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常规试验作业指导书_第1页
水泥常规试验作业指导书_第2页
水泥常规试验作业指导书_第3页
水泥常规试验作业指导书_第4页
水泥常规试验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水泥常规试验作业指导书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一、仪器设备

1、水泥净浆搅拌机:符合JC/T729的要求。2、标准维卡仪3、雷氏夹4、沸煮箱

5、雷氏夹膨胀测定仪

6、量筒最小刻度0.5ml,精度±0.5ml。

7、天平最大称量不小于1000g,分度值不大于1g。二、试验条件

1、试验室温度为(20±2)℃,相对湿度应不低于50%;水泥试样、拌合水、仪器和用具的

温度应与试验室一致。

2、湿气养护箱的温度为20±1℃,相对湿度不低于90%。三、试验方法

1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A.试验前应保证

a维卡仪的金属棒能自由滑动;

b调整至试杆接触玻璃板时指针对准零点;c搅拌机运行正常。B.水泥净浆的拌制

用水泥净浆搅拌机搅拌,搅拌锅和搅拌叶片先用湿布擦过,将拌合水倒入搅拌锅内,然后在(5~10)s内防备将称好的500g水泥参与水中,防止水和水泥溅出;拌和时,先将锅放在搅拌机的锅座上,升至搅拌位置,启动搅拌机,低速搅拌120s,停转15s,同时将叶片和锅壁上的水泥浆刮入锅中间,接着高速搅拌120s停机。C.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步骤

拌和终止后,马上将拌制好的水泥净浆装入已置于玻璃板上的试模中,浆体超过试模上端,用宽25mm的直边刀轻轻拍打超过试模部分的浆体5次以排除浆体中的孔隙,然后再试模表面约1/3处,略倾斜于试模分别向外轻轻锯掉多余净浆,再再从试模边沿轻抹顶部一次,使净浆表面光滑。在过程中不要将净浆落实。振动数次,抹平后迅速将试模和底板移到维卡仪上,并将其中心定在试杆下,降低试杆直至与水泥净浆表面接触,拧紧螺丝1~2s后,突然放松,使试杆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净浆中。在试杆中止沉入或释放试杆30s时记录试杆距底板之间的距离,升起试杆后,马上擦净;整个操作应在搅拌后1.5min内完成。以试杆沉入净浆并距底板6mm±1mm的水泥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其拌和水量为该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P),按水泥质量的百分比计。2凝结时间的测定

A测定前的准备工作:调整凝结时间测定仪的试针接触玻璃板时,指针对准零点。

B试件的制备:以标准稠度用水量制成标准稠度净浆一次装满试模,振动数次刮平,马上放入湿气养护箱中。记录水泥全部参与水中的时间作为凝结时间的起始时间。

C初凝时间的测定:试件在湿气养护箱中养护至加水后30min时进行第一次测定。测定时,从湿气养护箱中取出试模放到试针下,降低试针与水泥净浆表面接触。拧紧螺丝1s~2s后,突然放松,试针垂直自由的沉入水泥净浆。观测试针中止下沉或释放试针30s时指针的读数。当试针沉至距底板4mm±1mm时,为水泥达到初凝状态;由水泥全部参与水中至初凝状态的时间为水泥的初凝时间,用“min〞表示。

D终凝时间的测定:为了确凿观测试针沉入的状况,在终凝针上安装了一个环形附件。在完成初凝时间测定后,马上将试模连同浆体以平移的方式从玻璃板取下,翻转180°,直径大端向上,小端向下放在玻璃板上,再放入湿气养护箱中继续养护,邻近终凝时间每隔15min测定一次,当试针沉入试体0.5mm时,即环形附件开始不能在试体上留下痕迹时,为水泥达捣终凝状态,由水泥全部参与水中至终凝状态的时间为水泥的终凝时间,用“min〞表示。E测定时注意,在最初测定的操作时应轻轻扶持金属柱,使其徐徐下降,以防试针撞弯,但结果以自由下落为准;在整个过程中试针沉入的位置至少要距试模内壁10mm。邻近初凝时,每隔5min测定一次,邻近终凝时每隔15min测定一次,到达初凝时应马上重复测一次,当两次结论一致时才能定位达到初凝状态。到达终凝时需要在试体另外两个不同点测试,确认结论一致才能确定到达终凝状态。每次测定不能让试针落入原孔,每次测试完必需将试针擦净并将试模放回湿气养护箱内,整个过程要防止试模受振。3安定性的测定

A测定前的准备工作

每个试样需成型两个试件,每个雷氏夹需配备边长约80mm、厚度4-5mm的玻璃板两块,凡与水泥净浆接触的玻璃板和雷氏夹内表面都要稍稍涂上一层油。B雷氏夹试件的成型

将预先制备好的雷氏夹放在已稍擦油的玻璃板上,并马上将已制好的标准稠度净浆一次装满雷氏夹。装浆时一只手轻轻扶持雷氏夹,另一只手用宽约25mm的直边刀在浆体表面轻轻插捣3次,然后抹平,盖上稍涂油的玻璃板,接着马上将试件移至湿气养护箱内养护24±2h。C沸煮

a调整好沸煮箱内的水位,使能保证在整个沸煮过程中都超过试件,不需中途添补试验用水,同时又能保证在30min±5min内升至沸腾。

B脱去玻璃板取下试件,先测量雷氏夹指针间的距离(A),确切到0.5mm,接着将试件放入沸煮箱水中的试件架上,指针朝上,然后在30min±5min内加热至沸并恒沸180min±5min.C结果判定:沸煮终止后,马上放掉沸煮箱中的热水,开启箱盖,待箱体冷却至室温,取出试件进行判别。测量雷氏夹指针尖端的距离(C),确凿至0.5mm,当两个试件煮后增加距离(C-A)值相差超过4.0mm时,应用同一样品马上重做一次试验。再如此,则认为该水泥为安定性不合格。4.强度

一、仪器设备

1、水泥胶砂行星式搅拌机符合JC/T681。2、试模40mm×40mm×160mm三联试模。3、振实台

4、抗折强度试验机5、抗压强度试验机

6、抗压强度试验机用夹具

7、天平最大称量不小于2000g,分度值不大于1g。8、跳桌

9、卡尺量程不小于300mm二、试验条件

1、试验室温度为(20±2)℃,相对湿度应不低于50%;水泥试样、拌合水、仪器和用具的温度应与试验室一致。

2、湿气养护箱的温度为20±1℃,相对湿度不低于90%。

3、试体养护池水温应在20±1℃范围内。

4、试验室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及养护池水温在工作期间每天至少记录一次。5、养护箱或雾室的温度与相对湿度至少每4h记录一次,在自动控制的状况下记录次数可以酌减至一天记录二次。三、胶砂的制备材料量水泥品种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450±2标准砂1350±5水225±11、搅拌

每锅胶砂用搅拌机进行搅拌。先使搅拌机处于待工作状态,然后按以下程序进行操作:

把水参与锅里,再参与水泥,把锅放在固定架上,上升至固定位置。

然后马上开动机器,低速搅拌30s后,在其次个30s开始的同时均匀地将砂子参与。当各级砂分开装时,从最粗粒级开始,依次将所需的每级砂量加完。把机器转至高速再拌30s。

停拌90s,在第一个15s内用一胶皮刮具将叶片和锅壁上的胶砂,刮入锅中间。在高速下继续搅拌60s。各个搅拌阶段,时间误差在±1s以内。2、滚动度

A如跳桌在24h内未被使用,先空跳一个周期25次。

B在制备胶砂的同时,用湿布擦拭跳桌台面、试模内壁、捣棒以及与胶砂接触的用具,将试模放在跳桌台面中央并用湿布覆盖。

C将拌置好的胶砂分两层迅速装入试模,第一层装至截锥圆模高度约三分之二处,用小刀在相互垂直两个方向各划5次,用捣棒由边缘至中心均匀捣压15次,随后,装其次层胶砂,装至高出截锥圆模约20mm,用小刀在相互垂直两个方向各划5次,再用捣棒由边缘至中心均匀捣压10次。捣压后胶砂应略高于试模。捣压深度,第一层捣至胶砂高度的二分之一,其次层捣实不超过已捣实底层表面。装胶砂和捣压时,用手扶稳试模,不要使其移动。D捣压完毕,取下模套,将小刀倾斜,从中间向边缘分两次以近水平的角度抹出高出截锥圆模的胶砂,并擦去落在桌面上的胶砂。将截锥圆模垂直向上轻轻提起。立刻开动跳桌,以每秒一次的频率,在25s±1s内完成25次跳动。

E滚动度试验,从胶砂加水开始到测量扩散直径终止,应在6min内完成。用卡尺测量胶砂底面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的直径,计算平均值,取整数,单位为毫米。该平均值即为该水量的水泥胶砂滚动度。

注:GB175-2023要求所检胶砂滚动度在180mm以上。3、试件的制备

A尺寸应当是40mm×40mm×160mm的棱柱体。B成型

胶砂制备后马上进行成型。将空试模和模套固定在振实台上,用一个适当勺子直接从搅拌锅里将胶砂份二层装入试模,装第一层时。每个槽里约放300g胶砂,用大拨料器垂直架在模套顶部沿每个模槽来回一次将料层插平,接着振实60次,再装入其次层胶砂,用小拨料器播平,再振实60次。移走模套,从振实台上取下试模,用一金属直尺以近似90°的角度架在试模模顶的一段,然后沿试模长度方向以横向锯割动作渐渐向另一端移动,一次将超过试模部分的胶砂刮去,并用同以直尺以近乎水平的状况下将试体表面抹平。4试件的养护

将做好标记的试件马上水平或竖直放在20±1℃水中养护,水平放置时刮平面应朝上。

试件放在不易腐烂的篦子上,并彼此间保持一定间距,以让水与试件的六个面接触。养护期间试件之间间隔或试体上表面的水深不得小于5mm。每个养护池只养护同类型的水泥试件。

最初用自来水装满养护池,随后随时加水保持适当的恒定水位,不允许在养护期间全部换水。

除24h龄期或延迟至48h脱模的试体外,任何到龄期的试体应在试验前15min从水中取出。擦去试体表面的沉积物,并用湿布覆盖至试验为止。

强度试验试体的龄期24h±15min48h±30min72h±45min7d±2h28d±8h

四、试件抗折强度测定

加荷速率50N/s±10N/s

保持两个半截棱柱体处于潮湿状态直至抗压试验。抗折强度RfMPa

3

Rf=1.5FfL/b

Ff折断时施加于棱柱体中部的荷载,NL支撑圆柱之间的距离,mmb棱柱体正方形截面的边长,mm五、抗压强度的测定

加荷速率2400N/s±200N/sRC=FC/A

FC破坏时的最大荷载,N

22

A受压部分面积,mm(40mm×40mm=160mm)六、试验结果的确定

A抗折

以一组三个棱柱体抗折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当三个强度值中有超出平均值±10%时,应剔除后再去平均值作为抗折强度试验结果。

B抗压

以一组三个棱柱体上得到的六个抗压强度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为试验结果。如六个测定值中有一个超出六个平均值的±10%,就应剔除这个结果,而以剩下的五

个的平均数为结果。假使五个测定值中再有超过他们平均数±10%的,则此组结果作废。

C结果的计算

各试体的抗折强度记录至0.1MPa。计算确切至0.1MPa。

各个半棱柱体得到的单个抗压强度结果计算至0.1MPa。计算确切至0.1MPa。

2

解:公称面积=40*40=1600cm

计算得R3折=(5.30+5.15+5.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