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阿Q正传》教学目标1.品味鲁迅幽默而含讥、委婉而多讽、人物富于个性化的语言特色。2.分析小说主要人物阿Q的艺术形象。3.认识作品所揭示的国民性弱点及阿Q形象的当代内涵。4.提高对小说的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5.借助阿Q了解鲁迅探讨的愚弱的国民如何通过精神胜利法自我压抑、转移、消除痛感及其后果。一.导入因幻灯片事件的刺激,鲁迅决定弃医从文,人生追求由救治病人的疾苦转向改变国民的精神:“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知人论世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主要著作(1)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2)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3)杂文集16《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准风月谈》《伪自由书》《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附集》《集外集》《集外集拾遗》(4)书信集《两地书》(5)学术著作《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写作背景1911年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它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广大农民仍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剥削和压迫之下。封建统治阶级一方面对帝国主义者奴颜婢膝,另一方面用封建礼教、迷信和愚民政策对百姓进行镇压剥削。他们丧权辱国,却自称“天朝”,用这种“精神胜利法”对人民进行麻醉教育,造成了人民不觉醒的麻醉状态。《阿Q正传》正向我们展示了辛亥革命前后这样一个畸形的中国社会和一群畸形的中国人的真实面貌。鲁迅创作《阿Q正传》的目的:“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意在“暴露国民的弱点,揭露中国的病态社会,以引起疗救者的注意”。人物档案文本研读请同学们阅读《阿Q正传》(节选),梳理文中涉及到的阿Q的事迹,分析阿Q的性格特点、行为特点及形象特征,并完成下列表格。合作探究(一)身体的失败与精神的胜利那精神胜利法是怎么产生的呢?当人们将注意力集中到“精神胜利法”上的时候,几乎忘却了鲁迅对于身体的关注,但“精神胜利法”对应的不正是身体的失败吗?阿Q的失败感首先来自打不过别人,甚至打不过他所瞧不起的王胡和小D,其次来源于他所身受的饥饿、寒冷和无法满足的性欲,最终来源于身体的死亡——“全身仿佛微尘似的迸散了。”换句话说,如果没有身体的视野,“精神胜利法”事实上是无从被诊断为病态的。——汪晖根源的确主要在于他不断遭遇的身体失败。阿Q的身体失败:①首先见之于他的“瘦伶仃”、“黄辫子”以及“癞头疮”等,这些“体质上”的“缺点”暴露出他常年的饮食匮乏、营养不良。②其次,是经常被别人打,致使阿Q接连遭遇新的失败;③再次,便是汪晖所说的“他所身受的饥饿、寒冷和无法满足的性欲”以及最终的“身体的死亡”。④最后,还有比身死更为严重的“断子绝孙”。失败可以从内外两个层面概括:内在的,生命保存与延续的欲求(食色问题)不能满足;外在的,常受各色人等尤其是强势者的暴力欺凌。精神胜利法实质上是弱者对于无力抗拒的身体失败的救赎。我们不可能以旁观者的超越姿态嘲笑阿Q的健忘和他的精神胜利法。在一无所有的最屈辱的生存遭际中,在一点尊严都不被葆有的现实中,“先前阔多了”、“儿子打老子”之类的妄想,是多么可怜的自我安慰!它实在是人在生存和尊严的空间被挤压到接近零的时候,本能地掘开的一丝缝隙。《阿Q正传》对主人公精神胜利法的描写,在读者心灵中激起的反应,“哀其不幸”实在是大于“怒其不争”的——无亲无故,居无定所,自小就像野狗一样被抛弃在人世间,卑微到连姓名都没有的生命,你让阿Q如何去“争”、如何能“争”?他试图争,喝了酒之后说自己姓赵,结果如何?被赵太爷狠狠地打了嘴巴,再不敢说是赵太爷的本家了。……阿Q的生存困境,更多显示着等级社会对人性的扭曲。阿Q的精神胜利法。体现了作为社会最底层卑微的生命,为尊严(本能的)而作的徒劳的抗争。——杨联芬小结:总而言之,“精神的胜利”是因“身体的失败”而生。如果阿Q们的“身体的失败”不能被彻底终止,亦即包括食色与尊严在内的生存权不能充分实现,仅仅指斥其精神胜利法的可笑无济于事。正如对于《故乡》中的闰土来说,那些“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的“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等都不是他所能克服的,因此他的“要香炉和烛台”即使反映了“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也不过是在“非常难”的生存境况下,无奈地寻求一点卑微的希望做寄托而已。尽管显得盲目和愚昧,却并不值得我们“暗地里笑他”。究其实质,“乡民困苦的根源是社会外部原因造成的,并非知识分子看到的精神愚昧内因,乡民更需要的其实是经济翻身和政治解放”(邱焕星:《再造故乡:鲁迅小说启蒙叙事研究》)。(二)痛感的消失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否真的有效?精神胜利法也只是在表面上起了作用,本质上并没能、也不能救赎身体的失败,它只不过是把阿Q的失败感从他的知觉中强行驱离了,但这些失败感并没有就此消逝,而是潜入并累积在阿Q的意识深处。小说中的三个细节可以说明这一点。第一个细节是阿Q经常喜欢唱《龙虎斗》的一句戏词“我手执钢鞭将你打”,并且往往同时做出“将手一扬”的动作。这个细节暴露了阿Q的潜意识对于自己经常被打是未能忘怀的,他其实渴望能够像别人打自己那样去打别人。第二个细节是阿Q对王胡的“复仇”。阿Q向来看不上王胡,曾经想打王胡却反被王胡所打,他觉得“这大约要算是生平第一件的屈辱”,但随后对小尼姑的“胜利”却使他忘了屈辱而又飘飘然起来。然而从阿Q“中兴”后在未庄讲杀革命党时所做出的“四面一看,忽然扬起右手,照着伸长脖子听得出神的王胡的后颈窝上直劈下去道:‘嚓!’”这一系列动作来看,他并没有真的忘却当初的失败之辱,否则便不会在时隔半年后仍能伺机做出“复仇”举动。第三个细节是阿Q被人串谋夺去了赢来的赌钱后打自己嘴巴以消除“失败的苦痛”。该行为历来被视为阿Q精神胜利法的一次具体展现,这固然不错,但如果我们注意到阿Q所谓的“胜利”,最终是靠着将自己的行为经过复杂的心理逆转后,诠释为“自己打了别个”而完成的,就会再次意识到其潜意识中对于被别人打的耿耿和打别人的渴望。阿Q的精神事实上从未能真正胜利,现实的失败只能被其暂时掩盖或忘却,而不能被彻底根除。精神胜利法不过是对失败的拒绝或否认,在这种否认的背后隐藏着对胜利的渴望。一旦阿Q有机会或者自以为有机会获取现实的胜利,他是不会只安于或再安于精神胜利的(这也是阿Q并非无药可救的原因所在),而革命恰恰最大限度地提供了这样的机会,阿Q的趋向革命因此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拓展】北京正是春末,也许我过于性急之故罢,觉着夏意了,于是突然记起故乡的细腰蜂。那时候大约是盛夏,青蝇密集在凉棚索子上,铁黑色的细腰蜂就在桑树间或墙角的蛛网左近往来飞行,有时衔一支小青虫去了,有时拉一个蜘蛛。青虫或蜘蛛先是抵抗着不肯去,但终于乏力,被衔着腾空而去了,坐了飞机似的。……这细腰蜂不但是普通的凶手,还是一种很残忍的凶手,又是一个学识技术都极高明的解剖学家。她知道青虫的神经构造和作用,用了神奇的毒针,向那运动神经球上只一螫,它便麻痹为不死不活状态,这才在它身上生下蜂卵,封入窠中。青虫因为不死不活,所以不动,但也因为不活不死,所以不烂,直到她的子女孵化出来的时候,这食料还和被捕当日一样的新鲜。——鲁迅《春末闲谈》【拓展阅读】鲁迅《春末闲谈》全文、注释和赏析北京正是春末,也许我过于性急之故罢,觉着夏意了,于是突然记起故乡的细腰蜂。那时候大约是盛夏,青蝇密集在凉棚索子上,铁黑色的细腰蜂就在桑树间或墙角的蛛网左近往来飞行,有时衔一支小青虫去了,有时拉一个蜘蛛。青虫或蜘蛛先是抵抗着不肯去,但终于乏力,被衔着腾空而去了,坐了飞机似的。老前辈们开导我,那细腰蜂就是书上所说的果蠃,纯雌无雄,必须捉螟蛉去做继子的。她将小青虫封在窠里,自己在外面日日夜夜敲打着,祝道“像我像我”,经过若干日,——我记不清了,大约七七四十九日罢,——那青虫也就成了细腰蜂了,所以《诗经》里说:“螟蛉有子,果蠃负之。”螟蛉就是桑上小青虫。蜘蛛呢?他们没有提。我记得有几个考据家曾经立过异说,以为她其实自能生卵;其捉青虫,乃是填在窠里,给孵化出来的幼蜂做食料的。但我所遇见的前辈们都不采用此说,还道是拉去做女儿。我们为存留天地间的美谈起见,倒不如这样好。当长夏无事,遣暑林阴,瞥见二虫一拉一拒的时候,便如睹慈母教女,满怀好意,而青虫的宛转抗拒,则活像一个不识好歹的毛鸦头。但究竟是夷人可恶,偏要讲什么科学。科学虽然给我们许多惊奇,但也搅坏了我们许多好梦。自从法国的昆虫学大家发勃耳(Fabre)仔细观察之后,给幼蜂做食料的事可就证实了。而且,这细腰蜂不但是普通的凶手,还是一种很残忍的凶手,又是一个学识技术都极高明的解剖学家。她知道青虫的神经构造和作用,用了神奇的毒针,向那运动神经球上只一螫,它便麻痹为不死不活状态,这才在它身上生下蜂卵,封入窠中。青虫因为不死不活,所以不动,但也因为不活不死,所以不烂,直到她的子女孵化出来的时候,这食料还和被捕当日一样的新鲜。三年前,我遇见神经过敏的俄国的E君,有一天他忽然发愁道,不知道将来的科学家,是否不至于发明一种奇妙的药品,将这注射在谁的身上,则这人即甘心永远去做服役和战争的机器了?那时我也就皱眉叹息,装作一齐发愁的模样,以示“所见略同”之至意,殊不知我国的圣君,贤臣,圣贤,圣贤之徒,却早已有过这一种黄金世界的理想了。不是“唯辟作福,唯辟作威,唯辟玉食”么?不是“君子劳心,小人劳力”么?不是“治于人者食(去声)人,治人者食于人”么?可惜理论虽已卓然,而终于没有发明十全的好方法。要服从作威就须不活,要贡献玉食就须不死;要被治就须不活,要供养治人者又须不死。人类升为万物之灵,自然是可贺的,但没有了细腰蜂的毒针,却很使圣君,贤臣,圣贤,圣贤之徒,以至现在的阔人,学者,教育家觉得棘手。将来未可知,若已往,则治人者虽然尽力施行过各种麻痹术,也还不能十分奏效,与果蠃并驱争先。即以皇帝一伦而言,便难免时常改姓易代,终没有“万年有道之长”;“《二十四史》”而多至二十四,就是可悲的铁证。现在又似乎有些别开生面了,世上挺生了一种所谓“特殊知识阶级”的留学生,在研究室中研究之结果,说医学不发达是有益于人种改良的,中国妇女的境遇是极其平等的,一切道理都已不错,一切状态都已够好。E君的发愁,或者也不为无因罢,然而俄国是不要紧的,因为他们不像我们中国,有所谓“特别国情”,还有所谓“特殊知识阶级”。但这种工作,也怕终于像古人那样,不能十分奏效的罢,因为这实在比细腰蜂所做的要难得多。她于青虫,只须不动,所以仅在运动神经球上一螫,即告成功。而我们的工作,却求其能运动,无知觉,该在知觉神经中枢,加以完全的麻醉的。但知觉一失,运动也就随之失却主宰,不能贡献玉食,恭请上自“极峰”下至“特殊知识阶级”的赏收享用了。就现在而言,窃以为除了遗老的圣经贤传法,学者的进研究室主义,文学家和茶摊老板的莫谈国事律,教育家的勿视勿听勿言勿动论之外,委实还没有更好,更完全,更无流弊的方法。便是留学生的特别发见,其实也并未轶出了前贤的范围。那么,又要“礼失而求诸野”了。夷人,现在因为想去取法,姑且称之为外国,他那里,可有较好的法子么?可惜,也没有。所有者,仍不外乎不准集会,不许开口之类,和我们中华并没有什么很不同。然亦可见至道嘉猷,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固无华夷之限也。猛兽是单独的,牛羊则结队;野牛的大队,就会排角成城以御强敌了,但拉开一匹,定只能牟牟地叫。人民与牛马同流,——此就中国而言,夷人别有分类法云,——治之之道,自然应该禁止集合:这方法是对的。其次要防说话。人能说话,已经是祸胎了,而况有时还要做文章。所以苍颉造字,夜有鬼哭。鬼且反对,而况于官?猴子不会说话,猴界即向无风潮,——可是猴界中也没有官,但这又作别论,——确应该虚心取法,反朴归真,则口且不开,文章自灭:这方法也是对的。然而上文也不过就理论而言,至于实效,却依然是难说。最显著的例,是连那么专制的俄国,而尼古拉二世“龙御上宾”之后,罗马诺夫氏竟已“覆宗绝祀”了。要而言之,那大缺点就在虽有二大良法,而还缺其一,便是:无法禁止人们的思想。于是我们的造物主——假如天空真有这样的一位“主子”——就可恨了:一恨其没有永远分清“治者”与“被治者”;二恨其不给治者生一枝细腰蜂那样的毒针;三恨其不将被治者造得即使砍去了藏着的思想中枢的脑袋而还能动作——服役。三者得一,阔人的地位即久稳固,统御也永久省了气力,而天下于是乎太平。今也不然,所以即使单想高高在上,暂时维持阔气,也还得日施手段,夜费心机,实在不胜其委屈劳神之至……。假使没有了头颅,却还能做服役和战争的机械,世上的情形就何等地醒目呵!这时再不必用什么制帽勋章来表明阔人和窄人了,只要一看头之有无,便知道主奴,官民,上下,贵贱的区别,并且也不至于再闹什么革命,共和,会议等等的乱子了,单是电报,就要省下许多许多来。古人毕竟聪明,仿佛早想到过这样的东西,《山海经》上就记载着一种名叫“刑天”的怪物。他没有了能想的头,却还活着,“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这一点想得很周到,否则他怎么看,怎么吃呢,——实在是很值得奉为师法的。假使我们的国民都能这样,阔人又何等安全快乐?但他又“执干戚而舞”,则似乎还是死也不肯安分,和我那专为阔人图便利而设的理想底好国民又不同。陶潜先生又有诗道:“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连这位貌似旷达的老隐士也这么说,可见无头也会仍有猛志,阔人的天下一时总怕难得太平的了。但有了太多的“特殊知识阶级”的国民,也许有特在例外的希望;况且精神文明太高了之后,精神的头就会提前飞去,区区物质的头的有无也算不得什么难问题。一九二五年四月二十二日。【析】杂文是一种文艺性、哲理性、政论性密切结合的文体,与其说它是文艺性的政论,不如说它是议论色彩极浓的散文,即议论散文。从结构上,它确实形散神不散,不论是叙述故事还是议论说理,都紧紧扣住中心。本文标题是《春末闲谈》,乍看似漫无边际地谈天说地,实则深蕴愤怒。“闲谈”不闲,鲁迅把他锋利的解剖刀,直插向封建统治者的深心,对他们的治人术、杀人术进行深刻的解剖,从深层文化意识的角度,揭露出封建统治者的严酷暴猛的统治手段和阴险狠毒的麻醉柔术,说明人民只会暂时被麻醉,而决不会永远不觉醒。从细腰蜂捕青虫与蜘蛛写起,先就古人的记述,娓娓动听地讲了一个显示出昆虫之间互爱互育的美好故事。“螟蛉有子,果嬴负之”。纯雌无雄的细腰蜂,把螟蛉(小青虫)捉去养育,以至诚感动天地,使它们化为酷肖自己的继子或爱女,确实是天地间的一种美谈。鲁迅妙笔生花,先写蜘蛛被捉,“先是抵抗着不肯去,但终于乏力,被衔着腾空而去了,坐了飞机似的”,俏皮中蕴含幽默,把双方的生死搏斗写得从容不迫,妙趣无穷。后写小青虫与细腰蜂一拉一拒,“便如睹慈母教女,满怀好意,而青虫的宛转抗拒,则活像一个不识好歹的毛鸦头。”明知古人之说荒谬悖理,违反科学,却故意顺其说而展开描写,显现出这种美谈所产生的心理效应,把残酷的掳掠蚕食理想化为父母对子女的恩养,这也是一种麻痹和欺骗。鲁迅的深婉曲笔,意在显示这种传说的荒诞离奇。鲁迅的幽默,常常表现在正话反说,要阐明正面道理,却假借反面人物的口气,从他们心理意识的角度反写出事情的是非曲直。指“夷人”为“可恶”,责科学为多事,“搅坏了我们许多好梦”,宛然神似封建遗老的声口。法布尔对细腰蜂的仔细观察和正确结论,其实在我国六朝时大科学家陶弘景的记述中就已作出。陶弘景在注《本草》时,从实际观察中得出细腰蜂捕草上青蜘蛛于窠中“以俟其子大而为粮”的明确结论,说明中华民族原本就有求实的科学精神。细腰蜂既是残忍的杀手,又是常识技术都极高明的解剖学家,它那神奇的毒针,螫到小青虫的神经球上,把小青虫麻痹成不死不活的状态,这是一种麻醉术。鲁迅在本文中的论述,就集中在以这种麻醉术为范本,剖析封建统治者对人民的统治术。爱罗先珂(即E君)所“发愁”的问题,其实正是反动统治者对其统治下人民的要求,要人们没有思想,没有自主的意志,心甘情愿地为统治者充当战争和服役的机器。中国的圣君、贤臣,特别是竭忠尽智为巩固封建专制统治制造舆论,制定教义和办法的儒家圣贤们,早就渴求实现这种人民甘心做奴隶的黄金世界。《尚书·洪范》上的“惟辟作福,唯辟作威,唯辟玉食”,强调只有君主才能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享受最丰美的珍馐美味。“先王之制”乃是维护奴隶主的绝对权威的统治法则,其要点就是“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孟子更严格区分了“劳心者”和“劳力者”的等级界限,强调“劳心者”统治人民,而“劳力者”应该无条件地服从统治。在他看来,统治阶级受供养,劳动人民用自己的生命和血汗供养统治者,是天经地义的事。这一套理论周密完备,振振有辞,但就是寻找不到也发明不出实现它的好办法。因为“要服从作威就须不活,要贡献玉食就须不死”。要解决这个矛盾最好是寻求细腰蜂的毒针似的麻醉剂,将被治的人民麻痹到不死不活的状态。但纵观人类历史,“治人者虽然尽力施行过各种麻痹术,也还不能十分奏效”,可以和“果并驱争先”。这是因为人为万物之灵,有思想,有意志,有感情,决不会永远甘做战争与奴役的工具。鲁迅从中国历史的变迁中得出结论,凡皇帝都是做不长久的,任何一个封建王朝都无法长治久安,总要在人民的反抗斗争中走向灭亡。“《二十四史》而多至二十四,就是可悲的铁证。”然而在北洋军阀豢养下的一批“特殊知识阶级”却开出了新的统治妙方,说“医学不平等有益于人种改良”,意即让大量的瘟疫死亡来扑灭敢于反抗的奴隶,以淘汰尽所谓的“劣败者”。同时尽量美化当时的黑暗统治,说妇女早已享受平等权利,中国并无阶级的区分,一切状态足够良好,等等。可惜,这种闭着眼睛说瞎话,用谎言、胡说来进行欺骗的麻醉术,也将如同古圣先贤们的理论、训诫一样,是不会十分奏效的。鲁迅指出,细腰蜂对于小青虫,“只须不动,所以仅在运动神经球上螫,即告成功。”而我们的统治者却面临着无法解决的矛盾:既需要劳动者能运动,会劳作以贡献玉食,又需要他们无思想,不反抗而甘为奴隶。这样的麻醉剂是无法发明制造出来的。当时封建遗老们大肆贩卖圣经贤传以抵制革命的思想潮流,胡适提出学者应“进研究室”“整理国故”而不问政治,茶馆老板和某些文学家以“莫谈国事”为避祸良方和处世格言,教育家为了禁止学生们自由思想,号召大家“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都是从不同角度提出的“治世良方”。要禁止人民思想,除了欺骗和压制外,是别无良策的。和胡适派文人美化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相反,鲁迅认为,即使“礼失而求诸野”,向西方列强的统治者学习,也没有好办法。因为他们对于人民的反抗,仍不外乎镇压与禁止,诚所谓“至遒嘉猷(谋划、计策),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华夷中外,本无区别。不过,洋鬼子的办法却更为恶毒与巧妙,其一是不准集会以防止工农大众组成反抗的阵线,其二是禁止言论自由以防止革命思想的传播。鲁迅尖锐地讽刺说:“人能说话,已经是祸胎了,而况有时还要做文章。所以苍颉造字,夜有鬼哭。鬼且反对,而况于官?”最好是让人们不会说话,也无文字,返朴归真到猿猴时代,“口且不开,文章自灭”。但即使实行最残暴的专制统治,也只有加速反动统治者的灭亡和旧社会的崩溃,其原因就是上述的二大良法只能从外表上禁止人民的行动与反抗而无法禁止他们的思想。沙俄专制统治的崩溃和罗曼诺夫王朝“覆守绝祀”,就是最明显的例证。按照对方的心理逻辑将对方的论点与主张推向极端,从推理论证中显示出论敌思想主张的荒谬错误,叫做归谬显象法。鲁迅从反动统治者的愿望出发,推想出他们对“我们的造物主”,即天地万物的创造者的三重怨恨:没有永远分清“治者”与“被治者”;没有赋予统治者以细腰蜂的毒针;没有做到砍掉奴隶们的“藏着的思想中枢的脑袋”还能动作和服役。这三种荒谬的设想实在离奇,但却从本质上反映出治人者即阔人们的强烈愿望,显示出隐藏在种种谎言与涂饰之后的剥削者的本相。再按照他们的荒诞逻辑推演下去,劳动人民统统成了无头而有手足的机械人,“头之有无”成了区分主奴、官民、上下、贵贱的明显标志,阔人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2025届四下数学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山东济南第一中学2025届第二学期高三期末统一考试物理试题含解析
-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2025届四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江西省新余第四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
- 企业年度工作总结模板
- 滚动轴承的绿色设计与可持续发展考核试卷
- 皮鞋制作中的D打印技术应用考核试卷
- 批发商库存管理技巧考试考核试卷
- 潜水装备声学特性与设计考核试卷
- 石灰石矿山露天开采安全措施考核试卷
- 头面部保健按摩课件
-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方案
- 京东快递员合同
- DB42T2012-2023土家族吊脚楼营造规程
- 高中生物-细胞膜教学课件设计
- 2023年内蒙古产权交易中心员工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善战者说:孙子兵法与取胜法则十二讲
- GB/T 614-2006化学试剂折光率测定通用方法
- GB/T 31539-2015结构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拉挤型材
- 最新体检信息系统课件
-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