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对比阅读教学课件_第1页
《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对比阅读教学课件_第2页
《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对比阅读教学课件_第3页
《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对比阅读教学课件_第4页
《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对比阅读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登高何所思?对比阅读《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清]涨潮你有过登山的经历吗?当你登上山顶的时候,你看到了什么?你心情如何?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王粲《登楼赋》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读诗韵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读诗韵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前:从前。后:未来。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译文: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晓诗义登飞来峰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想到。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悲伤的样子。眼泪。译文: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独”字是全诗的诗眼,诗人登幽州台,孑然一身,怀才不遇的苦闷涌上心头,不禁悲从中来。天地之“悠悠”与人之茕茕“独”影,互为映照,诗人把个人的存在置于广漠的宇宙空间下来表现,衬托出人的孤单渺小。晓诗义登幽州台歌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大兴。幽州台:燕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修建黄金台用于招纳贤才,因燕昭王将黄金置于其上而得名。其师郭隗(wěi)为例,成为当时燕昭王用黄金台招纳而来的第一位贤才。幽州台又名“蓟北楼”,也有称“燕台”。“歌”:古代的一种诗歌体裁。十二州,即汉地九州,从冀州内分出幽、并、营三州,再加上原来的九个州,共组成十二州,分别为冀州、兖(yǎn)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幽州、并州、营州。小链接晓诗义岱宗夫如何?齐鲁青

未了。指泰山。指山色。不尽。译文:泰山到底怎么样呢?(它)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指天地、大自然。造化

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聚集。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译文: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望岳杜甫晓诗义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

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心胸震荡。同“层”。眼眶。终当,终要。登上。译文:(望着)层云生起,心胸震荡,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译文: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看四周的山都会显得矮小。“五岳”东岳泰山之雄,西岳华山之险,北岳恒山之幽,中岳嵩山之峻,南岳衡山之秀,闻名世界,各有千秋。

东岳泰山(1532.7米),山东泰安;西岳华山(2154.9米),陕西华阴;北岳恒山(2016.1米),山西浑源;中岳嵩山(1491.7米),河南登封;南岳衡山(1300.2米),湖南衡阳。小链接泰山:

位于山东省的中部。古称东岳,又称岱岳,被尊为五岳之首。“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晓诗义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唐宋时其上有应天塔,故又俗称“塔山”。古代传说此山自琅琊郡东武(今山东诸城)飞来。形容塔高。听说。译文:飞来峰上耸立着很高很高的塔,听到鸡叫时可以望见旭日东升。晓诗义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视线。因为。最高处。译文: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只因为人已经站在塔的最高层。小链接

飞来峰,又叫灵鹫峰,位于浙江杭州灵隐寺前。高168米,有“东南第一山”“武林第一峰”等多种称呼,为西湖八大景之一。飞来峰无石不奇,无树不古,无洞不幽,秀丽绝伦。飞来峰的厅岩怪石,如蛟龙,如奔象,如卧虎,如惊猿。山上老树古藤,盘根错节,岩骨暴露,锋棱如峭。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月,双峰插云。感知群诗,登高望远1.朗读诗歌,思考:为什么要把这三首诗歌放在一起?登高望远,抒情言志。登临诗/登高诗:是指作者或抒情主人公登临某处(山、亭、楼、阁等)而情思涌动,赋诗兴叹,抒发自己胸怀的诗词。登临诗/登高诗感知群诗,登高望远2.我们来看看这些诗人写作的思路,用这样的句式来表达:(用上排比)杜甫在泰山脚下,望到了

的景,他的心情

。王安石在飞来峰上看到了

,听说了

,战胜了

,他的心情是

。陈子昂在幽州台上望见了

,他的心情是

。我在

上/下,望到了

,听到了

,想到了

,我的心情是

。感知群诗,登高望远3.你觉得哪句诗或哪个字/词,最能表达诗人的心情/情感?炼字/词/句子感知群诗,登高望远4.同是登高,三位诗人所描绘的画卷,哪一幅更能打动你?5.景随心动——三位诗人登高所见迥然相异,其根本原因是什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一下这三幅图。顾平生——登高之境遇陈子昂(661—702年),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代文学家、诗人,诗词意激昂,被誉为“诗骨”,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对唐诗发展颇有影响。在诗歌上,他推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他的作品《感遇》(38首)等指斥时弊,书写情怀,风格高昂清峻。陈子昂二十四岁进士及第,在政治上拥护武则天。他在二十九岁时曾向武则天上书《答制问事八条》,主张轻刑罚、用贤才、纳谏士、赏功勇、减徭役,提出了许多符合百姓愿望的主张。但武则天当时忙于称帝改制,有自己的一套施政方针,因此不但没有重视陈子昂这个文学小臣的意见,反而嫌他上疏议政太过多事,罢了他的职。696年,契丹族的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yōu)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则天进言,武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遗址在今北京),慷慨悲吟,写下了此诗。链接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马者至者三。(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一》)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争夺地盘,战争不断。燕国曾被强大的齐国打败。燕昭王继位后,决心招贤纳士,复兴燕国。一次,燕昭王召见了极有谋略的谋士郭隗(wěi),虚心请教道:“当前燕国面临困境,你看如何才能求得有才能的贤士,辅助我治理国家,重整旗鼓,以实现复仇的夙愿呢?”郭隗没有直接回答昭王的问题,而是先给昭王讲了一个故事。链接郭隗讲完故事后,意味深长地说:“大王若真的想招贤纳土,不世先从我开始,天下贤人见像我郭隗这样的人都能被您重用,那么,比我更有才能的人便会主动来找大王了。”燕昭王觉得郭隗言之有理,当即拜他为师。各诸侯国的贤士闻讯,纷纷前来向燕昭王自荐。燕昭王任用各国的能人贤士治理国家,后来,终于击败了强大的齐国,收复了全部失地。顾平生——登高之境遇杜甫(712-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作者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望岳》共有三首,分咏东岳、南岳、西岳。这是第一首。此诗写于诗人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的蓬勃的朝气。顾平生——登高之境遇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神宗时,王安石任宰相,实行变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他的散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歌遒劲清新。他的词虽不多但风格高峻。今有文集《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本诗写于作者30岁时,皇佑二年(1050年)夏,是作者在浙江鄞县知县三年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途经杭州时所作。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他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诉壮志——意境主旨,异同比较

同样是登高诗,后面两首和第一首有什么不同?诉壮志——意境主旨,异同比较1.究其因:《登幽州台歌》中,诗人“独怆然而涕下”,这泪中包含着什么深层精神?(1)陈子昂为什么登临幽州台而不是泰山或者飞来峰?(2)“古人”是什么?“来者”是什么?(3)当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时,他想到的除了时间的久远与空间的广大,他还想到了什么,所以悲伤?通过“天地悠悠”与“独”对比,感受天地的广阔和宇宙的永恒,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和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奠定了悲凉孤寂的情感基调,诗人融理于情,表达亘古不变的时空中,生命短暂、时不我待的事理悲情,既包含着怀才不遇的深深悲愤,同时也蕴含着一股积极奋发欲有所作为的豪气,怆然流泪后,诗人仍抗争进取。诉壮志——意境主旨,异同比较2.探其志:《望岳》中,杜甫为什么把泰山写得这么高大

呢?前六句通过多个角度描写泰山的高大壮美、雄伟壮丽,引发诗人的攀登欲望,诗人触景生情,以展望的姿态,想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其中蕴含了:对困难挫折的无惧无畏、对未来的坚定不移、对人生路的矢志不渝、对攀登顶峰的坚持不懈的精神。诉壮志——意境主旨,异同比较3.明其心:从《登飞来峰》中,我们可以看出王安石有怎样的政治抱负?借“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表达多层含义。首先表明“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思考,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其次表明“我不怕浮云挡住我的眼睛,自然是我站得高的缘故”,言下之意,浮云还在“我”的脚下。由此表明诗人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有远大的政治理想。对保守势力的蔑视;要进入最高统治层,为实现自己理想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与决心。诉壮志——意境主旨,异同比较4.求其同:无论是“悲怆”,还是“会当”“不畏”,三位诗人在登高之时,心中激荡着近似的豪情壮志。报国为民家国愿建功立业赤子心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语出北宋张载《横渠语录》,当代哲学家冯友兰将其称作“横渠四句”。)析妙法《登幽州台歌》善用典故,借古讽今。虚实结合,情郁于中。楚辞用典,长短参错。《望岳》语言警拔,情感激越。对仗工整,正侧结合。朝暮结合,精细相补。自远而近,向岳而望。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登飞来峰》运用典故,巧妙隐喻。直抒胸臆,彰显精神。结句议论,寓理其中。总结登临诗/登高诗如何入手?何时何处登临,目见何景何物,想到何事何人,生发何感何怀。明确时与空,关注景与情。情感随景物发生,志向因境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