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与美学的认识普及讲座课件_第1页
浅谈美与美学的认识普及讲座课件_第2页
浅谈美与美学的认识普及讲座课件_第3页
浅谈美与美学的认识普及讲座课件_第4页
浅谈美与美学的认识普及讲座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美与美学的认识普及讲座课件第1页,共2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什么是美自然之美第2页,共2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建筑之美第3页,共2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社会之美第4页,共2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美的特性

一、形象性

1.诗歌中形象的朔造: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2.雕塑作品:《拉奥孔》等

3.绘画作品:《蒙娜丽莎》等

4.音乐作品:《田园》、《如歌的行板》等

5.小说:《红楼梦》、《西游记》、《春》等

6.戏剧:《哈姆雷特》、《茶花女》、《日出》等

7.自然科学理论:黄金分割线等第5页,共2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拉奥孔

蒙娜丽莎

第6页,共2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二、感染性

美直接诉诸人的情感,或喜爱、或激动、或崇敬,使人在精神上获得一中极大的愉悦和满足:

配乐诗朗诵:[匈牙利]裴多菲《我愿意是激流》

[俄国]西蒙诺夫:《等着我吧…》

音乐片段:贝多芬《英雄》,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

美的东西之所以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就在于他体现了人的东西,尤其是体现了人的情感生活。第7页,共2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三、客观性

一切美的事物都具有客观物性因素,这些物性因素在引起人的审美愉悦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决定了人们之所以选择这个事物,而不是那个事物作为美的对象。第8页,共2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什么是美学一、美学概述

美学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意识,美感经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美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但不研究艺术中的具体表现问题,而是研究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因此被称为“美的艺术的哲学”。美学的基本问题有美的本质、审美意识同审美对象的关系等。

第9页,共2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二、美学的产生与发展

(1)胚胎阶段。在原始时代,原始初民开始在劳动中创造出原始的艺术,表现出对自然、社会、艺术的原始审美意识,初具美学思想的萌芽。

(2)形成阶段。进入文明时代以后,随着生产力、生产方式、思维能力以及科学、艺术的发展,美学思想逐步明晰化、自觉化、理论化,并以文字记载于哲学、文艺学、伦理学、教育学等文献之中。中国的孔孟、老庄、苏轼、王夫之等都提出了具有独创性的美学思想。在外国,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文艺复兴后的休谟、笛卡尔等哲学家,狄德罗等启蒙主义者,都为美学学科的诞生作了理论的和实践的准备。1750年鲍姆加登正式提出了建立美学学科。

第10页,共2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

(3)系统发展阶段。从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德国康德建立了主观唯心主义的美学体系。黑格尔建立了客观唯心主义的辩证的美学体系。俄国车尔尼雪夫斯基使旧唯物主义美学发展到最高阶段。马克思主义美学论证了劳劳动实践创造美,人化的自然,人的本质的对象化,审美意识和艺术是对现实的能动反映等美学的根本问题,使美学逐步建立起真正科学的体系,并日趋成熟。

(4)现代发展阶段。从19世纪中下叶开始。进一步将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综合研究与分门研究、理论探讨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衍生出哲学美学、艺术美学、心理学美学、技术美学、生活美学等多种分支学科,出现了现代人本主义、现代科学主义、美学思潮和实验美学、自然主义美学、表现论美学、语义学美学、分析美学、现象学美学、直觉主义美学、符号论美学等多种流派,而马克思主义美学也有了新的开拓和长足的发展。第11页,共2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三、美学的研究对象

(1)美,如美的产生、发展;美的本质、特征、功能;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美的形态;内容美、形式美等美的组成因素及其规律;(2)审美,如审美心理,审美意识,美感的发生、发展、性质、特征及其规律;(3)美的创造,如现实美、艺术美的创造规律、发展规律、鉴赏规律等;(4)美学范畴,如丑、崇高、悲剧性、喜剧性等范畴的审美特性、发展规律及其同美的关系等;(5)美育;(6)美学自身。第12页,共2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四、美学的本质

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他研究的是人类的审美现象。

美学与人有着密切的联系,研究审美现象的美学离不开对人的研究,即使在研究作为审美对象的美的事物时,也是从人的角度出发加以研究的,并不是把美的事物作为与人无关的对象来研究的。

美学离不开人,美学与人生价值问题紧密相联,美学问题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第13页,共2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五、美学存在的意义

美学是人类社会实践、审美实践、创造美实践的产物,是对人类、个体的历时性、共时性审美、创造美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它对于推动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发展,尤其对于文学艺术的繁荣,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于开展美育,促进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提高审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改造社会,美化生活,完善人性,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第14页,共2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何谓美感

如当欣赏到一片美丽的风景和一幅著名的画作之后,我们常常会说,它给与了我们美感。当品尝了一杯陈年美酒之后,我们也会说,感觉真美。这无非表明,一般所说的美感就是好的感觉和愉快的感觉。当然这种美感的范围过于宽泛,并不是严格的美学意义的。我们所要讨论的美感只限于相关于纯粹的美的存在者的美感。美感是人对于美的存在的经验。当然这并不否认美感自身是一种心理现象,它既可能是在狭隘意义上的,也可能是在宽广意义上的。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必须将作为心理现象的美感作非心理学的思考。这就是说,让作为感觉的美感植根于作为审美经验的美感,也就是回归于人的生活世界,回归于欲望、工具和智慧的自由游戏。第15页,共2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一、审美概述审美的心理过程有感觉、知觉、想象、回忆、思维、情感和意志等,并且是这些要素的综合统一运动。作为审美的心理活动,它们不仅敞开了人的心理活动的奥妙,而且也揭示了人类存在的经验的秘密。这在于它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突显了生活世界的矛盾,聚集了生活世界的多重关系。

二、审美的典型形态1爱2陶醉3快乐第16页,共2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爱从人的视角出发,爱美就是人创造美和欣赏美。

人们一般将创造看成是主动的,在没有美的地方生产出美来,将欣赏看成是被动的,在有美的地方接受美。但实际上创造和欣赏没有主动和受动之分,它们都是对于美的给予。当然这种给予并不是源于人自身的某种特别的才能和水平,而是来源于美自身的恩惠,是人对于它的领悟。因此人对于美的给予必须理解为,首先是美对于人的给予,然后是人对于美的回馈。从美的视角出发,爱美就是美对人的提升和美化。

爱美虽然是人作为人的本性,但人并不等于美本身。同时人在生活世界的一般经验中不是审美的,而是非审美的。于是当人爱美时,人就进入到审美经验之中,与美相遇。爱美敞开了一种可能,美爱人。这就是说,美塑造了人自身,并让人生活在美丽的世界里。因此一个爱美的人就会成为了美好的人。爱美表现出了人与美的相互给予性。

作为给予,爱从否定方面而言,是不伤害,保护,守护;从肯定方面而言,是让其存在,让其是其所是和为其所是。在这样的意义上,爱美就是让美不要遭到破坏和毁灭,同时让美作为美去存在。第17页,共2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陶醉审美的入迷是人的灵魂入迷于审美现象。入迷意味着美迷住人,吸引人。美自身的吸引力在于它是自由的现象,而自由就是物回到其自身和人回到其自身。因此美对于人就有一种巨大无形的牵引力量,使人从日常生活世界走向审美世界,去经验自由的现象并获得自由感。作为一种特别的经验,人被美迷住的经验也是出窍的经验。但与审美的入迷相反,审美的出窍则是人的灵魂超出了身体。人仿佛失去了自身,完全被美所规定和支配。由此人的自我彻底消解,而和美的现象融合在一起。在审美经验的陶醉中,出现了世界和人的变形,也就是世界和人的美化。世界不是一个日常的生活的世界,而成为一个审美的世界。人也不再是一个日常生活世界的人,而成为了一个审美的人。第18页,共2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快乐

审美经验在根本上也是一种快乐的感觉。它不是对于已有的快乐的重复和复制,也不是在众多的快乐形态中增加一个可有可无的形态,而是在没有快乐的地方创造快乐的活动。一般而言,人生活世界的经验是所谓平淡的经验,它由无聊、焦虑和混沌等构成。在这些经验中,既没有特别的痛苦,也没有特别的快乐。但审美经验终止了这些日常经验,让平淡变得不平淡,也就是让生活世界快乐起来。一般的美学理论都注意到了审美的娱乐、认识和教化等本性。但毫无疑问,娱乐是审美的最直接和最根本的本性。但娱乐决不如同逗乐来消磨无聊和休闲的时间,而是让时间自身成为欢乐时光,也就是让生活世界在根本上成为一个欢乐的世界。在审美经验创造快乐的时候,它不可避免地与痛苦建立了关系。对于痛苦,作为快乐的审美经验既不可能逃避,也不可能掩盖,但它能有何作为呢?审美经验对于人的生活世界的突出意义在于:在痛苦中生出欢乐。由痛苦变成欢乐决不是一种点铁成金或者化腐朽为神奇的魔术,而是要去经验痛苦,由此去揭示痛苦的本性。这样一种被揭示的痛苦并不是沉浸于哀伤之中,而是萌发了对于治愈的渴求,如同人在乡愁之中所包含的对于家乡的思念一样。于是生活的痛苦走向快乐,也就是在分离中回复对生活世界的本性的聚集,正如人们的还乡一样。人类一切伟大的艺术品正是因为把握了审美经验的这个奥秘,所以能让人在经验痛苦的同时经验快乐。第19页,共2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三、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作为美的教育,是一种特别的教育。广义的审美教育是运用自然、社会与精神中一切美的形态对于人的陶冶,而达到人的身心的美化。但狭义的美育主要是通过艺术手段对人们进行美的教育。审美教育既是身体的,也是心灵的。但仅仅将审美教育理解为身心一体的教育仍然是空洞的,它还必须更具体化,也就是考虑艺术的自身的本性对于人的身心的规定。如果艺术自身是人的技艺、欲望和智慧游戏的活动的话,那么所谓艺术或者审美教育也就是关于人的人的技艺、欲望和智慧的教育。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将审美教育把握为身心合一教育、感性教育和情感教育、快乐教育和游戏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