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工艺调试_第1页
水处理工艺调试_第2页
水处理工艺调试_第3页
水处理工艺调试_第4页
水处理工艺调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水处理工艺调试1.1设备问题(见下表)(1)机电设备类

设备类型故障现象1.无法启动可能原因无电源或接线脱落处理措施检查电源及线路检查负载状况检查轴承或负载端2.运行中电流过小或过大负载端故障3.温升过大1电机4.噪音明显5.转向错误6.运行中电压升高1.桨叶与槽体发生卡阻2叠螺脱泥2.传动过程有抖动机机3.渣料外溢3搅拌器1.桨叶松脱2.整体抖动轴承或负载过大加固固定装置;检基础不稳固;轴承问题;负载查轴承;检查负载端故障端电源三相调乱电源故障,负载端故障传动杆偏移基座不稳固接口未能对上未能上紧基座不稳固置重新紧固紧固基座调整刮板重新紧固;调整撇猹板位置检查传动电机调整相序检查电源或负载端调整桨叶位置紧固基座调整接口位1.刮泥板有卡位、突跳现池底坡度不合理;刮板有象松脱4吸泥机2.撇渣板有卡位、突跳现象3.行车传动故障1.压力过高或过低5鼓风机2.机壳过热3.风机振动未紧固;位置偏移传动电机故障进出风口调理不当;叶轮有磨调理进出风口;更损换叶片、叶轮在调理阀关闭状况下长时间运停机冷却或开启转调理阀降温基础不稳固;连轴器故障;叶加固基座;调整连轮故障轴器;修理叶轮(2)泵类:故障现象可能原因1.吸水管路不严密,有空气漏入启动后水泵不输水处理措施检查吸水管路2.泵内未灌满水,有空气存在重新灌水,开启放气门3.水封水管堵塞,有空气漏入检查和清洗水封水管4.安装高度太高提高吸水池水位或降低水泵和水井水面间的距离故障现象可能原因5.电动机转速不够6.电动机旋转方向相反7.叶轮及出水口堵塞1.转速降低2.安装高度增加3.空气漏入吸水管或经机械密封进入泵内处理措施检查电源电压和周波是否降低调整相序检查和清洗叶轮及出水口检查原动机及电源检查吸水管路,吸水面检查管路及机械密封检查管路及管路中可能堵塞之外或管路过小检查和清洗叶轮运行中电流减少4.吸水管和压水管路阻力增加5.叶轮堵塞6.叶轮的损坏和密封环的磨损清洗过滤网7.进口滤网堵塞8.吸水管插入吸水池深度不够,带空气入泵1.转速降低运行中压头降低2.水中含有空气3.压力管损坏4.叶轮损坏和密封磨损1.转速高于额定转速2.水泵流量大于许可流量原动机过热4.水泵装配不良,转动部件与静止部件发生摩擦或卡住5.三相电动机有一相保险丝烧断或电动机三相电流不平衡1.装置不当2.叶轮局部堵塞3.个别零件机械损伤水泵机组发生振动和噪声4.吸水管和压水管的固定装置松动5.安装高度太高,发生气蚀现象6.地脚螺栓松动或基础不稳固降低吸水管端的位置检查原动机及电源检查吸水管和机械密封关小压力管阀门,并检查压力水管拆开修理,必要时更换检查原动机及电源关小压水管上阀门停泵,用手转动,找出摩擦和卡住的部件,然后加以修理或调整更换保险丝或检修电动机检查机组连轴器和中心以及叶轮检查和清洗叶轮更换零件拧紧固定装置停用水泵,采取措施以减少安装高度拧紧地脚螺栓,假使基础不稳固,可加固或修理3.原动机或水泵发活力械磨损检查原动机和水泵1.轴瓦接触不良或接触不适当进行检修校核2.轴承磨损或松动轴承发热3.油环转动不灵活,油量太少或供油中断4.转子中心不正,轴弯曲.细心检查,进行修理和调整检查或更新油环,使润滑系统畅通进行校正或更换油故障现象可能原因5.油质不良或油内混有杂物6.轴承尺寸不够处理措施更换油质,或将油滤过处理,清洗轴承和油室改造轴承放出空气,清除积聚空气的原因管路发生水击水泵或管路中有空气(3)阀门类:故障现象渗漏量过大不能顺畅地起闭限位失灵

可能原因密封不良重合度不适当行程开关故障处理措施调整阀门和阀板的密封调整启闭机与闸门的重合度检查、调整行程开关(4)管道类:故障现象连接处渗漏管体泄漏管件堵塞来可能原因连接时未能良好密封管件有本质性问题管线内有杂物未清理出处理措施重新套接更换管件清理管线内杂物1.2空载试车

(1)严格依照其设备说明及运行手册进行;

(2)检查水泵机组各处螺栓连接的完好程度,轴承中润滑油是否充足、清白,检查出水阀、压力表及真空表上的阀门是否处于适合位置,供配电设备是否完好;

(3)鼓风机空载试车严格按其运行手册进行,完毕后再与系统串联进行:开启曝气系统空气管路上的所有闸、阀门,首先逐台开启鼓风机,开启时先点动,后正式启动,记录各鼓风机运行参数,并检查空气管路各闸、阀门气密性。鼓风机进行并网试验,记录各鼓风机运行参数;

(4)过滤器检查气动阀门气源管连接是否完好,无泄漏,电磁阀箱电源是否正常,电磁阀是否能正常开启;

(5)沉淀池刮泥机进行空载试车,在无水状况下逐台启动刮泥机,检查刮泥机安装状况,主要检验刮板与池底有无阻卡部位,协同是否严密,刮泥机导轮行走是否平稳;

负载试车

(1)气提废水提升泵:将废水收集池注满水,检查闸、阀门开启是否灵活,启动进水泵,检查进水泵、止回阀(单向阀)是否运转正常,观测压力表显示是否正常,驱动电机的电流、电压以及轴温是否正常,出水口水量是否正常;

(2)废水处理池:注水至设计水位,然后开启折浆搅拌机和框式搅拌机,观测搅拌效果是否正常,电机和减速机运转是否正常,驱动电机的电流、电压以及轴温是否正常;

(3)初沉池:向池内注水达到设计水位,开启刮泥机,观测设备在轨道上运行是否平稳,有无大的晃动,观测限位开关是否正常,观测拖缆是否滑动正常,运行一段时间,记录电机运转状况,并检查时间继电器是否能够正常工作;

(4)水解酸化池:向池内注水达到设计水位,开启潜水搅拌机,观测设备是否有大的晃动,通过水流观测电机是否运转正常;

(3)生化池:向池中注水至吞噬曝气头高度并开启供气干管供气阀门,先少量开启处理池布气管路调理阀门。此时,开一台鼓风机,向综合池供气,根据曝气状况,逐个调整曝气量,然后继续向综合池注水,并逐渐开大空气管路调理阀,在综合处理池不同液位下,检查曝气状况是否均匀。直至进水达到设计水位,开启污泥回流泵,检查各台回流泵工作状况,检查生化池各闸、阀门是否严密不漏水;

(4)二级沉淀池:向池中注水至设计水位,并开启刮泥机,检查刮泥机在清水中运行状况,启动排泥系统的各种阀门,测试管道是否畅通并检查沉淀池相关管路各闸门安装状况;

(5)臭氧发生间:由厂家指导试车,严格依照厂家提供的操作说明进行操作试车;

(6)脱泥间:检查污泥提升泵运转是否正常,检查加药装置是否正常,确定正常后,开启脱泥设备,检查脱泥机搅拌器是否运转正常,观测污泥繁花效果,开启压滤电机,观测电机运转状况,污泥脱水效果,通过变频装置调理压滤效率,通过加药装置调整污泥沉降效果;

2生物污泥培养驯化

污泥培养驯化的方法有自然培养及接种培养,为节省时间,所段调试周期,根据现场运行条件,本系统调试采用一期剩余污泥进行接种培养;2.1培养前的准备工作

(1)各构筑物建成,并经清池清除建筑垃圾,静压试验证明无渗漏,无下沉位移,最终按有关规程验收合格。

(2)电器、机械、管路等全部设备建成并经单机试车、联动试车正常。最终按有关规程(说明书)验收合格。

(3)根据日后运行管理需要,进行最基本的常规化验测试,如pH、水温、COD、DO、生物相等,用以指导活性污泥的培养过程和日常运行。

(4)基础数据的调查摸底,包括污水流量昼夜变化状况,水质(pH、水温、COD、BOD5/CODCr、含氮、含磷、有毒物质等)及其变化状况,各种设施和设备的技术参数。

(5)根据处理水质状况备足必需的营养物(碳源、氮源、磷源),以备缺什么补什么。

(6)操作人员应熟悉整个系统的管道布置和公用工程方面的状况,了解污泥培养的基本过程和控制要求。

(7)人员到位,接种培养和驯化后一般应使系统连续运行,不能脱人。(8)编制必要的化验和运转的原始记录报表以及初步的建章立制。从培菌伊始,逐步建立较规范的组织和管理模式,确保启动与正式运行的有序进行。2.2接种培养

接种培养是利用已经驯化过的活性污泥进行细菌培养,利用驯化好的优势菌种能够在污水中迅速繁殖,短时间内达到一定的污泥浓度,缩短调试周期。

(1)接种:将系统内注满清水,达到设计水位,闭水试验完成后,开启曝气系统,将一期剩余污泥投放到水解酸化池和好氧池;接种量根据实际状况,保证一期正常运行的状况下,尽可能多的投加菌种;

(2)驯化繁殖:依照设计进水量的30%进水,并开启污泥回流泵,将末端污泥回流到水解池和好氧池前端。保证系统的污泥浓度;并每半天检测各个池子内污水COD值;

(3)提升系统处理负荷:依照30%设计进水量,驯化培养一段时间,观测水解和好氧填料上污泥附着量,通过COD监测数据,逐步提高系统负荷,直到达到设计值;

(4)由于调试之前池内注水为合格水,因此本系统调试期间,产水能够满足排放标准,可以正常排放,不会造成不合格水无法外排;2.3污泥培菌的本卷须知:

(1)活性污泥培菌过程中,应经常测定进水的pH、COD、氨氮和曝气池溶解氧、污泥沉降性能等指标。活性污泥初步形成后,就要进行生物相观测,根据观测结果对污泥培养状态进行评估,并动态调控培菌过程。

(2)培菌过程中,特别是污泥初步形成以后,要注意防止污泥过度自身氧化,这不仅增加了培菌时间和费用,甚至会导致污水处理系统无法按期投入运行。要避免污泥自身氧化,控制曝气量和曝气时间是关键,要经常测定池内的溶解氧含量,要及时进水以满足微生物对营养的需求。若进水浓度太低,则要投加大粪等以补充营养,条件不具备时可采用间歇曝气。

(3)活性污泥培菌后期,适当排出一些老化污泥有利于微生物进一步生长繁殖。

(3)提升系统处理负荷:依照30%设计进水量,驯化培养一段时间,观测水解和好氧填料上污泥附着量,通过COD监测数据,逐步提高系统负荷,直到达到设计值;

(4)由于调试之前池内注水为合格水,因此本系统调试期间,产水能够满足排放标准,可以正常排放,不会造成不合格水无法外排;2.3污泥培菌的本卷须知:

(1)活性污泥培菌过程中,应经常测定进水的pH、COD、氨氮和曝气池溶解氧、污泥沉降性能等指标。活性污泥初步形成后,就要进行生物相观测,根据观测结果对污泥培养状态进行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