宽前的该桥墩的防撞措施。临时交通设计考虑优化天桥中墩两侧车辆流线,对现状中央隔离墩利旧,适当摆放调整中央隔离墩使车流顺畅,具体详见平面布置图,天桥中墩与现状天文大道关系已经与交巡警沟通,并得到认可。此处理措施为临时性措施,建议尽快按规划实施天文大道的拓宽方案。天桥主桥墩P1、P3采用花瓶墩,横桥向由1.2m渐变至2.05m;桥墩采用C35混凝土,桥墩下接直径1.5m桩基础,采用C35混凝土。天桥中墩P2采用圆柱墩,截面半径为0.9m,桥墩采用Q355钢,底部灌注1.5m高C30混凝土,桥墩下接直径1.5m桩基础,采用C35混凝土。梯柱采用盖梁接圆柱墩,盖梁和墩柱均采用C35混凝土,梯柱直径0.8m,桩基础直径为1m,桩基采用C35混凝土。梯道基础采用C25混凝土扩大基础,梯道梁与梯脚基础之间留2cm变形缝,缝里作填塞轻型泡沫处理。天桥钢箱梁第一跨跨中设置28mm预拱度,第二跨跨中位置设置9mm预拱度,其余位置均按抛物线进行分配。7.4天桥基础设计本工程所有桩基础均按机械钻孔成桩进行设计。根据《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3363-2019的要求及地勘报告,桩基以中风化泥岩作为持力层,且嵌入中风化岩层的深度均不得小于3d(圆桩为桩基直径,方桩为长边尺寸)。针对斜坡地形,桩基嵌岩起算点至斜坡面完整岩石的水平距离应大于5.0m,桩底处距边坡完整岩石距离不小于9m。桩基要求嵌岩深度范围内基岩饱和状态下的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不小于7.05MPa(黏土质岩取天然湿度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桩于桩之间的竖向高差不得超过桩与桩中心距。扩大基础以压实填土为持力层,压实系数达到0.94以上,扩大基础承载力要求为不小于200kPa,施工单位应做地基土载荷试验,若达不到承载力要求需进行换填处理。7.5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2018)、《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JTG/T2231-01-2020)的要求进行设计。桥墩的设计主要验算截面强度、应力和裂缝宽度。桩的设计按嵌岩桩计算承载力,并验算截面强度。各部位钢筋最小保护层厚度按如下要求控制:基础: 60mm墩身、梁、板(受力主筋): 30mm箍筋: 20mm收缩、温度、分布、防裂等表层钢筋: 15mm7.6钢结构制作安装7.6.1一般规定(1)钢结构的制作与安装应符合《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5-2020)及《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3650-2020)中有关的规定。(2)钢材和焊材等辅助材料按规定进厂复验合格后,方可投入制造使用,参加制造工作的工人应具备其工作内容的相应执业资格。(3)钢箱梁的制造质量和精度必须严格把握。工厂的检验和计量器具、仪表、均应经国家二级以上计量单位鉴定合格,并在规定期限内使用。(4)钢箱梁的整体组装和施焊应在整体胎架上完成,胎架上要设足够的支承点,应能保证结构的整体尺寸精度,整体胎架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并置于坚实的基础之上。(5)钢梁为了减少制造中的残余应力和变形的累计,宜按分段长度先分别进行顶板、底板、腹板、隔板等各部单元件的制造,再进行胎架上的整体组装。(6)设计图中只给出钢梁在成桥运营状态下的结构尺寸,制造商需根据制造时的预拱度曲线、制造工艺确定实际的下料、加工和组装尺寸。(7)考虑到涂装保护的需要,要求对钢箱梁的全部外露边缘均进行双侧棱角的打磨,使成为R=2mm左右的圆角。(8)钢箱梁采用分段制造、现场拼装工艺,尺寸精度要求较高,因此在制造完成后,均应对主体尺寸进行严格校验,出厂前,钢箱梁需进行预拼装。现场拼装时,需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临时墩,在全部拼装接头焊接完毕,焊接质量达到要求后,才能予以落架。钢箱梁分段制造需设计单位确认。(9)梁段存放、运输及吊装均采用四点支撑。梁段架设应在稳定的温度时段,风力较小时进行,并要考虑温度的影响,标高确定后应迅速将临时连接件连接起来,然后进行接缝施焊工作。7.6.2焊接质量要求(1)主要构件的对接接头和角接头的机械性能(包括拉伸、弯曲和冲击)的试验值,均应不低于母材的标准值。(2)所有未注明连接均采用连续角焊缝焊接,焊缝高度:t≤6mm时,hf=t,t>6mm时,hf=t-1~2mm。(3)钢箱梁焊接质量的检验等级:主桥箱梁与梯道箱梁的拼接焊缝、主桥箱梁与梯道箱梁顶板与腹板的T型连接的坡口焊缝及腹板与底板的坡口焊缝为一级焊缝。天桥分段吊装的接缝、梯道梁与主梁的接缝如不设补强板时为一级焊缝,设补强板时为二级焊缝。其他坡口焊缝为二级焊缝,所有角焊缝外观质量为二级。各主要焊缝均应进行超声波探伤检查。(4)箱梁翼板和腹板的拼接采用加弧板的对接焊缝,引弧板割去处应打磨平整,并应符合下列要求。a.顶、底板的对接焊缝一般要求采用自动焊的直缝对接,并要求焊透,当底板对接焊缝位于跨中的1/3范围内时,宜采用45°~55°斜缝对接。b.顶、底板或腹板的工厂拼接接头不应设在同一截面上,应尽量错开并应≥200mm,接头位置应设在距支座约为1/3~1/4梁跨度的范围内。c.对于翼缘板及腹板纵横两方向的对接焊缝,可采用T形交叉也可采用十字形交叉,对T形交叉接头,其交叉点的距离不得小于200mm。(5)对接焊缝所选用引弧板,必须与母材的材质、厚度相同,剖口形成与母材相同。(6)钢箱梁横隔板的上、下端应与箱梁翼缘创平顶紧后焊接。7.7防腐蚀涂层设计7.7.1钢材表面处理天桥在制作前钢材表面均应进行喷砂(或抛丸)除锈处理,除锈质量等级要求达到(GB/T8923)中的Sa2级标准。7.7.2涂装(1)钢箱梁内外表面及其它部件外表面:涂层涂料种类干膜厚度(μm)底涂无机富锌底漆75中涂环氧云母氧化铁中间漆100面涂Ⅰ聚合硅氧烷面漆(颜色待定)75面涂Ⅱ聚合硅氧烷面漆(颜色待定)50总计300(2)工地焊接接头区域:涂装方案(内表面)涂层涂料种类干膜厚度(μm)底涂环氧富锌底漆75中涂环氧云铁中间漆150面涂聚合硅氧烷面漆(颜色待定)125(3)钢箱梁外顶面(铺装下):涂层涂料种类干膜厚度(μm)底涂专用无机富锌底漆(灰色)857.8混凝土结构工程7.8.1混凝土工程(1)为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能,确保结构设计使用年限,防止混凝土开裂,C30及C30以上混凝土中应通过配合比试验掺入适量的优质膨胀剂(如SL等),以补偿混凝土收缩,混凝土的收缩率需控制在2×10-4以下。对于桩基,应采用微膨胀混凝土(补偿收缩混凝土),膨胀率为2×10-4~4×10-4。(2)养护要求:砼硬化后要进行专人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冬季施工浇注砼要采取保湿保温养护措施。(3)混凝土的指标规定:C40混凝土及以上最大水胶比≤0.42,C30混凝土及以下最大水胶比≤0.45。C30及以下混凝土的胶凝材料总量不应高于400kg/m3,C35~C40混凝土不应高于450kg/m3,C50及以上混凝土的胶凝材料总量不应高于500kg/m3。最大氯离子含量1‰,最大碱含量3kg/m3(或使用非碱活性骨料)。当采用碱活性骨料时,应满足混凝土的含碱量最大限值外,混凝土中还应掺加具有明显抑制效能的矿物掺和料和外加剂,并经试验抑制有效,同时应符合相关规范规定的要求。(4)混凝土在满足设计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水泥用量,采用发热量较低的水泥,加大骨料粒径增加碎石用量,改善骨料级配,降低水化热,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在20℃以下。(5)现浇砼若采用泵送砼,坍落度为16~20cm。(6)在炎热天气,混凝土应在夜间浇注,入模温度应控制在32℃以下。(7)混凝土拆模时,芯部混凝土与表层混凝土之间的温差、表层混凝土与环境之间的温差均不得大于20℃(梁体15℃)。(8)砼试件应采用与结构相同的砼、相同的浇筑方法和养护条件。(9)除了施工单位提供试块实验报告外,设计单位依据工程具体要求,可采用随机无损检验,以确认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及及强度等级是否满足设计要求。7.8.2钢筋工程(1)所有钢筋的力学性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GBTl499、GBl3014的规定,结构使用的钢筋应有工厂质量保适盘(合格证)。普通钢筋应按设计技术指标和型号进行采购,并按有关质量检验标准进行严格的检验,遵照施工技术规范及有关要求进行施工。(2)凡因施工需要,断开的钢筋当再次连接时,必须进行焊接,并应符合施工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3)施工中如发生钢筋空间位置冲突,可适当调整其布置,但应确保钢筋的根数和净保护层厚度。(4)如因浇筑或振捣混凝土需要,可对钢筋间距作适当调整。(5)直径≥Ф16时采用等强剥肋滚轧直螺纹连接,应符合《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T107-2016)的要求,接头等级I级。(6)严禁采用改制钢材。施工时任何钢筋的替换,均应经设计单位同意方可进行。(7)钢筋接头应按规范要求错开布置。7.9基础及桥墩施工(1)施工单位应精心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如地质情况与地质钻孔资料出入较大时,应及时通报设计单位。(2)桩基施工不管采用何种方法均不得搅动桩底基岩,另外相邻两孔不得同时成孔和浇注,以免搅动孔壁造成串孔或断桩。(3)所有桩基长度应采用持力岩层强度和设计嵌岩深度指标双控,当桩基施工至桩基嵌岩起算点时,施工单位应进行第一次岩样取样并做试验,确保起算点处岩层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当桩孔施工至设计标高后应检查嵌岩深度,并在桩第第二次取岩样并试验,确保嵌岩深度和嵌岩段基岩强度达到设计要求。(4)为防止管线与桩基冲突,桩基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对桩位处的管线进行复探,确定无干扰后方可进行桩基施工。同时,施工单位应采取必要措施对现状管线予以保护。(5)基础开挖时应首先开挖至基底标高,检查开挖质量和基底承载力,确保基岩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再迅速向下开挖20cm,并尽快浇注混凝土进行封闭处理,以减轻基岩软化。为减小嵌岩段泥岩暴露后因风化作用而影响桩基承载力,设计要求基桩开挖至嵌岩起算点以下时,应采用M10水泥砂浆抹面,厚10mm,随挖随抹。若岩层破碎或有裂隙发育等异常现象时,施工单位应立即通知地勘及设计现场处理。基础开挖应避免扰动原有地质构造,为防止边坡破坏,可将开挖边坡放缓或采用其它必要的防护措施。(6)原地面需填土区域的桩基在施工前,应先填土并压实,然后进行桩基施工。否则应采取可靠的保证措施。(7)桩基嵌岩深度范围内不得采用爆破施工。(8)每根桩开挖后,应对地质情况作出描述,并对各个岩层及桩尖处取样作单轴抗压试验,强度值(天然和饱和)应不低于地质报告中相应位置的岩层强度指标。当与地质勘探报告不符时,应与业主、监理、设计单位几方协商后,确定桩底标高。(9)桩孔施工应一次成孔,不得中途停顿,遇有意外情况立即处理。桩孔深度达到设计要求时,联合勘察单位工程师、施工地质工程师、监理,对孔深、孔径、孔位、孔形和垂直度等进行检查验收后,方可进行清孔。(10)挖孔成桩的质量标准见下表项目 允许偏差孔的中心位置(mm) 50孔径(mm) 不小于设计桩径倾斜度 钻孔:小于1%;挖孔:小于0.5%(11)桩基钢筋骨架的制作、运输及吊装就位的技术要求:a.长桩骨架宜分段制作,分段长度根据吊装条件决定应确保不变形,接头应错开。b.钢筋骨架的制作和吊放的允许偏差为:主筋间距:±10mm; 篐筋间距:±20mm;骨架外径:±10mm; 骨架倾斜度±0.5%;骨架保护层厚度±20mm; 骨架中心平面位置±20mm;骨架顶端高程±20mm; 骨架底面高程±50mm。(12)墩柱采用整体定型钢模板。(13)墩身由于暴露在外,施工时要特别注意保持表面光洁度和颜色一致,处理好节与节之间的连接。(14)墩身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1/500,同时墩身各截面中心位置与设计位置不得大于10mm,墩顶标高容许偏差10mm。(15)桥墩、支座位置及高程控制要求准确,支座水平安放,并应按厂家要求施工。(16)所有天桥桥墩均应进行涂装处理,颜色由业主统一确定。7.10抗震设计本项目桥梁结构抗震设防分类为丁类,抗震设计方法选用C类,应满足相关构造和抗震措施的要求,不需进行抗震分析和抗震验算。并采用墩梁固结的形式防止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发生落梁。7.11施工期间临时交通组织设计(1)交通组织设计的原则确保道路畅通及车辆与行人的交通安全;交通组织需既便于施工,又利于交通,使施工交通两不误;城区段采用围板围挡施工,减少对周边居民扬尘和噪音干扰;结合施工总体计划,尽量缩短施工占道时间,尽早恢复道路原状交通。(2)交通组织设计的内容主要设计内容为施工区域影响范围内的交通组织、围挡措施、施工标志等。本路交通标志设计以临时组织交通为主要目的,使其提前通过交通标志的引导,绕行施工路段,确保临时施工顺利进行。(3)交通组织设计方案施工过程对天桥桥墩处进行围挡封闭施工,围挡材料采用固定式夹芯压型钢板。天桥处围挡尺寸为8×20m,能满足施工车辆进出,将占用一个车道(单侧车道占4m宽),剩余两侧满足单向双车道通行。第一阶段:1)在距离施工区域500m、200m位置分别设置“前方施工”警示标志,距离施工区域50m位置设置“道路施工,车辆慢行”“向左或右通行”等提示标志;2)在距离施工区域50m位置设置限速标志,限速为20km/h;在有防撞桶前设置“禁止超车,限速20km/h”警告标志;3)在进入施工区域后,即施工现场前方50m位置距围板采用连续顺接方式用反光锥形交通标和防撞桶压道;4)距离施工现场前方50m的压道区域内设置“LED诱导屏”,以及“前方施工、车辆慢行”提示标志;5)施工现场起点设置爆闪灯,以及在施工区域一定范围内设置夜间施工警示灯。6)在施工过程中,安排人员组织交通,负责道路的保通及安全。施工时应特别注意避免接触或挖断管线,影响或中断管线传输,危及施工安全。第二阶段:天桥施工完毕后解除施工围挡,结合天桥平面设计图调整中央隔离墩位置,施划交通标线。7.12施工注意事项(1)请施工单位现场测量主墩及梯道处的人行道标高并复核主桥和梯道平台下净空高度,如与设计标高出入较大,应及时通知设计。(2)施工时应配合建设单位,查清天桥基础附近邻近的建筑基础,城市地下管网的大小、方向和位置标高,确保安全和正常使用。(3)施工期间应注意环境排水,天桥在吊装施工时应注意桥下通车及行人安全。(4)若现场实际地质条件与勘察不符应报请业主、监理、勘察和设计单位共同处理解决。(6)根据本桥所在具体位置,采用大平板车将钢箱梁运输至工地,运输过程中应保证安全,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防止板件变形,保证端口形状及尺寸。(7)梁段在起吊时只能利用临时吊点。吊装钢箱梁所用吊点形式由施工单位根据吊装设备和起吊方式自行确定,但必须设在横隔板与腹板相交处或者腹板竖向加劲处,临时支点和临时吊点处的箱梁内部相应位置必须加强,吊点形式与位置确定后应报设计单位认可,临时支架上的临时支点也应设在前述位置处,以避免钢箱梁产生局部变形。(8)施工单位应编制详细的钢箱梁制造、运输安装施工组织设计。现场完成钢箱梁整孔拼装,起吊至桥位处临时墩后,焊接成桥。(9)工厂预制分段时,梯道梁与天桥箱梁、梯道梁与梯道平台连接处转折点不作为分段位置,转折点焊缝应在工厂制作时完成,采用熔透焊缝,焊缝等级为一级。(10)在开挖桩基时应注意地下管网的保护。(11)天桥单侧种植带(含植物、种植土)荷载不得大于5kN/m。(12)未尽事宜详见相关图纸说明。7.13危大工程施工1、施工前的准备(1)应认真熟阅勘察报告、设计图纸、设计变更等文件,通知有关方面组织设计交底,掌握设计意图,确认采用文件是最终版本。(2)应对勘察、设计等文件进行核查,如发现文件未经审查,应及时反馈业主。(3)应对现场地形进行核查,如遇设计采用地形图有差异,及时反馈业主。(4)应对现场管线进行核查,如遇设计采用管线图有差异,及时反馈业主。(5)应编制施工组织方案,报有关部门审批确认。(6)应编制风险评估报告,报有关部门审批确认。(7)应识别环境风险,并根据环境风险分别编制专项保护方案,报有关部门审批确认。2、施工中的控制(1)施工应认真按照施工注意事项及施工规范执行。(2)施工程序应符合规范和各级质监、安监等部门要求。(3)施工中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对风险进行控制,避免淹溺、机械伤害、起重伤害、高出坠落、物体打击、触电、火灾、坍塌、车船撞击、施工设备事故等风险事件发生。(4)施工中对溶洞等不良地质,应有切实可行的预案。(5)施工场地严禁发生超出设计图纸以外的挖方、堆载等行为。(6)施工中桥面严禁随意堆放材料、设备等,严禁多辆车辆同向偏载行驶。3、钢结构吊装(1)施工单位应了解被吊构件各项参数,选择适宜的起重设备;(2)应对现场地形现场管线及周边构筑物进行核查,应保证起重吊装设备自身安全;(3)起重吊装中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对风险进行控制,避免机械伤害、高出坠落、物体打击、触电、坍塌、车船撞击、施工设备事故等风险事件发生。(4)吊装的构件应尽可能在地面组装,做好组装平台并保证其强度,组装完的构件要采取可靠的防倾倒措施。电焊、高强螺栓等高空作业时,必须设临边防护及可靠的安全措施。(5)施工现场必须选派具有丰富吊装经验的信号指挥人员、司索人员,作业人员施工前必须检查身体,对患有不宜高空作业疾病的人员不得安排高空作业。(6)施工时应尽量避免交叉作业,如不得不交叉作业时,亦应避开同一垂直方向作业,否则应设置安全防护层。4、基坑施工(1)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应施工中注意将现场地质状况与地质详勘中的资料对比,如发现地质情况与设计采用地质资料不符,应及时反馈业主;(2)施工期间应加强稳定性监测、监控;对较大、较深或地质情况复杂的基坑,尚应建立边坡稳定信息化、动态化的监控系统,指导施工,如遇异常,应及时反馈业主;(3)施工程序应符合规范和各级质监、安监等部门要求;(4)施工中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对风险进行控制,避免淹溺、机械伤害、起重伤害、高出坠落、物体打击、触电、火灾、坍塌、车船撞击、施工设备事故等风险事件发生;(5)针对不良地质(岩性及风化程度、构造带、地下水、高边坡、土洞、溶洞、液化土、软土、滑坡、泥石流等)、恶劣气候(暴风、暴雨、洪水、雷电等)、运输通行(撞击等)等危险性源应有切实可行的施工措施。天桥防雷接地设计(1)本工程按三级防雷设防。利用天桥桥面的金属护栏做接闪器(避雷带),天桥的金属栏杆利用桥墩内钢筋以最短路径做防雷接地。防雷设施全部暗装,所有避雷带、避雷引下线(除利用柱筋外)、接地带、接地板等均要求热镀锌,接头连接处采用焊接。(2)本工程避雷带采用桥梁主体钢结构。(3)本工程防雷引下线采用两根桥墩不小于φ16结构钢筋。其上部应与主梁钢结构可靠焊接,下部与桩基础可靠焊接。(4)本工程防雷接地极利用桥梁自身桥墩桩基础,作法详见"防雷与接地安装"图集号:03D501-4P10,其接地电阻R<1欧姆,施工完毕后必须测试合格。(5)所有防雷设施施工必须与土建施工密切配合,避免因施工配合不好留下安全隐患。试验与其它(1)成桥试验:根据成桥加载方案,组织成桥静载试验,测定控制断面的应力和变形,并对桥梁的质量和承载能力提出鉴定意见。(2)钢筋混凝土嵌岩桩桩身完整性检测:a、采用超声波法检测判定桩身的完整性,检测范围为50%。b、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判定桩身缺陷位置及影响程度,并判断桩端嵌固情况,检测范围为桩基数量的100%。c、采用机械钻孔或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的桩基,桩身完整性的检测须采用超声波进行。(3)基础开挖应避免破坏现有管网,现有管网占用基础空间时应予以改建。对现有构筑物的拆除应经相关单位认可。(4)对于桥面排水设施,落水管就近接入现状雨水井,桥面的冲洗措施考虑采用市政洒水车加高压水枪的方式。景观绿化人行天桥作为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不仅是城市道路交通的功能性节点,更是城市立体形象的展示面,是交通和人文的一个连接纽带。目前人行天桥多为混凝土或钢结构,造型、色彩较为单调,与环境色彩协调性较差。随着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人们生态意识的逐步提升,对城市绿化要求也相应提高,打造现代化的“绿色都市”,向空中要绿,垂直绿化势在必行。过街天桥绿化为城市垂直绿化提供了新的领域。过街天桥绿化是基于垂直绿化概念的延伸,天桥绿化改变了冰冷单调的水泥建筑,在天桥上悬挂或放置花盆、花槽等绿化容器,种植适宜植物,形成都市空中绿色长廊,把冰冷的“灰”桥变成“花桥”、“绿桥”,美化城市环境,为市民提供方便舒适的过街通道,立体绿化后的过街天桥,犹如一条开满鲜花的长廊横架在道路上空。人行天桥立体绿化工程,主要是在桥体上方两侧设置了轻质蓄水种植容器,根据地域特点栽植了藤本垂吊植物等。从地面往桥上望去,原本坚硬的不锈钢护栏扶手全部被鲜花和绿植覆盖,单调的天桥秒变“花桥”,有效美化视野,让人行天桥绿化形成一个靓丽的风景线。重医附二院江南医院人行过街天桥绿化工程结合桥梁设计有种植槽,截面尺寸约0.5*0.5m,覆土深度约40cm,原则上每间距6m交替种植迎春花和三角梅,栽植密度为10株/m灌溉形式为滴灌。迎春花,小枝细长直立或拱形下垂,呈纷披状。喜光,稍耐阴,略耐寒,怕涝,在华北地区和鄢陵均可露地越冬,要求温暖而湿润的气候,疏松肥沃和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在\t"/item/%E8%BF%8E%E6%98%A5%E8%8A%B1/_blank"酸性土中生长旺盛,碱性土中生长不良。根部萌发力强。枝条着地部分极易生根。三角梅,为\t"/item/%E4%B8%89%E8%A7%92%E6%A2%85/_blank"常绿攀援状灌木。紫茉莉科,叶子花属。喜温暖湿润气候,不\t"/item/%E4%B8%89%E8%A7%92%E6%A2%85/_blank"耐寒,喜充足光照。茎粗壮,枝下垂,无毛或疏生柔毛;叶片纸质,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花顶生枝端的3个苞片内,花梗与苞片中脉贴生,每个苞片上生一朵花;苞片叶状,紫色或洋红色,长圆形或椭圆形,花柱侧生,线形,边缘扩展成薄片状,柱头尖;花盘基部合生呈环状,上部撕裂状。10.1.绿化工程1、栽植基础1.1绿化栽植或播种前首先对土壤进行粗整,清除土壤中的碎石,杂草/杂物等。并应对该地区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化验分析,采取相应的土壤改良、施肥和置换客土等措施,绿化栽植土壤有效土层厚度应符合下表<绿化栽植土壤有效土层厚度>规定。绿化栽植土壤有效土层厚度项次项目植被类型土层厚度(cm)检验方法1一般栽植乔木胸径≥20cm≥180挖样洞,观察或尺量检查胸径<20cm≥150(深根)≥100(浅根)灌木大、中灌木、大藤本≥90小灌木、宿根花卉、小藤本≥40棕榈类竹类大径≥80中、小茎≥50草坪、花卉、草本地被≥302设施顶面绿化乔木≥80灌木≥45草坪、花卉、草本地被≥151.2栽植基础严禁使用含有害成分的土壤,除有设施空间绿化等特殊隔离地带,绿化栽植土壤有效土层下不得有不透水层。1.3园林植物栽植土应包括客土、原土利用、栽植基质等,栽植土应符合下列规定:(1)土壤pH值应符合本地区栽植土标准或按pH值5.6~8.0进行选择。(2)土壤全盐含量应为0.1%~0.3%。(3)土壤容重应为1.0g/cm3~1.35g/cm3。(4)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应小于1.5%。(5)土壤块径不应大于5cm。(6)栽植土应见证取样,经有资质检验单位检测并在栽植前取得符合要求的测试结果。(7)栽植土验收批及取样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客土每500m3或2000m2为一检验批,应于土层20cm及50cm处,随机取样5处,每处取样100g,混合后组成一组试样;原状土2000m2以下,随机取样不得少于3处;2)原状土在同一区域每2000mm²为一检验批,应于土层20cm及50cm处,随机取样5处,每处取样100g,混合后组成一组试样;栽植基质200mm³以下,随机取样不得少于3袋。1.4绿化栽植前场地清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有各种管线的区域、建(构)筑物周边的整理绿化用地,应在其完工验收合格后进行。(2)应将现场内的渣土、工程废料、宿根性杂草、树根及其有害污染物清除干净。(3)对清理的废弃构建物、工程渣土、不符合栽植土理化标准的原状土等应做好测量记录、签认。(4)场地标高及清理程度应符合设计和栽植要求。(5)填垫范围内不应有坑洼、积水。(6)对软泥和不透水层进行处理。1.5栽植土回填及地形造型应符合下列规定:(1)地形造型的测量放线工作应做好记录、签认。(2)造型胎土、栽植土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检测报告。(3)回填土壤应分层适度夯实,或自然沉降达到基本稳定,严禁用机械反复碾压。(4)回填土及地形造型的范围、厚度、标高、造型及坡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5)地形造型应自然顺畅。(6)地形造型尺寸和高程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地形造型尺寸和高程允许偏差>的规定。地形造型尺寸和高程允许偏差项次项目尺寸要求允许偏差(cm)检验方法1边界线位置设计要求±50经纬仪、钢尺测量2等高线位置设计要求±10经纬仪、钢尺测量3地形相对标高(cm)≤100回填土方自然沉降以后±5水准仪、钢尺测量每1000㎡101~200±10201~300±15301~500±201.6栽植土施肥和表层整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栽植土施肥应按下列方式进行:1)商品肥料应有产品合格证明,或已经过试验证明符合要求;2)有机肥应充分腐熟方可使用;3)施用无机肥料应测定绿地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并宜采用缓释性无机肥。(2)栽植土表层整理应按下列方式进行:1)栽植土表层不得有明显低洼和积水处,花坛、花镜栽植地30cm深的表层土必须疏松;2)栽植土表层应整洁,所含石砾中粒径大于3cm的不得超过10%,粒径小于2.5cm不得超过20%,杂草等杂物不应超过10%;土块粒径应符合下表<栽植土表层土块粒径>的规定;栽植土表层土块粒径项次项目栽植土粒径(cm)1大、中乔木≤52小乔木、大中灌木、大藤本≤43竹类、小灌木、宿根花卉、小藤本≤34草坪、草花、地被≤23)栽植土表层与道路(挡土墙或侧石)接壤土,栽植土应低于侧石3cm~5cm;栽植土与边口线基本平直;4)栽植土表层整地后应平整略有坡度,当无设计要求时,其坡度宜为0.3%~0.5%。2、栽植穴、槽的挖掘2.1栽植穴、槽挖掘前,应向有关单位了解地下管线和隐藏物埋设情况。2.2树木与地下管线外缘及树木与其他设施的最小平水距离,应符合相应的绿化规划与设计规定。2.3栽植穴、槽的定点放线应符合下列规定:(1)栽植穴、槽定点放线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位置准确,标记明显。(2)栽植穴定点时应标明中心点位置,栽植槽应标明边线。(3)定点标志应标明树种名称(或代号)、规格。(4)树木定点遇有障碍物时,应与设计单位取得联系,进行适当调整。(5)栽植穴处如有基岩或建筑垃圾露出,应采取换土措施。2.4栽植穴、槽的直径应大于土球或裸根苗木根系展幅40cm~60cm,穴深宜为穴径的3/4~4/5。穴、槽应垂直下挖,上口下底应相等。2.5栽植穴、槽挖出的表层土和底土应分别堆放,底部应施基肥并回填表土或改良土。2.6栽植槽底部遇有不透水层或重黏土层时,应进行疏松或采取排水措施。2.7土壤干燥时应于栽植前灌水浸穴、槽。2.8当土壤密实度大于1.35g/m³或渗透系数小于10-4cm/s时,应采取扩大树穴,疏松土壤等措施。3、植物材料3.1植物材料种类、品种名称及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3.2严禁使用带有严重病虫害的植物材料,非检疫对象的病虫害危害程度或危害痕迹不得超过树体的5%~10%。自外省市及国外引进的植物材料应有植物检疫证。3.3苗木要求(1)严格按苗木规格购苗,应选择枝干健壮,形体优美的苗木,苗木移植尽量减少截枝量,严禁出现没枝的单干苗木,乔木的分枝点应不少于四个,树型特殊的树种,分枝必须有4层以上。(2)规则式种植的乔灌木,(如广场上列植乔木等)同种苗木的规格大小应统一。(3)丛植或群式种植的乔灌木,同种或不同种苗木都应高低错落,充分体现自然生长的特点。植后同种苗木相差30cm左右。(4)孤植树应选种树形姿态优美、造型奇特、冠形圆整耐看的优质苗木。(5)整形装饰篱木规格大小应一致,修剪整形的观赏面应为圆滑曲线弧形。起伏有致。(6)分层种植的灌木花带边缘轮廓线上种植密度应大于规定密度,平面线形流畅,外缘成弧形,高低层次分明,且于周边点种植物高差不少于300mm。(7)具体苗木品种规格见施工图《苗木表》中:高度:为苗木经常规处理后的种植自然高度。(单位:cm)胸径:为所种植乔木离地面130cm处的平均直径,表中规定为上限和下限种植时,最小不能小于表列下限,最大不能超过上限3cm(主景树可达5cm),以求种植物苗木均匀统一,利于生产。(单位:cm)土球:苗木挖掘后保留的泥头直径,土球尽可能大,确保植物成活率。树木土球计算应为:普通苗木土球直径=2乘以(树地径周长+树直径),大苗土球应加大,根据不同情况土球是胸径的7-10倍.冠幅:是指乔木修剪小枝后,大枝的分枝最低幅度或灌木的叶冠幅。而灌木的冠幅尺寸是指叶子丰满部分。只伸出外面的两、三个单枝不在冠幅所指之内,乔木也应尽量多留些枝叶。(8)所有植物必须健康、新鲜、无病虫害,无缺乏矿物质症状,生长旺盛,形体完美。(9)严格按设计规格选苗,花灌木尽量选用容器苗,地苗应保证移植根系,带好土球,包装结实牢靠。3.4植物材料的外观质量要求和检验方法应符合<植物材料外观质量要求和检验方法>的规定。3.5植物材料规格允许偏差和检查方法有约定的应符合约定要求,无约定的应符合相关规定。4、苗木运输和假植4.1苗木装运前应仔细核对苗木品种、规格、数量、质量。外地苗木应事先办理苗木检疫手续。4.2苗木运输量应根据现场栽植量确定,苗木运到现场后应及时栽植。确保当天栽植完毕。4.3运输吊装苗木的机具和车辆的工作吨位,必须满足苗木吊装、运输的需要,并应制订相应的安全操作措施。4.4裸根苗木运输时,应进行覆盖,保持根部湿润。装车、运输、卸车时应不得损伤苗木。4.5带土球苗木装车和运输时排列顺序应合理,捆绑稳固,卸车时应轻取轻放,不得损伤苗木及散球。4.6苗木运到现场,当天不能栽植的应及时进行假植。4.7苗木假植应符合下列规定:(1)裸根苗可在栽植现场附近选择适合地点,根据根幅大小,挖假植沟假植。假植时间较长时,根系应用湿土埋严,不得透风,根系不得失水。(2)带土球苗木假植,可将苗木码放整齐,土球四周培土,喷水保持土球湿润。5、基肥(1)垃圾堆烧肥:利用垃圾焚烧场生产的垃圾堆烧肥过筛,且充分沤熟后施用。(2)堆沤蘑菇肥:用蘑菇生产厂生产所剩的废蘑菇种植基质掺入3%-5%的过磷酸钙后堆沤,充分腐熟后施用。(3)其它基肥或有机肥,必须经该工程施工主管单位同意后施用、用量依实而定。(4)要求施工种植前必须依实施足基肥,弥补绿地瘦瘠对植物生长的不良影响,以使绿化尽快见效。必须依据当地园林施工要求和规范。6、除虫杀虫剂如需用,则必须符合所有国家和地方规定要求。7、定点放线按施工平面图所标尺寸定点放线,如图中未标明尺寸的种植,按图比例依实放线定点,要求定点放线准确,符合设计要求。8、种植(1)种植土应击碎分层捣实,最后起土圈并淋足定根水。草坪区的树木需保留一个直径900mm的树圈。(2)灌木种植与草坪的交接处应留5cm左右宽的浅凹槽,以利于灌木的排水与后期的养护管理,草皮移植平整度误差≤1cm。(3)绿化种植应在主要建筑、地下管线、道路工程等主体工程完成后进行。(4)种植物时,发现电缆、管道、障碍物等要停止操作,及时与有关部门协商解决。(5)灌木和地被宜在乔木栽植,场地平整后进行,以避免重复操作带来的损失。(6)乔木种植最小树间距为3m。9、修剪造型花草树木种植后,因种植前修剪主要是为运输和减少水分损失等而进行的,种植后应考虑植物造型,重新进行修剪造型,使花草树木种植后初始冠型能有利于将来形成优美冠型,达到理想绿化景观。10、种植时间(1)须选择适宜的时间种植,落叶乔木最好在秋冬季节栽植,常绿乔木在春秋两季的雨季栽植。(2)反季节栽植需做好栽植保护措施,尽量避免反季节栽植带来的损失。11、施工期的植物养护11.1园林植物栽植后到工程竣工验收前,为施工期间的植物养护期,应对各种植物精心养护管理。11.2绿化栽植工程应编制养护管理计划,并按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养护计划应包括下列内容:1根据植物习性和墒情及时浇水。2结合中耕除草,平整树台。3加强病虫害观测,控制突发性病虫害发生,主要病虫害防治应及时。4根据植物生长情况应及时追肥、施肥。5树木应及时剥芽、去蘖、疏枝整形。草坪应适时进行修剪。6花坛、花境应及时清除残花败叶,植株生长健壮。7绿地应保持整洁;做好维护管理工作,及时清理枯枝、落叶、杂草、垃圾。8对树木应加强支撑、绑扎及裹干措施,做好防强风、干热、洪涝、越冬防寒等工作。11.3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应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和生物农药及高效低毒农药。11.4对生长不良、枯死、损坏、缺株的园林植物应及时更换或补栽,用于更换及补栽的植物材料应和原植株的种类、规格一致。12、植后养护(1)反季节栽植需做好栽植保护措施,尽量避免反季节栽植带来的损失。(2)由于现场地形的变化和多样性,植物栽植量与植物表中的数量有差额,应以现场实际用量为准,植物表中的灌木每平方米栽植株数为参考量,应以现场实际情况为准。(3)植物栽植应在植物施工图的基本要求和原则下,灵活变化,根据实际情况(栽植季节影响,货源问题,场地变化等)做出相应调整,以达到最佳观赏效果。13、后期管理技术要求(1)反季节栽植需做好栽植保护措施,尽量避免反季节栽植带来的损失。(2)由于现场地形的变化和多样性,植物栽植量与植物表中的数量有差额,应以现场实际用量为准,植物表中的灌木每平方米栽植株数为参考量,应以现场实际情况为准。(3)植物栽植应在植物施工图的基本要求和原则下,灵活变化,根据实际情况(栽植季节影响,货源问题,场地变化等)做出相应调整,以达到最佳观赏效果。14、预防病虫害要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应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和生物农药及高效低毒农药。加强病虫害观测,控制突发性病虫害发生,主要病虫害防治应及时。15、其他事项(1)施工中发现问题或业主提出修改,应及时通知设计人员,共同协调。(2)图纸中有不明之处,请及时与设计人员联络。(3)图纸中施工做法与工程所在地习惯做法不同时,经与设计师共同研究后,可按当地习惯做法进行施工。(4)本说明未尽事宜,请按照有关设计及施工规程、规范执行。景观灯饰11.1、设计依据

(1)景观建筑施工图和相关专业提供的工程设计资料。

(2)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任务书及设计要求。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主要标准及法规: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

45-2015;

<<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2008;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16;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15;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18;

<<外壳防护等级的分类>>GB4208-2008;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CJJ69-95。

11.2、本工程引用的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1)<<建筑电气工程设计常用图形和文字符号>>09DX001<<特殊灯具安装>>03D702-3

(2)<<常用低压配电设备及灯具安装>>D702-1~3<<电缆敷设>>D101-1~7

(3)<<电力电缆井设计与安装>>07SD101-8<<防雷与接地安装>>D500~D502

(4)<<防雷与接地安装>>D503~D505

11.3、设计范围

(1)本工程设计为人行天桥景观灯饰设计.

(2)经对现场实地踏勘,本天桥所跨道路为城市主干路,道路中央分隔带设置了路灯照明,

结合中央分带路灯局部改造,本天桥桥面及踏步照度达到10lx,满足《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

45-2015)天桥照明规范要求,

可以不设置独立的路灯照明.

11.4、供配电方式

(3)本工程供电采用三相五线制~380/220V.

(4)电源具体位置由甲方指定.

11.5、负荷计算

本工程用电负荷等级为三级,

11.6、设备安装

(5)配电箱设于如图所示位置,具体位置由甲方自定.配电箱安装于室内时,选用壁挂式,暗装为底边距地1.4m,明装为底边

距地1.2m;安装于室外时,选用落地式,防水防小动物,柜体底座高度不小于300mm.电源进线在各配电箱箱上进行重复

接地后,再引出一根专用接地PE线.

(6)灯具的安装方法参见<<常用低压配电设备及灯具安装>>D702-1~2和<<特殊灯具安装>>03D702-3.所有紧固件均要求

为不锈钢材料,铁构件必须做防锈防腐处理.

(7)电气设备防护等级标准参照规范<<外壳防护等级的分类>>GB4208-2008,室外配电箱防护等级不小于IP55,照明灯具

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65.

11.7、电缆管线选择及线路敷设

(1)电力电缆在建筑内沿桥架或线槽敷设,室外穿PVC塑料管敷设,在建筑顶板上贴楼面敷设,在土层中埋深:

人行道0.8m,绿化带0.7m.过道路穿钢管埋深1.0m,两端超出路基1.0m,穿出地面向上2.5高范围内用钢套管

保护敷设,管径的选择为电线束外径的1.5倍,本项目因工程性质特殊,管道埋设深度可根据实际情况定。

(2)电力线管在与其它管路交叉,平行时,应按规范要求的间距执行.电线在其连续点,分支处,盘留点,方向改变

处及其它管道交叉处,地面需设管线标志.电缆分支接头较多处设400x400的电缆分支手孔,线路接头处安装分线盒.

线管敷设路径与其他管道有冲突时,在满足电气规范要求下可适当调整.

(3)强,弱电线路应单独穿管敷设.严禁强,弱电线路共管敷设.

11.8、接地系统及安全措施

(1)配电系统采用与电源相同的接地系统,其进线采用三相四线制带PE线,PE线就地作重复接地,接地电阻值≤4Ω。

(2)室外照明灯具采用TT接地系统,用剩余电流保护器作接地故障保护,剩余电流动作值≥线路漏电电流的2~2.5倍,本设计取30mA。

(3)将杆式灯具顶部的金属构件作为接闪器,金属灯杆或混凝土灯杆中的主钢筋作为引下线,灯杆基础内的主钢筋作为自然接地体,

沿杆式灯具照明线路全线敷设40x4热镀锌扁钢作为重复接地干线,与每个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