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行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报告_第1页
集成电路行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报告_第2页
集成电路行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报告_第3页
集成电路行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报告_第4页
集成电路行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集成电路行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报告

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感影院、混合现实娱乐、广播影视融合媒体制播等配套装备和平台,开拓消费新领域。大力研发数字艺术呈现技术,提升艺术展演展陈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应用水平,支持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化及应用。研究制定数字文化创意技术装备关键标准,推动自主标准国际化,完善数字文化创意技术装备和相关服务的质量管理体系。到203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主导力量,我国成为世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的制造中心和创新中心,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和主导地位的创新型领军企业。促进数字创意产业蓬勃发展,创造引领新消费以数字技术和先进理念推动文化创意与创新设计等产业加快发展,促进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相关产业相互渗透。到2020年,形成文化引领、技术先进、链条完整的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格局,相关行业产值规模达到8万亿元。(一)创新数字文化创意技术和装备适应沉浸式体验、智能互动等趋势,加强内容和技术装备协同创新,在内容生产技术领域紧跟世界潮流,在消费服务装备领域建立国际领先优势,鼓励深度应用相关领域最新创新成果。加大空间和情感感知等基础性技术研发力度,加快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成像、裸眼三维图形显示(裸眼3D)、交互娱乐引擎开发、文化资源数字化处理、互动影视等核心技术创新发展,加强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数字文化创意创作生产领域的应用,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紧密衔接。鼓励企业运用数字创作、网络协同等手段提升生产效率。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感影院、混合现实娱乐、广播影视融合媒体制播等配套装备和平台,开拓消费新领域。大力研发数字艺术呈现技术,提升艺术展演展陈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应用水平,支持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化及应用。研究制定数字文化创意技术装备关键标准,推动自主标准国际化,完善数字文化创意技术装备和相关服务的质量管理体系。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构建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平台,加强基础技术研发,大力发展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互动影视等新型软硬件产品,促进相关内容开发。完善数字文化创意产业技术与服务标准体系,推动手机(移动终端)动漫、影视传媒等领域标准体系广泛应用,建立文物数字化保护和传承利用、智慧博物馆、超高清内容制作传输等标准。完善数字创意双创服务体系。(二)丰富数字文化创意内容和形式通过全民创意、创作联动等新方式,挖掘优秀文化资源,激发文化创意,适应互联网传播特点,创作优质、多样、个性化的数字创意内容产品。促进优秀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鼓励对艺术品、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转化和开发。依托地方特色文化,创造具有鲜明区域特点和民族特色的数字创意内容产品。加强现代设计与传统工艺对接,促进融合创新。提高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体验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强智慧博物馆和智慧文化遗产地建设,创新交互体验应用。强化高新技术支撑文化产品创作的力度,提高数字创意内容产品原创水平,加快出版发行、影视制作、演艺娱乐、艺术品、文化会展等行业数字化进程,提高动漫游戏、数字音乐、网络文学、网络视频、在线演出等文化品位和市场价值。鼓励多业态联动的创意开发模式,提高不同内容形式之间的融合程度和转换效率,努力形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数字创意品牌,支持中华文化走出去。(三)提升创新设计水平挖掘创新设计产业发展内生动力,推动设计创新成为制造业、服务业、城乡建设等领域的核心能力。积极发展第三方设计服务,支持设计成果转化。鼓励企业加大工业设计投入,推动工业设计与企业战略、品牌深度融合,促进创新设计在产品设计、系统设计、工艺流程设计、商业模式和服务设计中的应用。支持企业通过创新设计提升传统工艺装备,推进工艺装备由单机向互联、机械化向自动化持续升级。以创意和设计引领商贸流通业创新,加强广告服务,健全品牌价值体系。制定推广行业标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支持建设工业设计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工业设计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创新城市规划设计,促进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与城市规划相融合,利用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建立覆盖区域、城乡、地上地下的规划信息平台,引导创新城市规划。从宏观、中观、微观等多层面加强城市设计,塑造地域特色鲜明的风貌。鼓励建筑设计创作,完善招投标制度和专家评标制度,扩展建筑师执业服务范围,引导建筑师参与项目策划、建筑设计、项目管理,形成激励建筑师创作的政策环境。加大建筑师培养力度,培育既有国际视野又有文化自信的建筑师队伍。倡导新型景观设计,改善人居环境。进一步提高装饰设计水平。(四)推进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数字文化创意和创新设计在各领域应用,培育更多新产品、新服务以及多向交互融合的新业态,形成创意经济无边界渗透格局。推动数字创意在电子商务、社交网络中的应用,发展虚拟现实购物、社交电商、粉丝经济等营销新模式。推动数字创意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提升学习内容创意水平,加强数字文化教育产品开发和公共信息资源深度利用,推动教育服务创意化。提升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服务设计的文化内涵和数字化水平,促进虚拟旅游展示等新模式创新发展。挖掘创意三农发展潜力,提高休闲农业创意水平,促进地理标志农产品、乡村文化开发,以创意民宿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推动数字创意在医疗、展览展示、地理信息、公共管理等领域应用。构建数字创意相关项目资源库和对接服务平台,创新使用多种形式的线上线下推广手段,广泛开展会展活动,鼓励行业协会、研究机构积极开展跨领域交流合作。建立涵盖法律法规、行政手段、技术标准的数字创意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大打击数字创意领域盗版侵权行为力度,保障权利人合法权益。积极研究解决虚拟现实、网络游戏等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切实保护用户生理和心理健康。改善数字创意相关行业管理规制,进一步放宽准入条件,简化审批程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促进融合发展。集成电路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一)物联网新兴应用加速,集成电路行业下游需求爆发随着互联网技术以及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物联网作为新兴领域兴起,不但新的产品应用不断涌现,也会带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根据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发布的《Themobileeconomy2022》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物联网总连接数达到151亿,预计到2025年,全球物联网总连接数规模达到233亿,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1.45%。预计到2025年,全球物联网的收入将增长到1.1万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1.4%。我国物联网连接数到2025年预计将达到80.1亿,年复合增长率14.1%,我国物联网连接数全球占比达到30%以上。我国各级政府也对于物联网发展持续推出相关政策。2010年,物联网被列入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成为国家首批加快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020年,国家发改委官方明确新基建范围,物联网成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定位下沉为新基础设施,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重要性进一步提高。物联网通过智能照明、智能电视、智能音频、智能家居、新零售、可穿戴等消费级应用有效地重塑了万物互联的概念,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品出货量爆发,进而推动上游芯片设计行业不断发展。新兴的物联网应用在企业和开发者工程师协同努力下,在市场外部环境影响下,不断出现创新与突破。近两年由于全球新冠疫情,人们的日常行为方式发生了改变,加速了物联网技术的落地,智慧零售、体温检测、人员和资产追踪、供应链物流、智慧医疗等大量场景被物联网技术逐步渗透。例如低功耗蓝牙技术5.1版本中的寻向功能(directionfinding),采用多天线定位,显著提升基于位置服务(LocationService)的蓝牙解决方案的性能,准确的位置信息定位精度可以达到亚米级。基于低功耗蓝牙信号强度,寻向功能等蓝牙位置服务在追踪方面的应用迅速在抗疫层面取得成绩,众多国家使用蓝牙技术追踪病毒接触者,来了解确诊者去过的地方以及接触过的人,成为疫情追踪的关键资讯。据《2022年蓝牙市场最新资讯》报告预测,蓝牙位置服务设备的增长将在未来五年内保持25%的年均增长率,预计2026年,年出货量达5.68亿。2022年1月,雅培(Abbott)在CES展会主题演讲中提到以连续血糖监测(CGM)系统为例的医疗可穿戴设备仅仅2021年第三季度,销售额即接近10亿美元,也标志着以低功耗蓝牙为基础的智能医疗设备市场再次迈上新的台阶。疫情期间,电竞和家庭办公等应用也再次焕发新的生机。以电竞行业为例,得益于游戏直播的社交属性以及各类游戏平台上提供的丰富的游戏比赛,参与人数众多。为了获取沉浸式的游戏体验,耳机已经成为玩家不可或缺的装备之一。相较于传统的有线耳机,无线耳机(包括头戴式耳机和TWS耳机)正越来越成为游戏玩家的首选神器,不仅因为其通过取消音频线缆为玩家带来更自由的游戏空间,同时也因为随着无线连接和音频技术的提升,无线耳机在延迟、稳定性和音质等关键指标上都已经能够匹敌传统的有线耳机。随着物联网应用的行业渗透面不断扩大,数据实时分析、处理、决策等边缘智能化需求增加。未来会有大量的数据需要在低功耗物联网设备上存储、分析和处理。低功耗物联网芯片性能的提升,降低了这些边缘智能化需求的门槛,为多样化应用进一步创造空间。用户对于VR/AR等新技术产品买单意愿加强,随之而来能支持低延时、多连接的物联网芯片应用空间也将随之快速增长。面对层出不穷的创新型物联网应用,无线物联网芯片行业也将迎来历史机遇,加速匹配物联网新兴应用产品,行业需求将持续爆发式增长。(二)集成电路行业下游需求的爆发,长尾效应更为凸显2004年,硅谷知名杂志《连线》主编克里斯•安德森首次提出了长尾理论:从正态分布曲线中间的突起部分叫头;两边相对平缓的部分叫尾,从人们需求的角度来看,大多数的需求集中在头部,而分布在尾部的需求是个性化的,零散的小量的需求,而这部分差异化的、少量的需求会在需求曲线上面形成一条长长的尾巴。物联网应用在垂直市场和长尾市场都有显著的应用。例如,智能照明、无线音频、电子价签应用以垂直市场为主,表现为终端客户集中,单一客户体量大。同样的,在很多其他的物联网应用领域,长尾效应的特征也是非常明显,物联网的终端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多样化特征,形成大量个性化的尾部物联网终端形态。各行业的设备接入网络后成为智能互联产品,成为物联网/智能硬件长尾的组成,看起来每一个领域数量并不大,但是这个长尾加到一起,总的市场容量、市场机会非常巨大。在无线物联网芯片领域,全球头部企业已越来越意识到长尾市场的巨大机会,持续加快研发拓展产品线,不断提高软件协议栈、软件开发工具包的便捷易开发程度,构建开放创新的开发者生态,支持中小规模客户/初创企业快速切入应用市场。在芯片研发工程师之外,聘请大量的软件工程师进行针对性软件研发,企业组织架构中软件部、应用部成为与射频模拟部、数字设计部、算法部等芯片核心设计部门同等重要的机构。同时,销售部也加大全应用领域客户的服务布局,不放弃任何一个长尾市场的应用机会。根据Nordic在2021年第四季度公开报告中援引的北欧知名金融机构DNBMarkets的统计数据,2021年度泰凌微低功耗蓝牙终端产品认证数量攀升至全球第二名,仅次于Nordic,产品管线已逐步覆盖多变复杂的物联网应用场景。在物联网的产业生态中,开发者正扮演着关键的驱动型角色。与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代仅需个人电脑或智能手机作为载体产品主要由代码构成不同,智能互联网时代的物联网设备,是虚拟网络与物理世界的融合。高度差异化的应用场景与种类繁复的硬件设备,决定了物联网设备开发不再是少数科技能完全承担的项目,更需要数千万物联网开发者投身其中,从而实现千人千面的个性化产品开发。据IDC发布预测,到2023年,中国兼职开发者的数量相对于2019年将增加一倍,从2019年的180万增加到360万,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2.2%。客户体验应用将通过持续结合各种数据和创新的强化学习算法实现超个性化。物联网开发者通常为智能硬件的制造企业、开发团体及个人开发者,包括产品经理、UI设计师、软件工程师、硬件工程师、测试工程师等多个岗位。由于智能硬件开发是需要高度协作的工作在缺乏工具包与平台支持的情况下,个人开发者很难独立完成。埃文斯数据(EvansDataCorporation)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共有2,300万开发者,其中专注于物联网领域的开发者超过200万,预计2023年开发者整体规模将达到2,770万,而物联网开发者比例还将随着产业规模扩大进一步上升。综合来说,规模迅速扩大的物联网开发者,不只是全新技术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更是珍贵且有限的资源。开发者会关注哪家企业平台用户覆盖用户数量最多,支持通讯协议最多,商业回报最可观,开发工具和基础设施最便利,技术是否能引领潮流。一个生态吸引了越多的开发者,就会产出越多的应用,越多应用就可以更好的服务消费者引来更多消费,又吸引更多开发者进入,进而推高相关领域的无线物联网芯片销量。物联网在消费类应用方面因受众群体基数大、产品导入周期相对短、产品种类多样等特点取得先发优势,以消费者为最终用户的物联网应用如智能家居、智能照明、智能门锁、智能耳机、可穿戴设备等率先兴起。然而随着物联网应用向各个行业的渗透,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等,产业物联网的连接数占比也将提速。以工厂管理为例,每台工业机器,传感器和设备都有潜力为强大的分析提供丰富的数据。相较于传统的串行端口设备信息管理,植入IoT连接芯片后的机器设备可以Mesh组网,运营管理及操控数据通过云端与企业运营系统以及管理者手机端互联,工程师可以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运行诊断程序,甚至可以通过数据驱动的预测性维护,结合具有人工智能程序(AI)芯片的边缘处理能力,在设备发生故障之前预测并解决设备故障。通过预测性维护或运营优化,这些数据资产能为工业企业运营增加更多价值。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物联网白皮书(2020)》报告,产业物联网设备的联网数将在2024年超过消费物联网设备数,预计到2025年,中国物联网连接数中产业物联网的连接数将占到61.2%。随着遍布家庭、办公室、企事业单位和行业组织的大量智能设备不断收集用户数据,未来每一款物联网终端均可以成为一部小型处理器单元,通过网络连接,不断收集、处理、发送信息至网络,这些物联网终端设备也将成为黑客和其他恶意攻击者的目标。物联网连接万物,但面临的问题是众多设备终端尚未准备就绪或不够成熟,无法应对网络攻击带来的功能以及安全风险。例如,黑客可能利用智能手表软件设计或蓝牙连接的漏洞,突破安全屏障访问用户的智能手机,通过手机银行等程序窃取用户财产。得以广泛使用的物联网技术使这些风险对于企业和行业大型组织而言更为严重,随时面临用户信息和隐私被侵犯、重要资产和数据被窃取的局面,这就要求物联网设备及应用在设计开发环节通过使用保护协议、改进传感器和其他安全相关的措施来解决安全问题。物联网IoT芯片由于具备极强的射频性能,实现物联网安全的软件方法无法达到合格的保障和防护等级,基于硬件的方法被视为设计和实现任何物联网解决方案所必需的要素。芯科科技(SiliconLabs,Inc)首席安全官SharonHagi在《为什么物联网解决方案需要基于硬件的安全机制》文章中指出,通过在硬件中提供安全功能,对手在尝试入侵或截取机密信息时将面临艰难的、高代价的挑战且最终会徒劳无功。根据市场调研机构MarketsandMarkets发布的物联网安全市场预测数据,全球物联网安全市场规模预计将在2025年达到366亿美元。集成电路行业整体概况(一)集成电路产业链集成电路行业作为全球信息化时代进程中的重要驱动力,由于其涉及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通讯技术、半导体制造等多项专业领域,具有较高的行业壁垒,已逐步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集成电路行业目前已形成成熟完备的产业链条,从上游至下游包括集成电路设计行业、制造行业和封装测试行业,产业格局紧密协作、分工明确。集成电路设计处于行业上游,通过芯片的研发及设计为客户提供芯片解决方案以满足其特定需求。集成电路制造业整体处于产业链中下游,主要为上游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的设计方案提供制造服务。下游封装测试行业主要对量产芯片进行封装、系统性测试以满足各项出厂指标。(二)全球集成电路行业发展概况近年来,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领域在全球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提升了高端集成电路、射频器件、功率器件等产品的需求,同时也驱动了专用SoC芯片、驱动传感器技术的创新,集成电路已经广泛应用于通讯、计算机、消费电子、医疗等多个领域。2020年由于疫情防控政策衍生出居家办公、线上社交、线上消费等行为习惯,大幅刺激了消费电子的需求,部分领域例如智能手机、电动汽车行业甚至出现芯片供不应求的情况。根据WSTS(世界半导体业贸易统计协会)数据统计,2021年全球半导体市场销售额强势增长到5,56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26%。美国企业仍为全球市场供给端主导者,根据ICInsights报告统计,美国半导体企业2021年全球整体市场占有率达到54%,美国在IDM、Fabless企业和整体市场都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市占率均超过45%。2021年中国大陆半导体企业仅占全球IC市场份额的4%,发展中国大陆半导体产业任重道远。(三)中国集成电路行业发展概况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结构目前整体处在均衡发展的状态,从最初以中低端封装测试为产业支柱,逐步拓展到以设计、制造、封装测试为3大核心的完整产业链,结构持续优化,产业趋于均衡。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2021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为10,458.3亿元,同比增长18.2%,同时也实现了行业销售额和增速的双增长。其中,设计业销售额比重仍然最高,其销售额为4,519亿元,同比增长19.6%;制造业和封装测试业的销售额分别为3,176.3亿元和2,763亿元,同比增长比率分别为24.1%和10.1%。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国内市场对集成电路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如新能源汽车、电子消费品、工业设备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为集成电路产品开辟了更多的应用场景。由于我国集成电路行业起步较晚,目前仍需要依靠大量进口来满足市场需求,尤其是高端芯片领域长期由高通、英特尔等巨头所垄断。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数据统计,2021年我国集成电路产品进口额为4,325.5亿美元,同比增长23.6%,国内巨大的市场体量带动了高端芯片进口的旺盛需求。培育生物服务新业态以专业化分工促进生物技术服务创新发展,构建新技术专业化服务模式,不断创造生物经济新增长点。发展专业化诊疗机构,培育符合规范的液体活检、基因诊断等新型技术诊疗服务机构。发展健康体检和咨询、移动医疗等健康管理服务,推动构建生物大数据、医疗健康大数据共享平台,试点建立居民健康影像档案,鼓励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智能诊疗生态系统,推动医学检验检测、影像诊断等服务专业化发展。提高生物技术服务对产业的支持水平。发展符合国际标准的药物研发与生产服务,鼓励医药企业加强与合同研发、委托制造企业的合作。推动基因检测和诊断等新兴技术在各领域应用转化,支持生物信息服务机构提升技术水平。为药品、医疗器械、种业、生物能源等生物产品提供检测、评价、认证等公共服务,加快产品上市进度,提升产品质量。鼓励生物技术在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治理、有毒有害物质降解、废物资源化等领域拓展应用,积极引导生物环保技术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联合或兼并,实现做大做强。构建生物技术专业化双创平台,降低生物产业创新创业成本,支持各类人员开办虚拟研发企业,释放创新潜能。集成电路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集成电路行业面临的机遇随着互联网技术以及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物联网作为新兴领域兴起,不但新的产品应用不断涌现,也会带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集成电路作为产业智能化进程中必不可少的核心器件,将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前景。根据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发布的《Themobileeconomy2022》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物联网总连接数达到151亿,预计到2025年,全球物联网总连接数规模达到233亿,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1.45%。2019年全球物联网的收入为3,43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到1.1万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1.4%。随着物联网的高速发展,我国各级政府也陆续发布政策文件,鼓励物联网以及集成电路行业的发展。自2010年物联网被列入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成为国家首批加快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积极推动物联网的发展。2020年国家发改委官方明确新基建范围,物联网成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定位下沉为新基础设施,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发展集成电路设计行业也多次被写入国家5年发展规划以及政府工作报告。物联网通过智能照明、智能电视、智能音频、智能家居、新零售、可穿戴等消费级应用有效地重塑了万物互联的概念,因而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品出货量爆发,进而推动上游芯片设计行业不断发展。同时,新兴的物联网应用在企业和开发者工程师协同努力下,不断寻求创新与突破。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物联网白皮书(2020)》报告,我国物联网连接数全球占比高达30%,2019年我国物联网连接数36.3亿,到2025年,预计我国物联网连接数将达到80.1亿,年复合增长率14.1%,市场空间巨大。(二)集成电路行业面临的挑战无线物联网、尤其是短距离无线物联网通信协议众多,同时每款协议标准的升级迭代速度较快,芯片设计企业必须针对标准演进不断迭代产品,需要长时间研发经验的积累与资金投入。近年来在产业政策及地方政府推动下,国内无线物联网芯片的市场参与者数量不断增多,市场也进一步分化,新的参与者陆续进入中低端市场。新兴产业发展目标产业规模持续壮大,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生物、绿色低碳、数字创意等5个产值规模10万亿元级的新支柱,并在更广领域形成大批跨界融合的新增长点,平均每年带动新增就业100万人以上。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明显提高,形成全球产业发展新高地。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发明专利拥有量年均增速达到15%以上,建成一批重大产业技术创新平台,产业创新能力跻身世界前列,在若干重要领域形成先发优势,产品质量明显提升。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等领域新产品和新服务的可及性大幅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更加严格,激励创新的政策法规更加健全。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形成产业新体系。发展一批原创能力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品牌美誉度的行业排头兵企业,活力强劲、勇于开拓的中小企业持续涌现。中高端制造业、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比重大幅提升,支撑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形成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策源地和技术创新中心,打造百余个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的新兴产业集群。到203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主导力量,我国成为世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的制造中心和创新中心,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和主导地位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影响集成电路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一)影响集成电路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1、集成电路行业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集成电路行业是国民经济支柱性行业之一,其发展程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发展水平的核心指标。大力发展集成电路相关产业,也是我国成为世界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2020年,《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制定出台财税、投融资、研究开发、进出口、人才、知识产权、市场应用等八个方面政策措施,进一步优化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发展环境,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发展质量。2021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集成电路等产业创新发展。2、集成电路行业下游应用行业需求不断增长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无线物联网芯片应用场景从通信行业、电子产品等拓展到工业控制、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等领域,随着下游新兴应用领域不断涌现,无线物联网设计芯片行业也迎来了较快的增长。全球范围内,居民的人均消费水平不断提升,消费升级带动人民消费观念的改变。加之以智能音箱、智能手表为代表的智能终端产品种类不断丰富、功能不断迭代,人民对能提升生活水平的智能化产品消费意愿变得更加强烈。数字化在各行各业不断渗透,以工业、医疗、能源为代表的传统行业面临数字化转型的挑战,智能物联网的应用是完成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路径之一。在行业应用的需求驱动下,以IoT芯片为基础核心的物联网应用模式不断创新、发展、完善。例如电子价签、疫情监测手环等服务均是基于低功耗无线芯片解决方案的物联网创新商业模式。根据半导体行业研究机构TechnoSystemsResearch(TSR)发布的《2020TSRWirelessConnectivityMarketSummary》,在蓝牙、低功耗蓝牙和WiFi的带动下,预计2025年,全球无线通信芯片出货量将达到82.6亿颗。下游应用行业的不断升级、应用设备数量的持续增长将为行业的发展提供强大支撑。3、新兴技术不断进步,推动集成电路行业整体蓬勃发展物联网产业的发展需要众多相关技术的进步作为支持,相关技术的进步为物联网的应用创造了必要的技术环境,对物联网的应用体验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为物联网产业发展提供了保障。众多技术在5G、物联网、人工智能领域兴起,智能家居、智能可穿戴、智能音频等众多下游应用百花齐放,不断为智能终端设备市场注入新的活力。例如蓝牙核心规范5.1引入寻向功能,这一全新功能可帮助设备明确蓝牙信号的方向,进而帮助开发厘米级的实时定位和室内定位蓝牙方案,在室内寻物、物流仓储等方面都有巨大市场潜力;蓝牙5.2又打破了经典蓝牙点对点的传输模式,允许智能手机等单一音频源设备向单个或多个音视频接收设备间同步进行多重目独立的音频传输,能以更低的数据速率提供更高质量的音频流,这项升级将使设备间实现稳定性更好、更低功耗、更长使用时间的多点短距通信,从而孕育出功能更为丰富、更具竞争力的应用产品。新兴技术的逐步涌现拉动了下游终端市场的快速增长,为上游集成电路行业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前景。(二)影响集成电路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1、集成电路行业高端专业人才稀缺集成电路设计行业是典型的技术和智力密集型行业,目前我国集成电路行业发展仍处于重要攻坚发展期,这离不开高层次人才的有力推动。我国尚存在高端人才供不应求的情形,亟待持续推进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9-2020年版)》显示,按当前产业发展态势及对应人均产值推算,到2022年前后全行业人才需求将达到74.45万人左右,其中设计业为27.04万人,制造业为26.43万人,封装测试为20.98万人。整个行业人才需求缺口约23万人,其中显著匮乏高端芯片设计人才。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累积出一批集成电路设计人才,但由于行业发展时间较短、技术水平有待提升,且人才培养周期较长,和国际顶尖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相比,高端专业人才仍然紧缺。2、集成电路行业国际竞争力有待提升国际市场上主流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大都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与产业链上下游有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客户关系有长期合作带来的认同感;而国内同行业的企业仍处于一个成长阶段,且与国外大厂依然存在技术差距,基础核心芯片的设计能力还存在显著不足。因此,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产业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整体研发实力、创新能力仍有待提升。无线音频传输芯片行业技术水平特点及行业发展概况(一)无线音频传输芯片技术水平特点得益于无线传输技术的不断迭代更新,无线音频传输芯片大幅改善了人们体验音频的方式。无线音频传输SoC芯片包含完整的硬件电路和配套的嵌入式软件,需要在芯片设计的同时开发对应的应用方案,将复杂的硬件电路和软件系统有效融合以实现产品功能。由于涵盖了射频、基带、音频、MCU、软件等多个技术领域,整体设计难度较高,对研发人员的综合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蓝牙技术凭借其传输稳定性、应用拓展性、低功耗等优势,已成为无线音频传输芯片领域的主流解决方案。在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