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出厂检验标准_第1页
模具出厂检验标准_第2页
模具出厂检验标准_第3页
模具出厂检验标准_第4页
模具出厂检验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模具出厂检验标准

模具出厂检验标准及制模规范

制模规范及模具交付检验标准

一.模具外观检验标准:

1.1铭牌内容需刻字,模具编号、模具重量(KG)模具外形尺寸(mm)需固定在模脚上,后模板和基准角的地方,用铆钉固定可靠不易剥落。

1.2冷却水嘴要用快插水嘴,Φ10管.Φ8管,规格可以为PT1/4,PT1/8.PT3/8,如合同有特别要求则依照合同要求。

1.3冷却水嘴不能有伸出模架表面,水嘴头部凹进外表面不超过3mm,并且孔外沿有倒角,倒角大于1.5X45o,倒角一致,冷却水嘴需做有进出标记,进水为IN,出水为OUT,IN、OUT后加顺序号如IN1、OUT1。

1.4进出油嘴、气嘴应同冷却水嘴一样,并在IN、OUT前空一个字符加G(气)O(油)。

1.5模具安装方向上的上下侧开设水嘴为内置,并开导流槽或下方向有支撑柱加以保护。

1.6支撑柱的安装、螺丝是否穿过支撑柱固定在模架上,或过长的支撑柱车床加工外螺纹紧固在模架上。

1.7模具顶出孔是否符合制定的注塑机,除小型模具外,原则不能只有一个中心顶出,顶出孔直径比顶出杆大5mm。

1.8定位圈需固定可靠(一般采用M6或M8的内六角螺丝固定)。定位圈直径一般为Φ100、Φ120、Φ150、高出顶板10mm,如合同有特别要求,定位圈安装孔必需为沉孔,不准直接贴在模架面上。

1.9浇口套球R应大于注塑机喷嘴球R,浇口套上部直径应大于喷嘴注塑口直径。

1.10模架表面不应有凹坑、锈迹、多余不用的吊环孔,进出水、汽.油孔等其他影响外观的缺陷,模架各模框都要大于1.545的倒角。

1.11每个重量超过10KG的模具零部件应有适合的吊环孔,如没有,也需有相应的措施保证零部件拆卸、安装便利。吊环大小和吊环孔位置按企业标准设计。

1.12吊环和水嘴、油缸、复位杆等干扰时,可以更改吊环孔位置、吊环应能够旋转终究,吊装平衡。

1.13顶杆、顶块等顶出机构如有与滑块等干扰,必需有强制复位机构,顶板有复位行程开关、油缸抽芯、顶出应有行程开关控制,安装可靠。

1.14顶针板必需有垃圾钉,安装平衡可靠。支撑柱、撑头必需比模脚高出0.075MM左右,并不与顶出干扰。

1.15锁模块需安装可靠,对称安装。(小模具可用2个)

1.16所有斜顶是否都可从一个通过底板和顶针板,其角度与斜顶角度一致,拆卸便利。

1.17所有螺丝安装孔底面应为平面。

二.热流道检验标准:

2.1热流道接线布局应合理,易于检修,接线有编号,应进行安全检测,以免发生漏电或安全事故

2.2热流道与加热板或加热棒应接触良好,加热板用螺丝或螺柱固定,表面贴合良好不闪缝,加热棒与集流板不大于0.05-0.1mm的协同间隙,便于更换、维修。

2.3热流道两头堵头处不应有存料在死角,堵头螺丝要拧紧,以免发生漏料。

2.4每一组加热元件应有热电偶控制,热电偶布置合理,以确切控制温度。

2.5喷嘴出料口部尺寸应小于设计要求,以免应料头大引起制品表面收缩,根据客户要求及企业标准做。

2.6喷嘴头部应用紫铜片或铝片作为密封圈,密封圈高度高出大面0.5mm。喷嘴头部进料口直径大于集流板出料口尺寸,以免因集流板受热延长与喷嘴错位发生溢料。

模具出厂检验标准及制模规范

2.7因受热变长,集流板有可靠空位,至少有两个定位销或加螺丝固定。

2.8热流道线需捆扎,并用压板盖住,以免装配时压断电线,接线头需固定可靠

2.9如有两个同样规格的插座应有明确标记,以免错插,控制线需有护套,无损坏,一般为电缆线,电线不应漏在模具外面

2.10集流板或模板所有与电线接触的地方应有圆角过渡,以免损坏电线,所有电线必需正确连接,绝缘。

三.一般浇注系统检验标准:

3.1浇口套内主流道表面抛光至0.1,流道应抛光或用油石打出320#。

3.2三板模分流道处在型腔固定板,后面的部分截面应为梯形或圆形。

3.3三板模在脱流道板上断料头,流道入口直径应小于Φ3,球头处有凹进水口板的一个深3mm的台阶。

3.4拉料杆应固定可靠,可以压在定位圈下面,也可以用无头螺丝固定,也可以用压板压住。

3.5浇口流道应按图纸加工,应用机床(CNC、EDM、铣床)加工,不允许用打磨机加工。

3.6点浇口处应按浇口规范加工,浇口处前模有一凸起,后模相应有一个凹坑,分流道前端应有一段延长部分作为冷料穴。

3.7拉料杆工形倒扣应圆滑过渡。料头应易于去除,制品外观无浇口痕迹,制品装配处无剩余料头。

3.8弯钩潜伏式浇口,镶件或顶块应进行氮化处理,硬度HV700.

四.成型部分:分型面、排气槽检验标准:

4.1型腔沿口无倒角现象,分型面保持清白,整齐,无手提砂轮打磨避空,封胶部分无凹陷。

4.2排气槽深度应小于塑料溢边值,PP小于0.03mmABS、PS等0.05mm,其封胶外排

气槽由机床加工,无手工打磨机打磨痕迹。

4.3镶块,镶针应定位可靠。固定圆形件有止转,镶块下面不能垫铜片、铁片等,如烧焊垫起,烧焊处形成大面积接触并磨平

4.4前模及后模筋位,柱表面无火花纹,刀痕并尽量抛光。司筒针孔表面用铰刀精铰,无火花纹、刀痕。

4.5插穿部分为大于2度的斜度,以免起刺,插穿部分无薄刃结构。

4.6模具后模正面应用油石去除所有纹路,刀痕,火花纹,如加工精细,已做到位、未破坏根据相应要求可以保存。

4.7深筋(超过15mm)应镶拼,筋位顶出需顺利。

4.8一模数腔的制品,如有左右对称件需注明L或R,如客户对称位置和尺寸有要求需按客户要求做,对于一致的工件需注明编号1、2、3等。

4.9各碰穿面,插穿面,分型面需严配到位。型腔分型面应擦拭清白。

4.10平面分型面封胶部分需符合设计标准(中型以下模具10-20mm、大型模具30-50mm)其余部分加工避空。

4.11透明件拔模斜度应比一般制品大,一般状况下PS拔模斜度大于1,ABS及PC大于0.5。

4.12深度超过20mm的螺丝柱应用推管,柱子制品壁厚应均匀(在0.1mm以内)。

4.13斜顶、滑块上的镶件的固定方式需可靠(螺丝紧定或有胚头从插入定位)

4.14型芯,型腔及其他镶件、滑块的产品面抛光,应按要求加工到位,模具打光过后要求做防锈措施。

4.15滑动部件应涂黄油。

五.冷却系统检验标准:

5.1冷却水道应充分畅通,符合图纸要求,水道内无铁屑。

5.2密封应可靠,无漏水,易于检修,水路安装应缠生料带,试模前应进行通水检验,进水水压为1Mpa、5分钟的通水测试,大模具水道通水水压为2Mpa通水测验。

5.3放置密封圈的密封槽应按企业标准尺寸和形状加工,密封圈安放时应涂抹黄油、安放后高出模架面。

5.4水道隔水片应采用不易受腐蚀的材料。

模具出厂检验标准及制模规范

5.5前后模应采用集中运水方式或分道运水。

六.顶出、复位、抽插芯、取件检验标准:

6.1顶出时应顺畅,无卡滞,无导向,斜顶表面应抛光,斜顶块低于型芯面0.05-0.1mm。

6.2斜顶应有导滑块,材料用锡青铜,内置在后模模架内,用螺丝或定位销定位。

6.3顶块、滑动部件应有油槽(顶杆除外),表面进行氮化处理,硬度HRC58。(大滑块按客户要求)

6.4所有顶杆应有止转定位,按企业标注方式,并有编号,顶针板复位应终究。

6.5顶出距离是否用限位块进行限位,限位材料为45#,不能用螺丝代替,底面必需平整。

6.6复位弹簧应选用标准件,两端不打磨、割断。复位弹簧安装孔底面应为平底,安装孔直径比弹簧大3-5mm。轻负荷用蓝色,较轻负荷用黄色,重负荷用红色。

6.7直径超过Φ20MM的弹簧内部应有导向杆,导向杆比弹簧长10-15mm。

6.8弹簧应有预压缩量,预压缩量为弹簧总长的10%-15%。

6.9滑块,抽芯应有行程限位,小滑块限位用弹簧,在弹簧不便利安装状况下可用玻珠螺丝,滑块抽芯,一般用斜导柱,斜导柱角度应比滑块锁紧面角度小2-3度,行程大的可用油缸。

6.10大的滑块不能设在模具安装方向的上方,若不能避免,应加大弹簧或增加数量,并加大抽芯距离,较大滑块必需用弹簧加固定杆(整体用车床加工)拉住,以免往下掉不能合模。

6.11滑块完成抽芯动作后,保存在滑块内的长度不应小于滑槽长度的2/3(注:固定滑块模板总长如不够长时不能用螺丝固定外加模板连接,须采用整体式的模板)。

6.12大型滑块(重量超过15KG)导向T型槽,应用可拆卸的压板。

6.13大滑块下面应都有耐磨板,耐磨板材料40Cr淬火HRC50-55,耐磨板比大平面高出0.05-0.10mm,耐磨板开油槽,大型滑块(宽度超过200mm)

6.14若顶杆上加倒钩,倒钩方向应保持一致,并且倒钩易于从制品上去除。

6.15顶杆台阶的尺寸,包括直径和厚度不应私自改动或加垫片,顶杆孔与顶杆的协同间隙,封胶段长度,顶杆孔的光亮度,应按相关企业标准加工,顶杆装配后是否上下串动。

6.16对于油路加工在模架上的模具,应将油路内的铁屑吹清白,防止损坏设备的液压系统,油路、气道应顺畅,并且液压顶出复位到位。6.17自制模架应有一个导柱采取OFFSET(防呆)偏置,防止装错。

6.18导套底部应加排气口,以便将导柱进入导套时形成的封闭空腔的空气排出。

6.19所有定位销安装不能有间隙。

6.20假使模具采用油缸复位时,顶杆固定板长度必需大于推板总长(具体长度可根据实际状况而定),注意千万不能在顶杆固定板或推板两边外加钢材固定,以免油缸顶断。

七.包装检验标准:

7.1模具型腔喷防锈油。

7.2滑动部件涂黄油。

7.3浇口套进料口用黄油堵死。

7.4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