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卓越县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_第1页
安徽省卓越县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_第2页
安徽省卓越县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_第3页
安徽省卓越县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_第4页
安徽省卓越县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语文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学与哲学都源于生活,两者的融合和相互影响也是必然的。韦勒克与沃伦在合著的《文学理论》中就曾提出:“通常人们把文学看作是一种哲学的形式,一种包裹在形式中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文史哲也是不分家的,古代士大夫往往集哲人、文人于一身。写作者在用文学语言进行表达的时候,就暗含了自己的价值观。文艺理论家知道文学理论及文学批评的源头都离不开哲学,文学作品中的思辨性也往往来自哲学。小说家中不少人本身就是学者,如戴维·洛奇、米兰·昆德拉等。他们来写小说,就非常关注小说的思想深度和哲学高度。哲学对文学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对单个作家或者作品的影响,更多的是体现为一种思潮,并促进文学思潮的出现。在西方文学史上,文学思潮更替和演变的根源,除了经济、政治等社会历史原因外,与当时的哲学思潮的引导直接相关,比如,存在主义文学的基础就是存在主义哲学思潮。作家应该是善听的耳朵、敏锐的眼睛;同时,作家也应该是时代、社会的记录者,是人民心声的倾听者。作家在创作过程中,最先考虑到的,可能还不是哲学问题,他将敏锐的视角和最大的热情投向了社会和人,发现其中值得书写的文学细节和文学命题。而作品的思想高度,又体现在作者面对问题时的角度、视野和判断能力上。问题,或者说矛盾和冲突是文学作品重要的叙述推动力。矛盾存在于人与人、人与集体、人与时代和社会之间。以小说为例,作家在呈现这些矛盾的时候,需要敏锐的洞察力、清晰的判断力,需要以思辨性作为支撑,特别是写一些社会热点题材和历史题材的作品。否则,小说的叙述将漂浮于故事的表面,最终迷失方向。文学是对人间烟火的反映,作品要在烟火之外为人们提供观看烟火的更为清晰的视角。有论者因此指出,真正的文学作品从来不缺乏价值关怀,它为读者提供了盲目性的关怀之上更具普遍价值和建设性的关怀。在处理带有历史方向性的矛盾和冲突时,作家需要找到某种平衡。作品中可以有悲壮的色彩,但生活要继续,读者更期待看到试图从困境中努力走出的人。在文学作品中表现传统文化,这是我们经常看到的现象。在处理这类题材时,也同样需要作者具有思辨性的思维。作家哲贵曾说:“作为一个中国作家,注定跟中国文化捆绑在一起,思维和行动必然接受这种文化支配。就我个人而言,受这种文化滋养的同时,也深深地被制约。”但也有极少数人将中国传统文化直接与丑陋、愚昧、落后画上等号。很多文化现象,在出现之初,曾经引领“潮流”,是那个历史时代的文明象征。当社会生活方式发生变化,很多事物就完成了历史使命,从大众化转变成小众化,从社会生活中心退居边缘处。面对这样的事物,我们也应该给予恰当的定位,因为“它们以一个否定另一个的方式彼此联系着”。这是一种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姿态。学者刘成纪认为,“一个读者没有哲学素养,从来不妨碍他审美……那些因文学作品热血澎湃、热泪盈眶的读者,绝不是哲学家。”但是就文学创作而言,如果没有哲学理论作顶层设计并建立框架,就永远无法为人类的精神世界提供可以栖息的家园。文学可以折射大千世界的本质,如何“折射”,这一直是文学人应该面对的课题。这个课题既属于方法论,又属于世界观。深入体验、研究人民的思想感情,将感受性和思辨性进行很好的平衡,这样才能创作出有情怀、有温度、有高度的文学作品。(摘编自喻向午《文学创作中的思辨性问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学和哲学源于生活,不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文化中,文学和哲学都联系紧密,作家的作品中都暗含着自己的价值观。B.作家在写作时,首先要权衡的是作品中的哲学问题,对各种问题或矛盾以思辨性作为支撑,从而提升作品的思想高度。C.文学作品的作者既受到传统文化的滋养,也受到它的制约;既不能盲目相信,也不能全面否定,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辩证思考。D.“文学如何折射世界的本质”这一课题既属于方法论又属于世界观,回答这一问题,对作品的感受性和思辨性都将提出更高要求。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的中心是阐述文学创作中的思辨性问题,并在主体部分从如何面对社会问题、如何看待传统文化两个方面进行论述。B.作者在论证文学作品中体现的思辨性的同时,也在探讨文学和哲学之间双向的影响与制约,这本身就是思辨性的一种体现。C.文章结尾引用刘成纪的观点,是为了证明读者既要有哲学素养,也要有审美眼光,这样才能在作品中感受到高度和温度。D.文章主要使用了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的事例涉及中外,并且深入分析,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论是文学理论,还是文学批评,在根源上都离不开哲学,否则达不到一定的哲学高度,也传达不出深刻的思想。B.哲学对文学的影响主要体现为一种思潮,这种哲学思潮对文学产生的影响远大于经济、政治等社会历史因素对文学造成的影响。C.曾经“潮流”在时代变迁中会变成小众化的东西,对这样的事物,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因为它们在被否定中也在被关联着。D.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学作品对社会和文化中消极的东西不应一味地深化,而应具有建设性的关怀和批判的眼光,理性去呈现。(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相关数据统计,我国近视人数达6亿,其中青少年近视率达世界第一。对于青少年而言,每天在教室上课的时间为5-6个小时,并且需要长时间盯着黑板,如果在这期间光照过暗或者过于刺眼,则会对眼睛产生不好的影响。儿童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促进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是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光明工程”。目前我国人口的眼健康情况确实不容乐观。统计显示,我国人口近视发生率为33%,是世界平均水平22%的1.5倍,近视率居世界之首。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近视率均已超过7成,小学生的近视率也接近50%。(摘编自《2022国内近视市场规模现状及发展分析》,“中研网”2022年4月27日)材料二:人的大脑内有一个调控昼夜节律的主时钟——一组神经元,由约2万个神经元组成,称为视交叉上(神经)核,位于大脑的下丘脑部分。它对眼睛传来的光线进行判断,并随时告知人是处于一天中的什么时候。人的很多生理功能受昼夜节律调节,如睡眠、吃饭、体温、激素释放和免疫力。昼夜节律不只是调节褪黑素的分泌,而且会控制多种激素的分泌以影响和调控正常的生理功能,其中另一种重要的激素是甲状腺激素,对视锥细胞的发育和功能有重要的影响。长时间在黑暗中使用智能手机,手机发出的强光和色彩会刺激眼睛内的昼夜节律感受器,并因此阻碍视网膜上的视锥细胞对甲状腺激素的吸收和利用,使视锥细胞受到伤害。人的每只眼球视网膜上有600-700万的视锥细胞,大多分布在视网膜黄斑处,周围逐渐减少。视锥细胞主要负责颜色识别,并且在相对较亮的光照下更能发挥作用。视锥细胞受损,视力必然下降。然而,很多人并没意识到这一点,以为熬夜多刷会儿手机没关系,结果就是以眼睛受损为沉重代价。这样的原理其实在近视的产生中已经很清楚。自然光线可以保护眼睛,避免或延缓近视。因此,要防止近视,儿童每天需要在至少1万勒克斯(Lux)的光线水平下待上约3个小时。而即便灯光通明的室内,也只大概有500勒克斯的光线。人类发明电力后,无论是白炽灯、荧光灯,还是LED灯所发出的光,都不如自然光线那么让人舒适。这也提出了预防近视的一个最重要的策略:每天接触一定时间的户外阳光。(摘编自《科学保护眼睛,别与自然规律硬拗》,“光明网”2022年8月8日)材料三:近年来,儿童青少年“小眼镜”现象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等文件陆续出台。不久前,中国消费者协会专门发布消费提示,提醒广大儿童青少年及家长们“勿轻信所谓的治疗近视广告,近视防控抓早抓小是关键”。与此同时,各地结合“全国爱眼日”积极开展科普宣传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到科学用眼护眼的重要性,提高近视预防意识。保护好儿童青少年的视力,必须破除认识误区。早在2019年,相关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工作切实加强监管的通知》就明确,“在目前医疗技术条件下,近视不能治愈”,强调相关机构或个人不得在开展近视矫正对外宣传中使用“康复”“恢复”“近视治愈”等表述。近视可防、可控、可矫正,但不可治愈。认识到这种不可逆性,不仅可以帮助人们避免被营销话术误导,更有助于从思想上强化护眼意识,将预防关口前移。科学用眼加上适量的户外活动是近视防控的“良药”,学校和家庭应合力引导孩子们从小养成科学用眼、健康用眼、卫生用眼的良好习惯,保障充足的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时间。(摘编自《保护视力,重在预防》,“人民网”2022年6月16日)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我国人口近视发生率和中小学生的近视率看,我国人口的眼睛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引起广泛重视。B.主要受人大脑内神经元调控的昼夜节律不仅调节褪黑素的分泌,也调节对人的视力有重要影响的甲状腺激素的分泌。C.明确了近视不能治愈这一事实,可以帮助人们理性认识营销术语,也可让人们更加认识到预防近视的重要性。D.从生理学角度看,视力的下降是一种自然规律,如果不遵循身体的昼夜节律,就可能对眼睛造成不可逆的伤害。5.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视交叉上核对眼睛传来的光线进行判断,并以此作为准确确定物理时间和调控人体的睡眠、吃饭、激素释放等的依据。B.手机的光线和色彩会刺激眼睛内的昼夜节律感受器,影响褪黑素的分泌,进而使视锥细胞受到伤害,导致人们视力下降。C.儿童每天在户外阳光里待上约3个小时,可以预防或延缓近视,保护眼睛,这也是预防近视最重要的策略之一。D.手机光线,各种白炽灯、荧光灯、LED灯发出的光,都会对眼睛的视网膜黄斑造成伤害,对人的正常视力造成影响。6.在预防青少年近视上,相关各层面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请根据材料简要说明。(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鉴赏家汪曾祺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匋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叶三是个卖果子的。叶三卖了三十多年果子,他的两个儿子都成人了。这年是叶三五十岁整生日,一家子商量怎么给老爷子做寿。老大老二都提出爹不要走宅门卖果子了,他们养得起他。叶三有点生气了:“我跑惯了。我给这些人家送惯了果子。就为了季四太爷一个人,我也得卖果子。”季四太爷即季匋民。他的排行是老四,城里人都称之为四太爷。“你们也不用给我做什么寿。你们要是有孝心,把四太爷送我的画拿出去裱了,再给我打一口寿材。”这里有这样一种风俗,早早就把寿材准备下了,为的讨个吉利:添福添寿。于是就都依了他。叶三还是卖果子。他真是为了季匋民一个人卖果子的。他给别人家送果子是为了挣钱,他给季匋民送果子是为了爱他的画。季匋民有一个脾气,一边画画,一边喝酒。喝酒不就菜,就水果。画两笔,凑着壶嘴喝一大口酒,左手拈一片水果,右手执笔接着画。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吃斤半水果。叶三搜罗到最好的水果,总是首先给季匋民送去。他给季匋民送果子,一来就是半天。他给季匋民磨墨、漂朱膘、研石青石绿、抻纸。季匋民画的时候,他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专心致志,连大气都不出。有时看到精彩处,就情不自禁地深深吸一口气,甚至小声地惊呼起来。凡是叶三吸气、惊呼的地方,也正是季匋民的得意之笔。季匋民从不当众作画,他画画有时是把书房门锁起来的。对叶三可例外,他很愿意有这样一个人在旁边看着,他认为叶三真懂,叶三的赞赏是出于肺腑,不是假充内行,也不是谀媚。叶三只是从心里喜欢画,他从不瞎评论。季匐民画完了画,钉在壁上,自己负手远看,有时会问叶三:“好不好?”“好!”“好在哪里?”叶三大都能一句话说出好在何处。季匋民画了一幅紫藤,问叶三。叶三说:“紫藤里有风。”“唔!你怎么知道?”“花是乱的。”“对极了!”季匋民提笔题了两句词:“深院悄无人,风拂紫藤花乱。”季匋民送了叶三很多画。有时季匋民画了一张画,不满意,团掉了。叶三捡起来,过些日子送给季匋民看看,季匋民觉得也还不错,就略改改,加了题,又送给了叶三。季匋民送给叶三的画都是题了上款的。叶三也有个学名。他五行缺水,起名润生。季匋民给他起了个字,叫泽之。送给叶三的画上,常题“泽之三兄雅正”。有时径题“画与叶三”。季匋民还向他解释:以排行称呼,是古人风气,不是看不起他。有时季匋民给叶三画了画,说:“这张不题上款吧,你可以拿去卖钱,有上款不好卖。”叶三说:“题不题上款都行。不过您的画我不卖。”“不卖?”“一张也不卖!”他把季匋民送他的画都放在他的棺材里。十多年过去了。季匋民死了。叶三已经不卖果子,但是他四季八节,还四处寻觅鲜果,到季匋民坟上供一供。季匋民死后,他的画价大增。日本有人专门收藏他的画。大家知道叶三手里有很多季匋民的画,都是精品。很多人想买叶三的藏画。叶三说:“不卖。”有一天有一个外地人来拜望叶三,叶三看了他的名片,这人的姓很奇怪,姓“辻”,叫“辻听涛”。一问,是日本人。辻听涛说他是专程来看他收藏的季匋民的画的。因为是远道来的,叶三只得把画拿出来。辻听涛非常虔诚,要了清水洗了手,焚了一炷香,还先对画轴拜了三拜,然后才展开。他一边看,一边不停地赞叹:“喔!喔!真好!真是神品!”辻听涛要买这些画,要多少钱都行。叶三说:“不卖。”辻听涛只好怅然而去。叶三死了。他的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把季匋民的画和父亲一起装在棺材里,埋了。(有删改)文本二:一个作家读很多书,但是真正影响到他的风格的,往往只有不多的作家,不多的作品。有人问我受哪些作家影响比较深,我想了想:古人里是归有光,中国现代作家是鲁迅、沈从文、废名。我曾经在一次讲话中说道归有光善于以清淡的文笔写平常的人事。归有光自称他的文章出于欧阳修。读《泷冈阡表》,可以知道《先妣事略》这样的文章的渊源。但是归有光比欧阳修写得更平易,更自然。他真是做到“无意为文”,写得像家常话似的。他的结构“随意曲折”,若无结构。他的语言更接近口语,叙述语言与人物语言衔接处若无痕迹。他的《项脊轩志》:“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话没有说完,就写到这里。想来归有光的夫人还要向小妹解释何谓阁子的,然而,不写了。写出了,有何意味?写了半句,而闺阁姊妹之间闲话神情遂如画出。这种照生活那样去写生活,是很值得我们今天写小说时参考的。我觉得归有光是和现代创作方法最能相同,最有现代味儿的中国古代作家。(节选自汪曾祺《论风格》)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本一开头交代叶三“卖果子的”身份,为他能与季匋民相交作铺垫,也通过果子反映他对季匋民的崇敬。B.寿材在文本一中是一个比较重要物象,每次出现都能从正面或侧面反映出叶三对季匋民画作的珍视。C.文本一的语言通俗而又雅致,季匋民画画的习惯、为紫藤画题词、给叶三起的字,都很具有古风意味。D.在作者看来,欧阳修、归有光和鲁迅、沈从文、废名等人的创作风格虽有不同,总体上却是一脉相承的。8.叶三是卖果子的,作品中为何称其为“鉴赏家”?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根据文本二内容,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汪曾祺作品“风格”受归有光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贞观七年,太宗幸蒲州,刺史赵元楷课父老服黄纱单衣,迎谒路左,盛饰廨宇,修营楼雉以求媚。又潜饲羊百余口,鱼数千头,将馈贵戚。太宗知,召而数之曰:“朕巡省河、洛,经历数州,凡有所须,皆资官物。卿为饲羊养鱼,雕饰院宇,此乃亡隋弊俗,今不可复行。当识朕心,改旧态也。”以元楷在隋邪佞,故太宗发此言以戒之。元楷惭惧,数日不食而卒。贞观十年,太宗谓侍臣曰:“太子保傅,古难其选。成王幼小,以周、召为保傅,左右皆贤,足以长仁,致理太平,称为圣主。及秦之胡亥,始皇所爱,赵高作傅,教以刑法。及其篡也,诛功臣,杀亲戚,酷烈不已,旋踵亦亡。以此而言,人之善恶,诚由近习。朕弱冠交游,惟柴绍、窦诞等,为人既非三益,及朕居兹宝位,经理天下,虽不及尧、舜之明,庶免乎孙皓、高纬之暴。以此而言,复不由染,何也?”魏征曰:“中人可与为善可与为恶然上智之人自无所染陛下受命自天平定寇乱救万民之命理致升平岂绍诞之徒能累圣德但经云:“放郑声,远佞人。近习之间,尤宜深慎。”太宗曰:“善。”贞观中,太宗谓房玄龄、杜如晦曰:“朕闻自古帝王上合天心,以致太平者,皆股肱之力。而无识之人,务行谗毁,交乱君臣,殊非益国。自今以后,有上书讦人小恶者,当以谗人之罪罪之。”魏征为秘书监,有告征谋反。太宗曰:“魏征,昔吾之仇,只以忠于所事,吾遂拔而用之,何乃妄生谗构?”竟不问征,遽斩所告者。贞观十六年,太宗谓谏议大夫褚遂良曰:“卿知起居,比来记我行事善恶?”遂良曰:“史官之设,君举必书。善既必书,过亦无隐。”太宗曰:“朕今勤行三事,亦望史官不书吾恶。一则鉴前代成败事,以为元龟;二则进用善人,共成政道;三则斥弃群小,不听谗言。吾能守之,终不转也。”(节选自《贞观政要》)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中人可与为善/可与为恶然/上智之人自无所染/陛下受命自天/平定寇乱/救万民之命/理致升平/岂绍/诞之徒/能累圣德/B.中人可与为善/可与为恶/然上智之人自无所染/陛下受命自天/平定寇乱/救万民之命/理致升平/岂绍/诞之徒能累圣德/C.中人可与为善/可与为恶/然上智之人自无所染/陛下受命/自天平定寇乱/救万民之命/理致升平/岂绍/诞之徒/能累圣德/D.中人可与为善/可与为恶然/上智之人自无所染/陛下受命/自天平定寇乱/救万民之命/理致升平/岂绍/诞之徒能累圣德/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宗幸蒲州”与“庶刘侥幸”(《陈情表》)两句中的“幸”字含义不同。B.“召而数之曰”与“则胜负之数”(《六国论》)两句中的“数”字含义不同。C.“当以……罪之”与“不效,则治臣之罪”(《出师表》)两句中的“罪”字含义相同。D.“鉴前代成败事”与“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阿房宫赋》)两句中的“鉴”字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元楷在隋朝未亡时就奸邪谄佞,在唐贞观七年又因想讨好太宗而受到告诫,之后羞愧害怕,不吃东西而死。B.唐太宗认为君主的善恶,与环境有很大关系:与贤明的人一起,会成为仁君;反之,会变得残暴。C.唐太宗禁止上书揭发别人小的罪过,他认为这些人专以诽谤他人为能事,会破坏君臣之间的关系。D.唐太宗坚持以史为鉴、任用贤人、斥弃群小三件事情,以此希望史官宣扬他的善事,隐藏过失。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及其篡也,诛功臣,杀亲戚,酷烈不已,旋踵亦亡。②史官之设,君举必书。善既必书,过亦无隐。(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摸鱼儿·东皋寓居①晁补之买陂塘、旋栽杨柳,依稀淮岸江浦。东皋嘉雨新痕涨,沙嘴鹭来鸥聚。堪爱处,最好是、一川夜月光流渚。无人独舞。任翠幄张天,柔茵藉地,酒尽未能去。青绫被,莫忆金闺故步。儒冠曾把身误。弓刀千骑成何事?荒了邵平瓜圃!君试觑,满青镜、星星鬓影今如许!功名浪语。便似得班超,封侯万里,归计恐迟暮。【注】①晁补之受知于苏轼,是“苏门四学士”之一,随着元祐党人地位的变化而沉浮宦海。崇宁二年被免官回到故乡,自号“归来子”,于东山上修葺归来园,过着陶渊明式的隐士生活。这首词就是此时所作。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描绘了一幅雨后东皋闲适平静的画面,但通过“鹭来鸥聚”与“无人独舞”的对比,也写出了词人的孤独落寞之感。B.从“青绫被”到“翠幄张天”,从“弓刀千骑”到“星星鬓影”的变化,实际表现了作者人生处境及心境的变化。C.本词除了使用融情于景、用典等方式间接抒发情感,还通过“任”“莫忆”“便”“恐”等议论性的词语抒发内心感受。D.本词上片所选意象清新明丽,语言清秀晓畅,从中可以感知作者陶渊明式的隐士生活。15.晁补之的词多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但此词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消极的归隐思想之列,请结合本词内容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司马迁《屈原列传》中,作者先写屈原虽然信、忠,却被怀疑、被诽谤,然后用“_____,_____”两句推测了屈原写作《离骚》的原因。(2)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两句,分别用两种事物接受一定外力后的变化,引出后文中学习对人的重要性的论述。(3)在大自然和宇宙面前,个人的生命是渺小而又苦短的,古人常借诗文表达对这种人生处境的感慨,比如:“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八十二岁的老父亲决定修一孔属于自己的窑洞。这个消息一经传出,如一声惊雷,马上就在村里炸了锅。人们都觉得老父亲的举动有些迂腐可笑,简直①。可父亲的拗脾气上来了,孩子般的任性、倔强,即便天王老子也挡不住他为自己修窑洞的念想。可谓“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父亲一生善良正直,无锋无芒,平平淡淡,默默无闻,但在修窑洞这一点上却分明有点儿愚公移山的坚韧与顽强,父亲一生修了二十孔窑洞,仍②。父亲从四十岁开始修窑洞,父亲的余生都在修窑洞,为了给四个儿子娶媳妇儿,几乎每年都在修窑洞,一直修到六十岁,耗费了二十年的艰难岁月,终于给每个儿子修好了窑洞成了家。父亲几十年如一日,含辛茹苦,无怨无悔,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父亲③。为了修建这二十孔窑洞,父亲向别人借过钱,给别人修窑洞当过义工,以工换工,为了还债,他甚至像许三观一样偷偷地卖过血。父亲倾注了自己一生的热情,做了孩子们忠实的房奴。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8.文段中一直用“父亲”这一称谓,为何在一开头却称呼“老父亲”?请结合文段谈谈你的理解。(二)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