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浮渣与泡沫分析1.1成因概述1.1.1生化池浮渣原因活性污泥系统的不正常代,也可能是无机颗粒上浮导致。1.1.2二沉池浮渣原因生化系统的浮渣、二沉池活性污泥硝化后污泥上浮或二沉池缺氧严重导致厌氧污泥上浮。1.1.3泡沫成因水体黏度增加,主要由于水体有机物含量过高、曝气混合液活性污泥老化、进水含有过量的洗涤剂或外表活性剂、死状菌膨胀等。1.2泡沫成因分析1.2.1棕黄色泡沫活性污泥老化,污泥老化而解体,悬浮在混合液中,附在泡沫上,导致泡沫破裂时间延长,形成浮渣。1.2.2灰黑色泡沫活性污泥缺氧,出现局部厌氧反响。另外可分析进水中是否带有黑色无机物。1.2.3白色泡沫粘稠不易破碎泡沫,色泽鲜白,堆积性较好,原因是进水负荷过高;粘稠但容易破碎,色泽为旧的白色,堆积性差,只有局部堆积,原因过度曝气。1.2.4彩色泡沫进水带色而且负荷高;进水带洗涤剂或外表活性剂。1.3浮渣成因分析1.3.1黑色稀薄的液面浮渣:活性污泥缺氧1.3.2黑色而且堆积过度的液面浮渣:污泥严重缺氧或厌氧1.3.3棕褐色稀薄的浮渣:不堆积就正常1.3.4棕褐色而且堆积过度的浮渣:污泥部产生硝化反响;严重丝状菌膨胀1.4泡沫浮渣结合分析故障1.4.1棕黄色泡沫代表活性污泥处于或将进入污泥老化状态。. >.1.4.1.1 结合沉降比测定是否小于8,污泥颜色是否色泽暗淡,沉降速度是否过快,结合泡沫颜色为棕黄色可判断污泥出现老化。1.4.1.2 结合SVI小于40,根据泡沫为棕黄色可判断污泥出现了老化。1.4.1.3 结合镜检菌胶团比拟致密,后生动物大量出现,根据泡沫为棕黄色可判断污泥出现了老化。1.4.2灰黑色泡沫代表活性污泥系统出现了缺氧或厌氧状态。重点需要对溶解氧进展综合判断。对池体均匀布点进展溶解氧测定,如果出现DO小于0.5mg/L,需要重点进展确认。在考虑区域污泥是否搅拌混合充分,是否存在沉淀死区。1.4.3白色泡沫代表活性污泥负荷过高,曝气过量,洗涤剂进入等。1.4.3.1 F/M与白色泡沫:如果F/M大于0.5可以确认高负荷运行状态,培菌初期出现泡沫正常。1.4.3.2 DO与白色泡沫:DO大于5.0mg/L就是曝气过量,导致污泥过氧化而出现解体,一般控制DO不小于2mg/L就可以了。1.4.3.3 外入物质的问题:洗涤剂或外表活性剂进入。检测DO和污泥负荷可反推断是否有外入物质进入。1.4.4彩色泡沫与进入带颜色、洗涤剂、外表活性剂有关。通过观察物化区处理出水是否带有颜色可判断是否有颜色水进入;观察物化区水跃是否产生泡沫可判断是否洗涤剂进入。1.4.5黑色稀薄液面浮渣控制DO值,判断是否存在溶解氧相对缺乏或局部缺乏。需要全面进展测定确认。对于由于废水本身缺氧过度导致色泽变黑可以通过加强回流废水缓解浮渣大量出现。1.4.6黑色堆积过度液面浮渣镜检没有发现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污泥颗粒分散不絮凝,沉降性能不好,上清液浑浊,污泥沉淀色泽暗淡偏暗黑。其产生原因为溶解氧缺乏,局部出现厌氧或缺氧。. >.1.4.7棕褐色稀薄液面浮渣结合沉降比发现上清液略显浑浊,含有解体的细小颗粒物质,间隙水清澈,浮渣具备粘性,不易搅动下沉。原因:F/M小于0.05,而且持续时间长。1.4.8棕褐色堆积过度液面浮渣1.4.8.1 与丝状菌有关:结合镜检和SVI或者结合SV进展判断是否丝状菌膨胀。1.4.8.2与活性污泥反硝化有关:结合SV,发现细小污泥絮团向上浮起,堆积液面,通过搅拌后可以快速下沉;再测定C/N,确定进水是否含有过量的N,在碳源缺乏的情况下,污泥容易发生反硝化,同时确保溶解氧大于3mg/L。1.5预防与控制1.5.1污水自身控制问题导致1.5.1.1 排泥不及时,污泥龄过长:出现棕黄色稀薄;控制污泥老化;可结合F/M、SV以及镜检进展确认。1.5.1.2 污泥浓度控制过低,负荷偏高:结合镜检和F/M进展确认。发现是否有非活性污泥类生物出现,F/M是否大于0.5。1.5.1.3 丝状菌未能有效控制。1.5.1.4 曝气方式不正确,过量曝气。1.5.1.5 营养剂投加相对缺乏。1.5.2浮渣泡沫消除对策采用用水进展喷洒。二沉池污泥系统分析2.1二沉池污泥漂流分析10%在二沉池,90%在曝气池。2.1.1曝气池冲击负荷过高2.1.1.1 污泥负荷过高判断是否二沉池出水浑浊2.1.1.2 外表负荷过高进水量大,停留时间不够2.1.2曝气池污泥老化排泥不及时,进水污水浓度过底,污泥浓度控制过高. >.2.1.3曝气池污泥中毒判断出水的效果明显变差2.1.4二沉池反硝化作用控制曝气池尾端的DO以及加大回流速度2.1.5生化系统大量无机颗粒进入强化物化效果2.1.6曝气池曝气过度检测DO2.2二沉池污泥上浮分析2.2.1原因分析2.2.1.1 污泥腐化缺氧造成厌氧分解,产生大量气体。2.2.1.2 污泥脱氮反硝化作用〔硝酸盐在反硝化菌作用DO小于0.5mg/L复原成氨和氮〕,产生气体。2.2.1.3 丝状菌膨胀活性污泥絮团夹带过量细小气泡,导致污泥比重降低。2.2.2指标表现2.2.2.1 镜检活性污泥菌胶团有细小光亮点。2.2.2.2 肉眼观察菌胶团有细小气泡,下气泡受热膨胀。2.2.2.3 SV测定出现气泡,并膨胀上升。2.2.3处理对策2.2.3.1 反硝化问题a.增加污泥回流或及时排泥,减少沉淀池污泥.b.减少曝气量或时间,降低硝化作用;或者提高出水端溶解氧的含量。c.减少沉淀池进水量,以便减少进泥量。2.2.3.2 污泥腐化问题保证曝气设备低故障;降低污泥浓度;防止污泥冲击负荷。. >.2.2.3.3丝状菌问题丝状菌影响分析现象SV测定溶解氧污泥增镜检处理对策长量污泥负荷过增长过菌胶团形状细小、沉降缓慢,上清液弥溶解氧明显偏细密、松散,大量高,F/M大于快,超强化物化效果漫性浑浊低,低过30%非活性污泥类原0.5过20%生动物出现污泥老化,沉降速度加快〔3min控制F/M,增加污水完成90%〕,污泥压缩溶解氧相对上污泥量F/M小于有轮虫出现底物浓度,降低污泥性能增加,SV小于8%,升减少0.03浓度污泥颜色过深上清液浑浊,污泥颜污泥量无原生动物,菌胶控制浓度,加大回流污泥中毒溶解氧增高污泥,加强物化调色暗淡减少团松散节,提高污泥浓度惰性物质进沉降速度快,上清液溶解氧增高污泥量菌胶团夹杂无机强化排泥连续性和入浑浊,悬浮颗粒大减少颗粒力度,强化物化污泥先沉淀后上浮再缺氧状态,低菌胶团存在细小提高出水端溶解氧,反硝化于0.5提高进水的N含量,沉淀气泡,其他无变化mg/L,C/N失调调节C/N曝气过度上清液细小颗粒多,溶解氧过量菌胶团较小,含有调整曝气量水体朦胧细小空气泡. >.3.丝状菌膨胀分析3.1 丝状菌与正常菌胶体比拟丝状菌与正常菌胶体的比拟工程丝状菌正常菌胶团对氧和底物浓度要求较多碳源,对氧和磷要求较低要求较多氧,适当磷要求毒物抵抗能力抗氮冲击能力弱可正常脱氮除磷pH4.5~6.56~8温度高温容易生长25~30营养物质进水CH含量过高,其他营养缺乏,要求不高需要N、P,要求全面3.2 丝状菌膨胀程度丝状菌膨胀程度分析膨胀程度SV沉降观测SV判断SVI判断正常10~3050~150轻度膨胀不明显,沉降性略差,污泥体积数增大10%,色泽25~40250为棕褐色,絮凝时间延长2~4倍中度膨胀有明显变化,色泽变淡,沉降性能降低,压缩沉40~60300~350淀时间延长2倍高度膨胀效果非常差,15min无效果,污泥高度细密,颜色≈90500~700鲜艳而浅淡极度膨胀30min无沉降,颜色浅淡发白1003.3 原因分析3.3.1外围原因3.3.1.1接种活性污泥丝状菌感染。3.3.1.2进水水质成分影响:进水成分单一,缺少营养剂以及微量元素。3.3.2部控制原因3.3.2.1长期低负荷运行。3.3.2.2长期低溶解氧或局部缺氧运行。3.3.2.3营养剂投加失衡。3.3.2.4酸性废水环境对丝状菌的诱发作用。3.4 指标表现. >.3.4.1F/M:小于0.05长时间。3.4.2缺氧或局部厌氧状态存在。3.4.3进水成分单一影响。3.5控制难度3.5.1丝状菌和正常菌胶团对环境和食物要求区别性不高。3.5.2工艺调整对丝状菌膨胀的稳定控制缺乏。3.5.3丝状菌自身特点,适用环境强,可变异。3.5.4彻底灭杀的难度高。3.6处理对策3.6.1工艺控制参数严格管理3.6.1.1对于轻度、中度早期膨胀可采用。溶解氧:控制池进水端不小于1mg/L;池尾不小于3mg/L。结合溶解氧适当调整污泥回流量。食微比:控制F/M在0.15,不低于0.05。营养要求:保持营养均衡,足量均匀补充N、P。3.6.1.2引入惰性物质抑制对于高度膨胀可采用,具体方法是降低物化阶段沉淀效果,通过测定SV从90降到70后可考虑减少惰性物质进入,严格控制排泥,确保日污泥浓度变化不超过15%。3.6.1.3高PH污水抑制膨胀适用于高度膨胀。具体方法控制pH在10左右,持续时间4-8小时,进展过程中要求充分调节,均匀排放,严格监视各段不超过10.5。控制污泥回流5%;结合镜检观察和SV测定检测效果。一般2天后系统会恢复正常。3.6.1.4利用漂白粉抑制和杀灭丝状菌投加量70-90g/m3,投加时间每袋〔50Kg〕间隔5分钟,总时间不超过停留时间的1/2,结合镜检和SV测定确认效果,一般3天后系统恢复正常。3.7 丝状菌受打击后表现丝状菌问题如果处理不彻底,可能出现变异。. >.3.7.1制定周全方案,确保一次成功。3.7.2灭杀三天前停顿排泥,防止丝状菌进入物化系统并再次进入生化系统。3.7.3一次不成功,交替使用杀灭方法。3.7.4彻底失败后,进展排空杀毒处理后重新培养。4污泥老化分析4.1 指标表现4.1.1SV4.1.1.1沉降速度:快,时间比正常快1.4倍。4.1.1.2污泥絮团:大,比拟松散,絮凝速度也快。4.1.1.3污泥颜色:深暗、灰黑、不具有鲜活光泽。4.1.1.4上清液清澈度:有好的清澈度,游离较多细小絮体。4.1.1.5液面浮渣:有浮渣和泡沫产生。4.1.2镜检观察后生动物数量占优,污泥菌胶团粗大色深。4.1.3食微比F/M长期处于低水平,小于0.05。. >.4.2 原因分析4.2.1排泥不及时,污泥龄长。4.2.2进水长期处于低负荷状态。4.2.3过度曝气。4.2.4污泥浓度控制过高。4.3 控制方法4.3.1确保污泥浓度在一定围,通过F/M确定,同时确保排泥的均匀性。4.3.2曝气的均匀性和防止过曝气。通过检测DO,控制出水端2.5mg/L。4.3.3防止低负荷运行;控制F/M=0.15~0.25之间。必要时补充外加碳源。4.4 指标控制4.4.1F/M控制:0.15~0.25。4.4.2DO控制:大于4mg/L属于过曝气。4.4.3污泥龄控制:7~10天。5污泥中毒分析5.1 判断方法5.1.1SV污泥活性降低,原生动物死亡,菌胶团解体细小化,有大量不沉降细小颗粒,污泥絮凝性变差,絮凝时间长。. >.5.1.2镜检5.1.2.1原生动物死亡或消失:以楯形虫为代表的爬行类原生动物消失。持续6小时后原生动物消失。5.1.2.2后生动物活动减弱。5.1.2.3菌胶团:出现解体,大量细小菌胶团颗粒。5.1.2.4液面浮渣:色泽晦暗,稀薄松散;镜检浮渣发现无原后生动物,菌胶团松散,细小局部过多。5.1.3指标表现5.1.3.1溶解氧逐渐上升。5.1.3.2出水变化:有机物浓度不断升高。5.1.4处理对策5.1.4.1阻止进一步进入;中断源头。5.1.4.2稀释已进入的混合液,加大污泥回流。5.1.4.3利用排泥抗击冲击。5.2 污泥膨胀与污泥中毒的判别污泥膨胀与污泥中毒的判别评价工污泥中毒 污泥膨胀程进入系统的污水成份中含有过量对活性活性污泥质量变轻,体积膨大,沉降性概念污泥中微生物有毒性物质,短时间致使能恶化,在二沉池不能正常沉淀下来,微生物失活,污泥上浮,出现死泥 污泥指数异常增高达400以上在进水后很短时间,在缺氧区,厌氧区,生化池、二沉池漂浮大量污泥,污泥沉有大量的污泥连续上浮,污泥颜色和正降性能很差,出水SS升高,水质变差。现象 常一样,好氧区泡沫上也会粘附上黄褐原因
色的污泥。严重时出水SS升高,水质变差进入系统污水中含有对活性污泥的有毒成份
1.水质变化(成分、PH、水温、营养盐等)2.设计问题3.运行问题(DO控制、负荷控制、沉淀池控制、回流量控制、排泥等). >.一般可以按毒物名称区分类别,如重金二种类型:丝状菌异常增殖所导致的丝属中毒、有机物中毒等状菌性膨胀和因粘性物质大量产生积累的非丝状菌膨胀。前者为易发与多发性类型膨胀,导致产生丝状菌性污泥膨胀的细菌主要有:球衣菌属,假单胞菌属,黄杆菌属,酶菌属。理化指标:OUR急速下降至OUR会逐渐上升大于8mgO/gMLVSS.h以下,SV及SVI一般情20mgO/gMLVSS.h,SV及SVI大大超出正22况下在正常围:10%~30%,50--150常围,SV甚至到达90%,SVI超过200,可判断指生物指标:镜检有大量的盾纤虫死亡,升到400—600标轮虫长触角,呈不适环境状,钟虫呆滞生物指标:镜检丝状菌占优势,如诺卡氏菌,球衣菌属,假单胞菌属,黄杆菌属,酶菌属1.停顿进水,污水水质正常后调整进水1.调整进水水质水量2.控制DO大于2mg/l,初期可以调高DO2.控制DO大于2mg/l至3~4mg/l3.加大回流比措施3.加大回流比4.投药(氯\石灰/凝聚剂)4.增加排泥5.增加排泥,缩短泥龄5.捞除浮泥6.捞除浮泥6.接种新的活性污泥7.重新接种污泥6生化系统巡视6.1 色、味正常运行无色的工业废水厂或是城市污水厂,污泥一般呈黄色,如果进生化的水有颜色,相应的污泥就可能呈其它的颜色。如有臭皮蛋,污泥发黑,臭,说明负荷过高或是有抑制物,然后才导致DO缺乏,如果颜色转淡,则是负荷过低,然后才是DO过高,这是污泥自氧化所致。6.2 二沉池观察活性污泥的性能可以从二沉池表现出来。. >.6.2.1上清液清澈而且透明——运行正常,污泥状态好6.2.2上清液混浊——负荷过高,对有机物氧化,分解不完全6.2.3泥面上升,SVI高——污泥膨胀,污泥沉降性能差6.2.4污泥成层上浮——污泥中毒6.2.5大块污泥上浮——沉淀池局部厌氧,导致污泥反硝化,污泥腐败6.2.6细小污泥飘泥——水温过高,C/N比不适,营养比失调6.3 曝气池的观察6.3.1应多注意瀑气池液面翻腾情况,有无成团气泡上升。如有,说明管道或气孔堵塞,假设液面翻腾不均匀,说明有死角。6.3.2气泡量的多少,在负荷适当,运行正常时,泡沫量少,气泡外观呈新鲜的乳白色泡沫,污泥负荷高,水质变化时,泡沫量往往增多,如有洗剂剂,会出现大量的泡沫,如假设SS突然增加,水中无气泡,假设含油过高,水中也无气泡。6.3.3泡沫是白色,且泡沫量大,说明水中有较多的洗剂,呈茶色,灰色,说明泥龄太长或老化,或污泥破碎后而被吸附在气泡上所致,假设呈其它的颜色,说明含有其它的发色物质。6.3.4检查气泡是否易碎,在负荷高过高,有机物分解不完全时,气泡较粘,不易破碎。7异常情况的分析与控制7.1 在运行过程中如果发现污泥发白7.1.1产生原因7.1.1.1缺少营养,丝状菌或固着型纤毛虫大量繁殖,菌胶团生长不良。7.1.1.2PH值高或过低,引起丝状菌大量生长,污泥松散,体积偏大。7.1.2解决方法7.1.2.1按营养配比调整进水负荷,氨氮滴加量,保持数日污泥颜色可以恢复。7.1.2.2调整进水pH值,保持曝气池pH值在6~8之间,长期保持PH值围才能有效防止污泥膨胀。7.2 在运行过程中如果发现污泥发黑7.2.1产生原因曝气池溶解氧过低,有机物厌氧分解释放出HS,其与Fe作用生成FeS2. >.7.2.2解决方法增加供氧量或加大回流污泥,只要提高曝气池溶解氧,10多小时左右污泥将逐渐恢复正常。7.3 化验过程中污泥过滤困难或出水色度升高7.3.1产生原因缺乏营养或水温过低,污泥生长不良,大量污泥解絮7.3.2解决方法增加负荷均衡营养,提高水温,改善污泥生长环境。7.4 曝气池产生大量气泡7.4.1产生原因进水负荷过高,冲击负荷较大,造成局部污泥分解并附着于气泡上使气泡发粘不易碎,因此水面积存大量气泡。7.4.2解决方法减少进水,稍微加大回流污泥量,稳定一段时间后气泡减少系统逐渐正常。7.5 曝气池产生茶色或灰色泡沫7.5.1产生原因污泥老化,泥龄过高,解絮后的污泥附于泡沫上7.5.2解决方法增加排泥,逐渐更新系统中的新生污泥,污泥的更新过程需要持续几天时间,期间要控制好运行环境,保证新生污泥有较强的活性〔保证溶解氧在1.3~3.0的稳定水平,营养物质比例要均衡,适当投加营养盐〕。. >.7.6 沉淀池有大块黑色污泥上浮7.6.1产生原因7.6.1.1沉淀池有死角,局部积泥厌氧,产生CH、CO,气泡附于污泥粒使之上浮,4 2出水氨氮往往较高.7.6.1.2回流比过小,污泥回流不及时使之厌氧。7.6.2解决方法7.6.2.1假设沉淀池有死角,可以保持系统处于较高的溶解氧状态问题可以得到缓解,根本解决需要对死角进展构造上的改造才能实现。7.6.2.2加大回流比,防止污泥在沉淀池停留时间太长。7.7 沉淀池泥面过高,并且出水悬浮物升高7.7.1产生原因7.7.1.1负荷过高,有机物分解不完全影响污泥沉淀性能,沉降效果变差。7.7.1.2负荷过低,污泥缺乏营养,耐低营养细菌增多絮凝性能变差。7.7.1.3污泥龄较长,系统中污泥浓度过高并且污泥构造松散不易沉降。7.7.1.4水温过高使小分子糖类增多,菌胶团吸附过多糖类造成污泥解絮。7.7.2解决方法7.7.2.1降低负荷减少进水COD总量,提高溶解氧使污泥性能逐渐恢复。7.7.2.2增加进水量控制在适宜的围,保持较高溶解氧状态一段时间抑制低营养细菌继续增加。7.7.2.3加大剩余污泥排放量,将系统污泥浓度控制到合理围。7.7.2.4降低曝气池中的水温,控制好溶解氧水平,一段时间后污泥可恢复正常。7.8 污泥膨胀在活性污泥系统中,有时污泥的沉降性能转差、比重减轻、体积增大,污泥在沉淀池沉降困难,严重时污泥外溢、流失,处理效果急剧下降,这种现象就是污泥膨胀。污泥膨胀是活性污泥系统最难解决的问题,至今仍未有较好的解决方法。7.8.1解决方法实际运行过程中总结出来的运行对策一览表序号1
分类丝
现象通过镜检发现大量
原因进水有机质少,F/M太低
解决对策加大进水量,提高进水有机负荷. >.状丝状菌,其他种类偏菌少;膨曝气池泥水不别离,胀出水悬浮物多;曝气池颜色发黑,产生大量泡沫;非污泥絮凝沉降性能丝差,泥水不别离状2菌膨胀污泥不絮凝、沉降
进水N、P等营养物质缺乏适当调节营养比例COD:N:P=200:5:1pH值太低 调整PH值6~9减少进水量,加大排泥量以减少氧的消耗;或曝气池溶解氧太低<0.8者投加化学药剂杀灭或抑制丝状菌的繁殖。进水水温偏高>35oC,并增加水温调节设施〔如喷淋冷却塔〕,或通过影响到溶解氧的提高 加强预曝气促进水气蒸发来降低温度进水含有大量溶解性糖类有机物,使污泥负荷F/M太1、控制进水稳定,通过投加N、P等营养物高,而进水又缺乏足够的N、 质氏营养均衡,提高曝气池溶解氧浓度。P或DO,污泥结水率高达2、投加絮凝剂助凝〔聚铝、聚铁、或聚丙烯400%以上,远大于100%的 酰胺〕正常水平进水中含有大量有毒物质,通过实验分析,找出有毒源,增加预处理设施,导致污泥中毒,使细菌不能把有毒物质去除掉。分泌出足够的粘性物质7.8.2调整工艺运行措施控制污泥膨胀调整运行工艺控制措施,对工艺条件控制不当产生的污泥膨胀非常有效。7.8.2.1在曝气池的进水口处投加粘土、消石灰、生污泥或消化污泥等,以提高活性污泥的沉降性和密实性。7.8.2.2使进入曝气池的废水处于新鲜状态,如采取预曝气措施,使废水处于好氧状态。7.8.2.3加强曝气强度,提高混合液DO浓度,防止混合液局部缺氧或厌氧。7.8.2.4补充氮磷等营养盐,保持混合液中C、N、P等营养物质平衡。7.8.2.5提高污泥回流比,降低污泥在二沉池的停留时间。7.8.2.6对废水进展预曝气吹脱酸气或加减调节,以提高曝气池进水的PH值〔糖厂废水大体上偏酸〕。7.8.2.7发挥调节池的作用,保证曝气池的污泥负荷相对稳定7.8.2.8控制曝气池的进水温度。7.8.3在曝气池前增设生物选择器好氧生物选择器就是在回流污泥进入曝气池前进展再生性曝气,减少回流污泥中粘性物质的含量,使其中微生物进入源呼吸阶段,提高菌胶团细菌摄取有机. >.物的能力和与丝状微生物的竞争能力。为加强生物选择器的效果,可以在曝气过程中投加足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提高污泥的活性。工艺指标的分析与控制7.9 pH7.9.1在实际调节过程中pH值宁愿偏碱而不要偏酸,主要因为偏碱更利于后段絮凝沉淀效果提升。7.9.2pH值与其他指标的关系7.9.2.1与水质水量的关系:工业排水中pH的波动主要由生产中使用的酸碱药品带来的,需要在运行中逐步熟悉企业排水情况,积累经历通过颜色等物理性质判断水质偏酸或偏碱。7.9.2.2与沉降比的关系:pH低于5或高于10都会对系统造成冲击,出现污泥沉降缓慢,上清液浑浊,甚至液面有漂浮的污泥絮体。7.9.2.3与污泥浓度MLSS的关系:越高的污泥浓度对pH的波动耐受力越强。在受冲击后应加大排泥量促进活性污泥更新。7.9.2.4与回流比的关系:提高回流比以稀释进水的酸碱度也是降低pH波动对系统影响的方法之一。7.10 进水温度水温高则影响充氧效率,溶解氧难以提高经常是由于这个原因;温度过低〔一般认为低于10℃影响明显〕则絮凝效果变差明显,絮体细小、间隙水浑浊。7.11 原水成分原水成分变化对活性污泥的影响原水成分变化对活性污泥的影响原因分析pH值异常波动抑制生长、导致死亡不适合的生长环境有机物浓度过高造成冲击负荷,沉降性差微生物增长迅速,活性高有机物浓度过低活性污泥易老化食物供应缺乏,活性污泥死亡物化段去除缺乏,混杂过多固体颗粒,悬浮物浓度过高活性污泥有效成分低造成活性污泥浓度增长假象进水含有有毒物质活性污泥解体,活性抑制中毒发生,细胞合成受抑制外表活性剂过多池体泡沫过多,充氧效率低泡没覆盖池体外表,氧转移率低。. >.7.12 食微比〔F/M〕食微比就是反映食物与微生物数量关系的一个比值。运行管理中需要明白:有多少食物才可以养多少微生物。通常需要控制食微比在0.3左右,经常利用实验数据代入公式计算以确定适合的进水流量。BOD值按COD值的50%进展计算,并在日常化验的数据比照中找出适合该处理站水质的COD、BOD比值。N=QL/*VS a其中Q—污水流量〔m3/d〕;V—曝气池容积〔m3〕;*—混合液悬浮物〔MLSS〕浓度〔mg/L〕;—进水有机物〔BOD〕浓度〔mg/L〕。a7.12.1与污泥浓度的关系根据有多少食物可以养多少微生物的原理,污泥浓度的调整要与进水浓度相适应,在系统进水水质频繁变化的情况下,以日平均浓度作为调整污泥浓度的参考依据较为合理。实际操作上,调整污泥浓度的最直接方法就是控制剩余污泥排放量,如能根据排泥数据制作出适合该处理站的排泥曲线,对日后运行有很高的参考价值。7.12.2与溶解氧的关系食微比过低时,活性污泥过剩,过剩局部污泥的呼吸消耗的氧量大于分解有机物需要的氧,但总需氧量不变,氧的利用率降低,形成功率的浪费。食微比过高,系统需氧量上升造成供氧压力,超过系统供氧能力时造成系统缺氧,严重的将引起系统瘫痪。7.12.3与活性污泥沉降比的关系7.12.3.1食微比过低a.沉降过程可出现活性污泥过多,絮体小b.活性污泥色泽较深c.沉降过程较迅速d.上清液带有小颗粒e.沉降的活性污泥压缩性好7.12.3.2食微比过高a.活性污泥稀少b.活性污泥色泽鲜淡. >.c.絮凝沉降速度相对缓慢d.上清液浑浊e.沉降活性污泥阶段压缩性差7.13 DO7.13.1与原水成分的关系原水对溶解氧的影响主要表达在大水量和高有机物浓度都会增加系统的耗氧量,因此运行中曝气机全开之后,要再提高进水量就要根据溶解氧情况而定了。另外,如原水中存在洗涤剂较多,使得曝气池液面存在隔绝大气的隔离层,同样会降低冲氧效率。7.13.2与污泥浓度的关系越高的污泥浓度耗氧量也越大,因此运行中需要通过控制适宜的污泥浓度,防止不必要过度耗氧。同时应该注意,污泥浓度低时应调整曝气量防止过度冲氧引起污泥分解。7.13.3与沉降比的关系运行中要防止的是过度曝气。过度曝气会使污泥细小的空气泡附着在污泥上,导致污泥上浮,沉降比增大、沉淀池外表出现大量浮渣。7.14 MLSS7.14.1与污泥龄的关系污泥龄是通过排除活性污泥来到达污泥龄指标的可操作手段。因此,控制好污泥龄也就同时得出了适宜的污泥浓度围。7.14.2与温度的关系对于正常的活性污泥菌群来说,温度每下降10℃,其中的微生物活性就要下降一倍。因此,运行中我们只需要在温度高时降低系统污泥浓度,温度低时提高系统污泥浓度就能到达稳定处理效率的目的。7.14.3与沉降比的关系活性污泥浓度越高沉降比的最终结果就越大,反之越小。运行中要注意的是,活性污泥浓度高引起的沉降比升高,观察到的沉降污泥压缩密实;而非活性污泥浓度升高导致的沉降比升高多半压实性差,色泽暗淡。低活性污泥浓度导致的沉降比过低,观察到的沉降污泥色泽暗淡、压缩性差、沉降的活性污泥稀少。. >.7.15 沉降比SV307.15.1影响沉淀效果的因素及处理对策影响因素活性污泥浓度过低活性污泥浓度过高曝气过度污泥丝状膨胀
原因 对策过低的污泥浓度,使得活性污泥絮团间间距过大,确认MLSS与食微比以及污泥碰撞时机减少,导致絮凝不充分沉淀效果差 龄的关系,并加以调节适应污泥浓度过高,使得絮体没有完全形成就发生絮用食微比以及污泥龄确定目体间碰撞沉淀,压缩效果差,易出现翻底 前污泥浓度是否适合曝气过度,导致细小气泡夹杂在污泥絮体中,降降低曝气量,并排出污泥老化消沉降速度,从而影响沉淀效果 等增加污泥粘度的因素膨胀后,污泥絮团间的吸附能力缺乏以抵消丝状抑制丝状菌膨胀的方法将在菌产生的支撑膨胀力,导致沉淀速度极其缓慢 后面的章节中表达7.15.2沉降过程的观察要点7.15.2.1在沉降最初30~60秒污泥发生迅速的絮凝,并出现快速的沉降现象。如此阶段消耗过多时间,往往是污泥系统故障即将产生的信号。如沉降缓慢是由于污泥黏度大;夹杂小气泡,则可能是污泥浓度过高、污泥老化、进水负荷高的原因。7.15.2.2随沉降过程深入,将出现污泥絮体不断吸附结合聚集成越来越大的絮体,颜色加深的现象。如沉淀过程中污泥颜色不加深,则可能是污泥浓度过低、进水负荷过高。如出现中间为沉淀污泥,上下皆是澄清液的情况则说明发生了中度污泥膨胀。7.15.2.3沉淀过程的最后阶段就是压缩阶段。此时污泥根本处于底部,随沉淀时间的增加不断压实,颜色不断加深,但仍然保持较大颗粒的絮体。如发现,压实细密,絮体细小,则沉淀效果不佳,可能进水负荷过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全生产补充协议书
- 餐饮门面出租协议书
- 工程造价管理【评分标准】
- 工程预算招投标的相关知识
- 工程项目前期工作流程及主要行政审批事项(附表)2016
- 创新高三一轮复习选考总复习信息技术讲义必修3第二章算法的程序实现
- 云南师大附中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八)-文综历史试题
- 选择性Unit1Themassmedia新闻报道(原卷版)-2024-2025学年高二英语单元写作深度指导(译林版2020)
- 工程项目管理课后题答案
- 经典案例库-7-质量赋能
- 六年级上册英语教案-Unit8 Chinese New Year(story time)译林版(三起)
- 电信大客户网管操作手册
- 口腔病历书写课件
- 辽宁省铁岭市药品零售药店企业药房名单目录
- DBJ53-T-40-2011 云南省城镇园林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
- 医院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申报表
- 江南药王的传奇课件
- 浅谈博物馆陈列从设计到布展-以大同市博物馆为例
- 河北省保定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及行政区划代码
- 非常规时段施工安全管理方案
- 机关事业单位电话记录本(来电)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