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下册教案_第1页
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下册教案_第2页
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下册教案_第3页
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下册教案_第4页
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下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草原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读写“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羞涩”等词语。

2、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蒙古草原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蒙汉的民族情深,激起学生了解、热爱

西部之情。

3、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含义。

4、背诵1、2自然段。

教学重点:感受蒙古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激发学生的热爱西部之情和珍爱蒙汉

的民族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要求:认读生字词;读通课文;理清行文线索;品味草原之美。

重点:感受蒙古草原的美好风光,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

难点: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品味草原之美。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创设情境

1、同学们,课前你们收集了有关草原的资料,谈谈草原在你们心目中的印象。

2、作家老舍是一位人民艺术家,也是一位文学产量较高的作家,深受人们的爱戴,那么当我们的作家

老舍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他看到的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现在我们就随着老舍先生一起到美丽的

草原看一看。

3、板书课题:草原见了这个题目,最想了解草原的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学本课生字

1、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草原的什么?

2、学生自学课文生字,新词。

三、再读课文,理清行文线索

1、认真读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草原这篇文章的。

这篇文章作者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的。首先描述了一望无际的草原美景,使作者感到一种境界

的美。接着又展示了一幅人们欢迎远方客人的隆重场面,最后把酒话别,直至用“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

碧草话斜阳”收束全文。

四、精读细品,品味草原之美

1、作者老舍初到草原的感受是独特的,读读课文的第1、2自然段,看看课文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

了草原之美的?

2、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并批注。

3、汇报交流。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归纳出草原的“可爱之美,自然之美,意境之美”。导读并理解以下语句: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然。

“茫茫”是什么意思?同是写草原,为什么有的说“天苍苍,野茫茫”老舍先生却说“一碧千里,而并不

茫茫”呢?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向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

轻轻流入云际。

A翠色“欲”流,为什么后面又说“轻轻流入云际”,这不是很矛盾吗?

B“翠”是什么颜色?那为什么不说绿色要说“翠色”呢?区别在哪里?学过国画的同学能给我们解释一

下什么是“用绿色渲染”吗?

(3)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来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A是什么使人惊叹?是什么使人舒服?还能用别的词语来形容这样的境界吗?

B“奇丽”是什么意思?如果要你来吟诵一首奇丽的小诗,你会吟诵什么呢?

(4)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A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样的情景,你认为有那些草原的乐趣?

第二课时

要求:感受蒙古草原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蒙汉的民族情深。

重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含义。

难点:激发学生的热爱西部之情和珍爱蒙汉的民族感情。

一、复习引入,进入美丽的草原

1、复习有关词语: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摔跤、偏西、天涯。

2、指名背诵第一自然段。

3、初入草原,我们有一种强烈的心理感受,那就是草原的风景之美,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作者是抓住

哪些方面来写了草原的美景的?

二、由景及人,感受草原的另一番景象

我们已经感受了草原的美景,其实最让人感动的不仅是草原的景美,这里的人们还非常的热情。

自学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然后互相交流一下自己读后的感受。

1、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很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

走都可以。

这句话感受草原的宽广和草原行车的洒脱。

2、像一阵风吹来似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服,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

(身着盛装是蒙古人民的一种热情的待客方式,他们策马疾驰而来,充分看出他们的热情。)

3、寂静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也不知是谁的手,总是热乎的握着,握

住不散。握手在握手,笑了再笑等等。

4,同学们,这种热情,真是让人感动不已。带着蒙古人民的热情来读一读吗?

5、指导背诵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三、情感升华体会蒙汉情深

1、多么美丽的草原之景!多热情的草原人民呀!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感受他们把酒话别的激动场

面。

2、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场面。要求读出自己的体验和个性的理解。

3、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你怎样理解这句话?你从这句话中又读出了什么?

四、品味全篇总结写法

1、直抒胸臆:2、精描细写:3、写实质朴不加雕琢:

2、如果你就是随从老舍先生一同进入蒙古草原的其中一位,那么,步入此情此景的你,当时会有怎样

的心情呢?拿出你心中的彩笔,尽情释放,写出你的感受。

板书设计:

风光美:空气清鲜天空明朗平地-碧千里小丘翠色欲流羊群骏马

人情美: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

2、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读读记记“矗立、戎装、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的灿烂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激发学生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重点: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过渡段以及文章前后呼应的写作手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1、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有关的资料。你们知道了有关丝绸之路的哪些知识?

2、这篇文章的题目《丝绸之路》,那么看了这个文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读后交流: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三、感悟课文,积累语言

1、学生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你从这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什么?

2、全班交流。

3、默读课文2—13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作者在遐想古丝绸之路上与安息国互赠礼品的那一幕,你

感受到了什么?丝绸之路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划一划,读一读。

4、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指导朗读,并且让学生明确以下内容:

(1)从“不计其数”“浩浩荡荡”“夹道欢迎”等词,体会安息国欢迎场面的隆重。

(2)从两国使者的互赠礼品的场面描写,体现了这条路是中西方友好的往来之路。

(3)张骞的两次出使西域,奠定了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使他们能够互通有无,赞扬了丝绸之路,

真是一条伟大的路。

5、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省略的内容会是什么?

四、体会写法,品读课文

1、读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体会到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体会文章的首尾与中间一部分的联系。

3、再一次品读全篇,感受丝绸之路的伟大历史意义。

板书设计:「东西方友谊交流之路]

丝绸之路《东西方友谊交流之路r伟大的路

I东西方友谊交流之路J

3、白杨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边疆、陷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匕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的写法,感悟白杨树的特点与人的品质相似之处。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要求: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自学生字生词;了解白杨的生活环境。

重难点: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白杨树的生长环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趣引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大戈壁吗?然而,在这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的荒凉大戈壁上,却生长

着-•棵棵高大的身影,你知道他们是什么吗?它们就是挺拔的白杨。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到这荒凉的戈

壁滩看一看。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自学生字生词。

1、默读课文,学习课文生字新词,和你的同座交流一下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学生自学结果:

(1)认读生字词

(2)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品味了解白杨的生活环境

1、学习课文的一至三自然段,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

2、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白杨树的生长环境。

(1)白杨树生长在茫茫的大戈壁上,,那里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几乎没有生命的存在。

(2)那里的天地都是浑黄的,经常飞沙走石,狂风四起。

(3)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U那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

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4)品读爸爸的话。读出对白杨的赞叹之情。

3、此时的你最想对白杨树说点什么?

第二课时

要求: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重点: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

难点:体会文章的写法,感悟父亲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情怀。

一、复习引入

1、复习有关词语: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介绍、边疆、陷入

2、指名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一段话。

二、剖析实质,表达心声

1、望着戈壁滩上的白杨树,妹妹、哥哥和爸爸有什么不同的表现?找出来读一读。

2、从兄妹俩的争论中,你们看出了什么?

3、从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可以看出白杨有哪些特点?

4,爸爸的这段话仅仅是在介绍白杨吗?(不是,他还在表白自己的心愿。)爸爸借介绍白杨,表白自己

怎样的心愿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再读读爸爸讲白杨的这段话。

5、指名读第10自然段,说说“表白”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爸爸也是在表达自己的心呢?你是怎么

理解的?

6、白杨树是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绿色战士,那么,爸爸的生活环境又会怎样呢?

7、你体会到爸爸是在表白自己什么样的心愿?

8、西部需要开发,祖国需要建设,那么需要的就是向爸爸这样的边疆的建设者,正是他们才使我们的

家园变得更加美好。不知道此时的你,面对如此高尚的爸爸,想说说些什么呢?把你的心理话说给你的同

学听好吗?

三、体会写法

1、学习本文的最后一自然段

你能理解“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的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

白杨树的身边,儿棵小树正在迎风成长起来”这句话的含义吗?

上文的“沉思”,是“思”自己;这里的“沉思”,是由“在一棵高大的白杨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

沙成长起来”引起的,主要是“思”子女。爸爸由此景想到,孩子在父辈的教育影响下,一定会像小白杨

那样在边疆茁壮成长,因此,“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

2、体会写法

白杨树和爸爸有着相同的本质特点,他们不怕环境的恶劣,默默的为大地和人类奉献着自己的一切,

作者借助白杨的这个特点,明写白杨,暗写自己和与自己一•样的边疆戍卫者。这种写作手法就是托物言志,

借物喻人。

板书设计:r高大挺拔扎根边疆

白杨<

适应性强赞建设边疆

L性格坚强

1无私奉献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教学目标:

1、认识“妖娇”等1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条理清晰的表达特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英勇气概。

4、继续增加对西部开发的了解。

教学重点:了解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所遇的困难,感受勇克难关的英勇气概。学习本课条理清晰的表达

方法。

教学难点:增进对西部的进一步了解,培养对西部的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1、观赏了-碧千里的大草原,游览了神秘的丝绸之路,祖国的西部真是景色奇丽,蔚为奇观。现在,

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西部的雪域圣城——美丽的拉萨。

2、课前同学们收集了有关资料,现在谈谈你心目中的拉萨好吗?

3、师:在人们的心目中,“出国易,入藏难”。拉萨地处偏远,交通闭塞,给物资流通,文化交流带

来了重重困难,是全国唯一座未通火车的城市。为了造福广大人民,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党中央

决定在2001年的10月18日开始,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二、结合阅读提示,明确学习目的

1、师生交流,明确学习内容。

(1)默读课文,说说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

(2)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三、初读课文,理清作者写作脉络

1、学生自学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作以批注。

2、检查学生自学生字,生词的情况。

四、再读课文,画出含义深刻句子

1、师:要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那么,在修建过程中,建设者都遇到了哪些困

难,又是怎样克服的?

2、共同探究,体会修筑困难

(1)“正在修建的是一条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冰土铁路。”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文中哪些句子说明了什么是“冻土”“海拔”。

②联系资料谈谈高原冻土给施工带来了哪些阻碍?

③从“昼夜”“反复”,你体会到了什么?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④指导朗读第56自然段,感受那种战风雪,斗严寒,在生命禁区的高原,进行施工的现场。

(2)“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轮番向这支队伍进攻”,

①理解词语:哪些词语体现了科技人员的艰辛?

②想象“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工作情景。

③指导朗读第8、9自然段,感受天气恶劣,又特别,又凶险,又繁重的施工现场。

五、品读文章,称赞挑战精神

1、再一次感读全文,要把自己的豪迈建立在建设者的勇克难关,顽强拼搏之上,共奏生命强音,谱写

铁路建设史的新篇章。

2、把此时你最想表达的感情表达出来。和同座商量一下,尽情抒发你对建设者们的崇尚、爱戴、赞美

之情吧。

3、青藏铁路的竣工,将引起西藏的巨大变化,我们不能忘记曾在这片冻土上挥洒血泪的建设者。如果

要在铁路经过的海拔最高处为建设者立一块丰碑,你会在上面写下什么呢?(生动笔写)

板书设计: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共同心愿

冻土层

风火山恶劣天气勇气、毅力、智慧

极度缺氧

口语交际

要求:在口语交际中领悟与人交往的方式、方法,并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

重点:开展一次策划交友活动的话题,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1、营造氛围激起活动热情。2、能够在表达中理清思路。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气氛,激起热情

1.读一则来自远方的学校的报道。展示那个地区的风貌。

2.你有什么感受?你还知道哪个地区的风土色彩吗?

师补充叙述: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江南水乡,塞外风光,西部高原,浓郁的地理特色,迥异的风土

人情,作为中国人,我们无比自豪和骄傲!

3.展示全国各地的小学生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部分山川风物的图片、文字资料。

二、策划方案展开活动

1.各地的风格迥然,你们想结交更多的异地朋友,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吗?想更深入地了解他

们那里的风景和物产吗?今天我们就来策划一次和远方的小伙伴的“手拉手”活动。

2.要和远方的小伙伴心手相牵,我们首先要做的准备工作是什么?

3.远方的小伙伴和我们相隔遥千山万水,我们怎样才能和他们联系起来呢?怎样才能认识他们、了解

他们呢?

4.学生分小组交流探讨。汇报交流结果。

三、确定方式,开展联系

1.既然我们已经确定与远方的小伙伴建立起联系,那么我们该如何开展“手拉手”活动来增进彼此的

了解了?现在大家集思广益,确定交际方法,相信大家一定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就请大家先在组内商

量和交流。

2.学生分小组商量。

3.学生全班交流各小组的策划情况。

教师适时点评并板书:

(1)学生的策划可以有充满关怀的支助活动,有情真意切的书信往来,有简洁流畅的情况介绍,有丰

富多彩的联谊活动,还有方便快捷的网上交流……

(2)同学们设计的活动方案都不错,但要开展好每一项活动,都要有一个可行性的计划,现在就请你

谈•谈你自己设计的活动的可行性。

(3)学生自由交流,其他同学帮助完善设计的可行性。

四、深入探讨,课外延伸

1、你是否想把自己精心策划的活动付诸实践呢?那么我们利用书信把这个活动告诉他们好吗?

2、备课的时候老师在报刊杂志、网上、电视节目和搜集了一些小伙伴的联系地址,你愿意把自己的“手

拉手”活动构思告诉他们,与他们一同架起友谊的长桥吗?

3、教师提供联系地址:

4、经过刚才的商量,你们一定还有很多与小伙伴建立联系的方法,请大家课后再收集一些,然后我们

下节课把自己的建议告诉他们。愿我们的“手拉手”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让我们和远方的小伙伴心手相

牵。

回顾,.拓展一

教学目标:

1、结合本单元“走进祖国西部”的专题学习,交流课内外的学习与活动,在交流中积累学习方法,从

课文中汲取写法特点,在交流探讨中提高习作水平。

2、引导学生朗读、背诵古诗词,谈谈对诗词的理解和体会,感受标点符号的作用。

教学重点:学会总结与回顾,并能理性的分析学习所得,不断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展示交流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成果,在丰富的形式中交流、汇报。

一、交流平台

1、草原的风光,丝绸之路的广倪,白杨树的高大挺拔,无一不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回忆一下,学

习了这组课文,你有哪些体会,哪些收获。

2、学生进行自由地交流。

3、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抓住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讨论交流。

(1)首先谈谈对西部的认识和感受。可以从西部的历史,西部的自然环境,到西部的建设与开发,直

至对西部的未来及发展作以大胆的想象。

(2)谈谈对这组课文的写作手法的认识。

(3)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体会。

4、除此之外,在学习上你还有其他的收获,说一说和同学们共同分享。,

二、日积月累

1、感情朗读《浪淘沙》,学生边听边初步感受这首诗的意境。介绍唐代诗人刘禹锡。2、学生自由朗读,

如果有不理解的,老师可作适当补充性讲解。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4、引导学生课外找一些刘禹锡的诗来读一读。

三、趣味语文

1、谈话导入。

师:老师在批改作文时,发现有些学生对标点符号极不重视,一个“,”可以通用全篇,或通篇文章没

有标点符号,今天我们来读•则关于标点符号的故事,读完之后,谈谈你的感想。

2、交流读后感受。在什么场合下书法家忘写了“间”字?疏忽了这个“间”字,会有什么后果?又是

怎样解的围呢?

4、进行练习,亲自感受标点符号的作用。

5、小结:标点符号,在语文的学习中有很重要的地位,标点一定要恰当,标点错了,意义也就变了。

5、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文。

教学重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重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有人说,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歌,是一幅幅美丽的画,而我要说童年是一首首美妙的诗,只要用心

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许多美好的事。

二、初读古诗,想象画面

1.自由朗读两首古诗。注意“蓑”、“遮”的读音和写法。

2.指名诵读,读出诗歌的节奏。全诗节奏可以这样划分: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3.发挥想象,在《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中,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三、品读古诗,领悟诗意

1.师提出自学要求,生自由组合,选择其中的一首合作学习。进行品读理解。

(1)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或与组员探讨,理解字词,初步理解诗歌大意。

(2)交流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诗中你听到了哪些动听的声音,想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悟到了哪些美

好的情感?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4)把想象到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形象、流畅地描述出来。

2.学习《牧童》

(1)理解字词

(2)精读诗句,理解诗意,领略诗境,领悟诗情

A.“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你感受到了什么?

B.“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说说诗句的意思和感受,然后感情朗读。

C.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呢?从哪里看出来的?

D.如果你就是牧童,你会在月光下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而诗人又想借这个小牧童表达什么呢?

(3)诵读古诗,感受意境

3.学习《舟过安仁》

(1)理解字词

(2)品读诗句,入情入境

A.“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读了这两句,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B.“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C.你喜欢他们吗?诗人喜欢吗?为什么?

(3)带着自己的体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孩子的调皮,感受那悠闲的画面。

四、再读古诗,陶冶情趣

1.比较两首诗,你有什么话想对谁说?

2.选择其中一首古诗,可自创一幅图画,也可改编成一篇小短文。

第二课时

要求:学习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重点: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难点:感受田园生活的温馨,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文。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哪个孩子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这节课,我

们再来认识另外儿个男孩,走进他们的生活。

二、揭题解题,获得知识

1、引导学生观察此课题与其他诗歌题目的区别。

2、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3、初读全文,读准读通。

(1)自由读词,读准字音。(注意:醉、媚、锄、媪、亡赖、剥)

(2)合作探究,理解字词。(可以查字典、看图、联系上下文,也可以相互讨论)

(3)全班齐读,男女生赛读,同桌互读,且读且评,读出韵律节奏。

三、品读全文,获得美感

1、边读边想象画面,谈谈有什么感受,试着用•个词语概括。

2、课文中,什么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1)“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感情练读,读出孩子们的轻松、活泼、愉快。

(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他们会亲热地说些什么呢?这句中的哪个字生动地写出了他们的心情?(“醉”。)

难道仅仅是酒使他们醉了吗?说说你的体会。

(3)“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结合图画,说说感受。

四、再读全文,升华情感

1.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悟情。

2.能用自己的语言把欣赏到的画面描绘出来吗?

3.总结:乡村条件简朴,但环境优美,夫妇恩爱,孩子勤劳,生活温馨,难怪令人陶醉。你能通过朗

读把词中的情趣表现出来吗?

五、课外拓展,激发兴趣

1、背诵这首词。

2、把这首词改编成一篇优美的短文。或改编歌曲,用自己喜欢的曲调演唱。

3、收集、背诵其他描写童年趣事的古诗词。

板书设计:

5.古诗词三首

牧童

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舟过安仁一一联盟,调皮的两孩童

怪生

使风

清平乐•村居一一简朴、轻松、自在,其乐融融

6.冬阳童年骆驼队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9个认识的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喜爱,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

怀念之情。

3.背诵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小说《城南旧事》。

教学重点:能从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

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两段。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要求: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喜爱,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

重点: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童趣。

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一、谈话导入,营造氛围

1、时光悄悄流逝,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藏在我们每个人的记忆深处。你还记得小时候哪些有趣的事

呢?

2、这节课,我们再一起走进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童年。

3、冬阳,童年,骆驼队,三个词组成了文章的题目。从这三个词语当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二、交流信息,了解作者与背景

1.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结合“资料袋”,总结出示。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借助文中注音和工具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思考: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断,分别在课文的哪些自然段?

四、品读课文,体会童年趣事

刚才我们一起说了作者童年的往事,是不是觉得很有意思?那就拿起笔来,把你觉得最有趣的一件事

用笔划一划,然后在旁边用简单的一两句话或一个词写下你的感受。

(1)再读课文,边读边划,体会感悟。

(2)汇报、交流

A.“学骆驼咀嚼”

①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

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②“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B.“想象驼铃用处”

①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总会到的;慢慢地嚼,总会吃饱的。

②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系着个铃铛,走起来,铛、铛、铛

地响。“为什么要系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

③“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④“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在这里,爸爸会想些什么?笑的是什么?

⑤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想一想:“我”为什么

会有和大人不同的想法。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五、总结学法,布置作业

学生归纳,教师总结:反复品读一画词句、谈感受一感情朗读。

2.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写自己观察小动物的一个场面。

第二课时

要求:继续品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重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两段,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

一、回顾学法,复习导入

回忆本课主要内容,复习学习方法。

二、迁移学法,回忆童年

A.“想替骆驼剪毛”

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太阳特别暧和……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

读读这段话,从这段话里又看出了什么?

B.“追问骆驼去处”

(1)自由朗读这个片段。

(2)从“总是问,总是问”联系全文内容,想想,“我”可能还会问些什么?

三、继续品读,怀念童年

这么多的为什么,长大后的“我”还会再问吗?“学骆驼咀嚼”、“想替骆驼剪毛”这些事还会再做吗?

请找出文中相应的自然段。

A.“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了。冬阳底下学骆驼咀

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B.“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

我的心头。”(当“我”又看到冬阳下的骆驼队,触景生情,就又想起了那段难忘的童年生活。)

C.细细品读这两个句子,体会作者情感。

D.带着感悟有感情地朗读。

四、总结全文,珍惜童年

和这篇课文一样,《城南旧事》写出了我们每个人的共同感受,所以才能深深地打动读者。后来,它被

拍成了电影,又深受观众的喜爱。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两段话。

板书设计:

6.冬阳•童年•骆驼队

学骆驼咀嚼、

关于铃铛的遐想I淡淡的忧伤,深深的怀念

看骆驼脱皮毛

追问骆驼去处

7*.祖父的园子

教学目标:

1.会认读8个生字,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

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文中优美的句子

4.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从哪些情景表现“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教学难点:领悟作

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随着台湾作家林海音一起感受了她在北京城南的那段美好时光。今天,就让我们跟着

另一位女作家萧红,走进《祖父的园子》,一同感受她的童年生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思考: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试着

用一个词语概括,并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谈谈理解。

三、研读课文,体验情感

(1)默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刻的情景,体会“我”的心情。

A.1—3小节,从这儿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有感情的朗读。

B.4—15小节,“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还是干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C.16—17小节,从这两段话中读出了什么?是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

四、回归全文,领悟写法

思考: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兴趣的,还可以背-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2.摘抄课文中体现童真童趣的句段。

3.课外阅读有关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尔基的《童年》,为口语交际学习作准备。

板书设计:

7.祖父的园子一一我的乐园,自由的天地

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表达感受

8.童年的发现

教学目标:

1.掌握7个生字,14个生字词,并能正确读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4.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我”发现了什么,是怎么发现的。

2.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要求: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发现了什么,是怎么发现的。

重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发现了什么,是怎么发现的。

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一、读题质疑,激发兴趣

难忘的童年生活中,我们不知不觉得成长着,有笑,也有泪;有喜,也有忧……今天我们学习《童

年的发现》,不知它又能带给我们哪些感受。(出示课题)

二、紧扣“发现”,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3.仔细读读这几句话,理解句子意思,并带上自己的理解转述这儿句话。

4.联系整段话,反复朗读,体会当“我”发现这个规律时,是怎样的心情。

三、围绕“发现”,精读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

深刻的印象?谈谈自己的体会。

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并讨论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2.探讨交流,理清脉络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

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四、转述发现,小结课文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我”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体会作者执著探究的精神。

第二课时

要求:品读感悟,领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重难点: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

一、回忆导入,激趣朗读

“我”的发现有趣吗?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二、再读课文,体味感受

1、学生自读课文说说作者的秘密被是怎样被证实的。

2、引导理解“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

当老师讲到“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时,“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居然跟进

化论的观点完全一致,因此,“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这里丝毫没有恶意。那么,为什么老师会以为“我”

不怀好意呢?

3、引导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

话的意思。

(1)结合自己的实际回忆讲述生活中探究秘密的小事。

(2)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通过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人的遭遇,用自己的话举例说说

对这句话的理解。

(3)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

4、从“我”的发现和发现过程,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找出相关的句子来理解,并带着理

解有感情地朗读。

三、联系生活,总结交流

1.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

2.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交流交流。

四、布置作业

1.写一写自己的“发现”。

2.收集同学间的发现,看看谁的发现最有意义。

板书设计:

8.童年的发现

梦中飞行绞尽脑汁发出笑声

老师解答胚胎发育误解驱逐

9*.儿童诗两首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

3.背诵喜欢的诗歌,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难点:比较两首儿童诗表达方式上的区别,领悟儿童诗的写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我想》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如果有一位神仙站在你面前,能帮你实现一个愿望,那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

2、是啊,美好的愿望有那么多,要是都能一一实现那该多好啊!这不,有一个孩子就把自己的愿望写

进了诗里,他的愿望是什么呢?赶紧去读读吧。

(二)初独诗歌,明白大意

1、指名分小节读诗(注意“丫”、“汲”的读音)。

2、自由读诗,想一想,孩子的愿望是什么?

(三)精读诗歌,进入情境

1、那么多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说说理由。

2、想象“我”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产生这些愿望?

3、有感情地朗读。

(四)赏析诗歌,领悟写法

1、自由朗读全诗,体会这首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每一小节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

每一小节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一一”这样的语句。

3、生再次自由读文,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二、学习《童年的水墨画》

(一)自由读诗,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的打上“?

(二)理解大意

1、指名生读诗,其余生边听边试着在每节的标题后加上动词,概括主要内容。

2、分组读诗,概括全诗大意。

3、学生质疑,释疑。

(三)赏析诗句

1、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

2、欣赏交流佳句。如:“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

笑声”“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等语句,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天真有

趣。

3、感情朗读。

(四)鉴赏写法

1、默读两首诗,比较这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区别?

2、交流感悟。

第一首,每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并且都围绕“梦想”这一主题,语言比较跳跃。

第二首,主要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

3、模仿这两首诗中的其中一首,记录下自己的童年梦想与童年趣事。

三、总结延伸

童年,有太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请大家课外多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

忆,或者仿照课文写法,记录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与大家分享。

板书设计:

9.儿童诗两首

美好的愿望快乐的生活

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在街头看书

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在溪边钓鱼

把自己种在奏的土地上

口语交际二

一、引导回顾,体验童年情趣

1.回顾学过的《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等课文,说说这些文章给你留

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什么。

2.你能说说这些场景为什么能使你印象深刻吗?(有趣、天真、可爱……)

二、打开记忆闸门,回忆自己童年

1.我们的童年生活又是怎样的?是不是也有很多有趣、天真、可爱的故事?让我们静静地回到回忆的

深处,去找回我们的童年。

2.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童年难忘的故事。要求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

3.学习小组内相互说说自己最难忘的事情。

三、课堂交流,分享童年

1.评选出最难忘的童年故事(在学习小组内进行)。

2.班级交流最难忘的童年故事。组内其他的同学说说推荐的理由。

3.师生共同评议,并提出具体的修改建议。

四、修改提高,难忘童年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修改,把童年故事说得更清楚更具体。

2.开展童年故事会。

3.从内容、态度、表情达意等角度评选“最佳”童年故事。

回顾•拓展二

教学目标:

1.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回顾与整理,并能就自己喜欢的段落入情入境地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

感情。

2.通过诵读,积累名言警句,初步了解名言警句的意思。

3.激发孩子们课外阅读的兴趣,积极开展课外阅读。

教学重点:能入情入境地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对名言和诗句的理解,能用名人名言导行。

一、交流平台

(-)交流感受

1.同学们,最近几天,我们学习了几篇描写童年的课文,这些课文深深地感染了我们。小林和小东也

被哪些事感染了,并留下了深刻印象。请大家自由阅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看看他们交谈的内容。你对哪

些话有同感呢?

2.全班交流汇报,说说自己的独特发现与体会。

3.你读本单元课文,还有哪些发现,哪些独特的感受,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4.教师小结:作者写的都是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我们读课文时,就要入情入景,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

传达出作者的真情实感。本单元的每篇课文都值得我们有感情的再读一读,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

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二)交流读书方法

1.说说我们应该怎样读好这样的课文呢?

2.全班交流,归纳读书方法。

二、日积月累

1.读“日积月累”,读准确,通顺,注意朗读的节奏、韵律。。初步理解句子含义。

2.自由诵读,指名读,交流句子含义。

3.从这些句子中你受到什么启示,你会在怎样的情况下使用这些话语,为什么?

4.练习背诵。

5.外收集有关励志、劝学的名言警句。

三、课外书屋

1.引入:给学生介绍高尔基和他的自传体小说一一《童年》,有听说过这本书吗?

2.请学生谈谈对《童年》这本书你都了解了些什么?你还知道什么?

3.师生根据自己已有的阅读经验推荐其他名人、伟人传记,并介绍其主要内容,将书目板书于黑板上,

供学生阅读时参考。

4.学生讨论如何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10、杨氏之子

教学目标: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课时安排:1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古代有•个九岁的孩子,回答别人时语言风趣机智,妙趣横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文,也叫文言

文一一《杨氏之子》。

2.读题,解题。(“之”相当于“的”,“杨氏之子”意思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二、读通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读通课文。

2.检查读通情况

(1)着重强调以下字的读音:惠曰禽诣为应

(2)引导学生读准停顿: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

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反复熟读

三、理解文意

1.参考注释,自学课文。要求:将注释中重点词语的解释批注在文中,据此初步理解句意。

2.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

3.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四、体会语言精妙

1.这个故事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是哪句话?为什么?

2.如果杨氏之子回答“孔雀是夫子家禽”,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比较,你认为哪一句更好?

3.想像:孔君平听了孩子的话后,会是什么反应?

五、拓展阅读

鼓励学生阅读《世说新语》中其他小故事,大体了解内容,体会语言妙在哪里。

六、课外延伸,综合学习

阅读“综合性学习”,明确活动要求,自选活动方式,感受中国语言的魅力。

(1)搜集积累在表达上有特点的语言,比如: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等。

(2)搜集和拟写提示语、广告语。

(3)收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试着演一演。

板书设计:

-孔君平:杨梅一一此是君家果

}绝妙回答,聪明机智

杨氏之子

I杨氏子: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1、晏子使楚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4.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教学重点: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要求: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

重点: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难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一、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二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说到齐

国就会让人想起一个人,他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它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

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婴”,人们都尊称他为“晏子”。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他的文章——《晏子使楚》

2.你能根据自己的预习向大家介绍一下晏子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2)想想课文讲

了什么事?

2.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新词(注意“大夫”的读音。)

(2)请同学读读难读的段落,检查课文读通情况。

(3)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三、研读楚王,感受前后变化

1.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呢?请画出有关的句子。

2.出示句子,我们来读读这几句话,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

4.楚王的目的达到了吗?请浏览课文,把他每次侮辱晏子的结果画出来。

5.最后的结果是——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四、引向深入:

那晏子是怎样达到反侮辱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要求: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重难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一、研究晏子语言,体会智慧

弓I: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最后都反被晏子侮辱。那么晏子是怎样实现反侮辱的呢?让我们跟随着个引人

入胜的故事,走近这个历史上熠熠生辉的人物,去感悟他的语言艺术,去体会他的铮铮铁骨!

1.从三个故事中任选一个,找出晏子的话,想想晏子的话到底有什么样的威力,能化楚王对他的侮辱

为尊重呢?

2.学生自由读课文,自主探究

3.汇报交流:

(一)第一个故事

“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你们先去问个明白,

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1)学生通过推理得出这句话的意思是“楚国是狗国"。楚王不想当“狗王”,自然就大开城门,迎接

晏子进来了.

(2)晏子这句话发挥了它巨大的威力,分析一下,你认为晏子聪明在哪里?

(3)感情朗读:晏子说这句话的时候,会是怎样的语气呢?

(二)第二个故事

句一:

“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

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了呢?”

(1)引导学生抓住“住满”、“就是一片云”、“就是一阵雨”、“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等理解

“齐国人多

(2)“大伙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人们都甩一把汗,就能够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

肩膀,脚尖碰着脚跟。”这三个分句分别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你知道是什么吗?(张袂成阴、挥汗成雨、

摩肩接踵)

(3)晏子的这一说法又巧妙在哪里呢?

(4)感情朗读。

句二:

“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