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发电并网仿真试验报告_第1页
光伏发电并网仿真试验报告_第2页
光伏发电并网仿真试验报告_第3页
光伏发电并网仿真试验报告_第4页
光伏发电并网仿真试验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光伏发电并网仿真试验报告

三相两级式光伏并网仿真试验报告

(此仿真务必用matlab2023b开启)

1仿真要求

光伏仿真主电路及参数如下:

L5mH

Uc2500V

L23mH

V

Uoc44.2VIsc5.29AUm35.4VIm4.95APm175Wp

12

NY/,Uk%16

仿真要求:

1、建立光伏阵列的数学模型;

2、DC/DC换流器实现MPPT,算法自定;

3、三相VSC,在dq坐标系下实现直流电压和电流的控制,控制器采用PI控制器。

4、采用频率和开关频率6kHZ。5、仿真软件自选。

6、仿真完成的同时,编写仿真试验报告,报告应包括:模块功能介绍,控制器参数,光伏阵列伏安特性及功率特性,MPPT仿真结果,交流侧电压电流波形(单位功率因数、发出感性无功、吸收感性无功)。

2光伏阵列模块

(1)模块的搭建

光伏阵列的输出具有非线性特征,并且其输出受光照强度、环境温度和负载状况影响。在一定的光照强度和环境温度下,光伏电池可以工作在不同的输出电压,但是只有在某一输出电压值时,光伏电池的输出功率才能达到最大值。光伏电池的等效物理模型如图1所示。

RS

IL

IphRL

图1光伏电池等效物理模型

设在任意太阳辐射强度RWm2和环境温度T,25C条件下,Isc为短路电流,Voc为开路电压,Im为最大功率点电流,Vm为最大功率点电压,当光伏阵列电压为V,其对应的电流I为:

IIsc1C1expV/C2Voc1C11Im/IscIscexpVm/C2Voc

C2Vm/Vsc1/Im1Im/IscDIR/Rref*DTR/Rref1Isc

DVDTRsDI

DTTTref

TTtcR

式中tc为太阳电池模块的温度系数;Rref、Tref分别为太阳日照强度和太阳能电池温度

参考值;α:在参考日照下,电流变化温度系数(Amps/℃);β:在参考日照下,电压变化温度系数(V/℃);Rs:光伏模块的串联电阻。

基于上述的数学模型,利用Simulink工具建立光伏阵列仿真模型,如下图,可以获得任意太阳辐射,环境温度下的光伏电池的电压和电流。

图2光伏电池仿真模型

(2)参数的设置

为了实现8串4并的光伏阵列的模拟,可将参数按如下设置

短路电流:Isc=5.29*4A开路电压:Uoc=44.2*8V最大功率点电流:Im=4.95*4A最大功率点电压:Um=35.4*8V太阳能电池温度:T=20C光伏电池温度参考值:Tref=25C太阳辐射:R=1000W/m2

电流变化温度系数:=0.0012*4.5A/C电压变化温度系数:=0.005*42*(-1)V/C内部串联损耗:Rs=-1*0.1辐射系数:K=0.00098

(3)特性曲线光伏阵列的输出特性:

光照强度和温度不变时的I-U特性、P-U特性如下图。

图3光伏电池的I-U特性、P-U特性

3逆变器模块

(1)模块的搭建

图4逆变器仿真模型

(2)特性曲线

图5逆变器输入输出特性曲线

(3)参数的设置

L=0.032H;C=180*10-6F

4.DC/DC换流器模块

DC/DC换流模块主电路是一个升压boost

电路,对直流电压进行升压。在经

过MPPT控制模块实现最大功率点跟踪之后,由MPPT模块给出控制信号,DC/DC换流模块接受该信号开始工作。模块搭建如图

图6DC/DC换流器电路

参数设置:

5最大功率点追踪模块

(1)仿真原理

在双级光伏发电系统中,采用DC/DC环节完成最大功率控制的任务.即调理DC/DC变换器的控制脉冲占空比.相当于调理光伏组件输出侧的等效负载的大小,使等效负载与光伏电池组件在该环境条件下工作于最大功率点时对应的负载大小一致,以使电池组件工作于最大功率点。

这个仿真中采用的是扰动法,基本思想:首先扰动光伏电池的输出电压,然后观测光伏电池输出功率的变化,根据功率变化的趋势连续改变扰动电压方向,使光伏电池最终工作于最大功率点。(2)模型搭建

图6扰动法仿真模型图7PWM调制仿真模型

该方法采用反馈控制,分为电压扰动法和电流扰动法。这里才用的的电压扰动。用第n时刻P(n)与第n-1时刻的采样值P(n-1)差值是否大于零来判定光伏电池是否工作在最大功率点处。假使是,则保持扰动方向;否则改变扰动方向。根据上述思想,建立了占空比扰动法的仿真模型,如图4所示V和I分别为采样的电压和电流,零阶保持器的采样间隔设置为0.00001s,RepeatSequence的Timevalues设置为[00.00050.001],可以产生波形稳定占空比可调的矩形脉冲,仿真模型的仿真时间设置为1s。占空比扰动法最大仿真步长难以确定,根据经验,分别设置为0.00001和0.0001,可以取得较好的控制效果。通过屡屡仿真试验可知,在仿真中假使采用较大步长进行干扰,可以获得较快的响应速度,但达到稳态后功率在最大功率点小范围内振荡;采用较小的步长使得跟踪速度过慢,在外界环境猛烈变化状况下可能发生误判。(3)MPPT仿真结果

图7实现MPPT的P-t曲线

图8实现MPPT的U-t曲线

图9Udc的输出波形

6控制系统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核心是并网逆变器,其控制系统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本仿真中逆变器采用电压外环和电流内环的双环控制策略,其中电压外环用于控制逆变器的输出电压,电流内环实现网侧电流的波形和相位控制,电流内环的动态性能直接影响电压外环的控制性能和稳定性。调制时需要将电网侧的电流、电压由静止的abc坐标系下变换到同步旋转的dq坐标系下。外环PI的参数Kp=10,Ki=20;Kp=1,Ki=2;内环PI的参数Kp=5,Ki=50。

交流侧电压方程:

Va=Ria+L

dia

+eadtdi

Vb=Rib+Lb+eb

dtdi

Vc=Ric+L+ec

dt

变换到旋转坐标下:

vdRidedLiqKpi(1

1

)(idrefid)Tiis

1

)(iqrefiq)

Tiis

vqRiqeqLidKpi(1

IUdcref

RidedLiq

q

RidedLiq

图10d-q坐标系下的PI控制框图

交流侧电压电流波形仿真结果:(1)单位功率因数时

图11单位功率因数交流侧a相电压电流波形

图12单位功率因数交流侧a相电压与逆变器输出电流波形

(2)发出感性无功时

图13发出感性无功交流侧a相电压电流波形

(3)吸收感性无功时

图14吸收感性无功交流侧a相电压电流波形

7结论

光伏电池仿真结果很理想,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