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史》教案_第1页
《中外教育史》教案_第2页
《中外教育史》教案_第3页
《中外教育史》教案_第4页
《中外教育史》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外教育史》教案《中外教育史》第一章从非形式化教育向形式化教育的转变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教育的起源;(2)了解远古时期非形式化教育的实施;(3)了解古代埃及、印度的学校教育;(4)了解中国中国奴隶社会时期的学校教育;(5)了解古希腊时期的教育、罗马共和政体时期的学校教育。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1)教育的三种起源论观点及主要内容;(2)中国古代学校的萌芽;(3)西周时期学校教育制度特点;(4)斯巴达、雅典的教育特点。难点:(1)西周时期学校教育制度特点;(2)西周的国学。教学时数:5课时教学内容及过程:第一节远古时期非形式化教育概况注释:非形式化教育是指与生活过程、生产过程浑然一体的教育,它没有固定的教育者,也没有固定的受教育者。形式化教育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对稳定,有稳定的教育场所和设施,教育内容也相对规范化。一、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1)代表人物:是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所有的宗教都持这种观点,我国古代的思想家也有人持这种观点。(2)观点: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3)评价:这种观点是根本错误的,是非科学的。2、生物起源说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1)代表人物:法国哲学家利(勒)托尔诺,英国教育家沛西.能(2)观点:将教育视为一种生物学现象,将教育过程归结为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的传授活动。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人类社会的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例如:猫教小猫捕鼠,鸭子教小鸭游水(3)评价:看到了人类教育与其它动物类似行为之间的相似性,比起神话起源说来,是一个大的进步,标志着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开始从神话解释转向科学解释。其根本错误在于没能区分出人类教育行为与其他动物类似行为之间的质的差别。3、心理起源说(1)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史专家保罗.孟录(2)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本能的、无意识的模仿。(3)评价:忽视了教育的意识性和目的性。教育不单是模仿,不能科学地说明教育的基本特点。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但没有能建立在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上,没有揭示出教育起源的内在动力和社会原因。4、劳动起源说也称教育的社会起源说(1)代表人物:前苏联的教育史学家、教育学家以及我国的教育史学家和教育学家大都认可这一观点。(2)观点:教育起源于劳动和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具体体现为:第一,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第二,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第三,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和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第四,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与积淀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第五,教育的范畴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3)评价:劳动虽然在教育的起源中发挥着重要的、决定的作用,但它只能是教育起源的外因,没有揭示出教育起源的内因。5、其他教育起源说交往起源说、文化起源说、军事训练说、生活需要说等。注释: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人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需要以及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二、远古时期非形式化教育的实施1.教育性质——儿童公有、儿童公育2.学习内容——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的实际知识和技能3.学习方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进行教育复习思考题:1、教育起源的学说有哪几种?2、远古时期非形式化教育的基本特点有哪些?第二节世界早期学校的出现一、古代埃及的学校1.宫廷学校:教学内容为铭文、格言等文稿的学习,也学习习武(射箭、标枪、骑马、刀箭等),还学习词令等。2.寺庙学校(也称僧侣学校):教学内容主要有文学、数学、建筑学、水利学、医学及科学等。3.文士学校:教学内容为数学、天文和地理等科目,也很重视书写。4、职官学校:教学内容为普通文化课程和专门职业教育。古代埃及的学校主要为统治阶级所独占,一般平民不能问津,努力更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同时,教育还轻视劳动。在教学方法上强调机械背诵,反复练习,也惯用灌输和体罚。古代埃及的教育对西方的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西方教育家的著作中有许多关于埃及教育内容的记载。二、古代印度的学校严格的种姓制度,把人从高到低分为四种:婆罗门(僧侣)、刹帝利(武士)、吠舍(贫民)、首陀罗(奴隶)。1.婆罗门教的教育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教育,一般称为“婆罗门教的教育”。教育对象:婆罗门等高级种姓,以家庭教育为主。教育内容:梵文写的《吠陀经》。教学方法:背诵(1)家庭教育(2)古儒学校2.佛教的寺庙教育公元前5世纪左右的印度教育,一般成为“佛教教育”。它由释迦牟尼所创,它反对种姓制度,主张四姓平等。教学场所:寺院教学内容:佛教经典教学语言:地方语言学习时间:12年毕业学生称呼:男:比丘;女:比丘尼。复习思考题:1、古代埃及的教育包括哪些内容,其主要特点是什么?2、古代印度的教育包括哪些内容,其主要特点是什么?第三节中国奴隶社会时期的学校教育一、学校的萌芽1.夏朝学校的出现的条件:进入了奴隶制社会;金石并用的时代;出现原始的文字。巫人的出现。2.夏朝学校:序、校、庠3、夏朝的教育内容主要是祖先崇拜和祭祀,还重视政治伦理教育,军事教育。注释:(1)学校产生的条件有三个:一是社会生产的发展,使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成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二是社会事物日益复杂,需要培养专门人才进行管理;三是文字的产生使学校条件更加便利、内容更加丰富。(2)《孟子.藤文公上》指出:“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者三代共之”。二、学校教育制度的初建1.商代教育:文字较成熟2.商代的学校:序、庠、学、瞽宗3、商代官学的特点:教育内容主要为祭祀礼乐及军事技术。商代出现了中国古代官学的雏形,建立了由国家官吏担任教师,以学习宗教、伦理、军事知识为主的贵族学校教育制度。三、学校教育的初步发展1.西周社会概况井田制、宗法制、分封制2.西周的学校教育制度(1)国学——小学和大学。是专为奴隶主贵族子弟而设。小学设于宫廷附近,大学设于近郊。(2)乡学——是按照地方行政区域为一般奴隶主和部分平民子弟而设,规模简单,只有小学一级。3.西周学校的教师官师合一;学在官府;惟官有学;惟官有书,惟官有器。4、西周官学的特点:西周继承夏商的学校制度,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官师合一的奴隶制官学体系,并实施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出现了“学在官府”、“官守学业”的局面。六艺教育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前四个为大艺,主要在大学学习,后两个为小艺,主要在小学学习。六艺体现了文武兼备、诸育兼顾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文明发展早期的辉煌。成均(南学)上庠(北学)天子设立的辟雍(太学)东序(东学)瞽宗(西学)大学诸侯设立的——泮宫国学小学塾(设于闾)西周学校系统庠(设于党)乡学(小学)序(设于州)校(设于乡)复习思考题:1、学校产生的条件有哪些?2、商代官学的特点是什么?3、西周官学的特点是什么?第四节古希腊时期的教育一、斯巴达的教育1.斯巴达的地理位置、经济、社会情况2.斯巴达教育的特点(1)教育主体:教育完全为国家控制,教育被视为国家的事业。(2)教育目的:身体健壮的武士,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3)教育内容:以军事教育为主,具体内容是“五项竞技”——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以及骑马、游泳、击剑等(4)教育方法:惩罚二、雅典的教育1.雅典的地理位置、经济、社会情况2.雅典教育的特点(1)教育主体:既有公共教育,也有私人教育(2)教育目的:有文化、有修养和多种才能,能言善辩,善于通商交往的政治家和商人(3)教育内容:以身心和谐教育为主,具体内容除体育竞技外,还包括“三艺”——哲学、文法和修辞,也包括音乐、体操等(4)教育方法:机械背诵,广泛使用体罚与斯巴达教育相比,雅典教育的制度化程度更高一些三、希腊化时期的教育1、小学教育方面,文字学校或文字教师已经占据统治地位,音乐教师和体操教师的地位下降。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读、写、算,智育几乎完全挤掉了体育与美育2、中等教育方面,文法学校或文法教师取代了体育馆的位置,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文法和修辞,还包括算术和几何3、高等教育方面,以学习军事为主的士官学校日益衰落,代之而起的是哲学和修辞学校的兴盛。复习思考题:1、试比较斯巴达教育与雅典教育的异同。2、希腊化时代教育的特点有哪些?第五节古罗马时期的学校教育罗马历史分期:王政时期、共和政体时期、帝国时期一、共和政体时期1.小学2.中学3.高等教育二、帝国时期学校教育制度的变化1.明确提出办学要求,加强对学校的监督;2.改变教师待遇,把教师从私人收费讲学,改为国家官吏;3.建立国家教育制度;4.设立新型的学校。说明:这一节内容较为简单,教材写得简单明了,可以由学生课下阅读自学。复习思考题:1、共和政体时期的学校教育有什么特点?2、帝国时期的罗马教育有哪些特点?第二章古代教育理论的奠基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孔子、孟子、荀子、墨子、商鞅、韩非、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生平、活动或政治主张;(2)理解儒家三位大师教育思想差异;(3)学习领会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教育家与古希腊三哲的教育思想精粹;掌握《学记》与《雄辩术原理》的教育教学方法等。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1)孔子的教育思想;(2)孟子的教育思想;(3)荀子的教育思想;(4)墨家、法家的教育思想;(5)苏格拉底的产婆术;(6)柏拉图的理想国家的教育;(7)亚里士多德教育阶段划分理论及和谐教育思想;(8)《学记》与《雄辩术原理》教育思想。难点:(1)孟子的四端说;(2)荀子的相对性恶论;(3)法家的绝对性恶论;(4)柏拉图“哲学王”;(5)亚里士多德的“灵魂”理论。教学时数:17课时教学内容及过程:第一节孔子的教育思想一、孔子生平简介1、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世人尊称孔子。鲁国(今山东)人。他3岁丧父,由母亲抚育成人。2、孔子是我果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教育史上最为著名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教育史上最为著名的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对于我国教育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被后人尊称为“圣人”。孔子的影响不仅在国内,而且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3、孔子整理的“六经”成为古代学校的必读教材,对保存和传递中国古代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4、孔子的言行被他的弟子整理为《论语》流传,是宝贵的文化教育财富。5、孔子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有一个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涉及教育的作用和地位、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对象、教育的内容、教学的原则方法、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教师修养、师生关系等问题。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毛泽东孔子自述其成长过程时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孔子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孔门弟子辑录孔子言行的《论语》这部书中,它也是我们了解、研究孔子教育思想的主要资料。二、教育的作用与意义教育作用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教育对国家对社会起什么作用,另一方面是教育对于人的培养起什么作用。1.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孔子认为教育对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教育是“立国”的三个要素之一,教育事业的发展要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1)教育是政治的一种形式,它比单纯的行政手段效果更好。“为政以德”、“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2)教育通过培养统治人才为政治服务。2.教育个体发展的作用。“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知者也”。三、教育目的——培养君子孔子在政治上主张“举贤”,在教育上就以培养有道德可从政的“贤才”为目标,即培养君子。所谓“君子”,是指具有高尚道德和高超才能的统治人才,这种人才应该是“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1.教育目的——培养君子。“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教育就是要培养治国安民的贤能之士。2.君子的标准:“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四、教育对象1.主张有教无类。孔子明确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2.什么是有教无类;“有教无类”的基本含义,就是打破少数奴隶主贵族对文化的垄断,扩大受教育对象,无论富贵与贫贱、贵族与平民,都可以接受教育。因此,他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3.有教无类的意义。五、教育内容(一)知识教育——《诗》、《书》、《礼》、《易》、《乐》、《春秋》。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二)技能教育:强调教育要使学生认识社会,熟悉人事,了解人生,而不应当把天命鬼神之类的东西放在教育内容之中。但孔子忽视自然知识的传授,鄙视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三)道德教育1、德育的内容孔子主张以“礼”为道德规范,以“仁”为最高道德准则,凡符合“礼”的道德行为,都要以“仁”的精神为指导,因此,“礼”与“仁”成为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仁”是孔子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1)爱人(2)“忠恕”是进行仁的教育的方法(3)孝悌为仁之本礼的教育孔子同时把“礼”也作为德育的重要内容,并把“礼”的教育看作是做人的教育。他说:“不学礼,无以立”,要求君子视、听、言、行都要符合礼的要求,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行”“礼”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包括各种规章、制度、及生活中的礼节、礼仪等,其核心就是“正名”。2、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1)立志乐道:孔子认为立志对道德修养非常重要,“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他教育学生“志于道”,并且要达到“乐道”的境界,就是要有为实现自已的政治抱负、政治信念心甘情愿地为之献身,死而无憾。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一个人应当确立什么样的志向呢?孔子认为应该“志于道”,应该树立崇高的道德理想。“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2)自省自克:孔子在处理人际关时,主张重在严格要求自己,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道德规范,他把这称之为“克己”。内省是靠自觉性来监督的,不自觉就难于真正进行内在的自我反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在自省也。”(3)言行一致——言必行,行必果(4)改过迁善六、教学原则1、因材施教孔子认为学生在个性、性格、智力、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教育学生要各因其材。孔子主要是从两方面来贯彻他的因材施救原则:一方面根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