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化的发展_第1页
语言文化的发展_第2页
语言文化的发展_第3页
语言文化的发展_第4页
语言文化的发展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言文化的发展作者:赵晶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汉语言文化的发展,从古到今受到影响的因素,还介绍了汉语言从文言文到白话文的依次转变,书面语与口语的一些异同点,最后结尾的时候,总结了一下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关键字:语言文化、口语、文言文1引言汉语是绝大多数中国人的母语。这种文化特色,包括了听说习惯、阅读习惯以及由此形成的文化心理。人们的行为和政府的政策,都会受到这种文化的影响。不合乎文化习惯,就会遭到社会的拒斥。至于报刊传媒,更须以这种文化为立身之本,否则就没有吸引力。说到汉语的魅力,我们先举一个例子。通过《功夫熊猫》中英版的对比,可以发现这一点。比如,中文版的很多配音阿宝爸爸说:“我去做豆腐,还不如一偷被豆腐撞死!”阿宝对五大高手说:“你们是五大高手,我是一大低手。”大家听了会然一笑,为什么这个句子好,咱们这个专题就是通过研究中国人的语言文字来侧面看中国人的心理习惯。语言文化,是语言学家对语言与文化关系思考的学科。这个学科使语言学研究不止于语言形式,而且也通过语言来研究一个民族文化的过去和将来。因为语言之中蕴含着文化,而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又得益于语言,两者的关系是相得益彰的。语言文化是人们对语言这一精神财富的创造和发展成果的总和。语言自产生后,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文化的发展,社会的统一和分化以及民族间的接触和融合,一直处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中。语言的发展是指语言结构要素的历史变化,新的语言结构要素的产生和旧的语言结构要素的消亡,使语言日益丰富、完善、精密,以满足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中国的语言文字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的神话时代,我们都对仓颉造字不陌生了吧,也许小时的我们窝在爷爷奶奶的怀里听着他们慈祥的声音讲述着那样一个充满着神秘色彩的故事。文字就是这样作为一个记事的符号而诞生了。而现今语言文字不再是记事的工具,历史为它赋予了更多的意义,有取自生活的简单事物变成高于生活的艺术。变成反映生活反映人类各种情感的工具的。而在这期间为了能满足人们抒发感情语言文字又拥有了那些规则也就是我想探讨的东西。2书面语与口语书面语的产生,是语言发展中的重大事件。当人类创造了文字之后,语言便有了两种形式一一书面语和口语。文字是书面语的书写工具,没有文字便没有书面语,所以文字和书面语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文字本身不是书面语,两者不是一回事,不能混为一谈。在语言发展中,书面语和口语相互影响,有着密切的联系。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口语的加工形式,两者基本上是一致的。这是因为:首先,口语诉诸听觉,,书面语诉诸视觉,这就给书面语和口语带来某些不同的特点,使两者不完全一致。其次,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口语不断发展变化,书面语也必然随之发展变化。不过一般来说,口语变化较快,而书面语变化较慢,在一定条件下书面语会落后于口语的发展,我们能够看到先人留下的书面语,却听不到他们说的话。书面语长期完全脱离口语,是一种违背语言发展规律的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文化的普及,这种局面必定会打破,新的与口语相适应的书面语一定会出现,旧书面语逐渐为历史所淘汰。在民族共同语形成之后的书面语是标准语的书面形式,是标准语的代表。这时,书面语把语言规范用文字表现出来,通过多种渠道把大批书面语的词语,特别是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方面的词语输送到口语中,同时一些只用于书面语的表达方式和句法结构逐渐渗入口语,从而使口语的词汇日益丰富,语法日趋严密,这样,就使口语更富有表现力,更符合规范化的要求。口语是书面语的基础和源泉,它不断地向书面语输送“营养”,使书面语越来越丰富。3语言文化发展的原因语言是一种牵涉到人类生活方方面面的复杂社会现象,它的发展变化,也必然受到多个方面的制约,不可能只是某一种或某几种因素的影响。语言发展变化的原因主要有外因和内因两大方面。外因: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语言依存于社会,社会交际活动的需要是语言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内因:语言结构要素之间的矛盾引起语言的发展。3.1社会的进步推动语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推动语言的发展。人类社会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这个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新事物,新概念不断出现,这些都会不断地对语言提出新的要求,推动语言不断地丰富自己的词汇,不断地使自己的表达方式精确化,多样化,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把现代汉语和古汉语进行比较,就会发现现代汉语的词汇大大丰富了,东汉时许慎的《说文》共收字9353个,而《现代汉语词典》所收的条目共有56000多条,而且这个数字仍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地变化着。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的思维也在不断发展,越来越细致精密了。思维的发展也促进语言的发展,使语言日益精密化,词汇也向着精密化的方向发展。如古人把“心”看作是思维的器官,在汉语汉字中有很多与“思想”、“智慧”、“情感”、“意志”有关的字、词、成语都和“心”有关,如“志V“恋”、“心计”,“心事”、“一心一意”等。后来人们发现了通向大脑的神经,这才知道大脑才是真正思维的器官,而心脏只是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这样词汇的意义更加精确了。再如与古汉语相比,现代汉语书面语中的句子变长了,修饰成分特别是复杂的修饰成分用得更多了,就使得在意思的表达上更严密了。3.2社会的分化和统一推动语言的发展社会的分化和统一推动语言的发展。语言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分化,随着社会的统一而统一。当一个使用统一语言的社会出现分化时,分化出的各个部分之间的交际会逐渐减少,一个部分内部新的语言现象的产生和旧的语言现象的消失,就不容易通过人们的交往传播到其他部分中去,时间长了,原来统一的语言就会出现差异,开始分化并逐渐形成不同的地域方言或不同的语言。另外,社会的发展,在同一社会内部形成了不同的社会集团(如不同的行业),随着各种不同的社会集团的形成,这些不同的社会集团所使用的语言也会产生差异,形成各有特点的社会方言。如果不同的社会或一个社会的各个处于分化状态的部分走向统一,它们间的交际就会增多,不同语言或方言间的互相影响一定会加强,为了适应社会统一的需要,通行于全社会的共同语就会形成,语言或地区方言间的差异就会减少,随着社会统一程度的不断提高,全社会的语言就会逐渐趋向统一。语言的分化和统一是两种相反的过程和结果。人类语言在它的发展史上,既有分化又有统一,这是由于人类社会在历史上既有分化又有统一的缘故。语言的分化与统一慢于社会的分化与统一,是一个缓慢的、逐渐发生的过程。3.3民民族间的接触推动语言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同社会,包括不同的国家,民族间的接触频繁起来,各方面的交往逐渐增多。在彼此接触和交往的过程中,离不开语言的使用,这样就会引起不同语言间的相互影响,从而引起语言的变化,推动语言的发展。如“五四”之后,汉语在印欧语言的影响下,不仅吸收和产生了大量的新词,而且出现了新兴的语法现象,如按汉语的传统,主从复句都是从句在前,主句在后,由于受印欧语言的影响,也有了主句在前,从句在后的复句形式。总之,语言间相互影响的现象,在各种语言中相当普遍。语言间相互影响最突出的就表现在词汇上,而语音和语法上的相互影响虽然有,但不是很普遍的。4语言文化发展的特点4.1渐变性斯大林说“语言从旧质过渡到新质不是经过爆发,不是经过消灭现存的语言和创造新的语言,而是经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也就是经过旧质要素的逐渐死亡来实现的。”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的根本属性决定它必须是稳固的,如果采取突变的方式,一夜间面目全非,人们将会一下子丧失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社会的一切活动将会突然终止,但语言又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它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语言的发展变化只能是渐变性的。4.2不平衡性语音、词汇、语法的发展速度不同,有的快,有的慢,这就是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语言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与社会变化发展的联系紧密程度是各不相同的,其中联系最为直接的是词汇。社会生活中新事物、新概念的出现,旧事物的消失,人的观念的更新都是经常发生的,随着这些变化的发生,社会生活就会不断地对语言提出新的交际需求,词汇必须随时对社会生活中的这些变化作出反应,才能使语言满足社会不断变化和发展着的交际的需求,所以与语音和语法相比词汇的新陈代谢最快。语言中虽然有成千上万的词语,但表达这些词语的语音是有限的,几十个音位的排列组合就可以完全满足语言表达的需要。新词的产生只能使用已有的语音形式,否则就不会被社会接受,旧词的消失一般也不会造成某个语音形式的消失,这个语音形式还会保留在其他词语里。所以语言中的语音系统是较稳定的,发展速度很慢。语法是语言成分的组织规则,这些规则是抽象的,每项语法规则都支配着整类的语言成分。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失不会引起语言成分类型格局的变化。所以语法的发展更是缓慢。要指出的是同一语言的发展速度,发展进程在不同的地域内也可能是不同的。这是语言发展在地域上的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性正是一种语言分化出不同的地域方言或亲属语言的重要原因之一。比如尖团音在有的方言里(如沪方言)已经合流,但在苏州方言里尖团合流的问题还没有解决,至今仍分尖团。如“挤”、“妻”、“西”在北京话里读(团音),在苏州话里读(尖音)。5从文言文到白话文“文言和白话,实物是古已有之,名称却是近几十年来才流行的。”两者都是书面语,不同是“文言,意思是只见于文而不口说的语言。白话,白是说,话是所说,总的意思是口说的语言”。(张中行《文言与白话》)可见,同口语的亲疏远近是文言和白话最大的区别。但事实上,文言同口语的关系也是相当密切的,只不过是所谓的口语标准不同而已。因为文言文是建立在先秦口语的基础上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而我们这里所说的口语则是以唐宋以来的北方话为基础的,今天大家使用的白话文,即现代汉语普通话书面语,就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1917年的新文化运动,白话文运动被推到极至。当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虽然是从改良文学的角度入物,其主旨却是倡导白话文,并认为”白话文学之为中国文学之正宗”,他后来还专门写了一部《白话文学史》,就是来论证这个观点的。陈独秀也于2月发表《文学革命论》,用”三大主义”来呼应胡适的”八条主张"。这一前一后,可以说是真正拉开了这场轰轰烈烈的文体革命的帷幕,中国大地从此便没有了一个安静的时刻。1918年《新青年》内所有文章改用白话文,《新潮》、《星期评论》等各类白话杂志也紧随其后,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版,白话文蔚然成风。1920年9月,教育部令国民学校一二年的国文,从本年秋季起,一律改用国语。至此,白话文取得了官方认可的合法地位。6总结语言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文明的结晶,而且它还包含丰富的其他文化内容,诸如社会制度、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等。所以,德国语言学家威廉■冯■洪堡特精辟地指出语言的特性以及语言与文化、思维的关系:“语言与人类的精神发展深深地交织在一起,它伴随着人类精神走过每一个发展阶段,每一次局部的前进或倒退,我们从语言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