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人教部编版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谏太宗十思疏 》_第1页
教案 人教部编版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谏太宗十思疏 》_第2页
教案 人教部编版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谏太宗十思疏 》_第3页
教案 人教部编版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谏太宗十思疏 》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咀嚼语言,了解奏疏这一文体的基本特点,感受本文说理的逻辑力量。学习魏征直言进谏的精神,品味本文“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思想对当时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性和对当今社会的借鉴意义。教学重点理解“十思”的含义,了解奏疏的文体特点。教学难点理解“十思”的含义,感受文章的逻辑力量。教学课时共两课时,本课为第二课时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一)预习1.搜集、整理《谏太宗十思疏》预习资料。2.布置预习任务:浏览了预习资料之后,思考:①认真阅读并疏通每一则史料,圈划关键词句,提炼史料核心。②十则史料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现象?③如果你是唐太宗的谏臣,根据史料中提及的事件、现象,你会为唐太宗提供哪些建议?④比较:你的建议和魏征的建议有何异同?(分条陈述)1.阅读预习资料。2.完成预习任务。关注课前学习,以便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通过对预习史料的阅读,了解本文的社会背景,学生自行写建议,为课堂感受奏疏的文体特点打下基础。(二)预习反馈进入课文1.预习作业情况交流。展示部分学生作业,简要点评。(学生互评,引导学生关注建议应切合史料中反映的现实问题。)1.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自由回答。引导学生在比较分析中,初步感知奏疏这一文体的特点。(三)文理分析内涵探究“一代名相”魏征被誉为“大唐第一诤臣”。他在贞观十一年写下这篇《谏太宗十思疏》针砭时弊。唐太宗读后,深受触动,“披览忘倦,每达宵分”,写了《答魏征手诏》,称赞魏征“诚极忠款,言穷切至”,表示愿意从谏改过。想一想,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中有什么魅力让唐太宗接受谏言?一份奏疏若要使君主欣然接受,必须满足两个条件——说服力和逻辑性。1.我们不妨先来看看《谏太宗十思疏》的说服力是如何体现的?①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怎样的开场白更容易说服对方?(比对方更关心他的目的)站在受谏者唐太宗的立场思考,奏疏的出发点不是谏臣想要做什么,而是太宗想要什么。联系预习作业,当时的社会背景是怎样的?(可稍作提示)在这一背景下,唐太宗的需求是什么?【朗读第一段】问:魏征写这份奏疏,他所表达出的目的是什么?(“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板书】)说服别人是我们的目的,而我们要实现自己的目的,就一定要比对方更关心他的目的。只有如此,我们才能赢得对方的信赖和好感。在这个基础上,说理才有力量达到目的。魏征无疑深谙此道。②第一段表达了“思国之安”就必须“积德义”的观点,魏征有没有告诉唐太宗如何“积德义”呢?(第三段重点讲的“十思”就是“积德义”的具体做法。)第一段、第三段似乎可以很自然地衔接起来。那么能不能删去第二段呢?(引述历史教训,论述创业与守成的难易问题,正视“载舟覆舟”的民众力量,提醒太宗要对“积其德义”予以高度重视。这一段对“积德义”的意义、价值进行了具体分析,谈到了为什么要“积德义”,也就是“积德义”的必要性。)第二段通过“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的历史教训,为唐太宗敲响警钟,论述了为什么要“居安思危”。【板书】③在第一、二段的基础上,魏征自然而然地谈及“积德义”的做法——“十思”,为太宗分忧,指明了方法,绘制了美好的政治蓝图——“垂拱而治”。【板书】④补齐板书,梳理《谏太宗十思疏》的说理脉络,感受本文的说服力。2.毫无疑问,“十思”是全文的重头戏。《谏太宗十思疏》这份奏疏能被唐太宗看重,关键在于“十思”的内容凭借着强大的逻辑力量说服了太宗。研读第三自然段。①(回顾预习作业)比较:学生的建议和魏征的建议有何不同。②《谏太宗十思疏》的“十思”大致说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尝试用一个字或一组词来概括。③“十思”为什么选择这几个方面?【与史料结合】这几方面出现的顺序能不能调换?(自由发挥)请说明理由。(小组讨论、自由回答)【如:逻辑结构:君子品性的养成是由内而外的。】1.思考,回答,交流。2.思考,讨论,交流。在梳理、交流、探究的过程中感受本文的逻辑力量。感受奏疏的文体特点。(四)课堂总结《谏太宗十思疏》有着深刻的思想价值,丰富的哲理内涵,精湛的写作技巧,是一篇难得的政论文,为后世奏疏的典范。根据本课所学,归纳“疏”这一文体的基本特点:切中时弊、条理清晰、建议具体。倾听、思考、领悟。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归纳“疏”的文体特点。(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魏征在贞观十一年“频上四疏,以陈得失”,《谏太宗十思疏》是其中的第二疏。文中提及“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唐太宗纳谏之后是否做到了始终“居安思危”呢?也许我们可以从魏征在这一年写下的第四疏《十渐不克终疏》中找到答案。请同学们根据本课所学,阅读并梳理《十渐不克终疏》一文的论证思路,谈一谈此文是否是一篇好的奏疏。可结合课堂所学,从文体特点的角度,比较此疏与《谏太宗十思疏》的异同。请班委在本堂课学习的基础上,写一份给班主任的建议,在下次班会课上分享。完成作业。知识巩固与迁移。板书设计论证脉络: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