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记承天寺夜游》知识梳理思维导图:重点字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念:考虑,想到。相与:共同,一起。中庭:院子里。空明:形容水的澄澈。盖:大概是。但:只是。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重点句子: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译文:我解开衣服,正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动人游兴),(于是)我快乐地起来走到户外。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译文: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于是来到承天寺找张怀民。3.相与步于中庭。译文:(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课内阅读一、阅读课文,答复以下问题。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以下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欣然起行然则何时而乐耶B.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遂与外人间隔C.念无与为乐者莲,花之君子者也D.相与步于中庭皆以美于徐公2.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引发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抒发苏轼的壮志豪情,在本文中苏轼是如何巧喻月色的?又表达了怎样的心境呢?请结合划线句子分析。【答案】1.B2.作者将明月比作空明澄澈的积水,将竹柏的影子比作水中交横的藻荇,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既有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又有与好友漫步庭院的悠闲,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意思接近即可〕【分析】1.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理解。A.助词,……的样子/代词,这样;B.副词,于是,就/副词,于是,就;C.代词,……的人/助词,表判断;D.介词,在/介词,比;应选B。2.此题考查内容理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中,作者把月光比作积水,把竹柏影比作藻、荇交横,》积水空明〞写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前者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之感,后者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中愈见其静,一正写,一侧写,从而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也折射出作者光明磊落、胸无尘俗的襟怀。结合背景,苏轼谪居黄州,》不得签书公事〞,所担任的只是个有名无实的官,与儒家的》经世济民〞之理想相去甚远,即后文所谓》闲人〞之意义可知,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既有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又有与好友漫步庭院的悠闲,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点睛】参考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快乐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沉着流连光景〕清闲的人罢了。二、阅读课文,答复以下问题。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1〕念无与为乐者〔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4.翻译下面的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5.结合文意,任选一个方面简要分析作者夜游之》乐〞的表现。【答案】3.〔1〕考虑,想到〔2〕只是4.月光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澈透明,水中还有藻、荇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5.例如一:作者虽遭贬谪,内心悲凉,但面对如此月色,醉在其中,乐从心生。〔景色之乐〕例如二:更有友人相伴,漫步的悠闲,孤寂之情顿消,喜从心来。〔友情之乐〕例如三:如此》闲人〞,尚能乐以忘忧,以豁达乐观的心胸来欣赏月下美景,更能突出其情趣的高雅。〔情趣之乐〕【分析】3.此题考查对文言实词意思的理解能力。作答此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①句意是: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念:考虑、想到。②句意是: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沉着流连光景)清闲的人罢了。但:只是。4.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并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重点词有:空明,澄澈透明。交横,交错纵横。盖,大概是。5.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即可。从》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可知,作者虽然被贬谪,内心固然悲凉,但面对月色照进房门,依然能够醉在其中,乐从心生,这是因景色之美而乐;从》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可知,作者此时有友人相伴,两个人能够悠闲地漫步,使作者内心的孤寂之情倾消,喜从心来,这是因友情而乐;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可知,作者虽遭贬谪,尚能乐以忘忧,以豁达乐观的心胸来欣赏月下美景,这是表现了作者的情趣之乐,更能突出其情趣的高雅。【点睛】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射进来,〔不由得生出夜游的兴致,于是〕快乐地起身出门。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俩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庭院里的竹子和松柏树枝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6.给以下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一处。〔1〕念无与为乐者。〔2〕庭下如积水空明。7.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欣然起行〔____________________〕〔2〕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3〕遂至承天寺〔____________________〕〔4〕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8.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9.文中》闲人〞一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的情感,请参照例如,写出你的理解。例如:闲人——表现出苏轼的自得之情。月夜处处都有,可只有他和张怀民这种情趣高雅的人才懂得欣赏。10.请品析文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的妙处。11.有人根据本文意蕴,拟写了一副对联,上联已给出,请你补写出下联。上联:月色懂人心潜窗入户下联:_________________【答案】6.〔1〕念/无与为乐者〔2〕庭下/如积水空明7.〔1〕愉快的样子〔2〕考虑,想到〔3〕于是,就〔4〕一起,共同8.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大概是竹子、柏树的影子。9.闲人——表现出苏轼的悲凉之情。他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受他人诬陷而遭贬谪,不愿做闲人却只得做闲人。10.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光〞比喻成》积水〞,把》竹柏的影子〞比喻成》藻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11.例如:谪人共婵娟遣忧排愁【分析】6.此题考查断句。根据句意和短单句在主谓之间进行第一次停顿、谓语和宾语之间进行第二次停顿的原则,可以确定答案。〔1〕句意: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节奏为:念/无与为乐者。〔2〕句意: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节奏为:庭下/如积水空明。7.此题考查词语解释。〔1〕句意:于是快乐地起身出门。欣然:愉快的样子。〔2〕句意: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念:考虑,想到。〔3〕句意:就到承天寺。遂:于是,就。〔4〕句意:〔我俩〕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相与:一起,共同。8.此题考查句子翻译。注意重点词语》如:像。空明:清澈透明。交横:交叉错杂。盖:大概是〞的翻译要准确。9.此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闲人〞一词,外表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豪——月夜处处都有,却是只有情趣高雅的人能欣赏的,有了人的欣赏才有美,只有此时此地的月夜才是最幸运的,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来欣赏它。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却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在内心深处,他也不愿做一个》闲人〞。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我抚慰罢了。例如:闲人——表现出苏轼的超脱之情。即使是受他人诬陷而遭贬谪,苏轼也没有对生活失去热爱,他用笔用心,描绘勾勒了独特清幽的月夜之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让人沉迷、自失。也只有苏轼这样超脱豁达的人才能写出此种美境。10.此题考查句子赏析。作者用》积水空明〞四字来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四字来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作者不用普通的明喻,而以隐喻先声夺人,造成一种庭院积水的错觉。进而写清澄的水中交错着藻荇的清影,触类生发,把隐喻又推进一层,使人感到扑朔迷离,水月莫辨。正当读者恍惚迷惘之时,作者却轻轻地点出:》盖竹柏影也。〞使读者恍然大悟。一个》影〞字不明写月光,而月光的美好意境已宛然具现。这个透明的境界,映照出作者光明磊落、胸无尘俗的襟怀。11.此题考查对联。注意要符合对联的特点》字数要相等、词性要相当、结构要相称、节奏要相应、平仄要和谐、内容要相关〞。例如:闲人知情意修身清心。【点睛】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射进来,不由得生出夜游的兴致,于是快乐地起身出门。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俩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大概是庭院里的竹子和松柏树枝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以下小题。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2.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月色入户/关门闭户B.念无与为乐者/一念之差C.相与步于中庭/寸步难行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不求有功但求无过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14.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微妙而复杂的感情?【答案】12.C13.(1)(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窗户上,(于是我就)快乐地起床出门散步。(2)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14.被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分析】12.A.》户〞都是》门〞的意思;B.》念〞都是》想到〞的意思;C.动词,散步/名词,脚步;D.》但〞都是》只、只是〞的意思;应选C。13.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作答此题,要遵循》字字有落实,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注意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1)欲:想;户:门;欣然:快乐的样子;行:出行,走。(2)庭下:院子里;如:像;空明:清明澄澈;交横:交错纵横;盖:大概是;竹柏影:竹子和柏树的影子。14.此题考查理解情感。本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由此可知有》赏月的欣喜〞;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可知有》漫步的悠闲〞;自比》闲人〞,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的悲凉,对人生的感慨。【点睛】参考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服准备睡觉时,这时月光照进门里,〔于是我〕快乐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庭院里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哪个夜晚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5.以下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念无与为乐者念:思念 B.遂至承天寺遂:于是,就C.怀民亦未寝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相与:共同,一起16.以下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念无与为乐者天子为动 B.相与步于中庭孙叔敖举于海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经纶世务者 D.念无与为乐者为复有能与其奇者17.以下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选文作者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B.》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中一个》遂〞字,表达出作者与张怀民意趣相投。C.文中的画线句以丰富的想像,描写承天寺清幽空明的月景。D.选文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意在表达自己被贬后的悲凉不平之气。【答案】15.A16.B17.D【详解】1.A.错误,句意: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念,考虑,想到。应选A。2.考查对虚词的理解。A.动词,当作/介词,被;B.都是介词,在;C.助词,表停顿/代词,……的人;D.连词,和,跟/动词,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应选B。2.D.》意在表达自己被贬后的悲凉不平之气〞错误,《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虽感慨身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胸怀。应选D。【点睛】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射进来,〔不由得生出夜游的兴致,于是〕快乐地起身出门。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俩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大概是庭院里的竹子和松柏树枝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比照阅读18.阅读下面的两篇文言文,答复以下问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秸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林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①,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②,退则死法③,当恁么④时也不妨熟歇。〔苏轼《记游松风亭》〕〔注〕①木末:树梢。②死敌:死于敌手。③死法:死于军法。④恁么:这么,如此。〔1〕解释以下划线的词。①怀民亦未寝________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③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________④思欲就林止息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②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3〕〔甲〕文中作者的清闲之意,在文中是如何表达的?〔4〕〔甲〕〔乙〕两文分别为苏轼被贬黄州、惠州期间所作,虽然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怀却有共同之处,请简要概括。【答案】〔1〕睡觉只是曾经到,靠近〔2〕①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②因此就好似挂钩的鱼突然得到解脱一般快活。〔3〕①入夜即解衣欲睡;②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③与怀民于庭中散步;④欣赏月下美景。〔4〕乐观、旷达〔或》豁达、洒脱〞等〕;随缘自适〔或》随遇而安〞》善于自我排遣〞等〕。【解析】〔1〕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①句意为:怀民也没有睡。寝:睡觉。②句意为: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但:只,只是。③句意为:即使在短兵相接的战场上。虽:即使。④句意为:想到亭子里休息。及:到,靠近。〔2〕此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中重点词语有盖……也:原来是;句意为: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草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②中重点词语有由是:于是〔或》因此〞,》由于这〞等〕;句意为:于是〔或》因此〞,》由于这〞等〕〔我〕如同上钩的鱼儿,突然得到解脱。〔3〕此题是对文章感情把握的考查,要注意思想倾向,抓住作者根本的感情立场,联系文章主要情节,抓住评论性的语句从多角度、多侧面思考作答。甲文苏轼发出》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感慨,在贬谪中感慨微深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复杂心境。〔4〕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的语句,分析其含义即可。【点睛】〔1〕作答此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学生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结合所学课文语境积累常用的实词的意思和所运用的具体语境以及所属词性或语法功能;二要关注所做试题选文的语境,以及所给比拟选项的语境,在具体语境下理解比拟,即可得出答案。〔2〕此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3〕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通晓全文大意按要求作答即可。〔4〕此题考查比拟阅读。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准确理解两文内容的根底上,找出描写水的语句,然后再分析相同和不同之处。参考译文【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快乐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沉着流连光景〕清闲的人罢了。【乙】我曾经住在惠州的嘉祐寺。〔一天〕放开脚步走到松风亭下,感到腿酸疲乏,想在林子里〔找一处地〕停下来休息。抬头望向亭子,还在高处,心想怎么才能爬上去呢?过了很久,突然自言自语道:》这里有什么不能休息的呢?〞因此就好似挂钩的鱼突然得到解脱一般快活。如果有人能领悟到这一点,即使两军对垒、短兵相接,战鼓声如雷霆,前进的话,会被敌人杀死,后退的话,也会被军法处死,在这时可以好好歇息一番。阅读文章,答复以下问题〔甲〕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乙〕书上元夜游苏轼己卯上元①,予在儋州②,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③杂糅,屠沽④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⑤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⑥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注〕①己卯〔mǎo〕:公元1099年。上元:农历正月十五。②儋〔dān〕州:今海南省儋县,作者于1097年被贬至此。③民:指汉族人。夷:指当地少数民族。④屠沽:指卖者买者。⑤过:作者的幼子,随侍苏轼于海南。⑥韩退之:唐朝文学家韩愈。韩愈曾写诗述其钓鱼钓不着大鱼,埋怨水太浅,要另觅垂钓佳处,暗指自己境遇不好,不得志。19.以下选项中加点字意义不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欣然起行屠沽纷然 B.盖竹柏影也盖自笑也C.何夜无月过问先生何笑 D.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未复有能与其奇者20.用/给下面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21.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放杖而笑,孰为得失?22.〔甲〕〔乙〕两文作者所展露的胸怀有何相同之处?请结合两文具体内容分析概括。【答案】19.C20.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21.我放下拐杖大笑,哪个是得哪个是失?22.甲乙两文都表现了作者的旷达心态。甲文中作者以》闲人〞自居,尝试以旷达乐观的心态去欣赏大自然的美景,虽被贬谪,却有一种闲情逸致。乙文》放杖而笑〞,既是作者夜游后尽兴而归,舒心而笑,也是以一颗平常心面对逆境,笑得洒脱坦荡。【分析】19.A.然:都是》……的样子〞的意思;B.盖:都是》原来是〞的意思,表推测语气;C.何:哪一个,什么/为什么,意思不同;D.者:都是》……的人〞的意思;应选C。20.此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根底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此题可根据句意来句读。句意是:我很快乐地听从他们的提议,于是走进西城,进入僧人宿舍,穿过小巷。据此,正确的句读应是: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21.此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能力。解答时一定要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放〔放下〕,杖〔拐杖〕,孰〔哪一个〕〞是句中重点词,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义。22.此题考查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要读懂语段,了解内容,结合语境,体会作者的心境。甲文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的一个生活片段,也表达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同时表达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及自我排遣,表现了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乙文展现了一次作者月夜出游的生活片断,写整个游历路程,其所见者,为》民夷杂揉,屠沽纷然〞,儋州元宵节特有的热闹、喜悦,皆跃然纸上,夜晚游市,如历梦境,父子相对而笑,苏氏父子身处困境,却超然自得,生活和谐,心境恬静。甲乙两文都表现了作者旷达乐观的心态。【点睛】[甲]参考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快乐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乙]参考译文:己卯上元节,我在儋州。有几个老书生过来看我,说:》在这月光皎洁的美好夜晚,先生能出去走走吗?〞我很快乐地听从他们的提议。于是走进西城,进入僧人宿舍,穿过小巷,只见汉族和少数民族混杂在一起,卖肉的卖酒的多得很,回到家已经三更天了。家里人掩门熟睡,已经第二次发出了鼾声。我放下拐杖发笑,心想我半夜出游和家人酣睡,究竟哪个有得?哪个有失?苏过问我为什么笑,我是自己笑自己。这也是在笑韩愈,他在一个地方钓鱼未钓到,就想到更远地方去,他不知道走到海边的人也不一定能得到大鱼。23.比照阅读。〔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乙〕王子猷居山阴①,夜大雪,眠觉②,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③,忽忆戴安道④。时戴在剡⑤,即便夜乘小船就⑥之。经宿⑦方至,造门⑧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日:》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选自《世说新语任诞》〕[注释]①山阴:今浙江绍兴。②眠觉:睡醒③左思《招隐诗》,表现隐居的乐趣。④戴安道:戴逵,字安道。⑤剡〔shàn〕:县名,今浙江嵊县。⑥就:拜访、访问。⑦经宿:一整夜。⑧造门:这里是到门口的意思。〔1〕解释以下句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欣然起行________念无与乐者________因起彷徨________人问其故_________〔2〕翻译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3〕作者发挥奇特的想象,用了两个新奇的比喻来描写月色。请你写出一句他的其它作品中关于描写》月亮或月色〞的诗句或语句吗?〔4〕两段文字都是写的夜找好友,请比拟他们的异同点?〔可从目的、原因、结果、情感、性格等方面考虑〕【答案】〔1〕愉快地,快乐地想,思考于是原因〔2〕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各种水草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意对即可〕〔3〕明月几时有,……;月有阴晴圆缺,……;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千里共婵娟。/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4〕两段文字都表现了他们那总旷达的胸襟,都是触景而想找自己好友;目的和起因不同:A段文字为了找好友一起游玩,找同乐者,最终找到了;B段文字注重找的过程,是想念好友,最终没找到。〔意对即可〕【详解】⑴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此题注意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要结合句子的意思进行推断,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欣:愉快地,快乐地;念:古今异义,想,思考;故:一词多义,原因。
⑵此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直译和意译,解答时要以直译为主,注意对关键词语的准确理解,做到字字落实。如:行:前往。何:为什么。
⑶此题考查对古诗文的积累。要求考生注意题干的要求,结合要求作答,注意平时读古诗文名句的识记和积累,注意准确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不添字、不漏字。如:明月几时有,……;月有阴晴圆缺,……;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千里共婵娟。/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⑷此题考查考生比拟阅读的能力。要求考生熟读文本,理解文本的意思,结合题干的提示进行分析理解。两段文字都是写自己夜找好友一事,相同点:都表达了作者旷达的胸襟,都是触景而想找自己好友;不同点:目的和结果不同:A段文字为了找好友一起游玩,找同乐者,最终找到了;B段文字注重找的过程,是想念好友,最终没找到。据此作答。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①,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②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余〕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③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④。〞是日,剧饮而归。〔苏轼《游沙湖》〕〔注〕①相田:看田地的好坏。②庞安常:宋代蕲水人,世代从医,颇有名气。③王逸少: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字逸少。④休将白发唱黄鸡:不要因为年老就唱起》黄鸡催晓〞、朱颜已逝那种消极悲观的歌曲。24.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念无与为乐者万念俱灰B.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遂往求疗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得疾D.猿则百叫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全断面掘进机合作协议书
- 2025年湖南省永州市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1套
- 机器学习原理与应用电子教案 5.3朴素贝叶斯
- 2025年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带答案
- 2025年河南林业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附答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模块式除尘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吉林省松原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 2025至2030年中国显像管移载装置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无线吊秤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第二章 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 家校共育之道
- 公司EHS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
- DeepSeek入门宝典培训课件
- 社区健康促进工作计划
- 《作文中间技巧》课件
- 2025年度移动端SEO服务及用户体验优化合同
- 中小学《清明节活动方案》班会课件
- 广东省2025年中考物理仿真模拟卷(深圳)附答案
- 新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1单元第3课时《8、7加几》作业
- 2024年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验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版)含答案解析
- 【公开课】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