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重点梳理课件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1页
第一单元重点梳理课件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2页
第一单元重点梳理课件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3页
第一单元重点梳理课件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4页
第一单元重点梳理课件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耀七下第一单元重点知识梳理这个世间有太多的先行者,他们用照亮了前路。他的品格、气质,他们的生活经历,还有他们对人类的贡献。探寻他们的足迹,去吸取有助于我们成长的精神养料!前言CONTENTS目录《邓稼先》《说和做》3.《回忆鲁迅先生》《孙权劝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邓稼先第一部分PART

01课程导入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哀君早逝,功勋泽人间。——张爱萍

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之路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杨振宁03爱

国04表现手法0102人物结构段落一“字”立骨导思1.本文各个部分运用小标题有什么作用。导思2.文章开头列举中国一百年前的历史对表现人物有任作用?导思3.本文讴歌的对象是邓稼先,而在第三部分,作者为什么还写了奥本海默?导思4.随系全文,说说邓稼先具有哪此可贵的品质?请赏析,“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立即的表达效果第27、28段两句话单独成段有何作用?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赏析“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是稼先而感到骄傲?”的表达效果。句子的表达效果

课内考点段落的作用课内考点1.文章的开头段有什么作用?2.文章第34自然段,这部分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结尾处又引用儿时学到的“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表达了怎么样的感情?3.第37自然段自然环境描写有怎样的作用?邓稼先和奥本海默分别是中国和美国原子弹设计制造和研究的领导人﹐他们都是在学术上取得非凡成就的人。但是两个国家,两种社会背景,造就了他们不同的性格。通过对比,文章更好地表现了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对比手法及其作用考点延伸01、文中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找出几处并加以分析。02、文中第××段(或第××段画线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方法?请结合原文分析这样写的好处。03、文中第××段(或第××段画线句)写了××的前后变化,结合具体词语说说这样写的作用。04、本文主要表现××,却用大量文字写了××,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做比较,形成反差,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考点解读常见的考查方式有:1.锁定关键句段。找出题干中提到的相关段落(或内容),仔细阅读,提炼出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的写作用意。2.了解对比的主要作用。运用对比,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或人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或人物的本质特征,强调主题思想﹐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如本文第三部分,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有衬托的作用,在对比中,不仅说明了邓稼先的贡献可与奥本海默比肩,更表现了邓稼先的气质品格。解答此类问题的一般思路技法点拨

1.环境本身的特点。(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2)体现时间或情节的变化;(3)渲染营造氛围。2.环境描写对人物的作用。(1)烘托人物心情;(2)烘托人物形象;(3)暗示人物的前途命运。3.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1)推动情节发展;(2)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3)埋下伏笔4.环境描写对主题的作用。(1)暗示文章中心;(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注:环境描写的作用有时不是单一的,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分析其作用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自然环境描写作用分析法考点延伸例题精讲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高荣伟

87岁的黄旭华,是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作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他曾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

黄旭华是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人,祖辈大多从医,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希望他未来能够从医。为什么后来学起了造船?据黄老回忆:“那时日本人入侵,我们被迫离开华南沿海家乡,往内陆转移。轰炸一来,必须躲到掩体中。那时我就想,要么上天,要么入海。”1945年,黄旭华考取了交大的造船系。

投入核潜艇研究,则是上世纪50年代了。1958年,聂荣臻元帅向党中央请示上核潜艇,很快获批。因为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黄旭华被选中参研。那时,对核潜艇的研究极为保密,黄旭华不得不远离父母家人。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只身来到风暴经常光顾的试验基地。后来,他们干脆把家也搬到了荒凉的小岛上。

此后30多年,他的父母和八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他在干什么。直到上世纪80年代,他才陆续跟家人联系,但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则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他一面。

核潜艇,被称为集海底核电站、海底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开始的。当时,核潜艇什么模样,大家都没见过。黄旭华选择了难度很大但却是最先进的水滴线型。为确定可行性,他和同事们在实验室里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

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黄旭华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又没有计算机,黄旭华和同事们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了成千上万个数据。例题精讲

经过黄旭华与团队的艰苦科研,1964年我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研制成功,1970年试航,1974年交付海军,1981年中国第一艘导弹核潜艇顺利下水。中国成为继美、苏(今俄)、英、法之后,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初,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这是举世公认的危险试验,有的参试人员向亲人嘱托了后事。已经62岁的黄旭华决定亲自带队作深潜试验。

再一次检查每一台设备,每一块钢板,每一条焊缝,每一根管道,确认万无一失后,核潜艇开始下潜。100米、200米、250米、300米,巨大的水压使艇身多处发出“咔咔咔”的声响。黄旭华镇定自若,指挥试验人员记录各项有关数据。平安上来后,他诗兴大发,现场作诗曰:“花甲痴翁,自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当试验成功的消息传到黄老家中,一向默默支撑着家庭重担的妻子放声大哭……

01、阅读文章,根据黄旭华的人生经历,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0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①直到上世纪80年代,他才陆续跟家人联系,但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

②已经62岁的黄旭华决定亲自带队作深潜试验。05、黄旭华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和邓稼先共同的特点是什么?请你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答案解析(1)立志上天入海→考取交大造船系→参研核潜艇→取得巨大科研成果(2)a通过“直到……才……也……”的关联词语的运用,说明了核潜艇研究事业的保密性极高,表现了黄旭华为科研事业所做出的巨大牺牲。b“亲自”一词表现了黄旭华在科研中事必躬亲、科学严谨、以身作则、不怕牺牲的高尚人格。(3)示例:无私奉献、恪尽职守、刻苦勤奋、临危不乱、热爱祖国。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第二部分PART

02

闻一多既是充满爱国热情的诗人、学者,又是伟大的民主战士,毛泽东同志评价他“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课程导入言行一致0102事件人物一“字”立骨导思1.本文表现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两方面的“说”和“做”各写了哪三件事?导思2.你从闻一多先生身上看到了哪些可贵的品质?1.请赏析,第10段中的“小声说”“声音越来越大”“呼喊”在句中的表达效果。2.第19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赏析这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关键词语的表达效果课内考点“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这句话的含义。句子含义课内考点请分析文章结尾段的作用。(记叙中议论的作用)段落作用课内考点三抓一联系考点延伸句子含义理解“三抓一联系”法解答理解句子的含义类的题目时,可以从以下角度着手:1.抓句子中的关键词。重要句子一航都有突显其含义的关键性词语,答题时可以抓住关键词的象征义,比喻义,引申义来理解句子的含义;2.抓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表达方法和表现手法来理解句子含义;3.抓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抓住那些提示句子内涵的修饰,限制成分来理解句子含义4.随着系上下文,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主旨来理解句子含义。记叙中议论作用分析法考点延伸记叙中的议论根据其位置不同大体有三种作用:一是在文章开头作精要议论,起到提示全文中心并引起下文的作用;二是在文章中间做精要议论,这种议论一般用于事情发展的转换衔接处,也称作夹叙夹议,主要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承上启下的作用。三是在文章结尾做精要议论,一般起到总结全文,提示或升华主题

,画龙点睛或意在言外,发人深思等作用。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知行合一”的意思中华传统文化知识

“知行合一”出自明朝王守仁提出的学说。”知与行是一事而非两截,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知而不行,乃是未知。”意思是说,“知道了”就要去做,这才是“知”;“知道了”不去做,仍然是“未知”。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言行要一致,才算“知”。在古代,“知行合一”的“知”更多的是指“良知”,指我们内心的善良。“良知”每个人都有,如果你把这种“良知”付诸行动,就做了“知行合一”,比如我们看到有人摔倒,当时第一念头就是去把人扶起来,这就是良知。这时若能毫不迟疑地去把人扶真情

为,良知有了,再配合上符合良知的行动,这就是“知行合一”了。国学经典诵读(1)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

公治长》(2)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孔子家语

颜回》回忆鲁迅先生第三部分PART

03本文作于鲁迅逝世三年后。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女生文学园圃中的奇葩,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鲁迅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作起来,发表了这篇作品。鲁迅课程导入言行一致0102事件人物一“字”立骨导思1.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但本文却大量细致地记叙他的工作,生活琐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导思2.在作者的笔下,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1.请赏析,“明朗的笑声”在句中的表达效果。课内考点人物品质关键词语的表达效果2.24自然段中画这对潦草的书信“深恶痛绝”,26自然段中一边仍展读每封来信,这反映鲁迅先生对待青年怎样的态度?理解作者或人物的情感司马光考点延伸

把握关键语句,理解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鲁迅先生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和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考点解读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中记叙的事件和主要人物;然后,审清题意,分析思考文中体现了作者(人物)的什么思想感情,明确文章的感情基调;最后,组织语言即可。如果是回忆往事类的文章,那么,其表达的感情往往是对往事的缅怀、纪念,对人物(老师、父母、朋友等)的敬佩、热爱、感激、怀念(人物已经去世),对某种物体的热爱、赞美、怀念、歌颂等。

【例】《回忆鲁迅先生》一文,通过作者对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等的描写,可以感受到作者对鲁迅的怀念、爱戴、赞美和敬仰之情。常见的考查方式有:1.阅读文章,依据“我”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完成下列表格。2.本文表达了作者的哪些情感?常考题型常见的考查方式有:01、提取法:将文章的中心句、总起句、主旨句、议论抒情句、关键词摘选出来,它们往往承载了作者的情感、态度。02、重组法:组合、整理文中的关键性语句或关键词来进行答题。组合法的关键在于要善于抓住文段的中心句(词)、总括句、总起句、结尾句、反复句。03、概括法: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这是进行归纳的最重要的方法。解答此类问题,要注意以下两点:模板1:一般按照“××—××—××—××”的格式来梳理。模板2:本文表达了作者对××的感激(敬佩/喜爱/思念……)之情。技法点拨例文赏析至深至纯师生情——与周有光先生二三事

①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时,系里曾邀请周有光先生给我们讲授文字改革课程,这样,我便有幸成了先生的学生。后来,我和先生的来往增多。

②我曾一直努力要为周先生出版多卷本的文集,为此也和几家出版社联系过,但都未能成功。2000年2月初,我向上海文艺出版社郝铭鉴先生提及为周先生出版文集的事,郝先生对周先生素来敬仰,很爽快地同意出版四卷本《周有光语文论集》,并由他自己担任责编,不过要我大力协助,我把这件事报告给周先生,他也很高兴。周先生在和出版社签订合同时,特别注明主编是“苏培成”。我拿到这份合同稿把它转交给出版社时,删去了这句话,因为这些文章是周先生的著作,我很愿意做一点编辑加工,谈不到什么名利。这部论集出版时没有具体署名由谁主编,只在《出版说明》里提到“论集的编选工作主要由北京大学苏培成同志承担”,这就足够了。

③我和周先生很快就开始了论集的编选。周先生极为认真,经过多次商讨,最后取得一致意见:前三卷收录单行本著作,第四卷收单篇论文。每一卷文稿先由我复印做编辑加工,整理好后由先生审定。周先生同意后,再寄到出版社。我、周先生和出版社三方面合作愉快,工作进展顺利。论集出版后,郝先生亲自带着样书来京,我们一齐到周先生家。周先生专注地翻看样书,表示满意。至此,我终于了却了这桩心事。例文赏析

④2007年5月,吴玉章基金委员会开展人文社会科学奖的评奖活动。我看到征集评奖作品公告后,按要求买了三部《周有光语文论集》,亲自送到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处申请参评。事有凑巧,过了不久,我收到吴玉章基金会的聘书,聘请我为这次评奖的评委。我被分在语言学著作评选小组,组长是胡明扬先生。8月份,评选开始。我所在的小组专门召开专家座谈会听取意见。座谈会上,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郭锡良说:“我认为,在语言学类参评的图书中,只有《周有光语文论集》够得上特等奖!”他的意见得到了其他专家的响应,这部书最后被评为特等奖。

⑤在那次评选活动中,有一部参评图书是《图画文字说与人类文字的起源》,胡明扬先生要我仔细看看这部书,提出初步的意见供各位评委参考。我认真读了这部书,可是有的地方自己也拿不准,就想起了周先生,他是这方面的专家。我把书转给周先生,没几天就收到了先生写来的读后意见,指出:“把汉字说成是表意文字,不妥。这种旧说法,不符合事实。汉字中有假借字和形声字,都表音,而且数量大。汉字是表意和表音的意音文字。”“书中胡乱混淆语言学和文字学,不妥。文字学在逻辑分类上属于语言学,但是语言学的理论不能胡乱用于文字学。”⑥虽然这部作品最后未能获奖,但书中引用的美国学者D.S.白瑟拉托《文字以前》中的话引起了周先生的注意。周先生没有读过这本书,很想读一读。他对我说,你看看北大图书馆有没有。我到北大图书馆一查,还真有,于是借出来给周先生送去。那时周先生已经102岁了,正在生病住院,我到医院把书交给他。这是本很厚的英文书,不到半个月,周先生就把书读完了。这令我十分敬佩。例文赏析

⑦今年6月,周有光先生和我的通信集《语文书简》出版。书中收入我们之间往来的信件118封。《语文书简》出版后,语文学界一位有影响的专家给我发来邮件,谈了他的读后感。他说:“昨天一口气读完了《语文书简》,才知道您和周先生之间的师生情有多深、多纯,多么珍贵。我也从中获得做人、做学问的许多教益。”我受了他的鼓励,就写了这篇文章,用以自慰。1、将本文标题改为“与周有光先生二三事”好不好?为什么?2、从第⑥段看,周有光先生的哪些品质令人敬佩?3、你认为文中哪件事能够从正面体现“至深至纯师生情”?答案解析1.[示例]不好。本文主标题“至深至纯师生情”直接表明了文章的中心,并且抒发了作者对这份师生情的珍惜。如果只用文章的副标题作为标题,只能高度概括本文的内容,不能体现作者的感情。2.[示例]活到老,学到老;治学严谨;求知欲强。

3.[示例一]“我”为周先生出版多卷文集,不计名利。周先生在和出版社签订合同时,特别注明“主编是苏培成”,而“我”删去了这句话。[示例二]“我”看到征集评奖作品公告后,购买了三部周先生的文集,亲自申请参评,最终被评为特等奖。[示例三]“我”担任评委时,对一本参评书的内容有的地方拿不准,请周先生帮助审阅,很快就收到周先生的读后意见。[示例四]周先生和“我”的通信集《语文书简》出版,书中收入我们之间往来的信件118封。孙权劝学第四部分PART

04“吴下阿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文才的人。“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看待他。本文就是写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的故事。课程导入03劝

学内容0102人物启发一“字”立骨导思1.从孙权劝学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孙权的形象?导思2.你从本文中受到了哪些启发?导思3.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孙劝劝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翻译重点句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课内考点分析人物形象1.从孙权劝学中,你看到了一个怎么样的孙权的形象?侧面描写的作用2.文章哪一部分是侧面描写,有什么作用?侧面描写的作用:一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或烘托,往往能起到烘云托月,锦上添花的作用。二是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好的侧面描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