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驿路梨花》【文学常识】一、作者简介彭荆风,1929
年生,江西萍乡人,作家。1955
年出版短篇小说集《边寨亲人》。与人合写电影文学剧本《边寨烽火》与《芦笙恋歌》,“文革”后出版作品有长篇小说《鹿衔草》,中篇小说《蛮帅部落的后代》《爱与恨的边界》,短篇小说集《驿路梨花》等。二、背景资料《驿路梨花》是彭荆风于
1977
年秋写的,当时,党中央重新提出要学习雷锋精神,作者记忆的闸门也被叩开了,他想起了许许多多边疆地区的朴实的人和事,想起了那深山大岭里供旅人方便的小茅屋,想起了默默为茅屋打柴、背水的哈尼族人,以及为了后来的旅客,临行前都要给小茅屋做点事的先行者。想起这些,一股无形的力量迫使彭荆风拿起笔来,写就了《驿路梨花》。三、文题解读课文《驿路梨花》中的“驿路”是古代传递政府文书等用的道路,沿途没有换马或休息的驿站。这里是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梨花”既指梨树所开的花,也指哈尼族小姑娘,同时还象征雷锋精神和边疆少数民族淳朴的民风。来自陆游诗歌的标题,增添了文化韵味。【重点字词】一、拼音寨(zhài) 撵(niǎn) 扛(káng) 驿(yì)路(lù) 迷(mí)茫(máng) 陡(dǒu)峭(qiào) 露(lù)宿(sù) 竹(zhú)篾(miè) 简(jiǎn)陋(lòu) 悠(yōu)闲(xián) 修(xiū)葺(qì) 晶(jīng)莹(yíng) 折(zhé)损(sǔn)二、词语解释延伸:延长,伸展。迷茫:广阔而看不清的样子。简陋:(房屋、设备等)简单粗陋。悠闲:闲适自得。暮色:傍晚昏暗的天色。红润:红而滋润,多指皮肤。恍huǎng
惚hū:精神不集中,神志不清。这里指梦中看得不真切的样子。漫步:没有目的悠闲地走。晶莹:光亮而透明。折损:这里指对方礼节过重,自己承受不起。修葺
qì:修理(建筑物)。【文章主旨】本文围绕哀牢山里的一所小茅屋展开故事,生动地展示了雷锋精神在祖国边疆军民中生根发芽、发扬光大的动人情景,再现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乐于助人、热情周到的淳朴民风,歌颂了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风貌。【思维导图】【写作特色】(一)巧用悬念《驿路梨花》中有三处悬念,从而引起读者的关注,并急切期待解决的后果,以便吸引和集中观众的注意力与观赏兴趣。文章要围绕“小茅屋的主人是谁”三个悬念,两次误会,文章构思的精妙。两次误会:第一次:“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主人”时,他说不是。第二次:“我们”和瑶族老人认为哈尼小姑娘是主人,然而又不是。三个悬念:悬念一: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悬念二:到底谁是房子的主人呢?悬念三:解放军为什么盖房子呢?表达效果:通过悬念和误会的安排和展开,使文章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回答时,应结合课文内容来谈。(二)运用插叙,一波三折课文如果按时间顺序,小茅屋的建造和照料过程是:十几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学雷锋建造小茅屋→哈尼族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梨花姑娘出嫁后梨花妹妹接着照料小茅屋→瑶族老人借住并送米来→"我们”路过住宿。而文章的顺序是:“我们”路过住宿→我”和老余给房顶加草,挖排水沟→我们碰见了一群哈尼小姑娘→十几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学雷锋建造小茅屋。表达效果:一文层层设疑、步步推进,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三)象征手法,虚实相间,一语双关。五写梨花:概括起来主要是三个方面-一自然界的梨花、人名、雷锋精神。①“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辩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这是自然界的梨花,一是写出了陡峭大山中淡淡月光下的梨花林,洁白,美丽。二是出现在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带给人希望和温暖。三是点题,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做铺垫。②“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辩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实写淡淡月光下轻轻飘落的梨花瓣,营造了美的意境。③“我到处打听小茅屋的主人是哪个,好不容易才从一个赶马人那里知道个大概,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多好的梨花啊!”这是写人。由此,景物的“梨花”和人物的“梨花”建立起关联。④“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先写花,后写人,把花和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作者借助梨花,赞美了给人们提供帮助的梨树林边小茅屋的主人。⑤“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
‘驿路梨花处处开。“驿路梨花”双关花和人,“处处开”实际上赞颂的是世代相传的雷锋精神。【重点知识】1.开篇的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本题运用自然环境描写作用分析法。“挨”“延伸”“消失”由近及远,描写出了山峦的层叠和一望无际;“迷茫的暮色”又表明“我们”行进山中已经到了傍晚时候。这样描写山峦,表明时间,衬托出“我们”的焦急心情,为下文“小屋”的出现作铺垫。“我们”首先看到了小屋的什么情况?产生了什么疑问?这起着什么作用?“我们”首先看到小屋“没有灯也没有人声”,不禁产生了“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的疑问,设置出了第一个悬念。小茅屋的主人为过路人准备了哪些必需品?从中可以看出主人具有怎样的品质?本题运用人物形象五分析法。床、水、干柴、米、盐等。从中可以看出主人热情周到、乐于助人的品质。第
12
段两人的对话有什么作用?本题运用语言描写作用分析法。两人的对话既表现出对这家主人的感激之情的深厚,又在行文上照应前文设置的悬念;“可能”表现老余语气的不肯定,又深化了前文设置的悬念。24
段语言属于什么记叙顺序?在行文上起着什么样的作用?插叙。表现出小屋帮助了很多行路的人,意义重大;终于打听出小屋主人名叫梨花,既表现了老人非常感激小屋主人的心情,又在行文上照应前面设置的悬念,似乎已经解开了这个悬念。如果把“多好的梨花啊”改为“多好的姑娘啊”,表达效果一样吗?不一样,赞美“梨花”这位姑娘,又会使人与自然界的梨花联系起来,增强了美感。写“我”的梦境有什么作用?以自然美衬托人物美,使自然界的梨花与人物梨花相映生辉,表现出了梨花姑娘的无限美丽。情深才会成梦,看到梨花姑娘的梦境描写,表现了“我”对她的衷心赞美。说说“闪出”这一动作描写的表达效果。本题运用关键词语表达效果法。“闪出”写出了哈尼小姑娘们动作的轻快、活跃,与她们的年龄特征相吻合,体现了她们活泼、快乐的特点。结尾处引用“驿路梨花处处开”诗句,有何作用?本题运用引用作用分析法。引用诗句,寓意双关,点明文章的主题,赞扬了世代相传的雷锋精神。小说怎样结束全篇?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是以姑娘和梨花并提、引用诗句来结束全篇的。“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洁白的梨花”并提,互相辉映,以梨花衬托小姑娘,赞美学习雷锋、照管小屋、帮助路人的小姑娘,宛如洁白的梨花,心灵纯真美好。引用陆游“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诗句结尾,既照应题目,更表明“处处”都有这样美如梨花、助人为乐的小姑娘,学习雷锋之花开遍了神州大地,大大开拓了作品的境界,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本篇中的解放军和梨花姑娘并未直接出场,而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语言写出他们的行动。这运用了什么写人方法?小说运用这种写人方法收到了什么样的效果?小说对解放军和梨花姑娘,运用了间接描写人物的方法。运用这种写人方法,把作品的现在时间集中在一个夜晚和早晨,插叙过去的事件,大大节省了篇幅,构成了曲折生动、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有利于表达作品的主题。【同步阅读练习】(一)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回答
11-14
题。(12
分)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这是哀牢山南段的最高处。这么陡峭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走上一天,路上也难得遇见几个人。夕阳西下,我们有点儿着急了,今夜要是赶不到山那边的太阳寨,只有在这深山中露宿了。同行老余是在边境地区生活过多年的人。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我们这才明白,屋里的米、水、干柴,以及那充满了热情的“请进”二字,都是出自那哈尼小姑娘的手。多好的梨花啊!瑶族老人又说:“过路人受到照料,都很感激,也都尽力把用了的柴、米补上,好让后来人方便。我这次是专门送粮食来的。”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第二天早上,我们没有立即上路,老人也没有离开,我们决定把小茅屋
A
(修整、修补、修葺)一下,给屋顶加点儿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一个哈尼小姑娘都能为群众着想,我们真应该向她学习。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
B
(闪、跳、跑)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拾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15“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驿路梨花》节选)11.请从文中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并填在A、B
处。(2
分)A. B.选文中划线的句子是什么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
分)指出选文第
13
段属于记叙顺序中的哪一种,并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概括。(3
分)“驿路梨花处处开,雷锋精神代代传”,请就传承雷锋精神谈谈你的理解和感悟。(3
分)答案:(一)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回答
11-14
题。(12
分)11.(2
分) A.修葺 B.闪12.(4
分)景物(环境)描写;(1
分)作用:①虚实映衬,香气四溢的梨花林与梨花姑娘相映生辉,为全文营造一种景和人融合的意境;(1
分)②表达了对小茅屋“主人”助人为乐
精神的赞美之情;(1
分)③照应题目,推动故事情节发展。(1
分)13.(3
分)插叙(1
分);交代了小茅屋的来历(意思接近即可)。(2
分)14.(3
分)①指出雷锋精神的内涵(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等);(1
分)②写出具体做法;(1
分)③语言表述。(1
分)(围绕“雷锋精神的内涵,传承雷锋精神的做法”展开即可。)【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0~14
题。竹杯上的红五星①才爬过两座山,我已经热汗淋漓了,而路还在脚下弯弯曲曲地延伸着!②这是岭南群山里的一条古驿道。青石砌成的曲径,像蚕吐的细丝一般,在偌大的山海里,飘浮不定地闪现着,仿佛永远没有尽头。昔日的筑路人,他们是多么艰辛啊!③我的喉咙干渴得裂开似的发疼。我埋怨自己太贪赶路了,没在山脚公路道班工人那儿喝足水。此时,我真盼着那位道班老工人讲的那道山泉,会马上出现在眼前……④据说那是好久好久以前的事了。为了打通崇山峻岭,许多石匠汇集到这深山里来。路成之后,匠人们又各自回乡谋生去了。唯有几个热心肠的人留了下来。他们担心行人口渴,决心凿石开泉引水。敲呀,打呀,披星戴月,终于打出了泉眼。说到这儿,老工人笑眯眯地对我说:“不信,你上山去听,那‘叮咚’作响的泉鸣,就是匠人们凿石留下的声音!”啊!这古老动人的传说,分明在赞颂我们民族高尚精神的源远流长。⑤山里的杜鹃花开得正盛,红的,粉的,白的,鲜艳多彩的色泽撩逗着人的眼睛。忽然,我发现花丛中有两团绿色在慢慢地移动,走近一看,原来是两个检查电话线路的解放军战士。他们手里各自都采了一大捧山里的野生茶,军衣让汗水浸透了也全然不顾。留下一两声轻快的笑声,他们又隐入绿色世界里了。⑥他们采山茶干什么呢?一想到茶,顿时又觉得出奇的干渴,我加快脚步,决心要寻找到一眼泉。⑦哈!终于隐隐听到“叮咚”作响的泉声了。追寻着那声音,我来到半山一个平地上用楠竹搭成的亭子里。走近一看,可不,一汪清泉有桌面那么大,银子般的山水正从一根竹管里畅快地吐出来。我正要扑上去饮个痛快,突然,我发现泉边有个粗瓷水缸,稳稳当当地放在竹架上,瓷缸上写着:“莫饮生水,请喝山茶。”啊,谁想得这么周到!爬山跑热的身子,贪喝冷冽的泉水,是会闹病的。我拿起一个竹筒刻制的饮水杯,揭开缸盖舀出茶水。茶水还有着微微的余温。浓酽的茶汁,泛着黑红的色泽,喝下肚去,一股清甜,真是痛快极了。⑧待我在泉边洗脸消汗之后,开始打量起四周来:这六角的竹亭,虽不算精致,遮风挡雨倒是个好所在。一节节引水的楠竹,绕山跨谷,逶迤而来,使人感到引水的不易。还有那温热的茶水,定是每天泡换一次的,要不怎么又鲜又甜?这群山中常常是十里不见一户人家,是谁在为人们做好事呢?蓦地,我想起路上邂逅的绿色人影来,想起了那两个采集野生茶叶的战士来!道班的工人说过,这山中有个查线的哨所,住着三个战士,维修着百十里线路。我打量着手里的竹杯,发现那上面还刻着一个不大的五角星,于是我明白了……⑨走出竹亭,我遥望山海,一幢小小的红砖瓦房,在绿树中隐约可见。那定是哨所了,离这驿道,怕有一二里路,每天烧茶挑来,走这崎岖的山路,要流多少汗呢?在这偏远、寂静的地方,过往行人来去匆匆,怕也难得对战士们说上几句感谢的话儿。而他们,仍在默默地干着,为干渴的人们献上这甘甜的驿道茶。10.下列语句中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青石砌成的曲径,像蚕吐的细丝一般。我的喉咙干渴得裂开似的发疼。一汪清泉有桌面那么大,银子般的山水正从一根竹管里畅快地吐出来。D.走出竹亭,我遥望山海,一幢小小的红砖瓦房,在绿树中隐约可见。用四个字概括出第④段中“这古老动人的传说”的具体内容:
。从第⑦段中找出六处表现烧茶人热情、细心周到的细节,写在下面。13.第⑧段结尾写道:“于是我明白了……”请说说“我”明白了什么。14.下列能概括文中“民族高尚精神”的词语有()(多选)A.艰苦奋斗
B.艰苦创业C.不为名利D.助人为乐
E.热情好客
F.周到细心答案:10.B筑路开泉①泉上有亭;②泉边有粗瓷水缸;③瓷缸上写着“莫饮生水,请喝山茶”;④有竹筒刻制的饮水杯;⑤瓷缸上有盖;⑥茶水有余温。明白了这烧茶人是前边看到的采野山茶的查线哨所的解放军战士。CD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山
果黄兴蓉我从北京出发到云南元谋县,进入川滇边界,车窗外目之所及,都是荒山野岭。火车在沙窝站只停两分钟,窗外一群十二三岁破衣烂衫的男孩和女孩,都背着背篓拼命朝车上挤,身上那巨大的背篓妨碍着他们。我所在的车厢里挤上来一个女孩,很瘦,背篓里是满满一篓核桃。她好不容易把背篓放下来,然后满巴掌擦着脸上的汗水,把散乱的头发抹到后面,露出俊俏的脸蛋儿,却带着菜色。半袖的土布小褂前后都是补丁,破裤子裤脚一长一短,也满是补丁,显然是山里的一个穷苦女娃。车上人很多,女孩不好意思挤着我,一只手扶住椅背,努力支开自己的身子。我想让她坐下,但三个人的座位再挤上一个人是不可能的。我使劲儿让让身子,想让她站得舒服些,帮她拉了拉背篓,以免影响人们过路。她向我表露着感激的笑容,打开背篓的盖,一把一把抓起核桃朝我的口袋里装。我使劲儿拒绝,可是没用,她很执拗。慢慢地小姑娘对我已经不太拘束了。从她那很难懂的话里,我终于听明白,小姑娘十四岁了,家离刚才的沙窝站还有几十里。家里的核桃树收了很多核桃,但是汽车进不了山,要卖就得背到很远的地方。现在妈妈病着,要钱治病,爸爸才叫她出来卖核桃。她是半夜起身,一直走到天黑才赶到这里的,在一个山洞里住了一夜,天不亮就背起篓子走,才赶上了这趟车。卖完核桃赶回来还要走一天一夜才能回到家。“出这么远门,你不害怕吗?”我问。“我有伴儿,一上车都挤散了,下车就见到了。”她很有信心地说。“走出这么远,卖一筐核桃能赚多少钱?”“刨除来回车票钱,能剩下十五六块吧。”小姑娘微微一笑,显然这个数字给她以鼓舞。“还不够路上吃一顿饭的呢!”我身边一位乘客插话说。小姑娘马上说:“我们带的有干粮。”那位乘客真有点多话:“你带的什么干粮?”“我已经吃过一次了,还有一包在核桃底下,爸爸要我卖完核桃再吃那些。”“你带的什么干粮?”那位乘客追问。“红薯面饼子。”周围的旅客闻之一时凄然。就在这时,车厢广播要晚点半小时,火车停在了半道中间。我赶忙利用这个机会,对车厢里的旅客说:“这个女孩带来的山核桃挺好吃的,希望大家都能买一点儿。”有人问:“多少钱一斤?”女孩说:“阿妈告诉我,十个核桃卖两角五分钱,不能再少了。”我跟着说:“真够便宜的,我们那里卖八块钱一斤呢。”旅客纷纷来买了。我帮着小姑娘数着核桃,她收钱。那种核桃是薄皮核桃,拿两个攥在手里一挤就破了,生着吃也很香。一会儿,那一篓核桃就卖去了多半篓。那女孩儿仔细地把收到的零碎钱打理好,一脸的欣喜。很快到了站,小姑娘要下车了,我帮她把背篓背在肩上。然后取出一套红豆色的衣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孩子上学的劳动合同模板打印
- 2025年基站场地租赁协议
- 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数学 倍数与因数《《倍数与因数》练习课 》教案
- Unit 6 Section A 3a-3c(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新目标Go For It!英语八年级上册
- 2025年黑龙江冰雪体育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湖南高尔夫旅游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学生专用
- 2025年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参考答案
- 2025年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完整
- 2025年河南艺术职业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完美版
- 2025年广东省韶关市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参考答案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语法填空含答案
- 《2024版CSCO胰腺癌诊疗指南》更新要点
- 儿童福利机构安全管理规范
- 鞋类制造过程的节能与减排
- 第1课 おじぎ 课件高中日语人教版第一册-1
- 08SG510-1 轻型屋面平行弦屋架(圆钢管、方钢管)
- 事前绩效评估具体工作实施方案
-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部编版(含答案)
- 2024年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新版
- 《研学旅行市场营销》课件-研学旅行市场营销之社群营销
- 医美机构客户满意度调查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