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人建筑师王澍第1页/共47页导语为什么各级政府,抱着极高热情和效率,搞拆建,承办奥运、世博亚运等各项盛会?回答是:近几十年形成的,高度集权,调集资源,不惜一切,实施超大项目的传统与封建传统和全球经济化浪潮,奇特地混在一起,在起作用。第2页/共47页导语不管中国经历多少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些传统始终根深蒂固地存在着,并强有力地操纵者我们的个人和社会生活。但另一些传统恐怕永远离我们远去了。或至少,它们作为理想化的概念,再也无法帮助我们有效地解释和处理现实。第3页/共47页导语比如一个如此热衷“天人合一”的国度,为什么会在今天制造出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生活环境?第4页/共47页导语一个号称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民族为什么会时常表现得如此缺乏历史意识?为什么我们会轻易抹除有着千年历史的家园和记忆?第5页/共47页导语为什么西安、大同等众多历史名城,在无情地毁掉自己的古代城市遗产很多年后,突然反悔,又再一次毁掉自己积累了几十年的近现代城市遗产和人居社区,重新用现代材料,修建仿古城市,打造出和今天老百姓生活八竿子打不着的唐朝,明朝的幻想?第6页/共47页导语为什么今天,我们再一次讨论起传统与现代?是因为,传统与我们当下的生活如此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对传统的认识其实就是对当下的认识。第7页/共47页导语很多传统明明在持续对我们施加影响,但我们却缺少反思它们的能力。很多传统明明早已失效,但我们仍热衷与对他们高谈阔论。我们太轻易地将大量民间鲜活的传统弃之如敝履,太习惯顺从官方和流行话语,将传统抽象化,夸张装扮成令人目眩神迷的文化奇观,或贬值为媚俗的商业符号。第8页/共47页导语这种种趋势都显示出对传统认识的蒙昧状态,它与我们对当下状况认识的蒙昧状态相辅相成,是一枚硬币的两面。问题是,一群对传统和当下认识都处于蒙昧状态的人,又如何能清醒地为自己开辟一个光明的未来?正是这样一种危机感,一种渴望摆脱蒙昧的愿望,使得当代中国建筑师在不断地进行着探索与反思,2012年普利兹克奖获得者王澍诚如是。第9页/共47页第10页/共47页王澍生平简介1963年,生于新疆乌鲁木齐
1985毕业于南京工学院建筑系(现东南大学)学士
1988毕业于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1988至1995在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工作
2000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设计与理论专业城市设计
方向博士
现在中国美术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院长第11页/共47页主要作品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1998-2000年)宁波当代美术馆(2002-2003年)宁波博物馆(2005年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2002-2005第12页/共47页王澍之建筑观王澍,一个60年代出生的建筑家,他的建筑活动就如其所生的年代一样矛盾而敏感。在建筑师同行里,王澍被公认是最有中国文人气的。而他也是很早就对中国的现代建筑提出尖锐看法的人之一。王澍在中国建筑师中的名气,一方面是因为他在国际上受到的关注,另一方面是因为他的另类。他是把建筑带入大学的引路人,但他又一直表现着对于庙堂规则的不屑。当年,硕士论文答辩的时候,他对着老先生说,“如果说中国有现代建筑师,那只有一个半,半个是我导师,一个就是我。”第13页/共47页王澍之建筑观但是,就是这个看起来有些狂妄的建筑师,一直以来却又在传统的中国建筑中寻求着艺术之根。他把中国古代“造园”的手法和方式融入现代建筑。在别人看来,王澍已然是中国建筑师的一个代表,很多人把他的作品当作某种形态的哲学表现去关注,而他自己却只是用古代工匠的手法去诠释着自己心中的当代建筑。第14页/共47页王澍之建筑观
建筑师,首先得是个文人。
不谈建筑,只谈房子,所以就是业余的,业余建筑。——王澍
第15页/共47页王澍之建筑观
是王澍喜欢说起的两句话,在我看来这基本上是王澍的建筑观。前一句,表现出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与认同。“寻根”在他们那代知识分子心里是难以割舍的。而无论是苏州的园子还是从白居易到李渔等文人的文章,都在感染着他、召唤着他。第16页/共47页王澍之建筑观
王澍,学贯东西方,所以他更能从比较中去感知那以远去中国的美。古人造园的足迹也影响着他的建筑,去鼓励他去承袭与发展我们的华夏建筑。后一句,则道出他对当下的批判。把建筑看的太神圣是会曲解建筑、扭曲建筑的。抱着平常心,真心诚恳的对待建筑。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问题。把乐趣带进建筑里,开开心心的设计。对于文化,建筑其实不大,尤其在文学已经杀死建筑的今天。是先文化,再建筑;而不是为了建筑,去套文化,谓之概念。第17页/共47页王澍与他的象山校区获得这个奖对于我来说,多少有些不期而至的感觉,在多年孤独的坚持之后,对一个在获奖之前没有出版过任何作品集的建筑师,对于一个只在中国做过建筑的建筑师,对于一个自称为业余建筑师的建筑师,这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惊喜……
——王澍第18页/共47页王澍与他的象山校区王澍1963年11月4日出生在乌鲁木齐,是个地道的天蝎座。父亲是一名音乐演奏家,母亲是一名教师。七岁之前王澍和姥姥姥爷生活在北京传统的四合院儿里,一出门就是护城河,老北京的风貌在他童年的记忆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19页/共47页王澍与他的象山校区他也常常坐着火车往返于北京和乌鲁木齐之间,四千公里的行程长达四天四夜,这样的旅行让他有机会了解自然的广博和变化。在全中国陷入了十年浩劫的期间,还是个孩子的王澍窝在荒废的图书馆里读着外国文学译本和满是繁体字的古书了,在父母的熏陶下,王澍很小就显示出鲜有的文艺气质。第20页/共47页王澍与他的象山校区从求学时代起,王澍就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20世纪80年代末,整个社会处于思想解放的时期,新艺术新思潮在年轻人胸中激荡。在东南大学读大二的时候,王书已经公开向老师宣布没有人可以教他了。他进入自学状态,贪婪的吸收着知识的给养。在别人眼里,王澍是吸收量特别大像想百科全书式的建筑师,他浸淫在广泛的阅读之中,不讳言受到很多建筑师的影响。第21页/共47页王澍与他的象山校区王澍的研究范围远远地超过了建筑领域,它广泛涉猎艺术、哲学、文学、人类学到电影。17世纪的艺术家李渔,现代主义建筑师勒•柯布西耶,密斯•范德罗,作家罗兰•巴特,博尔赫斯,萨特,沈从文等都是他思想的对话者。从广阔的视野回归到对地方状态的深思,他以文人自称自称,也愿意承担起文人的责任。第22页/共47页我称之于文人就是因为建筑师还是很容易把自己当成某种技术性服务行业的角色,但是我强调的是,建筑师得有自己自主的判断,你不能跟着别人的意见走。
——王澍第23页/共47页王澍与他的象山校区20世纪90年代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高潮期,而王澍却在那个时候选择了急流勇退。退出了专业建筑师制度,和妻子到了杭州开始了一段隐居般的生活。每天看远山近水,草长莺飞,把七年建筑学所学的框架和技术性的东西一点一点的忘掉。第24页/共47页他访问农村,行走乡野,每天撸起袖子与工匠们在工地上一起工作,从自然中重新寻找以及获得原始生活的态度,而正是这一段看似无用岁月的积淀,让王澍看到了差异的世界,从乡土建筑中获得对话未来的可能。第25页/共47页王澍与他的象山校区直到2002年,十年磨一剑,青瓦白墙,竹影绰绰,一座被称为城市乌托邦的山水校园酝酿出现,这是王澍最富盛名的建筑,象山校园。第26页/共47页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被普遍认知为中国传统园林的院落式建筑大学的表率,行走其间宛如置身于江南水乡。在王澍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之后,越来越多的人涌入象山校园,来切身感受不吐建筑师的荣耀。然而在十年前象山校园初具规模时,这里甚至被当做反面教材,几乎要被口水淹没。第27页/共47页当时杭州市里的建筑师在一起讨论,如果要看杭州市最难看的建筑,就去象山去看王澍的象山校园。
——王澍第28页/共47页王澍与他的象山校区千禧年之初,中国美术学院新的校区正在筹备当中,他们没有选择中国时下流行的政府组建的大学园区,而是选址在杭州南部群山的东南边缘,学校的艺术家都认为,依照中国的文化传统,环境中的山水在选址中至关重要。王澍的锐意创新,以及他的山水情怀,为他赢得了象山校区的设计。第29页/共47页王澍与他的象山校区
它跟这个社会之间有一个直接对话的关系,我在这里,而不是逃避。
——王澍第30页/共47页王澍与他的象山校区每平方米造价不做1500元,远远低于其他大学校园的造价,王澍换取了完全的自由。象山新校园最终呈现为“面山而营”的差异性院落格局,精致诗意与空间语言被探索性地转化为大尺度的淳朴田园。第31页/共47页王澍与他的象山校区因为这是一个有着世界观的校园,一到那儿你就会发现,这里建筑不是第一位的,尽管周边的山不高谁也不大,但是他们仍然是第一位的,建筑退居第二位,建筑之间保持着亲密的关系,使得很多人在不同空间里可以打开心灵,自由和自然地对话。
——王澍第32页/共47页王澍与他的象山校区超过700万的不同年代的废旧砖瓦,被从浙江全省的拆房现场会受到象山新校园,这些原本会被当做垃圾的东西,在这里被循环利用在象山校园的屋顶和墙面上,成功地把中国传统的空间概念、传统的诗意与审美带入当代建筑,以达到平衡一座规模庞大的校园与一座不甚高大的山的目的,重现新生。实际上,象山校园传承的是中国传统的绘画里对景观的那种独特控制,材料还有匠意。第33页/共47页王澍与他的象山校区理解象山校园,先要理解王澍对时间和传统的感情。2002年,杭州南山路开始改建,杭州市政府想把这条路建成上海的衡山路,西湖边上的很多民居就开始拆毁。为了阻止这一切,王澍沿西湖拍了400多张幻灯片,一张一张地讲给负责改建的官员看:每一幢房子,都带着不同历史时期的风格,他说:“你们知道南山路的历史有多久吗?从你们改建完成那天起,南山路的历史就只有1年了。”第34页/共47页王澍与他的象山校区一个外来者对象山校园的惊奇,一定是从大门开始的。象山校园的大门不是“门”,而是“墙”。是没有围合的墙的自然延伸,墙身矮得经常让人有翻过去的冲动。但这是一堵砖砌的墙,那砖也不是普通的砖,而是从乡下拆房现场收上来的老砖。第35页/共47页王澍与他的象山校区这座带着时间的象山校园,建筑占一半,自然景观占一半。校园中心是葱郁温婉的象山,山脚下一弯流水,10座已完工的建筑像书法笔触一般顺着水势面山而建,建筑群随山体扭转、断裂。王澍说,“这首先在于一座规模庞大的校园与一座不大的山的共存,因为那山是先在的”。第36页/共47页南方民居中常见的砖、瓦、檐、竹、木,让王澍的建筑充满了江南的灵性。整个象山校区的建筑,片片鳞瓦,铺陈栉比;重重密檐,错落有致。“你知道,南方诗歌文化里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是下雨,以及下雨之后看到雨水从哪里下来。”他说,做瓦檐的时候,一直在想象学生们从窗外看着雨水从瓦檐上滴落的浪漫场景。另外,瓦檐还有着奇妙的实用价值。瓦片间充满了交叠出的缝隙,这是天然的空调机,夏天的时候,风从缝隙间吹出来,自然地形成习习凉风;而冬天,这些缝隙又会对风力形成自我调节.第37页/共47页砖在校园中的运用既实用又富有趣味性。在每一个“合院”中,王澍都利用石头基座等营造出地势落差,造了很多“下沉的院落”。这些院落的灵感来自传统建筑中的“天井”。院落种着葱翠的树木和修竹,地面是古老的青砖,青砖的缝隙里长着很多青苔,踩上去滑滑的,心里却有一种沉沉的踏实。第38页/共47页王澍对传统的运用并不拘泥,所有的合院都不是闭合的;在有的院子里,王澍把面山的一面彻底打开,而在图书馆这处院落里,围合处会有一个缺口,种上一棵树。王澍说,等树长大,学生们会在树荫下看书。而在建筑的内部,所有的内部设计,都非常现代主义:线条感极强的灯、屋顶的水泥质感、管道和线路的裸露。在象山建筑中,王澍最大的突破,在于尺度。中国传统合院尺度是很小的,但王澍的建筑尺度观念即使在现代建筑里也是相当大胆的。第39页/共47页王澍与他的象山校区在象山校园中,刻意简化处理的立面、为满足功能要求而略显庞大的建筑体量,都与自然和土地有一种亲近的交接,普遍种植的燕麦增进了环境的“中国”品质。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自然环境之间的微小差异,较之文化之间的差别,更能赋予环境乡土的特质。黑瓦、石墙、长草、斑驳的泥土、水渍和青苔、有意营造的粗犷,这一切都在灰绿色的天空下塑造着淡远的荒疏。这是有节制的荒凉,有别于日本式园林的无所不在的精致,是地道的中国风味。与自然风物之间的对话,并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子温度计数电课程设计
- 2024人事代理合同(标准版)
- 电子时钟单片机课程设计
- 电子抢答器课程设计
- 禁止在商铺内给电动车充电合同(2篇)
- 电子商务 课程设计
- 电子信息类全套课程设计
- 电子仪器课程设计
- 电大本科毕业课程设计
- 电基础综合课程设计
- 吸收放散实验课件
- 3.1《让小车运动起来》优质课件
-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一人一事思想政治工作
- 《基于核心素养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结题总结报告
- 行政人事部工作分析表
- 英语漫谈胶东海洋文化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威海海洋职业学院
- 航空母舰优秀课件
- 2023年芒果TV春季校园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共享中国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课件
- 2023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单词表默写版(可打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