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有害成分分析第三章演示文稿_第1页
农产品有害成分分析第三章演示文稿_第2页
农产品有害成分分析第三章演示文稿_第3页
农产品有害成分分析第三章演示文稿_第4页
农产品有害成分分析第三章演示文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产品有害成分分析第三章演示文稿1现在是1页\一共有91页\编辑于星期二(优选)农产品有害成分分析第三章2现在是2页\一共有91页\编辑于星期二一、河豚毒素河豚别名鲀,是无鳞鱼的一种。世界上有200多种河豚鱼,我国有70多种,其中东方豚分布最为广泛。河豚鱼肉味鲜,世界各国都有食用河豚鱼的习惯,但因河豚鱼含有毒素,世界各国都有因食用河豚鱼中毒甚至死亡的事件。3现在是3页\一共有91页\编辑于星期二(一)河豚毒素的性质

河豚毒素(tetrodotoxin,TTX)

是豚毒鱼类中的一种神经毒素,为氨基全氢喹唑啉型化合物,分子式:C11H17O8N3,相对分子质量为319.27。1950年得到河豚鱼毒素晶体,1964年分子结构被阐明,1972年被人工合成。河豚鱼毒素是无色、无味、无臭的针状结晶。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可溶于弱酸性水溶液中。把河豚的卵巢浸泡于水、醋酸和氢氧化钡溶液中,经过24h后,可浸出30%的TTX,用0.5%乙酸可浸出73%的TTX,用1%乙酸可浸出100%的TTX,用1%氢氧化钡可浸出50%的TTX。4现在是4页\一共有91页\编辑于星期二河豚鱼毒素是一种生物碱,在弱酸中相对稳定,在强酸性溶液中则易分解,在碱性溶液中全部被分解。例如用0.2mol/L的氨水和0.2mol/L的重碳酸镁溶解河豚毒素可使其毒性减弱,若用1mol/L的氢氧化钠,20min内可使TTX分解成喹唑啉型化合物。5现在是5页\一共有91页\编辑于星期二河豚鱼毒素对紫外线和阳光有强的抵抗能力,经紫外线照射48h后,毒性无变化。在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和淀粉酶作用下不被分解。在100℃加热4h,115℃加热3h,120℃加热30min,200℃以上加热10min,可使毒性消失;一般家庭烹调加热河豚毒素几乎无变化。6现在是6页\一共有91页\编辑于星期二♠河豚毒素比较稳定,不易被一般物理方法所破坏。盐腌、日晒、加热烧煮等方法都不能解毒。潜伏期10min~3h。♠中毒的原因主要是未能识别出为河豚而误食,也有少数是因喜食河豚鱼的鲜美,但未将毒素除干净。7现在是7页\一共有91页\编辑于星期二(二)河豚毒素的毒性、分布

TTX

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天然毒素,经腹腔注射对小鼠的LD50为8.7μg/kg

,毒性是氰化钠的1000多倍。TTX

除在豚类中广泛存在外,在两栖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及甲壳动物中的近百种动物中也广泛存在。TTX,主要分布于肝脏、卵巢、血液和皮肤中。肌肉一般视为无毒,但如果鱼体死亡时间较长,内脏和血液中的毒素会慢慢渗入到肌肉中。8现在是8页\一共有91页\编辑于星期二

我国的河豚中毒多由:弓斑东方豚(Fuguocellatus)铅点东方豚(Fugualboplumbeus)条纹东方豚(Fuguxanthopterus)和豹纹东方豚等引起。雄鱼组织毒素的含量低于雌鱼。9现在是9页\一共有91页\编辑于星期二

TTX

毒力单位一般用鼠单位(MU)表示,即在30min内杀死一只20g左右的雄性小鼠毒素量,根据每克河豚组织中所含毒素的多少,可将河豚组织的毒力分成四个等级:20000MU以上为“猛毒”或“剧毒”;2000-20000MU之间为“强毒”;200-2000MU之间为“弱毒”;100MU以下为“无毒”。据测定,在产卵期间,红鳍圆豚肝脏的毒力为24×106MU

,紫圆豚肝脏的毒力为65×106MU

,毒性剧烈。每年春季2-5月为河豚产卵期,此时含毒量最多。10现在是10页\一共有91页\编辑于星期二(三)河豚中毒的症状及处理据统计,我国每年因食用河豚鱼中毒而死亡的人数都在100人以上。河豚鱼中毒的特点是发病迅速且症状剧烈,通常在食用10-45min内即发生不适,在4-8h内死亡。日本的福田博士将河豚中毒的症状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中毒的初期症状食用河豚鱼后首先感到发热,接着便是嘴唇和舌尖产生发麻的感觉,进食后20min-5h内,头部感到不适,运动知觉麻痹,腹痛,走起路来象喝醉酒一样,同时出现呕吐现象。11现在是11页\一共有91页\编辑于星期二第二阶段:运动不灵敏运动受阻是食用河豚鱼中毒的一个重要特征,呕吐后很快不能运动,只能坐着或躺着。

第三阶段:完全运动麻痹

在这一时期,运动完全麻痹,肌肉完全松弛,指头不能动,但仍有反射功能。因舌头发麻,言语不清,不能将自己的意志转达给别人。随着症状的发展,血压下降很快,并出现呼吸困难。

第四阶:意识消失

河豚中毒的患者意识一直很清醒,但在临终前意识忽然严重不清,随即呼吸停止,心脏也停止跳动。12现在是12页\一共有91页\编辑于星期二目前,还没有针对河豚鱼中毒的特效药物。在中毒的初期,主要通过催吐、洗胃和下泄处理,及时把毒素排出体外。

首先应立即洗胃,并口服牛乳、蛋清以保护胃粘膜,或以10%氢氧化钴凝胶5-10mL口服,30min服一次,或者服活性炭、盐类泻剂。血液中毒素,需利用利尿剂和注射生理盐水,使毒素从尿中排出;

神经系统损害时可给予B族维生素,并适当给予辅酶A、ATP、肌苷、加蓝他敏等,病情稳定后可配合针灸及理疗。13现在是13页\一共有91页\编辑于星期二14现在是14页\一共有91页\编辑于星期二15现在是15页\一共有91页\编辑于星期二白点河豚

16现在是16页\一共有91页\编辑于星期二17现在是17页\一共有91页\编辑于星期二18现在是18页\一共有91页\编辑于星期二

(四)河豚鱼毒素的提取分离与测定分析

利用河豚鱼毒素的弱碱性质,从河豚干燥内脏用稀酸提取,并加热除蛋白质后得到河豚毒素粗品,在进一步纯化制备细品。纯化的方法主要有活性炭柱色谱法、离子交换树脂-活性炭色谱法、苦味酸盐精制法和高压液相色谱法等,通过液相色谱法可得到纯度99.5%的TTX。19现在是19页\一共有91页\编辑于星期二测定TTX的方法有生物测定法、薄层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荧光光度法、免疫抗体法和毛细管等速电泳法等。根据TTX的性质,首先以定性检测的方法来判定TTX存在。

定性测定:将含有河豚毒素的残渣或水溶液溶于硫酸中,加少量的重铬酸钾,如果呈现绿色表明有河豚毒素。20现在是20页\一共有91页\编辑于星期二

含量测定:用薄层层析法鉴定,展开体系为叔丁醇/冰乙酸/水(2︰2︰1),显色剂为Weber试剂。

常用的定量方法有小鼠单位法、荧光分光光度法、高压液相色谱法(HPLC)、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毛细管电泳法(CE)等21现在是21页\一共有91页\编辑于星期二荧光分光光度法的检出限0.34~10.0mg/L。除N,N-二甲酰胺可轻度增强荧光外,其它多种试剂对反应均无影响。

HPLC测定,大多采用反相色谱,用硅胶柱作固定相。首先用反相色谱柱将毒素提取液中的TTX进行分离,然后用荧光检测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或电离喷雾质谱检测器进行测定。

ELISA法检出限低,可达到0.01mg/L,但需要制备抗TTX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cAb)。22现在是22页\一共有91页\编辑于星期二(五)河豚毒素的微生物起源

TTX广泛存在于无脊椎动物、藻食性鱼类以及许多海洋生物如细菌和放线菌中,TTX不大可能是河豚鱼自身产生的。从多种河豚、毒蟹和毛颚动物体内或体表分离可得到产生TTX的细菌,进一步说明相当多种类的细菌、放线菌可产生TTX,海底沉积物中的TTX也由其中的细菌和放线菌等产生。23现在是23页\一共有91页\编辑于星期二虽然不能断言河豚和其他动物体内的全部毒素都来源于共生细菌,可以推测河豚毒素的最初起源是微生物从TTX的产生菌的多样性,含TTX的生物多样性可以看出海洋生态环境中TTX的产生、转化、转移及其积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海洋微生物是TTX的惟一生产者,而海洋动、植物所含的是由体外或体内共生菌生物合成或转化而来,或者由环境微生物产生少量经多级食物链逐渐浓缩、累积得来。24现在是24页\一共有91页\编辑于星期二二、鱼类食物中的毒物(一)组胺♠海产鱼中的青皮红肉鱼类,如鲐鱼、金枪鱼、刺巴鱼、沙丁鱼中组胺酸含量较高,经脱羧酶的细菌作用后,产生组胺,当组胺积蓄一定量时,食后便有中毒危险。一般引起人体中毒的组胺摄入量为1.5mg/kg.但与个体对组胺的过敏生关系很大。♠此种中毒发病快,潜伏期一般为0.5~1h,长者可至4h,主要表现为脸红、头晕、头疼、心跳、脉块、胸闷、和呼吸促迫等。死亡者较小。25现在是25页\一共有91页\编辑于星期二预防:①在捕到青皮红肉的鱼应及时冷藏或加工。②向市场供应的鲜鱼就加冰保质,消费者应购买新鲜的鱼,因为鲜度高的鱼体内细菌繁殖尚少,产生组胺的可能性也较小。③在烹调方法上,以加醋、雪里蕻、山楂烧煮等法比较有效可靠。④过敏体质者,以不吃青皮红肉鱼为宜。26现在是26页\一共有91页\编辑于星期二(二)胆毒鱼类青鱼、草鱼、鲢鱼、鲤鱼和鳙鱼是我国主要淡水经济鱼类。因为它们的胆有毒,所以属于胆毒鱼类。由于民间流传鱼胆可清热、明目、止咳、平喘等、所以因食用鱼胆发生中毒事件屡见不鲜,严重者引起死亡。胆毒毒性极大,无论用什么方法(蒸、煮、冲酒等),都不能去毒,只有将胆去掉才是有效的预防措施。27现在是27页\一共有91页\编辑于星期二(三)肝毒鱼类我国常见的扁头哈拉鲨、灰星鲨、以及鳕鱼、七鳃鳗鱼等鱼的肝中有毒。鱼类的肝脏含有多不饱和脂肪酸,与外界的异物结合而形成鱼油毒素,摄食含有鱼油毒素的鱼肝就会中毒。(四)鱼血毒素此外鳝鱼血中含有一种叫鱼血毒素的物质,在一般烹调温度下可将其破坏,所以食用烹调熟透的鳝鱼不会中毒。28现在是28页\一共有91页\编辑于星期二(五)黑膜还值得注意的是鱼类的腹腔内壁上都有一层薄薄的“黑膜”,它既可保护鱼体内脏器官,又可阻止内脏器官分泌的有害物质渗透到肌肉中去。而膜本身则由于长期被各种有害物质的污染而增色,因此人们不应食用这种黑膜,否则,等于吃进鱼体富集的有害物质。29现在是29页\一共有91页\编辑于星期二

三、麻痹性贝毒(paralyticshellfishpoison,PSP)

麻痹性贝类毒素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大海域,是一类对人类生命健康危害最大的海洋生物毒素。PSP毒素存在于世界范围之内,包括美国东西两岸。特别是在阿拉斯加有着携带大量PSP毒素的动物。

30现在是30页\一共有91页\编辑于星期二1962年Schuef等从阿拉斯加的大石房蛤(Saxiclomus

gigantetus)中分离出石房蛤毒素(saxifoxin),该毒素对人引起的中毒症状与从紫贻贝和加州贝中提取的贻贝毒素(mgfilofoxin)引起的中毒症状相同,即对神经肌肉产生麻痹作用,故称之为麻痹性贝类中毒,其中引起贝类中毒的毒素称之为麻痹性贝类毒素。31现在是31页\一共有91页\编辑于星期二

PSP是一类烷基氢化嘌呤化合物(Carbamy1-N-sulfocompouds,),是四氢嘌呤的衍生物,其母体结构为四氢嘌呤。这类毒素通常是非结晶、高极性、不挥发的化合物,到目前为止,已经证实结构的PSP有20多种。(一)麻痹性毒素的结构与性质32现在是32页\一共有91页\编辑于星期二PSP的毒性因组分不同差异较大,毒性较高的为氨甲酰基类,而氨甲酰基-N-磺基类毒素较低。PSP易溶于水且对酸、热稳定,在碱性条件下易分解失活。PSP呈碱性,有较大的水溶性,可溶于甲醇、乙醇。N-磺酰氨甲酰基类毒素在加热、酸性条件下会脱掉磺酰基,生成相应的氨甲酰类毒素,而在稳定的条件下则生成相应的脱氨甲胺酰类毒素。(一)麻痹性毒素的结构与性质33现在是33页\一共有91页\编辑于星期二

PSP是一类神经和肌肉麻痹剂,其毒理主要是通过对细胞内钠离子通道的阻断,造成神经系统传输障碍而产生麻痹作用。。中毒的临床症状首先是外周麻痹,从嘴唇与四肢的轻微麻刺感和麻木直到肌肉完全丧失力量,呼吸衰竭而死。症状通常在5~30min出现,12h内死亡。(二)PSP的毒性与分布34现在是34页\一共有91页\编辑于星期二轻度中毒者唇周围有刺痛感和麻木感,逐渐扩散到口舌部和颈部,手指和脚趾有刺痛感,伴有头痛,眩晕、恶心;重度中毒者语言不清,刺痛感扩散到双臂和双脚,手足僵硬,不协调,全身虚弱,乏力,呼吸稍微困难,心跳加快。病危者肌肉麻痹,明显出现呼吸困难,感觉窒息,在缺氧条件下死亡率极高。典型症状为:35现在是35页\一共有91页\编辑于星期二PSP在水产动物体内并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因种类不同、器官不同而有所差异,并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对大西洋沿岸的调查表明,软体动物大多数种类的消化系统夏季含毒量最高,鳃和卵巢次之,肌肉含量较低,秋季毒含量下降。36现在是36页\一共有91页\编辑于星期二

不同结构的的毒性差别很大:neoSTX和STX的毒性最强。国际许可的安全剂量为100g贝肉中含有相当于80μg以下的STX的毒量。37现在是37页\一共有91页\编辑于星期二(三)麻痹类贝毒的起源与转移

麻痹类贝毒是由海洋藻类形成,主要存在于软体贝类中。麻痹性贝类毒素可以大致分为三类:氨基甲酸酯类毒素(Carbamatetoxins),包括石房蛤毒素(STX),新石房蛤毒素(neoSTX),膝沟藻毒素1-4(GTX1-4);N-磺酰氨甲酰基类毒素(N-sulfocarbamoyltoxins),包括GTX5(B1),GTX6(B2),C1-4;脱氨甲酰基类毒素(decarbamoyltoxins),包括dcSTX,dcneoSTX,dcGTX1-4。38现在是38页\一共有91页\编辑于星期二

青海湖有毒甲藻含有麻痹性贝类毒素,这些甲藻大多属于膝沟藻属和双甲藻属。这些甲藻大多在北类动物滤食过程中,从海水中转移到食管和胃中,并在胃和肠道内消化、吸收,在其组织内即类毒素。经常报道及类毒素的贝类主要是日月贝、巨蛎、文蛤、贻贝、扇贝等,并且毒素在这些贝类消化器官中含量最高。39现在是39页\一共有91页\编辑于星期二

产生贝类PSP的有关甲藻大量增殖不仅毒化双壳类软体动物,而且毒化浮游动物、节肢动物、软体动物,并进一步转移到鱼体中,引起鱼类、鸟类的大量死亡。人类使用毒化的贝类会引起中毒,严重者会发生死亡。在巨型藻-叉珊藻中也检出了膝沟藻毒素GTX1-3。40现在是40页\一共有91页\编辑于星期二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于赤潮有关的贝类中毒事件报道,林燕堂等对广东沿海采集的4种贝类,用小白鼠生物测定法对所采样品中含有的麻痹性贝类毒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监测的大部分生物体均有不同程度积累了麻痹性毒素,贝类中麻痹性毒素存在着一定的季节差异。以高压液相色谱检测发现大亚湾和大湾的两种贝体中存在12~13种PSP组分,测贝类样品结果显示部分样品肉中PSP含量在2~20MU/g。41现在是41页\一共有91页\编辑于星期二

四、西加鱼毒(ciguaterfishpoisoning,CFP)2006年夏天,菲律宾港口城市伊洛伊洛的罗亚一家聚在一起共进礼拜天晚餐—滚烫的梭鱼汤。数小时后,喝过汤的6人全身麻木腿部无力,还有人说不出话,有的甚至根本张不开嘴。起初,医生以为这些人是重金属中毒,但听说他们食用了梭鱼晚餐后,他把鱼肉取样并送到首都马尼拉化验,结果表明这些人中了西加鱼毒。这是一种罕见却极为致命的赤潮藻毒素,人们食用体内有西加鱼毒的鱼类后极易中毒。42现在是42页\一共有91页\编辑于星期二43现在是43页\一共有91页\编辑于星期二西加鱼毒中毒,最初是指食用古巴一带名为西加(cigua)的一种海生软体动物而引起的中毒。现在泛指食用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海域、珊瑚礁周围和近岸的以藻类和珊瑚礁碎渣为食物的有毒鱼类(河豚鱼除外)而引起的中毒。44现在是44页\一共有91页\编辑于星期二西加鱼毒由生活在珊瑚礁附近的藻类分泌产生,在经由“藻类-草食性鱼-肉食性鱼”的食物链传递中,毒性逐渐加强。西加鱼毒在南太平洋、加勒比海以及印度洋的温暖水域早被熟知。南太平洋的许多岛民在食用鱼肉之前,会先让狗尝鱼“试毒”。45现在是45页\一共有91页\编辑于星期二我国近海及领海中有雪卡毒素鱼类30多种,其中就包括主要海产食用鱼类石斑鱼和鲈鱼。毒素主要存在于有毒鱼类的鱼肉、内脏及生殖腺中。由于毒素是通过食物链传递积聚,因此,鱼体含毒无规律,同一种鱼,因栖息环境不同,有的有毒,有的无毒,有些鱼种中,小鱼无毒,而大鱼有毒。46现在是46页\一共有91页\编辑于星期二西加鱼毒引起人体中毒症状有消化系统症状、心血管系统症状和神经系统的症状。消化系统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部痉挛、腹泻等,部分病人口中有金属味;心血管系统症状包括心律较低(40~50次/min)或心律过快(100~200次/min),血压降低;47现在是47页\一共有91页\编辑于星期二神经系统症状包括口、唇、舌、咽喉发麻或针扎感、瘙痒、温度感觉倒错的特征可与急性胃肠炎、细菌性食物中毒作鉴别。一般在食用有毒鱼类出现上述某些中毒症状,特殊情况下在食用有毒鱼类30min

或48h后也可以出现某些中毒症状。西加鱼类中毒偶尔可能是致命的,急性死亡病例发生于血液循环破坏或呼吸衰竭。48现在是48页\一共有91页\编辑于星期二

西加鱼毒素是目前赤潮生物产生的主要毒素之一,从有毒鱼类和赤潮生物中分离出三种西加鱼毒毒素:

西加毒素(ciguatoxins,CTXs)

刺尾鱼毒素(maitotxin,MTX)

鹦嘴鱼毒素(scaritoxin,STX)

其中CTX和MTX为主要组分.(一)西加鱼毒素的结构与性质49现在是49页\一共有91页\编辑于星期二CTXs是由13个连接醚环组成的聚醚毒素,醚环的原子个数在5-9之间,根据其结构的不同可分为CTX1-4,CTX1的分子式为C60H88O19,相对分子质量为1112,分子式中有6个羟基、5个甲基、4个双键。CTXs是一种无色、耐热、非结晶体、极易被氧化的物质。50现在是50页\一共有91页\编辑于星期二CTXs能溶于极性有机溶剂如甲醇、乙醇、丙酮中,但不溶于苯和水中。

CTXs是一种高毒性的化合物,小鼠腹腔注射实验表明其LD50为0.45μg/kg小鼠,其毒性强度比河豚毒素大20倍,大大超过麻痹性贝类毒素的石房蛤毒素。51现在是51页\一共有91页\编辑于星期二

MTX也是聚醚类化合物。从冈比亚甲藻(Gambierdiscustoxicus)分离出了三种MTX1-3。MTX整个分子结构中有大量的羟基和甲基,还含有2个硫酸基。

MTX是一种高极性化和物,可以溶于水、甲醇、乙醇、二甲基亚砜,但不溶于氯仿、丙酮和乙腈。52现在是52页\一共有91页\编辑于星期二MTX为白色固体,极易被氧化,在1mol/L盐酸溶液或氢氧化铵溶液中加热,毒性不受影响。由小鼠腹腔注射实验表明MTX其LD50为0.15μg/kg小鼠,其毒性强度比西加毒素高2倍。53现在是53页\一共有91页\编辑于星期二

STX是一种脂溶性毒素,其某些化学性质和色谱性质与西加毒素相似,但极性有所差异。由于其结构复杂,至今尚未确定完整结构。54现在是54页\一共有91页\编辑于星期二西加鱼毒素最初曾被认为是鱼类摄食了有毒微生物引起的,后来通过有毒鱼类样品内脏包容物的分析发现西加鱼毒毒性是与一种称为剧毒冈比亚甲藻(Gambierdiscustoxicus)的数量有关,是西加鱼毒的主要来源生物。(二)西加鱼毒素的起源与转移55现在是55页\一共有91页\编辑于星期二剧毒冈比亚甲藻是一种带硬壳并有两根鞭毛的涡鞭藻,生活在珊瑚礁周围,主要附着在棱翼喇叭藻、叉节藻、叉珊藻、仙掌菜、画笔藻、伞藻和江蓠等巨藻上。剧毒冈比亚甲藻在太平洋分布很广,在大西洋也有分布。56现在是56页\一共有91页\编辑于星期二通常西加鱼毒仅限于热带或亚热带海域珊瑚礁周围摄食剧毒冈比亚甲藻和珊瑚碎屑的鱼类,具有代表性的西加毒鱼有栉齿刺尾鱼、小吻鹰嘴鱼等和摄食这些鱼类的肉食性鱼类如爪哇裸胸鳝、褐点石斑鱼和巨石斑鱼等。由于上述鱼类的组织性以及西加鱼毒在食物链中的传递,西加鱼毒也可以在其他鱼类体中积累,并最终传递到人体.57现在是57页\一共有91页\编辑于星期二四、腹泻性贝毒(DSP)

1976年,在日本宫城县发生了食用紫贻贝引起的集体食物中毒,从该贝的中肠腺中检出了能杀死小鼠的脂溶性毒素。因中毒的主要症状为腹泻和呕吐,所以称之为腹泻性贝类中毒。据统计,日本每年因食用鱼贝类而引起的中毒事件中约有40%是由DSP引起的。58现在是58页\一共有91页\编辑于星期二

腹泻性贝类毒素(DSP)是一类脂溶性物质,其化学结构为聚醚或大环内酯化合物。

根据这些毒素的碳骨架机构,可将它们分为三组酸性成分:包括具有细胞毒性的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acid,OA)和其天然衍生物轮状鳍藻毒素(dinophysistoxin,DTX)是从冈田矶海绵(Nenieraokadaikakota)中分离得到的。(一)腹泻性贝类毒素的结构与性质59现在是59页\一共有91页\编辑于星期二大田软海绵酸(OA)

是无色晶体,熔点是156~158℃,能溶于甲醇、乙醇、氯仿和乙醚等有机溶剂,不溶于水。轮状鳍藻毒素DTX1是白色无定形固体,熔点134℃,其薄层色谱值Rf为0.42。轮状鳍藻毒素DTX2薄层色谱值Rf为0.57

,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不稳定。60现在是60页\一共有91页\编辑于星期二

中性成分:蛤毒素(pectenotoxin,PTX)包括PTX1-6。其结构都有着相同的大环内酯,差异在C43上已鉴定的PTX有PeTX1-4组分。蛤毒素(PTX1)是白色晶体,熔点为208~209℃,扇贝毒素(PeTX2)是白色固体,薄层色谱值Rf为0.71,PTX1、PTX2、PTX3和PTX4的薄层色谱的Rf值分别为0.43、0.71、0.49和0.53。61现在是61页\一共有91页\编辑于星期二其它成分,包括扇贝毒素(yessotoxin)和45-羟基扇贝毒素。它们的化学结构与从短裸甲藻毒素结构相似,由彼此相连的醚环组成。含有硫酸酯基团是它的特征。至今已分离到了11种成分,其中八种毒素的结构已经确定。62现在是62页\一共有91页\编辑于星期二三种毒素的毒理作用各不相同。OA对小鼠腹腔注射的半致死剂量LD50为160μg/kg,会使小鼠或其它动物发生腹泻,并且具有强烈的致癌作用。PTX对小鼠的半致死剂量LD50为16~17μg/kg,主要作用是肝损伤。扇贝毒素对小鼠的半致死剂量LD50为100μg/kg,主要破坏动物的心肌。63现在是63页\一共有91页\编辑于星期二检测贝类组织中DSP的方法主要是小鼠单位法,即测定小鼠急性中毒的剂量。该方法是美国农业化学家协会(AOAC)标准方法,也是我国出口贝类中DSP的标准检测方法。(二)腹泻贝类毒素的检测64现在是64页\一共有91页\编辑于星期二其测量单位是鼠单位(MU),即腹腔注射0.5~1.0mL毒素溶液,在注射后使16~20g体重小鼠致死的毒素量,定义为一个鼠单位。1MU相当于3.2μgDTX1

。该方法不需要大型仪器,操作简单,但测定的检出限依赖于小鼠的品系,使结果的重现性差。65现在是65页\一共有91页\编辑于星期二腹泻性贝类毒素主要来源于可以形成赤潮的甲藻如:鳍藻属的渐尖鳍藻、具尾鳍藻、倒卵形鳍藻等以及原甲藻属的底层原甲藻和小原甲藻。(二)腹泻性贝类毒素的起源与转移66现在是66页\一共有91页\编辑于星期二通常产生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有毒甲藻,可以作为某些贝类的食物,在其摄食或滤食过程中将腹泻性贝类毒素转移到体内并在体内消化、吸收、积累,并通过食物链传递到人体内引起中毒。(二)腹泻性贝类毒素的起源与转移67现在是67页\一共有91页\编辑于星期二能够引起人体中毒的可食性贝类有:日本栉孔扇贝、凹线蛤蜊、牡蛎、凤螺、紫贻贝、扇贝、中国蛤蜊及蛤仔等。研究发现,当倒卵形鳍藻在海水中的密度达到200个/L时,贻贝的扇贝中的DSP含量就会超过限定值。在日本,贝类被DSP毒化的时间一般在4~8月份,高峰通常在6月份。在我国,DSP的发生主要集中在北方的黄海、渤海贝类产区,以夏季最多。68现在是68页\一共有91页\编辑于星期二五、其它贝类毒素(一)记忆缺失性贝类毒素(amnesicshellfishpoisoning,ASP)

记忆缺失性贝类毒素(ASP)是一类存在于赤潮藻类中的硅藻属如:多列尖刺菱形藻(nitzschpungensf.multiseries)中的毒素。中毒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同时有昏眩、昏迷等类似神经性中毒症状。永久性丧失部分记忆力是此类中毒后的典型特征,因此它被称之为记忆缺失性贝类毒素。

69现在是69页\一共有91页\编辑于星期二ASP的主要成分是软骨藻酸(domoicacid,DA)是一种具有生理活性的氨基酸类物质。因最早从红藻属的树枝软骨藻(Chondriaarmata)中分离出来而被命名为软骨藻酸。属同类物质还有从海人草中提取海人草酸,中毒者因摄食量过多而死亡。70现在是70页\一共有91页\编辑于星期二

经解剖发现神经细胞破坏主要集中在脑的海马部位,下丘脑及前脑的部分也被破坏。双壳贝类因滤食海洋微藻而积累ASP。到目前为止,已从紫贻贝、扇贝、文蛤等贝类体内以及鳀鱼、鲭鱼和石蟹的内脏中检测到了软骨藻酸。71现在是71页\一共有91页\编辑于星期二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将它确定为4种主要海洋生物毒素之一,并规定贝肉中软骨藻酸的安全剂量为20μg/g

。我国于2003年8月11日发布了《贝类记忆丧失性贝类毒素软骨藻酸的测定》的国家标准(GB/T5009,198—2003)。72现在是72页\一共有91页\编辑于星期二(一)神经性贝类毒素(neurotoxicshellfishpoisoning,NSP)

神经性贝类毒素(NSP)是指从一种赤潮生物短裸甲藻(Ptychodiscusbreve)中分离出的一类毒素—短裸甲藻毒素(brevetoxins,PbTx)。PbTx的理化特性与西加毒素(CTX)相似。PbTx可引起鱼类、软体动物、甲壳动物、海绵动物、棘皮动物及底栖藻类的大量死亡。有毒的短裸甲藻被贝类摄食后,其毒素在体内积累,并通过食物链传递给人类,引起食物中毒。73现在是73页\一共有91页\编辑于星期二中毒的主要症状为瞳孔放大,身体冷热无常,恶心、呕吐、腹泻、运动失常,但没有麻痹感。为了与引起麻痹作用的DSP相区别,称为神经性贝类毒素(NSP)。NSP的中毒症状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从10min~20h。74现在是74页\一共有91页\编辑于星期二目前,已从短裸甲藻中分离出13种NSP毒素成分,其中11种成分的结构已经被确定,从结构上看,PbTx是一类不含氮的含有多个甲基的聚醚类毒素。按各成分碳骨架结构的不同可分为:由11个醚环组成:

PbTx-2、PbTx-3、PbTx-5、PbTx-8和PbTx-9由10个醚环组成:

PbTx-1、PbTx-7和PbTx-1其它成分,包括GB-4和PB-175现在是75页\一共有91页\编辑于星期二在稳定性方面,含有11个醚环结构的PbTx比含10个醚环的PbTx具有更高的稳定性,而毒性则相反。76现在是76页\一共有91页\编辑于星期二六、有毒活性肽海洋生物中存在着种类众多的蛋白质、肽类毒素,这些毒素性质独特,在生物医药、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和应用方面有广阔的前景。目前研究较多的海洋肽类毒素有海葵毒素、芋螺毒素、海蛇毒素等。77现在是77页\一共有91页\编辑于星期二(一)海葵毒素海葵是一种腔肠动物,属珊瑚虫纲六珊瑚亚纲,是丰富的近海动物之一,在热带和温带海域中广泛存在,中国海域中存在的海葵品种主要有华丽黄海葵、蛇海葵、巨突海葵等。海葵触手中含有丰富的肽类毒素。78现在是78页\一共有91页\编辑于星期二从黄海葵中分离出了具有强心作用的强心肽(anthopleurin,AP),主要有AP-A和AP-B两种。AP-A特异性结合在心脏Na+通道上,AP-B对心脏和骨骼肌的Na+通道均能紧密结合,它们都有显着的强心作用。79现在是79页\一共有91页\编辑于星期二从黄海葵中还分离出了60余种细胞溶素类毒素,是细菌、真菌、蛇毒、昆虫毒中一种常见的肽类化合物,海葵的相对分子质量在15000~20000之间,作用于专一性的受体,而能选择性地与细胞膜的脂质结合,引起疼痛、炎症及肌肉麻痹等。80现在是80页\一共有91页\编辑于星期二现在研究最多的海葵细胞是分离自刺海葵的刺海葵素,相对分子质量为17000,结构特征N—末端有一个长的β—折叠疏水段和5个短的β-折叠疏水段,其中60%~70%氨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